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小学英语教学视频

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教学和教师发展研究——《全球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现实与挑战》评介--《外语界》2012年04期
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教学和教师发展研究——《全球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现实与挑战》评介
【摘要】:本文介绍了Seran Dogancay-Aktuna和Joel Hardman两位学者共同编著的《全球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现实与挑战》一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介。该书探讨了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背景下亚洲、非洲和欧洲等不同国家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H319【正文快照】:
一早在1997年,英国著名英语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教授就推出了《英语:全球通用语》一书,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分析了英语成为国际语言,乃至全球通用语的历史进程。如果说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提法在当时还让人无法认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朗的今天,英语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一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季明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辛广勤;;[J];国外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李俊芬;;[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王晓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解芳;王红艳;马永刚;;[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李洁;;[J];外语界;2006年04期
高云峰;李小光;;[J];外语界;2007年04期
张琍华;邱宇迎;傅梦媛;杜小红;;[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春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强;[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敏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彭晓娥;[D];中南大学;2006年
戴剑娥;[D];浙江大学;2006年
李青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包薇;[D];吉林大学;2006年
严金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张艳玲;[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孟超;[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赵雪梅;[D];山东大学;2007年
吴瑜;[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邱立中,宁全新;[J];外语教学;2002年06期
姜亚军,杜瑞清;[J];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李文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刘学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赵世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宗亚妮;;[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刘春霞;;[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胡新建;林跃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刘懿;;[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杨福;刘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安琦;;[J];外语电化教学;2011年04期
武晓丽;;[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彭宣红;戴日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庆芳;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课题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蒋磊;;[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冯岩;[N];通化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曼丽;[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于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唐泽静;[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玉;[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黄鉴妙;[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杨文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庞玲娟;[D];西南大学;2007年
何翼;[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王金土;[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于兰;[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王广英;[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李月娥;[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卢娟;[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浅谈提高小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提高小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教育与国家发展译丛:教育、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朱旭东,徐卫红等译.pdf22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历史上,教育既是发展中的民族 国家的本源,又是其产儿。民族
性 国家教育体系是一种普及的、公共的制度,它首先产生于欧洲革命
后期,它是国家形成的一种工具,它提供了一种建造和统一新民族 国
家的强有力的手段,并成为其重要的制度支撑之一 。从此 以后,很少
有 国家在没有依赖于其意识形态 的潜在力量时就开始 国家独立 的进
程 。即使在先前的发达 国家,至少在战争和危机时期,教育一直被视
为国家凝聚力的宝贵资源、经济发展的关键工具。然而,民族 国家的
作用正处在变革之中,伴随着它的教育的地位也正在发生变革。
新的全球力量正在改变着 民族 国家的世界体系。对于许多社会科
学家而言,全球化具有革命性的后果,不仅在世界经济领域,而且在
政治和文化领域也是一样的。国民经济 由于资本、商品、服务和信息
在世界市场上的相互依存性愈益突出而不断受到侵蚀 。多国公司成为
跨 国实体,这些公司重新部署了他们的行动,获取高额利润,并且超
越 了国家控制 的权力 。同样 ,流动 的金融资本无所不在 ,正如福柯
眼中的权力
(或 目然神论者眼中的上帝 )一样无所不在 、
无时不有。面对无法控制的世界市场力量,政府对货币、财政和劳动
市场政策不再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国民经济不再能够被管理。
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也正在改变着文化和政治。时空被压缩,新
的全球文化开始崛起,它代替了民族文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谈基础教育的国际化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谈基础教育的国际化
 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谈基础教育的国际化》,为什么要谈这个专题,有两个依据:
 第一个依据是学校办学定位。我校的具体的办学定位是建立一个个性突出、特色鲜明、质量优秀,国际化的基础教育名校。这个定位非常重要,它将决定我校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整个办学基调。所以&什么是教育国际化?&很多老师希望我能就这个问题和大家很好的交流一下,我觉得也对,因为我们不是定位为参加国内考试的精英学校。像一些学校,特别是生源比较好的热点学校,他们的定位基本上是参加高考的基础教育的精英学校,我们不是这样定位的,我们既没有定位为&精英&,又多了一个&国际化&,所以这样的办学定位如果大家能领悟的比较清楚,对今后全校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个依据是最近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原先语数外都是150分,改革后语文上调到180分,外语下调到100分,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样的定位意味着北京对外语的要求大大降低。考试权重是体现基础教育对该门学科的一种评价,所以北京市高考改革的方案对全国都会产生影响。与此相关,西北有省份正式决定高考取消面试,听力有的也要取消掉。还有网络名人,像方舟子、王旭明他们在网络上发布意见,主张要把外语调下去,把语文调上来,理由是国学受到很大的削弱,主张加强语文,呼吁在小学取消外语课,大学取消四、六级考试,这个意见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赞同。这件事给大家触动很大,这样做怎么评价?我个人的评价是:虽然我国改革开发后非常重视外语,例如中、高考外语占相当权重,小学开始学外语,考级、晋升职称要考外语,在这样的情况下确实出现了全民学外语的情况,这当然是好事。但是首先这样的考试,学外语的目的不够清楚、不够正确。学外语不是为了考试的,是为了无障碍的和外籍人士交流,是为了引进国外的相关资源信息,是为了中国能更好的融入世界,这是学外语的目的。其次采取的是哑巴式的外语教学方式,不懂语言是怎么生成的、语言怎么去教授,再加上中国普遍的大班制,师资不足,这样的情况就形成了外语教学违反语言操作规律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很多人学了很多年听不懂外语,也不会说。另外一方面,语文教学和外语一样,语文教学方式也陷入了不按语言学习规律教授的局面。语文是怎么学好的?它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肢解课文完成,现在语文教学很少看到符合人的素养提高的方式,起码阅读量太小。如果阅读量比较大,你不用教,他的语文水平也会不错。这样的情况使得语文教学效果也不好,特别是古典文。方舟子、王旭明把语文教学与外语教学对立起来,我个人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各有各的问题。外语本身是要重视的,语文教学更要重视的,因为它是母语。所以对语文教学我认为和外语教学一样有一个方法的问题,到底应该怎么教,现在广大的语文老师都在探索,我相信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会出现改进。我希望出现的是非常明显的、独树一帜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小改小闹,因为母语如果掌握不好,可能外语也不容易学好,而且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当然要非常重视。但是把语文和外语对立起来,认为强调了外语就削弱了语文,这是没有道理的。其实中国基础教育的要害在于理科教学要求太高,理科教学要求脱离中国90%以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再加上奥数之类的拔高做法,我个人认为成功者百里挑一。如果说有极少数学生能够相对成功,比如在奥赛中获奖了,考大学数理化考得非常好,但其余那么多人是陪公子读书。所以应该较大幅度的降低理科课程标准,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理科学习的方式而不是仅做题。像这样的一种情况耗费了很多中小学生的时间,这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方面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把外语教学和语文教学对立起来是没有道理的。外语教学目的要端正,方法要正确,语言学习应按照本身规律,按照听说读写这样的顺序,而且要有大量的操练的。它不能只是在课堂上面跟着老师模仿,然后拼命的讲语法、背单词,搞得绝大部分的学生非常讨厌外语,觉得外语很难学。原先我不会高调的讲我们学校的外语教学,但最近半年我在公开场合,告诉大家你们要是看怎么学外语请到仙林来,看看我们学校是怎么教外语的。我们是按照语言生成的方式去教,是按照情景、结构、交际这样的模式来教,学生是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小学ILP实验班,像那样学怎么能学不好?我们学校没有出现&哑巴外语&的情况,学生能听得懂,能说得出,可以和外籍人士进行交流,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障碍会越来越小,学生也非常喜欢外语课,像这样的情况应该在全国推广。比如小学出现了很多28人小班,为什么不能采用我们这样的教学方式?当前外语在全世界是越来越加强,欧洲中学生必须掌握两门外语,欧洲很多学校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另外还要学一门,一般比较多的是选西班牙语、法语。即便在亚洲,很多国家对英语教学也非常重视,日本在高考的时候英语的权重超过日语,英语在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是官方语言之一,足以见得全世界对英语的重视。所以北京的方案是逆潮流而动的,在全国起了非常不好的导向,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江苏表态不会跟进,外语分值不会降低,后面改革外语可能采取社会性的考试,一年两次,这个是合理的。总之北京高考方案大幅度降低外语的权重表现了一种中国教育对外语的轻视、忽视。
 第二件事情是上海关于公办高中举办国际高中的新规。现在国际高中绝大部分举办在公办学校,因为民办学校不多,有能力办的就更少,在南京民办高中也就4-5所。上海公办学校举办国际高中按照这样的规定,我的理解是基本要下马,搞不下去。因为新规有三个要点,一是不许收费,不许收费就无法办。以我校为例,我校国际高中收费是7万一年,那些公办学校国际高中也都差不多,南京市收的是最低的,其他地方都比我们收的高。外籍教师工资基本是按其本土待遇来发放,他们是本土派出或者是经过培训,必须是通晓专业的,他们的工资是非常高的,如果不许收费学校办学无法有经费保证。二是提高了准入门槛,所有教学课程、教材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同意了才能办。三是所有学生除了参加国外的考试以外,还必须参加国内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的考试,什么样的神童能既学国外的课程又学国内的课程?所以这三条基本上使得公办学校国际高中全部要消亡。据我所知上海最大的国际高中&&上海中学的国际高中,有2800名学生,现在全部要改成民办,异地去办学。我们南京也有类似的情况,南外有计划把国际高中全部迁出,改成民办。但是目前江苏省教育厅表态还是很好,他们说:我们也不跟进,但是如果教育部有相关的规定出来,我们就很难办了。我认为,关于限制公办学校办国际高中的四条理由是不成立的:理由一,&占用国家资源&,认为国际高中的中国学生在这里读然后升学到国外去占用了国家资源。我认为这个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所有学生是缴纳学费的,学费足以弥补。因为师资是外国人,没占用国家资源,即便是设备、辅助教学人员也是用学费进行了购买,所以不存在占用国家资源。理由二,&国家主权问题&。我觉得只要坚持中方的主权管理,不违反中国的法律法规就不存在主权的问题。理由三,&意识形态的问题&,他们没讲具体意识形态,他们讲到宗教,我觉得就全世界而言,就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而言,应该是约定俗成的,是差不多的,比如像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他们的教科书没有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但是如果里面牵涉到两个中国,或者说要颠覆共产党领导的内容那当然是不可以的,但是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就我们学校而言、就南外而言没有发现那样的内容,所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我觉得也讲不清楚。理由四,公开不好讲的,潜台词是&你们把中国优秀学生都送到国外了。&我的答复是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现在有这么多严重的问题,有能力有条件出国去读书的学生,他们选择到国外上大学或者上高中这是无可非议的。何况这些学生出去以后,会为祖国服务的,即便留在国外他们仍然是中国人,我想他们一定会心向祖国的,何况最近10年出去留学的,回来的人是越来越多的,已经70%了,因为现在国内的发展机会比国外要好,所以优秀学生流失问题,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很狭隘的。我还想说的是你不让他从公办学校的国际高中出去,他就不能从别的渠道出去吗?他可以找中介,可以到我们这样的学校来,你是阻挡不住他们出去的。所以像这样的一个规定我认为是非常不明智的。当然这个规定实施后对我们这样的学校是非常有利的,公办去不了可以到民办,但我们看问题是从宏观的视角去看,是从大局去看。
 以上是促使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教育国际化的原因,因为这件事情对我们学校非常重要,如果说大家能取得共识,今后我们学校发展的道路相对来讲会比较顺畅,否则会遇到比较大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
 1.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教育国际化的至关重要性。
 (1)洋务运动:幼童赴美(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组织了四批120名年龄很小的孩子到美国留学,这是中国最早派出去的批量留学生)、欧洲留学(与此同时福建船政学堂派出了四批学生到欧洲留学),这些开创留学先河,促使西方教育传入。他们侧重的是在机械工业、军火工业,对国外教育正式引入中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但他们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他们的眼界,他们对问题理解,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晚清起到非常大的震动。1872年他们正式出去到1881年赴美幼童回来了94人,他们以每个人的成就和价值观对晚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留学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力有很大的发展,经过甲午战争中国就要思考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戊戌变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派一部分人到日本留学,同时也有一些人自费去日本留学,最有名的有王国维、鲁迅、周恩来等,他们的功绩是引进了西方教科书(含日本),建立了清末的学制,日本的发展使这些留学生受到很大启发、刺激。
 (3)庚子赔款:美国把它获得的赔款的一半安排清朝大批人到美国留学。1908年到30年代的初期,二十多年内中国派出了1000多人留美、留英,这些人中有名的很多,比如蔡元培、胡适、陶行知等,这些人后来几乎都成为中国学术界中流砥柱。
 (4)留法勤工俭学:平民教育、职业教育。同期留法的最有名的有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朱德、聂荣臻等。这样人年龄差异很大,文化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不是完全在学校里面读书,而是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多,他们对西方的教育传入中国的贡献在于关注平民教育、职业教育,要唤起民众普及教育,回国后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
 (5)杜威来华:深刻影响了民国的教育。杜威是我最崇尚的教育家,他主要的观点是实用主义教育,平民教育、生活教育,陶行知是他的学生。杜威日到中国,在中国待了两年的时间,足迹13个省市,主要在中东部。他极力传播生活教育的思想,发表了5次非常有影响的演讲,还带来了他出版的一本书《民本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作为中国大学教育学、哲学还有师范的教材,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民国有极大的影响,加上他的那一批非常杰出的学生,所以民国教育深深的打上了杜威的烙印。
 (6):留学中断,国家停滞不前。只在五十年代有少数学生到苏联留学,这30年随着国家基本处于封闭的阶段,中国的经济建设停滞不前,除了少数几个阶段发展比较快,其他时期基本处于停滞和倒退,所以解放后前30年中国的整个面貌改变不大。大家还记得我们在80年代人均GDP大约只有800美元,今年已经到7000美元。从这也可以看出来留学和教育国际化与国家整个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反过来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作用。
 (7)1978-现在:留学日盛,教育日益开放,留学归国人员已成各行各业精英,中国日益崛起。现在教育国际化比以前好得多,留学已经成为潮流,对中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刺激很多,启发也很多,中国教育必须要改革。1978年开始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开放,国外人士、企业精英到中国来,我们国家也有大批人出国访问、交流,所以我们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像这样的情况使中国能够发展的更快更好。
 有一个观点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媒体讲&海龟&变成&海带&了。我个人认为就我所看到的资料和我所接触的实际,有一部分这样的情况,但总体而言不是这样的。我们对留学生和国内大学生进行对比,在以下这些方面有不同:一是思维方面不同,国内大学生思维相对比较狭窄;二是外语相差很大;三是留学生学的专业比国内的专业水平要高;四是留学生懂得国际规则;五是留学生眼界比较开阔;六是留学生比较有教养;七是留学生生存能力比较强。有些留学生找不到工作,最主要是他们要求比较高,期望值比较高。与多少年前比已经不同,因为我们的市场趋于饱和,它需要淘汰庸人,吸收精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业会比较困难。但他们的就业困难和国内大学生就业困难相比含义不完全相同,他们如果降低要求就业情况会好得多,所以我想对媒体出现的言论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则会被误导。
 教育国际化,突破了小生产者的局限,看到了大千世界,观察体验学习了另一种文化,另一种文明,另一种社会的优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不仅是中国,即便是欧洲、美国、日本,他们的教育也必须是国际化的,否则难以发展。
 2. 中国现行基础教育必须改革。
 (1)中国基础教育未实现转型,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的经济实现了市场化,转型了,但是教育没有转型,除了教师聘任实现双向选择,其他所有环节都是政府主导,学校没有任何这样的权利。之所以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多问题,使我们教育质量很低,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实现这样的转型,所以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育改革。只有实现这样的改革中国教育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否则是做不到的,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在短时间内看不到这样的转型。
 (2)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升学率主导教育。这和文革以前不同,文革前教育虽然是计划体制,但是毛泽东提出著名的口号: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以文革前十几年学校和社会联系是很多的,到农村、工厂都是很多的,学校重视各种活动,不像现在天天都是上课、做作业、考试。但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基础教育转向应试教育,升学率主导中国基础教育,这样的情况非常严重。应试教育非理性操作,满堂灌、大量背书、过度做作业、反复的考试,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显著的效果?有调研,省教育厅资料显示学习量、作业量超出限度过多学习成绩一定成反比,这是8万-10万人大样本,是非常有说服力的。所以我们老师不能熟视无睹。看到这个数字引起我很大的关注,在课外学生自己掌握的165天里,我们不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好时间是非常不明智的,我们现在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空间是要把这165天抓好,指导好。所以我再三要求各学部赶紧实验,对每个学生都要有个性化的指导,如果没有指导,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只在200天内下功夫,我觉得提高质量还是很难的。当然这200天还是我们的主打,但下面课程建设一定要把165天涵概进来,那时可以用网络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教育不只是课内的学科学习,还有其他的业余时间的安排,包括休闲、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参加家务劳动、扩大知识面等方面的指导。非理性操作质量反而是越来越下降,我们中青年的老师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对应试教育的优劣感受不深,如果到教育发达的国家、城市去看,会发现中国现在的基础教育非常奇葩。
 (3)学生素质全面下降。好的方面:教育普及比过去好,均衡教育比过去好,集团化的教育,即一个比较好学校带动其他几个学校成集团化的发展现在似乎已经被教育部所认可。教育经费在2013年达到4%。从教育内涵看,学生的信息输入非常大,记忆能力很好,计算能力非常强,部分逻辑思维能力好,竞争意识很强。不好的方面: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严重缺乏,知识的迁移不够,信息处理能力不强,方法掌握不好,动手能力低下,实践能力低下,合作意识薄弱,研究能力不足,生活能力普遍低下,耐挫能力不好,价值观、道德素质下降,身体素质下降,心理素质下降。
 我的问题是,投入那么大,那么辛苦,现在是这样的一个结果,现在的教育你能说它好吗?它好在什么地方?这样的教育必须要改!
 3. 国际主流教育生机勃勃,顺应经济社会发展。
 (1)学校有较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我有体会在国外和他们谈判,谈完回来我们还要报批,而他们自己就能决定。
 (2)以人的发展为教育宗旨。我们是为了升学率,整个社会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升学。
 (3)实用主义、生活教育为主旋律。这是杜威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我们教育是和社会隔断的,我们抽象的东西比较多,虚幻的东西比较多,无用的东西比较多。
 (4)注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如果只有求同思维社会充其量只能维持,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否则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中国整个的教育是求同思维,听话,&唯一答案&。
 (5)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国外学校通常只有200-500人。我看到,他们私立学校一个班在10人左右,公办学校是20人,像美国的跑班,老师同时开课,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择,跑班是美国非常突出的特点,因材施教,有需要就满足。我们基本不是,我们批量生产,统一要求。
 (6)学生自信,能力强,后发潜力大。学生非常自信,整合知识能力强,他们越到后面能力越强,因为他们知道怎么去&打鱼&。我们学生是得到了很多鱼,但是不会打鱼。
 结论:教育必须国际化,否则国家将后继无人。我们必须和世界主流教育要合拍。我有一个重要观点与大家交流一下,通常认为改革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顶层设计,一条是基层创新。我个人认为这还不够,还有另外一条路径是外部引入。所以国家的开放,教育的国际化都是必然的,否则国家将后继无人。
 4. 什么是教育国际化
 (1)教育国际化界定:教育国际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并实施具有国际互认标准,并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人为目标的教育实践过程。
 (2)教育国际化解读:首先是一个教育实践的过程,不是纸上谈兵。第二是经济、社会日益交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教育国际化是由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决定的,经济已经是市场化,全球化,教育必须要跟进,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国际互认标准&&约定俗成,国际主流教育基本上差不多,但中国是另外一回事,没有形成国际互认,中国要建立与世界上主流教育各个方面差不多的标准,中国的一些特点也会影响欧美。最后,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人为目标,所谓国际视野就是你不只是看到中国自己,更不是只看到自己地区,自己学校,而国际交流能力就比较多了,有国际教育的意识,语言,相关的规则都懂,那样你就能交流,否则光是会外语那也很难交流。
 二、基础教育国际化要点
 1. 教育观念国际化
 (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对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不能只是面向升学率,它要与现实生活、市场、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一起。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进入市场、社会并在其中发挥很好的作用,之前就要打好基础,所以教育一定不能脱离现实、脱离社会、脱离现代化。面向世界是指要开放,要看到全世界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育,被实践已经证明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先进的,培养出那么多杰出的人才,我们就应该要向人家学习。我很多场合讲过&不会过日子看邻居怎么过。&我们教育怎么搞,看看人家怎么搞。我们是工厂式批量生产,他们不是,他们是一种农业式的、是一种放养的、是学生完全自主并给予指导的,是生活教育,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很多人对教育的理解还完全没入门,教育不能那么功利,很多素质、能力、技能是要逐渐呈现起来。面向未来是指为了将来能适应社会,教育一定要有前瞻性,做教育的人要有眼光、要有耐心、要能耐得住寂寞,做教育的人要有宗教的情怀,不求物质回报。
 (2)教育的宗旨是谋求人的终身发展。千万记住,做教育要优化学生的素质,使他适应社会,能长期、终身有很好的发展,传承人类文明。我们不在意我们名次的上下,这些丝毫不能动摇我们办国际化学校的决心。我们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按照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按照我们的战略和策略去做,最后一定有很好的结果,不要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有的时候要经得起一些误解。比如有的人说我们把优秀学生留下来,把比较差的学生忽悠出去留学,所以升学率高。其实我们学校老师都知道,我们学校出去留学的学生绝不比参加高考的学生差,有时候还要好,但是没有必要那么多的解释,学校是我们在办,我们坚持自己的风格,所以教育要有眼光,我们的宗旨是谋求人的终身发展,10年20年后再看我们的学生。我也很欣慰有很多家长反馈,仙林的学生到海外、到大学去,就是和很多学校的学生不同,发展的潜力大。我到海外看那么多的学校,没有一个学校和你谈升学率。
 (3)教育要与大自然、人类社会、人的生活相结合。教育一定是生活教育,不能割裂开来,中国现在的教育是和这些割裂开的,所以它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对很多事物的认知是不科学的。
 (4)以学生为中心。一定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导,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一个戏大家看到的是演员不是导演,导演是在幕后,他起的作用非常巨大的,但学生是中心,这是杜威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国外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和我们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差别,在操作上有很大的不同。
 (5)重视批判性、多元性。没有批判、没有求异思维就没有创新、没有事物的发展、没有世界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有不同的看法,解题有不同的方法,特别在文科方面应该百花齐放的。我想在教学方面要放开,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发表不同的看法,特别是要有批判思维,就是不要那么迷信权威,很多事情你都要问为什么,很多熟视无睹的东西你都要去思考是不是这样真有道理。另外整个学校是多元的,不能是一元的,我们要能容纳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籍,不能歧视一些弱势人群。
 2. 教育体制国际化
 (1)办学主体多元,学校类别多样。不是公办学校一统天下,经济已经是多元了,企业有国有、民营、公私合作、中外合作、股份制等很多种,学校办学也是这样,国家能办、私人能办、中国和外国能联合起来办,办学主体是多元的。这是什么道理?因为经济这样做,已经发展起来了,教育为什么不是这样的?教育以前只能是公办,后来允许私立学校,也出现了像我们学校这样的既不是公的也不是私的民办学校。有人讲这不是民办,我问他什么是民办?他讲不清楚,我告诉他民办学校有七条,一是非政府的团体或个人举办,二用非财政的资金投入,三是法人独立,四是场地校舍独立,五是招生、发文凭独立,六是财务独立,七是国有资金不能流失,只要这七条就是民办学校。我们学校哪一条不符合?我个人认为有三条原则必须具备,一是办学方向正确,二是社会效益好,三是不能违法,只要符合这三条原则,就是一个合法的学校。不管是什么经济成份,什么人举办。如果不是这样来理解,给予种种的限制,教育是无法丰富起来的,所以教育体制国际化要放开,办学的主体要多元,学校的类别要多样。
 (2)公办学校改革,管、办、评分离。第一,公办学校必须改革,现在的情况非常糟糕,国家投入那么大,办学那么死,不能全怪校长、老师,是政府没有放权。所以今后改革非常重要的是政府要把相关权力下放到学校,该是校长管的要给校长权力。所以公办学校的改革,政府相关部门要放权。第二,办学主要是校长、老师来办。第三,评价。现在是政府评价,评价应该是专家组成的社会的独立机构,我们看到的在欧美国家很多都是这样。因此政府主要的作用:一是监管(比如学校质量的督导、学校资金的审计),二是要保障(学校的生源、师资、经费),三是做好服务。所以公办学校的改革下面几年会陆续展开。
 3. 学校制度国际化
 (1)课程制度(后面专门讲)。
 (2)招生收费制度。统的太多,民办学校的招生应该要更加的放开,收费不要有物价局核准,正确做法是放开,备案就可以了,苏州就是这样的,管他收多少,像这样的事情,是市场调节的问题。
 (3)学籍制度。这个方面最死,学校不能有留级,不能在小学初中开除学生,甚至高中也不能留级。这有什么道理啊,为什么学不下去的学生非要往上托,我想可能有国家资源的问题。但民办学校起码不能这样,按我的想法,我们学校在留级方面以后可以讨论,我个人的看法考核不合格即留级,两次留级后退学,应该有这样的制度。
 (4)学生规范。我国的规范非常笼统,例如热爱祖国、尊重师长、团结同学,这都是很抽象的,非常笼统。我们所看到的欧美国家,很具体,他们是抓住一部分最重要的,比如走路上楼梯要靠右,内衣覆盖的地方不允许他人抚摸等等,非常直接,好操作。我想我们学校要抓紧制定我们自己的学生规范,参考国外的,应该要具体、易于操作和评价。
 (5)考核(试)制度。我们现在偏向于终端考核,完全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给一个评语,评语是比较笼统的。国际流行做法是考核非常重视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参与课堂过程的表现,还包括作业、实验、实践等,整个考核制度应该偏向过程,结果占的权重应低于50%,例如法国建立了持续观察制度,包括对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习等各个方面有记录,持续对学生进行考察,看出学生是否进步。我们要有这个过程,从动态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才能越来越科学。
 (6)评价制度。我们学校做的相对比较好,一定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那只是评价的一个方面。所以评价学生应该是多元的,这不是我们的发明,国际学校就是这么做的,欧美那么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不给任何学生下整体结论,因为每个学生是不同的,基础不同,发展的特点也不同,类型也不同,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扬长补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差异,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定不要给学生下整体的结论,这是国际流行的评价制度。
 (7)人事制度。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我们学校的干部制度还不完善,要改革。
 (8)分配制度。我国基本是大锅饭,这样的制度是不能调动积极性的,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规则,所以分配制度应该是有差距,但是差距不要拉的太大。
 4. 学校课程国际化
 (1)国家颁布核心课程大纲,教什么,怎么教,教材选用,教师聘用由学校自己决定。芬兰的教育被认为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这是它的做法。
 (2)校本课程丰富、多样。学校根据自己的特色设立课程,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的特点,非常多彩。
 (3)重视体育、艺术、历史等课程。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非常重视体育,这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除了体育课能否多开,其他如运动队、体育活动要持久开展起来,因为身体是最重要的。艺术也是非常重视的,是熏陶的一个人情感,培养一个人的审美,包括对事物的整体感知都是非常重要的。各个国家对历史都非常重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在历史课堂上完成的,欧美国家的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很自豪,像日本对教科书的篡改是绝对不允许的。
 (4)重视外语教学。全世界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外语教学,孔子课堂、孔子学校之所以能在海外遍地开花与此有关,其实中文在全世界还不是主流的外语,最流行的是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因为世界日益融合,马克思说掌握一门外语就是掌握一门武器,外语在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所以中小学必须要重视外语教学。
 (5)重视体验性课程。实验、实践、活动、旅游等,像富家子弟到穷孩子家去过一个星期,看看别人怎么过的这也是一种体验式,触动非常大,所以我们的社会实践到贫困地区体验,像中学正公益社团,我是非常的支持,并且期待要有更多的这样的社团。这种体验式的课程,虽然不是太多,但会对学生一辈子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像我们这代人在60年代到工厂、到农村、到部队,打起背包一走50里,没有这样的体验性课程是不行的。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都是到社会底层体验过的,所以他们上台后进行了不留有后路的改革,将反腐败进行到底,对此很多基层干部很反感,认为没有灰色收入、拿钱少了,事情多了,想跳槽了。我认为这就对了,全世界的官员都是有很大的压力,拿不到什么钱,国外是想发财就不要做公务员,而我们是想发财就做公务员,这个事情一定要扭转过来。拉回来讲,体验性的课程对一个人的成长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6)选修课以兴趣为主。我们国家的选修课是以水平分层为主,以考试为主,在欧美国家看到的选修课,基本是以兴趣为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7)实行学分制。学分制优势会使课程比较丰富,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以学分规范课程,学分制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们学校还没有,这一部分还比较难,但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5. 教育方式国际化
 (1)强调学习方式的培养,而不单纯灌输知识。大力推进课改的时候就很清楚了,因为只是灌输了很多知识,他也很难提取,很难迁移,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从根本上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是使其受益终身的,而不是只给他灌输大量的知识,不教给方法。要减少讲,要讲的精炼,要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这是国际通行的方式。像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是必须的,大家都要过这一关的。
 (2)突出自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工厂的物品是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但是学生不是,学生有三大特点,一是有生命,他要睡觉、休闲、游戏,当然也要学习,不能把学生当物品来对待;二是有个性的,不是一个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生,要因材施教;三是有主观能动性,他可以主动积极的去认识,你可以去指导他,而不能包办代替他。所以国际教育方式是让学生自己解放自己,你代替不了他,必须强调自主。
 (3)重视合作。我们的学生知道要竞争,更同样重要的是要合作。因为人都是结合成群的,一定是在一个社会的单元里面,要学会和其他人的合作,如果没有这个意识,一定是不受欢迎的,做事很困难,合作意识教育是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
 (4)鼓励探索。不要觉得有的孩子想的很奇怪,很多真理往往在这样的标新立异中,我们习惯了接受传统一致的观点,但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发现,要鼓励学生有更多的想法,要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否则怎么能有创新呢?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要培养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一定是有个性的,我欣赏的学生是有自己的特点,甚至他的言论和常人不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比较关注,如果四平八稳的,考试第一的,多半今后发展一般。只有探索才有发现,只有发现才有创新才有进步,所以要鼓励探索。
 (5)尊重个性。我多次讲过每一片绿叶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对个性要尊重。美国孩子左手是不纠正的,国际流行的教育观念是非常尊重个性的。
 (6)体验式流行。不要光是纸上谈兵,要让他到现实生活中、到特定的场景中去体验。
 (7)正确使用两类刺激。一定是鼓励为主,我发现老外特别会讲恭维的话,老外恭维人的话是一套套的,讲的人很受听,因为他们从小就是这样受教育的。学校对学生是以鼓励为主,这就是良性刺激,鼓励为主,他就有兴趣、有干劲,还会再干,还会迁移去做其他事情,这就是良性刺激的优势,它会迁移。但另外一方面也是有底线的,对不好的事情,扰乱了秩序是有惩罚的。我们学校试行惩戒条例,但我们学部还不够勇敢,该执行的要执行,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可以重一点,但最重要是尊重人格,不能侮辱人,要注意方式和场合。所以正确使用两类刺激一定是鼓励为主,鼓励才能出现创造。
 (8)开放设施、设备。我们看到的国家大部分学校都是这样。
 6. 学校管理国际化
 (1)管、办、评分离。
 (2)重视发挥教师、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特别是民办学校更加重视,工会很强大,家长委员很强大,他们经常能够参与学校的管理,甚至决策,当然也捐助资金。我呼吁一下:一方面,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见;另外一方面,鼓励他们给我们学校捐款,国外很多私立学校主要经费来源都是通过家长、校友捐款,但是捐款不能私用,学校要入账的,怎么用讨论后有个说法。
 (3)坚持学生自我管理。主要是学生自己管理,这是最好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要鼓励,要形成这样的制度,胆子放大点让学生去管理,管不好失败了总结再来。挫折教育是目前基础教育最缺少的,我们应该允许失败,失败中可能会体会更多。
 (4)教师全员参与管理。无论公立私立导师制是普遍的,我看到国外私立学校老师绝大部分是住校的,每个老师分管几个学生,甚至和学生住在一起的,一个人管几个学生,全员参与管理,我们的班改也是借鉴了国外的导师制。
 (5)加强校际联盟。国外学校有很多的联盟,联系很多,有机构,相对比较紧密。
 (6)控制班额及学校规模。欧美国家一个班公办学校在25人以下,私立学校在15人以下。我想我们学校最理想的班级人数将来定位是一个班24个学生,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收费标准会提高,不然学校生存不下去。我们在东区设想学校控制在一个班32人,最多不超过36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学,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我们可以逐步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7)特别重视学生人身安全和健康(身体、心理)。所有活动开始前有安全预案,要确保万无一失。人身安全问题在中小学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我们学校这方面的概念要加强。但是也有一条,虽然重视人身安全健康,但是绝不会取消该有的课程,该有的活动,只是在做这些课程、活动时安全措施比较到位。我们现状是要么不重视,要么就取消活动本身,这都是不正确的。
 7. 办学形式国际化
 (1)学校类型众多。国有的、私立的、混合的、特许的&&
 (2)学段设计多样。小学、初中、高中分设的,小学+初中的,初中+高中的,小学+初中+高中的&&
 (3)重视外语教学。
 (4)招收国际学生。越来越多海外学校招收国际学生,在美国、加拿大、澳洲常常一个学校有几十个、上百个国际学生,一个学校有几十个国家的学生。而德国学校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学生一般不能超过4个人,他们强调多元性。
 (5)引进国外人力资源。往往有这个国家的学生就有这个国家的教师。
 (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我们学校做的比较好,友好学校,实现互访,资源交流,也越来越多。
 (7)海外办学。比如我们的中美班,犹他州瓦萨其中学来办的,这个学校已经在北京十一学校、成都石室中学、浙江瑞安中学和我们学校建立,他们接下来将在昆山、江宁分校还会建立,这样的海外办学情况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国际化。
 (8)输出课程。IB课程、VCE课程等,这个对我们来讲还很困难,因为国家课程是很难输出的,各个学校没有形成自己有影响的课程,这个很难。
 (9)中国特色,开设国际高中。国外基本上没看到开设国际高中,因此这是中国特色。国际高中开设的原则有四个:一是多元,二是项目典范,三是坚持中国的主权,四是管理(包括学籍管理)严格。这样才能做好。
 8. 学校文化国际化
 (1)民主平等。不管是什么人都是平等的。学校是大家来办的,整个气氛是互相尊重的,是非常民主的。
 (2)进取创新。要有进取向前的,把学校办成最好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最好的学生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特别是私立学校。然后有自己很多创新的做法。美国把创新作为立国之本,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理念,学校非常崇尚进取和创新。不是像我们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就是能过得去就行了,不要走在最前面,枪打出头鸟,但是也不能在最后,最后要被淘汰,就在中间。但是国外的学校文化是非常鼓励进取创新。就像我们小学部董校长曾经提出的&追求卓越&,我觉得世界各国都是这样的。
 (3)独立合作。非常强调独立性,每个人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思维、独立学习、独立生活,一定不要依赖他人、依赖家人,学生不能依赖老师,独立是极其重要的。另外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现在中国学生的自我概念非常强,但是合作不要忘记。
 (4)诚实守信。诚实是现在相当多的发达国家的第一品质,一定不说假话。66年前我国也能做到,但经过文革之后形成了双面人,讲假话,场面上和私下的话不太一样,经过这么多年现在形成双重人格,不同的场合讲不同的话,肯定会有差异。确实要诚实守信,讲过的话必须要兑现,言必信、行必果。
 (5)开放多元。世界是开放的,学校是多元的,不要搞封闭,单一化、独裁、一言堂。
 现在如果我对中国的学校进行打分,做的很好的是A,比较好的是B,一般的是C,不合格的是D。目前中国的中小学绝大部分是D(不合格),少数学校是C(一般),个别学校是B(比较好),可能还没有学校达到A(很好)。我对我们学校打了一下算出来3.87,接近4,勉强算比较好的学校B,但我们的国际化进程还必须加快。
 中国的教育必须国际化,轻视外语、打压国际化必将付出代价,我校的国际化办学目标定位决不降低要求,决不后退,将再接再厉,不断推陈出新,让外语特色更突出,国际化色彩更鲜明,办出一所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学生的中国基础教育名校。
  录入:洪梅
日在南外仙林分校为全校教师所作的学术报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