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文特征区域内南北水文特征差异

答案B C? B点击查看答案解释10、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比较:东北松花江与黄河相比,东北河流两次汛期,有春汛,但含少量较小,结冰较长、有凌汛等。11、考查我国东北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比较 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我国南北地理差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南北地理差异
上传于||文档简介
&&我​国​南​北​地​理​差​异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3南北方差异修改精要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二、南方与北方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东、中、西、东北部地带的差异外,还集中表现为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国北方与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与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二、南方与北方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看图,说出南方和北方地形的差异及主要地形区。北方以高原、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阔。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方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1、地形差异山地丘陵地形破碎北方某地气候资料南方某地气候资料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2.气候差异年降水量1月均温气候类型北方南方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0°C&0°C&800mm&800mm2.气候差异结冰期含沙量季节变化河流径流量北方南方大小小大小大无有,自南向北逐渐增长3.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北方: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南方:水分充足,水力资源丰富;洪涝灾害频繁4.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读图对比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区别北方南方种植制度主要农作物土地利用类型北方南方水田为主,生产规模小旱地为主,生产规模大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4.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南北方资源比较1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3南北方差异修改精要.ppt
文档介绍:
二、南方与北方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东、中、西、东北部地带的差异外,还集中表现为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国北方与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与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二、南方与北方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看图,说出南方和北方地形的差异及主要地形区。北方以高原、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阔。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方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1、地形差异山地丘陵地形破碎北方某地气候资料南方某地气候资料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2.气候差异年降水量1月均温气候类型北方南方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0°C&0°C&800mm&800mm2.气候差异结冰期含沙量季节变化河流径流量北方南方大小小大小大无有,自南向北逐渐增长3.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北方: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南方:水分充足,水力资源丰富;洪涝灾害频繁4.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读图对比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区别北方南方种植制度主要农作物土地利用类型北方南方水田为主,生产规模小旱地为主,生产规模大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3月考检测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3月考检测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这​是06​年月​月​考​检​测​试​题​,​适​合​复​习​使​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淮河的水文特征_百度知道
淮河的水文特征
我有更好的答案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水系453亿立方米,沂沭泗水系168亿立方米。淮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约231mm,其中淮河水系为238mm,沂沭泗水系为215mm。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淮河干流各控制站汛期实测来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沂沭泗水系各支流汛期水量所占比重更大,约为全年的70%~80%。淮河流域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6~9月,6月主要发生淮南山区;7月全流域均可发生;8月则较多地出现在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常出现台风暴雨。9月份流域内暴雨减少。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梅雨期一般为15-20d,长的可达一个半月。 据历史文献统计,公元前252年一公元1948年的2200年中,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27次。1194年黄河夺淮初期的12、13世纪每百年平均水灾“次,“18世纪每百年水灾74次,16世纪至新中国初期的450年中,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94次,水灾日趋频繁。从年的500年中,流域内发生较大旱灾280次。洪涝旱灾的频次已超过三年两淹,两年一旱,灾害年占整个统计年的90%以上,不少年洪涝旱灾并存,往往一年内涝了又旱,有时则先旱后涝。年际之间连涝连旱等情况也经常出现。 淮河洪水按影响范围可分全流域性洪水和区域性洪水。全流域性洪水是由于梅雨期长、大范围连续暴雨所造成。区域性洪水由局部河段或支流暴雨所造成。历史上、、、、1931年曾发生过大洪水。1950年淮河水系发生流域性洪水,正阳关洪峰流量12770立方米/秒,蚌埠站洪峰流量8900立方米/秒。1954年发生全流域大洪水。7月份流域内月平均雨量达513mm,为多年同期平均雨量的3~5倍,700mm以上的雨量范围约4万k㎡,暴雨中心的雨量,淠河上游吴店、沙颍河临泉、淮北宿县分别达1265.3mm、3074,9mm和963mm。8月2日蚌埠站出现最高水位22.18m,最大流量(包括南岸漫岗流量)11600立方米/秒。1957年沂沭泗水系和颍河、涡河发生区域性洪水,其中沂沭泗流域发生过7场暴雨,月雨量最大达800mm.最大洪峰流量沂河临沂站为15400立方米/秒,沭河大官庄为4910立方米/秒,泗河书院站为4020立方米/秒,沙颍河叶县站为9880立方米/秒。其他淮河左岸支流水位站普遍超历史最高水位。1965年里下河地区36天内平均雨量达769mm,发生了特大洪涝。1968年淮河上游发生大洪水,信阳地区1.8万k㎡普降暴雨,降雨量达500~600mm,息县站洪峰流量15000立方米/秒,洪水汇流到王家坝,实测洪峰流量17600立方米/秒,加上决口还原,总流量约为20650立方米/秒。1969年淮河中游淮南地区发生大洪水,降雨量达到500~1000mm,暴雨中心一次雨量达1097.6mm,淮南各支流的洪峰流量:潢河潢川站3500立方米/秒;淠河横排头站6430立方米/秒;史河蒋家集站5900立方米/秒。佛子岭、磨子潭水库洪水漫顶,梅山、响洪甸严重超限蓄洪。 1974年沂、沭河洪水,沂河临沂站最入流量13900立方米/秒,新沭河大官庄最大流量4250立方米/秒。1975年洪汝河、沙颍河发生洪水。当年8月发生3号台风,风径反常,进入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停滞少动,附近地区发生罕见特大暴雨,汝河上游板桥水库附近的林庄,5天累计雨量达到1631.Imm,最大6h雨量达830.1mm,24h雨量达1060.3mm;沙颍河支流澧河上游的郭林S日雨量达1517mm,洪河石漫滩水库游的油房山水库为1411.4mm。汝河板桥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达13000立方米/秒,库水位超过坝顶防浪墙后,大坝溃决,估算最大出库流量达78800立方米/秒,洪河石漫滩水库大坝也漫顶溃决。澧河支流于江河的最大洪峰流量达12100立方米/秒。1991年淮河水系发生大洪水。当年,入梅早,且梅雨期长达58天。5月份降雨偏多,河湖底水偏高,在6月12日至7月11日间,又先后发生二场大暴雨,暴雨覆盖面广,组合恶劣,暴雨中心吴店站一次雨量达1125mm。淮河中游沿大别山部分地区最大30d、60d雨量超过1954年雨量,里下河地区60d雨量达800~1300mm,超过历史记录。受暴雨影响,淮河上、中游干支流洪水陡涨,洪峰叠加,许多水位站水位均接近1954年水位。该年30d洪量蚌埠站为273亿立方米,中渡站348亿立方米。 连年的水旱灾害给淮河流域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下面仅列出几个典型年的灾害损失。1931年大水,全流域淹没农田513万h㎡,受灾人口2100余万,死亡人数75000多人,灾后瘟疫流行。1938年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扒口,淮河流域形成5. 4万k㎡的黄泛区,共有391万人外逃,89.3万人死亡。1954全流域大水年,虽然淮河已经初步治理,但灾情仍然严重。豫、皖、苏三省淹没农田335万h㎡,皖、苏两省死亡1930人。1974年沂、沭河洪水,重灾区临沂和徐州地区,受灾农田分别为24.7万h㎡和28.5万h㎡,死亡人数分别为92人和35人。1975年的“75.8”特大暴雨洪水,河南省受灾人口820万人。受灾耕地106.7万h㎡。因垮坝淹死2,6万人,冲毁京广铁路102km,停车18天;安徽省受灾人口458万人,成灾耕地60.8万h㎡。至1991年全流域已进行了全面的治理,但该年严重的洪涝,仍造成厂严重损失。全流域受火耕地551.6万h㎡(其中捞灾占79%),受灾入口5423万人,由于流域内经济日趋发达.该年直接经济损失达340亿元。1966年和1978年是两个大旱年,1966年流域年平均雨量仅579mm,1978年为601mm,其受灾面积均约333.3万h㎡。1954年以来各次洪水淮河主要控制站实测最高水位、最大流量及淮河流域各上要支流实测洪水列于淮河干流主要控制站实测最高水位、最大流量表。 早在公元前600年以前,在淮河支流淠河和东淝河之间洼地周围,圈堤蓄水,即古代水利工程芍陂。经历代维修扩建,堤周长在一百里至三百里之间变化。公元前486午,挖通了邗沟,开通了淮河和长江之间的航运。公元前482年,又开通了鸿沟,由淮河支流泗水,经古济水到达黄河。公元605年,又修建了通济渠,从黄河引水在泗州入淮水。这些古运河对南北交通起了重要作用。黄河侵淮夺淮后,淮河水患频繁。明代潘季驯主持治水,在洪泽湖周边筑堤,蓄纳淮河来水,企图“蓄清刷黄”(用淮河水刷深黄河入海河段)维持漕运,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后来,杨一魁主持治水时,把淮河洪水分入运河,并由芒稻河入长江,是为导淮入江的开始。20世纪初,也进行了各种导淮方案的研究,其中包括把淮河水全部导入长江和部分入江、部分入海以及全部入海的方案。1949年后,淮河的治理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进行了流域规划,并全面地对河流进行了治理开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1年治淮委员会提出了以防洪为主的《关于治淮方略的初步报告》。1952年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解决流域内涝问题的初步意见》。1954年提出了沂沭泗洪水处理意见。1957年提出了《淮河流域规划提要》和《沂沭泗流域规划报告(初稿)》。1977午上半年提出了一份治淮情况报告及其附件《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说明》。《说明》中把大型骨干工程归纳为“蓄山水”,“给出路”、“引外水”三大部分。“蓄山水”是继续在山区修建拦洪水库;“给出路”是进一步扩大淮沂沭泗干支流的排洪出路;“引外水”是从长江和其支流汉江引水补充水源。80年代和90年代初又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工作,于1992年提出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1991年淮河大洪水带来的洪涝灾害十分严重,使之进一步认清了淮河防洪的严峻局面。同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治理淮河、太湖会议,会议明确了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治淮的18项骨干工程。这18项工程也是规划的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治理开发的“九五”和2010年目标。
淮河治理开发的目标是以防洪为主,兼顾除涝、发电、灌溉、航运、水产、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淮河流域规划中逐步提出和明确了治理开发的骨干工程。以下将按9个方面简述一些重点骨干工程,这些工程有的已全部建成使用;有的已部分完工,发挥了部分效益,尚需续建、扩建;有的尚待兴建。(1)大型水库。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干支流上除“淮河流域已建大型水库指标表”所列32座水库外,已建库容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还有狮河的花山、泗河的贺庄、青河口的小塔山、蔷薇河的安峰山水库。此外,正在复建的有水毁工程石漫滩水库。该水库位于洪河支流滚河上,总库容1.26亿立方米。计划兴建的大型水库有:淮河干流上的出山店水库,总库容36亿立方米(或选择上游44km的红石潭水库,总库容16亿立方米);淠河支流漫水河上的白莲崖水库,总库容5亿立方米;沙河上的下汤水库,总库容11.7亿立方米;澧河支流甘江上的燕山水库,初期库容15亿立方米;沙河支流北汝河上的前坪水库,总库容6.9亿立方米。(2)开辟入江入海水道。解除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工程之一是开辟入江入海水道,现已形成一个入江入海的工程体系。淮河水系方面:洪水通过洪泽湖枢纽控制,大部分经入江水道分入长江,一部分经苏北灌溉总干渠入海,一部分经淮沭河分淮入沂。这3条水道的排洪能力分别为1和3000立方米/秒。此外里运河还可分泄少量淮河洪水入扛,废黄河可分泄部分淮河洪水入海。洪泽湖地区及其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不到百年一遇。为使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规划沿灌溉总干渠北侧开挖新的入海水道,水道全长163.5km,设计排泄流量8000立方米/秒。现已按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秒开工兴建。 沂沭泗水系方面:经过多次整修,现已有新沭河和新沂河两条水道和l条分沂入沭的水道。新沭河和新沂河的捧洪能力分别为立方米/秒。分沂入沭的安全泄量为3000立方米/秒,现仍泄入老沭河。这个地区仍只能防御十年一遇左右的洪水。为了提高到防御50~100年一遇洪水,计划实施“沂沐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3)新建和加固堤防。流域内新建和经过整修加固的重要堤防有:淮北大堤,全长238.4km 蚌埠市围堤,全长10.4kmt入江水道大堤,左堤199.7km,右堤221.7km,总长421.4km;洪泽湖大堤,全长67.25里运河大堤,左堤157.5km,右堤156,9km,全长314.4km 小洪河两岸堤防总长405km,汝河两岸堤防总长369.9km;大洪河两岸堤防166.5km,沙颍河干堤,河南段全长525.5km,安徽段全长363.93km;涡河西堤长113.37km,东堤长173km;苏北总干渠两岸堤长313.2分淮入沂水道两岸堤长41沂河干流堤防全长316.25新沂河堤防全长279.3km,沭河和新沭河堤防长度分别为394.2km和132.8km,总长527km,泗河堤防全长138km,东鱼河干流堤防全长158.13km;诛赵新河干流堤防长278.9km;韩庄运河两岸堤长79中运河两岸堤长296km,邳苍分洪道两岸堤长148.6km。(4)新辟排洪排涝河道和分洪道。新开的河道和分洪道主要有以下几条:茨淮新河全长134.2km,计划分泄颍河洪水2000立方米/秒,使正阳关至怀运的淮河中游的排洪能力由10000立方米/提高到12000立方米/秒;怀洪新河全长127km,上口分洪流量2000立方米/秒,结合接纳12000h㎡面积的排捞流量,下游设计排洪流量4700立方米/秒,新汴河全长127.1km,排涝流量900立方米/秒,排洪流量1460立方米/秒;洪河分洪道和蒙河分洪道全长80km,分洪流量750~950立方米/秒;邳苍分洪道全长77km,它既可分泄沂河洪水、又可排泄两岸涝水。进水闸(江风口闸)设7孔12m×6.5m弧形闸门控制,设计过闸流量2000立方米/秒,东鱼河全长172km,沿途共入了万福河、洙水河、大沙河等上游0.592万k㎡的高地洪涝水。其南支、北支分别长52和96km,共承担0.273万k㎡地区的排水;洙赵新河全长140km,共拦截西北部高地0.42万k㎡的洪涝水。 (5)蓄(滞)洪区。利用平原区的洼地,在四周筑堤,在大洪水时,临时分蓄一部分洪水。已建的蓄(滞)区见“淮河水系蓄(滞)洪区简况”表。(6)行洪区。行洪区是扩大淮干中游泄洪能力的一种工程措施,它是淮河洪水河槽的一部分.位于岗地或淮河大堤与中泓之间,利用沿河的湖泊洼地修建的,筑有行洪堤,保护区内农业生产,一般情况下不行洪,在淮河洪水达到规定高程时,在行洪区卜口开口或漫堤行洪,经行洪区下口又流入淮河。最多时行洪区达到21处,现有17处。(7)控制枢纽。临淮岗枢纽位于淮河中游正阳关上游的临淮岗,其目的是控制正阳关以上淮河洪水,减少正阳关以下淮北大堤防洪负担,并取代1954年大水冲坏的润河集枢纽。该枢纽控制流域面积4.35万k㎡,占正阳关以上流域面积的1/2。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坝上设计水位28.4m~28.6m,相应库容93亿立方米,较天然滞洪状况可增加洪量33亿立方米;校核水位29.6m时,相应库容120亿立方米。蚌埠枢纽:位于蚌埠市西的淮河上,由节制闸、分洪道、船闸、电站等组成。作用是抬高淮河枯季水位,以利灌溉、供水和通航。设有28扇宽10m、高7.5m的闸门,泄洪能力10140m³/s。运用水位为16.0~18.0m。分洪道设计流量2860m³/s。韩庄枢纽:位于南四湖南端的山东省微山县韩庄镇,是南四湖主要出口韩庄运河的控制工程,由韩庄闸、伊家河闸、老运河土坝等组成。韩庄闸装有17扇12m* 7.2m闸门和14扇12m*9m闸门,微山湖水位33.5m时,泄流能力为2050立方米/秒。伊家店闸设有3扇7m*5m闸门,泄量250立方米/秒。洪泽湖控制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洪泽湖大堤、三个出口处建筑物(入江水道的三河闸、苏北灌溉总渠的高良涧闸、淮沭河口的二河闸),两个灌溉引水涵洞(洪金洞、周桥洞)。它兼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和发电等综合效益。其中三河闸共有63孔宽10m、高6.2m的泄洪闸,设计泄量]2000立方米/秒;二河闸共有35孔宽10m、高8m的泄水闸,设计泄量3000立方米/秒,该闸还可反向引沂济淮,设计流量300立方米/秒;高良涧闸设8孔宽9.2m、高4.0m的泄水闸,设计流量800立方米/秒; 两个灌溉引水橘洞,总设计流量6S立方米/秒。南四湖二级坝枢纽:位于山东微山县昭阳湖腰最窄处,包括拦湖大坝、溢洪堰、1号、2号、3号、4号节制闸和船闸,全长7360m。拦湖大坝坝顶高程39m,长4113m,坝高一般为6.5m;溢流滚水坝,堰顶高程35.1m,长300m;l号闸设39扇6m×4m平板门,设计泄量4500立方米/秒;2号闸设55扇5.25m×3m钢丝水泥平面升直门,设计泄量3300立方米/秒;3号闸设84孔6.4m×4.3m钢丝水泥壳面直升门,设计泄量4620立方米/秒;4号闸设134孔6.3m×4.5m钢丝水泥壳面直升门,设计泄量4490立方米/秒(待湖腰扩大工程完成后才能运用)。(8)河道整治。河道整治主要包括河床疏浚,结合堤防建设对河道截弯取直、局部调整和拓宽堤距,还包括河道清碍,以扩大河道本身泄洪和排涝能力。先后进行整治的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王引河、黑茨河、西淝河、濉河、沱河、渫潼河等。(9)污水处理措施。近10多年来,在流域内工农生产不断发展、入口增加、城镇数量加多、规模扩大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向河中排放,各种废物向河边倾卸,尤其是不适当地发展了一批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排污量大而社会效益差的工业企业,使淮河水受到极其严重污染。到1994年全流域城镇和企业每天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约700万t,化学耗氧量超标几十到几百倍,集中性恶性污染事故频繁出现,约2/3的河段已失去使用价值,一些地区因水质恶劣,已造成饮水困难。 淮河污染非常严重,沿岸有多座大城市和大量工业部门,因此污水,废气排放极为严重。其中,沿岸的许多村庄经常会出现许多严重的疾病。不仅如此,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保护环境的观念未能深入人心,环境问题带来巨大压力。淮河是中国最早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被国家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为解决淮河的水污染问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启动了“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管理平台构建”课题。 治理措施(1)制定阶段性水质达标目标,严格限期实施。1994年5月、1995年9月和1997年7月在国务院主持下,先后召开3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确定的目标是:第一阶段坚决关停一批污染严重、效益差、没有治理价值的污染企业;第二阶段在1997年底全流域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第三阶段到2000年全流域污染物质化学耗氧量削减到36.8万t,实现水体变清。第一、二阶段的达标目标已经实现。年关停或取缔了污染企业4425家;据日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水质公报”称:淮河干流中游段8个监测断面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正类水标准的有2个,符合N类水标准的有6个,未发现V类或超V类水断面,主要入河排污口的化学耗氧量排放量大部分已削减60%以上。为达到第三阶段目标,计划投入约200亿资金,完成259家重点污染源治理任务,建成80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安徽境内的淮河流域涉及淮北、阜阳、合肥等9城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农业经济区和粮食主产区,人口众多。截至2013年,安徽省共有1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474.29万吨,平均运行负荷率94.6%,每年集中处理污水14.7亿吨。由于淮河在安徽省是过境河流,境内部分支流水质受入境水质影响大,一些入境支流水质常年为劣五类。对此,安徽坚持对淮河流域化工、造纸、酿造、电镀等重污染行业新建大中型项目实施省级环保预审,将断面水质达标作为预审的前提条件;投资92亿元用于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对污染严重的沱河等实施“一河一策”综合整治等。 (2)依法治污。除了执行《水法》外,国务院于1995年8月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截至2007年,治淮工程共完成土石方工程量370亿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1189多万立方米;修建大中小型水库5300多座,总库容250亿立方米,其中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36座,总库容187亿立方米;修筑于支流堤防1.5万km开辟厂新沂河、新沭河、苏北灌溉总干渠等入海水道和扩大了入江水道;开挖了茨淮新河、新汴河、东鱼河等排洪排涝新河道;开辟了12处蓄(滞)洪区和21处行洪区,修建了5个大型控制枢纽和各类节制闸4000多座;修建了江都(抽水流量460立方米/秒)等大中小型电力排灌站近5万处,总装机容量近300万kW,建成机电井近70万眼;对干支流河道全面地进行了整治;已修建水土保持林1万k㎡,水平梯田8000k㎡。(1)防洪排涝。仅36座大型水库有防洪库容110多亿立方米,有效地拦截干支流上游山区洪水。例如1982年淮河的5次洪峰,宿鸭湖、薄山、梅山、鲇鱼山、南湾,石山口等水库削峰率达80%~100%。淮河水系排洪入江入海的能力从8000立方米/秒扩大到1立方米/秒,沂沭泗水系的入海排洪能力由1949年前的不到1000立方米/秒扩大到11000立方米/秒。淮河干流上游淮滨段的排洪能力,由3000立方米/秒扩大6000立方米/秒,中游正阳关以下至蚌埠段的排洪能力由5000立方米/秒扩大到10000立方米/秒,蚌埠以下至洪泽湖的排洪能力由7000立方米/秒扩大到13000立方米/秒;淮北大堤基本能力防御1954年型40年一遇洪水,沂沭泗干流及淮河主要支流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洪泽大堤和里运河大堤的防洪标准可达50年一遇,但排涝标准一般仍不到2年一遇。(2)发电。水电装机已达30万kW。响洪甸水电站抽水蓄能机组装机8万kW。今后建较大水电站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发展小水电。(3)灌溉。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779.5万h㎡,实灌面积655.1万hm。其中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8.4万h㎡。(4)航运。全流域通航里程从50年代的1.2万km增加到了2万km,包括京杭运河苏北段的扩建、改建。(5)水土保持。全流域原有水土流失面积5.9万k㎡,已初步治理近3.0万k㎡。但是,淮河流域与水有关的问题仍十分严重。一是防洪排涝标准不高,洪涝灾害仍很频繁,尤其是分(蓄)洪区运用机会多,区内群众生活困难,黄河侵淮夺淮恶果仍未全部消除,治理难度大;二是流域内各项水源工程的年供水能力约450亿立方米,一般年份缺水11亿立方米。旱灾时有发生,使粮食产量徘徊不前。水污染严重,使本已短缺的水资源,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必须加大对淮河流域的治理开发力度,为此规定(“九五”计划末)和远期(2010年)的目标:“九五”期末基本完成1991年国务院治淮会议确定的18项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并结合巩固现有工程设施,完善防洪除涝体系,提高防洪标准,使淮河干流中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遇;沂沭泗河中下游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平原支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完成水利部确认的第二批大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基本完成,提高大中城市防洪标准,进一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防洪除涝体系;2010年前继续巩固提高淮河流域整体防洪标准,使淮北大堤、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以上,沂沭泗河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沙颍河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他支流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3~5年一遇。淮南、蚌埠等重要城镇防洪分别达到50~100年一遇以上标准。 淮供激垛刻艹灸讹熏番抹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淮河上游源头区域,总土地面积21109平方公里,2001年国家环保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将河南省信阳市10个区县和南阳桐柏县等11个区县所属区域作为“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区,批准为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加强对该区域水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2008年,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将该区域确定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2010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该区域部分地区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年),将该区域确定为大别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淮河源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地位已引起国际国内的高度关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文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