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算,一项国际性全国高中数学比赛报名,怎么查询,报名情况?

国际数学竞赛_百度百科
国际数学竞赛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举办国际数学竞赛及数学竞赛。是加拿大综合排名第三的大学,其创新精神在加拿大排名第一,该大学面向青少年举办的数学竞赛,在全球具有影响力。
国际数学竞赛国际青少年数学竞赛IYMC简介
国际青少年数学竞赛(International youth Mathematical contest 简称:IYMC)创立于 1950 年,是一项国际级的竞赛项目,更是现今各类数学竞赛之鼻祖,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称为两大世界级数学大赛的
著名竞赛活动。国际青少年数学竞赛着重强调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原创性、团队合作、交流以及结果的合理性。
IYMC组委会汇聚国内外的顶尖教研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及优秀中小学校,向参赛学生展示面向新世纪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和公益创意。IYMC以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
了解赢得了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信任;而全新专业的竞赛设计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国际青少年数学竞赛为中国孩子创造全新的竞赛体验,成为中国高品质、有着非凡号召力和创造力的校园文化活动。
国际数学竞赛费马国际数学竞赛
面向高一学生的数学竞赛,考试时间60为分钟,满分为150分,其间学生必须面对全英语试卷解答问题。
国际数学竞赛欧几里得数学竞赛
面向高二学生的欧几里得数学竞赛,考试时间150为分钟,满分为100分,其间学生必须面对全英语试卷解答问题。
最初的数学考试是由西南部的几个高中老师联合创办的,从六十年代初年每年300人参加考试到今天,累计已经有21万名学生参加了这个考试。根据的校方统计资料:21万名学生中有40%是来自安大略省的学生,20%是来自英属哥伦比亚省的学生,35%是来自加拿大其他省份的,还有5% 是来自国际学生,包括美国、英国、中国等世界各国的学生。2003年因为安大略省取消13年级,部分涉及微积分的试题不再使用,于是将(法国著名数学家)数学竞赛(Descartes Contest ) 更名为(欧几里德数学竞赛)。现在,欧几里德数学竞赛的分数已经成为Waterloo数学学院各专业以及“软件工程”专业入学录取的重要指标,更成为学生申请该学院奖学金的重要考核标准。数学竞赛(Euclid Contest )主要是为高二年级(加拿大11年级)的高中学生提供的考试,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函数、三角、排列、组合)、平面组合、解析几何等,他不仅仅看的是结果,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考试的及格分数每年大概在40分左右。因在数学领域的优良声誉及传统,以及欧几里德数学竞赛考察标准的严格性和专业性,该竞赛成绩在加拿大大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被誉为类似加拿大“数学”的考试。
企业信用信息imc国际数学竞赛决赛怎么报名?我IMCimc国际数学竞赛得了三等奖,不知是否可以报名决赛?如果可以什么时候报名,在哪里报名?如果不能报名,也请回复!分不是问题,可加到150或200分.
中国代表队参赛学生的选拔及报名 1、参赛学生的选拔:依照IMC复赛的成绩,在获得IMC中国赛区复赛一等奖的学生中选拔.IMC中国秘书处将以各参赛学校或机构的获奖比例来分配团组名额(各机构名额固定,实施内部调剂,如高分学生放弃参与权,由相对低分学生递进顶替,为保证各校或机构组队的完整性,允许部分名额在二等奖学生中机动,但三等奖学生无权参与决赛).2、特别说明:(1)IMC竞赛中国秘书处将不受理任何个人直接报名申请; (2)因获得“希望杯”复赛资格而直接进入IMC复赛的学生,其被选拔资格纳入其IMC复赛报名点; (3)被选拔学生必须身体健康,无任何突发性或传染性疾病,并应严格遵守团组纪律,服从活动组织机构的安排; (4)因参赛名额有限和便于在境外对学生进行管理,谢绝任何家长参团; (5)因航班安排和在新停留时间的制约因素,所有参团学生均有一次夜航飞行(白天飞去的团组夜航返回,夜航飞去的团组白天返回),如果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进行夜航飞行的,请直接放弃参团资格,不要报名; (6)团组在新加坡将入住市区商务酒店,双人间住宿带独立卫生间.3、报名及参赛资格审核:各参赛学校、机构根据所获得的参赛名额来安排参赛人员,并同时收取参赛费用.所有报名人员包括领队老师均须认真、如实填写制式报名表,并按其备注要求提供护照首页复印件;报名参赛学生的参赛资格必须由IMC中国秘书处审核确认,秘书处有权取消不符合条件学生的参赛资格.4、报名截至时间:各参赛学校、机构向IMC中国秘书处报名及交费的截止时间为日,报名时须提交填写完整的报名表和护照首页复印件并交纳全额团费,如护照还未办理,必须于日前补齐护照首页复印件.其中明确说明:不接受个人报名.真是不好意思,IMC国际数学竞赛中国秘书处联系方式(不接受个人直接报名,但可以咨询) 地 址:北京市复兴路83号行政楼甲2-2邮 编:100856电 话:010- / 传 真:010-联系人:王向东老师 王松老师 孙敏老师 活动网站: 你可以打电话咨询一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通知(2016MCM/ICM)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摘要:据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主办单位美国数学及应用联合会(COMAP)网站消息,2016年MCM/ICM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日20点至2月1日21点,即北京时间日(农历月腊月二十)9点至2月2日10点。
  重大改革:COMAP同时宣布2016年MCM/ICM竞赛不再要求邮寄纸质版论文,只需要邮寄参赛选手签名后的Control Sheet。MCM增加C题(大数据),ICM增加F题(政策)。收到Control Sheet的截止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2月26日,相比往年有大幅度延长。这一变更将极大的节省各参赛队的邮寄成本。
  注:提交论文电子版的要求没有变化,仍然需要在竞赛结束以前按照要求将论文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
  201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参赛通知-中文翻译
  2016 MCM/ICM Call for Entries
  Dear Colleagu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 (ICM), an international contes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ollege undergraduates, will hold its 18th annual competition in January 2016. Last year, 2137 teams from 504 institutions in seven countries participated in the contest. ICM is designed to develop and advance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olving skills as well as competence in written communication.This year there will be three ICM problems to select from: one will focus on network science, the second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he third on policy. You can specifically build and prepare your team to tackle one of these topics, if you so chose.
  Your institution may take part in the ICM effort by encouraging a member of your department to serve as a faculty advisor and by promo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faculty and students from associated departments. Advisors help organize the teams, distribute contest materials, and return solution papers to COMAP.
  Please take a moment to read this Contest Overview, then go to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ICM history, registration, deadlines, and contest rules. All registration will take place onlin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
  We hope that you and your team(s) will enjoy this modeling
  challenge.
  Best Wishes,
  Chris Arney, Contest Director
  亲爱的同行们:
  第18届国际数学建模竞赛(ICM)将于2016年1月举行,该赛事是面向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国际性赛事。去年,来自7个国家的504个院校共2137个团队参加了竞赛。ICM 旨在发展并提升学生的解决交叉学科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论文的能力。今年的ICM问题将有3道,题目选自于:第1个关注网络科学,第2个关注环境科学,第3个关注政策。您可以专门建立并准备你的团队去解决这些课题之一,如果你选择了某题。
  您所在的机构可能需要设定一个你们院系负责人协助ICM,为指导老师服务,并通过相关部门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参与。负责人组织团队,分发比赛材料,并提交论文给COMAP。
  注:这里的负责人在我国高校可能是数模协会会长或者数模老师。
  请先花片刻阅读本竞赛概要,然后到 进行注册,查看截止日,竞赛规则等信息。如有疑问,请联系.
  希望你和你的团队都能享受本次比赛的挑战。
  祝好运
  Chris Arney,竞赛指导员
  Dear Colleagues:
  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MCM), a unique international contes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ollege undergraduates, will hold its 32nd annual competition in January 2016. Last year, 7636 teams from 971 institutions in seventeen countries participated in the contest. The MCM is designed to stimulate and improve problem-solving and writing skills in mathematics. Students participate as team members rather than as individuals,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shar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Your institution may take part in the MCM effort by encouraging a member of your department to serve as a faculty advisor and by promo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faculty and students from associated departments. Advisors help organize the teams, distribute contest materials, and return solution papers to COMAP.
  Please take a moment to read this Contest Overview and then go to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registration, deadlines, and contest rules. All registration will take place onlin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
  We hope that you and your team take pleasure in this intellectual challenge and enjoy the spirit of this competition.
  Best Wishes,
  Patrick Driscoll, Contest Director
  亲爱的同行:
  第32 届国际数学建模竞赛(MCM)将于2016年1月举行,该赛事是面向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国际性赛事。去年,来自17个国家的917个院校共7636个团队参加了竞赛。MCM 旨在激励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需组队参与,以便形成一个共同分享知识与能力的团队环境。
  您所在的机构可能需要设定一个你们院系负责人协助ICM,为指导老师服务,并通过相关部门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参与。负责人组织团队,分发比赛材料,并提交论文给COMAP。
  请先花片刻阅读本竞赛概要,然后到 进行注册,查看截止日,竞赛规则等信息。如有疑问,请联系.
  希望你和你的团队都能享受本次比赛的挑战。
  祝好运
  William P. Fox,竞赛指导员
  Contest Overview
  MCM and ICM are parallel contests and follow the same rules.
  All the information listed below, except where noted, pertains to both contests.
  竞赛概括
  ICM 和MCM 是两个同时进行的竞赛,遵循相同的规则
  除过特别说明外,下面所列信息同时适用于两个比赛
  The Ground Rules
  Contest Date and Time: The 2016 contests must be accomplished at a local facility starting at 8:01 PM EST on Thursday, January 28, 2016 and ending at 8:00 PM EST on Monday, February 1, 2016.
  基本规则
  竞赛的日期时间:201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将于号(周四)晚上8:01 分(美国东部时间)开始,于号(周一)晚上8:00(美国东部时间)结束,比赛的地点为当地的院校。
  Faculty advisors must ensure that no further modifications, enhancements, additions, or improvements may be made to the team&s solution paper after the contest deadline. (8:00 PM EST on Monday, February 1, 2016.)
  在截至日期后,学校负责老师必须确保电子论文提交后不会再变更、美化、添加或进行其他修改。(日美国东部时间晚8:00)
  Each team is required to submit an electronic copy of its solution paper by email to . The advisor or any team member may submit this email.
  每个队都必须通过email 将论文电子副本提交到。此任务可由负责老师或组员完成。
  Your email MUST be received at COMAP by the submission deadline of 9:00 PM EST on February 1, 2016.
  你的论文邮件必须在截止日期(2016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晚8:00)前提交于官方指定邮箱.
  COMAP must then receive your Signed Printed Control Sheet via mail on or before Friday, February 26, 2016.
  组委会能够最晚于美国时间日(周五)收到各队邮寄的纸质版论文的包裹。
  The Contest Materials: The contest Website contains all the guidelines, requirements, judging criteria, and suggested procedures for the submission of solution papers, including step-by-step instructions.
  竞赛材料:竞赛网站包含各类指南,要求,评判标准,及提交论文的方法步骤,包括详细的步骤说明。
  No materials will be available in any other form.
  没有任何其它形式的提交材料。
  On Thursday, January 28, 2016 at 8:00 PM EST, the contest problems will be posted on the contest Website.
  竞赛题目将于1月28日(周四)美国东部时间晚上8:00发布于官方网站。
  The Advisors: Advisors inform students about this competition and encourage the formulation of teams.
  负责人:负责人可以给学生宣传有关本次比赛的相关事宜,鼓励学生组队。
  Advisors may guide and rehearse the team prior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petition.
  负责人可以在竞赛开始前对队员进行指导和赛前训练。
  During the competition,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develop all of the substantive analysis without the help of others.
  竞赛期间,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论文,不能和本队以外的人进行探讨。
  Registration of Teams: All teams must register online on or before January 28, 2016& at 2:00 PM EST.
  队伍注册:各队必须在日下午2:00(美国东部时间)之前在网上登记注册。
  A $100 registration fee must be paid at registration online in order to participate.
  注册时候,每个参赛队伍必须支付100 美元参赛费。
  The MCM and ICM contests allow unlimited teams per institution, with unlimited teams per department.
  MCM 和ICM对每个学校的参数队伍数不做限制,每个院系队书也没有限制。
  Each team consists of up to three high school 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are enrolled in school at the time of the contest.
  每个队伍最多由3名在校高中生或在校大学生构成。
  Team members do not need to be named at the time of registration, but they must be determined before the contest problems are read.
  登记时不需要提交组员名字,但是提交竞赛论文的时候需要写名字。
  The Contest Problems: Teams will choose any of six modeling
  problems:
  MCM Problem A (continuous)
  MCM Problem B (discrete)
  MCM Problem C (big data)
  ICM Problem D (operations research/network science)
  ICM Problem E (environmental science)
  ICM Problem F (policy)
  竞赛题:每队可以选择以下问题四者之一:
  MCM 题A(连续型)
  MCM 题B(离散型)
  MCM 题C(大数据)
  ICM 题D(运筹学/网络科学)
  ICM 题E(环境科学)
  ICM 题F(政策)
  Data, if needed, will be attached to the problem or available on the contest Website.
  如果需要,数据会在题后给出或发布在竞赛网上。如想参考以前的样题,请查询。
  Sample problems from other years are online at
  如想参考以前的样题,请查询。
  The Report: Participants may use all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such as computers, libraries, software packages, Internet, or any other inanimate sources.
  说明:参赛者队员可以使用各种计算机、图书馆、软件、网络或其他任何非智慧生命体等资源。
  Problems are designed to be open-ended and are unlikely to have a unique solution.
  问题设置得很开放,没有唯一解答。
  Attention must be focused on clarity,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solution.
  要注意解答必须使人清晰、分析透彻与设计合理。
  The narrative section of the solution papers must be typed and in English.
  参赛论文必须是英文版本。
  Partial solutions are acceptable.
  即使是一个不完整的解答也可以提交。
  You are no longer required to mail a print copy of your Solution Paper.
  你不再需要邮寄提交打印版本。
  Results: Judging will be completed by April 2016.
  结果:评判将于2016年4月完成。
  Team solutions will be designated as Successful Participant, Honorable Mention, Meritorious, Finalist, or Outstanding.
  团队论文将被分为成功参赛者,二等奖,一等奖,入围奖与特等奖。
  The results will be posted on COMAP&s Website.
  获奖结果会在COMAP的官方网站公示
  Certificates and press releases will be mailed or emailed by May 2016.
  证书和新闻稿将在2016年5月被邮寄或通过email 寄出。
  Select outstanding teams will have their solution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UMAP Journal.
  杰出队伍的求解论文将在UMAP 杂志上发表。
  Prizes: will sponsor a $10,000 Scholarship Award to the two best USA teams in the competition.
  奖项:将支助10000美元奖学金给两个最好的美国参赛队。
  The Institute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Sciences (INFORMS) will designate an Outstanding Team from each of the problems as an INFORMS winner.
  运筹学与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将从三个题目各指定一个杰出团队作为INFORMS 的赢家。
  Th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SIAM) will designate one Outstanding Team from each MCM problem as a SIAM winner.
  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SIAM)将从MCM 的每个题目中指定一个杰出队作为一个SIAM赢家。
  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MAA) will designate one Outstanding Team from each problem for the MCM as a MAA winner.
  美国数学协会(MAA)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SIAM)将从MCM 的每个题目中指定一个杰出队作为一个MAA 赢家。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all of the above, please go to the contest Website at:
  有关上述的各种详细信息,请访问竞赛网:
  Recent ICM Contest Outstanding Teams
  Xidian University, China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2)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ina
  NC Schoo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NC
  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 CA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Recent MCM Contest Outstanding Teams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China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University at Buffalo, NY
  Chongqing University, Chin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ina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ustralia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O (2)
  Bethel University, MN
  Colorado College, CO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原文地址ap.com/undergraduate/contests/
  来源:数学建模与统计建模论坛,翻译人:Huiming Zhang
  数学建模相关资料请关注: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我的电子书中国在国际奥数比赛中,近些年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可是为什么至今没有人获得菲尔兹奖?
按投票排序
很多人对数学有误解,以为数学是只要聪明就能做的。 其实更重要的是必须做前沿的东西了解最新的思想与方法。在最前沿,做什么东西都是创新。所以说数学上基本上好的老师的学生一般也是比较强的。说远一点,牛顿那个年代, 只要读了微积分随便做点什么都要进教科书,所以除了一堆大牛。 这就是因为微积分重要,又在发展时期。 又或者说格洛腾迪克的学生各个都大牛。 这是因为代数几何重要,而且那时候除了他们全世界谁都不懂。 反过来,如果你在牛顿的年代做平面几何, 在20世纪研究微积分那再聪明都没法做好的工作。当然如果人再聪明,努力运气又好,自然工作就更好。一大堆人中总有些聪明,努力又运气好的人。所以最最关键的就是能接触到前沿的人数。中国基本上是最近十几年才开始能有大量的人出国, 再那之前 再聪明,比如陈景润也只能学些微积分,单复变什么的,也只能做些解析数论这些上手快的东西(没说解析数论不难,只是那么那时的解析数论需要基础知识少,也用不了什么高级的工具)。所以指望那一代的人做一流的数学是很困难的。即使是现在,比如去美国的人再多,你能比得上在美国人多么。 所以中国的数学要经常性的拿菲奖,要看现在那些出了国,工作在前沿的人,回到国内 在国内带学生,发展自己的学派。等到有大量的人可以在国内就能学习前沿的数学,那时候菲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这根本就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情。其实就我自己看见的,觉得现在这一代做数学的中国学生还是挺厉害的,完全不比外国的同学差。他们中要是有人能拿菲奖,我也一点不奇怪。而且基本上在国外生活工作都要比外国人克服更多的困难,但很多人还是能做很好的工作。 可以想象他们如果不需要背井离乡,可以花更多精力在学问上,肯定能更出色。
菲尔兹奖是授予四十岁以下的的数学家的,而奥数金牌通常是十八岁以下。如果我们假设菲尔兹奖获奖者平均37岁,而奥数金牌获奖者平均年龄17岁。则他们的年龄差别大概在20岁左右。这样通常情况下,1990年金牌获得者要在20年后的2010年才处在菲尔兹奖评选范围内。从上,我们可以看到,菲尔兹奖与20年前左右的IMO成绩的相关性是惊人的高的。从1990年开始算起,每届获奖者中都会有至少一位是20年前左右的IMO获奖者,一共26位获奖者中有13位是曾经的IMO获奖者。把他们的菲尔兹获奖年份和他们的最好成绩年份做差之后,得到平均值恰好是20,符合我们的猜测。而从中国队IMO比赛历年成绩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队是从1997年开始从未低于第二名的,那么这批人要到菲奖评选,差不多在2017年。另外虽然中国总分老是第一,但个人赛中,只是从2000年开始才总是有选手获得个人的头名,而数学基本都是拼个人是否顶尖而不是团体。这样算起来差不多要在2020年才会菲尔兹。巧合的是,2000级北京大学数学系校友张伟()和恽之伟()(后者是上图中2000年满分金牌),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获得拉马努金数学奖(),这个奖项是只授于32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的。所以,只是时候未到。用伍鸿熙《黎曼几何初步》于北大1984年5月致读者的话()中的一段作为结尾:我講這個課的時候,剛好和奧運會重合。由於祖國在奧運會上的豐收,自然引起了“為什麼中國數學家不能拿數學界的金牌”的問題。於是“拿金牌”這個口號不脛而走,暑期中心的同志們人人面上都掛著一個問號:“中國再什麼時候才拿數學界的第一面金牌?”這個問題後來甚至在雜誌、報章上也被提出來了。這個想法實在很具有刺激性。若是真能把一門嚴肅的學問當作一種體育比賽,以後可以玩的花樣就多得不可想像。比方說,人民日報第一頁可能有如下的標題:“Poincare與高斯在拓樸場上激戰,Poincare大勝,五比零。”又或:“群論決賽,Abel苦戰Galois,不幸以二比三敗北”等等。不過我猜想提倡在數學上“拿金牌”,主要的用意也不過是作為一種鼓勵罷了。這個用意自然是很好的,但是,這個口號卻不幸被人誤解,以為學數學的最終目的,不外是拿一個什麼獎之類。這就和古代“十載寒窗,一舉成名”的封建思想,有太多重合之處了。你們一定很清楚地認識到,在你們自己這一代當中,這種功利主義的想法已是與日俱增,犯不著再用“金牌”作為鼓勵了。我覺得比較值得做的事,倒是鼓勵你們去培養一種“實事求是,為這門有悠久歷史的學問盡一己之力”的學者風度。
我朋友里拿过奥赛国际金牌的有不少,集训队的更多。后来留学生涯中菲尔茨奖得主也见过若干位。我自认为对这个话题还有点发言权。1,两者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菲尔茨奖四年发一次,每次至多四人。而奥赛国际金牌每年有几十上百人。2,大家普遍以为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得主是同龄人中数学天赋最高的一批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对。中国的奥赛选手有非常完善的培训体系,尤其在高中那几年从国家到省市有专家研究每年的题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奥赛成为很多小地方学生“跳龙门”的唯一出路,优秀的学生为此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而欧美很多国家的优秀学生很少进行如此强度的针对性训练,往往只在比赛前突击看一下。同样能拿到国际金牌,谁的天赋更高是很显然的了。其实大家注意下近几年的菲尔茨奖得主,不少有国际奥赛得奖经历(例如著名的陶哲轩),反而是中国的成绩有点被人为拔高了。3,很多中国奥赛得奖的同学本科在国内大学受的教育。很遗憾的是,那是国内与国外教育水平差距最大的一个阶段,也是对职业数学家训练最关键的一段。我在国内上的本科,后来又在法国名校接受过本科(Grand Ecole),硕士,博士的数学教育,感受颇深。4,如果以跑步做类比,数学研究与奥赛分别是长跑与短跑,需要的技能自然不太一样。很多奥赛成果的短跑性选手后来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研究,逐渐就转行了。(比如我。。。)
我就说一个原因,我也不知道这个原因占多大比重中国在国际奥数比赛中,近些年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可是为什么至今没有人获得菲尔兹奖?但是现在30-40岁这一批数学家当初都是九十年代左右上大学的。
我是p大的。我奥数保送。我是学渣。我上铺张伟教授拿了拉马努金奖,我赌10块他18年拿菲尔茲。我大学被碾压,只好读计算机。
匿名补充一下最高票
认为没有得到菲尔兹奖的主要原因是时机未到。我认为尽管存在时间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过去二十多年, 尤其是 1988 - 1998 期间大部分中国数学奥赛金牌得主流失过多。这些奥赛金牌得主多数没有选择从事数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少数选择从事数学研究工作的进展似乎也不算顺利,以至于转行率很高。回顾菲尔兹奖,多数得主是知名大学的数学系终身轨教授 (例外也有,比如解决庞加莱猜想的 Perelman)。如果金牌得主有相当大的比例继续从事全职纯数学研究 (这点基本只能在大学或纯数学研究所做到),才会有比较高的几率得奖。可惜的是,国内历届金牌得主最终从事全职数学研究的人太少,基数一小,能否得奖就变成彩票游戏了。根据我的印象,奥赛金牌得主后来赴美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很高,但博士毕业后继续从事数学研究的凤毛麟角,而在数学研究中崭露头角 (外在标准是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数学系任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 的更少. 我印象中目前拥有大学教职,从事全职数学研究的奥赛金牌选手只有如下几位: 恽之伟(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陈晞 (Alberta 大学副教授) 何旭华(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 据闻已经离开香港科技大学)袁新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倪忆(加州理工助理教授)王菘 (两块金牌得主,中科院研究员)高峡 (北京大学讲师) 1987 年 IMO 金牌依然是讲师,很奇怪更多的金牌得主是从事了一段时间数学研究后出于各种原因放弃了,这些人基本上已经不可能有菲尔兹奖的机会了 (当然张益唐那样的小概率事件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库超 (IMO 银牌, 曾在 UIC 做过讲师,现在九章资本管理基金)朱琪慧(IMO 银牌,九章资本管理基金)杨保中(拿到MIT数学博士后改行学了经济,又从斯坦福拿了个经济学博士,目前在佐治亚州立大学经济系做助理教授)霍晓明(拿到斯坦福统计系博士后改行做了工业工程,目前在佐治亚理工工业工程系做教授)汪建华 (拿到MIT数学博士后改行做了软件工程师)杨克(拿到CMU计算机系博士后去谷歌做了软件工程师)李鑫(谷歌软件工程师)每个人的职业选择都是自由的,但总体感觉奥赛数学金牌获得者虽然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奇高,但最后选择数学为终身职业的人很少,我不确定这一比例是否低于其它国家奥赛金牌选手。
做为一个曾经的奥数选手,我引用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奥数的奠基人和推进者,李成章老师的一句话“菲尔兹奖你们去问大学要,关奥数什么事!”首先我来谈一下高中奥数的内容吧,首先有100~120分的一卷,这里面的内容全部来自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但是难度和灵活度,要高于高考的压轴题,更多的是考察选手的解题速度和经验,我个人认为即便是励志于通过高考考入清北两所学校的理科学生,数学水平达到一试的水准是必须的。其次是四道共180~200分的分别是平面几何,代数不等式,基础数论,组合数学。这里的内容基本脱离高中知识,但是!!不涉及任何大学及更高级别的数学知识!搞过物理化学生物竞赛的知友,恐怕无法否认这三门竞赛,基本考的是大学知识。回到正题,数学竞赛,如果这样的考试不算锻炼思维,恐怕任何考试都不能算了吧。奥数不等于数学家,奥数只能是帮助大学选拔有数学特长的苗子。让这些也许偏科的偏才,有机会得到培养。但是把好苗子做为丰收的唯一条件,并不管其中的培养过程就显得非常业余了。并且并不是所有奥数选手都会从事数学专业,就本人这一届的两位天津市成绩前六的选手,都保送到了清华大学从事了计算机行业,这更说明了奥数的选拔性,为大学选择聪明的新生。如果一定要探究些什么,我认为讨论北大数学系与菲奖的关系更贴切。(并非喷北大数学系,那也一直是我心中的殿堂)如果有知友,能够提供北大,复旦,中科大,南开,南京,中山,武大等数学系毕业生的去向的话,我想不难发现,很多数学系的学生进入了金融,统计,计算机,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我想对于一个社会和国家来说,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输出不能因为一个没有菲奖而全盘否定。
答案里没人提到付云皓么,当年他可是难度系数较大的两届IMO满分金牌得主,可是,他在本科期间沉迷游戏,打到研究生都保不了,还得去广州大学读研、读博,实在是可惜了。就目前来看,韦东奕还是有希望的,两届IMO满分金牌,第四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四项个人金奖、一项个人银奖...讲点不同的话吧,红杉资本中国的创始人沈南鹏是因为数学竞赛(全国金牌?)保送去SJTU的,一路奏凯去了哥大数学系,结果才发现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中途转去了耶鲁攻读MBA,后来他回忆起这个选择时,说道,很多人没有坚持做学术,是因为他们将竞赛当做是一个跳板,获得更好社会地位和更优质社会资源的一个手段。那就是,到底学习是目的,还是学习是手段的问题了...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就是过于迷恋初等数学的技巧,而忽略对更高等的数学思想和基础的培养和训练。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更准确的说,检验我朝新一代数学人才品质的时间还远未到。。为何呢?1.我国奥赛的优势是从2000年过后开始体现,团体方面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而这一批学生年纪大的刚在研究岗位,走上正轨。小的还在念书。需要时间。2.我国是团体成绩有压倒性优势,但在个人成绩方面,和世界各国精英差不多。且,imo只是个基础阶段的比赛,其筛选的是有强大数学基础和智力能够从事高质量科研的,以后还要进一步筛选。举个简单的例子,米妖的团体成绩一般都好于法国,甚至俄罗斯,但imo国家队里出的菲奖却远远比不上。更何况,相当部分的竞赛者未必选择数学。我朝现在谈新一代数学人才,为时尚早3.新一代数学业界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最顶尖的人才,还刚走上正轨,开始有所突破,年纪小的还在努力接近前沿。上一代华人数学家,也还未来得及将毕生所学传授给新人,并培养后备人才,并给予适当提携。所以,急什么急,还早呢
奥赛比的是规定时间内做规定的题目谁的正确率高,菲尔兹奖比的是40岁之前谁搞的新闻大...前者本质上就是个高考只不过题目难一些,后者得自己找题目一不小心找难了过了40岁只好盼着其他小点的奖去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比的内容到形式都不一样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f有什么国际性比赛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