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平米可以放多少台电脑(不能鞋子太挤怎么变宽松不能太难看),有没有人出招!!!(急需)

想问一下,客厅13个平方左右的话放多大的电视和沙发合适。还有卧室13个平方放多大的床(有衣帽间)?3个回答Simple_Ring
  一、根据卧房的面积而定,一般10平方以下的卧室适宜使用1米2以下的床,10-20平方的卧室适宜适宜1米5的床,20平方以上的卧室适宜使用1米8以上的床。
  二、根据需求不同配备不同宽度的床,建议:单人房:1.5M*2M床;双人房:1.8M*2M床;儿童房:1.2M*2M床。
  床的大小根据户型空间的大小来定,简约床头柜上面还设计层板吊柜,方便放些展示品,双抽的抽屉柜可以放些眼镜,装饰品,让床头柜更加的干净利落,皮质的床可以增加人的睡眠质量,以白色和草绿色为主色调,使整个卧房给人一种清新、淡雅、浪漫的感觉。
1个回答nuistym
客厅50CM的灯差不多了。这个比例刚好。再次看你的楼层高度。一般商品房在二米八左右。最好采用现在最为流行的平板吸顶灯。楼层在三米以上最好采用吊灯。房间可以用12W的或18W的LED灯。
3个回答李哲951101
一、根据卧房的面积而定,一般10平方以下的卧室适宜使用1米2以下的床,10-20平方的卧室适宜适宜1米5的床,20平方以上的卧室适宜使用1米8以上的床。
二、根据需求不同配备不同宽度的床,建议:单人房:1.5M*2M床;双人房:1.8M*2M床;儿童房:1.2M*2M床。
3个回答san
1.2米的床合适。
1个回答dy789311
一般来说30平的客厅放总长4.5米左右的转角沙发就行了,如果喜欢简欧风格,那么就选一人加四人加妃的组合也行,茶几在1.8米或2米就行了,
5个回答XUDELIAINI
你家的房子和我朋友家的差不多,沙发最好靠墙这是有风水依据的,我也只懂一点点。。有家装修公司很好他们帮我朋友装修过,装修挺到位的。。具体的可以去咨询他们。。zhuangxiu80
1个回答启帆77
你好,算去电视柜位置和人活动位置,能放一个2米左右的双人沙发+1个单人沙发和2个边茶几,或者2+1+1,这样比较合适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3个回答閁錒1386么
在卧室里可以选择液晶电视,不伤眼睛,而且省地方。另外在卧室的彩电摆放也是多样化的。通常来讲都是放在床尾,因为这样就可以躺在床上看了。如果卧室较大,有些人喜欢将电视摆在床尾但并不正对着床的地方,对面再放上一张沙发,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一起看电视了。当然,通常在卧室看电视都是喜欢躺在床上看,放在床尾比较舒服。这个位置正好距离人的眼睛3米左右,这个距离29英寸的电视很合适。如果地方允许,还是29英寸的CRT数字高清彩电比较好。
当然,也有广告创意是把电视吊在天花板上,躺在床上不用坐起来就可以看电视了。不过看着央视主持人个个儿都“趴”着和您说话,估计也且不习惯呢……
如果卧室很小,我劝您就直接买一个液晶电视就好了。如果还希望放一台电脑,正好,买一台20英寸的液晶彩电,连显示器都有了。价格也就4000多块!
要我说,咱老百姓的厕所和厨房就算了吧!一来不是非要在出恭的时候欣赏《天龙八部》吧?再者,拆电视清洗油烟的活儿一般小工还真不一定干得了。
大屏幕的误区
刚刚把所有的电视几乎都说了一遍。但是投影中的问题没有和您详细提。在两年之前阿谦就在家电版上主张家庭使用投影仪,而阿谦的投影仪更是在3年前就装到了客厅里。但是您一定记得一句话,投影不是电视。这不是效果的问题,而是大小的问题。
您知道在画面上看起来,电影和电视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吗?也许我是瞎说,但是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电视节目里面的特写镜头很多,电影里则很少。而电影里的众多大场面镜头在电视里也不常见。投影的效果就是将画面放大到几乎可以塞满您的整个视野,和电影的效果是差不多的。如果您用它来看电视节目的话,会由于过多的特写镜头而头晕。相反,您用电视看电影的时候就会觉得没有震撼力。所以我们用投影的时候大多数是为了看大片,而不是新闻节目。客厅里面安装投影就是要看大片的,所以音响设备也要提前设计安装。另外在投影的使用频率和寿命上应该有正确的估计。房间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光线的问题,最好在窗户上安装遮光帘,达到白天也可以像电影院的效果。
另外,我们前面计算的看电视合理距离在这里也不再适用于投影仪,因为只有当画面可以正好占满您的视野的时候,才会有电影的效果。所以100英寸左右的投影。在3米左右的位置观看就很好了,不用远到十几米以外,不然就没有效果了。
在每面墙上都有门或者窗户的客厅里也可以选择安装投影,因为它不占地方:投影机可以吊在顶上,投影幕可以隐藏在一扇窗户上面的窗帘盒里,需要的时候再放下来。
1个回答像风一样自由_5113
有三米距离,四十二至五十四寸都可以,客厅大点效果更佳。
3个回答二零一0
32-42吋。3米宽还要去掉沙发靠墙所占的空间和电视屏幕离墙的距离,最终也就剩下2米7左右,所以32吋就已经够用了,如果自己感觉不过瘾,那就继续加大吧。不过太大了,观看时间长了眼睛容易疲劳。
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转载]引龙河农场志(摘登)/2
&引龙河农场志(摘登)/2&& &
章名:第五阶段&调整、改革时期()
节名:第一节&恢复农场体制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率领全党及人民群众一举粉碎祸国秧民的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喜讯传来,群情激奋,奔走相告,举怀欢庆,全场举行了隆重庆祝大会。  随着党的“左”倾错误路线逐步纠正,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引龙河大地更加充满生机,蒸蒸日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调整、改革时期。    粉碎江青“四人帮”以后,按着省委的指示精神,省农场局与兵团合并,组成省农场总局,农场归北安农管局管理。  根据国营企业体制改革的需要,为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学大寨韵群众运动,普及大寨式的农场。本着“精兵简矽”的原则,本场由原来三级管理改为总场、生产队两级管理的体制形式。精简了机构,缩小了编制,减少了非生产人员。  总场机关科室由原来的十九个,合并为十一个;即办公室、组织科、宣教科(宣传科与文教科)、群工科(团委与妇联)、武装部。公安分局、法庭、生产科(生产科、机电科、工交科)、供销科(商业科与物资科),基建科、经营管理科(计财科与劳资科)。  基层单位也以简、并、撤、建等形式进行了调整,撤消分场只设生产队。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管理人员大为减少,大胆地任用了“文革” 中受过冲击的老干部、使他们有职有权,发挥了老干部作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因素。  同时,在知识青年中提拔了一批新生力量,担当各级领导职务,办理了196名以工 (青)代干的人员转为国家干部的手续。  经过体制改革和初步调整,使农场经济有所提高。&
&&节名:第二节&揭批“四人帮”
197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乘胜前进》中指出“除掉四害人民大解放,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解放”。并指出“深入揭发批判”
“四人帮”是我们全年的中心任务。(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一年大事迹)。  在揭批“四人帮”中,结合实际重点批判了“四人帮”反对生产破坏国民经济的罪行和“四人帮”大搞空头政治, 阉割马列主义,打着“唯生产力论”的幌子、把革命与生产,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开来的罪行。通过揭批“四人帮”运动,肃清了广大千部在“四人帮”横行时期不敢讲生产,业务技术干部不敢抓技术,谁抓生产谁就是唯生产力论的流毒。  按照中央和省总局党委的布置,在揭批“四人帮”运动中,同时开展了揭批查运动和“双打”运动,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广大职工、干部的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有所提高,经营成果逐年上升,出现了一派大好形势。
节名:第三节&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实行战略性转移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重大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了使用“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时期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这一战略转移,使党委一班人感到“身上无包袱,脑后无辨子”什么,“唯生产力论”“利润挂帅”,“奖金挂帅”等不再是“包袱”了,可以率领全场职工干部理直气壮地甩开膀子大搞生产了。
节名:第四节&农场四化建设
1979年3月30日至4月1日召开了中共引龙河农场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有142名代表,代表着全场352名党员。  这次代表大会是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党大办经济,加速四化建设的动员令。  郭向阳代表第四届党委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通过了《关于加强领导,为加速实现农场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决议。  大会明确指出“当前的急切任务是提高单产,保证稳产,加强以农为主,全面发展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严格遵照经济规律,积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大会号召全体党员,团结一致,密切联系群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尽快把本场建设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企业而奋斗。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由23人组成:  郭向阳、李春堂、周永祥、王进喜、肖乐吉、王江、王立贤、田悦跃、左元文、史绍禹、李庆、李万全、张俊山、郑秀英(女)、崔成泉、王景林,曲树华、刘玉亭、李焕忠、陈国祥、胡景生、陶景祥、唐清山。  常务委员由:郭向阳、李春堂、周永祥、王怀普、王进喜、肖乐吉,王江7人组成。书记:郭向阳,副书记:李春堂、王怀普。
节名:第五节&平反冤假错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委对“文化大革命”中被错误揪斗和遭迫害的117名干部,群众公开平反恢复名誉,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了复查处理。给已经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分子摘掉帽子,享有公民权利,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受害者及其家属和受株连的人卸下了包袱,同时,处理了一些贪污盗窃案件,打击了刑事犯罪分子。  原引龙河农场副政委闵景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1969年8月22口经省管理劳改工作革命委员会批复闵景春犯严重错误的干部。1973年本场进行了复查,经场党委常委会研究讨论,认为闵景春在引龙河农场工作期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做了大量工作,原结论多属上级指示,建议撤消原结论,材料不归档,给予彻底平反,恢复了原职,调往格球山农场工作。  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党委以积极慎重态度,通过考核评定了技术职称,共有总工程师3名,助理工程师36名:技术员37名;其中:电力技术员1名,医务14名,气象技术员2名,林业技术员2名,通信技术员2名,园艺技术员2名,粮油技术员1名,农机技术员13名,助理会计师、统计师、农艺师、兽医师9名。调动了他们钻研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使他们为办好国营农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节名:第六节&提高职工素质
1978年和1979年,三地知识青年大批返城,本场各条战线和各种专业部门的熟练技术工人骤减,特别是机务战线和文教战线缺额更为严重。场根据总局党委指示精神,从农村招收1,117名亲属工,这些人充实到各条战线之后,业务生疏,有的根本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为了提高职工素质,场党委抓了职工技术培训和在职提高工作。机务战线利用农闲分批分期培训机务人员,其它技术工人利用代培,外出实习等方式进行训练。修配厂、汽车队工人实行考试,择沈录用并恢复徒工制,使技术状态有所提高。为更好培养四化建设人材,本场自筹资金办了教师培训班,从全场中小学抽出部分教师,离职参加英语、语文、数学培训班。同时在广大职工干部中开展常年性业余文化学习。使本场职工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很大。
节名:第七节&加强战备工作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前夕,本场同其它地区一样,处在军民共保边疆战备时期。场内进驻了独立一师和81134部队。春节过后独立师王师长通知场办公室,有部队首长前来检查战备工作,由场领导郭向阳、李春堂带领机关全体人员清扫了场办公室内外,并布置安排了安全保卫,保密等项准备工作。  1979年2月13日下午2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及随行20余人分乘二台“北京”吉普,四台苏制“六九”吉普,由嫩江方向来场检查战备工作。在场办24号会议室,首先听取了驻场部队领导汇报战备工作情况,而后接见了在场的部份农场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李德生在接见时说过“农场土地很广,很有干头”等,并对农场提出了希望,询问了农场有什么要求时,农场党委书记郭向阳说:“解放军好,希望部队同志来农场帮助麦收”。接见时达十几分钟。被接见的有场党委书记郭向阳,党委副书记场长李春堂,党委常委副场长王进喜,办公室主任左元文,副主任梁万起,组织部长董洪生孙喜富等人。接见后,李德生同场领导和保卫人员一一握手告别,于4时许乘车离场赴龙镇火车站。  事后,部队领导先后两年派员来场支援麦收工作。
节名:第八节&三大建筑
为加速农场的建设,经北安农场局批准,场党委根据本场人,财物的能力,依靠农场局的投资,自筹资金两办法,于1976年至1980年前后建筑了,引龙河农场职工医院,引龙河大桥,引龙河一中教学楼。这对广大知识青年,职工、干部安心农场,发展生产,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四化培养人材,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对今后农场的发展起了巨大影响作用。  (一)1976年5月针对原卫生院医疗条件差,床位少,病房陈旧,设备简陋,靠近路边,噪音大,影响病员治疗,休养等具体情况,场党委决定重建引龙河农场职工医院,并亲自选定院址。  经设计、施工到竣工交付验收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投入了使用。这座钢筋混凝土砖瓦结构,配有取暖设施总面积2,600平方米,拥有80—100张床位,门诊与住院处合一的二层楼职工医院,由场基建工程队承担施工建筑,并从场内抽调部分技术工人参加建设。在当时技术基础差,建材不足等困难面前,主抓这项工程的场领导王进喜副场长,基建科长李庆(现场长)和基建工程队的几个领导吃在工地,有时睡在工地和工程技术人员,建筑工人,日以继夜奋战,闯过了技术难关,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党委的全力支持下,1977年12月通过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二)根据北安农场管理局对引龙河大桥(南北二座木架结构大桥)一到车辆行走在桥面上有非常明显的摇动和咔咔声响,虽然几次修补和部份换面,但仍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加上汛期大水上涨,随时有冲塌的可能,断绝通至龙镇的交通。由农场局投资65万元专款,移位重建一座116延长米,10米宽的四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引龙河大桥。于1980年7月
10日正式钻孔修建。  与此同时,农场自筹资金45万元,兴建一座砖瓦钢筋结构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配有取暖设备的三层引龙河一中教学楼。  对于这二项重点工程,场党委成立了指挥部,由李庆副场长担任总指挥,负责二项工程的施工兴建任务,下分二大摊、配有专职干部具体负责施工修建。  李庆副场长在兴建这二项工程中:起早贫黑和工地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建筑工人一起滚打,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吃在工地,有时住在工地,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起到了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表帅作用。  承担这项工程施工任务的是场基建工程队和场抽调的部份技术人员及新招收的临时工。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一借用,二自己设计改装,攻克了技术难关。教学楼采用钻孔爆破筑椿新工艺方法进行施工,实现了当年施工,当年基本上交付使用,第二年补面前脸修饰,达到了验收标准。  引龙河大桥在当年完成大桥钻孔,桥墩灌注,桥面及制作,吊装等绝大部分大项工程。第二年九月份竣工,“十一”正式通车。  参加这二项工程领导工作的干部有于守清、郭福兴、于荣、王忠堂、刘德福、张风仁等,工程技术人员有:北安农场局的孙技术员,引龙河设计室全体人员,修配厂的部分技工。  (三)1967年,因农场人口的增加,粮油供应幅度的上升,原来粮油手工业的加工已不适应,又新建了726.5平方米的厂房,更新了机械设备。  同年农机具的增加,农田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新建了1,261.8平方米二楼式修配厂机修车间,并安有吊车。  1972年兴建了1,000平方米有24个科室的场部机关办公室。  1975年,扩建了修配厂机加车间,建筑面积为943.4平方米。  同年兴建了砖厂12孔的轮窑,年产红砖400万块。  上述大中型建筑,为农场的规化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保证。
节名:第九节&农业管理
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应提高了,农用机械的更新,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都为农业大丰收提供了物资条件。近几年来,本场在农业生产方面做到八抓:  (一)抓机务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务工作的水平集中反映在机务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上。它的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更新和充实,机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机械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标准。这些工作早在六十年代已经开展了。  十年动乱中,各种规章制度横遭破坏,标准化作业夭折了,机务工作无章可循,从机务管理到田间作业都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现象。再加上1978年至1979年两年大批知识青年返城,机务队伍青黄不接,困难重重。针对这种情况党委下最大决心,调配一批60年代的老机务人员担任领导,并利用农闲季节分期分批轮训的方法,使机务人员迅速掌握机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恢复各种规章制度,按照“十项际准化”的要求,落实到连队和班组。绝大多数生产队达到了“三库一场”“五净四不漏”的要求,使机械化生产在“四化”建设中发挥了作用。  (二)抓种子  “推广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是增产的内在因素。农场着重解决良种的引进,繁殖,提纯、复壮等问题,小麦种子精选达到百分之百,调整了种植比例,尽量压缩早熟品种,将中熟和晚熟品种扩大到占全场小麦播种面积的70%左右。大豆种子人工精选,推广与繁殖了早熟,中熟品种,早熟品种约占全场大豆播种面积的50%左右。  全场农业科技人员在种子提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在田间观察,记载,去劣,选优记录成熟期,建立品种档案,严格地执行单打单收等保管制度。近年来质量不断提高,发芽率,清洁率都有大幅度上升。  (三)抓&肥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增加粪肥数量,提高粪肥质量,扩大施肥面积,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绝大多数生产队有积粪造肥专业队伍,落实常年积肥造肥任务,专业队伍与搞卫生相结合,大兴五有三勤,猪实行圈养,积造有机肥,数量不断增加,各生产队制造颗粒肥,合理施用化肥也不断的增加。  (四)抓&土  “有土就有粮”。在整地上突出做到深、平、细、齐的要求,实行深浅耕相结合的耕作制度。深、中、浅三年为一个转耕周期(浅:13公分以上;中22公分以上,深26公分以上;),狠抓伏、秋翻重耙,复式作业,建立地号作业档案。  土壤耕作与合理轮作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本场作物种值情况,实行麦、麦、豆三区轮作体系,适当安排作物种值比例,合理倒茬,用养结合,充分利用土壤肥力。深耕细作,加强了播前整地,为播种和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苗床是增产的关健。  1982年以来实行耕作改制,推广了耙茬、松耙,效果甚佳。1983年扩大耙茬30%左右。  (五)抓&管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就是坚持常年春抓早,夏抓细,秋抓好。根据本场无霜期短,春旱,秋早霜特点,做到秋霜春防,春耕播种抓住火候,小麦4月25日前播完,大豆 5月20日前播完,抓注农时,给丰产奠定基础。  中耕管理,主要是适时铲趟,细铲细趟,铲趟结合,特别是大豆做到三铲四趟,秋后拿大草,小麦进行镇压,压青苗和药剂灭草,加强田间管理。  秋收工作,适时收割,精收细收,复打复收,做到颗粒归仓。  (六)抓&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几年来大搞了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贯彻了以“小型为主,自力为主,配套为主,当年受益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除把原有的中型水库加高加固护坡工作外,各生产队都修了小塘坝,总场集中力量建设了喷灌站,为今后大面积灌溉打下了良好基础。  (七)抓&密  合理密植,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扩大单株营养面积是增产的关键措施,密植与播种方法有着密切关系,小麦15公分单条播,垧保苗600—650万株;大豆45公分平播后起垄,垧保苗50—55万株。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因地制宜,合理掌握密植程度。  (八)抓&保  “植物保护,防病虫害”。认真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积极开展群众性植物保护工作,加强种子的药物处理。在选好种子的基础上,进行晒种,提高种子的生命力和发芽率。  将种子用千分之三的“克菌丹”和“多菌灵”进行混合拌种,严格掌握用药量和播种质量,达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同时加强田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用药物灭草。加强领导,建立预测预报制度,做到及时检查,早期发现,治早、治小、治了。保护作物生长发育,提高粮食作物产量。
节名:第十节&首届职代会
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肆意践踏党纪国法,搞乱了企业管理的章法,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使干群关系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在“左”的思想影响,以及“一元化”的领导下,党政不分,不利企业的管理。为使广大职工群众起到企业主人翁的作用,密切党群关系,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  1981年2月20日,农场召开了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由各生产队,各单位推选出有领导、工人和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代表参加的职工代表大会,共商大计。会议期间代表们,广开言路,大议生财之路,讨论落实生产、财务计划,开展经济民主,政治民主,技术民主,生活民主的大讨论,农场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管理制度。
节名:第十一节&加强财务管理
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使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不计成本,花钱向上要,年年靠贷款过日子”的作法是一种斗分错误的思想作风。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农垦部对国营农场提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严格实行经济核算,为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利润”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场领导与职工加强财务管理和增加经济效益的自觉性。  集中财力,统一管理。以场计划财务科为枢纽,把一切经费按系统,按单位,按期,按计划调拨到基层。规定场领导、生产队主管财务的领导财经审批权限,裁减外出经费,清理积压物资,清理欠帐、欠款,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和营业外支出,大型开支经党委会研究决定,加快资金周转率,搞活经济。  农场实行财物包干后,主要采用计划管理,开源节流的办法。生产队实行独立经济核算。通过计划管理,促进了各级领导的经济管理责任心,也提高了广大职工干部,当家作主,民主理财的自觉性,各级领导和群众花钱不再是“花了算”,而是“算了花”。每年秋后,在估算当年经济成果,大致清理财务收支的基础上,依据历年的财务予算,决算,结合当年本单位的财力、人力,拟定来年生产财务计划。场长主持计划会议,详细介绍财政执行情况,由各部门讨论,提出计划指数,场计划部门集中意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拟定计划草案,提交党委会讨论落实。  由于近年来财经力量主要集中用扩大再生产方面,各生产队都建有水泥晒麦场,机务文件库,种子储备粮库,化肥、农药均有专门仓库保管。经营管理的加强,生产亩成本逐步下降。  同时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对有发展前途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通过考核、学习、培训,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素质,并落实财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增强责任心,事业感。
节名:第十二节&抗灾夺丰收
1981年和1982年两年自然灾害严重,病、虫,低温,干旱,秋涝,早霜五灾俱全。特别是1981年从6月份开始连续阴雨低温,到了月下旬雨量继续增加。夏季总降雨量为 382.8毫米,6—8月份降雨37天,其中大暴雨出现5次,降水量都在60毫米以上,淹没庄稼,冲毁河堤,土壤饱和,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全场受灾面积达133,889亩,占播种面积47%,因灾害减产50%,绝产面积15,865亩,占耕地面积6%。  秋收季节仍是阴雨连绵,机器下地趴窝,打误,小麦倒伏生芽。党委一班人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不动摇,动员全体职工干部抢晴天,战雨天,利用阴雨间隙,进入积水泥泞的麦地镰刀割,人背肩担集堆脱谷。麦收连着秋收,直至结冻还在抢收。  就这样,仍获得较好的收成,除种子、口粮、饲料粮,向国家交售商品粮7,380吨。党委委员,第十生产队党支部书记李焕忠,第十一生产队党支部书记赵立忠,畜牧科科长张俊山被总局授予“抗灾模范”光荣称号。  1982年农业遭受了特大的旱灾和虫灾,党委率领广大职工干部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十二大”的精神,在重灾面前落实各项经济责任制,调动职工与灾害作斗争的积极性。在春播、夏锄、秋收各阶段,广大职工干部在党委领导下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为完成“六、四、三”力争“七、五、五”同心同德作贡献。1982年全场盈利9.5万元。
节名:第十三节&落实责任制
本场在实行体制改革,贯彻调整方针过程中,试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作为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仅有公有制而不很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公有制的优越性就发挥不上来。十年动乱中,平均主义损害和破坏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出现了“大锅饭”、“铁饭碗”,生产效率低等弊病。中央要求“所有企业从上到下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制,实行生产责任制也是拨乱反正,进行四化建设的必要措施”。
1980年以来,本场各单位都试行了分段包干,联产计酬,超额给奖的办法,这种措施实行之后,使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铁饭碗”的状况。  全场各单位在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了浮动工资制,为农场实行经济责任制闯出了路子,场除文教卫生人员保留月薪制外,其余人员一律实行下浮动工资制,以一级工32.00元为杠,每月扣浮动工资6.40元作为责任工资。如果年终收支平衡或盈利,浮动工资返回个人;如果年终亏损(浮动工资则以计划利润为准),按相应比例扣减,最多到扣完全部责任工资为止。  在这个总则指导下,各行各业均按本职拟定人员,落实任务,费用实行包定。这样大大提高了职工群众当家理财的自觉性,从而使生产成本得到下降,劳动效率提高了。  建立生产责任制,实行浮动工资,是经营管理的重大改革,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实行中出现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不是单纯用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去解决,而是用强有力的政治鼓动和政策教育启发广大职工以主人翁态度,高度政治责任感,使人们看到,“一切向钱看”单纯依靠经济手段,用奖金刺激干劲,都会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节名:第十四节&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来场视察工作
1981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在省、地、县团委领导陪同下,光临本场视察共青团工作。陪同检查工作的有赵立成、徐福和和北安局党委副书记王文章,团委副书记毕文杰,农场党委书记郭向阳,党委副书记张遵彦,副场长赵云才、肖乐吉等。  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先后听取了第十生产队,修配厂等单位团的工作汇报,视察了青年之家,接见了开发北大荒,建设北大荒的老模范李焕忠,看望了扎根边疆,安心农场工作的上海知识青年冯子华一家。  韩英在讲话中指出:“战斗在农垦战线上的广大青年、团员非常辛苦,你们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一两金子有你们的半两,一个馒头有你们半拉,一块豆腐有你们半块,人民感谢你们。希望你们再接再励,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通过你们向战斗在农垦战线上的全体青年转达我们的问候”。  会后与同志们合影留念。
节名:第十五节&情深意长&传经送宝
随着本场大好形势的发展和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地处我国南海之滨的广东省和农垦总局共青团工作参观检查团,一行28人于1982年8月9日光临农场传经送宝,指导团的工作。他们分别检查了第10生产队,12生产队、修配厂、职中团的工作,互相交流了经验。当晚在修配厂业余活动室,同青年们欢骤一堂开了联欢会,表达了南北方青年为建设好伟大祖国的心声。促进了农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
节名:第十六节&职工生活
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自1979年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后,农场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有明显的变化,按着政策规定三年共提取奖金
10余万元。其中六队每个职工三年累计平均得奖金1000元以上。  农场职工除享受国营企业规定的待遇外,还有园田地及其它副业收入。五口人以上之家分园田地八分;四口人以下的家庭分园田地6分,除全年蔬菜基本自给外,还有剩余可卖或作饲料喂养牲畜。每户养家禽,有条件的养猪、羊、兔,个别家庭有养貉子、貂的,并出现了不少专业户,年纯收入都在千元以上。  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是职工个人银行存款不断增加,据银行统计1982年未银行存款93.1万元,每户平均在银行存款400元,最高的个人存款户头为3万余元。  另一个标志是购置高档商品的大量增加。据1982年未不完全统计,全场有手表4,807块自行车1,625辆,各型号轻骑20台,各种收音机2,640台,录音机203台,各型号电视机677台,洗衣机203台。家庭陈设日趋精美,立柜、沙发、写字台、高低柜各种活动桌椅,普遍齐备。
附第十生产队职工生活情况调查(节录):  (一)基本情况  现有耕地面积31,500亩,职工132名,临时工120名,总人口620人,127户。1982年粮食总产633万斤,总产值140万元,平均单产206斤,上缴国家粮豆361万斤,商品率为57%,上缴肥猪250头;平均每个农业工人生产粮豆31,169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4,497斤。  (二)职工收入  一、基本工资,月平均工资为44.00元,全年528元。  二、奖金。全队共提取奖金23.000元,每个职工得98元。  三、生活补贴:每个职工每月5元,全年60元。  四、粮油补贴:每户每月10多元,全年128元。  五、取暖费:每个职工一年42元。  六、家属参加集体劳动收入和副业收入及园田地收入1,000—1,500元以上的有10户;收入在800—1,000元以上的有60户;收入在500—890元以上的有57户,以127户平均计算:每户为842.51元。  综合以上,一个职工的全年基本工资加上各类补贴,总计为655.50元。  这个队在职工收入上可大体分为三类;  一类:每人平均年收入为500—650元的有5户,占总户数的3.93%。如工会主席郝秀林,1955年建场的老干部,全家5口人,有3个职工。1982年,3名职工的工资收入1794元,奖金354元,各类补贴256.68元,副业收入600元,全年共计收入3130.68元,平均每人收入624.14元。全家支出生活费(衣、食、住)1,235.50元,净余1,895.18元,他家有一台电视机,5块手表,1架缝纫机,1辆自行车,洗衣机、收音机、立柜、沙发,写字台、五斗橱、高低柜、桌椅齐全,还计划买录音机等高档商品。  二类:每人平均年收入460—640元,有41户,占总户数32.08%。机务队长刘士忠 (现二队党支部书记),6口之家1个职工,基本工资收入740.40元、奖金130元,各种补贴127.56元,父亲和爱人劳动所得800元,副业收入1000元,合计收入2,797.96元,每人年平均收入466.33元,全家年支出1,563.75元,净余1,224.21元,家有电视机1台,手表3块,缝纫机一架,自行车1辆,沙发、立柜基本齐全。  三类,每人年收入450元以下的户数有81户,占总户数的63.77%,一般平均每人每年净余425元。全队已没有困难户。群众高兴地说:“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生产大发展,日子天天富。”
节名:第十七节&党委扩大会
1993年1月4日至15日,引龙河农场党委召开了扩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场机关各科室、生产队、场直单位负责干部,各单位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及各单位会计,共
180余人,是建场以来党委扩大会议中一次人数较多,范围较广,时间较长的重要会议。  会议中心内容是落实党的“十二”大会议精神和省农场总局党委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党委书记郭向阳作了工作总结报告,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二”大文件,传达了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场长刘文,副场长马学利(现局党委书记)分别就1982年工作总结和 1983年工作安排、设想作了发言。副场长赵云才传达和布置了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期间,黑河团地委书记徐福和传达了团中央“十一”大会盛况和“十一”大会议精神,北安农场局党委书记王志远来场作了重要指示(主要讲“包、定、奖”问题),有六个典型单位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会议根据“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总战略目标和总局党委对务农场的要求,农场初步设想从1983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农场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875.7万元到本世纪末达到5千万元,粮豆总产由1980年的 4,591.5万斤到本世纪末达到2亿斤,粮豆单产由1930年的154.4斤到本世纪末提高到500斤。具体地说,1983年全场耕地面积为31.5万亩,小麦单产300斤,大豆单产200斤,总产值为2千万元,其中:工副业500万元。1985年耕地面积为32万亩,小麦单产350斤,大豆单产250斤,总产值3千万元,其中工副业600万元。1990年全场耕地面积35万亩,小麦单产400斤,大豆单产300斤,总产值4千万元,其中工副业是1千万元。2000年,全场耕地面积40万亩,小麦单产500斤,大豆单产350斤,总产值为5千万元,其中工副业1,500万元。林业面积计划到本世纪未达23万亩,森林复被率达29%,产值达80万元,比1980年增加近20倍。畜牧业由1980年的20万元增加到120万元、增长5倍,副业和渔业计划到本世纪未达80万元,相当于1983年16倍。根据农场的实际,有计划地发展加工业,坚持以种植业、养植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原则,逐步形成“种、养、加”一条龙的布局,到本世纪末全场工副业产值达到1,500万元,相当1980年的36倍。
节名:第十八节&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
1983年在党的“十二”大会议精神推动下,在胡跃帮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指引下,引龙河农场进行了各项经济责任制的落实工作。提出了以“十二”大精神为动力,推动全场职工干部继续团结战斗,落实好“包定奖”,合理包定,确保粮豆面积、产量、产值,利润指标全面完成,再夺“六、四、三”力争七、五、五,为四化建设做贡献的口号。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的计划指导下,以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农场在总结前几年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了1983年经济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引场发(1983)62号文件下发给农场所属各单位。这一方案的实施,使农场企业管理得到了很大改善,尤其是那些效益较差的单位,初见了成效。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年末后期出现了一些弊病。附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1982年经济责任制实施方案。(略)
节名:第十九节&中共引龙河农场第六届党代会
中共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83年6月27日至29在场部召开。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国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十二”大精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新形势下,在全国六届人大闭幕的喜人时刻召开的。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139名,代表全场432名党员。代表中干部代表121人,占87.1%,工人、家属代表18人,占12.9%,科技人员代表26人,占18.7%,妇女代表8人,占5.8%。  这次代表大会主要议程有三项:(一)审议五届党代会的工作报告,确定全面开创农场建设新局面的钢领和奋斗目标,(二)审议引龙河农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三)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中共黑龙江省弓1龙河农场第六届党委会和场纪律检查委员会。  郭向阳代表前届党委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明确新任务,开创引龙河农场两个文明建设新局面》的工作报告,纪委书记孟宪厚代表引龙河农场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为尽快实现党风根本好转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引龙河农场第六届委员会由:郭向阳、张遵彦、刘文、孟宪厚、张殿铎,王国卿,赵云才7人组成。6月29日举行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郭向阳任书记,张遵彦任副书记。  中共引龙河农场第六次代表大会根据党章规定选举产生了中共引龙河农场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孟宪厚、孙洪仁、赵景水、孟凡忠、田绍忠5人组成,由孟宪厚任书记,孙洪仁任副书记。
节名:第二十节&整企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和省农场总局及北安农场局“关于垦区企业整顿方案的要求,结合农场实际情况,为了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经济效益,引龙河农场于1984年1月至7月进行了企业整顿。  企业整顿以提高企业素质,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整企与改革相结合,以整顿促改革,全面整顿,综合治理。强化领导加快步伐,抓住关键,坚持标准,防止走过场为指导思想。对农场各生产队,场直机关进行了全面整改。整顿的内容是:  一、完善经济责任制,改进经营管理。  二、整顿劳动组织,加强劳动纪律。  三、整顿财经纪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四、整顿基本建设管理。  五、整顿物资管理,搞好计划采购和计划供应。  六、整顿好领导班子。  七、增收节支,扭亏增盈。  通过企业的整顿,实现场经营状况的决定性好转,并达到了下列指标:  1、全场确保盈利100万,力争300万;  2、队队盈利,业业盈利无亏损项目;  3、银行贷款年平均少于1983年。  4、库存三项材料平均每亩地占用压缩到四元左右。  5、通过整顿,农业上治三粗,小麦亩产达260斤,大豆亩产180斤。  企业整顿共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文件,提高认识。  第二阶段为揭、摆,查接触具体问题进行整改。在方法上采取了各单位自行整顿为主,场蹲点调查组协助,重点整顿,以点代面,点面结合;各自整顿和行业整顿相结合,上下相结合,场领导分片领导,各科室建立联系点,帮助面上的整顿。整顿与改革相结合,边整边改合格一个验收一个。通过这次整顿使农场出现了新的气象。
节名:第二十一节&转干工作
根据黑人联字(83)25号文件精神,经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审查批准张树江、任晓静等236人为国家干部。  这次转干工作,在党委的亲自主持领导下,经过严格,细致的调查摸底和考核坚持了原则,保证了干部的质量。使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干部的六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农场的“四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节名:第二十二节&再次划归劳改系统
1984年9月根据省政府决定,省农总联字(84)64号黑司发字(84)156号《关于省农场总局向省司法厅移交十六个原劳改农场的报告》文件,引龙河农场重新归属劳改农场。直属黑龙江省司法厅劳改局领导,简称为黑龙江省引龙河劳动改造管教支队。  鉴于当时全国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斗争形势需要,支队党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隶属关系企业工作性质变动后一系列工作,恢复劳改支队以后,着手接收改造犯人的准备工作。原农场砖厂和第十六生产队为最先接收犯人单位,分别称为一大队,二大队。为适应改造工作的需要,对两个劳改点分别进行了基建和警戒设施的建设:两个大队共建岗楼9个,电网3,000米,瞭望塔两个。  对86名管教干部和看押部队分别办了两期学习班(根据省劳改局指示精神,看押部队自行解决,从本场招收了48名武装警察),使管教干部和武警尽快地初步掌握了劳改工作的管理知识,以适应改造工作的需要。基本上符合中央提出的收得下,跑不了,管得住,改造好的要求。从1985年3月8日开始接收第一批罪犯,截至1985年末,共接收劳改罪犯850人,其中十年以上重刑犯280人。  在管教工作上,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方针,绝大多数犯人能认罪服法,积极改造。一年来受到减刑的犯人102名,受到表物奖励的犯人250名,受到加刑的犯人6名,受到记过和处分的犯人35名。共发生逃跑事件7起,捕获6起捕获率占90%,达到了劳改局下达的指标要求。  在生产、基本建设上,两个劳改大队共盈利25万元,建筑监舍食堂、办公室、武警宿舍,家属房等总计6,000平方米,还修筑了监舍围墙地基部份,由于犯人撤走而停建。  当年,支队因改造工作成绩显著,受到省司法厅劳改局的好评,年终授予精神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节名:第二十三节&改革经济体制
党的“十二”大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进一步提高农场企业的素质搞活经济,从根本上改变农场“一死二穷”的落后面貌,提高经济效益,在短时间内实现民富场富的目的,还清贷款。农场于1984年末到1985年初开始了全场性经济体制改革。  为达到上述目的目标,必须改变农场经营方式和经济管理体制,解放生产力。将原来经营管理体制的生产型,控制型、封闭型,单纯产品型改革成经营型,决策型,服务型,开放型,协调型,多种经营型,从而使农场各职能部门成为职能,协调,咨询服务的多功能管理系统。  结合农场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  一、场机关体制改革。机关科室由原来16个减为8个科:即:政治处,纪检委、管教科、生产办、工商管理科、办公室、经营办、政研室。机关人员由原来69人减为53人。社会性部门法庭、公安,工会,由原来37人减为25人。改革后机关编制85人,比原来减少28人。  二、文教、卫生体制的改革  1、文教。为简政放权,推行校长负责制加强教学领导,提高教学质量,撤销原教育科,职教办、教育中心,场政治处设教育干事1人,负责全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人事,财经等工作。全场21所小学,2所中学,1所职业高中。  ①小学,场部小学设书记1人,校长1人,副校长1人,教导主任1人,教研员1人共计五人组成。  ②职高,场职业高中设书记1人,校长1人,教导主任1人,统计兼内勤1人,由四人组成。  ③一中,设书记1人,校长1人,教导主任1人,教研员1人,后勤校长1人,后勤主任1人,会计、出纳各1人,共计13人组成。  2、卫生。场成立医疗卫生中心,统管统包全场职工家属的疾病治疗,妇幼保键,计划生育和在押犯罪的疾病治疗工作,对职工医疗费,犯人医疗费包干使用,独立核算,银行开户,超支不补,节约留用。对所属医务人员实行招聘制和任期制,任期3—4年。医院科室设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最高不超过63人,各生产队1—2人。  三、场直工副业单位的改革:  场直单位在1984年落实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1984)67号文件,本着责、权、利结合,人、财、物统管,产供销一条龙的原则,将机关科室与管辖公司利益一致合并到公司,使公司成为科、厂、公司合一,政企分设的经济管理体制。对有的公司人员编制(工建、运输、林业、畜牧、粮油、劳动服务、贸易)进行核定。对于这些公司场给予松绑,一律实行在场计划指导下,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定额上交或利改税上缴后自负盈亏,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分配形式。并将原来的所属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公司。  四、农业生产队的体制。  为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走富国富民的道路。1985年除一大队(砖厂)、二大队(16生产队)筹建劳改大队外,其余16个农业生产队一律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场长由总场党委招聘任期制和继承制,并颁发家庭农场场长任命书,职工家庭农场与生产队是被领导和领导关系,经济上是合同制约关系,家庭农场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指标的前提下,有自主经营权,单独核算,定额上缴自负盈亏,银行开户,具体地说就是去了上交的,留足下年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经济体制的改革,是近年来的新鲜事物,是一场深刻革命,确实是农场起死回生的必由之路,本场1985年实践得到了证明。共兴办家庭农场123个,人员817人,承包户399户,人员2,361人,个体户26个。1985年全场播种面积:277,808亩,其中家庭农场及承包户播种面积10,559亩。农业总产值2,561.3千元,使经营承包的职工打破“大锅饭”,砸碎了“铁饭碗”,尝到承包的甜头。
节名:第二十四节&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为进一步贯彻黑司劳政字(85)23号《关于检查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工作的安排意见》的文件精神,支队党委对此十分重视,按文件精神成立了专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组,组长由副支队长张俊山(现场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包福才(现任纪委书记)狠抓了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工作。做到了政治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充分调动发挥了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才智。  依据劳改局指示精神,结合支队的实际,先后提拨了31名知识分子走向各级领导岗位,其中支队级3名,副科级以上22名,中队级6名,并注意发挥他们在班子中的作用和一技之长。在选拔知识分子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的同时,1985年上半年发展党员19名,其中知识分子10名,占同期发展党员总数的52.3%,给各级领导班子带来了生机,扭转了历史以来知识分子入党难的局面。在培养人才智力投资方面,1984——1985年以来,共投资14万元选送到大中专院校,电大、函授等单位学习162名,为支队培养了一批有德,有知识,有才能的人才。在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条件方面,支队党委遵照有关文件精神规定,于1985年6月,对102名科技人员向上浮动了一级工资;117人享受边远津贴。同时还按规定的知识分子按年发给了书刊费。特别是教育系统,每年除了有部分教师到大中专院校进修外,还重点解决了他们多年来从未解决的问题,如烧柴难,支队党委决定为他们每年每户补100元钱做为烧煤费补贴,并专车送到家。
节名:第二十五节&进行普法教育
按着省委宣传部和司法厅“普法规划”的要求,结合劳改支队的具体情况,1985年10月20日开始,在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合同工、家属,中、小学生以及在支队改造的罪犯中,广泛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的工作,大体安排四年半的时间。从1985年10月到1989年10月底,进行支队各级干部的普法学习,1987年开始到1988年6月搞完职工、合同工的学习。1987年到1989年末搞完职工家属的学习。  普法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内容。  普及法律常识工作,是支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最基础工作,是支队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工作时间长,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1985年10月10日,在支队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了领导小组普法研究室。场直各单位、各生产队成立了普法小组。各单位由支部书记担任普法小组长。  同时规定了一系列的考核、验收制度,学习结束时全面考核,成绩及格,并无违法乱纪者,发给结业证。  普法教育工作从1985年10月已进行了支队各级干部的普法学习及群众性的普:法教育学习。
节名:第二十六节&整党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和省司法厅劳改局党委的统一布署及安排,引龙河劳改支队整党工作属于第二批第三期整党单位。  由于隶属关系的变更,引龙河劳改支队整党工作分为两个阶段,(1985年10月30日至
1986年1月)归属省劳改局整党办领导整党;(1986年2月至1986年6月)归属北安农管局整党办领导整党。  引龙河劳改支队整党工作于1985年上半年在劳改局工作组指导下,对引龙河劳改支队的党员队伍进行调查分析,核查落实了“三种人”工作,在此基础上于同年10月30日开始正式整党,要求于1986年3月末结束。  参加这次整党的单位有:二个劳改大队党总支,34个党支部、共434名党员,其中正式党员411人,予备党员23人,干部党员218人,工人党员64人、家属党员32人,离退休党员 66人,副科级以上党员88人,知识分子党员54人。  前期整党工作在劳改局党委整党办的领导下,用四个半月时间分三个阶段,要求在1986年3月未结束。年末隶属关系变更后,北安农管局整党办将整党工作推迟到6月末结束,先机关,场直单位各党支部进行,为第一批。后生产队在秋收后进行为第二批。  这次整党的基本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文件和各级党委对关于整党工作的指示精神,为边整边改阶段。主要是组织党员系统的学习《党章》《准则》,中共中央整党文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坚持边学边摆,边议边改,做到了学、摆、议一条龙。  第二阶段:对照检查和巢中整改。主要是以《党章》总纲,党员标准,《准则》为尺度,进行对照检查党内存在不正之风的有形问题和无形问题。  第三阶段:组织处理,党员登记,后期组织建设阶段。  这次整党工作组织严密,始终在中央直至各级党委整党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支队党委成立了整党领导小组。  由党委书记,政委张遵彦担任整党领导小组长,成员由各党委委员组成,下设整党办公室,由副支队长张俊山(现党委书记)担任整党办公室主任,政治处副主任包福才(现纪检委书记),纪检委副书记孙洪仁担任整党办副主任,成员以纪检委,政治处人员为主,共选调了十七名思想路线端正,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文革”中和经济上无问题,有一定政策水平及工作能力的人参加了专职整党工作。  整党过程中,每个党员都有专用笔记,在每个阶段转段时都有转段的请示报告,阶段总结。方法是先党委后支部,先党委主要成员后委员,先支部书记后委员及普通党员上会;党委书记,支队长由劳改局党委把关,副支队长由支队党委把关,正副科长由场整党办把关,普通党员由支部把关。  通过这次整党,广大共产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的教育,加深了对党性党纪党风的理解,揭露和解决了党组织不纯问题,党内不正之风问题,使党风有了显著的根本好转,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统一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带领群众搞好“四化”的领导核心,保证和促进了以经济工作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落实了经济承包责任制。  截止1986年6月30日场直机关有227名党员经支部通过,党委批准给予登记,对1名给予劝退除名。  于1986年7月1日场直机关全体党员及部分生产队党员在场俱乐部举行建党65周年纪念大会。大会由党委委员副场长周德玉主持,场长党委副书记李庆做了讲话,会上宣布了23人经党委批准为中共予备党员,并举行了入党宣誓。同时宣布了11队党支部,机关党支部第5党小组及李焕忠、李树宝、赵立忠、陶景祥等4人由北安农管局分别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模范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场直机关被批准登记的全体党员在会上也举行了宣誓。  大会在国际歌声中结束。
节名:第二十七节&总结经验教训&改革产业结构
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打倒“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场党委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路线指导下,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揭批查运动,澄清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进一步消除了派性,增强了团结,落实了各项政策,平反了“冤假、错”案,恢复和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1985年10月30日进行了整党工作,通过《党章》《准则》和整党文件的学习,广大共产党员都主动,积极参加整党学习,提高了对整党工作的伟大意义目的认识,划清了是非界限,清除了“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明确了奋斗目标,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1986年5月份进行了党员对照检查阶段,6月末进行了党员登记,7月5日场直机关整党工作基本结束,秋后将在各农业生产队中开展整党工作,通过整党,党组织的战斗堡堡作用得到了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表现的突出了,党风从根本上有了明显好转。
(一)  引龙河农场自1955年9月24日建场到1985年末,经历了三十个春秋,隶属关系变更较频繁,农场任务性质也几经变化,可大体上划分为三个时期五个阶段:  1955年9月24日—1969年末,以“改造第一,生产第二”为主业的隶属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领导的劳改事业单位。  这个时期包含着三个半阶段,即:  第一阶段,建场初期(1955年—1958年)  第二阶段:引龙河农场并入龙镇农场()  第三阶段:贯彻调整“八字”方针(1962年—1965年)  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前三年(年末)  第二个时期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后七年。  这个时期包含第四阶段的后七年,二种管理体制;一种是农场交给地方,由黑河地委农场局领导(1970年—1972年末);另一种是农场归属黑龙江省农场局管理领导(年末)。  第三个时期是第五阶段调整,改革、(1977年—1985年末)。  这个时期又分二种不同管理体制  一种是1977年—1984年9月由于省农场局撤销,合并为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北安农垦管理局领导管理。  另一种是1984年9月划归黑龙江省司法厅劳改局,再次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方针。  注:1986年1月又划归回省农场总局北安农管局。  自1955年9月—1969年主要任务是改造罪犯,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方针,先后接收罪犯8,927人,刑满释放留场就业人员2,243人,农场属于事业单位。  1970年—1979年农场任务发生根本变化,从改造罪犯转为接收哈尔滨,天津,上海市等地知识青年,先后安置上山下乡青年10,271人。这些青年通过十年来的锻炼,逐渐成为农场各方面主力和骨干,有3人当上了场级领导,17人当了科级中层干部,天津市知识青年共产党员杨连仲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然而这些青年又于年两年大批返城。从1970年以后才完全变为国营农场,但又经历了1985年改为劳改农场阶段。
(二)  一、经营规模  农场现有19个农业生产队,1个农业科研站,4个工副业单位(煤矿,基建大队,粮油加工厂、砖厂),1个林业指导站,1个畜牧服务公司,共27个生产单位,其中2个劳改大队,32个核算单位。  有开垦荒地313,530亩,耕地面积为:300,784亩,可垦荒地75,561亩。  全场总户数为2,710户,总人口:10,918人,其中不包括在押罪犯898人;现有职工4,138人,其中现有国家正式职工23,021人,长期合同工:1,117人(现剩1,061人);现有干部:607人,技术人员193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2,034人,人均负担耕地148亩。  拥有拖拉机251混合台(折合598标准台)其中:东方红75型151混合台(折合429标准台),每台负担耕地1,992亩;胶轮拖拉机100台,收获机械137台,其中自走式82台(东德E—512,41台,E—516,1台,“东风”自走40台,平均每台负担麦类作物面积1100亩)。  耕地播种面积:300,784亩,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业产值(1,360.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不变价)76.4%,主产:小麦、大豆。作物比例粮豆作物占总播种面积88.9%。一年一熟,无复种面积,农业生产队20个(含农业科研站),种植业工人:2,195人,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0%左右,晒场机械化程度达60%。  建场后的十五年中(包含1985年)先后接收改造罪犯9,825人。刑满释放就业人员 2,234名,他们当中有11名在农场当了干部,有21名原国民党县团级以上人员都相应做了适当安排,并有一名当上了省政协委员,也有不少在农场各条战线上成为生产骨干和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了他们的一技之长。  同时培养了一批熟悉公安,管教工作和农场经营管理工作的干部队伍。  工副业生产属自给性生产。从业工人407名,工业产值217.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 12.2%,副业产值9.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0.5%。  工副业单位有:砖厂年产红砖500万块,产值25万元,制材工业1个,年加工木材2,000立方米,年产值35万元,粮油加工业1个,年产面粉2,160吨,豆油70吨,白酒60吨,挂面20吨,还有粉条,豆腐等,年产值103万元,煤矿一个,年产值32万元,元煤15,000吨。  铺助生产单位二个,汽车队客货运350万吨公里,54台汽车,35台载重汽车,年产值50万元,修配厂年产值40万元,可进行大中检修、部份零配件加工。  林业工人150名,年产值49,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8%,主要经营苗圃740亩,果园182亩和人工造林及抚育。  畜牧业有二个专业畜牧队,其次是生产队兼营,畜牧工人116名,年产值142.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以养猪业为主。1985年存栏数:猪7,598头,马99匹,黄牛280头,鹿261头,羊583只,奶牛186头,奶牛业从1984年以来,家庭饲养发展更为突出。禽类除第十一生产队公养部份外,以职工家属饲养为主,计65,893只。  渔业工人9名,自负盈亏承包三个水库,可养渔水面为5,197亩,已养渔水面为2,63亩,年产值1.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0.07%。  运输业工人99名,各种汽车54台,其中载重汽车35台,还有胶轮拖拉机100辆参加田间及公路运输,年产值5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8%,近年有个体户汽车10台,推土机 1台,小四轮子参加运输业及其它生产,数量虽少,但前途很可观。  有基建工程队一处,年可完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同时担负房屋维修任务。  饮食服务业工人591人,有商店1个,分销店12个,机关食堂,招待所二处(床位150张),俱乐部、客运站、菜队、粮店等。个体经营有服装,钟表修理、面条加工、电器修理食杂店等,个人承包的理发、照像。各生产队粮油供应有保管员承办。  全场有一所职业高中、二所完整中学,六年制小学21所,在校学生2,564人,占总人口23.4%,教职员25254人,其中教师224名。  职工医院1处,床位100张,卫生所22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防疫站1个,卫生工作人员98名,其中医务人员70名。  电力通讯:引龙河农场各生产队自1980年前一律用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由于马力小,工作效率低,电压低而不稳,经常发生故障,大量资金用于检修,给生产上带来很大损失,如制砖厂、粮油加工厂、制材厂、修配厂、卫生院等重要单位以及农业和工程用电更为不足,对发展生产和职工生活极不适应,而且成本高,高于国电2—3倍以上,因此农场于1980年由龙镇电力工程处引35KY运输电线路,在第五生产队建立了变电所,现农场全部已用国电为机械化,电气化的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 
利用国有发电外,有部分是场自发电,50—120瓦发电机组14组,年发电量874瓦。  通讯线路140杆公里,总机室交换台4台/220门。  全场管理人员607人,占职工总数14%。  截止1985年末,场部机关有8个处、科室,3个社会事业性科级单位(公安分局,法庭、工会),2个县属事业单位(县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  二、生产水平。  建场初期粮豆生产亩产21市斤,1958年粮豆亩产160市斤,1968年粮豆亩产170市斤,1976年粮豆亩产145市斤,到1985年粮豆亩产190市斤。  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985年春早秋涝、霜冻、冰雹,粮豆单产190市斤,总产:4,685.6千斤,工农业总产值1,781.2万元。  三、生产成果:  1、引龙河农场自1955年9月24日建场,经历了省公安厅劳改时期,1970年交给黑河地革委,1972年归省农场局,1976年末归省农场总局,1984年9月又归属司法厅劳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营农场企业单位。  30年来,经过艰苦奋斗,排除万难,创立大业,建成拥有近32万亩耕地的机械化农场,人口从1956年42户2,850人,增长到1985年2,710户10,918人;在荒原上建筑房屋面积为164,405平方米(砖瓦结构占70%),职工住宅面积:88,616平方米,其中家属住宅面积为:78,616平方米;水泥晒场总面积:144,667平方米;修筑公路105公里,田间公路 250公里。  有林业工人150名,各生产队有护林员,每年春季开展群众性的造林活动。现已营造长500米以上的田间防护林带164条,护路林1,968.5亩,经济林、薪碳林面积60,189亩,林业面积占耕地面积20%,有的职工家庭载植黄太平,大秋果,李子等果树。  建有3座水库,架设永久性桥梁5座,涵洞20个,修筑小塘坝21座,1982年建立喷灌站1处,计划喷灌面积1.5万亩,现已能喷灌5,000亩。  30年来累计生产粮豆36.6万吨,其中小麦26.7万吨,大豆9.9万吨,上交国家粮豆 15.4万吨,商业率为42%,同时出口部份大豆,黄牛等。  安置复转军人236名,职工子女就业1,740名,还曾接收上山下乡青年10,271人,现在场知识青年只有141人。  累计上交税金870.1万元,固定资产折旧核销1,797万元,基本建设投资折旧911.3万元。1985年固定资金1,3425万元,流动资金953.5万元。  生产的发展,职工生活有了改善。  ①全员平均工资的增长。  年,场每个职工平均收入737,40元;  年,场每个职工平均收入689,34元;  年,每个职工平均收入:910,14元;经过几次职工工资低调后,每个职工年平均工资基本都超过1,000元以上,由于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开办家庭农场,职工收入更可观。  1985年以工资总额(2,793.64千元)计算,再加职工家庭副业收入(每人以110.00元计算),全场4,138人,每人均收入在365.87元,高于全国平均收入(355.00元)10.87元。  ②职工早已无陈年欠款,生活困难补助也在农场80%以上的单位消失。在1965年全场职工1,601人中,职工欠款有80人左右,占职工的0.49%。平均每人欠款50.00元左右。1985年全场职工124,138人,共计在银行存款160.7万元,平均每个职工在银行存款270.00元。  1985年企业整顿后,组织机构情况是;  ①场级领导班子平均年令46岁,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7人,其中大专1人,占10%,有技术职称的占30%。  ②二个劳改大队班子平均年令45.8岁,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6人。  ③生产队级领导班子平均年令42.2岁,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113人,其中大专文化程度占6.6%,科技人员占25.77%。  ④场机关科室干部平均年令38.2岁,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69人,其中有大专文化的占6.41%,科技人员占38.4%。  2、现在经济情况  ①1985年经营情况。总收入15,217千元,总成本18,111千元。销售费用429千元,税金806千元,营业外支出1,145千元,经营亏损4,977千元。  粮豆亩产188市斤,其中小麦亩产228斤,大豆亩产122斤。粮豆亩产、小麦亩产和总产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个别生产队小麦亩产300—350斤以上。  农业亏损3,115千元,占亏损额62.6%,林业亏损65千元,占亏损额1.3%,牧业亏损 449千元,占亏损9%,工业亏损403千元,占亏损额8.1%。由于经营亏损4,977千元,再加上1985午是劳改农场管教人员增加,农场配备武装看押,政策性开支超支797千元,当年转入包干挂帐5,774千元,到1985年累计包干挂帐 16,046千元。  ②资金情况:现有固定资金13,425千元,流动资金9,535千元,每亩地占有29.90元,扣除生产占用资金(畜禽370千元,林业在产品180千元,农业在产品420千元)970千元,用于生卢的流动资金,每亩地占有28.70元,按正常情况看农场应该核定流动资金13,000千元,欠拨3,465千元(年利息293万元)。  专用基金—14,312千元,其中更新改造基金2,253千元,福利基金—767千元,利润包干结余16,046千元。关于包干挂帐问题;自1979年以来七年累计挂帐16,046千元,其中亏损挂帐137.99千元,上交管局包干指标936千元,用于农场生产发展建设2,767千元,用于职工福利及菜金,洗理费等433千元。政策性、社会性超支938千元,合计支出总额 4,918千元。  当前资金由于包干挂帐16,046千元,已经在银行贷款16,560千元,另外欠各单位生产资料应付贷款托收673万元,欠缴上级799千元,欠职工超收应得468千元,平均每个职工负债6,145元。职工除了场债还有职工挂帐欠债,两债压肩使职工喘不上气,农场积重难返,群众没盼头。  ③关于历史包袱问题。1981年遗留3,253千元的在产品包袱没有列入决算,其中粮豆4、897吨2,685千元,小麦3,411吨合1,534千元,大豆1,486吨合11
51千元,还有肥料、鹿在产品。主要1981年各别队多报产量形成33.5万元,1982年不但改有卸,1982年又增加56万元,两年就是90万元,到1983年本应卸掉,因这年是职工升级长工资,如果亏损长不上,1983年往上报盈利73.3万元,本年背了180万元,三年背了产品270万元,还有其它总计325.3万元。  1984年决算由司法厅劳改局管。1984年劳改局二次派工作组查核认定属实,两年决算时,劳改局都不叫列决,甩在决算外,这样就成了历史包袱,不但不能参加决算,连包干退库基数也受到影响。  3、建场30年中国家投资87,450千元,累计投资回收额12,387千元,投资回收率 14.16%,尚欠国家投资74,063千元。  (1)建场30年,26年亏损66,326千元,4年经营有利843%元,累计总亏损65,483千元,平均每年亏损2,182.7千元,平均每个职工亏损15.8千元,平均每亩地亏损217.7元/亩。  从30年经营分析,除主观原因外,客观上也有不应由企业负担的因素,如粮油倒挂1,608千元,流动资金不足3,465千元,贷款利息3,649千元,知识青年探亲及调遣费3,931千元,就业农工清理费和安家费1,047千元,就业工人退休和落实政策费3,457千元,其中就业农工落实政策208人费用68万元,合计12,094千元。自己修路又拿养路费1979年至1985年 7年就84万元,扣除这些原因,累计亏损为53,389千元。  (2)按历史阶段分组划分经营状况:  ①年为劳改农场开荒建场,改造罪犯时期;13年亏损为6,815千元,占亏损额10.4%,国家投资19.02l千元,投资回收:2,056千元,回收率10.81%。13年中 2年盈利209千元,11年亏损7,024千元。  ②年为知识青年下乡进行劳动锻炼,10年亏损:44,760千元,占总亏损额68.4%,平均每年亏损:4.476千元。这期间国家投资59,375千元,投资回收4,538千元,回收率7.6%,平均每年亏损447.6万元。  ⑧年为实行财务包干的7年。7年亏损13,908千元,占亏损额21.2%,平均每年亏损1,986.9千元。国家投资9,054千元,投资回收5,793千元,回收率64%,平均每年生产粮豆22,795斤。7年中2年盈利614千元,5年亏损14,522千元,亏损年份平均亏损290万元。
但另外还有历史包袱,3,253千元设计入盈亏,如果加进去,这7年亏损为17,161千元,平均每年亏损:2,451千元。  从这7年看农业生产虽然遣灾,但还是逐渐上升和提高的。只是提高幅度不大。从 1985年个别队看,农业产量的潜力确实很大,单产由228斤达到300斤的措施和生产条件完全具备,因此稳步提高产量是今后主要目标之一。  
(三)经营亏损的原因  建场以来多年亏损,就其原因,即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1,从客观上说:主要是,自然条件的影响,隶属关系变动的影响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①自然条件影响。  从经济结构看:长期以来是靠农业单一经营,种植业生产收入一般比例都在75%左右,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影响较大,灾害性气候主要是春涝,秋雨加霜冻。  春涝播种难,拖延播种期,甚至种不上地,从1968年到1985年的18年中,春播时降水量在14mm以上的有10年。  秋雨集中,阴雨连锦,收获难。建场30年,有14年是麦收阴雨30天以上。从1968年到1985年的18年中,麦收时降雨在100毫米以上有14年。  再一个就是南北自然形成的两个气候带小区性气候影响较大,全场南北长,自北向南倾斜,海拔差异大,南部海拔275米,北部海拔450米,相对高差为165米,处于450米以上的有6个生产队;气候条件比南部更差,常年生长期要往后推5—7天,无霜期短(90—105天),气温低,积温少,所以,北部生产队的产量都低于南部(无霜期97—113天)生产队,亏损额历年都大于南部生产队。  ②隶属关系及人员变动的影响。  建场30年来,隶属关系变动6次,人员发生3次较大的变动,即知识青年1968年进场,在押罪犯1969年调出;1978年知青返城;1979年大批亲属合同工进场。数次变动,来回折腾,使农场受到极大的影响,从组建劳改农场到1969年劳改撤迁14年中,开始生产率极低,经营效果小,生产生活条件都很差,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方针,注重管制,不注重经营,在成果上很难摆脱亏损局面。待有了一定的劳动基础和生产技术,随之又全部调走。累计亏损681.5万元。  知识青年刚进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再加环境改变,知识青年不安心,不干活,来回串搞武斗,使农场受到极大影响。  知青进场最初几年,也是农场亏损最多的几年,待青年安心,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成为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后,又出现了返城高潮,造成:车无人开,地无人种,书无人教,病无人医,饭无人做,货无人售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从农村又招收了一批亲属合同工,这部份人不懂技术,不会开车,工作从头学起。从知青进场到返城10年中,累计亏损 4,476万元。平均每年亏损447.6万元,最高年份亏损(1972年度)651.1万元。  隶属关系的几经改变,都给农场造成很大的影响。隶属关系的不同,对农场的要求也不同。劳改农场时,强调的是管教工作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属于事业单位,变国营农场,强调生产,属于生产企业单位。各方面待遇都不一样。这样改来改去,农场没有稳定的局面,一些规划、设想,得不到实施。所以说:“老改老改,光改不动,越改越穷,不穷难受”。然而在人们心灵上的影响,所造成的创伤和损失,更是无法估算。  领导班子的不稳定,没有任期目标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场9年中换了5任党委书记,4任场长;尤其是1984年,场领导班子中主要领导干部一年换4任。每次领导班子的变动,基层干部都要变动一次,出现发展无规划,任期无目标,亏损无责任,使生产管理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  ③社会因素的影响  主要是社会性、政策性负担过重。到1985年刑满释放人员(农工)退休698人,占退休人数的82.2%,198,5年退休人员各种费用100.8万元,占亏损额2
0%,7年累计退休费445.1万元,占亏损额33%。  另外农场政策性、社会性支出也是很大的经济负担,由于主管单位在这方面拨款不足,农场自己补贴就占用了其它资金,在包干以后也增加了亏损额,同时增加了贷款,又付利息。  从1979年到1985年,7年中上级政策性,社会性支出拨款173.88万元,实际支出是 293.78万元,7年农场补贴93.7万元,内部挂帐26.2万元,农场补贴资金共119.9万元。占7年亏损的8.6%。  还有各种物价都上涨,近几年出现卖粮难等,仅1985年就比1984年增支137.7万元,占亏损额的27,7%。  2、主观因素  ①干部多是从部队转业来场,做管教的多,农业生产不内行,文化低,靠长官意志去工作,不遵循经济规律办事,在农田基本建设上,作物种植比例上,产业结构上,经营管理上都存在着有待历史检验解决的问题。  ②几年来的工作作风不实,搞假决算,使亏损的包袱越背越重,1981年到1983年搞假决算,除三年亏损挂帐,还有325.3万元没有列入决算,形成历史包袱,这笔钱每年的利息就是32万元。  
(四)今后措施  建场30年的实践,由不认识到认识,尤其是用昂贵的代价总结出来的。认清农场经济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后任务,初步找出了问题,查出了原因,进而增强了信心。充分发动群众,抓好农业生产,大搞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商品生产,更新观念,加强经营管理,广泛开展增收节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在“七五”计划完成后,实现农场经营好转。  1、下大力气抓好农业,努力提高粮食产量。  首先,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灾能力。  其次,搞好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以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同时调整种植比例。在调整种植比例时,对于不适宜种植的耕地,要退耕还林,还林还牧,不再种赔钱地。再次,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搞好科学种田。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  工业上:对现有的工业企业进行挖潜革新,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争取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打入市场。  同时还要争取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筹集资金,开发新项目建立小工厂、乳品厂。  在林业、畜牧业,副业方面重点抓好经济技术,发展家庭养殖业改变农业养活多余劳动力的状况。  3,狠抓经济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集中财权,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搞好定额,计划管理,赔钱的事不干。
&篇名:附&录
& 章名:二、征文
节名:引龙河农场鼠种分布和鼠密度消长的调查报告
黑龙江引龙河农场防疫组  本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居于东经126°20&P—42&P,北纬48°46&P—49&P之间。1955年开始建场,总面积为536平方公里,有耕地15.000垧。全场地势北高南低。西北部与朝阳山相接,中间有引龙河、固东河、固西河通过,丘陵起伏,夹有大小不等的榛柴,柞木灌丛与湿草原地带。春季风大、四季气温变化悬殊,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42℃,年平均温度—2℃。降水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无霜期短,一般为110天左右。土质主要是黑色腐殖土,适于农作物的生长。过去这里是劳改农场,1968年以来先后接收上海、天津、哈尔滨下乡知识青年10.271人,全场现有18个生产队,一个良种站,两个水利工程队,总人口14,808人,其中男9122人,女5686人。1957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人,1964年形成过灶状暴发,1970年创过大流行。为了解鼠类与出血热的传染关系,我们于1970年12月8日以来对全场鼠的种类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作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方法  选在五、八、十、十二分场的室内、野外荒地、耕地等不同生境,每月用踩板、铁夹捕鼠,每次夹50一100只。野外选在作物区和沟塘边。每隔十步布放鼠夹或使用毒饵,午后四一五时布放铁夹,次晨收回;室内按每间房布夹。换算成统计鼠类种数;100只铁夹捕鼠数统计,计算捕获率,参考拜访率,观察鼠密度季节消长情况。
调查结果  1、鼠种分布:四年来在调查过程中,野外和家属中共捕鼠958只:其中黑线姬鼠406只,黑纹卷鼠26只,大家鼠156只,小家鼠305只,田鼠12只,群众捕鼠中还捕有、鼢鼠、巢鼠、红背等,初步查清场区周围现有鼠类10种。  2、鼠类组成:四年来在野外共捕鼠308只;其中黑线姬鼠205只,占66.6%,数量居绝对优势;黑卷纹鼠21只占6.8%。大家鼠14只占4.5%,田鼠19只占6.5%。  室内共捕鼠650只,小家鼠285只,占43.8%,大家鼠154只,占23.7%,其中黑线姬鼠204只,占31.4%。  总的看来,无论是室内或者野外,鼠类的组成因季节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变化。  3、鼠密度的季节消长:就四年来调查统计结果观查,我场全年家野鼠密度有两个高峰,“春峰”在4月下旬—5月上旬,“冬峰”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平均鼠密度野鼠为9.9%,家鼠为12.60%,鼠密度随着季节、天候、粮食收成、生产发展等情况变化而增减。
讨论  就鼠密度变动与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统计观察,1973年10月份野鼠的密度猛升为22.2
%,出血热发病率亦增高,意味着在室内外的密度,特别是黑线姬鼠密度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黑线姬鼠数量占优势时出血热即出现高峰,反之则发病率下降,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丰收年粮多,鼠多,鼠多;病多、水涝年鼠少,病少。因此我们初步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随着鼠的密度,尤其是黑线姬鼠的变化而增减,但是否真正如此,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认定。  应当指出的一点是1973年粮食收成虽然不好,但秋收很早,很干净,气候干旱,仍然属于干旱时鼠多,病多一类情形,故而我场9月份测定鼠密度仍然为20%,发生32名病人,但由于我们坚持四年连续使用药物杀虫灭鼠,尽管未能控制出血热的流行,但与1970年大流行时期相比发病率降低2.9倍以上,与1974年相比也降低4.8倍以上,1974年实际发病率仅为5.7&。我们认为坚持常年杀虫灭鼠,确实可以收到预防出血热的实效。
&&&&&&&&&&&&&&&(摘自1975年黑龙江省卫生厅防止出血热研究所《杂志》)
节名:做又红又专的新一代——记下乡知识青年、共产党员杨连仲
最近,我们访问了党的十一大代表、引龙河农场十二分场天津下乡知识青年杨连仲。  小杨作为一名知识青年,是以贫下中农代表的身份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他心情十分激动地对我们说,我所以能成为党的十一大代表,这是毛泽东思想哺育和贫下中农对我的培育的结果,也是党和贫下中农对我们年青一代的寄托。我要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走到底。  小杨是1969年8月来到农场的。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拖拉机手。几年来,在党组织的亲切关怀和培养下,他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为革命苦练过硬本领,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于1972年加入了共青团,去年2月7日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带领的包车组,几年来都被评为地区和农场系统的先进车组,他本人也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  小杨深深地懂得,光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干劲,不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人民服务就只是一句空话。知识青年只有走又红又专的道路,才能大有作为。1970年3月,组织上分配他开拖拉机,他感到这是党组织和贫下中农对自己信任和培养,他下了一条横心: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用最快的速度掌握驾驶技术,为革命开好车。在车上,他仔细琢磨师傅的每个动作,不懂就问;在车下,他利用保养车辆的机会,向师傅请教每个部件的性能和作用。为了掌握上下坡换挡技术,他利用休息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凡是驾驶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他都把这些当作自己苦练基本功的考题,反复研究,反复实践,直到掌握和弄懂了为止。在执行各种运输任务时,常常由于倒车后挂钩位置不准确而耽误时间。于是,他就找机会反复练习挂拖车,终于练出了挂车准而快的硬功夫,大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小杨驾驶的这台车,由于已经到了报废年限,机车零件破旧,故障多,经常在半路上“抛锚”,影响运输。他想,光掌握了熟练的驾驶技术还不行,还必须下苦功钻研机车的修理技术。从此,小杨一方面抓紧时间从书本上学习,弄通机械原理;一方面努力从实践中摸索,掌握修车本领。就这样,他很快摸透了机车的“五脏六腑”,能独立拆修全车大小几千个部件。他已经能够做到:把变速箱和引擎的近千个零件混放在一起,可以熟练地把变速箱和引擎很快地组装起来,连一个螺丝都不会差。他就是凭着这么一股子钻劲和革命毅力,练就出一身驾驶和修理机车的过硬本领:只要一听机车有杂音,就知道那个部件出了毛病,能及时判断和排除故障;在没有工具、量具的情况下,能准确调整气门间隙,进行磁电机对火;还练出了快速修补、安装机车轮胎的技术。在一次执行紧急任务时,起动机失灵了,为了发动机车,不得不找来二十多个人推车起动。这件事引起了小杨的深思:若是有个备用的起动机该多好,于是,他在修理起动机时,注意记下每个零件的规格,然后到仓库找来一些废旧零件,自己安装了一台备用起动机,随时带在车上。从此,只要起动机出了毛病,他就能在几分钟之内换上备用起动机,大大缩短了修理时间,加快了运输进度。由于他技术过硬,操作熟练,精心使用,细致保养,他驾驶的这台机车,仅效率高,耗油少,而且修理费大大降低了,几年来,仅维修费一项,就比规定的降低了百分之六十。  粉碎“四人帮”,人人心欢畅。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以后,小杨为革命钻研技术的决心更大了,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更足了。今年春播时,他承担了给两台播种机送籽种和送肥料的任务。那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运输的距离又远,弄不好就会影响播种进度。小杨克服了许多困难,抢时间,争主动,早起晚归,废寝忘食,人累病了,眼熬红了,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有一次,小杨感冒了,他仍旧坚持出车。战友们都劝他去休息,可是小杨只说了一声“没什么!”把车又开走了。还有一次,因为道路不好,拖拉机剧烈颠簸,把小杨的头碰破了,领导发现后,让他立即到医务所去包扎。但是,小杨心里想的是:地里急需麦种,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整个播种进度。他忍着伤痛,硬是坚持把麦种送到地里,就是这样,小杨和战友们连续奋战十多天,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播种任务。  出席党的“十一”大回场之后,小杨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他深深地感到,自己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是党和人民培养教育的结果,一切荣誉应该归功于党和人民。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有学不完的知识,有用不尽的气力。知识青年需要在农村锻炼成长,农村更需要大批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去建设。他表示,一定要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指引下继续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为建设大寨式的国营农场,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摘自1977年10月6日黑龙江日报第三板)
节名:难忘的一页
从1949年起作为一名开荒者、机务战士的我就转战在北安地区,先后参加开垦过福安农场,凤凰山农场,二井子农场、海伦农场。1956年初夏,北安劳改分局又分配我带领机务队到引龙河负责开荒工作。当时的引龙河大地实属原始荒野。从龙镇往北根本无路可走,河的两岸有大片的沼泽,要进引龙河必须经过这片沼泽地,交通十分困难。初夏时,我带领的拖拉机队进入引龙河经过这片地段时,4台C一80拖拉机有3台被陷进沼泽,有的陷到了驾驶室与地面相平,硬靠人挖马拉,垫上树枝木头,才从泥坑里过河来到北岸。我记得朝阳农场4台马车拉着活猪和很少的一点货物从这里经过,在河边猪还是活的,还没拉到现在的十字街,猪就臭了。就这500米左右的路程走了2天才过去。在这样艰难的运输条件下,我们所用的笨重物资一农机具、油料、零件全靠人扛、人拉才运上来的。开荒是十分艰苦的,在建场的当时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只是靠人的革命干劲和精神力量,克服种种困难,战胜艰难险阻,取得工作上的胜利。我们这支上百人的机耕队伍在住房上,当时只有一顶单帐棚和一栋活动小木板房,大部分人要住在“草夹子”里。所谓的“草夹子”就是用木棒树枝为骨架苫上野草来挡风寒的简易房屋.没有床铺就用树枝垫上野草当床。住帐棚,活动房和“草夹子”是最怕风雨天的,有时睡意正浓,大风袭来了,帐棚被刮飞,房子被刮倒。夏天的“北大荒”是蚊虫、小咬、瞎虻的世界,我们除工作上的困苦之外,还要向这些“天敌”作斗争。“北大荒”的蚊子是黄色的,个头特别的大,因工作的需要,我们有时要钻进荒草里,这时大蚊子就会铺天盖地的向你袭来,穿着衣服也被咬透。有的人被咬的浑身红肿、起泡往外流黄水。小咬就更利害了,专钻人的头髻楂,咬的人痛痒难忍。向我们这些开荒战士满手油和泥,为防蚊子和小咬的叮咬两手不住的往脸上,脖子上摸,结果被摸的除了牙齿和眼睛是白灼之外,浑身就象庙里的泥菩萨,自己起个名叫“油炸鬼”。起这名字的意思并不是贬低自己,这里边实则含有艰苦创业的自豪精神。我所领导的这支“油炸鬼”队伍人数不到百名。可他(她)们是来自全国的优秀儿女,其中岁数大点的(也不满30岁),多数来自部队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交太挤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