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一个鲍捷 清华大学电子系系教授的手机号

丁晓青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栏目导航 &&
& 当前位置:
丁晓青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创图像、模式识别、智能全信息数字化处理先河&丁晓青教授,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APR Fellow, 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长期致力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的教学与科研。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及10余项省部级奖励。发表论文380余篇,其中SCI收录25篇、EI 收录114篇、ISTP收录77篇,合著专著4本。发明专利14项(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授权16项。&丁晓青教授长期致力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的教学科研,在计算机识图认字的智能视觉研究中,取得国际领先重大成果。她带领研究组最早全面解决了结构复杂、字形多变、超大字符集印刷和脱机/联机手写汉字识别,以及自动复杂版面分析和原文电子重构难题,历次863汉字识别评测中位居前茅;继而研发成功国际领先的日韩和阿拉伯文档识别系统、首创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文字(蒙藏维哈柯朝)文档识别系统。从理论和技术上,较全面地解决了汉字及其它各种文字文档的识别问题,攻克了文字自动计算机输入的信息化壁垒。同时还研制成功了国际领先的对国家公共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人脸识别系统。她在模式识别、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人脸识别、生物特征认证、文档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被选为IAPR() Fellow。&多年深入研究使她认识到识别是计算机认知的基础,提出模式识别统一信息熵理论,揭示模式分类的极限由互信息决定;为解决图象识别问题,提出基于互信息主分量分析的鉴别子空间识别,以互信息为测度,滤除特征中与识别无关、并将损害模式识别性能的干扰信息,达到降低维数有效鉴别识别的目的,为文字、人脸、字体、笔迹等图像识别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率先成功开拓汉字识别研究及其实际应用&文字是信息最集中和最重要的载体,而研制高技术含量的文字识别系统,将扫描仪等光电设备输入的文字图像自动转换为可检索的文字代码信息,是解决文字文档计算机输入难题的根本出路。丁晓青教授提出微结构统计识别方法,最先解决了超大字符集汉字识别及其实际应用问题,1989年研制成功了超大字符集、实用的多字体汉字识别系统,获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授权Motorola公司使用。1994年推出了居国际领先水平的THOCR94高性能汉英混排印刷文本识别系统。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电子十大科技成果奖。&此后,她又提出了字形变化极大的手写汉字高阶统计建模的统计分类方法,实现了对印刷、联机和脱机手写汉字识别及表格识别的全面突破,1997年研制成功高性能的集印刷体、联机手写、脱机手写汉字和数字、表格识别于一体的THOCR97综合集成汉字识别系统,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提出鉴别子空间文字识别,异方差识别、广义可信度分类器集成等,使文字识别性能极大提高。全字体印刷汉字识别达99.5%以上,联机手写识别95%,脱机规则手写识别99.2%,自由手写92%;达最高识别性能;她提出的Gabor变换文字识别算法,解决强干扰图象文字识别问题,此项技术已获得美国专利。&/IBM研制成功的金税工程增值税防伪税控识别系统在全国万余税务大厅和30万企业使用,担负着监控税票真伪的重任,,对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起了巨大作用;&高性能中日韩文字文档识别全信息数字化&2002年研制成功国际领先的高性能东方文字文档识别智能全信息数字化系统,首次实现了印刷体汉、日、韩文字的高性能识别和文档全信息数字化,整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日韩识别系统在激烈的国际竞标中夺标,授权给微软公司在其Office2003亚洲版中使用。&全信息数字化系统在电子出版产业中凸现出重要作用,己高质高效出版原文重现的年的《人民日报电子版》等重要报刊杂志、中央文献等。并在中美百万册图书数字化工程中使用。&首创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文字汉英混排文档识别系统&提出自适应组合字符基元分级识别、基于基线的字符切分等方法,解决了字形各异、连笔书写的6种主要少数民族文档切分和识别难题,以及国际上极为关注的阿拉伯文识别难题。研制成功的汉英统一平台上的少数民族文字(蒙藏维哈朝柯)识别系统,覆盖了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达到实际文档识别率均95%以上的实用水平;获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在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青海、云南、北京等地区推广应用。国务院新闻办下属西藏信息中心用该系统自动识别录入大量资料,制作网上发布的藏文信息,在反藏独疆独、边境稳定、西部开发等方面发挥作用。阿拉伯文识别软件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系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信息化发展,有利于国际信息交流,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显著社会效益。&国际领先的人脸和笔迹识别技术&&2005年TH-ID多模生物特征(人脸笔迹签字虹膜)身份识别和认证系统,达国际领先水平。提出基于人脸全局多尺度梯度方向特征的鉴别统计人脸识别算法,具有适应3D人脸变化(姿态、表情、光照等)的识别鲁棒性。首创基于风险敏感AdaBoost算法的实时人脸检测和眼睛定位方法,以及基于视觉统计模型的高鉴别人脸识别算法等。实现了在复杂背景下的图像和视频人脸自动检测、识别和认证,百万大数据库的人脸查询,以及全自动主动识别监控系统等。&20073NISTFRVT2006Face Recognition Vendor Test 2006TH-ID102211TH-IDTH-IDFARFARTH-ID5TH-FaceID在世界最著名FAT2004国际人脸验证算法评测中,超过美CMU、德Neuroinformatik、英Surrey等13个参赛单位,以全部测试性能第一的极大优势,获IAPR“人脸验证算法全面性能最优奖”。在国家863人脸识别认证评测中,所有识别认证准确率指标都超过包括中科院计算所JDL在内的5个单位,获第一名。&TH-WriterID计算机笔迹鉴别系统,具有独创的基于单个字符的统计笔迹鉴别框架、笔迹鉴别的多个字符的融合方法等。对于样本数大于4个的正常书写笔迹,身份鉴别正确率可达96%;对4个字检材集成的身份鉴别正确率可达99%以上。&2005年,人脸识别系统首次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的陆路口岸-深圳罗湖口岸,至今已在深圳和珠海口岸的三百余条“旅客自助查验通道”中友好自助通关超过九千万人次,通关率高达98%,大幅度提高了旅客通关速度,极大的节省了人力。人脸识别系统也已应用于对机场、旅馆、网吧、车站等涉及对危害安全、违法人员的监测和查询,应用范围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人脸识别技术已授权OMRON、HP、Nokia、台湾Compal、北京海鑫等多家公司使用。全自动的笔迹检索系统已应用于国家重要安全项目,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也成功地用于实际笔迹案例的鉴别,并向全国推广。&持续系统的国内外产品推广,各行业数字化应用&在原国家科委的支持下,丁晓青于1992年创立了北京清华紫光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北京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HOCR系列产品成功的推广应用,迅速占领了文字识别的重要市场,使文通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为业界领导者。&清华THOCR&文字识别产品,自1990年开始从V1.0版本升级到 V9.0版本、TH-OCR&2000、TH-OCR&2003、TH-OCR&2005数据录入工厂、TH-OCR&Asia(亚洲版)等,并相继推出了文通笔、摄像OCR、慧视、嵌入手写识别和OCR(PDA、手机)、表格识别、名片识别、身份证识别、视频车牌照、集装箱识别系统等,THOCR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成功地产业化推广应用,占领了国内外重要市场;在数字图书馆、电子出版、银行、税务、公安、交通、海关等各行业信息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年产值近亿,约创数亿元经济效益,授权国外公司使用,创汇约250万美元。&教书育人&丁晓青教授治学严谨,勇于创新,为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荣获863先进工作者、清华大学优秀工作者及“七五”攻关荣誉证书等。多名博士、硕士在她的指导下顺利毕业,进入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或公司,如清华、Stanford、CMU、HP等,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6:48:59 网友: guest_0539 来自: 171.221.*.*
目验斌全家死绝
07:04:53 网友: guest_6693(TryOCR) 来自: 110.84.*.*
这样的教授很难得,令人赞叹,我的文字识别软件:TryOCR(中文名:识别看看),有一些思想受到她论文的启发!
19:32:55 网友: guest_6775(hbgjf) 来自: 119.103.*.*
好啊,很敬佩!
22:32:13 网友: sunnyxue 来自: 219.247.*.*
怎么能获得一些维吾尔文字联机识别的一些相关技术研究呢???
20:55:33 网友: guest_5733 来自: 117.9.*.*
清华大学的水平是高,但别忘了他们是占用了全国最优秀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经费资源,所以不出成绩才不正常。而且,在学术、产业化方面也并未走到世界前列,不必骄傲,而应惭愧。读清华进微软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国家培养了你,你却去当二鬼子。这么有才的人,就应该辍学去创一个微软。
03:22:22 网友: guest_3742(清华大学的人水平高) 来自: 123.113.*.*
丁教授 马博士 苏教授都是清华大学的,全国最牛的学校,世界都排名前面,微软进的人都清华大学的!
02:23:12 网友: guest_4192 来自: 222.35.*.*
丁教授的高性能汉字识别技术应用多也很准确,不过他是搞研究的,不是搞产业化的
02:16:04 网友: guest_3764 来自: 222.35.*.*
我也很佩服丁教授,有真才实学.也有一定风度
02:02:06 网友: guest_6126 来自: 58.4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多一些丁晓青教授这样的学者,让我们靠科技强国!!!
版权所有 (C) 2014  Email: QQ:
OCR俱乐部QQ群:【我就留一个手机号、看你们谁能把我手机玩爆】_山东建筑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8,819贴子:
【我就留一个手机号、看你们谁能把我手机玩爆】收藏
短信就好、想认识的、统统来吧。
惠普暗影精灵II代游戏本---精灵绿版灵动来袭!
我觉得应该不是你的号。。。。
艾玛、、、、没人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急寻清华大学程晓青教授联系方式!!手机号码!!!_百度知道大学就是天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大学生活
大学就是天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大学生活
流传在高中的5个大学谣言
&&&&&◇策划/执行《课堂内外》高中版
&&&&随便逃课、随便挂科、随便恋爱、随便搏夜、随便吃饭、随便叛逆、随便花钱……对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顶着终年不褪的“熊猫眼”、把考试卷子视为平生第一仇敌、在父母和老师眼皮底下装“好孩子”的高中生来说,大学就是天堂!
&&&&大学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就像江湖里的种种传说,一直在高中校园里流传。当我们闭关3年,修炼圆满,终于得以步入“江湖”之后,才知道那些早已耳熟于心的传说,其实只是一个又一个“谣言”。
&&&&2008年暑假,当又一年来临,许多高中生又将踏进大学校门时,《课堂内外》高中版完成本篇特别策划,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大学生活故事……
&&&&一、高中生的“大学梦”
&&&&高中生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之一:个性
&&&&落叶,余晖,校园小路,拿一本英语书的长裙长发女生,邂逅;每个男生都很有个性;自由恋爱,看上哪个是哪个;随意交友,不爽哪个鄙视哪个;不用担心父母的说教,他们远在千里之外;老师?你得想点办法才能找到他;可以做一切你想做的事,只要不犯法。
&&&&高中生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之二:情调
&&&&幽静的校园深处,我把长发高高地挽起,在湖边写生,浑身散发出艺术气息,然后在早晨的阳光中穿行过校园的小路,秀发在风中轻轻飘起,那是大学生活里最美的画面。闲暇时,和伴侣徜徉于校园中青绿的草坪,呼吸最新鲜的空气,一切都是幽雅而温馨、充实而忙碌的。
&&&&高中生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之三:学习
&&&&有宽大的足球场和篮球场,有高贵魁梧的教学楼,实验楼有各种专业的器材,有阶梯教室,有很好的食堂和宿舍。一个月未见到面的大学班主任,慈祥和蔼可亲的教授,不再像高中老师那样凭借武力来要求学生做这做那。讲课的老师都是夹着讲义进课堂,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一画就走了,学累了随时可以拿着篮球玩上一两个小时。
&&&&高中生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之四:自由
&&&&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无数的现场比赛活动,熄灯后的卧谈会,可以泡一天的图书馆。随便跷课,然后在厕所里熬夜复习,阳光明媚的午后在课堂上睡觉。跟在学兄、学姐后面瞎转悠,蹭学长的饭,把学弟呼来唤去,为学妹介绍男生。给食堂的菜编打油诗,在大排档吃烧烤喝啤酒做愤青。赚第一桶金,结伴去旅行。散伙饭,无疾而终的恋情,还有无限的遗憾和永恒的回忆。
&&&&高中生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之五:成长
&&&&理想的大学可以让我成长,可以让我在毕业的那一年感到骄傲,并且知道要向哪里继续走,让我四年后在回顾的时候可以骄傲地说,我学到了很多,我舍不得离开。要有几个知己好友,可以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闹;要有如诗如画的风景;要有学术渊博的大师;要有丁香花一样的女孩,更要有至真至纯、生死不渝的爱情!
二、告诉你真实的大学生活
&&&&·上课·
谣言1:大学的课是可以随便跷的
&&&&在大学里不用再像高中一样,被整天关在教室里“圈养”着,学习很自由,如果跷课了,上课点名,就让兄弟帮着答“到”。如果你整个大一都从未跷过任何一节课,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和耶稣基督一样纯洁了。
&&&&学习在燕园
&&&&◇廖炳光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大三
&&&&在北大的第一学期,我一节课都不敢逃,而且占座都占教室最前面的,为的就是能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都记下来。即使这样,在考试前几天也还是觉得什么都不会,怕得要命。
&&&&因为占座成风,每次进出教室都要费一番力气。如果是第二节课,第一节课的老师刚说“下课”,教室的门就被候在外面多时的同学推开,一拥而入。上第一节课的同学屁股还没离椅子,书包衣服就扔了上去,为的就是能有一个好座位。
&&&&每学期要经历的第一件事就是选课。操作起来和在网上购物一样,喜欢哪门课选中它就行了,一般的课程都是2学分,一般一学期的课程在20~24学分之间。这20多个学分中,有专业必修的课程,少则两三门,多则四五门,再除去学校必修的公共课,剩下的课程则由自己从选修课中自由选择。
&&&&大学四年的选修课程总学分必须超过16学分,并且必须涵盖自然科学、历史学、哲学和心理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五大门类。这套课程制度给予了我们充分的学习自由,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发现,自己给自己排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对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生来说,阅读专着和论文是大学学习中最主要的内容,一学期下来的阅读量可能超过上大学之前十几年阅读量的总和;而对于自然科学门类的学生而言,实验在学习中则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我们的宿舍里几乎找不到一本小说。我在高中时看了许多小说,到了北大就不看了,主要是因为没那个气氛,业余时间基本都被作业、阅读占满了。
&&&&一门课除了课堂时间以外,老师还会告诉你课下还要用多少时间来复习、预习和巩固才能学好这门课,一般的定律是课上一小时课下两小时。想想一天的课程排下来,我们每天需要二十几小时才能做一名好学生。
&&&&有一些学生基本是大三以后,才不像大一新生老老实实地去上课,这样就是平时舒服了,但考试前痛苦了。考试前往往每天要干14个小时以上,失眠成了流行病。
&&&&大学里的学习,最大的学问在于如何合理地安排学习计划,自己统筹自己的学习内容是重要的第一步。
&&&&·真相·
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在40门以上,学习任务远比中学重得多,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大学教材上的知识与高中课本知识有专业深度上的重大差别,但高中的课程仍是基础。高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对大学的学习大有帮助。
&&&&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少数人因为选错专业、不喜欢的老师、自律能力差等原因有了跷课的理由。而当走过大学,这些跷课者只有一句话:“如果再给我一次上大学的机会,我绝不跷一节课!”
&&&&谣言2:大学就是一场友谊的盛宴
&&&&&·朋友·
谣言2:大学就是一场友谊的盛宴
&&&&大学是一个朋友遍地的地方,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来到这里,彼此称兄道弟,情同手足,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有钱一起花。一人有难,大家都会“两肋插刀”。
&&&&在大学里回忆高中伙伴
&&&&◇陈柏铭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大一
&&&&许多个夜里,寝室内都会响起摇滚或哀伤的音乐,我们骂着闹着直到12点以后,骂得很惨也无伤大雅。我们心里都清楚:不是音乐吵闹到零点,而是为了零点才让音乐吵闹。音乐是一个借口,不折不扣的借口。大家都是在故意等着那个叫做零点的时刻,我知道在那一刻大家都有一颗流向心底的泪。
&&&&不知是自己太失败,还是现实就是这样,进了大学以后,貌似的朋友确实是多了,比方说手机联系人的数量已经增到目前的150多个了,可是知心的仍是那几个——就是那种粘在一起经常被人家误以为是玻璃的那种。
&&&&一年的时间实在太长,长到我们都熟悉了传说中的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一年的时间又太短,短到我竟没交到一个知心伙伴。
&&&&步入大学这个微缩的社会后,才发现原来想找个知心的家伙,静静地坐下促膝畅谈,竟是那么不可能办到的一件事。
&&&&我们都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带着一副面具,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简单而又小心地交流着。彼此保留,彼此防范,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到处流行并互相传染!
&&&&曾经对于朋友我宁可两肋插刀,现在却发现原来是朋友在插我两刀。我曾经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用尽了我所有的方法,可是到我真正陷入困境时又有谁想到我呢?在外教讲得我一头雾水时,我向他们伸出了求助之手,可是他们除了嘲笑和远离之外,还给我了什么?也许我从一开始就错了,错在爱管闲事,错在想得太多,错在太容易答应别人,错在每一件事都让他们太舒服,错在每一次都看不清一个人……
&&&&南京经常下雨,我的心经常也下着小雨。我们似乎就是现代版的游子,除了些许的思乡之情,剩下的就是惆怅,孤独的种子在踏进大学第一天就开始生根、发芽……
&&&&我厌恶这样的生活,但我无力改变现状!所以我只能回忆,回忆过去,回忆高中的伙伴,回忆传说在高中里的大学友谊!
&&&&学校里的阳光一天天灿烂起来,校园里三三两两的同学说说笑笑地穿过那个小篮球场,偶尔对着那些迎面而来的面孔,露出一丝一闪而逝的微笑,然后擦肩而过。
&&&&给那些散落在其他城市大学里的高中好友发信息,很伤感地说:我的大学没有朋友。他们回道:一样,很想你!
&&&&·真相·
大学从来都不缺乏友谊,而“友谊”也是大学里从来不曾消失的期望。相比于高中的单纯,大学已经是一个“社会”,牵扯到太多的名利,上演的都是现实生活的“缩微版”,有了勾心斗角,有了谗言诽谤,诋毁流言。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改变自己,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是从高中就要开始学习的“做人”功课。
&&&&2007年寒假回家的第一天,邓华就群发了短信,告诉同学们自己“到家了”。像这样的打招呼短信,每逢节日便数以百计地群发出去,内容大多是简单老套的祝福短信。
&&&&“内容不重要,只是为了保持联系。”邓华说。上了大学之后,邓华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翻了倍地增长,刚开始是学长和同班同学的手机号,随着对大学生活越来越熟悉,他开始频繁地认识外学院的,甚至外校的同学。
&&&&每认识一个人,他都要记下对方的手机号,隔一段时间就联系一下,最经常的方式就是发些打招呼的短信,每个月1200条短信。
&&&&花了大量的力气做这些,邓华有自己的说法。“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现在,人脉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所以,刚上大学我就开始经营人脉了,校友可是以后重要的社会资源。”邓华说。
&&&&可是,忙碌了一个学期,邓华逐渐发现,自己和同学的情谊还是平平常常,没什么热乎劲儿。不要说交心了,即使是坐下来轻轻松松聊天的机会都不多。
&&&&上课,下课,在食堂吃饭,走在校园里,举办社团活动,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多,只是说的多是些客套话。认识的人多了之后,很多同学的名字都弄混了,出了几次叫错名字的尴尬事儿后,再遇到面孔熟悉叫不上名字的同学,邓华多是客套几句赶紧溜走。当然,别人也会叫错邓华的名字,就连同班同学也出现过。
&&&&邓华说,“名字叫错没什么,只是总觉得有这么多面孔熟悉的同学却缺少真实的情谊,心里空落落的。大家个个都像‘万金油’,见面微笑、打招呼,好像很熟,转过脸就成了陌生人。”
&&&&“那天,我打开手机的电话簿,想找个朋友说说知心话,一连串的号码,翻来覆去地找,最后还是给一个高中同学打了电话。事后我突然有个疑问:在大学与同学的交往是不是很失败呢?”邓华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
&&&&(汪东亚
中国青年报 2008年)
谣言3:不谈一次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高中异性恋爱是新闻,大学同性恋爱是新闻。都说高中时代爱情是奢侈品,少数人拥有,在大学时代,爱情是必需品,没有的人很寒酸。爱情永远是大学里最火爆的话题。
&&&&爱情:寂寞设下的陷阱
&&&&◇蒙萌
上海大学法学院大三
&&&&我身边有着形形色色的爱情,常常令我无法分辨它们的真假。
&&&&太多人谈到爱,爱情变成了一种廉价庸俗的物件。我时时怀疑,别人在我面前信誓旦旦提到的爱情,是否真如他们口中所描述的那么珍贵和诚实。
&&&&年少时,因为对异性的好奇而去谈情;大学校园里,看到许多人因为自己的空虚寂寞而去寻找爱。很多女孩子可以很容易地对一个男生谈到爱或不爱,包括我自己。在一边说爱的时候,我的内心迷惑而痛苦:真的爱他吗?他真的是我在苦苦等待的那个人吗?我时时疑惑。
&&&&我和男友一起有一年多了,从来没有心动的深刻感觉,所有的只是对他的感动。在他身边觉得安全,知道他爱我,虽然我不太明白他常和我提到的那个名词——爱。他给我很多很多的爱,是毫不掩饰地、赤裸裸地呈现在我眼前的。我需要爱,需要很多很多的爱,那样我才可以从孤单这个恶魔的手中逃出,从此快乐一点点。
&&&&但我无法肯定自己是否爱他,因为我不懂得什么是爱。每次他问我时,看着他专注的眼神,不忍心伤害他,就回答:“爱,你知道的,我是爱你的。”每次他都要听到我说出口,才放心地睡去。看着他熟睡的脸庞,似个孩子,安静而平和,而此时,我的内心是一片无法平静下来的海滩,因为他给我带来的海潮,使我彻夜难眠。我害怕背负欺骗的良心十字架。
&&&&大学的日子是百无聊赖的,许多时候我只是背着我的书包四处游荡,并不清楚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远,我每天走路去教室上课。一个人行走在路上是件快乐的事情,天晴的时候,可以看看蓝得让人心碎的天空,给今天的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我很快乐,此刻。
&&&&我不经常听老师讲课,大多数的时候,我只是去学校签个到,就偷偷溜出来了。逃课的时间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该去干些什么,只是一个人在路上慢慢走,看看风景,看看身边匆匆而过的路人,那一张张陌生的脸。
&&&&他们的内心又藏有多少悲哀的往事,虽然我们每天都经过同一条马路,或许还进过同一家面包店,买过同样的点心,但是我们却仍然是陌生人。想象一下别人的快乐和痛苦,呵呵,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总是想那些很简单的事情,就很容易觉得快乐,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虽然我常常不快乐,我想可能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这个世界。
&&&&大学四年里,缠绕在心头最多的是那股挥之不去的寂寥感,很多时候是寂寞的,不知道如何排遣这样的情绪。而爱情,也许就是寂寞设下的一个陷阱,让许多憧憬爱情的心,伤痕累累。
&&&&·真相·
“大学的爱情简直就像是一场没心没肺的游戏。”这是一位过来人眼里的大学爱情。当幻想中的大学,在现实中一天天变得无聊枯燥时,爱情就成了许多人打发孤独的调味品,和高中时的不同在于,爱与不爱,都可以在学校的大操场上完成。而学会“爱”,不只是高中和大学,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学习的内容。关于大学爱情,还有一句经典:“我们预约毕业时失恋!”
&&&&一个大学男生给女朋友的信
&&&&情人节那天你问我哪里对你好,我一时想不起来,经过这两天的思考,我终于想到如下这些我对你好的地方:
&&&&一、没认识你之前我拿奖学金,认识你之后我考试补考。没认识我之前你补考,认识我之后你拿奖学金;
&&&&二、一个苹果,都给你吃,两个苹果,我把大的给你吃;
&&&&三、你这么难看,我还说你漂亮。我这么帅,你还说我难看;
&&&&四、你生气时,我让你当出气筒。我生气时,我把自已当出气筒;
&&&&五、你想吻我的时候就可以吻我。我想吻你的时候还要经过你同意;
&&&&六、你经常打我,我从来没打过你;
&&&&七、我买200块的衣服给你,骗你才50块。你买30块的手表给我,骗我说300块;
&&&&八、我没嫌你矮,你却嫌我高;
&&&&九、那次去看露天演唱会,你骑在我头上看得津津有味,我被你压在下面在人群中流泪。
谣言4:社团是锻炼自己能力的最好舞台
&&&&大学里众多的社团,是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发展兴趣爱好的好地方,还可以在这里交到很多朋友。在这里,你的才华和思想,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仅有热情是不够的
&&&&◇谢笛笛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
&&&&刚入大学进入文学社的时候,“嘉陵潮”已经是重师风头最盛的社团。文学社与文学毕竟不同,大到参加市作协文学沙龙,小到贴一份海报,事无巨细,件件都在心上。大二我接任副社长的时候,已经恨不得每天有48个小时。
&&&&一直都有说梦话的习惯,而“嘉陵潮”是经常蹦出来的词。那个时候真的太简单,“心甘情愿”,只是因为这样四个字,一切就都无所谓了。
&&&&日,是徐志摩逝世75周年纪念日,我们很早就开始策划“为了忘却的纪念”系列活动。在最忙的时候,我开始遭遇自己的感情问题。我对他说:“我觉得自己不够爱你,我每天想‘嘉陵潮’的时间,要比想你的时间多很多。”爱,要么是一时的热情,要么是深刻理解后的依恋,而要维持一个社团,这些都还不够——责任是更深刻的支撑。
&&&&事必躬亲一直是“嘉陵潮”的传统。不是不放心同伴,只是有越多的责任,就有越多的不放心。某个阴沉的夜晚,我和前任主编走在学校里,很疲惫。我问:“你在‘嘉陵潮’做得开心不?”他有点迷茫,想了很久,说:“不开心!”我们的眼睛都没有潮湿,但竟有抱头痛哭的感觉。
&&&&那个时候已经明白,太多琐屑的事情,已经把我们和当年设想的梦,拉开了距离。社长、主编承担的,是为大家延续梦想的责任。沉重得让人无法开心,又深刻得让人不能摆脱。
&&&&大四开始,终于和平离职,以为会很开心,心里却满是难言的酸楚。我跟下任说:“弟弟你要记得,在‘嘉陵潮’,热情是很重要的,但是,热情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只有责任才能支撑你走下去。”卸去社长之职那晚,我同前任主编在外面喝酒,大醉,哭,千般滋味,难以言说。
&&&&前几天在学校的电影院看电影,远远地看见放在角落的一块废弃的展板,很熟悉的颜色。我立刻跑过去。回到座位的时候,朋友问:“是‘嘉陵潮’的展板吧?”我很惊讶,她一脸理所当然:“四年大学,除了‘嘉陵潮’,还有什么让你这样激动?”眼泪簌簌地流下来。
&&&&看完电影给前辈打电话,前辈发来短信:“所有的眼泪与微笑,所有的幸福和委屈,所有的光华和卑微,就像一杯酒,一匹马,一首诗,‘嘉陵潮’早已经刻在生命里了,我们从未离开。”
&&&&我放声大哭……
&&&&·真相·
许多过来人对许多大学社团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失望!”这里人际关系复杂,功利多于兴趣。每年开学的招新活动后,随即迎来的就是退社高潮。除了开不完的“官僚会议”,理不清的各种问题,弄不完的繁琐事务,唯独缺乏实质内容。许多新生满怀激情加入社团,才发现这里并不是理想之地,想做的事情不能做,不愿做的事被逼着做。加入社团,不在多而在精,在高中时想清楚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才不至于重蹈前辈的覆辙。
谣言5:留学生都是差生和“败金者”
&&&&你见过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出去留学的?出去留学的又有几个是高中时成绩很好的?更多是依赖于不错的家庭背景,为自己找一条退路。他们沉迷于物质,挥霍享乐。
&&&&我们其实是走在同一条路上
&&&&◇魏宇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大二
&&&&也许在国人的眼中,我们留学生都是一群废物,一帮垃圾,一些纨绔子弟,崇洋媚外,放弃祖国,到国外败金。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倾向于报道留学生在国外的堕落生活,倾向于嘲笑“海归”变成“海待”。
&&&&我真的感觉这些人可笑、愚昧。的确,在我们中间也确实是有这样的败家子,每天开跑车、吃山珍、品海味,不读书、不打工,没钱了一打电话,国内就有大笔大笔钞票汇来,继续堕落与放纵。
&&&&留学,在很多人看来是件风光的事情,很多人“眼红”,但隐藏在留学背后真正的辛酸却往往被人所忽略。
&&&&我们选择出国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不能给我们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可以接受的教育质量。我们不能进入北大、清华这些国家级的高等院校深造,又不愿在一个是人都能上的普通大学里堕落尽人生最珍贵的4年,不愿在那4年里除了电脑游戏能力大幅提高外其他什么都不懂,像个白痴一样走进社会,还要跟千千万万个白痴一起争夺一个薪水少得连饭都吃不起的工作岗位。
&&&&我们被放弃之时,我们选择了不放弃自己。幸运的是我们家庭还有能力供我们到国外学习与生活,于是幸运的我们背上背包,背上理想,带着父母的嘱托和亲人的祝福,无奈地登上了一架飞往陌生国度的飞机,开始一段陌生与艰辛的新生活。
&&&&国外的生活很丰富,但那些丰富只提供给那些拥有丰富财富的人。我们家没有贪官,也不是富豪,不能一个电话打回去第二天就有大笔大笔的钞票到账。我们出国的费用都是父母用双手一分一分辛苦挣来的,我们不得不为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而节衣缩食来减轻家庭的负担,不得不走进这个残酷的社会用自己的汗水赚取生活费。
&&&&国内大部分的同龄朋友,你们有过夏天想喝一瓶冰镇汽水却又舍不得买而在商店门口徘徊好几分钟最后还是选择去接自来水喝的经历吗?你们有过每天自己买菜回来烧火做饭的经历吗?你们有过想吃韩国拌饭花不起那钱而跑到人家餐馆门口扒在橱窗外面看人家的饭是怎么样的然后回家学着自己做的经历吗?你们有过身上没钱穷得吃一个星期的面包而且连果酱都买不起的经历吗?你们有过想多挣点钱又不影响学习所以背着课本到打工的地方利用休息的时间赶紧翻看两章的经历吗?你们有过在大热天里站在几个大油锅前面炸鸡翅手被烫起泡了自己把皮撕掉然后继续干活的经历吗?你们有过大冬天到冷藏库里搬运货物的经历吗?你们有过每天把手泡在碱水里弯着腰洗碗五六个小时晚上回家腰疼得都直不起来手都泡得脱皮第二天还要继续如此的经历吗?你们有过被人欺负,被老板叫骂、侮辱还要给人家陪笑脸的经历吗?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在陌生的国度里,我们学会了忍气吞声,学会了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学会了吃苦,同时也学会了体谅,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社会的生存法则,如何养活自己,如何在困难当中依然挺立。
&&&&我们用自己的血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更好的生活,当我们在银行慢慢有点积蓄,当我们拥有自己的第一部车,当我们能过上比初来乍到更加丰富的生活时,我们起码能够很自豪地说,这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
&&&&是的,虽然我们干的都是体力活,但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这是不光彩的。一边接受着先进的知识,一边感受着生活的压力和挫折,积累着人生的经验,感受着社会的残酷,虽然很累很苦,但我们的未来,充满着阳光。
&&&&就如一篇《我们留学生都是“流血生”》写的一样:“在被人称赞或叫骂的时候,没有多少人会看到我们背后的故事,没有人会寻找那故事的起源。我们始终在努力着,我们一直都是孤独的坚强者、疲惫的挣扎者。我们是一群留学生,也是一群流着血的孩子。在没有人为我们擦干眼泪的时候,只希望它自己可以快快风干;当天使偷懒忘记点灯为我们照明的时候,希望我们的灵魂不要迷失方向。”
&&&&也许我们并不认识,但我们其实是走在同一条路上,在体会着同样的人生。
&&&&·真相·
他们背井离乡,独自面对巨大而陌生的世界,在许多潜藏着的危险里寻找着自己的未来。与国内大学“严进宽出”的模式相反,他们面对着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巨大学习压力。此外,还要应付诸如打工、身份、出路、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内心那抹不去、挥不掉的乡愁。在表面风光的背后,他们自嘲为“流血生”。少数“留学垃圾”的放纵与堕落,掩盖不了留学生从幼稚坚强地走向独立的身影。
三、结束语: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课堂内外》高中版
&&&&从高中到大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选择,它将直接决定我们以后的人生走向。那些流传着的各种“大学传说”,是我们高中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份温暖和寄托。因为,在那些“传说”里,深藏着我们的梦想。然而,真实的大学生活,总是以强烈的反差,让我们手足无措。
&&&&一项通过全国志愿者资源,对4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大一新生和一些高三学生进行的“高中和大学心理衔接的问卷”调查表明,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想象过于“理想化”,与真实的大学生活存在巨大的认知反差。
&&&&调查显示,54%的高中生对“大学生活满意度”抱有很高的期待,而在校的大学生只有0.2%觉得大学“完全达到”自己的期待,53.3%认为基本达到。高达72%的高中生认为大学“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而认同这一说法的大学生只有20%。
&&&&认为大学里“每个人都很善良、会交到很多朋友”这一说法,大学生的平均认同度只有25%左右。会去“参加大学联谊活动”的大学生只有8%,而27%的高中生则选择“一定去,可以认识朋友”。
&&&&认为大学中的活动“可以充分展示自己,会积极参加”的大学生约为40%,高中生为67%,3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社团”搞的东西水平有限。
&&&&“成长认知”方面,只有9.3%的大学生认为“给了比高中多的机会”,而高中生的选择为42%。认为“大学会令你的视野开阔”的大学生只有26.7%,53.2%的高中生则认为这是肯定的,“因为接触社会更多”。
&&&&67%的大学生表示,在填报志愿时因为不了解大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未来就业情况,这是许多大学生学习不够主动的根本原因,而近85%的高中生则认为“根据高考的分数再决定”,54%的高中生根本还没有意识到需要了解这些。
&&&&正是这种“理想化”,使我们在大学很“受伤”。“大学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梦想破灭的地方!”这是许多人毕业时和大学感情复杂的道别。真实的大学生活,既不是一个“传说”,也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我们“受伤”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自由”的大学,需要一个独立的自我,去面对和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样的过程,就如一场放弃与追逐的游戏,结果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而独立,是我们成长中都要学会的人生第一课!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鲍捷 清华大学电子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