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词札记单元的札记

解读、涵咏与创作,三位一体学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编辑点评:
沪江小学资源网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方面的内容,希望教学札记对大家的教学或学习上有所帮助,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古诗两首》即为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第22课,分别是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和朱熹的《观书有感》。执教这节课于11月12日上午第四节,作为一节观摩课,示范课,出现在市语文优质课评选的会场中。从市区两位教研员的鼓励认可和评委以及老师们的赞许的目光里,我体会到了一种被认可的幸福。说真的,这两节课,具体的准备时间,仅仅两个晚上,但我与文本的碰撞已是好久了。从这节课的准备到结束,我有了太多的感悟。 一细心解读胸有成竹 文本解读,是提高我们语文老师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设计教材的有力途径。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我们的一贯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读熟古诗,逐字理解意思,逐句说出大意,然后再背诵古诗,背诵大意,背诵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已。 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方式无疑是被动的,填鸭式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是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古诗的文学知识,没有情感的体验,没有换位的思考。这样的课堂缺失了一种灵动之美,一种思考之美,一种涵咏之美,显然与我们当前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为了突破古诗教学的藩篱,走一条情感与思维、积累与创新的教学之路,课前作为教师细心地解读文本,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始,我抛开所有的教辅资料,自己一遍遍的吟诵着两首古诗,不管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还是读者的角度,总觉得两首诗简简单单,第一首就是介绍陆游教育自己孩子子聿的读书的事情,第二篇就是朱熹的读书感受。当我以学生的身份再来读时,从两首诗中读出了一番乾坤——在以孩子的身份对其间的字词进行追问时,追问出了一片柳暗花明的世界。 例如,在第一首诗中——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从题目开始,我一次次追问:子聿是谁?为什么陆游单单对子聿说这些?陆游有几个孩子?陆游以怎样的心情和语气对子聿说这些话?陆游还有哪些教育子女的故事?——对题目的追问中,我通过查阅网络和相关的资料,知道了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爱国的诗篇,除此之外,还写下了大量教育子女的优秀诗篇,其中,《冬夜读书示子聿》,他一气呵成八篇,这是他的名扬千古的一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易经独不遭秦火,字字皆如见圣人。 汝始弱龄吾已耄,要当致力各终身。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 吾曹舌本能知此,古学工夫始可言。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宦途至老无余俸,贫悴还如筮仕初。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余。 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 绝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签饱蠹鱼。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传旧典刑。 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 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 从这些诗句中,我感受到一位对子女谆谆教诲的陆游,一位刚正不阿的陆游,一位教育子女品行为上的陆游……联系《示儿》诗,一位身系国家、忧国忧民的陆游仿佛和我们走的很近很近,回到课文,读着八首育子诗,一位关心子女,殷殷教诲子女的陆游仿佛和我们很亲很亲。陆游,在我的心中复活了!陆游,一生教育子女的准则是知书达理,为人正直。为此,我阅读了关于陆游教育子女的古诗,因为这些文字的缘故,我和这位距今八百多年的爱国诗人仿佛走在了一起!看到了他的容颜,听到了他的声音! 再看具体的诗句,继续追问——“古人”,你知道哪些古人做学问的故事?“无遗力”是什么意思?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些和他相近的四字词语?“少”“壮”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与读书做学问有关的名言或者警句?”“纸”这个字你想到了那个历史故事?“觉”和“绝”分别是什么意思?由“知”和“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通过这样的追问,我从28字的诗句中解读出了一串成语:“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就是孜孜以求,就是持之以恒,就是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坚忍不拔,就是孜孜不倦,….l.. 解读出了一串警句:由“少”和“壮”想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解读出了一串历史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纸上谈兵……解读出了学习的一串方法: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知性合一。 通过这样的解读,我看到了一个文化的陆游,单包的文本渐渐变厚了,单纯的讲读讲解变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积累的方式,教师的说教被学生智慧的语言所取代。所以说,文本解读,是走向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虚心涵咏创设意境 本课我带领学生精读两首古诗,略学一首古诗,从古诗的内容上,从古诗反应的道理上,这三首诗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陆游的诗为读书之因,朱熹的诗为读书之果,也可以说陆游的诗为我们诠释了读书的方法,朱熹的诗为我们阐释了读书的最终境界。所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切身体察,感同身受,师生在情绪场中共同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在陆游的诗中,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感悟陆游为什么对子聿说这些话? 也许子聿天资聪颖,但调皮顽劣,于是他对子与说—— 也许子聿饱读诗书,但不求甚解,陆游怕他将来只会纸上谈兵,于是他苦口婆心的对自己疼爱的儿子说—— 也许,陆游回顾自己一生夙愿为了,希望子聿继承自己的理想,为国家效力,所以他对子聿说—— 作为一生想报效国家,为国出力的陆游,夙愿未成,当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已是74岁了,经历过奸人的陷害,经历过朝廷的冷落,经历过铁马冰河驰骋沙场,也许,此时,他对子聿充满了殷殷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完成父亲的夙愿,为国家出力。所有,他对子聿说——古人……要躬行。 然而,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陆游的诗留在了子聿的心里——读…… 然而,一百年过去了,二百年过去了,至今,八百年过去了,这首诗已成经典,激励着你,激励着我,启发着你,启发着我,做学问,孜孜以求,做学问,学以致用啊!此时,生活在八百年前的陆游,他谆谆教诲子聿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就这样,在复沓式的朗读中,教室中,仿佛回荡着陆游的声音,这声音,不仅穿越了时空,更穿透了我和孩子的身心哪! 同样关于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创设了情境,孩子们在反复地涵咏中,体味着诗人的情怀——:我这样引导:这是朱熹写下的读书感受。如今,诗人离我们已去,八百年过去了,这首诗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唤醒了多少求知上进的人们。今天,我愿把这首送给大家,因为你们如同雨后的春笋,唯有孜孜以求热爱读书,才能获得灵动的知识,才能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啊!——半亩……活水来! 男孩子们,让我们把这首诗送给所有的女孩子,因为爱读书的女孩才是最可爱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女孩子们,有来无往非礼也,让我们把这首诗从给所有的男孩子们,因为爱读书的男孩子是最有思想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反复吟咏,复沓朗读的过程中,古诗作为一种经典,作为一种文化,在孩子心里扎根。大大拓展了古诗的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教学的文化底蕴。 三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教学的最后环节,我把两首古诗同时呈现,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两首古诗,你对读书又有了哪些新的思考,请把你的想法写下了,伴随着古琴曲《平沙落雁》,孩子们陷入了沉思,开始执笔播种自己的认识和思想。稍后,孩子们一一汇报,有的创造了新的读书名言,有的又灵动的文字表达了自己读书的决心和方法,其中,范逸君同学写下了关于读书的七绝—— 观书有感 范逸君 少小怀志愿有为,学海无涯时似金。 观书方知天地大,人生漫漫在于勤。 徐畅同学写下了十六字令——书 十六字令书 书, 熟读百遍皆入目。 不满足, 诗词口中吐。 回味这节课,作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所思所感,一切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一幅幅立体的场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师生投身其中,体味着短短的诗句背后的广阔的背景,体会着诗人的浓浓的情怀。感谢这次古诗教学,给我了新的思考和智慧!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沪江小学资源网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方面的内容,希望电子教材对大家的教学或学习上有所帮助,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最新2016苏教版古诗两首信息由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轻叩诗歌的大门》集体备课与教学反思(六)
  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的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是一整组诗歌,既有古诗也有现代诗。如何进行这类课文的教学,对我来说是很陌生的,我带着困惑向同年级组的老师们请教,大家都有同感。于是我们反复研究教材,最后商量采用综合实践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一单元。
  一、一波三折定内容
  决定了上课的形式以后,我们马上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长,选择了要上的内容,分头准备。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上《诗歌知识竞赛》,作为本单元活动的总结。几天以后,大家又聚到一起,因为每个人在备课的过程中都遇到让人困惑的问题,毕竟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大家心里还是吃不准,怎么上才能很好完成教学目标。其中,刘老师提出由她一个人承担的《古诗词欣赏》部分包括四首古诗词,要一节课完成,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商量后决定,改刘老师上前两首,我上后两首。其他老师也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们集思广益,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们各自带着大家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教案。再次备课时,我又发现了问题:这四首古诗,看似各不相干,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是中国文学发展史这根主线上的四颗耀眼的明珠。教材这样安排,很明显是想让学生通过这次学习,对中国文学发展史有个系统的了解。分开上,必然人为地把这根主线割断了。带着这个问题,我再次和年级组的老师们商讨,老师们一致同意这个看法,决定还是有刘老师一人担起重任。而我仍然上《诗歌知识竞赛》,让我们年级组的课成为一个完整的环节。
  二、集思广益定题目
  内容确定以后,我便积极着手准备竞赛的题目。题目怎么出呢?教参上有一部分现成的题目,可以直接借用。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突然想到,我们班学生除了背诵一到六年级的课本上的古诗词外,还背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出一部分题目呢?这样既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有借机让他们温习了以前背诵的过古诗词,这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发动学生出题,鼓励他们出有价值,新颖的题目,择优选用。学生们踊跃参与,出了许多好题。在发动学生出题的 同时,我自己也 翻阅课本、书籍、上网查找,要让题目尽可能的覆盖面广,新颖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三、课后反思
  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但毕竟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上课,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还存在很多不足,也有不少的困惑,想和老师们一起探讨,请老师们指教。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我们开展的此次活动是否很好的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这样的课怎样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些目标像收集整理诗歌,背诵诗歌,举行诗歌朗诵会等还好把握,对于欣赏诗歌这样的目标,比较难操作,也比较难把握。因为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它虽然来源于生活,当却高于生活。对古诗的赏析,浅则三言两语,深可洋洋洒洒千万言。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阅读范围不广,理解能力有限,很难真正去欣赏一首古诗。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些教学目标,请老师们指教。
《“轻叩诗歌的大门”集体备课与教学反思(六)》摘要:分包括四首古诗词,要一节课完成,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商量后决定,改刘老师上前两首,我上后两首。其他老师也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们集思广益,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们各自带着大家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教案。...: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反思
《古诗词背诵》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内容,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做了
一个大胆尝试:十首古诗我先让学生读熟,然后每一个组重点研究一首诗词,
上课时让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布置下任务以后,小
组同学下来积极查找资料,进行备课。尽管这样我还是有些担心——害怕学生
抓不住重点,对诗词的意境理解不到位,于是下来后我也认真研究了教材并备
了课。 & &&
&上课伊始,我按照我的布置先让第一小组代表讲解,学生上了讲台
后学着老师的样子讲了起来。充当老师的学生刚开始有点紧张,当他进入角色
后完全放开了自己。同时我发现这个小组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同学都能认真
听讲,当讲解的同学提问
时,同学们也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讲完后我当堂对
这首诗的内容进行了一下小测验,结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就连我们班学习最
差的王斌同学都能很好地掌握这首诗的内容,这节课虽然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
方需要改进,但是从这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
己的能力,我认为我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通过这节古诗词的学习,
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大胆放手,不要怕浪费时间,在课堂
上尽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锻炼自己,让他们自由地理解,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
长。人们常说能力是练出来的,只有这样经常地锻炼下去,我觉得我们班学生
的能力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六上语文单元反思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六上语文单元反思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至六年级所有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