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为什么这个图能看出税负完全由买方承担最大的风险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税负过重将折损经济绩效(图)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政府不应继续从市场和个人征收更多的税费来支撑自己不具有效率的投资,而是应逐步退出市场,将更多财政和精力用于民生  日前,财政部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260.61亿元,同比增长7.9%,增长率高于GDP增速,穿透出私人部门过重的税负,及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减税政策的当务之急。  以个人所得税为例,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3630.79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9个百分点。其中,工资薪金所得税同比增长12.8%。这个增速远远高于经济增速,同时,也远远高于个人收入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同比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若再考虑到社保缴费基数调整,个人缴纳社保费用上涨等因素,个人所得税逆势大增透射出两个问题,一是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普通劳动者工资被增长,一是个人税负过重,显示中国个人承担的税负是持续增加而非减弱,而这与中国转向消费型经济的目标南辕北辙。  这尚不是唯一直接增加国民税负的地方,更庞大的税费支出在房地产市场。根据统计,半年全国商品房成交活跃,契税完成1946.04亿元,同比增长39.8%,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了49.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8.24万公顷,创历史新高。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1.7万亿元,增幅达77.3%,北上广等城市上半年经营性用地出让收入远远超过去年全年,购房者承担了过高的房地产税费负担。  在经济增速下滑,实体经济日益萎缩,国民收入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利润增速放缓,甚至大量企业出现亏损,企业增税的空间较小等背景下,个人所得税、住房价格却在创纪录的上涨,这多少给人以与民争利的口实。  根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中国企综合考虑税收、政府性基金、各项收费和社保金等项目后的税负高达40%左右,尤其是缴纳各种社保的成本大增,已不堪重负。因此,强化对个人税费的征缴似乎正在发生,即房产税或许箭在弦上,而部分地方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三乱现象也越发突出,如最近全国各地发生的城管暴力执法现象可看作是地方三乱的一个显性注脚。  在一个亟需通过减税缓解企业负担并刺激居民消费的阶段,私人部门税负却不降反增,且地方政府倾向于高价出售土地抬高居民住房和生活成本,这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相悖的,而与现实压力则正向关联。原因在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于庞大,并且越来越需要支付更高的债息,为了维持债务链的安全以及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债务必须继续膨胀。这迫使政府寻找更多的收入来支撑财政支出与债务。  不过,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政府不应继续从市场和个人征收更多的税费来支撑自己不具有效率的投资,而是应逐步退出市场,将更多财政和精力用于民生。毕竟,尽管这会暂时冲击GDP增速,但对经济结构扭曲的矫正,最终将为经济注入内生增长动力,让经济在稳健中增长,何况目前这种发展方式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债务风险。  因此,中央政府应制定一揽子方案来解决目前地方债务问题,强制要求地方政府戒掉负债依赖毒瘾,推进综合税制改革,尤其是调整目前的分税制,并对税负过重的个人进行退税和减税等,增加国民消费能力实现经济的结构调整。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苹果/安卓/wp
一般来说生产者都会把税收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所以应该是需求线左移
载入中......
供给曲线左移 Q=a+b(p-x)
本帖最后由 ybwang1989 于
15:25 编辑
税收对供求曲线的影响这个事儿之所以很多人想不清楚,关键在于没有区分三个概念& &&&市场成交价& &&&买家实际所付价& &&&卖家实际所得价
当ZF不收税时:&&市场成交价 = 买家所付价 = 卖家所得价, 如下图
15:18:46 上传
这个图看起来如此地简洁清晰,世界非常美好
可一旦ZF开始收税时,这三个价格就不尽相同了,此时如果不能把概念定义清楚,就会陷入无尽的混乱中。
ZF向买家收税时,有两种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一假设商品还按照市场形成的价格交易,只不过买家每买完一单位商品之后,要再单独地从自己的钱包中掏出x元交给ZF
此时,市场成交价 = 卖家所得价& 买家所付价
下图中的P轴含义为“市场成交价”,此时市场成交价不包含消费者另外从自己钱包里拿出来交给ZF的那部分。
在开始收税之后,由于买家的需求意愿只和自己在这个商品上实际所付的价格有关,而和市场成交价无关,因此若想保持需求量与不收税时相同,就必须使得成交价下降x。也即收税使得需求曲线向下移动x。
在这一分析方法中,卖家不受任何影响,因此供给曲线不变。
15:19:46 上传
上图解说:& &&&不收税时的供需曲线为S和D,均衡价格为P1& &&&收税之后,需求曲线从D移动到D2& &&&新的均衡价格(市场成交价)为P2,P2即为卖家实际收到的价格& &&&买家实际所付的价等于P2加上从自己钱包里单独拿出来的税收x,即P3
分析方法二假设买家不必在购买完商品之后再单独向ZF交税,而是把税款直接包含在价格中,买家为一单位商品付出p元钱,ZF会从中拿走x元,剩下的给卖家
此时,市场成交价 = 买家所付价& 卖家所得价
下图中的P为市场成交价,即”买家实际所付的价格“,由于买家的需求意愿只和自己在这个商品上实际所付的价格有关,因此收税之前和收税之后需求曲线不变。
但由于开始收税之后卖家所得价比市场成交价减少了x,而卖家的供给意愿只和自己卖出这个商品的实际所得价格有关,与市场成交价无关,因此若想保持供给量不变,就必须使卖家的实际所得价格不变,也即在Q轴的每个点处对应的供给价格都需增加x,即供给曲线整体上移x
15:20:29 上传
上图解说:& &&&收税之前的供需曲线为S和D,均衡价格为P1& &&&收税之后,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2& &&&新的均衡价格(市场成交价)为P2,P2即为买家实际付出的价格& &&&卖家实际所得的价格等于P2减去ZF收取的税x,即P3
ZF向卖家收税时
假设买卖双方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交易完毕之后ZF向卖家收取每单位x元的税。
在供求图中,把P看成市场成交价,则市场成交价 = 买家所付价& 卖家所得价
由于卖家的供给意愿只和自己卖出这个商品的实际所得价格有关,与市场成交价无关,而“ZF在交易之后会向卖家收税”这一行为使得卖家每卖出一单位物品的实际所得价格减少,因此中供给曲线会整体上移(或说左移),说到这里,其实就和“ZF向买家收税”的第二种分析情况一样了,如下图,分析过程略。
15:21:16 上传
结论上述三种方法通过假设不同的场景而得到两种不同的供求曲线变化,一种是供给曲线左移,一个是需求曲线左移,这只是过程的区别,其实最后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分析方法计算出最终的买家实际所付价格、卖家实际所得价格、社会的总产量都是完全相同的,无论ZF向谁收税,最后税额都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分摊,且分摊的比例由各自的价格弹性而定。
因为这种殊途同归的特性,有些经济学教材便略去了中间这些分析过程。如下图,在谈到税收对供求的影响时,只简单地在Q轴上寻找一个点q1,使得在q1处D-S=x,然后就说社会的产量为q1,买家所付价为P2,卖家所得价为P3。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运用任何分析方法得到的都是这个结论,但如果没有过程而直接说这个结论,就会导致很多人不解。
15:21:56 上传
最后有人说税收不可能导致需求曲线左移,因为需求曲线左移会导致价格下降,而收税显然不会使得价格下降。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成交价格显然不会因为收税而下降,但卖家实际所得价格一定会因为税收而下降。
清晰的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少壮不努力,老大做IT
ybwang1989 发表于
税收对供求曲线的影响这个事儿之所以很多人想不清楚,关键在于没有区分三个概念& &&&市场成交价& &&&买家实 ...茅塞顿开。
顶4楼解释,税收并不影响需求曲线,而会对供给曲线产生影响
两个全都不移动!
左移 价格上涨需求降低
论坛好贴推荐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公共经济学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公共经济学试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公&#8203;共&#8203;经&#8203;济&#8203;学&#8203;试&#8203;题
大小:29.33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hilton 的BLOG
用户名:hilton
文章数:99
评论数:628
访问量:258887
注册日期:
阅读量:5863
阅读量:12276
阅读量:301763
阅读量:1020917
51CTO推荐博文
终于进入到跟政治相关的部分了,这部分的加入也使得经济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当然,也越来越符合实际。当我问我媳妇,你觉得针对奢侈品征收的消费税,实际上是由谁负担的?媳妇的回答和大部分人的答案一样,当然是由消费者承担的,这是消费税嘛,其实,事实不是如此,具体为什么,看完这份笔记相信你就会明白了。先讲一个名词――税收归宿:这个术语指税收负担如何在组成市场的不同人之间分配。税收归宿是实际上税收的分配,而不是像政策规定的那样,例如员工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公司出一半、员工出一半,这只是政策这个东西一厢情愿的想法,市场有它自己的规律,而税收归宿就说明了在市场规律的情况下,税收的实际分担情况,这才是真正的“归宿”,而这种归宿往往跟政策制定者希望的大相径庭。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税收到底是由谁负担的,是不是像政策所希望的那样,全部有买家或者卖家来单独支付的。这里举一个冰淇淋的例子,例如冰淇淋当前的市场均衡价格是3元/个,市场均衡销量是100个(回顾一下,均衡是指买家和卖家供求平衡,卖家能以合适的价格卖出他的商品,买家也可以他满意的价格买到商品,没有剩余),这时政府决定对冰淇淋收税0.5元/个,首先考虑对卖家收税的情况,也就是说,政策希望,由卖家完全承担这0.5元的税款。根据供求变化曲线,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税收首先对于买家的需求曲线是没有影响的,而对供给曲线发生了影响,此时相当于卖家要以低于当前均衡价格0.5元的价格来确定供给量,也就是以2.5元/个来确定供给量,这相当于供给曲线左移(或者叫上移)了,而其移动的幅度就是税收的那0.5元,如下图所示:650) this.width=650;" src="../attachment/843885.jpg" border="0" alt="" />那么在移动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新的均衡价格变成了3.3元,相比原来的均衡价格上涨了0.3元,也就是此时买家需要支付的金额上涨了0.3元,而卖家在去掉税收之后所得到的价格变成了2.8元,也就是少收入了0.2元,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向卖家征收0.5元的税,其实是由买卖双方共同支付的。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假设向买家收取0.5元的冰淇淋消费税的话,一样还是由买卖双方共同支付的。这里我们看到,政策想要的效果,并不是市场给出的最终答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税收归宿是如何分配给买卖双方的呢,到底跟什么有关?其实还是取决于“弹性”(消费或供给数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看下面两幅图就很清楚了:650) this.width=650;" src="../attachment/908937.jpg" border="0" alt="" />650) this.width=650;" src="../attachment/930988.jpg" border="0" alt="" />我们看到,谁没有弹性,就将更多的负担税收,用更直白的话说,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税收就是个非常不利的条件)时,买方或者卖方离开市场的意愿,需求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消费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他没什么选择;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家对生产某种物品没什么替代品,例如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价格再变化,它的供给量也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当税收来临时,也就是不利情况来临时,没什么退路的一方不大愿意离开市场,因为离开市场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于是相应的,他也要承担更多的税收,这是符合情理的。最后,我们回到奢侈品税这个问题上来,奢侈品的市场上,需求是比较富有弹性的,例如游艇,因为它有很多的可替代品,例如更大的房子、其他可以彰显富贵的东西等等,而对于供给方来说却是弹性很小的,做游艇的厂家很难转型去做别的,于是根据刚才的分析,奢侈品消费税大部分加在了厂家身上,其实也就是工厂主和工人身上,而富人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是不是跟你想的不大一样呢?这也是美国在1993年废除奢侈品税的原因本文出自 “”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了这篇文章
类别:┆阅读(0)┆评论(0)
10:25:13 15:22: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费由买方承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