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头的尽急加什么偏旁组成新字字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宗教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科学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32429人加入此小组
按:针对大陆地区网络流传的“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的低级谣言,本人综合果壳,知乎和一些学者的看法,做一次大总结。普及一下知识界的主流看法:宗教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科学。因为文字比较多,分几楼完成。————————————————————————————【哲学的尽头是科学化,变得靠谱一些】科学是获得可靠知识的最佳手段,哲学可以用来过嘴瘾,宗教可以用来骗钱。所谓科学的尽头是宗教,是传教者的骗术;所谓科学的尽头是哲学,是不懂哲学的人的臆语。有的大科学家爱谈哲学,是为了过嘴瘾,不必当真。其实,宗教的尽头是灭亡,哲学的尽头是科学化,变得靠谱一些,科学没有尽头,永远是青春期。科学家信宗教在世界范围内寥寥无几并呈不断下降趋势,而物理学从来没有形而上学化,量子力学是标准的唯物科学,宇宙学的某些问题看起来很“哲学”,其实更是科学的问题,解答它们必然是科学的手段。【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科学没有尽头】科学的功能就是发明理论,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科学没有尽头。如果有10000个理论,科学就会创造出第10001个。哲学比宗教层次高,科学比哲学层次高。—— 清华大学教授 互动百科科学顾问 赵南元【所有的证据和事实都指向哲学被科学化】“……这个是一种非常让人惊讶的假设,可以坦率的说,这种(观点)是伪命题。……如果人们愿意接受知识界的真知灼见,那么自然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所有的证据和事实都指向哲学被科学化。”英国科学哲学学会 复函【科学拒斥哲学、宗教对具体科学理论的干涉】对客观世界规律领域的认知上,科学与典型的宗教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但同时也很显然,科学的方法体系也拒斥了诸如哲学、宗教等其他方面对具体科学理论的干涉,科学要得出可靠结论只能依靠实验与数学。百度科学吧吧主 无名闻天下【哲学已死】“哲学已死”是霍金在《大设计》里面的开卷语。霍金在自传中谈到,其实他是很瞧不起一些哲学家的,很多哲学家都没有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采取科学的方法,全凭自己主观见解来解释宇宙、人生,对科学家的成果不断采取攻击。霍金在个人传记中谈到,那些哲学家都没理解什么叫做奇点,在奇点处时间并不存在,那些哲学家们接受自己的科学成果花了15年,而其间前沿科学有在不断进步。其实大多数哲学家们已经离前沿科学已经很远很远了,他们的哲学都是无法实证的。霍金特别强调:“哲学是不是靠谱,也需要科学实践来验证。”“宇宙起源的问题有点像这个古老的问题: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换句话说,即是何物创生宇宙,又是何物创生该物呢?也许宇宙,或者创生它的东西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并不需要被创生。直到不久之前,科学家们还一直试图回避这样的问题,觉得它们与其说是属于科学,不如说是属于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然而,人们在过去几年发现,科学定律甚至在宇宙的开端也是成立的。在那种情形下,宇宙可以是自足的,并由科学定律所完全确定。”【从巫学发端,到科学收尾】名词简释学:标题中的学是学问、学术、学说、知识、思想的泛称,文中多用“知识体系”一词。特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对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形成居于主导地位,对政治制度、道德标准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力的知识体系。四种学在本文中是独立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没有交集。尤其是哲学一词,要避免概念扩大化。巫学:以多元的人格化自然神为中心形成的知识体系。神学:以人格化的唯一神为中心形成的知识体系。哲学:以某个或某些社会人的思想为中心形成的知识体系。科学:以描述客观世界为中心形成的知识体系。四“学”的历史概述世界陆地宽广,其中欧亚大陆及北非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核心区。公元前三千多年,在西亚新月沃地诞生了最早的文明。以文字发明为基础,人类开始形成可记载流传的知识体系,从此踏上漫漫征程。没有文字的时代可以暂时忽略不计,尽管这种风貌依然被当今世界零星地区的土著居民所保留。就像个人的成长一样,儿时注定幼稚,不存在跨越式发展的奇迹。早期新月沃地、古埃及、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的知识体系都是巫学,充斥着原始崇拜、巫术、迷信、占卜等内容,并且分割散漫,系统性很差。正是因为有了长期的巫学积累,才能避免原地踏步,在不知不觉中为下一步发展做准备。遵循历史的传承,如果以文化地理划分,欧亚大陆及北非,由西向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区域:1欧洲,2西亚、中亚和北非,3南亚及东南亚,4东亚。在巫学时代,大家都有一个貌似相同的开始,但是其中有些方面却差异极大。正是这些差异,导致后来的走向出现不同。南亚印度在列国时代,出现沙门思潮,不过最终没能冲出巫学的窠臼(在本文中,认为印度虽然有宗教,也有很多各类思想家,但是既无神学也无哲学,从其主流知识体系的演变来看,长期停滞于巫学时代)。在西亚强大的波斯帝国,琐罗亚斯德教开始孕育以一神论为核心思想的神学,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东亚的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群芳争艳,开始孕育哲学。欧洲的古希腊最为特殊,城邦制令人炫目,不仅孕育哲学,还闪出科学的火花(现在对古希腊,包括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和科学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但当时社会仍然以巫学为主,可以参考神庙建筑、祭祀活动等内容)。最先跨进神学时代的是欧洲。4世纪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博采众长异军突起,宣扬信仰唯一的上帝,形成神学知识体系,逐渐替代巫学,并限制其它宗教,成为社会主流。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建伊斯兰教,形成有别于基督教的神学,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广泛传播至西亚、中亚和北非地区。虽然佛教也是世界性宗教,经典无数,曾在历史中某些地区被立为国教,但本文认为佛学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依然停留在巫学时代,所以不认同佛学是神学。巫学是必经阶段,不过之后的神学在中国却被略过。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从巫学跳到哲学。以大框架看,作为一个地域单元,东亚是最早摆脱巫学时代的地区。中国的哲学时代很漫长,绵延两千多年,儒学之后依然不绝。欧洲进入哲学时代取代神学,时间跨度从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与中国略有不同,欧洲哲学谱系繁杂,似乎并无绝对强势的派别,但是经过归纳不难发现,无论左中右,总体有一条人文色彩浓厚的主线。15世纪大航海之后,开启全球化浪潮。欧洲的知识体系渐趋强势,尤其在工业革命后,呈现出摧枯拉朽的力量。不仅改变自身,也影响其它地区,其中的关键因素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现。科学孕育于古希腊,诞生于文艺复兴,曾长期委身于哲学。20世纪初科学在西方开始挑战哲学的地位。而此时东亚的中国仍然固守哲学,邻国日本则经过明治维新,率先脱亚入欧。伊斯兰世界虽有个别国家觉醒,如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但整体依然固守神学。南亚次大陆及东南亚多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以印度为代表的巫学传统依然稳固。时至今日,以全球为视角,不论原先是何种知识体系作为社会主流,现在都面临科学的挑战。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各种争论。常说世界处于动荡之中,而知识体系的冲突就是绝佳标志。对此有人痛苦,有人迷茫,有人乐观。其实现在的新景象依然遵循历史的老套路,人类社会又处于一个新旧知识体系的大过渡期,不过这次特别有新意。以上是四学的简单历史描述,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进化的机制首先必须明确,人类的知识体系是对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描述及总结,不能与生俱来,有一个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过程,并且还会继续发展下去。知识从少到多,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合并,再到统一和新创。并不能用各种知识体系的独立性,来否认历史及未来中彼此的相关性。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才出现了主流知识体系的选择、争论、替代。对此不妨借用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来理解这种现象,可以概括为人类在社会状态下的理性选择。生物的自然选择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人类除了面对自然环境,还要面对社会环境。为了提高社会运转效率,人类会在自然条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商业分配、军事安全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创建相应的政治制度。而政治制度一般在稳定统一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最高的管理效率,也就是支出最低的管理成本。为做到这点,当某一种政治制度在定型过程中,势必会选择某一种知识体系成为主流,进而服务于全社会。如果没有比较,制度的好坏无从说起,知识体系的优劣也无从判别,在停滞封闭的社会大都如此。但人类的发展和交流从未停止,渐变(量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只是突变(质变)更吸引眼球。以种群数量增长为指标,不难判断,人类在政治制度和主流知识体系的选择上,总体处于进步之中。还可以进一步量化到经济总量、劳动生产率、财富分配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管理成本总量、单位管理成本等具体指标,也能得到同一判断。巫学时代的某一较大地区,没有统一信仰,国家的概念非常初级。所谓的王朝帝国只能以军事强硬手段扩张和维持,更多时候呈现出分割状态,政治制度管理效率极低。如今在印度和南部非洲的某些地区仍存在这种现象。神学以一神论为核心,信仰唯一的神,在精神层面力求统一。为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政教合一。虽然政令难以做到全覆盖,但至少神的旨意可以传达到位,进而实现分割地区的有效连接。如今伊斯兰世界的很多国家还是如此,尤其在经济落后的部落地区最为明显。哲学本身并不强调信仰统一,但这点在政治上却经常被异化。哲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是帮助建立和维持民族性国家,突出政治统一(不是极权概念)的重要性,力争管理能力能够从权力中心直达地方基层单位。如今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这种状态。科学的知识体系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是否已经成为主流,现在不好做出明确判断,但是在有些方面已经确立了无可撼动的主流地位。如新技术研发、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而且越是发达国家,主流地位越明显。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存在这样一条历史脉络:社会发展,制度定型,选择主流知识体系,社会再发展,制度改变,主流知识体系出现更替。也可以表述为,综合技术水平决定生产水平,生产水平决定制度水平,制度水平决定主流知识体系水平。同时逆向影响也存在,但弱于正向影响。这只是最笼统的概括,具体情况要复杂得多。另外还有不能忽视的地理条件因素。比如平原地区的单位管理成本要低于山地、草原、荒漠地区,所以会出现中国跳过神学,印度停留于巫学、伊斯兰世界停留于神学的情况。而欧洲的地理条件更利于航海业、商业的发展,对催生和发展科学有重大影响。不同知识体系的进步关系虽然明显,但是社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种差异和不平衡都长期存在。一个地区的政治制度只能是妥协的产物,难以做到最好,却要力争避免最坏,所选择的主流知识体系也只能是妥协的产物。为了社会稳定,当主流知识体系地位稳固时,也会像政治上宽宏大量一样,包容其它知识体系的存在,只是不经意间会“养虎成患”。有妥协就有斗争。政治斗争的本质是利益之争,所展现出的最高层面是知识体系之争。历史中的巫巫、神神、哲哲之争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从巫学、神学、哲学、科学的斗争史来看,在主流知识体系受到威胁时,会采取压制手段。例如当巫学是主流时,会压制神学;当神学是主流时,不仅压制巫学,还压制哲学、科学;当哲学是主流时,会压制巫学、神学,还会压制科学。这种斗争往往伴随着政治、军事斗争,有时候难免血流成河。如今科学已经跃跃欲试,人类再次面临理性选择。那么科学何时才能成为主流?或者说科学与政治如何互动,形成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才会选择科学?进化的阶段性结局科学受到政治的青睐现在是常态。但不论是主动还是迫不得已的利用,科学远还没有达到成为社会主流知识体系的程度。由于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长期是去政治化的,所以能与政治联姻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这与巫学、神学、哲学有本质不同,而它们可以说是为了政治才出现的。长期远离政治,首先源于科学的研究对象最早是自然,后来才加入社会内容。虽然科学的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也存在各种不足,但是其理性、客观性、标准化程度是巫学、神学、哲学无法相比的。这三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无本质差别,互补性很强,造成对三者的区分都存在严重的主观判断痕迹(例如本文,对三者的描述就难以做到精准和严谨)。它们不过是程度不同的神学(在中国的语境下统称为“玄学”更恰当),可以分别贴上低级迷信、中级迷信、高级迷信的标签。如果仅限于知识体系的争论,恐怕要落入无休止的口水战。科学的强势在于对技术的指导作用,尽管科学诞生的初衷与此无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技术进步,主流知识体系的地位和技术进步有直接关系。但是巫学、神学、哲学都只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对技术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科学虽然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却能反过来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几乎是一手创建了工业文明的基础,从而取代农业文明,才有了今日的世界。这种情况与科学诞生之前的经验型技术进步有天壤之别。除了技术,现在科学对社会其它方面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显示出优势,并且正在进行全方位渗透。正是由于科学的出现,改变了游戏规则,才将此前技术、生产、制度、知识体系间的直线形双向互动关系,进化成环形双向互动,因此大大加速了社会发展。科学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引发了全球新无神论运动的兴起,目标之一就是要将科学知识体系确立为社会主流。所有阻碍这一目标的势力,都将成为无神论者反对的对象,从学术争论引向政治斗争已经不可避免。这不是以往的上下、左右之争,而是真假之争。因为对于科学而言,巫学、神学、哲学都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全球现在70多亿人口,不同程度受惠于科学,但是掌握、理解、相信科学的人还是少数。难道科学要借助政治势力,依靠军事霸权,搞几场血雨腥风,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此判断有点杞人忧天。对于因人口和资源矛盾产生的利益之争,技术将在科学的指导下继续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人类必将认识到地球不能承载更多的人口,会开始主动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来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求得平衡。同时,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科学教育和普及的成本,无神论者的队伍将逐渐扩大。科学与政治的互动会更加频繁,尽量做到争论而不暴力。但是如果反对者借政治势力以暴力攻击科学,科学只能以暴制暴。对真假的严格判定,造成科学不可能对政治做出妥协,只能是政治向科学靠拢。而科学自身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指导技术对生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最终将完成全球经济的高度一体化,并帮助政治打破现有的国家概念。在人类追求高效政治制度的目标中,实现大统一、大民主。到那时,人们会发现,科学时代的统一、民主、自由、平等、公正、道德等概念的现实情况,与巫学、神学、哲学时代会有重大差异。科学的主流知识体系地位将在全世界确立,并不断稳固。巫学的占卜、神学的教条、哲学的思辨等等还会存在,不过已无关紧要。上述过程尽管艰辛,但应该是唯一的正途。相比于历史其它阶段,不会过于缓慢,相反可能极为迅速。这种前景现在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其实在个别地区已经初露端倪。基于北欧诸国人口、资源、技术等综合优势,以及无神论者比例最高,极有可能率先进入科学时代,进而影响全球。大家不妨拭目以待。从巫学发端,到科学收尾。作为终结者,科学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一个小结,但这绝不是最终的结局。对于更为长久的未来,这只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作者:丁不二方舟 科普作家、人文学者、科学公园专栏作家
+ 加入我的果篮
可以这样理解:神学-天啊地啊救救我吧!-天不灵地不应-我们应该向天地的创造者求救!-神啊救救我吧!-神不理你-神一定是让我们自救!-开始反思-神的存在-人的存在-哲学-开始分裂-唯物主义哲学-存在需要证据-科学。好吧,下车了!
【哲学的尽头,就是科学的开始】现在我们要了解科学与哲学各有自己的范畴,宗教在属性上两者兼而有之但更类似于哲学。科学和哲学的目的同样是为研究真理(小编注:科学并不追求真理,而是告诉你如何获得知识),但选择对象的依据不同,我认为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已见的”,它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研究有限的事实。我认为哲学的对象是“看不见的”,它在无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研究无限的事实。而且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宗教是维系心灵的,是对付精神里面的部分,是形而上的。宗教应该说是一套复杂的文化体系,它有一部分宗教解释世界的方法,我们也曾经把它奉称为哲学,不要忘记苏格拉底很多论证基于“有神”而言其他。宗教还能有一些社会学、神学、历史学意义上的东西,便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加以定量分析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旧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而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笼统地说,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要我说科学最重要的是可重复性。即给你相同实验环境,不变化某个实验变量,实验结果可观测且可重复的特性。因此科学是一种不断追求真相的态度,科学是一种对真相的不断趋近,当有一个更接近真相的学说相抵触时,“奥卡姆剃刀”会无情的剔除前者,那个曾经被奉为科学的学说。比如说牛顿之于爱因斯坦,托勒密之于哥白尼而说回哲学,哲学稍微的不接地气一些。因为她能被视为某种观念,而观念是某种概总性的思维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哲学的尽头,就是科学的开始。作者:吴胜明 学者【宗教是次一等的哲学,哲学是次一等的科学】宗教是无知识者的教育。最早的宗教是道教,乃是综合许多不同的下流迷信,归纳而成的,毫无存在的价值。其次是佛教,虽由外洋流入,其大乘小乘,讲神仙佛道,与道教同是虚妄的迷信,而没有文化人格的感化力量。宗教是无知识者的教育,是一般人所常常按解的,然而中国的宗教教育,仅有道德的制裁力。不懂科学的人研究哲学,只能沦落为玄学鬼。宗教是次一等的哲学,哲学是次一等的科学。胡适 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宗教是人死观】宗教皆创自亚剌伯民族,印度亦受其影响,故一为神秘,一为虚玄,简直是半人半鬼的民族。所以什么佛,什么袄神上帝,好像皆是《西游记》、《封神榜》中人物,其实他的圣贤,皆懒惰邋遢,专说玄妙空话。所以他的总和,道德最劣。最相宜的,请他讲人死观(非人生观)。凡懒惰邋遢人接近之。我料三千年后,他们必定止剩少数,在山谷中苟延残喘(内惟犹太少数流徙者并入欧族)。做人无科学人生观,就是邋遢鬼。吴稚晖 思想家、学者【想从哲学得到启发指导,就不要做科研】哲学不能指导科学。历史上,学科细分之前,哲学科学都是一锅粥,既是科学家又是哲学家毫不新鲜。现代已经各走各的路了。非要拿phd这个词说事,那我还说博士一词古代是教授儒家经典的学官呢,难道儒家思想也要指导科学?科学家在对待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挺双重标准的:在面向公众的讲座、科普的时候,往往喜欢谈自己如何受到哲学的启发;在自己教学生的时候,却特别反感喜欢谈哲学的学生。这种双重标准,不是没有缘由的。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工作中有很多学术研究以外的东西,比如各种公开演讲、与政商界人士的沟通交往等。这个时候,罗列理论、公式、数据,人是会觉得烦的,那就谈谈文化、讲讲哲学呗,说说自己怎么从哲学得到启发的,蜻蜓点水地讲讲自己的科研成果,再展望展望未来的大趋势。这么一讲,大家就有共同语言了,好像都听懂了,兴奋了,恨不得为科研的发展做点贡献。政治家商人大笔一挥经费批准了,小孩子一听学习更有动力了。但实际做研究,哪有这么美好呢。金庸的小说里,很多武功都源自某种哲学思想,哲学思想的高下决定了武功的上限。可是实际上呢,看看UFC、散打、拳击比赛,哪有这么玄,不就是《一代宗师》里说的功夫就是一横一竖吗?知识储备不足,就去看专著;了解学界动向,就去看论文;想自己看看结果,就动手做实验。想从哲学得到启发指导,就不要做科研。谈哲学,是大科学家必有的情怀,但和他们的实际的科研成果,没有多大关系。爱因斯坦谈哲学指导科学,是情怀。奋战在科研一线的人谈哲学指导科学,是偷懒。不懂科学的人谈哲学指导科学,意思是"虽然我不懂,但是我想站在哲学的高度说几句"。白如冰 清华大学学者
【就连科学哲学也不是指导科学研究的】首先,指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果是说「科学按照哲学中的观点来规划发展路径」,那么哲学观点那么多,科学应该听谁的?现实中,确实有「科学听从哲学」的情况,比如李森科事件:例如前苏联曾发生过著名的“李森科事件”。生物学界的学阀李森科批评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是“小资产阶级唯心论者”,所以孟德尔的遗传学说也是错误的。这就是通过人身攻击,把孟德尔作为反权威,从而否定他的学说。结果就是苏联的生物科学绕了好多年弯路。就拿「物质无限可分」来说,这就是句看起来挺高大上,但实际上空洞无味的屁话。科学家们不知道物质是不是无限可分的,他们只是试着继续分下去而已。就算没有哪个哲学家说「物质无限可分」,大家也会去尝试,这么简单的事用不着哪个哲学家来说。有人说「尝试分」是还原论,而还原论是哲学的内容。好吧,确实科学家都长着大脑,脑子里会有些想法,而这些想法是能被各位总结为「哲学」的。但这就叫「哲学指导科学」吗?现在,和科学关系最紧密的哲学,应该就是科学哲学了。然而科学哲学的目的也不是要指导科学的具体研究,而是要说明一些问题,比如《Introductory Reading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列出了17个问题:1,形式科学(formal science);形式科学(主要是数学和逻辑)通常也被称为“科学”,它们在什么意义上是科学?我们如何知道数学与逻辑的真理?形式科学与经验科学(如物理学、生物学等)的关系是怎样的?2,科学描述(scientific description);什么是充分的科学描述?科学描述中概念的形成有什么样的逻辑结构?3,科学说明(scientific explanation);科学说明是什么?有几种模式?科学说明与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4,预测;科学为什么能够预测?科学预测与科学说明关系是怎样的?5,因果性与定律;科学定律与因果性之间是什么关系?有没有非因果性的定律?6,理论、模型与科学体系;科学理论是什么?它与定律的关系怎样?什么是科学模型?它在科学中的作用?7,决定论;决定论在科学中意味着什么?它是否为真?8,物理学的哲学问题;例如相对论是否在科学中引入了主观成分?量子力学是否推翻了决定论?9,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哲学问题;例如这两门学科是否真的有区别?它们是否可以最终还原于物理学?10,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真正的科学吗?它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何在?11,历史;历史是不是科学?历史领域有没有一般性的规律?12,还原与科学的统一性;全部科学可否还原到某门基础科学(如物理学),从而实现“统一科学”?13科学的外延;科学家偶而也会作形而上学的断言,如讨论宇宙的热寂。科学可以做这些断言吗?14,科学与价值;科学是价值中立的吗?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关系;15,科学与宗教;科学结论是否对宗教或神学的承诺有所影响?16,科学与文化;它们的关系怎样?17,科学的极限;科学有没有极限?它的标准是什么?科学哲学相关的哲学家们研究这些问题,并不是为了指导科学的发展,相反,很多时候科学家们的研究,会给予他们一些指导,比如爱因斯坦对于操作主义的影响: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通过一系列操作来定义“同时性”和“时间”概念,可以视为操作主义之典范。在经典力学中,牛顿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语焉不详,未作明确的定义或说明。尤其是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提出,更是借助了宗教背景。所以马赫最早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对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概念提出了批评。当然很早的科学阶段和哲学确实会有互相借鉴的情况,但谁指导谁就谈不上了。有个很经典的比喻:科学是鸟类,而科学哲学是鸟类学。鸟类学是有意义的,但基本没什么鸟会去鸟鸟类学。(全部引文均引自《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第二版,王巍,清华大学出版社)最后说一下,想让哲学指导科学,其实很简单:①扩大「指导」的定义范围②扩大「哲学」的定义范围这两种方法都挺「哲学」的,不是吗?Kyon N 清华大学学者【科学需要的是想像力和推理能力,不是哲学】1.大家的科学标准都一样,大家的哲学标准差很多。2.科学家很容易用科学说服另一个科学家,哲学家很难用哲学说服另一个哲学家。3.满脑子上帝的科学家和满脑子马克思的科学家做完全相同的实验,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当然,从相同的结果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4.哲学的逻辑体系从人内在出发,科学的逻辑体系从世界出发。5.科学和哲学分野以来,任何“哲学”都在试图接近“科学”,但是科学往往对哲学敬而远之,除非不拉拢哲学就会危机自身(但是立足之后会毫不犹豫地把哲学踢开)。6.科学家谈的哲学和出租车司机谈的哲学本质上是一样的。7.哲学的存在,源自于人类总是产生“世界从来都是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的错觉。8.科学的精髓是逻辑推导加实证加想象力;哲学的精髓是只有想象力。9.某高赞回答:你只证明了“哲学可以启发科学家”,没有证明“哲学可以指导科学家”,更没有证明“哲学可以指导科学”。10.科学需要的是想像力和推理能力,不是哲学。哲学恰好包含了这两者,但是更多的是各种偏见和各种臆想。
【哲学家不能指导科学家】哲学家不能指导科学家,顶多是启发。 这个启发也未必比垂钓的老翁、路边的顽童对科学家的启发更多。即便能指导科学,也不意味哲学比科学更高。即便哲学比科学更高,也不意味哲学家比科学家更高。哲学与科学分家以后,现代的哲学和哲学家存在的主要意义在于帮助无神论者找到生活的意义以及树立道德观念。说白了还是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没什么用,都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科学建立在哲学的尸体上】在古代,由于人们没有很好的手段去研究自然界,所以那时候有哲学并没有科学。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掌握了研究自然的方法和能力,这时科学开始从哲学中诞生了!但很快科学工作者发现哲学这种思辨的方式对人类了解自然毫无意义,所以开始和哲学划清界限。可以说,科学是在哲学的尸体上建立起来的。鱼猫爱吃鱼【现代物理学为什么要摆脱哲学?】从霍金的《大设计》一开始就对哲学进行了近乎蔑视的嘲讽,的确在物理学家看来,比起物理学的突飞猛进及其对现实世界的突出贡献来看,哲学似乎一直都在原地踏步,甚至连哲学究竟算不算一门科学也在哲学家内部引起争论。哲学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一大堆晦涩的名词,看下来让人不知道在说什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住温伯格在本书中说:“有些书的术语简直无法理解,我认为它的目的是去感动那些混淆晦涩与深刻的人。”我以前也算是沉迷于康德哲学,但是当我了解了相对论之后算是对哲学有点彻底放弃的意思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面前算是彻底的低头了,“在康德们看来,爱因斯坦最惊人的是它把空间和时间降低到了物理宇宙的普通角色的地步,成了受运动或引力影响的普通角色。”像燃素这种思辨哲学的产物最终也被证明是只是人们的臆想而已。我们总是说哲学指导科学,在专业科学家看来似乎是笑话。温伯格看来,物理学家的哲学只不过是一种实用的现实主义,而且这种哲学只是从物理实践中得来的,不需要任何哲学家的指引。温伯格进一步指出了像实证论是如何阻碍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的。更进一步讲,如果在严格实证论的指导下,弦论恐怕根本不能诞生,因为弦论到目前为止都还不能被实验所证实,但难道我们就要抛弃弦论吗?温伯格说不,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引,我们根本不能指导究竟要观测什么量,我们之所以指导要做什么实验完全是因为有一个理论告诉我们要这么做。没有谁会在不懂物理学的情况下去做物理学的实验,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究竟要做什么。其实最令科学界讨厌的是所谓的科学批评理论,这里面充斥着对科学的无知和愚昧。比如所谓的女权主义科学,把现在的科学说成是男人的科学(我承认我是个男人。)。甚至是说由于流体力学中的曲线和女人身体的曲线不一致,导致了女性难以理解这些科学知识。我的天,这究竟算什么东西?当科学家奋力反驳一些谬论的时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开始把科学家描绘成了权力的霸主,科学家在垄断话语权,他们是最后的专制主义的奉行着。科学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描述,不应该垄断话语权,拒绝其他解释。我同意科学只是一种解释,未必是最终真理,但是据此把政治批判理论运用到科学界,把科学家诉诸为一群专制者,未免也太扯了吧。难怪温伯格说对科学的激烈批评没有对科学家产生任何影响。也是,科学家关心的是自己的论文,谁会有精力去和哲学家探讨什么女权主义科学这种伪科学。从现代哲学的进程看来,哲学对科学几乎无用,反而是诸多科学成果促进了哲学的更新。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不是一门科学,其目的在于澄清思想而已。在温伯格看来,寻找终极理论,不需要哲学的帮助,而更需要数学的帮助。用温伯格的话说:“数学莫名其妙的有用,哲学莫名其妙的无用!”《终极理论之梦》的评论
【绝大多数哲学问题和命题都是无意义的】科学在历史上吸收了某些哲学的养分,如形式逻辑。哲学对科学最后的贡献是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之后,哲学再无贡献,陷入长期停滞。而蒸蒸日上不断前进的科学在吸收哲学的精华后,在方方面面都比哲学更可靠,超越了哲学的层次,以至于主流思想界一致认为,科学就是哲学的尽头。而脱离实际的形而上学基本上没有对科学产生真正的贡献。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永远没有确定的结论的。现代主流哲学家认为:很多哲学问题甚至没有资格成为真正的问题,而是语言的毛病,绝大多数形而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维特根斯坦是现代分析哲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分析主义反形而上学传统的第一位肇始者。其前期的哲学代表作《逻辑哲学论》对作为逻辑实证主义中坚力量的维也纳学派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这部著作中,维特根斯坦首次表达了他的反形而上学思想,认为形而上学的根本错误在于企图“说不可说的东西”,其结果却是提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和命题”。维特根斯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这一批判,建立在他的语言图像理论的基础上的,在这个理论中,他首次提出了语言的界限问题并由此而表明传统哲学的错误之所在。千百年来,无数的实践证明,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不同,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指:研究超越客观经验的存在和非现实世界的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脱离实践的。而传统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而另一个则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中最重要的本体论,是探究客观存在以外的、一切现象之外的所谓问题。比如,本体论可以研究任意物体在任意世界(也可以是虚构和想象中的世界)的性质会怎么样,其实都是无意义的研究。【哲学家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在普林斯顿研究院的餐厅里吃饭、聊天时,大家总喜欢物以类聚地坐在一块。开始时我也跟物理学家坐在一起,但不久我就想:看看世界其他人在做些什么,一定也很好玩。因此,我轮流和其他小组的人一起用餐,每一二星期转移阵地一次。 当我转到哲学家的小组时,听到他们很严肃地在讨论怀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著《过程与实相》(Process and Reality)一书。他们的用语很奇怪,我不大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我不想打断他们的谈话,唠唠叨叨地要他们为我说明,其实有几次当我真的问问题,而他们也试着解释,我还是摸不着头绪。最后他们干脆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研讨会。 他们的研讨会很像在上课,每周固定一次,讨论《过程与实相》的其中一章,方式是由某些人报告读后心得,之后再进行讨论。在参加这个研讨会之前,我拼命提醒自己,我只不过是去旁听,千万别开口乱说话;因为我对他们的题目一无所知。 研讨会上所发生的事,却是很典型的——难以置信的典型,但千真万确地发生了。首先,我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没说,这也是很难置信的事,但也真的发生了。接着一位同学就讨论的一个章节发表报告。在这一章内,怀海德不停使用“本质物体”这个名词,用法很专门,也许他曾在书中对这个词下过定义,但我完全搞不懂那是什么东西。 略为讨论过“本质物体”的意义之后,主持研讨会的指导教授讲了一些话,意图澄清观念,又在黑板上画了些像是闪电的东西。“费曼先生,”他说,“电子是不是‘本质物体’呢?” 于是,我又惹上麻烦了。我解释说,由于我没有读过那本书,因此我压根儿不晓得怀海德所指为何,而且我只是来旁听的。“不过,”我说,“如果你们先回答我一个问题,让我多了解‘本质物体’这个概念,我就可试试回答教授的问题了。请问砖块算不算一种本质物体呢?” 我想弄明白的,是他们会不会将理论上的构想归为本质物体。其实电子只不过是我们使用的一种理论,但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宇宙运作十分有用,有用到我们简直认为电子是真实无讹的。而我当时是想用对比的方法,来说明“理论”这个概念。在砖块的例子中,接下来我要问的是:“砖块的内部又如何呢?”然后我会指出,从来没有人看过砖的内部!每当你劈开一块砖,你看到的只是砖的另一个表面,“砖块有内部”只不过是个可以协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简单理论。电子理论也有类似之处。因此我问:“砖块算不算是一种本质物体?” 答案倾巢而出。有人站起来说:“一块砖就是单独的、特别的砖。这就是怀海德所说的本质物体的意思。” 可是又有人说:“不,本质物体的意思并不是指个别的砖块,而是指所有砖块的共有的普遍特性,换句话说,‘砖性’才是本质物体。” 另一个家伙站起来说:“不对,重点不在砖的本身,‘本质物体’指的是,当你想到砖块时,内心形成的概念。”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起立发言,我发现这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听到那么多关于砖的天才的说法。后来,就像所有典型的哲学家一般,场面一片混乱,好笑的是,在先前那么多次的讨论中,他们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究竟像砖块这类简单物体是不是“本质物体”,更不用说电子了!昨天夜里我们一起看斯宾诺莎写的东西——那些最幼稚的推理!全是那些属性啊,物质啊,到处都是这些无意义的反复。我们开始发笑,哦,我们怎么能这样呢!我们面前的可是伟大的哲学家,而我们竟然嘲笑他。 因为我们找不到原谅他的理由!与他同时代的有牛顿,有研究血液循环的哈维,这些掌握了分析法的人,正在用分析的方法取得进步!但是你拿任何一个斯宾诺莎的命题,再拿一个与之相反的命题,然后对照这个世界——你无法判断哪一个正确。他们确实令人敬畏,因为他们有勇气去研究这些伟大的问题,但是假如你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一点成就,你的这种勇气就没有什么价值。不过是被一些唬人的名词术语、复杂的语法修辞包装着,令人开始读时有些费解而已。被我彻底破译后,整个文章原形毕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别闹了,费曼先生》 费曼,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哲学就是破鞋】尼采声称上帝被他杀死了,这很好,虽然后面人类迎来了资本的上帝,但资本的上帝不会把科学家绑在柱子上烧死,相反资本会搜罗科学家利用他们的创造获取财富,这个过程是促进了人类进步的--------可见资本的上帝比基督要好很多。尼采反宗教促进了人类进步。这点是应该肯定的。至于道德,尼采那个时侯要求清算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和我现在呼吁清算“辉煌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明”、“蔑视孔孟”有何不同?尼采批判哲学家是对的,但不能批判人类的理性思维方式。理性是一种客观态度,而不是成文的规范!!而哲学流于空虚和虚幻,最终还会伤害人类的自信。哲学已经被理论物理所替代,哲学家也将推出历史舞台,这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其实是科学替代了哲学,数据和推理逻辑替代了模糊的感叹而已!!5000年前聪明的人类去做巫师,3000年前聪明人去做传教士,300年前聪明人去做哲学家,但和前两者一样,后来他们都成为落后模糊甚至荒唐的象征,哲学正在走向死亡,因为哲学和巫师宗教一样,是模糊似是而非的。物理学对世界对宇宙的思考,精确给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来描述一切,哲学那些笼统似是而非的感叹,自然变得苍白,而哲学也就死期不远了!人类总是用越来越确定明确的东西替代笼统的东西,是因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明确,能理解么?哈哈,我才不和你绕那些!因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限,才有什么形而上或者形而下,明白?唾沫星子满天飞,争论一个鸡蛋里面到底是公鸡还是母鸡基因,到底形而上还是形而下,不如把这个鸡蛋给孵化出来简单!去搞哲学,终究要疯狂的,尼采就是例子,是的,和神棍稍微强一点,基本类似.而哲学竟然希望探究世界本源,但是他们却不能客观观察世界,只是再那里胡乱联系,如此高的人生目的和如此低下的能力,如何不会矛盾?如何不走向疯狂?所以说疯狂是哲学家的必然命运,除非他是个不称职的哲学家。哈哈,没有疯狂的哲学家都是不称职的,都是出卖自己灵魂而苟活!倘若艺术家竟然想以艺术探究世界本源,而不是描述情感和某种思维,他也会癫狂.有人说牛顿是哲学家,哈哈,牛顿是哲学家?哲学家发现牛顿走在了前面,给他个花帽子罢了,和今天荒唐落后的中医搞中西医结合一个意思。牛顿是研究光,研究物体出身的,他才没有迂腐荒唐去研究什么破哲学!哲学那么有自尊心,但也干这么无耻的事情,是不甘心推出历史舞台啊!苹果掉下来是物理问题,更是世界本源问题,而哲学,是破鞋了,可以扔掉!【最后总结】我认为,本文不是要消灭宗教和哲学,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摆正宗教和哲学的位置,各就各位,纠正错误的观念。一切反科学的思潮,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就是哲学——脱离了科学实践的哲学。中医粉——阴阳五行、伪辩证。非理性反转基因者——天人合一,强调人为改变自然状态会“天谴”,“出问题”。玄学粉——形而上学,对无形的世界的超验研究,“科学看不见的不代表没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思辩哲学的代表。反科学的人的理论依据就是"思辨哲学"。而有价值的哲学,如辩证法,已经成为科学的一部分。同时,反科学的人没有一个不痛恨辩证法。我们理清了宗教,哲学的发展脉络,告诉我们应该给宗教、哲学、科学各自恰当的地位:巫术迷信和政治目的诞生了宗教,对大自然的思考诞生了哲学,哲学有价值的一小部分诞生古代科学即经验科学。经验科学继续发展成为更可靠的实验科学并且拥有哲学之大成,到了现代已经脱离并超越了哲学,并且反过来给哲学指导。
可以这样理解:神学-天啊地啊救救我吧!-天不灵地不应-我们应该向天地的创造者求救!-神啊救救我吧!-神不理你-神一定是让我们自救!-开始反思-神的存在-人的存在-哲学-开始分裂-唯物主义哲学-存在需要证据-科学。好吧,下车了!
再提升,更好
额,个人觉得(只是个人觉得)有点过激,不过说实话,哲学真地挺脱离现实生活的。以上是个人的片面看法,勿喷。来自
当人类的思想终于脱离了幼稚,抛弃了“神”这种超自然想象之后,宗教剩下来的的确可以归入哲学。当各种虚化的理性思维都有条件进行实证,哲学也就逐渐归入科学。
引用 的话:可以这样理解:神学-天啊地啊救救我吧!-天不灵地不应-我们应该向天地的创造者求救!-神啊救救我吧!-神不理你-神一定是让我们自救!-开始反思-神的存在-人的存在-哲学-开始分裂-唯物主义哲学-存在需要...上次看见一宣传佛学是“宇宙第一智慧结晶”的帖子,然后一人回答:宗教是绝望的结晶。感觉回答的很有意思。
引用 的话:额,个人觉得(只是个人觉得)有点过激,不过说实话,哲学真地挺脱离现实生活的。以上是个人的片面看法,勿喷。【最后总结】本文不是要消灭宗教和哲学,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摆正宗教和哲学的位置,各就各位,纠正错误的观念。
引用 的话:当人类的思想终于脱离了幼稚,抛弃了“神”这种超自然想象之后,宗教剩下来的的确可以归入哲学。当各种虚化的理性思维都有条件进行实证,哲学也就逐渐归入科学。宗教不是哲学,宗教哲学才是哲学。
先进高端的科学理论的确很反常识,很有哲学的意味,比如著名虐猫狂人薛定谔的猫箱实验,猫的死活是不确定的,只有观察才能确定。很有几分“我思故我在”的意思
引用 的话:先进高端的科学理论的确很反常识,很有哲学的意味,比如著名虐猫狂人薛定谔的猫箱实验,猫的死活是不确定的,只有观察才能确定。很有几分“我思故我在”的意思并没有感觉很有哲学。即使有,也是平淡无奇的哲学。量子力学也是一门100%唯物的科学。
科学是方法论宗教是故事会哲学是社会科学,科学体系的一个分支这里除了故事,其他的都没有尽头的概念科学和哲学更是仅仅是包含关系罢了
引用 的话:宗教不是哲学,宗教哲学才是哲学。去除了神的元素之后,宗教剩下的有意义部分就是宗教哲学为主。
引用 的话:科学是方法论宗教是故事会哲学是社会科学,科学体系的一个分支这里除了故事,其他的都没有尽头的概念科学和哲学更是仅仅是包含关系罢了老婆饼里没有老婆,社会科学也是如此
引用 的话:【最后总结】本文不是要消灭宗教和哲学,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摆正宗教和哲学的位置,各就各位,纠正错误的观念。这句话在我第一次回复帖子之前就看到了。来自
引用 的话:老婆饼里没有老婆,社会科学也是如此中华民族中没有中华,公共交通中没有公共,人民法院中没有人民,人民币不给人民用,果壳用户不上果壳
其实,某些时候,神棍不见得是坏人,也许他们只是精神疾病患者,比较喜欢疑神疑鬼,比如说,这个博主,单看这一篇博文,也许会觉得他是神棍,看看他的其他博文,你就会觉得他的精神有问题了,有点像……那些所谓的脑控受害者。。。来自
引用 的话:,某些时候,神棍不见得是坏人,也许他们只是精神疾病患者,比较喜欢疑神...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知道这个回复同帖子有什么关系,想起来了,就谈一谈。来自
不是完全赞同,“哲学”这个词本身就没有一个完善的定义,或者说可以有很广的含义。另外,我认为哲学和科学不冲突(每个人都可以说有自己的哲学,就是三观之类的,科研工作者也有),冲突源于人,例如这篇文章而且,现代哲学貌似研究的主要是逻辑学吧?
引用 的话:不是完全赞同,“哲学”这个词本身就没有一个完善的定义,或者说可以有很广的含义。另外,我认为哲学和科学不冲突(每个人都可以说有自己的哲学,就是三观之类的,科研工作者也有),冲突源于人,例如这篇文章htt...你怎么知道哲学与科学不冲突呢?反转基因的人一句口头禅就是:人为改变大自然的状态,必然会被天谴。(天人合一)
引用 的话:,某些时候,神棍不见得是坏人,也许他们只是精神疾病患者,比较喜欢疑神...您对神学家拿科学绑架宗教如何看?
引用 的话:你怎么知道哲学与科学不冲突呢?反转基因的人一句口头禅就是:人为改变大自然的状态,必然会被天谴。(天人合一) 你这么说属于以偏概全+打稻草人。“哲学”本身就不是个意义明确的词语,例如“天人合一”跟“纯粹理性”讲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而“天人合一”在每个人眼里又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你的定义本身就没有被公认,在学术界里,对于哲学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摘自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也是一样——没有定论)。楼主这么先立了一个稻草人再打,不合适吧。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认为”天人合一“是错的,是反科学的,这是你的哲学(个人或团体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而我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运用技术本身就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并不是违反天人合一“,这是我的哲学。(举个例子别较真)本身”哲学“这个词就没个定论。楼主要是自以为可以很好地下个定义,大可以向学术界宣扬你的观点。还是修改维基百科的哲学词条?或者去修改各国语文课本,添加”哲学“一词的定义?
引用 的话:你怎么知道哲学与科学不冲突呢?反转基因的人一句口头禅就是:人为改变大自然的状态,必然会被天谴。(天人合一)照这么说,你的哲学和科学不冲突,是否也可以推而广之认为广义上的”哲学“的全部内容和科学都不冲突?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加偏旁组成新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