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上盘着大辫子怎样划分英语句子成分划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划分句子成分
不管怎么说艰苦奋斗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他跟体育老师要了一个球跑到操场上去玩,银杏早在四十年代就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亘古铭记的国树,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语法巩固练习
一.划分下列句子成份
1.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3.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4.我第二次到达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5.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6.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7.一天早晨,他发现一队五百人的日军偷偷地向洞沟我军隐蔽处袭来。
8.我们应该向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9.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10.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
11.当三个女子转辗于文明人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12.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
13.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文心雕龙》一书是我国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刘勰的代表作。
14.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λ录谰频睦先恕
15.守旧的老人们整日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16.“哈尔滨”中的“哈尔”是满语幸福的意思。
17.法国文豪罗曼?罗兰和日本的“新感觉主义”作家川端康成分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8.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19.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战胜一切困难。
20.一时间,大家说起话来。
21.粉白的墙上挂着一支三八大盖。
22.不管怎么说,艰苦奋斗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23.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其错误的。
24.老人一边说一边递给我一个大号的海碗。
25.他一口水都不喝。
26.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27.他跟体育老师要了一个球跑到操场上去玩。
28.鼎盛辉煌的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三百年。
29.今天星期天。
30.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31.许多外国朋友来到桂林游览,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其他地方。
32.银杏早在四十年代就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亘古铭记的国树。
33.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34.这个姑娘细高条儿,瓜子脸。
35.我喜欢在大海里游泳。
36.王老师教我们语文。
37.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38.几句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39.王福根砍死了一日寇。
40.瓢泼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41.我不相信那些骗人的鬼话。
4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43.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44.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45.我把书回给你吧!
46.你连这件事也不知道。
47.老孙头对韩老六恨之入骨。
48.奶奶一个字也不认识。
49.他什么也不会。
50.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51.自从秋收以后,特别是近一个月以来,他们老是东跑西窜。
52.中国人口众多。
53.我记得这地方是一片茅草地。
54.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55.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56.队长叫我去找人。
二.区别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我冒了风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多年的故乡去。
3.李老师的两个学生,一个上大学了,一个是劳动模范。
4.李老师有两个学生,一个上大学了,一个是劳动模范。
5.夏天,妈妈很早起床出门上街买早点。
6.夏天,妈妈很早起床,出门,上街,买早点。
7.这东西不但美观,而且结实。
8.我第一次进北京的时候,我惊异于京城的壮观了。
9.我们隐藏在一个敌人看不见我们,我们却能看见敌人的地方。
10.完美的设想并不等于美妙的现实。
划分句子成分
(四)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是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两个主语,一个是句子的主语,叫大主语,一个是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叫小主语。主谓短语是对大主语陈述说明的,可以在它和大主语之间断开。如:
他身体很好。(大小主语之间是)隶属关系
那些情况我已经知道了。支配关系
人们心情沉痛。隶属关系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研究过了。相关关系(可加“关于”)
(三)主谓宾语句
一些心理动词、叙说动词和发现动词作谓语,就形成了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简称主谓宾语句。它可以在谓语和宾语之间加逗号断开,还可提宾作主语。如:
我觉得他真有水平。
我看见一辆汽车开过来了。
和主谓谓语句区别:
主谓谓语句只有一个谓语,可以在大主语后断开。主谓宾语句有两个谓语,可在动宾之间断开,可提宾作主。
(四)双宾语
表示给予或取得意义的动词如“给、送、教、买、借、收、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靠动词谓语近的叫近宾(间接宾语),离动词谓语远的叫远宾语(直接宾语)。近宾指人,远宾指物。如:
我告诉你一件事。
母亲教给我许多知识。
198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七题()()
从句子A―E中分别找出同甲乙两句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
甲、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之间忽然变多了。
乙、他的报告能使听讲的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新知识。
A、人家看见你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
B、天才的布鲁诺要叫所有的人看见类似太阳的别的星星。
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走出来。
D、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县委会的门口。E、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一)什么是补语
补语是用在谓语后面,对谓语起补充说明的成分。可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什么地方”之类的问题。有的补语和中心词之间用结构助词“得”。如:
我把作文写〈完〉了怎么样
今年麦子种得〈好〉。怎么样
我看过〈两遍〉了。多少
李师傅一连干了〈三天〉。多久
这趟车开〈往广州〉。什么地方
(二)补语的构成
经常充当补语的是动词、形容词、副词,一些数量词(动量)、代词、短语也充当补语。如:
她家昨天搬〈走〉了。动词
你听〈清楚〉了吗?形容词
事情顺利〈极〉了。副词
你去〈一趟〉吧。数量词
会议开得〈怎么样〉?代词
小弟高兴得〈跳了起来〉。动补短语
她激动得〈热泪盈眶〉。主谓短语
李铭跑得〈真快〉。偏正短语
她笑得〈合不上嘴〉。动宾短语
鲁迅生〈于1881年〉。介宾短语
(三)补语和宾语的区别
相同点:位置相同,都在谓后。
1、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动词、形容词谓语的补充说明。
2、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补语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介宾短语在谓语后是补语,绝不是宾语,更不是状语。
3、宾语在谓语后不用结构助词,补语在谓语后常用“得”。助词“得”后的都是补语。
(四)辨析补语的三个难点
1、不应把某些动词的语素“得”和助词“得”混淆。
大家都记得老王的好处。
对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
我认得王老师。
她认得〈很准〉。后带宾,“得”是语素;后带补,“得”是助词。(分清宾语、补语,就能弄清“得”的所属)
他懂得三门外语。
他懂得多,我懂得少。
他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他赢得利索。
2、一些助词变化了,相应的一些句子成分也发生
他讲的[很]有道理。
他讲得〈很有道理〉。
小弟高兴得〈跳了起来〉。
小弟[高兴]地跳了〈起来〉。
3、对动词谓语后的名量词和动量词应予区别。
读(两本)书。书,买两本。
读〈两遍〉书。书,读〈两遍〉。
“她是……教练”中的“教练”前有如下六个修饰成分,下列四项中排列妥贴的一项是(2分)(1990年全国高考题)
①优秀的②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③国家队里(的)④篮球(教练)⑤女(教练)⑥一位(教练)
A.①②⑥③④⑤B.③⑥②①④⑤
C.①②③⑥⑤④D.②①③⑥④⑤
(四)多项定语的顺序
一般情况下,与中心词关系越密切的定语,就越靠近中心词。顺序如下:
①表领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谁的)②表指代数量的指示代词、数量词(多少)③表动作行为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怎样的)④表性状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什么样的)⑤表质料来源的名词(什么)中心词。如:
(我们学校)的(那两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数学)老师
①谁的②多少③怎样的④什么样的⑤什么
名词短语指代数量词动宾短语形容词名词
领属数量性状性质质料
(一)什么是状语
状语是用在谓语前对谓语进行修饰限制的成分。可以回答“怎么”“多么”“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方式”“对谁”等问题。有的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用“地”连接。如:
战士们[勇敢]地打击敌人。怎么情态
这个孩子[很]活泼。多么程度
这个制度,[明天]起执行。什么时候时间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什么地点处所
他[对朋友]最忠诚。对谁对象
(二)状语的构成
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介宾短语常作状语,表时间和方位的名词和一些短语也可充当。如:
他[顽强]地学习。形容词
反动派[不][都][一个个]倒了吗?副词数量词
我们[把敌人]打败了。介宾短语
同学们[明天]去参观。时间名词
[前方][正在]打仗。方位名词副词
我们要[认真仔细]地写字。并列短语
他[心情愉快]地接受了批评。主谓短语
[桌子上]摆着石膏像。方位短语
(三)状语的位置
在中心词之前。
一般在主谓之间,但表时间、处所的名词或短语作状语,可以放在主语前,用逗号隔开。把状语放在主语前,有突出强调这个状语的作用。前置的状语可挪回到状语谓语位置(主谓之间)如:
[下午],我们听报告。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要努力奋斗!
划分句子成分
划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
例:杨亚‖写字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U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捉鱼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语文语法知识(一)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
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1.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2..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3..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单、共、光、劲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
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语气: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却、、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
表示否定:不、没、没有、别;
表示时间:刚、恰好、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
表示程度: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1.表时间:在于自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
2、表处所: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
3、表排除:除除了
4、表对象、范围: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
5、表方式、手段: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
6、表目的、原因:为为了为着因由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阿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量、数量等。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划分句子成分:
(一)知识要点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
例:杨亚‖写字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U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捉鱼主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主谓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主谓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练习: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语文语法知识(二)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辨认<仔细>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区分参见: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
(1)他打球。
(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例如:
(1)他看书。
(2)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
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
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
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
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
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
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他笑得〈非常天真〉;
这花香得〈很〉;
他说得〈怎么样〉?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
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例如:
(1)吃个西瓜。
(2)吃个〈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
他打了〈三次〉球。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
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
例(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他摘下眼镜。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总之,虽然宾语和补语有难以分辨的一面,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多做对比、总结,经过反复训练,总还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
内容:回帖功能已关闭
相关帖子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句子成分划分口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