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钱塘江畔是谁家的文章

  本书内容:写古树写人生,写西湖写杭州。
  本书主旨:由我阐释西湖古树,让您认识西湖古树,大家共爱西湖古树。
  本书价值:有利于西湖的古树保护,有利于西湖的旅游开发。
  ================================================================
  作者简介
  朱乙丑,原名朱明东,安徽舒城人,做过高中语文老师,出版公司编辑,现为省作协会员。已出版《神马快慢班》《春秋历史新闻播报》等多部作品,所出作品进入全国新华书店和网店销售,并被全国各大图书馆收藏。座右铭是:走心选的路,写心想的文,说心中的话。
  ===========================================================================
  第一章、六通宾馆附近的唐樟:开天地
  第二章、杭州饭店前的古树:老来壮
  第三章、文澜阁里的古树:出炼狱
  第四章、浙大西溪校区里的大树:弹琴指
  第五章、玛瑙寺里的古树:观音手
  第六章、岳庙前的大树:掏心指
  第七章、西湖岸边的大树:屈一指
  第八章、西湖岸边的古树:二指禅
  第九章、望湖楼旁的古树:品湖光
  第十章、孤山公园里的大树:连理枝
  第十一章、西湖岸边古树:老来俏
  第十二章、小瀛洲里的古树:醉知章
  第十三章、小瀛洲里的古树:独臂士
  第十四章、小瀛洲里的古树:大额头
  第十五章、西湖岸边的古树:小蛮腰
  第十六章、曲院风荷里的大树:舞人生
  第十七章、抱朴道院门前的古树:心相印
  第十八掌、曲院风荷里的大树:友谊长
  第十九章、西湖岸边的古树:梁祝会
  第二十章、西湖岸边的古树:有请您
  第二十一章、西湖岸边的古树:繁变简
  第二十二章、文澜阁里的古树:走弯道
  第二十三章、西湖边的古树:白蛇传
楼主发言:31次 发图:
  作者QQ:
  杭州西湖  
  @朱乙丑 :本土豪赏1朵鲜花(100赏金)聊表敬意,关中马,文友喜开新帖,送朵鲜花聊表敬意!【】
  自序  我第一次去西湖是1993年的4月23日,一个春意融融的日子,并在那里拍了两张照片,其一留影于断桥,另一留影于小瀛洲。首次去西湖,西湖就给了我梦幻般的美感,回家后,我一直对西湖魂牵梦萦,时时对着照片发呆,浮想联翩。  西湖太美了!西湖对于我,是个永远做不完的梦——浪漫的梦,绮丽的梦。  因为太爱西湖了,我就想为她做点什么,可一个穷作家能做什么呢?我能做的,就是书写她。我曾经立下壮志:要用西湖之水润我文笔,用钱塘江潮助我文思,穷尽自己的笔墨功夫去写西湖,写出西湖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然后,OK!是的,我要写一本书,一本对得起千古西湖的书,一本对得起我此生一直萦绕心头的杭州梦的书。  然而,千年西湖,文化圣地,从古及今,骚人墨客为她留下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为她吐出的文字多如恒河沙数。西湖的山水、街道、景点、建筑、特产、人物、故事、美食、诗词、小曲、风俗、绘画、酒店、寺庙、会所、墓地、祠堂、旧照、桥梁、别墅、游艇、史话、工艺、匾额、花卉、书法、古塔、湖堤等等,基本上都给人写烂了,实在没什么好写的了。  就这样,书写西湖的梦想被搁置了下来。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4年的6月底,我第二次到西湖的时候。  今年的6月25日,一个夏雨霏霏的日子,我再次到西湖。那天下午我上了宝石山,发现了一棵古树,我被它的古老和高大震撼了,当时就想为这棵古树写一篇文章,我深入一想,西湖边的古树名木绝不只这一棵,果然,我走下宝石山,来到西湖岸边,发现这里的古树名木比比皆是,就是个古树群嘛,而且各具个性,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稍后,我通过查阅书籍,让我惊讶的是,到目前为止,竟然没有一本书是专门写西湖古树名木的。我感觉很奇怪,杭州是文化名城,聚集了大批文化大师和文化名人,西湖的方方面面都被人写了,然而西湖的古树名木那么显眼,偏偏没人写,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那么——我不写,更待谁?!  我想,这是一种天意,是老天爷把书写西湖古树名木这个神圣的使命交给我!  没错,今年的这次的西湖重游,我确被西湖的古树震撼了,触动了!当然,这次的被触动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我今年6月底到西湖,距离首次到西湖已经时隔21年了,这21年间,我遭遇许许多多的不幸和灾难,曾有几年时间,几乎每年都遭遇了家庭的变故,我的人生处于低谷状态,甚至处于绝望之中。我的第二次到西湖,发现很多古树,老得不堪入目,近似于枯木干柴,可它们非常顽强地活着:枝干上,树根处生发出嫩枝和新叶。它们的这种精神给了我极大的教育和启迪。这些古树在教导我: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哪怕是走到了绝境,也要顽强地生活下去,绝不泯灭希望!西湖边的古树告诉我:人在任何一个年纪上都可以从头再来,重新开始!  看到西湖古树,想到了我的人生历程,我和古树们立即有了心灵上的共鸣和心灵的碰撞,它们瞬间成了我精神上的导师和灵魂上的契友。  于是我便立即产生了内心的冲动,那就是:要好好地书写西湖边的古树名木,不是写一棵,而是写几十棵,我要写一本书留传世间,告诉天下的游客,西湖的每一棵古树名木都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只要你停下脚步,和它们对视,你定会被它们感动,被它们启迪,被它们教导,你定会感觉到它们其实不是树,而是有着精神和心灵的“人”!甚至是某个伟人!我可以负责地说:历史上任何一个名人我都可以给他找到对应的树。  是的,日的下午,我在宝石山就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写出一部关于西湖古树名木的书。古树是属木的,但我想用金属般的文字去写它们,目的是让它们走进永恒,走向不朽!  我在想,这么多年,那么多古树名木,每天都有千万计的游客从西湖的古树名木身边走过,竟然无人为它们写一部作品,这太不可理解了,这个使命到了今天最终落在了我的肩上,我和西湖,和古树名木究竟有着怎样的缘分啊!这不明明昭示着:我和西湖古树名木的相遇,是我的天大幸运啊!同时也是古树名木的幸运!我的幸运是:西湖名木给我提供了写作的绝佳素材。名木的幸运是:它们终于遇到了一个懂它们、愿意为它们作传的人!
  关于西湖古树名木,不能说毫无人关注它们,杭报曾经举办过“大树随手拍”活动,也有不少读者响应,然而我所遇到的很多古树名木却几乎无人去拍,无人去写,所以我觉得真的是咄咄怪事,是它们的位置偏僻吗?非也,它们就在西湖岸边,甚至是著名的景点里。所以,它们由我来书写,来作传,这只能用天意来解释了。  我之遇到西湖古树是非常偶然的,我对西湖古树生发感情是非常自然的,偶然中有必然,由我书写西湖古树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是由缘分和天命决定的。  因为不是所有的游客都对西湖古树名木感兴趣的,不是所有的西湖游客都会被古树名木感动、触动、震撼的。我就不一样了,我被西湖的古树们一次次感动,一次次震撼,我每见到一棵西湖古树,都会情不自禁地对他们双手合十,心里情不自禁地默念一句“阿弥陀佛”,这纯粹是出于对它们的敬畏和膜拜。其实这很好解释:在我心中,一棵古树就是一尊佛,见到古树,对之双手合十,那是非常自然的习惯动作,无须大惊小怪。  总之,我对西湖古树名木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是前世注定的。  我曾跟人说过我的前生是浙江人,话一出口,被很多人嘲笑过,其实我说的是实话,我见过很多城市的古树,比如北京:北京的古树,数量上多于杭州,树龄上大于杭州,我多次去过北京,多次看到北京的古树,但都没有什么感觉。不止是北京,我对所有地方的古树都无兴趣,无感觉,独独对杭州的古树生发深情,这不是前世的缘分是什么!若有缘,终相遇。这些西湖古树立在这里,它们在等,等一切有缘的人来和它们晤面,于是我到来了——  我要感谢杭州,在许多城市把古树砍伐殆尽的年头,杭州市没有!——这是怎样的文明啊!怎样的胸怀和识见啊!一棵古树就是一个老人,一部历史,一座图书馆,杭州没有干掉这些“老人”,没有漠视这些“历史”,没有毁掉这些“图书馆”,这是怎样的文明城市啊!杭州人对古树的保护,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时间的敬畏,对古老生命的呵护。就凭这一点,我就要给杭城点个“赞”!  相比之下,当下的很多地方在城市化过程中,古树遭到了砍伐,城市的历史风物荡然无存,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也是对后世的不负责,是缺乏历史眼光的表现,是野蛮人的做法。  西湖古树要感谢杭州市对古树的“不杀”之恩,四海游客要感谢杭州市对古树的“不杀”之恩,尤其是我,更要感谢杭州市对古树们的“不杀”之恩!如果杭州市是座野蛮的城市,会有西湖的古树吗?没有了西湖的古树,我还书写什么!又怎么能够圆我的西湖之梦?  竭尽全力保护古树,杭州市的做法是明智的,智慧的。作为历史名城,以什么来证明你的历史呢?靠建筑物来证明?现在的好多所谓的历史建筑,其实是今天重建的,这是历史建筑吗?这叫岁月悠久吗?这有时间感吗?不是历史原物,凭什么叫历史建筑?古树就不一样了,古树不是后来重栽的,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原物啊!所以,能证明杭州是千年古城的,千年古树是最好的证明!大树不是奸猾小人,它们不知道去冒充什么,它们的真实年龄全写在了它们的树干上,体现在树皮里。古树是历史名城之魂、之宝、之见证!无古树无以成为历史名城!  今年6月之后,我时时提醒自己,如果我不写西湖古树,或者写不好它们,我就是历史的罪人,我就不配做文人,甚至不配做人!我就永远对不起西湖的古树!  为了书写西湖名木,说实在的,我付出了许多,比如,我为了写古树名木,就要到实地去观察,去拍照片,但在这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不断,举例来说,我为了拍摄虎跑的古树名木,四次买门票进虎跑寺:第一次,一进虎跑,我用于拍摄的手机突然没电了,拍摄名木的计划也就落空了;第二次进虎跑,完成了拍摄古树名木的任务,但后来手机出了问题,大概是中毒吧,里面的照片全消失了;第三次我打算带着相机去虎跑拍摄,没想到,还没到虎跑,相机也断电了。最后,呜呼哀哉!  直到第四次,我才得到了虎跑名木的照片,然而我已精疲力竭。——红军四渡赤水,我是四进虎跑,我进虎跑可不是为了旅游啊——  坦率地说,我为西湖古树付出了时间、金钱和心血,但我无怨无悔,只要能写出它们,一切都值!还是那句话:无怨无悔!  作为一个作家,我深知为文的最高境界是:有真情,不做作!这次我写西湖古树名木,真的是动了真情。我为了见识西湖古树名木,冒着酷暑,翻山越岭,汗流浃背,脚底都磨出了两个大泡,如果没有真心,何苦这样?  近年来,我写了十几本书,百万多字,每本书,每个字,每句话,都是我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真实记录。也许作品的形式千奇百怪,千变万化,甚至有点荒诞不经,但思想情感无半点虚假,所以我可以非常欣慰地说:我无愧于文学,无愧于我所描写的对象和现象——包括这本书——《树说西湖》。  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我和西湖名木也是交过心的,交过真心的,因为我是把西湖名木当人看待的。我在杭州生活期间,一次次地拜谒西湖的古树名木,对我来说是一次次的精神洗礼。我要劝告世人:不要认为一棵树仅仅是根木头,树是有心灵的,有情感的,尤其是古树。  有人说,西湖古树,不过是西湖的点缀而已,没什么了不起。我认为,这么认为,是对古树的亵渎!在我的心灵胶片上,西湖古树是西湖的精神导师,它们在诠释着西湖,演绎着西湖,诉说着西湖,它们是西湖的主导,是西湖灵魂的化身,是西湖精神的化石、化合物!而绝不是点缀!  我要强调,不要把西湖当成盆景,当成杭州的点缀!要把它当成一种精神的寄托,在杭州生活期间,每当我心烦意乱时,来到西湖边,我的苦恼就没有了,心湖就平了。  当然,更不能把古树名木当成盆景,当成西湖的点缀!我有切身的感受,它们是我的精神源泉,我从它们那里汲取了太多的精神、意志。  我在这本书中要写36棵大树,每一棵大树都会给我一个启迪,告诉我一个道理,36棵树就是36个道理,我把它们总括为“36计”。这36个道理,构成了我的全部的人生观。换言之,我的人生观,全在《树说西湖》里!这是这本书的意义之一,本书的另一意义是: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树的角度,向世人重新介绍西湖。36棵树,就是从36个方面介绍同一个西湖。以树为笔,写西湖——西湖景,西湖人,西湖事,西湖文化。同时,也写自己。  最后,谨以此作品,呼吁世人永远敬畏古树,保护古树,敬畏生命。同时建议西湖区政府、西湖风景区管委会、西湖博物馆,建造一个西湖古树群模型,让游客在室内就可以领略西湖古树群的奇异风姿。  ——是为序。  朱乙丑,号,秋分日,深夜。
  第一章、六通宾馆附近的唐樟:开天地    (唐樟)  唐樟,唐朝的樟树,年近1100岁的“千岁老人”,立于六通宾馆旁,我给它起名叫“开天地”。  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仅有的两根枝干像叉开的两根巨指:一根特像拇指,一根特像食指。这种双指叉开的动作,一个巨大的“V”字,那种力度,那种遒劲,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拔地而起,倏然崛起,陡然撑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而且它是位于荒山大谷中,周围荆棘丛生,灌木遍布,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古今中外那些披荆斩棘、开天辟地的巨人们。故名之曰:开天地。  是的,当我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正午,沿着南山路、虎跑路、三台山路,一路骑行,最后在一个山凹里看到唐樟,目睹了它的风采的时候,我被它震撼了,震撼于它的庞伟,震撼于它的苍老,震撼于它的神秘。1917年9月,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也见到了唐樟,他对这棵巨树的观感和我完全一样,陈三立的《樟亭记》这样描写唐樟:“偃謇荒谷墟莽间,雄奇伟异,为龙为虎,狎古今,傲宇宙。”  到杭州,如果没有看到唐樟,那真是莫大的遗憾!它就是一个千年前的巨人啊!其高若何?它叉开的“两指”,高达五层楼!其粗若何?根部要十人合抱。尤其是它的古老,给了我压迫心胸的时间感,让我顿时在恍惚中穿越到了唐朝,瞬间觉得自己无比的幼小和渺小。它古老到什么程度,如果不是枝干上长出了几片绿叶,人们定会把它当做硕大的干柴!据说,它是杭州地区树龄最大的香樟,是香樟中的老佛祖。  这棵古树,就是西湖的写照:它的大气,昭示着西湖的大美;它的苍老,昭示着西湖的古老;它长出新叶,昭示着今日的西湖焕发新彩。  人说西湖是“天开图画”,这“天开”二字在哪里得以体现?就在唐樟叉开的“双指”上得到了绝妙的体现。  西湖不仅是自然杰作,也是“人造佳境”,白堤、苏堤,断桥、长桥,雷峰塔、保俶塔,哪个不是人工的产物?西湖十景,十之八九都是人工的创造。西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界认可,说明它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是人类的创作,是众多大师前辈的艺术结晶。  所以,“天开图画”的西湖不仅是大自然为杭州打开了一幅画卷,更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代的艺术巨匠,诸如白公、苏公、杨公、赵公等等,用自己的双手绘就的,是他们的艺术创作,为我们一步步展开的画轴。西湖十景中有半数以上都是依附白堤和苏堤,如果没有白堤和苏堤,就没有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苏堤春晓、花港观鱼、曲院风荷,那么西湖十景中的一半就不复存在!所以,唐人在西湖里划出的一条直线,和宋人划出的另一条直线,对西湖来说是神来之笔。长堤卧波,给西湖增添了两道妩媚的风景线,正是这两条线为西湖带来了无穷的唐宋遗韵,开创出了不尽的胜境美景!白居易写白堤之美:“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陆游写苏堤之美:“花满苏堤柳满烟。”  所以,这棵巨大的古树,就是这些历史巨人和艺术巨匠们的化身,它的两根硕大枝干,那个巨大的V字,正是白堤和苏堤的象征!  以苏轼为代表的艺术巨匠们,他们在西湖的创举绝对是巧夺天工,他们筑成白堤苏堤,铺就通衢大道,简直就是天神的授意,是替天行“道”,这就是我对“天开图画”四字的另一理解,一种不同于别者的诠释和意会。
    (西湖地图)
  白堤长可三里,东起断桥,西迄西泠桥,中间经过锦带桥。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西湖里的孤山和西湖外的北山街连接在一起,是杭州市区和西湖景区相连的纽带。白堤原名叫白沙堤,它的修建者并不是杭州的老市长白居易,因为在白居易做杭州刺史之前,白堤就已存在。白堤是谁修建的,建于何时,史无定论。至于修白堤的目的,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为了蓄水灌溉,有的说是为了发展交通方便游览,还有的说是为了就地处理清挖出来的湖底积沙。实际上,是谁兴建了白堤,为何兴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兴建绝对是一项创举:把实用和审美巧妙、完美结合的创举,它的修建成功,不管修建者主观意图如何,在客观上的确具有蓄水、养殖、交通、观光的多重价值,意义超凡。需要一提的是,西湖号称“三面湖山一面城”,而白堤就是将“三面湖山”和“一面城”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可谓神妙之极。  一条白堤,让人心旷神怡。白堤一出现,就成了美的化身,给西湖平添了诸多的审美趣味。它以风光旖旎著称,依凭如画美景而享誉千年。白堤四季皆美,春来桃红柳绿若仙境,夏日十里荷花载舟行,深秋万顷湖面明如境,寒冬断桥残雪砌琼玉。赞白堤之美,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白居易的诗句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明人王稚登的《十锦诗》更是浓情渲染了白堤的美丽和魅力:“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春满好怀游意懒,莺撩吟兴客情闲。波中画舫樽中酒,堤上行人岸上山。”白堤桃柳成行,绿草如茵,两边群山含翠,绿水涂碧,人行堤上,如入画中。所以,大美白堤,是古人大手笔的创举。
    (白堤)
  如果说兴建白堤是创举的话,那么,兴建苏堤就是壮举了,因为苏堤晚于白堤,它的兴建不具开创性,但苏堤比白堤要长得多,工程浩大,堪称雄壮。  和白堤一样,苏堤也是西湖的胜景之一,而且“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白堤不是白居易兴建的,但苏堤确为苏轼所建。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六里,是白堤的两倍。中有六桥,也是白堤的两倍,这六桥从南到北分别叫: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据说这些诗意的名字,全出自苏轼的锦心绣口。  据《元史》记载,元祐五年,即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巧妙处理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淤泥葑草,把它们就地堆筑成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并在长堤上种花植木,修建六桥。此项工程浩大,曾动用民工20万人。苏轼本人的诗歌中,也提到了自己修建苏堤一事,他说:“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和白堤一样,苏堤也是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的修筑可谓一举多得:疏浚了西湖,处理了淤泥,连接了南北,增加了景致,它是西湖的黄金分割线,景致迷人,位置绝佳,妙不可言,与白堤同为神来之笔。  苏堤烟柳笼纱,莺歌燕舞,游人沿着长堤漫行,如画图般逐次展开的湖山美景令人如醉如痴,因其万种风情,任人领略,苏堤便有了“烟柳画桥”之称,自宋以降,成了观赏西湖全景的最佳地带。  每到春日,苏堤杨柳夹岸,艳桃灼灼,红翠间错,灿烂如锦。再加上湖波如镜,鸟语啁啾,春风骀荡,蜿蜒长堤如一位身姿曼妙的报春使女,翩然立于西湖之上。这就是“苏堤春晓”的涵义。  据说苏轼筑造苏堤,是受神话传说的启发,当年苏轼为了清理西湖经年累积的淤泥,以工代赈,发动民工20万人疏浚西湖,但是挖出的大量淤泥该堆放于何处,让苏轼很费思量。后来苏轼想到:天上银河可以有鹊桥,人间西湖为什么不能有长堤呢?于是就在西湖上画出一条长线堆积淤泥葑草,就有了今日的苏堤。无怪乎诗人说:天上鹊桥落至人间西湖,那便是苏堤。故事也许并不真实,但它至少说明苏堤是巧若天成,是“天开图画”。
    (苏堤)
  在我看来,以苏轼为代表的古人,他们在西湖成就的伟业,就是做着开天辟地的事情,是为万世开画卷,为千代辟天地——美学的新天地。西湖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跻身于世界级风景区之列,白堤和苏堤功不可没。对应到唐樟,正是代表着白堤和苏堤的那两个“巨指”,把西湖指向了世界。  那天,我站在唐樟前,浮想联翩,我想到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如苏轼般做着开天辟地大事业的巨人们。他们中不乏身为草根阶层,生于草莽之中,在荆棘遍布之处破土而出,最后从荒芜中崛起,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升至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就像这棵唐樟。从荆棘中耸起的唐樟告诉我:做大事不怕出身低。  发迹于杭州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即为其中一例,他出身贫寒,幼年以帮人放牛为生。然而胡从荒芜中崛起,他白手起家,先在杭州做个小学徒、小伙计,干着扫地、打水、倒尿壶的活儿,后来成为阜康钱庄的老板,最后成为富可敌国的商界巨子、中国首富,获得慈溪太后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他创建的胡庆余堂,至今矗立在杭州的河坊街上,而他的故居富丽堂皇,精美绝伦,是杭州市闻名四海的历史遗迹,慕名观赏者纷至沓来,其中不乏国家元首。胡雪岩驰骋于政商两界,一度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发了大财,爆得大名,他的人生成就令世人惊叹、仰慕。  古有胡雪岩,今有马云。马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是个典型的来自草根后成巨人的例子。马云幼年家境贫寒,小学和中学读的都是杭城最差的学校,两次高考落榜,第三次参加高考,才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专科班录取。毕业后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工资微薄,为了生存,他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做生意。马云无背景但有梦想,他听到很多人感叹生意难做,就立下志向,让生意不再难做,于是,他于1995年创办“中国黄页”网站,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1999年,他创办阿里巴巴网站。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刚刚起步,是一处“荒山野岭”,一块“不毛之地”,马云无疑是个拓荒者,然而他在荒芜中崛起,今天,马云和晚清的胡雪岩一样,成为中国首富,拥有218亿美元的净资产。据说,美国好莱坞正在筹拍以马云的故事为原型的电影大片,名字就叫《阿里巴巴》。马云虽然身形瘦小,但注定要成为中国的巨人、东方的巨人。  我由苏轼、胡雪岩、马云这些巨人想到了我自己的人生。他们在荆棘丛生的“荒山大谷”中干出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业,而我却整天做着鸡毛蒜皮的琐碎事情,过着庸琐的人生。苏轼在西湖上留下了那么大的痕迹,写下了重重的一笔——苏堤,而我,人到中年,在事业的版图上还没落笔,“八”字还没见一撇。面对伟人,我惭愧之极。我是个庸常之人,见到唐樟,对之双手合十,就是对那些如唐樟般高伟的大人们的膜拜。为何膜拜大人物?因为,我始终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要立大志,做大事,修大德,成大业,做一个大写的人。如此,生命才有价值,才不枉到人世走一遭。否则,人生有何意义?  马云演讲时的习惯动作就是两指叉开,一如唐樟的两大枝干。我什么时候也能如唐樟、如马云一样,从荒芜中崛起,两指一叉就打开一个广阔天地?
  @朱乙丑 :本土豪赏1朵鲜花(100赏金)聊表敬意,关中马:文友喜开新帖,送朵鲜花,表表心意!【】
  支持!
  握手文友,暖暖哒
  借文友一方宝地,作点宣传。谢谢文友!  敬请尊敬的读者朋友点击下面链接,看一看下面的小说您是否也会喜欢——  链接:百万字长篇章回小说连载《蜕变》,怀旧;励志;情色;商战。_舞文弄墨_天涯论坛  
  @关中马
09:21:23  借文友一方宝地,作点宣传。谢谢文友!  敬请尊敬的读者朋友点击下面链接,看一看下面的小说您是否也会喜欢——  链接:百万字长篇章回小说连载《蜕变》,怀旧;励志;情色;商战。_舞文弄墨_天涯论坛    -----------------------------  《蜕变》是一部大手笔作品,值得研读
  第二章、杭州饭店前的古树:老来壮    它已经350岁了,垂垂老矣,根部以上全是光的,没有枝,没有叶,顶端成了空洞,后来被人填充了水泥。它犹如一个老翁,头发没有了,牙齿掉光了,满脸的老年斑。可以肯定,它的上部全死了。可是,走近一瞧,它竟然从根部下面长出一丛细枝嫩叶,那枝条粉嫩嫩的,那新叶绿油油的,展示出沛然的生意,透射出勃然的生命张力。这足以证明它不是一棵死树,它是活的,它的活力正从地底下喷薄而出。它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蓬蓬勃勃地向上长着,可谓志向远大。  它在告诉我:人生从350岁开始!它要从头再来,重新活过!这正合了曹操的那句话:“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立志不怕年纪大。  它位于北山街的杭州饭店门前,见到它,我着实被它的“老来发壮心”的精神打动了,我立即给它起名叫:老来壮。  和“老来壮”一样,古老西湖也是“湖老景不老”,每到一个年龄段,它就会换新颜,展新貌,让游客常看常新,百看不厌,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常新的西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老西湖常有新志,每隔数年,就有一个新目标,新举动。苏东坡曾经说过,“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确实,西湖虽古老,但从未颓废,千百年来,对西湖的大规模的疏浚、整治和建设从未间断过,人与自然相互影响,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互容互渗,最后成就“天人合一的杰作”。西湖的主要人工元素“两堤三岛”就是在九世纪至十二世纪的疏浚工程中形成的。尤其是到了新世纪,古老西湖又立壮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走向世界舞台。为了申遗成功,西湖启动了“重塑天堂”工程,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改造后的古老西湖,鹤发童颜,容光焕发,神采奕奕。2011年,西湖申遗成功,世界瞩目。千年西湖终于壮志得遂。  西湖是另一个“老来壮”。
  支持文友做好梦!
  由“老来壮”,我想到了生活中的很多人——  生活中,常有四十几岁的人叹息道:“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搞出什么名堂呢?”单位里,常见五十几岁的人这样说:“单位里重要的事情应该让年轻人去做,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应该往后面站站了。”  说这种话的人,精神该有多萎靡啊,思想该有多消极啊!包括我在内,我也是这样。我是个四十出头的人,也曾说过“人到四十可以休矣”的话,现在看来,说这样的话,太过荒唐!见到“老来壮”,我惭愧之极。“老来壮”的人生从350岁开始,我的人生为什么不能从40岁开始,从60岁开始,从80岁开始呢?自古以来,大器晚成的人多的是,我何必悲观呢?  其实,四五十岁的人,正值人生壮年,应该是壮志大发的时候,可这些人往往有老退之心,那和“老来壮”比起来,岂不悲哉!人家350岁了,还发新枝,长新叶,还想着乘风破浪、大展宏图呢!  人未老,心已老,最为可悲。人已老,心不老,最为可喜。老来犹生壮年志,则最为可佩。很多伟人,都是在晚年立志,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姜子牙就是如此。他年老时犹有壮志,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文王,果然被文王发现,当上了周文王的太师。武王伐纣时,年近八旬的姜子牙被封为最高军事统帅,并在牧野之战中大败纣王,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姜子牙成为西周的开国元勋。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齐国,开创了齐文化。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奠定了基础。  姜子牙的很多大事都是在他八十岁至一百岁之间做的,他是个典型的老年立壮志、暮年成大业的伟人。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是如此。晋文公重耳是晋国公子,被后母陷害,被兄弟追杀,被迫流亡国外达19年之久,回国为王时,他已是一个62岁的老人。然而他“人老心不老”,暮年有壮志,成为晋君后,他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打败了一系列的诸侯国,最后成为春秋一霸,名垂史册,影响后世几千年。晋文公创造了奇迹,到了退休的年龄才当上了国王,最后竟能成为天下霸主,绝地逢生,枯木逢春,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  在穆桂英挂帅的故事里,杨家将一门英烈,杨继业之妻佘太君,在全家男人都为国捐躯后,为了保家卫国,以百岁之躯披挂上阵,带领杨门女将,一举击败西夏大军,班师回朝,书写了“十二寡妇征西”的神话。佘太君老年壮举,感动千古。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文革时遭到迫害,被流放到江西做了一名拧螺丝的普通工人。他默默忍受着,捱到了晚年,东山再起,年近八十挑起了振兴中华的重担,让中国迅速崛起,震惊了世界,改写了历史。  这些名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晚年奋发,暮年有为,老年迈步从头越,人生从老年开始。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他们未因年老而失去了担当,未因年迈而萎缩退却。铁肩担道义,奋蹄驰天下,该出马时就出马。  做人就该如此。对于人来说,唯一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就是你还有梦想和志向,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梦想,哪怕你很年轻,你也已死去。反之,如果一个人怀抱着梦想,常有大志向,即便你已年迈,也是青年。  “老来壮”告诉我:在任何一个年纪,都可以重新启程,重新出发,把绿色的希望带给人们。  我要感谢“老来壮”,是它给了我重新起航、浴火重生、从头再来的雄心,是它给了我“人生处处是新生”的信念。  ——他年若有成,定到“老来壮”前报喜,并致谢。
  当然,更不能把古树名木当成盆景,当成西湖的点缀!我有切身的感受,它们是我的精神源泉,我从它们那里汲取了太多的精神、意志。  我在这本书中要写36棵大树,每一棵大树都会给我一个启迪,告诉我一个道理,36棵树就是36个道理,我把它们总括为“36计”。这36个道理,构成了我的全部的人生观。换言之,我的人生观,全在《树说西湖》里!这是这本书的意义之一,本书的另一意义是: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树的角度,向世人重新介绍西湖。36棵树,就是从36个方面介绍同一个西湖。以树为笔,写西湖——西湖景,西湖人,西湖事,西湖文化。同时,也写自己。  最后,谨以此作品,呼吁世人永远敬畏古树,保护古树,敬畏生命。同时建议西湖区政府、西湖风景区管委会、西湖博物馆,建造一个西湖古树群模型,让游客在室内就可以领略西湖古树群的奇异风姿。  ~~~~~~~~~~~~~~~~~~~~~~~~~~~~~~~~~~~~~~~~~~~~~~  支持!
  来顶帖,支持优美散文
  欣赏支持文友佳作!
  第三章、文澜阁古树:出炼狱    见到你时,我真的全身起鸡皮疙瘩,因为你的皮肤太粗糙了,粗糙得让人惊恐。你经过了怎样的沧桑才长成这样?一开始不知道你是什么树,看到你的“身份证”,上面写着:  树种
桂花树  树龄
250岁  我才知道你原来是最寻常的桂花树,然而你太不寻常了,你的外表让我断定你是从炼狱中出来的,于是我给你起名叫:出炼狱。  你立于西湖孤山南麓的文澜阁里。我知道文澜阁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四库全书》那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啊!文澜阁是学问的代名词啊!你出现在这样的地方,想必你的外表与做学问有关系。你那模样,分明是在告诉人们:要想成就大学问,必须经受炼狱般的勤学苦练才行,必先经受炼狱之苦,才可悟出无上大道。治学路上,不把自己累得脱三层皮,是成不了大学问家的。因为学问之道无捷径可走,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句话:做学问,不要怕吃苦。  管理文澜阁的大学士们都是有学问有成就的人,然而,他们的学问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苦学得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你就是那些大学士们的化身,大学士们走了,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中,于是你来了,你是他们灵魂的示现和色身的重现。看到你沧桑的模样,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清朝大学士们挑灯夜战、埋头苦读、孜孜治学的身影。我深深懂得,没有哪一个学问大家没经过炼狱的洗礼,没有哪一个大学士没走过艰辛的治学之路。再聪颖的人,如果不苦学,也成不了饱学之士的。历史上的文化大师,诸如范仲淹、王冕、宋濂,无不是勤苦治学的典范。  范仲淹,大名鼎鼎的范文正公,生于苏州,曾做杭州知州。他两岁丧父,母亲迫于生计找个依靠,改嫁长山朱氏。范仲淹长大懂事后,很同情母亲的遭遇,立志读书成才,报答慈母。他哭着辞别母亲,只身到南都求学,在学堂里,他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苦学,连续五年时间,他未曾脱过衣服睡觉,为了节约时间。读书疲倦了,困顿了,他就用冷水洗脸,用冷水浇头,即便严冬也是如此。他经常连顿粥都吃不上,太阳偏西才吃第二顿饭。通过经年不辍的苦学,范仲淹博通儒家经典,并立下了大济苍生的抱负。  元末明初大画家、大诗人王冕,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时嗜学,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地跑到学堂去听学子读书,结果弄丢了牛。父亲非常生气,重挞王冕,可王冕依然故我。为了学习,王冕离开家住进庙里。晚上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着长明灯诵读,书声琅琅直到天亮。庙里有很多神像面目狰狞,王冕虽是小孩,却内心沉静,他专注于读书,心无杂念,毫无恐惧感。王冕努力学习,终成一代通晓古今的大儒,名垂千古。  和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的宋濂,浙江金华人,和王冕一样出身贫寒又痴迷读书,小时候因为家穷无钱买书,就向别人借书看,借来后就亲手抄写,冬天寒冷,砚台里的墨水结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他也不停止抄写。抄写完了,他就立即把书还给人家。成年后,宋濂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为了找到一个博学的人做自己的老师,他曾经背着书箱,拖着破鞋,步行一百多里向一个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当时他冒着凛冽的寒风,奔走在深山大谷中,脚上的皮肤都冻裂了,他竟浑然不知。求学期间,宋濂每天只吃两顿饭,都是很差的饭菜。同学中有很多富家子弟,锦衣玉食,宋濂衣衫褴褛和他们一起生活,一点儿不羡慕他们,只求学问超过他们。后来,宋濂成为一代学问大家,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北伐元军的战斗檄文就是他写的。  江浙人范仲淹、王冕、宋濂,哪个不是贫寒之士?哪个不是衣衫褴褛?可他们哪个不是学贯古今?哪个不是光照千古?他们的光芒正是来自他们的学问和精神。这些人的外表至为寒碜,内在却芳香馥郁,这多么像你啊!你是一棵桂花树,外表那么粗糙,那么暗黑,却能散发出那么迷人的香气。外表沧桑,内心馨香,外丑内秀。很多满腹学问的人都是像你这个样子,你是一切有着大学问的人的化身啊!是他们的代言人啊!  文澜阁是西湖区的重要的人文景观,它的存在,无疑提升了西湖的文化品位,增添了西湖的文化气息。假如文澜阁没放《四库全书》,没有大学士,文澜阁还会有文化气息吗?房子有什么样的品位,散发出何种气息,要看里面放着什么东西,住着什么样的人,如果里面放着干柴,那就是柴房,如果里面放着书籍,那就是书房,书房和柴房能一样吗?是大学士们让文澜阁具有了文化品位,是他们源深似海的学问,让文澜阁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你,一身沧桑的桂花树,在昭示着人们:大学士们的学问,都是苦水泡出来的,他们的学识,都是在炼狱里熬出来的,总之,他们都是从炼狱里爬出来的人。
  这些名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晚年奋发,暮年有为,老年迈步从头越,人生从老年开始。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他们未因年老而失去了担当,未因年迈而萎缩退却。铁肩担道义,奋蹄驰天下,该出马时就出马。  做人就该如此。对于人来说,唯一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就是你还有梦想和志向,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梦想,哪怕你很年轻,你也已死去。反之,如果一个人怀抱着梦想,常有大志向,即便你已年迈,也是青年。  “老来壮”告诉我:在任何一个年纪,都可以重新启程,重新出发,把绿色的希望带给人们。  我要感谢“老来壮”,是它给了我重新起航、浴火重生、从头再来的雄心,是它给了我“人生处处是新生”的信念。  ——他年若有成,定到“老来壮”前报喜,并致谢。  ~~~~~~~~~~~~~~~~~~~~~~~~~~~~~~~~~~~~~~~~~~  支持!
  他们的光芒正是来自他们的学问和精神。这些人的外表至为寒碜,内在却芳香馥郁,  大学士们的学问,都是苦水泡出来的,他们的学识,都是在炼狱里熬出来的,总之,他们都是从炼狱里爬出来的人。  ——————————————————————————  欣赏,支持!兄弟辛苦了!是呀,我们欲有所作为的人,先自己炼好狱吧!
  支持文友佳作!
    (文澜阁)  站在你的面前,我开始反思自己:我也是个读书之人,然而我是个浮躁的人,是个怕吃苦的人,是个没有毅力和定力的人,是个不敢承受磨难的人,所以,我至今成不了文化大家。假如,我能像你一样,敢于把自己累得皮开肉绽,我想绝不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而早已成为文化大师了。  以前,我看经典名著,总是浅尝辄止,翻不了几页,就把它扔至一边。到了书店,看到了一本心仪的书,兴致勃勃地买了下来,拿到家,同样翻不了几页就又把它束之高阁,成了书架里的摆设。整天趴在电脑前,看一些无聊的八卦和愚人的新闻,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没有半点增长,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光阴虚度,岁月徒增。  那天,我在文澜阁里看到你,目睹你那悚人的外表,闻到你那醉人的香气,我震动了,我立刻明白了大学问家是怎样炼成的,你虽无语,但我听到了当头棒喝:没有下炼狱的勇气,就别梦想做个学问家!  你和文澜阁一起,为一座城市带来了古韵书香,这种香气浸润着四海游客的心扉。  然而,人们重视文澜阁,却漠视了你。上网搜一下,关于文澜阁内景的图片多如海量,却没有一张拍你的,仅仅因为你外表丑陋。尽管你内在无比馨香,然而世俗之人都是以貌取人的,他们看不到你的内在价值,在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有相机的时代,竟无一人拍你,我为你鸣不平。我可不想随俗浮沉,随波逐流,跟那些俗世之人一道嫌弃你。今天,我要对全世界高呼:我欣赏你!敬重你!崇拜你!我要拍你!写你!讴歌你!赞美你!宣传你!  和你开裂的外表相比,我那细嫩的皮肤太丑了!你——出炼狱,是我今后学习的榜样,我该像你一样,上书山,下学海,苦炼自己,哪怕把自己熬得皮开肉绽,也在所不惜。  最后我想引用白鹿洞书院的一幅对联自勉:“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周末愉快!
  致敬!祝周末愉快!
  写的好。
  第四章、浙大西溪校区里的古树:弹琴指    这棵树看起来很青春秀美,其实岁数也老大不小了,目测一下它的硕大身材就知道。如果细看这棵树的造型,发现这棵树像一个女子的纤手在弹奏着什么。从它无名指的形状来看,应该在弹古筝,于是,我给它起名叫“弹琴指”。  那天,我站在这棵树的背后,静静地看着它,感觉它的手指很灵巧,动作很轻盈。我在一片宁静中,似乎听出它弹出来的乐曲了,那绿色的旋律从它的指尖飘出来,萦绕在我的耳畔,那是无声之曲,无音之乐啊!  树的一侧是浙大建筑设计院,有道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的弹奏是不是在告诉建筑设计院的专家们,要像谱曲一样去设计房子,要让每一幢建筑都有一个美妙的旋律,让每一座大楼都能飘出音乐来。  是的,凡是杰出的建筑物,它都是有旋律的,都像是一首曲子。北京的故宫雄伟壮丽,像一首交响曲,站在景山顶上俯视北京故宫建筑群时,沿着中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法。苏州园林曲径通幽,像一首小夜曲。拉萨的布达拉宫高耸入云,像一首安魂曲,因为,当你站在布达拉宫的脚下,抬头倾听,听到的不是青藏高原的雄浑,而是佛音梵唱的安宁。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他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内散步时,深切地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从颐和园的长廊内发现了和谐的节奏。  可以这样说,凡是杰出建筑,必有韵律,建筑与音乐浑然一体,若我们用心去聆听某栋建筑物,就会感受到它所弹奏出的美妙乐章。  实际上,最为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必然爱好音乐,懂得音乐,甚至他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家、琴师。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就特别喜欢听肖邦的钢琴曲,他总是一边听钢琴曲,一边设计图纸。  音乐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灵感,建筑也可以为音乐创作提供灵感。我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家谭真抒,就是一位拥有营业执照的建筑师,他在作曲的时候常常运用建筑知识。贝多芬在创作《英雄交响曲》时,就曾受到巴黎某些建筑群的启示。舒曼在《第三交响曲》中就曾想表现科隆大教堂外观的壮丽与雄伟。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霍普德曼给“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配了下联,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听觉艺术,建筑是视觉艺术,二者的艺术形式不同,但它们的确存在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它们有着共通的美学信息、艺术法则和深刻内涵。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建筑的结构造型离不开数学关系,而音乐也离不开数学关系,音乐的简谱不就是用阿拉伯数字写成的吗?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建筑何尝不是?建筑的审美,也是在时间中进行的。有人把建筑空间序列跟同样在时间中进行的交响乐比较,从门廊到大殿,犹如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渐弱、休止。  实际上,建筑和音乐,二者有着诸多共同的创作技巧,比如在在音乐创作中,“重复”是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建筑设计也是如此,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当然是那些视觉性的可见元素的重复,如支柱、走廊、门窗、院落、色彩等等,像罗马大角斗场连拱的重复,希腊神庙柱廊的重复,哥特式教堂尖拱的重复,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的重复等等,都具有古典音乐里可以找到的极具规则性的重复。   二者在结构上也有相同之处。音乐中的结构,如曲式中最小的结构——起、承、转、合四个方块的乐段,其结构和北京的四合院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至于建筑设计中追求的主题与形象、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等艺术法则,音乐创作中也有同类法则。建筑设计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让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就定会在建筑设计中获得更大的创造力和灵感。  那天,我侧耳倾听古树弹奏的乐曲,那乐曲飘向了西湖边,音符落地,幻化为西湖边的各式建筑,有的音符变成了寺庙,比如灵隐寺;有的音符变成了茶楼,比如望湖楼;有的音符变成了饭店,比如楼外楼;有的音符变成了博物馆,比如西湖博物馆;有的音符变成了书吧,比如纯真年代书吧;有的音符变成了佛塔,比如雷峰塔;有的音符变成来了桥梁,比如西泠桥。这些建筑造型不同,色彩各异,美轮美奂,围绕在西湖边,共同组成一首意境优美的梦幻曲。它们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碧水清流之畔,让西湖更具浪漫气息和艺术品位。
  @泰坦之殿
11:54:36  写的好。  -----------------------------  谢谢
  哈哈,想象太丰富了!俺可看不出美女的弹琴指!
  @朱乙丑
13:04:34  二者在结构上也有相同之处。音乐中的结构,如曲式中最小的结构——起、承、转、合四个方块的乐段,其结构和北京的四合院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至于建筑设计中追求的主题与形象、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等艺术法则,音乐创作中也有同类法则。建筑设计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让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就定会在建筑设计中获得更大的创造力和灵感。  ---------------------------------  这简直就是美学大师啊。。
  @朱乙丑
13:04:34  那天,我侧耳倾听古树弹奏的乐曲,那乐曲飘向了西湖边,音符落地,幻化为西湖边的各式建筑,有的音符变成了寺庙,比如灵隐寺;有的音符变成了茶楼,比如望湖楼;有的音符变成了饭店,比如楼外楼;有的音符变成了博物馆,比如西湖博物馆;有的音符变成了书吧,比如纯真年代书吧;有的音符变成了佛塔,比如雷峰塔;有的音符变成来了桥梁,比如西泠桥。  这些建筑造型不同,色彩各异,美轮美奂,围绕在西湖边,共同组成一首意境优美的梦幻曲。它们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碧水清流之畔,让西湖更具浪漫气息和艺术品位。   -----------------------------  若然,是挺美的。
  @雪花与火花
17:31:31  哈哈,想象太丰富了!俺可看不出美女的弹琴指!  -----------------------------  :)这是哪个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
  凡是杰出建筑,必有韵律,建筑与音乐浑然一体,若我们用心去聆听某栋建筑物,就会感受到它所弹奏出的美妙乐章。
  @尝试连接中
18:23:26  凡是杰出建筑,必有韵律,建筑与音乐浑然一体,若我们用心去聆听某栋建筑物,就会感受到它所弹奏出的美妙乐章。  -----------------------------  阴阳美、对称美是核心。。
  @雪花与火花
17:31:31  哈哈,想象太丰富了!俺可看不出美女的弹琴指!  -----------------------------  你能看得出的
  @朱乙丑
13:04:34  二者在结构上也有相同之处。音乐中的结构,如曲式中最小的结构——起、承、转、合四个方块的乐段,其结构和北京的四合院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至于建筑设计中追求的主题与形象、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等艺术法则,音乐创作中也有同类法则。建筑设计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让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就定会在建筑设计中获得更大的创造力和灵感。  ---------------------------------  @主治暧昧
18:15:10  这简直就是美学大师啊。。  -----------------------------  是的
  @尝试连接中
18:23:26  凡是杰出建筑,必有韵律,建筑与音乐浑然一体,若我们用心去聆听某栋建筑物,就会感受到它所弹奏出的美妙乐章。  -----------------------------  是的
  周末支持文友佳作!
  @朱乙丑   您这样的选题能完成,对于文化传承,真是功德无量!
  支持文友佳作!
    (钱江新城)  不仅西湖区的建筑物是一首迷人乐曲,如果放眼整个杭城,你会发现很多区块的建筑群,都是一首迷人乐曲,比如钱江新城——  我是8月17日的那个周日首次来到钱江新城的,当时我恍若置身于上海的陆家嘴,因为它的现代化程度不差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而它的布局和环境却比陆家嘴好得多。  钱江新城位于钱塘江边,高楼林立,仿拟香港中环、纽约曼哈顿的建筑风格,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上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里面的单体建筑虽然造型各异,但韵味十足。弧线形的杭州大剧院、圆球状的国际会议中心、T形的城市阳台、圆柱形的财富金融中心、马靴状的来福士城......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奏鸣曲,奏响了杭州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进行曲。  尤其是新城里的市民中心,它的设计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的理念,由中心六座环抱的建筑和四周四座方形的裙楼构成。中心六座建筑是杭州市的行政场所,四周的裙楼是供市民使用的场所,分别为:市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市民服务中心。这十栋楼的组合,本身就是一个乐章,官民和谐的乐章。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当所有的音乐都缄默了,建筑还在吟唱,钱江新城就是这样。  最后,我要告诉读者:不要说树不懂音乐,不要说树不懂建筑,请看浙大里的大树——弹琴指!
  @金鹏聊斋文
00:14:10  @朱乙丑  您这样的选题能完成,对于文化传承,真是功德无量!  -----------------------------  谢谢鼓励
  周日支持文友佳作!
  凌晨帮顶,码字中
  欣赏,支持,文友佳作!
  支持大作
  周一支持文友佳作!
  @朱乙丑
17:43:06  /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钱江新城)  不仅西湖区的建筑物是一首迷人乐曲,如果放眼整个杭城,你会发现很多区块的建筑群,都是一首迷人乐曲,比如钱江新城——  我是8月17日的那个周日首次来到钱江新城的,当时我恍若置身于上海的陆家嘴,因为它的现代化程度不差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而它的布局和环境却比陆家嘴好得多。  钱江新城位于钱塘江边,高楼林立,仿拟香港......  -----------------------------  美文传承,物欲世界,诚为难得!
  好文每日一阅
  第五章、玛瑙寺里的古树:观音手    它350岁,位于西湖北山路的玛瑙寺里。不知从何时开始,它在古庙里化成了一只佛手,这只手,展开了无数个手指,特像千手观音的手型。于是,我给它起名叫“观音手”。  我相信这棵树就是千手观音的示现,而它正好位于古寺里。  我说西湖是佛地,估计没人反对。因为这里寺庙众多,信徒无数,佛教气息非常浓厚,有东南佛国之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就包括了杭州,而杭州的寺庙大都在西湖边。人说西湖是“三面湖山一面城”,城区红尘滚滚、俗流浩荡,湖山是清凉佛国、一片净土,这二者相互映衬,才是一个完整的都市。在红尘之边,必须要有个修心养性的场地,西湖的寺庙就承担起了这份重任。  西湖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西湖佛教建筑的多姿多彩,西湖高僧大德的光明法迹,是西湖成为钱塘名胜的重要因素。我想,西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离不开晨钟暮鼓的佛教氛围,离不开湖山之边的寺院经幢,离不开保俶塔、雷峰塔等佛教设施,也离不开济公法师、弘一法师等高僧大德的圣迹。实际上整个杭州的繁盛闻名,都离不开佛教文化的有力支撑。可以这样说,如果西湖没有“东南佛国”的美誉,其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将大打折扣。  西湖边有哪些寺庙?著名的有:灵隐寺,净慈寺,法净寺,法华寺,法喜寺,虎跑寺,理安寺,云栖寺,龙井寺,法镜寺,智果禅寺,玛瑙寺,弥陀寺,招贤寺,玉泉寺等等。不出名的小刹就更多了。  佛教气息最浓的恐怕就是天竺三寺了。所谓的天竺三寺,就是指上天竺寺、中天竺寺、下天竺寺,均系西湖的千年古刹。后来乾隆把它们改名叫: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并亲自题额。天竺三寺位于天竺路上,这使得天竺路成为杭州佛教气氛最浓的路,每逢庙会,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挂黄色布袋,成群结队鱼贯而来,俨然一大景观。
  谢谢!祝晚安,明天见!
    为什么西湖区有那么多的寺庙?大概是因为西湖是世界级风景名胜区,游客太多了,在这里建立寺庙,可以结缘更多的人,度化更多的人。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西湖是著名风景区,是四海游客聚集之地,所以西湖也是个花花世界,有道是:西湖歌舞几时休?越是花花世界,就越是需要有清静佛土,好拯救那些纵欲的人们,沉沦的人们,免得他们堕入恶道。  佛教传入杭州后,名僧辈出,灿若群星。诸如:灵隐开山祖师慧理、上天竺开山祖师道翊、中天竺开山祖师宝掌、净慈开山祖师道潜、净宗六祖延寿、南宋神僧济公、民国高僧弘一等等,每一位都是文化宝藏,都功德巍巍,泽被后世,彪炳史册。正是这些佛门高士,慈悲济世,广度众生,庄严人间净土,创造了杭州辉煌灿烂的佛教文化,为秀美湖山增色,他们的清净德业,为西湖增光添彩。  史上有很多高僧都选择到西湖边传法,最为著名的是济公大师、苏曼殊、弘一法师。  济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生于1148年,圆寂于1209年,原名李修缘,法号道济。他是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他不修边幅,衣衫不整,头戴破帽,手摇破扇,脚穿破鞋,身披脏衣,又狂放不羁,给人以疯疯癫癫的感觉。初在杭州灵隐寺剃度,后住净慈寺。出家后,他似乎不守戒律,喝酒吃肉,举止癫狂,人称“济癫”。但此僧才华横溢,学问渊博,尤其是佛学造诣很高,且从善如流,乐善好施,是世所公认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且有著作传世,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诗作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据说济公父母年近四旬仍膝下无子,虔诚拜佛才生下一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给他起名叫修缘,意为希望他修佛缘,济公从此与佛门结下深缘。父母双亡后,济公先在国清寺受戒,后投奔杭州灵隐寺。  济公有几句流传甚广的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意思就是“学我者下地狱”。济公懂医术,悬壶济世,为一代良医。他好打抱不平,息人之争,救人之命。因为他扶危济困,又举止癫狂,人们就给他起名叫“济癫”。他的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世人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人们尊之为 “济公活佛”。现在的灵隐寺和虎跑寺都有济公的纪念馆,关于济公的传说已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曼殊是晚清著名诗僧、书僧、画僧、情僧,广东珠海人,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多才多艺,能诗擅画,通晓英文、日文和梵文。代表作有著名言情小说《断鸿零雁记》。曾入日本横滨大学预科班学习,回国后任教于苏州吴中公学、芜湖皖江中学等,后来在广东惠州削发为僧。  苏曼殊和济公一样,也是一个放荡不羁之奇僧,嗜酒暴食,佯狂玩世。南怀瑾说他:“行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1918年苏曼殊死于上海,年仅35岁。  苏曼殊一生来杭州13次,居住的时间或长或短,他曾住过杭州的白云庵、韬光庵、新新饭店、杭州图书馆、陶社、秋社等处,常与友人同游西湖,他还画过《孤山图》,在日本期间,也常常思念西湖和孤山,他在朋友的信中写道:“闻道孤山远,孤山却在斯。”“尽日静卧,四顾悄然,但有梅影,犹令孤山邓尉,入吾魂梦。”  苏曼殊去世六年后归葬西湖孤山,人们称他为西湖名僧。世人刘半农是苏曼殊的好友,曾写诗怀念过他:“残阳影里吊诗魂,塔表婆娑有阙文。谁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桥畔两苏坟。”所谓两座苏坟,一是苏小小的坟墓,另一便是苏曼殊的坟墓。  民国时期,西湖的奇僧有两位,一是苏曼殊,另一是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本名叫李叔同,他和苏曼殊同为南社成员,和苏曼殊一样多才多艺,诗词、书法、音乐、绘画,样样精通。  他39岁在西湖边的虎跑寺出家,选择此处出家,不仅因为杭州是佛土,更是因为西湖是天堂。因为弘一法师名头太大,他的出家,在当时成为轰动性新闻,也让千年古刹虎跑寺名声大噪,为之又添一层神秘色彩。弘一法师曾在杭州任教,期间常在西湖会友,他酷爱西湖,曾作一词《西湖》曰:“看名湖一碧,六桥锁烟水。塔影参差,有画船自来去。”  弘一大师第一次来杭州是1902年,住了一个月。第二次来杭州是1912年,住了十年,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的是音乐和美术。他还曾于1914年加入西泠印社,与首任社长吴昌硕交往密切,出家前,他将自己的印章都赠给了西泠印社以作留念。  除了虎跑寺,弘一法师还在杭州的多处寺庙驻锡过,比如:玉泉寺、弥陀寺、招贤寺等。弘一圆寂后,虎跑为他建了舍利塔。  我看了很多高僧大德的书,受他们的影响很深,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杭州生活期间,杭州的名寺古刹我都去了。数年前,我曾写过两部佛教小说,一部叫《丽江和尚》,一部叫《九华山和尚》,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即心即佛。”“佛者,心也。”我认为佛学是治心之学,它关照人们的心灵,替人们解开心结,说白了,佛学其实是一门古老的心理学,它是科学,不是迷信。修佛未必要烧香、磕头、祷告,只要保持内心的清静、慈善,清心寡欲,不贪不嗔不痴,对世间万物有着无分别的大爱,你就是在修佛,就能够修成正果。  我最喜欢的菩萨就是千手观音,所以,我一见到玛瑙寺的那棵古树,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假如杭州不是佛国,西湖不是佛地,这棵古树会长成千手观音的模样吗?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我说:一方水土长一方树。在佛地上长出来的树,当然有菩萨相。而且,据我所知,在西湖边,长成观音手形状的古树不止一棵,它们在我心中,其实不是树,而是菩萨的现身。
  周三支持文友佳作!
  第六章、岳庙前古树:掏心指    你可以说它是一棵树,而我要说它是一只手,一只人的手!它为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这种形状?看它的位置,面前是岳庙,身后是岳飞塑像,而它的周围,布满了瞻仰岳飞的游客。于是答案出来了,我想,这棵树化为人的一只手,当与岳飞有关。再细看这只手的五个手指,显示出非常有力的样子,似乎在狠力地抓什么,是在抓陷害岳飞的赵构、秦桧?还是在抓金国首脑金兀术?无论是秦桧,还是金兀术,他们都是岳飞的敌人,总之,这棵树视岳飞的敌人为自己的敌人,它在为岳飞的惨死愤怒,恨不得抓出奸臣的心,开肠剖肚,来为岳飞报仇,从这五个手指可以看得出来。于是,我给它起名叫个武侠的名字:“掏心指”。  谁说草木无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会溅泪,鸟会惊心,树难道不会?可以肯定地说,我在西湖边见到的古树名木都是有情众生,这棵树就是一个例证。当它目睹岳飞被害,对陷害忠良的民族罪人赵构、秦桧等人恨至骨髓,愤怒之极,它咬牙切齿,意欲伸出五指刺进奸贼的胸膛,掏出他们的黑心肝,然后扔给狗吃。  有三个人都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是:岳飞、于谦、张苍水。这三人被称为西湖三杰。三杰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岳飞,一部《说岳全传》,让岳飞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他的精忠报国的形象深入人心,岳飞抗金故事成了中国人世代的集体记忆,“岳飞”二字,成了至忠至孝的历史符号,而秦桧则成了奸臣的代名词。  岳飞有多好,赵构、秦桧有多坏,且容我费一点笔墨说道说道。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南汤阴县一个农民家庭,出生时,有大鹏飞到屋顶上,父母就给他取名叫“飞”,字鹏举。  小时候的岳飞沉默寡言,很有气节,喜欢读《左传》和《孙子兵法》。岳飞曾拜周同、陈广为师,学习骑术、刀术、枪术,练就了一身武艺。  岳飞至孝,师傅周同病死,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坟头祭奠,后来父亲病故,已为军队统帅的岳飞回家为父守孝。
  周四支持文友佳作!
  1125年,金灭辽之后,就开始大举攻宋。宋徽宗禅位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为靖康。宋钦宗和金议和,又是赔款,又是割地,就差没替人家割小麦了。岳飞愤怒,告别母亲、妻儿,奔赴抗金前线。岳飞智勇双全,与金作战,每战皆捷,而且都是以少胜多。  靖康二年,即1127年,由于岳飞、宗泽的顶头上司康王赵构消极抗战,导致宋军失败,汴京被金洗劫,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俘虏,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此年的五月初一,赵构做了皇帝,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就此建立。  赵构当了皇帝后,还是主张求和,于是岳飞给赵构写了一封长信,请求亲率六军,北伐攻金。可是赵构给岳飞的批语是:“小臣越职,非所宜言。”意思是:一个小官,操什么大心?替皇帝决策,是不是越权了?你说的话,全是不应该说的。于是把岳飞革职,逐出军营。  虽然岳飞受到赵构的不公正对待,但他的抗金之心不动摇,他渡河北上,投奔抗金大将张所的幕下。由于岳飞见识非凡,武艺高超,受到张所的重用,被提拔为统帅。  岳飞率军在太行山区和金死战,生擒金将拓跋耶乌,刺死敌酋黑风大王,迫使金人暂时退却。  1128年,金军又大举南侵,抗金大将宗泽任命岳飞为统帅,率军狙击金军,岳飞屡立战功。不久。由于天气炎热,金军撤退,此时宗泽准备北伐,但皇帝赵构不支持。这年七月,宗泽病死,临终时大呼:“过河!过河!”  宗泽死后,他的继任者是杜充,此人阴险歹毒,反对抗金,致使金军长驱直入,赵构逃窜到杭州。开封沦陷后,岳飞想夺回,但杜充下令岳飞南撤,岳飞只得南下。  1129年,金兀术领军进攻江南,想一举灭掉南宋,占领整个宋朝领土。杜充不抵抗,夜晚,岳飞闯入杜充的卧室,苦劝再三至于流涕,但无济于事。岳飞决定脱离杜充,独自带兵转战后方。不久,杜充投敌,宋军溃败。  岳飞配合韩世忠在江浙一带截击金军,大败金军,收复了建康。  建康战役历时半个月,岳家军消灭金军数千人,擒获军官二十多。  后来,岳飞指挥襄汉之战,收复了大片失地,开始了局部反攻。  1136年三月,岳飞的母亲病逝,岳飞悲痛不已,眼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着母亲的灵柩到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请求守丧三年。在朝廷的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这年七月,他誓师北伐,收复了河南大片土地,取得大捷。  高宗赵构坚持求和,派宰相秦桧和金议和。韩世忠和岳飞坚决反对,但赵构不听。  1138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秦桧跪在金国使者的脚下,答应取消大宋国号,每年纳贡。南宋与金和议达成。  1140年,金兀术发动政变掌权,废除和宋达成的和平协议,大举进攻南宋。岳家军全线进击,大败金军,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  就在岳飞军队捷报频传、准备北伐的时候,秦桧却在暗中策划让岳飞撤退。秦桧串通张俊等人,唆使高宗下诏,令岳飞班师回朝。高宗竟然同意了,连下十二道金字牌,诏令岳飞立即撤军回朝。岳飞接到荒唐的诏令,长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在万分无奈之下,班师回朝。  岳飞回朝后,遭到秦桧的弹劾,被免职。高宗赵构想和金签订和平协议,金兀术将杀死“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作为和南宋和谈的条件,宋高宗赵构竟然答应了。  高宗授意秦桧审判岳飞,诬告岳飞谋反,秦桧把岳飞投入大理寺监狱,这个监狱位于杭州小车桥。  赵构下令秦桧处死岳飞,秦桧怎么也找不出治死岳飞的理由,最后就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岳飞。  日,赵构下令赐死岳飞、岳云和张宪。杀害岳飞的地方,是临安小车桥风波亭,即今日望湖宾馆所在地。岳飞就义的这一天,正值除夕,中国人大团圆的节日。  岳飞死时,年仅39岁,五子二女,一门忠烈。他的儿子岳云,也是抗金英雄,被杀害时年仅22岁。岳飞死时,他的女儿银瓶只有11岁,听说父兄含冤而死,写下血书起诉受阻,一怒之下投井殉身。  岳飞死讯传出,百姓痛哭。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摆宴庆贺。  投降派赵构和秦桧想岳飞死,侵略者金兀术更想岳飞死,是他们三人造成了岳飞之死。岳飞死前,坚信自己终有冤案昭雪的一天,所以在临刑前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后,大理寺的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的遗体背出了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死前将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的儿子。1162年,宋孝宗即位,岳飞冤狱得到平反。隗顺的儿子把实情告诉了朝廷,朝廷以礼把岳飞改葬在西湖栖霞岭,赐谥号“武穆”。后来的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  看完了岳飞的故事,我有点弄不明白:岳飞为什么那么听皇帝的话?明明皇帝的命令非常荒唐,非常反动,他还是听了。他有勇气抗击凶残的金军,却无勇气抗击庸君的诏令。这也太愚忠了吧。岳飞完全可以不理会赵高,先打败金军,再抓捕赵高,然后扶植一个听他话的皇帝上台,让大宋复兴,不是最好吗?不说为了自己吧,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也应该如此啊!可是——为什么呢?!我对文武双全的岳鹏举,真的有点不理解。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民族气节和不朽功勋被后人铭记。是他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保住了唐宋以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从而让汉民族的文明得以延续。  当然岳飞在身后获得的待遇,是他生前万万想不到的。他的待遇,岂止是被平反昭雪,简直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国人把他当神一样膜拜。后世的一代代人都为他鸣不平,后人把他父子安葬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建庙供奉,到处都有他的塑像,还让曾陷害他的三个奸臣跪着。西湖因为有了岳飞以及岳庙,浩然之气便聚集于此,让天下的正义之士纷至沓来,向岳飞表达敬意,向赵构、秦桧表达愤怒,人是这样,树犹如此,“掏心指”就是个活脱脱的例子。
  做人就应该向这棵大树学习,爱憎分明,除恶向善,义薄云天,做一个黑白分明、嫉恶如仇的人。面对邪恶势力,要像这棵大树一样,伸出利爪,戳破他们美丽的谎言,撕下他们漂亮的面纱,掏出他们污秽的内脏,把他们肚皮里的那点东西翻出来晒晒。作为一名作家,要以鲁迅为榜样,对邪恶势力口诛笔伐,多写战斗性的文字,开启民智,唤醒民众,推动社会进步。要多写一些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文学的作品。
  大作!佳德!好文!顶您!祝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周末愉快!
  耐得住寂寞,方能成就大业
  祝文友节日快乐,全家幸福!
  好文!
  我们都是劳动者,我们今天都快乐!
  @朱乙丑 写古树写人生,写西湖写杭州。
  周二支持文友佳作!
  祝贺!
  文友周末愉快!
  @朱乙丑 欣赏.....
  @朱乙丑 周末愉快....
  周末支持文友佳作!
  @朱乙丑  支持!
  @朱乙丑 支持!欣赏!
  @朱乙丑 支持!
  @朱乙丑 支持!欣赏!
  @朱乙丑 支持!早上好!
  @衣宝泰
05:03:43  @朱乙丑
支持!早上好!  -------------------  感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