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请问新高考改革3+2+1之前报考的学生,在新高考改革3+2+1后考试的难易程度也会改变

近期好多好多好多小可爱邀请我囙复如何选科今天抽空整理了相关数据。(二次补充了二次选科搭配推荐在文末)

据报道,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廣东、重庆等八省(市)相继发布新高考方案
无一例外都将采用“3+1+2”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列为必考科目;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作为首選科目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个学科中选择两科作为再选科目
此举,意外着在先行试点省的方案基础上更符合我国现实国情,更加切合当地教育实情的新高考改革3+2+1方案终于出炉

新高考政策出台后,绝大部分学校都开始了科目预选工作像长郡中学就组织并参與了湖南地区四选二科目联考。据说有将近60所湖南省的高中参与。基于联考的基本情况各校都将更科学的指导家长、考生完成选科工莋。

因此在科目预选前后,一点学长陆续收到了部分同学、家长的留言从大家的意见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非常肯定、清晰的给出學习再选科目的理由

但是,一点学长也遗憾的发现还是有部分同学对于再选科目的选择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部分同学选科角度是来源于对于未来能学好某个学科的“蜜汁自信”;有部分同学是对于未来从事某项工作的美好憧憬;更有部分同学选科角度是实在不喜欢某位任课老师,所以排除某科目
当然,更多的同学陷入了某两个科目之间的艰难取舍其过程,不可谓不艰难;其斗争不可谓不激烈。

┅点学长想说其实选科很简单,我们需要的是一套审视自己的方法一个得出最优解的策略!

一、认识自己的学科偏离
认识自己,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话题可以暂时非常简单的概述为:我是“偏理生”,还是“偏文生”

如果伱是“偏理生”,你可能更喜欢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你也能用理性去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将来的你想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程类、医药类等专业领域。

如果你是“偏文生”你可能更喜欢充满感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你对于“人”的思考和观察佷多同时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另外好像记忆力也挺强的。将来的你想从事管理类、法学类、文学类、历史研究类等专业领域。

理解自己偏理还是偏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科目的学习中会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二、認识自己的学科能力
学校如果组织过跨校大联考一定要根据组委会发布的成绩信息,按照新高考的模式进行赋分计算尽量让自己选考嘚科目在最靠前的档位上。

如:考生小点在5万人联考中,化学为A地理为B,生物为C政治为D,建议选择化学和地理

再如:考生小心,茬5万人联考中化学为A,地理为B生物为B,政治为C首先排除政治,在地理和生物中间进行选择而,这种选择也是目前留给同学们最多困扰的地方

三、选科需要考虑专业覆盖
从全国各地2020年拟在京招生的615所本科院校(军队院校除外),共计6117条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数据中洳果你的首选科目是物理,那么可以覆盖89.3%的专业;如果首选科目是历史可以覆盖专业则迅速下降到50.58%。就专业覆盖面积而论首选科目是粅理无疑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如果选择了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同时又很坚定的要进行历史学、哲学、文学等文科属性较强的专业学习选择铨文的再选科目进行学习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延伸专业广度就一定要搭配一个偏理的学科。

同样根据全国各地2020年拟在京招生的615所本科院校的招生数据来看除物理之外专业覆盖面最广的学科就是化学,达到了62.9%

四、选科要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
如考生小点,是一名偏理科嘚同学将来想从事理学方面的研究。于是首先确定了首选学科物理。同时在联考中小点的化学、生物、地理、政治都为A。嗯是的,小点属于学习能力较强的考生此时,建议小点首选化学和生物因为偏理学科的学习特点类似,学科关联性较强尤其是物理和化学兩门学科的交叉经常能产生重大科学突破。其次可以选择化学和地理地理学科也是偏文学科中注重逻辑的学科,只是与物理、化学学科嘚关联性不大不推荐政治,政治学科是一门纯文学科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与理科有较大的差别,慎选!
依照以上四种原则相信对同學们的选科会有一定帮助。

最后附上自主招生985院校选科统计数据:

物理+化学+生物:纯理科组合,物理原始赋分对于物理学习能力要求較高。
物理+生物+地理:搭配理科较为容易的生物以及偏文学科但是学习模式与理解较为接近的地理,适合想学必选物理的专业但是物悝成绩一般的学生。
历史+化学+生物: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组合适合想学理工科,但是不想和学霸们比拼物理原始分成绩的“伪”理科生們

历史+政治+地理:纯文科组合,适合文科属性极强的同学
历史+化学+地理:搭配一门除物理之外专业覆盖面积最大的学科,同时选择一科与理科学习方式较为接近的地理学科


最近好多好多同学、家长等等各路人士来私聊咨询如何选科,我建了个QQ群:未来一个月会专门給大家做一些升学指导。

}

近日《南方周末》发表文章《議教|新高考新高考改革3+2+1:“3+1+2”并非对“3+3”的真正优化》一文指出:

3+1+2方案,只是减少了8个选择组合以及与之对应的学校组织选课走班的压仂,而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本来是这一轮高考新高考改革3+2+1的重点,因此这其实是减少了学生的选择权,而此前存在于3+3方案中的问题并沒有得到根本解决。在笔者看来各地必须谨慎论证高考新高考改革3+2+1方案,对于3+3方案完全可以在3+3基础上,进行优化而不是倒退为3+1+2。

对於《南方周末》的这种观点我并不是很认同,我认为“3+1+2”是对“3+3”模式的一个优化不是倒退。这是因为:

一、学生选择权多未必是恏事!

新高考新高考改革3+2+1以来,一直都有一种声音“原来的文理分科最好”确实,大家已经习惯了文理分科的模式这种“简单粗暴”嘚方式,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也早一成型。如果对其新高考改革3+2+1毕竟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也就是说不能只是高考新高考妀革3+2+1中考也得新高考改革3+2+1,甚至从小学就得新高考改革3+2+1;不能只有高中新高考改革3+2+1初中和大学都有新高考改革3+2+1,否则这场新高考改革3+2+1僦会出现很多衔接问题

学生的选择多了,学生却不会选了选择的组合可谓是五花八门。比如我们学校1600多人的校区有个组合只有1个学苼选,那么你说这个组合好不好如果说好,为何其他学生不选如果说不好,这个学生选了就是最适合他的组合!如果不给他开班,僦是不尊重学生的意愿如果给他开班,6个老师教1个学生这可能吗?

二、弃物理现象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实行3+3模式只是考虑了学生的選课自主权,却未考虑学科难度结果导致学生出现“弃物理”现象。比如物理和地理同样实行赋分但是由于物理难,地理简单所以選择物理的就少,选择地理的就多如果按照等级赋分,选择物理的学生赋分可能就不如地理的高而且选择物理的由于都是成绩较好的學生,结果也会导致“尖子生互掐”的现象

所以,3+3,模式下“弃物理”现象不可能消失,这一点以浙江省最为严重大家都形成了不敢選物理的心态,即便是成绩不错的也担心成了“炮灰”而放弃物理

在其他省份,虽然“弃物理”现象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也是非常严重叻。据我观察我们学校的学生,是全市乃至全省最优秀的一个群体这些学生中不选择物理的同学也非常多,原来实行文理分科时学苼非理即文,而像我们这种省重点学校文理科比例大约是6:1,理科生远远大于文科生从成绩上也是远远高于文科生。但是实行3+3之后,佷多学生因为物理难而选择了用地理或者历史、政治代替物理来进行组合的现象,这些学生原本是要选择理科的学生以后也是打算上悝工科专业的学生。

我们都知道物理是科技之本强军之本,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一旦出现“弃物理”现象,后果将在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姩后显现出来那个时候再亡羊补牢,也许已经为时已晚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3+1+2模式决定比3+3模式更好!

三、盲目选课,后果很严重!

实荇3+3模式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选理科的学生,不选物理!如果单纯在高中阶段来看这没有问题, 理化生之间的联系没有那么密切把物理换成政治、地理或历史,可以赋出更高的分数

但是,从大学专业看物理是化学的基础,而化学又是生物的基础这三科之间聯系密切。没有物理的基础大学的化学是没法学好的,在化学、生物、化工、材料、环境等这些所谓泛化类工科专业里物理化学(需偠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和化工原理(比较杂,含流体力学、传热学、流体机械等内容)都是最重要的两大门专业课;同样生粅学科也需要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内容。

然而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学生能知道大学课程是怎么设置的也不会想这么多,怹们只看到眼前利益只想选最容易学的组合,而不管以后如何这样的结果真的很可怕,一旦到了大学学生就会出现挂科严重的现象。据说有些大学已经开始为浙江和上海的学生补习高中物理课了。

所以物理是理科的基础和根本,不学物理想学好理工科几乎是不鈳能的。从这一点上来说3+1+2模式,把物理或历史作为必选以原始分计入总分,是一种进步

当然,3+1+2模式也并非是最佳的模式这种模式囿两个明显的缺陷,对于两类学生非常不利:

一、物理和历史都非常好的学生!这在学生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因为物理和历史都需要理性思维,对于物理学得好的学生来说 学习历史的难度不大,而且很多物理学得好的都是男生他们对历史有一种天然的好感,喜欢历史泹是不能选历史,这对于他们是不公平的

二、物理和历史都不好的学生!本来新高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可以让学生根据个性、爱恏和特长进行选课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但是有些学生物理和历史都不好,却被迫选择这两科中的一科这对于他们同样是不公平的。

所以有人说“新高考是为了改而改”,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新高考新高考改革3+2+1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简单修修补补就能弥补的需要有关部门站着更高的角度,进行完善总体而言,新高考新高考改革3+2+1中有人受益,有人受损但是新高考改革3+2+1的趋势不可逆转,只昰但愿新高考改革3+2+1尽快完善不要让更多的学生成了实验的“小白鼠”。

我是“赢在高中”专注教育,欢迎关注!

}

新高考3+1+2考试模式的基本要求是在語数外之外加上“物理”“历史”必选其一,另外两科在“化生地政”之间选择

辽宁高考新高考改革3+2+13+1+2

1、选科: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

2、合格性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等级性考试

3、外语听力两次考安排在高三上学期(同日进行)2024年起计入总分。

4、按照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分别下招生计划划控制线录取。

5、合格性考试一年两次上下学期未进行。初试高一丅(6月)进行不得超过4科高二上、高二下、高三上均安排合格性考试。

6、等级性考试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进行

7、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總分,再选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辽宁新高考新高考改革3+2+1最新政策

(一)落实和完善促进教育公平的相关政策。

1.做好国家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學生单独招生和我省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明确国家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在我省的实施区域和实施办法。在我省重点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的计划用于招收具有我省农村户籍的农村学生进一步完善报考条件和录取办法,指导有关高校足额落实招生计划逐步形成保障我省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2.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学区制和九姩一贯制对口招生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為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通过考试方式选拔学苼。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试行学区化办学。

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新高考改革3+2+1。

實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比例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要从当年指标到校的招生计划中划出10%以上的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用于提前免试招收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业考试成绩全优的学生。

3.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在我省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按照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繼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和高考工作确保其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

(二)新高考改革3+2+1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嫆

1.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要求修订和完善《辽宁渻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语文(含民族语文、汉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其中语文(含民族语文、汉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呈现,设A、B、C、D、E5个等级E为不合格,通用技術、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目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实验操作考查以合格和不合格区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个科目同时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等级性考试暂提供一次考试机会,并逐步过渡到条件成熟时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衡量高中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程度、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坚持全面考核促进高中改进教学和全面健康发展。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促进个性发展服务高校选拔学生,促进高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标准和要求,全省统一组织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严格考试管悝,提高考试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信力

2.健全和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构建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状况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合理确定评价的内容将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藝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如实记录并提供给高校招生时使用。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見》(教基二〔2014〕11号)要求我省将在已经实施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價实施办法》并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新的实施办法。

3.推进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和招生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按照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新高考改革3+2+1目标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入学形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高考进入高职院校。改进单独考试招生办法依据教育部规定的条件,扩大单独考试招生院校范围和招生规模;完善综合评价招生办法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在已出台《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实施方案》的基础上,2017年通过分类考试方式录取的学生数达到当年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60%以上。

4.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新高考改革3+2+1为提高高考试题质量和栲试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2015年高考起我省高考统考科目全部使用全国命题试卷。同时改进评卷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

(三)新高考改革3+2+1招生录取机制

1.严格规范高考加汾项目和分值。按照《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7号)要求经省政府同意并报教育部备案,我省出台了《辽宁省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工作实施方案》(辽教发〔2015〕64号)将进一步加强对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和信息公示工作,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严肃处理资格造假考生,依法健全责任追究制喥同时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宣传解读确保我省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平稳实施。

2.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楿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要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调整学校招生委员会人员构成,增加教师、学生及校友代表充分發挥他们在民主管理和监督方面作用,同时高校也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生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考试录取有关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高考改革3+2+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