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危机干预讲座 心得 就是 今天我听了一个讲座……

听讲座感想
听讲座感想
【感言感想】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讲座心得感想 今生无悔·和谐人生讲座有感 今天下午,在2-103教室举行了一场以“今生无悔?和谐人生——关于生命、爱与性的真相”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本次讲座分四个方面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第一个部分是关于生命、爱和性的真相。第二个部分是与他人有健康的关系。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真诚热情。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初入校门的大学生,在和一些不熟悉的人交往时,可以从一般的寒暄开始,之后转入中性话题。如来自哪个学校,姓名,有哪些业余爱好等,而后再转入双方感兴趣的,触及个人利益的话题,如工作、学习、身体等。最后,即可随便交谈起来,这种交往能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籍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练、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第三个部分是婚前性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第四个部分是拥有无悔的爱情。我们这个社会不赞成婚前等不负责任的性行为,这不是由于我们的封建意识在做怪,而是因为它的的确确能给当事人双方,特别是给女方带来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如果你做了,那你以后生活不幸的可能因素将会增加。
“中国巨变”讲座感想4月10日,我在学院报告厅听了 “中国巨变”讲座。这其中有许多内容让我感触颇深。 中国的成长不只是运气,更不单单是因为中国有着这悠久的历史,而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奋斗与努力。正因为每天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着,中国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因为时时刻刻我们的心中有党由国家,中国才如此迅速的成长;正因为中国政府对人民的热切关爱,我们的祖国即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能茁壮成长。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多少的艰难困苦,才有了今天的伟大成就啊!伴随着共和国逐步发展壮大的步伐,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解放军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发扬光大我国优良传统的美德。他们为了中国能够更好的发展,不惜献出了他们一生的心血,他们是多么的无私、伟大啊!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中国的今天了…… 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互联网逐渐普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通过 “中国巨变”讲座,大家再次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年来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回顾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和成就,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更有一种心灵的冲击与灵魂的涤荡,大家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强兵富国,才能不受别人的欺负和侵略。参观之后,教师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孩子他们培养成为从小掌握好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长大更好地报效祖国的栋梁,使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一发展路径的成功在于体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一片社会主义“好山色”,即终于见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这是中国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启示了未来发展的道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得 9月30日,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一是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 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篇二:听讲座感想 听讲座感想: 这周有幸听到来自锦程物流的学哥和智峰物流经理的讲座,让我收获不少。学哥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事和解决办法都分享给了我们,有针对性的指出我们将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我们指明整改的方向。而且学哥把自己从毕业实习到找工作的过程都告诉了我们,甚至公司怎么培训的,自己怎么面试的,都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我们,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听了他讲的这些,会让我们在找工作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锦程物流网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全球最大的物流交易市场,为所有需要物流和提供物流的客户服务。锦程物流网是“中国商业网站100强”中唯一入选的物流行业网站,也是东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商业网站。锦程物流网曾相继被人民日报社评为“中国物流十大影响力品牌”,荣获“中国物流最佳媒体”称号,同时被中国物流行业协会连续两次评选为“中国最佳物流B2B网站”。锦程物流网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以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共平台为依托,以网络营销推广、网络交易、网络结算、网络物流金融、信誉体系等多元化网络服务为手段,整合国内外物流行业资源和贸易客户资源,打造贸易商面向物流提供商的网络物流集中采购渠道、物流提供商面向贸易商的网络营销渠道、物流提供商之间的同行网络采购合作渠道,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物流行业传媒。
智峰物流经理通过长达俩小时的时间讲了关于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各种实例告诉了我们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物流的重要作用。让我明白了要做好物流管理的工作,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列为企业一种重要的战略竞争资源 总之,听了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分享到了一些经验,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篇三:听讲座心得体会 听讲座心得体会 历时两天我听了张化万和高金英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颇多,受 益匪浅!尤其是高金英老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讲座。 听高金英老师的讲座,我深深地被她那崇高的师德师魂而感动,更被她那乐观与敬业所感染。她实践着一个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从她平凡而伟大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她的优秀品德。高金英老师从事的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职业,她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望,期望学生成为比自己更成功、对社会更有用的人。她把“让学生感到幸福”作为毕生追求,把学生成才当成最大的乐趣和幸福。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是奉献”的真谛。 听高老师的讲座,更折服于她的语言艺术,几个多小时的讲座,高老师很少看演讲稿,但却旁征博引,侃侃而谈,那诙谐的话语,让人觉得亲切轻松;小故事,笑话,顺口溜,信手拈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知识储备。 作为教师,我们也总在教学园地中摸索着:怎样超越传统,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让鲜花和小草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高老师的生动而精彩的一课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细细品味。 说实话,从高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有教育意义上的,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上的。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老师告诉我们: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奥秘所在。老师必须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品德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热心关怀,严爱相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她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太阳,是一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只要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帮助他们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只要帮助他们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她用她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去帮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这不仅包括天资聪颖、活泼开朗的好学生,更包括那些后进生、特殊生,做到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给丑小鸭以雨露。从高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教师只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就一定能够唤起他们学海扬帆的信心。 高老师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尽如人意、不顺心、烦恼、忧愁,甚至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会接踵而来。尤其是学习、品行上的后进生,更让你头痛不已。从高老师身上我深深感到:作为老师,更要学会宽容。宽容是教育的秘诀,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学生犯错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应该以一颗宽容的爱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学生心灵的小径上。 高老师列举当今社会怪“现象”: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沟通工具在增加,但深入的沟通在减少;认识的人在增加,可以谈话的人在减少;房子越来越大,里面的人越来越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楼房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低??作为教师,对社会中出现的怪现象,要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掌握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心理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高老师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作为老师,更要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学生,要善待所有的学生,学会激励,学会表扬。要做到心理平衡,高老师告诉我们,就是做到三个“三”。 第一是三个正确。一是正确对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难。二是正确对待他人,心中常有爱心。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常怀感激之情。这样在社会交往和事业追求中才能给自己准确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观准确,基本上处事就能够比较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就小。第二是三个“既要”。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二是既要怀殷殷报国志,在事业上力争一流,又要有颗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三是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这样人的心境和情绪,认知和感觉才能有深度和广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坦荡荡”而不“常戚戚”。第三个是三个快乐。一是顺境时要助人为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二是要知足长乐。因为幸福本无固定的标准,幸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感受。一位哲学家说过“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乐,不能气馁。因为世上万物,福祸相依,风水轮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都是正常的轮回规律。高老师告诫我们社会是不公平的,只有你去适应他。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高老师的讲座,我感觉特别短暂,她用诙谐生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当老师的真谛讲得淋漓尽致。一句句平凡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和思考,我会好好体会她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篇四: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题记 老师的精彩讲座,不但让我了解他的艰辛,还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一直对大学生活有美好憧憬的我真正地迈入大学生活却感到一丝迷茫。大学的空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多了很多,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呢?让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呢? 以后的路又是怎样呢?是选择深造,还是就业呢?迷茫的我仍旧以高中的生活方式在大学里生活,直到今天,自己仿佛清醒了,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得为自己确立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就不会迷茫了。老师就是因为确立了目标,才走出了迷茫,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斗 ,才有今日的成就。他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他认为这是老天对他的考验。在考验中,他选择了换方法,而不换目标,坚定信念,才走向了成功。大多数人喜欢换目标,而不换方法,就会逐渐降低标准,成功的机率就越来越小了。学会不换目标,换方法,用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来对待目标,成功就在不远处。成功源于立刻、马上行动。光有了目标,而不行动,又怎么会成功。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想与做之间的距离,我们光是有目标,只是想而不做,那又能怎么样,只是空口白话而已。因此我们有了目标就要马上朝它行动,才能成功。老师的成功创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有目标就立刻行动,成功源于立刻、马上行动。 在成功这条路上有许多困难,我们必须要有勇气、胆量、冒险精神,它们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前提,就像是大楼的根基,。我们要每天不断想自己的目标,让它时刻清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推动我们不断努力奋斗,这样梦想才能成真。正所谓“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这很难成功”,总是成功路上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坚持、坚持、坚持到底,永不、永不、永不放弃!李波和邱奎林两位学长这两个鲜活的例子,说明勇气、胆量、冒险精神可以开启成功的大门。创业路上的艰辛,他们都不畏惧,拿着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凭着坚定的信念不断前进。别人学习时他们也在学,别人休息时他们却还在工作,工作学习两不误。正是这种吃苦精神造就了成功,而遇到他们人生的贵人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人之路”,贵人指导也十分重要。想要成功除了自身因素外,还得学会利用外部条件,懂得利用资源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学习上,我们也要有坚持、坚持、坚持到底,永不、永不、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毅力。认识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外部环境对一个人很重要。因此想要拥有骄人的成绩,首先得努力为自己寻找学习对象,拥有一个好的学习圈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好的学习对象可以为你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你想不学都不行,不给你懒散的机会。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我们要学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寻找好的学习圈子,不要像高中那样指望老师会严格要求你,为你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寻找学习对象。在大学这些都得靠自己,得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出击;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会独立自主,不要再想依赖别人了。或许在这转变的路上会遇到挫折,但它们只是老天对你的考验,只要你坚信自己能改变,努力改变,你就能够成功! 今天的一席话,让我胜读十年书;让原本迷茫的我清醒了。立刻规划自己的人生,是刻不容缓的事,不要再抱有时间还早,自己还年轻的想法了。要明白“成功源于立刻、马上行动”。规划好自己的大学,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像是五块钱,它们分别是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晚年,而我们已经用掉了其中的两块,可这两块钱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剩下的三块钱,我们再也不能浪费了。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不能虚度人生呀!大学不是忙碌高中后的休息阶段,而是我们人生的真正开始阶段,我们要让它有其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学好专业技能,拿到学位证、毕业证,只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最低标准。我们还要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想的人,更需要会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我们就得内外兼修。内修知识,外修能力,以全面发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报社会。 我们赶紧马上行动吧!内外兼修,充实而美好地度过大学吧!!篇五:听讲座感想 听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系列讲座有感 3月30日下午,面向全国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系列网络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二楼举行。中央党校原教育长、著名经济学家王瑞璞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机遇与”为主题作了首场讲座。此次网络讲座一共有全国201所高校在线参与。 王瑞璞教授以全球化视野阐述了他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崛起的看法。他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全球化和政治民主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时俱进,推进改革开放。王教授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作出了基本估量。他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清晰而正确,改革循序渐进,成果瞩目,但中国虽已是经济大国却尚非经济强国,发展和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王瑞璞还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面临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风险和严峻挑战,他指出,要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做好充分的估量,善于发展问题、认识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他指出,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环境、资源、能源、人口、就业方面的压力和制约,与此同时,社会两极分化加剧、政治腐败也对经济体制改革阻碍重重。王教授强调,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发展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 听了王教授的报告让我们想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由此,年轻人站在了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更加深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国间的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白炽化。而综合国力,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现代人才的主体收到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他们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就是未来和希望。他们素质如何,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是承上启下的时代,继承自“五四”运动以来大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一切优良传统,迎接挑战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传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和发扬传统,是中国沿着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自觉担负起挑战,敢于迎接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挑战,当代大学生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渐渐落伍了,而且竟然沦为落后的挨打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中坚力量,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继往开来,成为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一代。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到当代大学生的肩上。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去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当代大学生要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国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自觉做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要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一个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当成自己的努力方向,就是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使命同时还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对祖国建设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并且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肩负的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两大历史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世界新科技迅猛发展。和平为主流的外部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激烈竞争,新科技的浪潮,使中国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紧紧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我国才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发展、赶超先进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伟大志向。用科学的理论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牢固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与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相关热词搜索:
[听讲座感想]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感言感想】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创伤与危机干预 绝望感的原因
创伤与危机干预 绝望感的原因
创伤与危机干预
危机(crisis)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定义认为危机是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另一种则强调人们遭遇困难和境遇后的一种“解体状态”,个体在“解体状态”下出现恐惧、害怕和悲伤的感觉,以及因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这场大火,是一次危机,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更是一次巨大的创伤性事件。我们需要调节自己的情绪,也需要去关心身边的人,大家一起度过难关。
危机(crisis)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定义认为危机是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另一种则强调人们遭遇困难和境遇后的一种“解体状态”,个体在“解体状态”下出现恐惧、害怕和悲伤的感觉,以及因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而自杀的观念、行为。
目前将导致前一种情形的刺激称为创伤性事件,导致后一种情形的则称为危机,由此看出,危机更多是指人在应激环境下的一种状态,而非强调事件。
“祸兮福兮所至,福兮祸兮所埋。”在不同文化中,危机有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意味着可导致个体严重病态的“危险”;而另一方面则又意味着“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利用这一机会,则它可能成为个体成长和变化的机缘。对遭遇危机的个体而言,危险和机遇并存。
当创伤性事件发生初期,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危机干预。所谓危机事件(critical incident),又叫创伤事件(trauma event),是指那些危及生命、出乎意料的、让当事人无能为力的一些重大的负性事件。是一种境遇性的危机。一般认为,危机性事件包括当事人亲身经历或目睹或面对某一事件或一些事件,包括死亡或死亡威胁或严重的损伤,或可能危及自身的或他人的生理完整性,且病人有强烈的害怕、无助感或恐怖反应。
干预(interference),又称应激处理(stress management)。其工作的内容就是对症状的解释,并给出一些应对的建议,告诉当事人怎么去处理,做什么等。它与创伤治疗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急救工作,是预防性的,必须在事件发生的短期内完成,其工作的形式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别。
有关危机干预的对象,早期的对象主要是指遭遇创伤性事件的个体。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不断出现的新的疾病面前也显现出无能与无奈。同时,由于物质世界的高度发达,可能使遭遇创伤性事件面不断扩大。从而,使得危机干预的对象扩展到了群体,乃至社会、国家。
有关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论有多种,它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水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简单地分述如下。
1、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对个体无意识和过去情绪经历的理解,可以帮助求助者理解其行为的动力和原因。
2、适应理论:适应性不良行为、消极的思想和损害性的防御机制对个体的危机起维持的作用。因此,它假设当适应不良行为改变为适应性行为时,危机就会消退。
3、人际关系理论:如果人们相信自己,相信别人,并且具有自我实现和战胜危机的信心,那么个人的危机就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其对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解在于,它认为一个人的控制权的外失与他的危机会持续相等的时间。其目的在于将自我评价的权力交回自己的手中。
4、系统理论: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即认为,对一个生态系统,所有的要素都相互关联,且在任何相互关联水平上的变化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应用于危机和危机干预时,其注意的焦点不是强调处于危机中的个体的内部反应,而是关注人与人、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常涉及到一个情绪系统、一个沟通系统及一个需要满足系统,且所有属于系统的成员都对别人产生影响,也被别人影响。
其最大的突破在于不仅仅从当事人的线性因果关系角度来考察危机,而从社会和环境的范畴。因此说危机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它不遵守一般的因果关系规律。危机的症状就像一张网,个体环境的所有方面都相互交叉在一起。
与所有其它的心理治疗一样,有关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论也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整合状态。因此,在危机干预中,我们不仅关注作为当事人个体的反应,也关注到其所处的系统的影响。
危机干预工作的对象,按照创伤性事件发生时所波及的范围,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个体为对象,其所遭受的创伤性事件多为个人生活中的重大灾难性事件,比如,破产、关系破裂、晋升失败、失业、性暴力等;一类是以群体为对象,他们所遭受的创伤性事件多发生在公共场所,比如,洪涝、海啸、重大车祸、恐怖活动等。
有危机体验的人群容易产生心理、情绪上的改变,若为创伤后应激反应则大部分人群可自动恢复,一部分人群可转变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的情况下,当事人出现自杀行为,导致另外的危机情形。因此,我们将危机干预以分为两类:处理公共环境中的危机处理及针对自伤自杀者的危机处理。
神经衰弱的患病危机:心理矛盾
  著名病理学家杜搏斯教授说过:“最健康的人是那些在婚姻、家庭及工作上能胜任,情绪愉快,充满如意和满足情绪的人。
如果婚姻波折,在人际关系方面摆脱不了烦恼,觉得自己事业和前途渺茫,包袱沉重的人,将有最大的患病危机。”
  这种患病危机除可能引起常见的身心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之外,通常还可引起神经衰弱。 心理因素是引起神经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处于心理矛盾和冲突的人,如果本人存在神经衰弱的易患素质,就极有可能致病。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充满矛盾,矛盾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人的内在心理活动也是处于各种矛盾之中,美好的愿望,生活的要求,崇高的理想,事业的追求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当这些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不相协调(不能满足时),就产生了心理矛盾,人就可能表现出情绪抑郁、心情不舒、烦躁等。
  产生心理矛盾的因素通常有:
  (1)失恋或婚姻失败;
  (2)考试成绩不佳,重大考试落榜;
  (3)下岗、失业,毕业分配工作岗位不理想;
  (4)子女就业、学习等问题;
  (5)夫妻分居,性生活不和协;
  (6)邻里关系不协调;
  (7)退休后生活单调;
  (8)精神空虚,终日无所事事,缺乏生活乐趣和动力;
  (9)被人歧视、冷落;
  (10)经济负担太重;
  (11)生活琐事与人争吵。
"高知人士"为何频出心理危机
■新闻缘起
近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一名海归博士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涂博士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在结束数十载的学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回馈社会的启程时刻就这样离世而去了。涂博士的悲剧不只是一个个别现象,博士自杀一直是让人热议的话题。诚然,环境因素有一定的作用在里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心理问题也是原因之一,这给我们的心理教育敲响了警钟!
与现实脱节的“自我概念”和现实社会硬碰硬时,心理危机随之产生
■ 将新闻进行到底
在“心理健康”的概念走入国人的视野之前,智力往往成为心智的代名词,高学历的人具有高心智,便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认识。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高知群体自杀事件却频频见诸报端。难道智力越高越容易想不开?他们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但也让人们将眼光聚焦在高端知识群体的心理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高知群体自杀现象?他们的心理危机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提高高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温室花朵”谁之过
其实,心理和智力各自体现心智的一个侧面,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智力培养上“一边倒”,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在儿童时期,唯有成绩好是被大大肯定的,这些孩子逐渐习惯了用好成绩去获取一切赞扬和成就感,用好成绩去把握自己的人生。环境向他们传递了“一好百好”的错误信息,使“好成绩”成了他们唯一的支撑和追求。当他们带着这唯一的信念进入社会,必然会遇到心理危机,要经历一个适应和重建过程。
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收获着各种经验和认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准则和风格――自我概念,例如一位儿童知道考了满分意味着父母的奖励和赞许,这就是他的经验;而他努力争取好成绩,便是他最核心的“自我概念”。如果有一天他发现好成绩只能换来指责和否定时,他的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便发生了冲突,进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到来。
正常的心理成长过程是从幼年开始,一小步一小步地完成的。相比那些较早进入社会、展开社会工作和人际交往的年轻人,高知群体进入社会的时间被推迟的更晚,而可能最终错过了调整心理素质的时机,以与现实严重脱节的“自我概念”去和现实社会硬碰硬,随之产生的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此种情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温室花朵”、“挫折教育”等概念正是应此而生。
“挫折教育”怎样实施
当今社会日趋复杂,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言语智力到各种操作能力,从本职工作到人际交往能力,从应对压力到解决问题能力,所有这些方面都应从小锻炼发展,鼓励他的每一步、每一种进步,把日后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提前分解和消化。这就是“挫折教育”。例如当孩子摔倒、哭泣的时候,如果母亲总是立刻赶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哄,甚至捉着孩子的手打打桌腿、地面,责怪地面让孩子摔了跤,那么当这个孩子长大后,每每遇到挫折,都倾向于怨天尤人,而不能吸取经验、反省自己,从根本上应对和解决问题了。如果在最初的成长岁月里,孩子跌倒时能获得妈妈的支持和鼓励,自己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那么他不仅掌握了解决“摔跤挫折”的方法,还建立起了对自己的信心,这份最初的信心还将鼓励他积极探索、面对日后的各种挫折和挑战。
此外,当儿童在生活技能学习、团结协作、与人交往等方面遇到各种现实的问题时,自然会产生各种小小的挫折,然而这正是学习、发展的必然过程,是真正的挫折教育。例如孩子应对和小同学相处中的矛盾,孩子在家中应对适量的家务和责任,孩子对一些实际困难的思考和尝试解决等等。相反,家长将学习之外一切事宜统统阻挡和包揽下来,让孩子在一个除了课本别无其他的温室里长大,势必令其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面临心理危机的严重威胁,瞬间的大挫折将给予他们巨大的压力。
心理危机如何解决
面临挫折而自杀,最常见的心理危机就是抑郁了。
抑郁症具有很高的自杀率,而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抑郁发作期间的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杀意念,及时治疗是避免他们因一时发作而酿成悲剧的关键之举。抑郁发作具有“快速”的特点,往往两周时间就使人迅速跌入抑郁的泥潭,所以身边人的及时关注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避免走上这一步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难免遭遇挫折,它们的确会引发心理危机,但它们只是间接因素,直接导致心理危机的是我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态度和信念。生活中,同样的不幸事件发生一个看待事物理性、乐观的人身上和一个较悲观,容易情绪低落的人身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后果。很多客观事件我们无法左右,因此,改善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提升我们遇事时信念的合理性,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佳方式。
例如,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经历不愉快或挫折失败的时候,脑中会闪过“这下完了”、“我是一个失败的人”之类的想法,这些突然闪现的念头看似真实或有效,实际上在无形中严重歪曲和误导了人们对挫折、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更真实的评判方式应该“对事不对人”,例如“我现在在恋爱这件事上没有做好”,或者“我最近的工作出现了几次失误”,做出这种具体的评判有助于我们了解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行动来改善处境,而不是陷入无助无望的抑郁泥潭。
抑郁症患者在发作时往往极度否定自我,自罪自责,丧失了全部自信和希望,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警示:检验自己的认知方式,警惕那些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反思自己不适当和可改进的行为,对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呵护心理从哪开始
今年年初,卫生部疾控中心曾指出:中国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人口比例高达7%,超过1亿人,儿童精神问题患病率超过国际水平15%―20%,而心理疾病防治机构与人员严重匮乏。
医书、养生的书谁家都有几本,人们却绝少会为自己和亲友诊诊“心”的。因此,当心理疾病发生的时候,人们很少有求治的意识,只有当病情严重到不能承受,或上不得班、上不得学了,才想到心理咨询,白白延误了诊治时机。而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都具备专业的心理诊断素质,但前者的工作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而心理医生救治心理疾病患者,这是非专业人员难以胜任的。
实际上,心理工作者是身体疾病医生的战友,后者同我们的生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作战,而心理工作者捍卫我们的心理健康;医生通过听诊器和化验单来发现疾病,心理工作者通过深入而温暖的言语交流来体察求助者的内心冲突;身体疾病医生帮人们回复强健的身体,心理工作者帮助求助者拥有更理性的眼睛和更健康的心态。心理健康与精神上的和谐不仅是我们自己生命中的一笔财富,更给予后代一个精神层面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因为家长的情绪、认知、人格等方面的问题将通过抚养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性遗传”传递给孩子,使心理障碍如同基因缺陷一样深深影响下一代。
谁不爱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的心灵像初升的太阳那样温暖、健康、向上,我们每个人最初都具有这样健全、强大的精神力量,当环境中发生突发事件诱发了心理问题的时候,请及时向心理诊疗机构及专业心理工作者求助,珍视精神财富,呵护心理健康,从今天开始。
高考后女孩跳楼,折射“唯分教育”背后的心理危机&
6月9日16时30分,高考已结束,乌鲁木齐市西山西街南一巷雅山新天地小区,19岁的高三女生小芳呆立窗前,她突然转身说要出去买些东西,母亲申女士不放心跟了出去。&& 一出门,申女士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女儿站在5楼楼道的阳台上准备往下跳,她失声哭喊着跑上前准备抓住女儿,但一把只抓住了她的一只鞋子……
详情请点击《亚心网》日《乌鲁木齐高三女生高考失利跳楼身亡母亲悲痛欲绝》
乌鲁木齐19女孩小芳,去年曾参加高考,成绩还可以,但小芳觉得不满意,想考一所理想的大学,因此复读一年。今年高考结束后,,小芳反复说自己没考好,就在高考刚刚结束的当天便跳楼自尽……
小芳的直接死因是高考,好像是高考逼死了孩子。但在笔者看来,小芳的死与高考本身无关,而是与自身、家庭、社会的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
就考试本身而言,现队段。高等教育还没有普及,因此想上大学,就要考试。每个人都应当清楚,考试是选拨性的,是一定有人落榜的。因此,每个参加高考的人都应当做好落榜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这种心理准备,就不配参加考试。
再说,考试刚刚结束,孰输孰赢尚未确定,小芳感觉自己考得不好,但并非就是差。因为考试本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果题目难度大,那么考得差的便不只是小芳一个人,最终相对的比较结果还可能比自己预测的还要好!可是,我们的小芳同学,高考刚刚结否,没有打听大太多的同学,没有咨询老师,没有等到阅卷,更没有等到成绩发布,便凭自己的感觉跳了楼,所以,小芳同学的死与本次高考没有直接的关系,死的信念早已埋在她心里,她等的只是高考的结束这个时机而已……
据报道,小芳的经历非常坎坷,父亲的早她而去,特殊家庭的心理压力,使得听话的她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只是我们的家长、同学、老师都被她的刻苦学习和成绩优异蒙住了眼睛,忽视了好学生背后的心理危机。也正因为她的学习好,同学、家长、老师甚至是她周围的人,都会夸她的出息和争气,岂不知这更给她脆弱的心灵增添了无穷的压力,最终,这种众人的“希望”压碎了孩子稚娕的心灵,让她失去了活的勇气……
小芳的案例告诫着人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要夸出孩子的自信,要夸出孩子的健康心理,更要夸出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不要让“夸”成为孩子压在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压得孩子无法喘吸而失去活的勇气……
把小芳逼下楼去的,不仅仅是社会上偏面的成才观,更是特殊家庭背景下,人们对“好孩子”过高的期望值,是我们当今教只重成绩不重心理的“唯分教育”……
&绝望感是指患者对他所处于的社会环境,他现在的生活、人和事物都提不其精神来,对任何事物都抱着一种灰心的心态,感觉自己很绝望,遇到事情无人能帮,生活像是在对他进行折磨。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疾病,可导致患者一时想不通而自杀。
&绝望感的原因
各种幻想欲望需求的缘起破灭
1、童年曾经受到过严重的挫折或者创伤导致事情给患者留下心理的阴影。
2、大脑的一些病变。
3、所处环境和周围的人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绝望感的诊断
1、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初步了解患者的心态。
2、对患者进行一些问题的咨询和做一些心理测试,综合分析心理测试成绩得出结论。
3、如有必要,可对患者进行大脑的CT扫描,以初步确定是心理因素还是生理因素。
绝望感的鉴别诊断
出现绝望感的症状需要和下面的疾病相互鉴别。
一、心理疾病
1、初步与患者交流后感知患者的大脑功能状态,可初步发现患者的神智清晰,说话流利。
2、对患者进行脑部CT扫描后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3、对患者进行心理的问卷测试后,综合分析发现患者的分值超过正常值,初步怀疑有心理方面的疾病。
二、大脑疾病
1、初步与患者交流后不难发现患者言语不清,思绪混乱。
2、对患者进行脑部CT扫描后发现异样,也许有肿瘤,也许是局部的一些细微病变。
1、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初步了解患者的心态。
2、对患者进行一些问题的咨询和做一些心理测试,综合分析心理测试成绩得出结论。
3、如有必要,可对患者进行大脑的CT扫描,以初步确定是心理因素还是生理因素。
绝望感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遇到问题,烦恼多向周围的亲朋好友说说,不要总把事情憋在心里。
2、多看书,好好陶冶自己的性情,懂得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美好的。
3、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绝望不代表绝境&&&&&&&&&&&&&&&&&&&&&&&&&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几个阶段容易陷入绝望的世界,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心的。绝望不代表绝境,因为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绝望,一种是真正的绝望,另外一种是会带来新生和希望的绝望。
&&& 真正的绝望,往往不是发生在现实中,而是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哀莫大于心死】就是对这种绝望的最形象的描述。如果这种绝望发生在非常非常幼小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形成习得性的无助,变得对一切都非常的麻木和冷漠,以此来保护自己不被【绝望】所吞噬掉。有的人因内在的一种信念:【谁都不能依靠,只能靠自己!】,于是形成一个内心孤独脆弱,外表强势的人,即原始自恋,要么过度自负,要么过度自卑。也有的人,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抑郁,或各类人格障碍,在非常困难的内心世界里浮沉不定。
这种绝望,既是外在困境中的绝望,也是内心世界被自己局限的绝望。因为外在的绝望困境,是内心绝望的创造结果,因此当事人很难完全依靠自己走出来。
&&& 会带来希望的绝望则完全不同,虽然他也会体验到真正的绝望的感受,但是又不会仅仅被局限在这种绝望的感受中不再向前走。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绝望、痛苦、彷徨、冲突之后,到达生命最黑暗、最无助、最茫然、最恐惧的一个【阈限】,之后,他会发现,这种绝望不一样了,开始像一股新生的力量沿着【绝望的深渊】开始向上攀爬,带着生命的全部力量冲出低谷,走向一个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未来。这种体验,只有在经历过这样阶段的人,才会理解什么叫【有希望的绝望】。而这种经历,在心理咨询中,尤其是长程心理治疗中,常会发生。
&&& 有这样一个长程个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对咨询师能够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抱怨,越来越绝望,恰逢此时,治疗师因事要外出一个多月。来访者和治疗师都有些担忧, 在这种咨询关系中,分离这么久,会不会对来访者造成难以忍受的影响?然而当治疗重新开始时,来访者表现出来的状态让治疗师很是吃惊。来访者描述了在分离前的绝望,以及治疗师离开后的愤怒以及更深的绝望感。在分离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来访者在无法忍受的绝望中,深深地意识到,至少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是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了。在无可忍受的痛苦中,他第一次去【正视】这种绝望,这种因为不能满足自己期待带来的绝望。
他发现,当他能够深入这种绝望,就像去承认这个绝望的存在,他发现,这种绝望并不是治疗师带来的,而是在自己心里,已经很多年很多年了,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当他常年被存放在各个不同的家庭中,想要见到自己的父母而不能时的那种绝望与愤怒,如今,这些绝望和愤怒全部一一打开,被他看到。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些绝望,是多么的值得自己同情和抚慰。
当意识到这一点时,他嚎啕大哭,不能自己。绝望、愤怒、悲哀、同情、怜爱等等混杂的情感尽在其中,哭完之后,他发现了内心的某些柔软和活力开始涌动着。
&&& 他说,在这以前,是真正的绝望而不自知,因为这种深深的绝望是被困锁在自己的无意识记忆中,因此总是不断地在现实中【创造】出各种绝望的困境。而现在虽然还是时时能感到这种熟悉的绝望,只是这种绝望,让他不再抱怨自己,也不再抱怨别人,包括治疗师,而是自己要学会承担起走出困境的责任,这会让他体验到越来越多的希望和生命的活力。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危机干预六步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