印度在独立后的前40年经济增长相对孕酮降低 hcg缓慢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人口大国,为什么印度经济发展相对缓慢?_百度知道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
褓弑桀010A3
优势:印度的发展模式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这种方式使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表现出比较强的韧劲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长周期性.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比较好.例如,印度国内的储蓄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资大约只有中国的10%,印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比中国落后大约10至15年,但印度却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不足:印度国内办事效率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印度开办一项业务所花的时间是在中国的两倍,注册资产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国只要32天;履行合约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国只花241天.印度社会经济的分化也十分严重,现代化与落后共存,是一个对比鲜明和充满矛盾的国家.印度位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但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数以亿计的印度人却缺乏电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学培养了300多万名科学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罗尔等城市,茅草屋往往与跨国公司的摩天大厦交织在一起.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很多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一)软件业方面.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相比之下,中国的软件业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差距很大.(二)金融机构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统运行比较健全,不良贷款比例较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0.8%.印度的股票市场比较成熟,成为印度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三)企业制度方面.印度的私人资本在运作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印度独立后,过去就存在的私营财团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财团.在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后,一大批从事信息技术产业、制药工业、食品加工业、服装纺织业、水泥建筑业和旅馆旅游业的私营企业或私人财团迅速发展壮大,并很快进入全球化经营.印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四)人才和教育国际化方面.印度的人才国际交流多于中国.由于印度英语普及,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印度高校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获得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学教育比较重视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较强.印度某些大学和专业学院已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五)法律体系方面.印度的法律体系较健全.印度独立后,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没有完善的法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无法实现的.(六)基础设施方面.印度社会基础设施要比中国落后几十年,这也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国家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扫描下载二维码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上传于||文档简介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分​析​及​相​关​解​决​办​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印度经济的历史_百度知道为什么印度在经济方面发展得不如中国好?
原问题是“为什么民主的印度落后于专制的中国?”
115 个回答
来个客观点的表述,修改一下我取消了评价类说法,只贴国外以及印度本地的新闻官僚体制:法里德·扎卡利亚(Fareed Zakaria,日-),美国著名印度裔记者,时事评论家和作家,人气时评类节目《法里德·扎卡利亚的环球公共广场》(Fareed Zakaria GPS)的制片人以及主持人。他的节目和文章多以分析和评论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局势而闻名。OK,我就直接截图了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方面:?印度两列车相撞,12人死亡,45人受伤吐个槽,12人死亡,每个人赔偿20万卢比,合人民币…………大概2万多一点点人民币。由于突然停电,比卡内尔王子公立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一正在接受呼吸机支持的35岁病人死亡。消息人士称,上午9点左右停电,当时拉尔入住的重症监护室A区并没有备用电源,拉尔被转往另一监护区,但是为时已晚基础教育:人口红利的意思是:拥有较多有基本教育的劳动力,而不是单纯的“人类”,非洲的人口结构更年轻,有什么用?印度基础教育如何?以美帝的《华尔街日报》文章为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经济学家Chetan Ahya强调了印度拥有较年轻人口的经济优势。2000年,中国人的年龄中位数为30岁。现在印度是27岁。对印度年轻一代的教育以及为他们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是重中之重。Ahya说,经济所能到达的顶峰取决于对工作年龄人口的合理使用程度。不过,中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于印度。2011年印度的识字率甚至赶不上1990年时的中国。2013年印度成年人曾在校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与1985年的中国持平。印度的健康、卫生和长寿指标同样落后了几十年。凭藉如此基础而建立起经济强国的先例实不多见。印度的政党政治这是美国的政党政治这是印度的政党政治
印度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国(这是确定的),我尽量避免讨论“民主”或“专制”的问题,而着重从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源提升上讨论。1. 改革和改革后的排外性印度在改革后确定了发展民族工业的基本方针,但在这个改革明显带有排外性质,主流意识形态中认为一切来自于外部的都是不好的,因此拒绝几乎一切外国资本和技术。在经济体发展初期,资本积累和技术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那样一个一无资本、二无技术的“穷屌丝”国家,引进外资和技术都是对其经济发展相当关键的,但由于意识形态上的排外性,基本没有引入外资,因此导致发展的滞后。时至今日,印度逐步虽然加强了对外合作,但其在经济领域依然相当排外。(与之相对的,中国在五十年代大规模引入苏联的资本和技术,在七十年代大规模引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应该说,这些引进的资本和技术为中国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印度在发展初期所极度缺乏的)2. 城市(工业)贵族与农村(农业)贵族的对立印度是民主体制,但发展非常不均衡,城市经济虽然已经相当现代化,但也还存在相当封建的农村社会,部分农业贵族在农村实际上过着奴隶主/大领主一样的生活,由一个家族支配一片土地上的生杀大权。反映到经济上,印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有限,对工业部门的投入已经不多,再加上农业贵族在政府中的影响力,又抽走一部分资本和政策倾斜,导致工业发展进一步减慢。现阶段体现出的基础设施缺乏(比如大规模缺电)即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缩影:工业要发展需要土地、劳力和自然资源(如水利),但农业贵族对土地、人口流动和自然资源的控制阻挠了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发展瓶颈(工业发展对资本很敏感,资本投入对工业发展、以及工业发展后对整个经济体的带动作用,都要比资本投入到农业中效果要大)。印度政府缺乏在经济发展中执行必要的干预的能力,这也是个历史问题。(与之相对的,中国在过去的社会运动中,基本将土地的使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再加上地方政府一些巧取豪夺,中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基本没有面临严重的土地制约和资源制约。农村反倒成了城市转嫁危机的软着陆区,比如你们都听说过的知青下乡,事实上政府就是利用领袖的个人魅力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爆发的就业危机的一种方式,印度不存在这样解决问题的渠道。注意,这里没有做政治判断)近来,印度随着计划经济的弱势和政府更强的新自由主义倾向,原本在社会福利领域倾向穷人的政策逐渐倒向资本,以提高社会总产值为目标,减少了社会补贴,增加了企业补助。政府从农村“退出”对农村社会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印度农村居民出现了大量的营养不良和欠债。据统计,年约二十万印度农民通过自杀避债。中国近年来也显露出新自由主义倾向,但在资本管制和农村补贴上并没有太大放松。3. 民生与教育印度的基础教育比中国要落后很多,尤其是农村地区。2011年,印度识字率为74.4%(一部分邦的对“识字”的定义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中国为95.9%,青年识字率接近100%。以下链接给出的是印度的识字率分布()。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看出,印度也体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色,即区域不均衡,而若仅从教育方面讨论,则这种不均衡要比中国严重得多。(中国基础教育是厉害,同为金砖四国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其识字率是88.6%,还是低于中国)一项综合了教育、民生(人均寿命期待)和人均收入的数据(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人类发展指数)显示,2013年,中国HDI为0.699,在186个世界排名101,而印度HDI为0.554,排名为136。如上,印度与中国存在很多相似的发展问题,比如发展带来的不平等、文化上的男女不平等、社会矛盾加剧、环境的破坏等等,这其中有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而且不同不能仅仅归咎于政治制度问题,这其中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文化、历史问题。
如果是从经济总量和社会生活水准发展角度讨论,印度的确和中国有不小的差距,如上表。如果是从经济总量和社会生活水准发展角度讨论,印度的确和中国有不小的差距,如上表。每个人对个中原因都有自己的解读,很难被说服,也不想说服别人,因此只陈述事实,不讨论原因。
首先印度虽然拥有世界第二大的耕地面积,光热水资源得天独厚。却有着与工业化相悖的浓厚宗教信仰,不可否认一个不吃牛肉,猪肉的国家怎么发展大牲畜养殖屠宰业,然后缺失了玉米,豆粕,骨粉,鱼粉,DDGS,棉粕,菜粕等饲料产业链,虽然他们吃咖喱鸡。禽类也能消费不少饲料,但是想像中国一样发展出庞大的饲料,养殖,肉食品深加工行业简直是天方夜谭。少了对豆粕的需求,印度如何发展M期货?怎么争夺大宗农产品定价权?此外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由需求引发的价格弹性越来越强。印度无法在当今时代确立起超常规进口需求。因为,每一次印度需求的增长都会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掀起血雨腥风。看看2016年春节前后的铁矿石市场,仅仅因为中国贸易商在之前的熊市里奉行了保守的低库存策略就在初期的惯性反弹中被迫补库。从而形成一波极其凶猛的逼空行情。不少主力空头爆仓出局。从315到445,空头的初始保证金已经亏光了8次。印度想完成重化工业化,将不可避免的面临国际商品炒家的盘剥。当然这其中也有已经成长起来的中国大鳄。未雨绸缪,有人要站出来辟谣,说印度自身铁矿资源十分丰富,是啊,没错,但是其他资源呢?印度的煤炭以褐煤居多,这是一种只适合做煤化工原料的煤,对于重化工业化所必须的动力煤和焦煤来说,褐煤就的靠边站了。尽管印度已成为世界第三产煤大国,其煤产量仍满足不了国内需求。现在,印度每年要进口3000多万吨煤炭,尤其炼焦煤更是主要靠进口解决。
还有石油。尽管目前看国际油价将有可能在2020年前维持熊市,但是印度的炼化瓶颈以及上文提到的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强化将同样制约印度工业原材料的进口需求。有些机会是一纵即逝的,你不抓住,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庆幸吧,中国抓住了大宗商品金融浪潮前的最后一叶孤舟。即便如2003年大豆,2007年从原油,煤炭,到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波峰里,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至少还能有利可图。如今,制造业即将进入4.0时代,而印度仍未普及2.0版本,3.0刚起步。印度制造业的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不是说人工便宜,市场广阔就能取代中国了。中国自己的中西部还有很大的制造业升级潜力,印度充其量成为产业链的延伸或者附属品。附图:2016铁矿石指数逼空行情。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能够快速融入国际市场,跟建国初期卧薪尝胆,省吃俭用建设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是分不开的,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让我们的产品生产有顺畅的产业链支撑,快速提供供应商支持。然而印度连军工行业都是参次不齐,军队武器五花八门,简直是世界军事展览馆。
其次是教育,这个和印度的社会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仍然过于滞后。虽然印度经济仍在快速增长,只不过这个增长和十亿印度人无关,他们仍然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一群人。毛派游击队问题。印度并没有完成土地改革,在印度偏远地区还在走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走过的路。种姓问题,民族问题,一个行业只能被某一种姓掌控,其他族群休想分一杯羹,这恐怕与市场经济相悖吧?民族问题在印度主要表现为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占比太低。看完这些,诸位一定认为中国可以高枕无忧的收复藏南了。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印度仍然是一个大国,一个有着核武器的大国,拥有可观的战略回旋空间,以及西方世界的青睐,而这种青睐多半来自于对印度不可能崛起的信心。同样,现下我国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跟我国强大的和平崛起潜力是分不开的,西方很清楚,中国才是真正的对手,而印度还远远不够资格。假以时日,此消彼长,终有绝对实力压倒印度的时候,而且当务之急是核心汉人统治区域的一统,台湾!解决藏南领土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可为,需要经久的耐心与坚定地信念,让时间的车轮碾碎麦克马洪线吧!
2013年8月份以来,印度的股市下跌25%,卢比汇率下跌13%,孟买房价下跌一半,通货膨胀和银行坏账率都在10%以上,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只有4.6%,相当于金融危机之前增长速度的一半。仅仅5个月之前,很多国外投行还在唱多印度经济,声称其度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明珠,但如今,大量资金开始从印度的股票、债券市场出逃,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严重程度,印度正面临着一场实质意义上的经济危机。
借着印度这次的经济危机,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楼主的这个问题。如何理解目前印度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直接的原因是两个,一是资金大规模从包括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撤出,二是严重的通胀。
资金为什么会撤出新兴市场?两个原因,一是美联储释放出了强烈的推出QE的预期,意味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长达5年的廉价资金时代的结束,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从1%上升到3%,更高的国债收益率使海外资金回流美国的意愿强烈。二是欧洲经济慢慢步入复苏通道,对欧洲乐观的经济成长预期使得欧洲股市成为近几个月来资金的投资热点。近一个月,欧洲股市上涨3%,美国下跌2%,包括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则普遍下跌10%以上。
为什么资金外流对中国的影响很小,而对印度却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是投资,投资拉动了60%-70%的经济增长;而印度恰好相反,60%以上的经济增长是依靠消费拉动的,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这一投资水平是过低的。此外,印度政府对投资的介入程度远不如中国,其投资的主要来源是私人投资和国外直接投资。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直接投资曾是中国投资的重要来源,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如今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但印度对国外资金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类似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本就较低的投资水平,加上国外资金的外流,大大打击了印度的经济。
10%的通胀水平看起来不高,但如果单看洋葱这样印度人吃得极多的食品(印度人爱吃咖喱,你懂的),就能知道其严重程度,相比一年之前,洋葱的价格上涨了300%!如何理解印度现在的通胀?和中国一样,印度的通胀来自来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推出的刺激政策,大量货币被投放到经济当中,整个经济处于流动性过剩的状态。中国过剩的流动性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一路走高,但食品价格的上升幅度有限,而印度的流动性则流入了食品市场,食品价格上升迅速。要知道,印度是一个三分之二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国家,食品价格高涨威胁到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面对着资金外流和高速通胀两个巨大的威胁,印度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就值得商榷了。具体来说是三项政策,一是紧缩流动性、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减少资金外流的压力,二是直接减少居民的外汇兑换额度以防止国内资金的外流,三是发放数百亿美元的食品补贴以缓解底层居民对食品价格高涨的不满。三项政策都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印度经济的严峻形势。第一项政策推高了利率,打击了国内的私人投资;第二项政策使国外机构担心自己的资金被锁定,加大了外逃的倾向;第三项政策推高了印度政府本已很高的财政赤字水平,加剧了市场对印度政府陷入债务危机的担忧。
相比中国,印度有着更加巨大的人口红利,经济学家对印度潜在经济增速的预期也一直高于中国,但印度几乎从来没有实现其潜在经济增速,两国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原因在哪里呢?首先要排除的是政治制度的影响,经济学研究里有充足的实证证据可以表明,是不是民主制度对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在专政体制下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典型案例包括朴正熙当政下的韩国、皮诺切特当政下的智利、蒋经国当政下的台湾、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等等。
一个专制但高效的政府,要比一个民主但低效的政府,对经济的作用更大。相比欧美等民主国家高效率的政府机构,印度的民选政府基本就是个笑话,效率极其低下,并且贪污腐败程度远远超过中国。洋葱价格一年暴涨300%,怎么想都不是正常现象,这其中有大量的商人囤积居奇,但印度政府基本不管;放到中国,政府早就出拳打击了。此外,印度的民主还有一个非常恶劣的倾向,就是民粹主义。最近的食品补贴计划是印度民粹主义的又一个典型案例。印度的民粹主义已经成为其推行更深层次的经济改革的重要障碍。
在经济起飞时期,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要远高于消费,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崛起,以及韩国和台湾的发展经验,都证明了提高经济中投资占比对经济起飞的重要性。而随着经济起飞的完成,经济增速逐渐下滑,消费才会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目前正在沿着这么一条路走下去,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向以消费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政府需要减少对经济的介入程度,逐渐变成西方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转型能否成功还不知道,中国有自己复杂的利益集团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印度,其问题在于投资不足,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过小,无法保证足够高的投资水平,如今印度那糟糕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巨大障碍,要知道,在任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政府都需要发挥很大的作用。
此外,种姓制度导致的对劳动力的限制,从煤炭到铁路等行业的国有垄断,众多行业(零售业最典型)对国外资本的封闭态度,都是印度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印度引以为自豪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红利,也很可能变成人口负担,印度的资源和环境真的能支撑那庞大的人口吗?
为什么民主制下的A国却落后于B国?为什么专政制下的C国却落后于D国?以上可以套无数国家,怎么比较?体制和经济之间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没有灵丹妙药。PS: 这个问题是被修改过的,我是在修改前做的回复。原问题是“为什么民主的印度落后于专制的中国?”
今天在看耶鲁公开课《资本主义的成功、危机和改革》时,想到一个巧妙方式说明印度制造业为什么不如中国。1)先说印度与中国的差距印度工业这60多年产值占比从1950年的13.6%缓慢上升到2006年的24.7%,近30年基本停滞。中国工业产值从1952年的占比20%上升到2006年的近50%.更多关于煤炭、钢铁、化肥、汽车等制造业的数据,在我这个答案里都有,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印度制造业这30年停滞,中国顺势腾飞,原因在哪里呢?2)如果你是富士康,在印度将会遇到的问题富士康这个制造业大户,在中国大陆吸纳了超过120万就业人口,对经济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这里有个数据可以侧面反映:2012年上半年,郑州富士康进出口额达到104.3亿美元,占河南省进出口额的48%.如果它要在印度建立一座工厂,将会大概率的遇到哪些问题?第一,土地问题。私人土地所有,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阻碍了集中利用从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张五常说过,牵涉到征用或收购土地,又或者牵涉到地役权,私人往往难于处理,政府主导的交易费用更低。第二,电力问题。印度电力供应不足,农村很多地方没有通电,全国大面积停电。停电,这对于以电力作为机器设备运转动力的制造业而言,是不可接受的。第三,交通问题。更为方便的空运、铁路、公路、海运交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便的交通意味着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第四,工人和工会问题。工会组织全国性的罢工,这对中国闻所未闻,在印度不是新闻。70万煤炭工人大罢工,这是正在发生的事:之前我说中国工人是世界级的水准,山西不见天日的矿工、富士康整天做机械动作的工人、建筑工地上风吹雨淋的农民工,没有社保,经常加班,每年回家一次,你能想象中国工人吃苦耐劳程度么?换做美国、德国、印度早闹翻天了。第五,政府支持力度。印度当地的政府没有GDP考核压力,比起中国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富士康落户成都,“70天时间、250亩厂区、8栋建筑、13万平米厂房”,创造了成都速度,创造了世界建厂史上的奇迹。250亩厂区、8栋建筑、13万平厂房,放到印度,你说要修几年?PS:传说中的印度软件业,从业人口300多万;而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在从业人口400多万,软件研发人员近200万。未来十年,中国程序员和印度程序员之间的竞争,你认为谁会胜出?
其实国家发展不发展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文化,一个是经济结构。制度不制度的不是很重要,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但制度其实并不造就经济发展,我们中国人以前迷信祖制,现在又迷信外来制度,对制度有点盲目崇拜。我先说一个以前在新加坡听到的顺口溜:俄国人做了再说,美国人说了再做,中国人做了不说,印度人说了不做,日本人边说边做,非洲人不说不做。那时年轻,没听懂。但是在硅谷这长时候跟印度人工作以后,发现说别人对不对且不说,这说印度人说了不做是很精确的,印度人很聪明,也一点不懒,但我接触的印度人,他们就算喜欢动手的人也其实并不尊重动手能力,他们更喜欢的是怎么样把事情弄得看着漂亮,让上司和不知情的人看着喜欢,然后说得头头是道。如果你把一件事交中国工程师去做,中国工程师经常会凭一人之力尽力做好(这不一定是优点),但如果你交给印度工程师去做,即便他能做,他也会夸大难度,然后想尽办法增人手,让他可以招印度人,最后东西做不出来的话,他就更牛了,会说:你看吧,我说人手不够,再大招特招。所以我总跟朋友开玩笑说,企业的工程部门是不是癌症晚期,就看印度人工程师在这个部门有多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印度工程师的人数绝对值越高,这干不出活的概率就越高。所以印度人其实很适合做市场,吹起来绝对一个抵得上好几个中国人,但干起来几个能抵上一个中国人就不错了,就算他是能干的工程师,他仍然老想着讨好上司然后自己可以做老板。所以一听说Android被老印拉手了,有人就在mitbbs上痛哭流涕地说:Android要死了。虽然说得有点夸张,因为谷歌能干的工程师很多,但老印自己要是管理和完全由老印来干的事,多半是火箭掉下来、潜艇深下海的。他不是不聪明不能干,他的聪明劲就没花在动手上。所以印度人管自己叫“聪明的头脑笨拙的双手”,而他们管我们中国人的“脚踏实地”叫做“没有灵魂”。经济结构方面,我在中提及了,其实印度还没有脱离农业经济结构,印度现在是一个半工业经济结构半农业经济结构的国家,这样的经济结构使得矛盾的经济体共存,资本家和地主互相拉后腿。世界上但凡能够成功脱离农业经济结构,成功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家,都是使用过暴力革命的,印度这个文化很有意思,它即支持住了两个经济体,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尾大不掉是不可避免的。中国这30年之所以可以经济飞跃式发展,不是别的原因,正是因为成功地摆脱了农业经济构架。至于民主制度,我要说:come on。这世界上民主制度的国家比中国干得不好的是大多数好不好,你们放眼世界,所谓民主国家没有100也有90,但真正能干好这个“民主”的,不过是八国联军少掉个奥匈帝国,多了加拿大。知道为什么吗?所谓民主,每一件事都是狂花钱的,么有钱,你的民主其实就是摆设。举个简单例子吧,如果美国人生十个小孩,十个小孩都想要电脑,小孩投票表决“一人买一台”,美国家长说好吧,咱一人买一台,含泪掏钱。如果中国人生十个小孩,十个小孩都想要电脑,小孩投票表决“一人买一台”,中国家长含泪表示“买不起”。民主就是这么简单,是你有没有实力去做,而不是是不是想做。印度人投票表决“一人买一台”,印度家长怎么着?
个人观察,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两方面都落后于中国,还是体现在:穷。上面很多人都给出了解答,我提出一点补充:女性。中国的女性地位已经不是印度女性所能比,一方面是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抬头,另一方面是社会文化和法律上也减少了对女性的歧视。印度女性在就业人口的规模远小于印度男性而失业率却更高,印度女性的文盲率也大大高于印度男性,遑论印度整体的文盲率又远高于中国。理论上,印度与中国都享有几乎同样的人口红利,但是甚低的女性参与度,直接给这印度的红利大大打了折扣。看一篇文章:多说一点,两国的竞争不是战术层面的而是战略层面的,如人口老龄化、民主政治、环境污染、耕地消失以及地缘政治等等,中国并不是占尽优势。着眼于2050年,老实说,胜负难料——虽然,目前情况看,中国的胜算大些!
印度缺一个黑脸,来把他的传统彻底砸烂打翻。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婴儿体重增长缓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