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公里天文望远镜能看多远真的能望那么远吗

FAST(全称Five-hundred-metre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500米口径球面望远镜)和JWST(全称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此前叫做Next Generation Space Telescope,“下一代空间望远镜”,“下一代”是相对于哈勃空间望远镜来说的,后来为了纪念美国宇航局第二任局长James Webb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杰出贡献而以他的名字命名)本质上,都是探测来自遥远天体的电磁波。&br&&img src=&/v2-dd83453fd5abf0ca11d67dd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v2-dd83453fd5abf0ca11d67dd_r.jpg&&(JWST概念图,网图,侵删)&br&&img src=&/v2-6a6ad13f304dbc659b8b6c0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6a6ad13f304dbc659b8b6c04_r.jpg&&(FAST实景图,网图,侵删)&br&&br&我猜,题主一定是敏锐的发现,JWST和FAST的主体结构看上去相似,都像一口大锅。但这仅仅是它们的“聚焦”系统,聚焦过来的是电磁波,用来接收电磁波的装置(传统上,JWST这样的装置叫探测器或传感器,FAST这样的装置叫接收机)是不同的,JWST的探测器接收的是频率相对较高的电磁波,FAST的接收机则针对频率相对较低的电磁波。&br&&img src=&/v2-fdb8bd6ce8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fdb8bd6ce8_r.jpg&&如上图所示(图片来源Wikipedia+批注),红框是近红外、中红外波段(波长从红色可见光600纳米,到中红外27微米),是JWST的接收范围。600纳米红光就是人眼睛所看到的红色光的波长,而27微米波长的红外线是189K温度(零下84摄氏度)的物体的黑体辐射频率峰值。换句话说,从6000K的炙热的太阳,到冰冷的陨石,它们辐射出来的热量都能被JWST“看”到。另外,宇宙加速膨胀,越是离我们远的目标,远离我们的速度越快,这里面就有个“多普勒效应”,因此,越是离我们远的目标,它辐射出来的电磁波在我们看来,频率越低,因此,JWST望远镜也可以用来“看”离我们非常远的目标。&br&蓝框是厘米波到米波(波长10厘米到4.3米)。10厘米在电视机天线的典型接收范围内,4.3米在调频收音机的接收范围内。现在利用天线接收电视信号,已经不常见了。我记忆中的电视机天线是类似这样的:&br&&img src=&/v2-c7c4db1427d_b.png&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v2-c7c4db1427d_r.png&&(网图,侵删)&br&评论区提醒,更正:&br&鱼骨天线是定向天线,也就是是说,需要调整天线的方向,才能优化电视信号的接收。&br&&br&也有这样的:&br&&img src=&/v2-2ce4c2fe2145cacfd6a8e12c0fdc5684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1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网图,侵删)&br&小时候还没有线电视,就靠这种各种尺寸的“锅”(咱们习惯叫“锅”,老外习惯叫“盘子”,可见看电视都是家庭主妇的需求,嗯)收看外地/外国电视台通过卫星播送的电视节目。这种构型为了把更远的信号聚焦在焦点处的天线上,增加信号的强度,只有锅正对的方向发射过来的信号,才能被以最高的效率接收到,越是偏离正对方向,接收效率越低。所以,要用这种锅来看电视,我们需要知道想看的电视台的卫星在什么方向。&br&&br&很多天体都发射射电波段的电磁波。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太阳,离的远一些的,有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射手座A*. 此外,还有天体会反射、吸收射电波段的电磁波。最著名的是中性氢原子,其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时,会辐射出21厘米波长的电磁波。而中性氢是可见物质中占据比例最高的成分,因此,通过扫描、绘制全宇宙21厘米波长的电磁波的位置,以及实际接收到的波长(还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多普勒效应),我们就可以知道远比日月星辰更多的中性氢原子在宇宙中存在怎样的大尺度分布。&br&&br&&b&所以呢,JWST和FAST是工作在不同波段的望远镜,JWST类似照相机,而FAST类似收音机和电视机。想偷窥宇宙的小秘密,两样都是必不可少的。&/b&
FAST(全称Five-hundred-metre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500米口径球面望远镜)和JWST(全称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此前叫做Next Generation Space Telescope,“下一代空间望远镜”,“下一代”是相对于哈勃空间望远镜来说的,后来为了纪念美…
首先我觉得需要知道给谁用,给妹子玩,给孩子玩和给自己玩的需求是不同的。&br&&br&其次我觉得要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如果专业学生或者真正想要在业余天文领域不断深入探索下去,上面答主们已经给出了不错的答案。&br&&br&这里我想补充一个普通兴趣爱好的选择,就是仅仅想买来看看星空,但又不想去学那些高深的入门知识,不想去弄懂天文望远镜究竟该怎么使用,只需要像电视中那样,将它组装好就可以看了,那么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br&&br&&strong&米德 ETX 70 ATBB&/strong&&br&&br&&img src=&/v2-ff315beacb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ff315beacb3_r.jpg&&&br&尽管名字很low,但来自美国的米德,是&strong&全球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生产厂商&/strong&,也是全球唯一的一家望远镜类上市公司,在天文望远镜的制造上,缔造了不少影响深远的里程碑。&br&&br&&img src=&/v2-8fd5ca36d05cdc495e88e3fb8492de9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8fd5ca36d05cdc495e88e3fb8492de9b_r.jpg&&&br&&p&而这款米德70BB,之所以能被我当做入门天文望远镜推荐,最重要的是它配备的&strong&全自动寻星系统&/strong&。&/p&&p&毕竟有时候买给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像我们一样,能摆弄复杂的赤道仪(当然成年人也不会),所以,全自动寻星最强大的便是,它省掉了所有需要你手动去寻找天体的过程,什么&strong&赤道仪、寻星镜、地平仪、电跟马达,统统不要&/strong&!&/p&&br&&p&只需要拿起手中的寻星仪,像操作最老的诺基亚一样,轻轻松松的选择好想看的天体,它就能:&/p&&br&&p&&strong&自
动&/strong&&/p&&br&&p&&strong&(当然知乎并发不了GIF,&/strong&也就是说你选好你想看的星体,望远镜就会自己转动到那个位置,无需手动操作,凑着眼睛去看就可以了!)&/p&&br&&p&米德70BB会自己进行上下移动,直到对准你想看的目标。最贴心的是,它的操作界面是中文的,专门针对中国大陆使用者研发,内置30000多个星体资料,&strong&纯中文操作&/strong&对新手来说不要太友善,不像许多星特朗自动寻星天文望远镜是全英文,徒增操作负担。&br&&/p&&br&&img src=&/v2-148dbe62b49bfbd3c0082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48dbe62b49bfbd3c00823_r.jpg&&&br&&p&这样的智能化,绝不会让你在约好妹子夜观天象时,遭遇一个突如其来的大失败。&/p&&br&&p&&strong&小仙女,你想看你的仙女座吗&/strong&&/p&&br&&p&在组装上,70BB也非常方便,标配的说明书与光盘,让你从拆开到组装完成,&strong&绝不会超过10分钟&/strong&。加之70BB是反射式构造,&strong&外形相当小巧&/strong&,与动辄几十斤的其他望远镜相比,女生也能轻松的搬运拆卸70BB。&/p&&br&&img src=&/v2-951cea8b0996c96bbf8c375abdc4558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51cea8b0996c96bbf8c375abdc4558e_r.jpg&&&br&&p&70BB配有&strong&三种不同尺寸的目镜&/strong&,分别是4mm、12mm、25mm以及三倍的增倍镜,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倍数,一般而言,同一物体,倍数越高,相应的图像清晰度损耗也会越高。&/p&&br&&p&同时,在观测中,你可以&strong&通过手机与相机镜头,与70BB相连接&/strong&,甚至是CCD与电脑连接,这样不仅可以欣赏壮丽的天文奇观,还能记录下来与人分享,在深夜的朋友圈投下一波毒,留住美丽的瞬间。&/p&&br&&img src=&/v2-f43b295ed5b9787dfe24d892a4ba5e8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f43b295ed5b9787dfe24d892a4ba5e8c_r.jpg&&&br&&p&所以,这绝对是对一些普通兴趣爱好者来说,这个价位最友善的天文望远镜了!&/p&
首先我觉得需要知道给谁用,给妹子玩,给孩子玩和给自己玩的需求是不同的。 其次我觉得要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如果专业学生或者真正想要在业余天文领域不断深入探索下去,上面答主们已经给出了不错的答案。 这里我想补充一个普通兴趣爱好的选择,就是仅…
入门级的望远镜推荐星特朗(Celestron) 80EQ。价格便宜,放大倍数,精度都能满足基本需求。很适合入门级的行星和月面拍摄。下面上几张我拍的图:(都是摄像头拍摄视频之后叠加拼接的,不是单反拍的)&br&&br&月面:&br&&img src=&/daced953d3_b.jpg& data-rawwidth=&1409& data-rawheight=&1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9& data-original=&/daced953d3_r.jpg&&&br&满月:&br&&img src=&/1c5f3182abd170a72c3dcd94895aac8e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5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1c5f3182abd170a72c3dcd94895aac8e_r.jpg&&&br&&br&木星:&br&&img src=&/6d41f69ddfed886f05f4e51b1fe47096_b.jpg& data-rawwidth=&613&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3& data-original=&/6d41f69ddfed886f05f4e51b1fe47096_r.jpg&&&br&土星:&br&&img src=&/16d73a2fa07afbfe770fe709c60635ec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4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br&金星凌日:&br&&img src=&/fc0e6dfca99bb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fc0e6dfca99bb_r.jpg&&&br&当然80EQ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三脚架不够稳,手动跟踪和调焦距的时候目镜视野会晃得比较厉害。所以买个电动跟踪是必要的,我还自己做了一个电动调焦。&br&&img src=&/1dd8b7fba441511dab84_b.jpg& data-rawwidth=&816& data-rawheight=&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6& data-original=&/1dd8b7fba441511dab84_r.jpg&&&br&&img src=&/5e5a99aa2f1be180e008c6_b.jpg& data-rawwidth=&488& data-rawheight=&8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5e5a99aa2f1be180e008c6_r.jpg&&
入门级的望远镜推荐星特朗(Celestron) 80EQ。价格便宜,放大倍数,精度都能满足基本需求。很适合入门级的行星和月面拍摄。下面上几张我拍的图:(都是摄像头拍摄视频之后叠加拼接的,不是单反拍的) 月面: 满月: 木星: 土星: 金星凌日: 当然80EQ的缺点…
补充一下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ed9f5c7c49abb6d7c0a7a2& data-editable=&true& data-tip=&p$b$ed9f5c7c49abb6d7c0a7a2& data-title=&@李志恒& data-hash=&ed9f5c7c49abb6d7c0a7a2& data-hovercard=&p$b$ed9f5c7c49abb6d7c0a7a2&&@李志恒&/a&说的关于VLBI网的内容。&br&&br&先说VLBI是什么——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经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e15c8e8f592d21d8077ed& data-hash=&e15c8e8f592d21d8077ed& data-hovercard=&p$b$e15c8e8f592d21d8077ed&&@张智昱&/a& 提醒改-ter为-try。-ter是仪器,-try是技术。),甚长基线干涉,就是说把望远镜搁在几个相距遥远的地方,通过后期处理可以一起实现相当于其距离长度那么大的一个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br&&br&美国疆域广阔,制霸寰球,其建设的甚长基线干涉阵列(VLBA)长这样:&br&&img src=&/d39b765eb865a24c5a0a_b.jp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这些望远镜都是同款。这个阵列望远镜众多,望远镜排列疏密有致,最长基线非常长,是一个很好的干涉阵。&br&&br&我国当然也想步米帝后尘啊,但是我国没抢到海上殖民地,就只能在自己陆地国土上将就了呗,看看我国VLBI网:&br&&img src=&/53f79b6834d4aeed3d72c9d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53f79b6834d4aeed3d72c9d_r.jpg&&北京、云南两个分别是50m和40m的望远镜,都挺大个的。在上海建设65m之前,上海和新疆的两个都是25m,相对来说小一些,这样就与较大的两个镜子不匹配,限制整个网络的灵敏度,所以改进上海、新疆两个节点的镜子对提升我国VLBI网络的观测性能很有必要。&br&&br&而且,正如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98a64967bbfdd6a047eacb3& data-editable=&true& data-tip=&p$b$98a64967bbfdd6a047eacb3& data-title=&@马祁& data-hash=&98a64967bbfdd6a047eacb3& data-hovercard=&p$b$98a64967bbfdd6a047eacb3&&@马祁&/a&所说,上海天文台是我国VLBI技术的研究重地,上海天文台想要给自己新建一个大望远镜,要不少钱啊,国家给点,财大气粗的上海市也得贡献点吧。但是上海市怎么能花钱给别人做嫁衣呢,当然希望把钱花在自己的土地上,就说你不建在上海不给钱……恩。&br&&br&正好提升整个VLBI网络效能这个科学需求和上海地方的政绩需求是一致的,所以就放在上海了。&br&&br&VLBI这个东西,天文学家很喜欢,因为它可以提供任何其他手段都无法达到的极高极高的分辨率(仅就空间分辨率这点来说的话,把哈勃之类碾压成渣——VLBA最高可达0.1个毫角秒量级,Hubble的理论值是50毫角秒);另外做深空探测的人也很喜欢,因为它可以很精确的测量部署在远距离的探测器的位置——所以我们国家的VLBI网一直都在给航天任务做服务,这也让不少天文学家很忧桑——“天文望远镜”不能全部时间用来做天文 : (
补充一下 说的关于VLBI网的内容。 先说VLBI是什么——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经
提醒改-ter为-try。-ter是仪器,-try是技术。),甚长基线干涉,就是说把望远镜搁在几个相距遥远的地方,通过后期处理可以一起实现相当于其距离…
空间和地面设备各有所长,所以都需要。不同的科学目标,需要不同类型的观测。&br&&br&举例来说,要研究一颗变星的光变曲线,并不需要太大的望远镜,重要的是长时间监测。这种工作1米的地面望远镜就可以做,用空间望远镜就显得太浪费了。&br&&br&空间的优点,是没有大气,&br&没有大气,可以在大视场内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光学理论上,分辨率决定于望远镜的口径大小。但是当口径超过一定尺度,理论分辨率就小于大气抖动带来的影响。因此,地面上的望远镜如果不对大气抖动进行改正,就受限于大气抖动造成的像元弥散效应。在地面上最好的台址,分辨率极限是0.5角秒,而哈勃望远镜的分辨率可以小于0.1角秒。&br&&br&没有大气,很多被大气阻挡的电磁波,就可以看到了。地球上只能在光学,近红外,亚毫米,射电波段进行观测。X-ray, gamma-ray, 红外,紫外的观测,几乎只能在空间进行。&br&&br&那么地面的好处是什么呢?最主要是可以把望远镜建的很大。这就提高了望远镜收集光线的能力。更大的望远镜口径,可以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而且同样的口径,地面的望远镜更便宜,更容易修理。更容易升级从而保持更长的使用寿命。
空间和地面设备各有所长,所以都需要。不同的科学目标,需要不同类型的观测。 举例来说,要研究一颗变星的光变曲线,并不需要太大的望远镜,重要的是长时间监测。这种工作1米的地面望远镜就可以做,用空间望远镜就显得太浪费了。 空间的优点,是没有大气, …
谢邀,这个LAMOST是我本科时就关注很多的项目,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我自己并没有用它来开展自己的研究。下面说说我的理解。&br&&br&Lamost是我国天文学自建国以来最大的望远镜工程之一。主要是用来做光谱巡天。设计上很有有特色,一是它被设计成一个中天仪式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二是它采用了机械臂+多光纤的设计。这两点在项目提出时基本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望远镜设计时很有野心,希望能够一次观测就获得4000个天体的光谱,大概是著名的Sloan数字巡天速度的10倍,观测深度要比SDSS还深2个星等。这个望远镜开始计划要做两个项目:1.大规模的星系光谱巡天,研究星系的演化&br&2.通过拍摄大量银河系恒星光谱以研究银河系结构&br&&br&但是很遗憾的就是很多设计时的期望没有达到。 一是我们的工业制造基础比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望远镜建造的速度比预期慢了好几年,一些指标,比如机械臂的定位精度,比设计指标要差一些。另外由于望远镜构造独特,望远镜内部空气对流在开始也成为了观测的障碍。但是参与项目的天文学家,其中一些是我的同学,想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现在也基本慢慢克服了。第二是国际上同时也有新的项目开展,比如SDSS三期和即将开展的四期,都已经覆盖了大量LAMOST的科学任务。最严重的问题可能是来源于台址,望远镜台址选择在河北兴隆,该地的气象条件本来并不是一流观测地点,在近年来气候条件进一步恶化,再加上当地县城开启亮化照明工程,致使现在望远镜的观测极限星等远远达不到当初的设想,并且一年适于观测的时间也远远少于世界一流台址。&br&&br&因为以上种种问题,现在LAMOST对河外星系的研究可能很难达到当初的设想了。银河内恒星的研究也会局限于比较亮的恒星。但同时很多天文学家也设计了各种办法改进它,设计新的适于它的观测项目。现在望远镜的先导巡天已经完成了,正式的数据巡天也开展了两个冬天了。我的很多同事现在都在分析它获得的数据。最终这个项目是否能产生重大成果,还需要等待这些研究结果。我个人觉得,在银河结构,和恒星物理方面,LAMOST还是可能解决一些重要问题的。&br&&br&补充一些,过去一年LAMOST产生了100多篇论文,估计在明年(2016)可能出现一些真正有影响力的工作。
谢邀,这个LAMOST是我本科时就关注很多的项目,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我自己并没有用它来开展自己的研究。下面说说我的理解。 Lamost是我国天文学自建国以来最大的望远镜工程之一。主要是用来做光谱巡天。设计上很有有特色,一是它被设计成一个中天仪式的反…
谢邀。楼上的@Senlin Chang同学已经给出了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br&&b&一、关于折射式X射线成像系统的讨论&/b&&br&
X射线的波长非常短,在30~0.03nm波段[1],在此波段上,适用于可见光波段(380nm~760nm)的光学玻璃的&b&折射率&/b&会很接近于空气。也就是说,X光可以直接“穿透”光学玻璃而几乎不发生偏折,导致折射式的X射线成像系统的焦距会很长(10m)因而基本上毫无用处[2]。同时,大部分光学玻璃暴露于X或gamma射线环境下也会由于产生自由电子而变黑。石英材料和含锶玻璃的抗辐照特性稍好,但是种类有限,交货较慢[3]。&br&
在ref.[2]中同样提到,在3.5nm波段用于X射线折射成像的&b&Possible&/b&材料仅有碳和金,并且还只是&b&possible&/b&,并且就算是这两种材料,他们对于X射线的&b&吸收和散射&/b&率同样是不可忽略的。&br&
此外,折射式系统相对于反射式系统,各光学元件是&b&实心&/b&的,因此,同等口径的元件,折射式元件比反射式元件重很多。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反射式系统由于其重量轻,应用普遍比折射式系统广泛。地基或者天基的天文望远镜要求分辨率很高,对应的镜片口径也就比较大,较大的镜片,折射式元件成型、抛光等工艺上的难度也会大得多,所以现在做天文观测的望远镜大部分都是合成孔径反射式的。&br&
综上,关于折射式X射线成像系统,可以有结论是:根本不适用于X射线成像,对于对载荷敏感的星载成像系统更如如此。至此可以初步回答题目中“为什么重量能比传统镜片减少这么多?”的提问。&br&
此外,题目中说“传统的望远镜X射线镜片由固态玻璃和金属构成,重达数十公斤”,我暂时没有找到这样的折射式X射线望远镜,望有人能给一个参考源。&br&&b&二、龙虾眼式的X射线成像系统&/b&&br&
既然折射式的成像系统行不通,自然就转向反射式的成像系统。反射式的系统有很多,常见的天文望远镜里有卡塞格林等形式。龙虾眼式的反射式系统最初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大概原理可以参考@Senlin Chang同学的回答。我找到一个2007年的专利[4]画得比较清楚,如图1所示。X射线打到反射面上会聚到球形的像面,再用端面已经做成球面的光纤束接收成像。&img src=&/1fcdc0e306edbaa_b.png& data-rawwidth=&2502& data-rawheight=&1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02& data-original=&/1fcdc0e306edbaa_r.png&&&br& 图1
光纤耦合式龙虾眼X射线成像系统示意图&br&
龙虾眼也分为两种型式,一种是Angel式,一种是Schmidt式。如图2所示[5]。两者的区别是Schmidt是横纵分开,Angel式是横纵一体。&br&&img src=&/ba1e8acb073bc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ba1e8acb073bc_r.jpg&&&br&图2
两种型式的龙虾眼结构&br&
在图二中也可以看出来,只要有合适的传感器,实际上这种结构可以做成一个球,视场可以无死角。不过在SVOM系统里只是用龙虾眼结构作为小视场光学系统用的[6]。&br&&b&三、SVOM与MXT&/b&&br&此处解读基本上源于由法国和德国的SVOM项目参与人员发表的ref. [6],SVOM(Space based astronomical Variable Object Monitor)搭载了两个宽视场仪器——编码掩膜成像望远镜(Coded mask telescope)ECLAIRs(见ref. [7]),一个非成像gamma射线探测器GRM和两个窄视场仪器——可见光波段望远镜VT和X射线望远镜MXT。基于龙虾眼的只是&b&MXT&/b&一个而已,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由光学件(Optic)、结构件(Structure)、相机(Camera)和散热器(Radiator)组成。&br&&img src=&/55df6da5f105d3ccb53a15b3_b.jpg& data-rawwidth=&349& data-rawheight=&4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9&&图3
MXT结构示意图&br&
其中Optic部分是基于龙虾眼结构的,其放大图如图4所示,反射面镀铂和铱来提高X射线的反射率。&br&&img src=&/ed7209d4baa8c607cf666c0_b.jp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2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ed7209d4baa8c607cf666c0_r.jpg&&图4 龙虾眼结构放大图和分布&br&相机结构等内容略,可以在ref. [6]里找到,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么大个儿的东西为什么还这么轻呢?因为&b&它的结构件是碳纤维做的&/b&。。。&br&&b&四、总结&/b&&br&
综上所述,仿龙虾眼反射式加上碳纤维结构体,使MXT重量较轻,从而减轻了SVOM的重量。最后,让我们期待2021年的这颗探测器为我们带来宇宙深处的信息。&br&&b&五、参考文献&/b&&br&[1]
郁道银,谈恒英. 工程光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br&[2]
Michette A G. Optical systems for soft X rays[M].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2.(注:谷歌图书可以在线查阅,在p.30)&br&[3]
Laikin M. Lens design[M]. CRC Press, 2006.&br&[4]
Gertsenshteyn M, Forrester T, Jannson T, et al. Lobster eye X-ray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thereof: U.S. Patent 7,231,017[P]. .&br&[5]
Inneman A V, Hudec R, Pina L, et al. Lobster eye x-ray optics[C]//SPI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ptical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Instrument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br&[6]
Gotz D, Adami C, Basa S, et al. The Microchannel X-ray Telescope on Board the SVOM Satellite[J]. arXiv preprint arXiv:, 2015.&br&[7]
Godet O, Nasser G, Cordier B, et al. The X-/Gamma-ray camera ECLAIRs for the Gammay-ray burst mission SVOM[C]//SPIE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Instrument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
谢邀。楼上的@Senlin Chang同学已经给出了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 一、关于折射式X射线成像系统的讨论 X射线的波长非常短,在30~0.03nm波段[1],在此波段上,适用于可见光波段(380nm~760nm)的光学玻璃的折射率会很接近于空气。也就是说,X光可以直接“穿透”…
选择贵州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巨型球反射面望远镜的建造,
需要利用&b&天然洼坑, &/b& 这种地貌只发育在喀斯特地区. &br&
二、洼地的几何形态是FAST&b&造价&/b&, 特别是土木工程投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得到天线在洼地中的最佳位置,
使工程岩土开挖量和回填量达到最小值。
三、贵州候选台址&b&地理&/b&纬度(约
26°)较低,
有利于银道面天体的观测. 地处亚热带, 每年只有数日霜雪期,
不需要考虑由于冰冻附加的结构强度要求.
区内地下水位一般50~200 m, 洼地中均有通向地下水系的通道,
雨季无浸没之虑.
全区稳定性良好,
无大地震记录和活动断裂; 洼地岩组发育已达稳定状态,
承重强度满足工程需要.
人口密度低、经济发展滞后,
加之喀斯特山峰的地方屏障,
台址的电波环境安静,
并且已经以中国科学院的名义与地方政府签订了频率保护协议。&br&&br&以上内容来源于:&br&&b&南仁东. 500 m球反射面射电望远镜FAST. 中国科学G辑: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 449-466
选择贵州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巨型球反射面望远镜的建造, 需要利用天然洼坑,
这种地貌只发育在喀斯特地区. 二、洼地的几何形态是FAST造价, 特别是土木工程投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得到天线在洼地中的最佳位置, 使工程岩土开挖量和回填量达到最小值。…
强行答一个,对于成像观测,一次观测中视场的大小应该是由望远镜光学系统的焦距,成像圈的大小和CCD的尺寸限制的。&br&&br&首先,简单粗暴地给一个概念:像元尺度(pixel scale,类似以前说的底片比例尺),就是一个CCD在某个望远镜的焦平面上拍摄时,CCD上单位长度对应天球上的角距离。&br&&br&&img src=&///equation?tex=%5Calpha+%5Cleft%28+arcsec+%5Cright%29%2F+l%3DFf& alt=&\alpha \left( arcsec \right)/ l=206265/f& eeimg=&1&&&br&&br&&img src=&///equation?tex=l& alt=&l& eeimg=&1&&就是天球上&img src=&///equation?tex=%5Calpha+& alt=&\alpha & eeimg=&1&&角秒对应在焦平面(CCD)上的长度,&img src=&///equation?tex=f& alt=&f& eeimg=&1&&是望远镜的焦距。&br&公式怎么来的可以看下面这张图(字烂轻拍)&br&&img data-rawheight=&3200& data-rawwidth=&2400& src=&/6a0f34ed4bd00de4f5936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00& data-original=&/6a0f34ed4bd00de4f59362_r.jpg&&&br&&br&Subaru相比Keck大得多视场,是通过它的主焦点相机(Suprime Cam,视场约30角分/Hyper Suprime Cam即HSC,视场1.5度,不知道Mike Brown团队打算用的是哪个)实现的。Keck等大型望远镜的仪器,包括Subaru的大多数仪器,都放在卡塞格林/奈史密斯焦点上,光路中都需要有那个放在靠近主镜焦点的二次反射镜,系统的焦比在10左右。而Subaru这两个仪器是拿掉二次反射镜直接在主焦点附近成像,系统焦比在2左右。这样,当Subaru使用主焦点相机时,系统的焦距就是使用卡焦设备的1/5左右,带到上边的式子算一下,如果两个焦点放相同的CCD,主焦点附近的CCD能够拍摄的天空面积就是卡焦的25倍左右了,如果再考虑HSC的CCD是用116块2k*4k的CCD拼出来的(见下图)而一般在卡焦附近的仪器多用单块的CCD,视场的差距就更明显了。前边说到HSC视场大约在1.5度,而我查到的Keck上能够做成像观测,视场最大的DEIMOS,也就是16角分*5角分。&br&&br&&img data-rawheight=&1080& data-rawwidth=&1440& src=&/824ec75cd282fe41e9750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824ec75cd282fe41e9750_r.png&&&br&&br&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nao)题(dong)了,如果我在Subaru的卡塞格林焦点上放一个比HSC的拼接CCD大几十倍的CCD,能够观测到同样面积的天空吗?&br&&br&不考虑这么大的CCD对机械结构的考验,只从光学上看,我估计是也不行的。望远镜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校正偏离光轴方向的入射光线成像时(也就是视场中偏离中心的位置)的像差,即离轴像差,包括彗差(coma),像散(astigmatism),像场弯曲(field curvature)等,而考虑科学目的和成本,通常只校正靠近光轴方向一个张角内,也就是视场中心附近的的一圈的像差,再往外的像就不可用了。另外光路中的光阑也会挡住大入射角的光线。这样,如果使用一个大小超过这个成像圈的CCD,就好比是把全画幅的单反相机接在了APS-C画幅的镜头后边,只有中间那一块的成像能拿来用,周围不是崩溃的像就是黑边……&br&&br&&br&&br&最后给张HSC的结构图,那些镜片主要就是修正像差的,可以做到在1.5度的成像圈内对点源成的像大小在0.2角秒以下。&br&&br&&img data-rawheight=&3072& data-rawwidth=&3072& src=&/56f604afa364ee35dbc9cade6046e47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72& data-original=&/56f604afa364ee35dbc9cade6046e47a_r.jpg&&&br&至于1.5度的视场是个什么概念,可以看下面这张图&br&&br&&img data-rawheight=&900& data-rawwidth=&1600& src=&/f214a9ff63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f214a9ff63e_r.jpg&&
强行答一个,对于成像观测,一次观测中视场的大小应该是由望远镜光学系统的焦距,成像圈的大小和CCD的尺寸限制的。 首先,简单粗暴地给一个概念:像元尺度(pixel scale,类似以前说的底片比例尺),就是一个CCD在某个望远镜的焦平面上拍摄时,CCD上单位长…
我本人对 x 射线光学并不熟,这里只谈谈我了解的方面。前面 &a href=&///people/36ce2595f2bfeeef312fd1492bbef867& data-hash=&36ce2595f2bfeeef312fd1492bbef86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36ce2595f2bfeeef312fd1492bbef867&&@Senlin Chang&/a& 已经解释得很全面了,我说的算是补充吧。&br&我们知道,一个光学系统要成像,首先要对光线进行聚焦。手段无非两种,传统的望远镜大部分利用透镜对光线进行聚焦,我们叫折射望远镜;但是透镜难以做大,于是人们用反射镜对光线进行聚焦,我们叫反射望远镜。&br&但是这两个思路对 x 射线都不太好使,x 射线穿透能力太强了,根本没有什么材料能折射它,反射呢,也不太好,所有材料对 x 射线的反射率都很低,于是依靠反射无法收集足够的 x 射线。&br&看起来死路一条了,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当 x 射线沿着很小的角度射向光滑的金属表面(比如金、铂等),就会被反射出来,这种情况叫做掠入射。也就是说,x 射线只能几乎贴着金属表面入射,才能被改变一点点方向,反射出来。(&a href=&///people/36ce2595f2bfeeef312fd1492bbef867& data-hash=&36ce2595f2bfeeef312fd1492bbef86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36ce2595f2bfeeef312fd1492bbef867&&@Senlin Chang&/a& 答案里说是全反射的原理,私以为全反射和掠入射还是不同的,这里应该是掠入射)&br&依靠这一点点改变 x 射线的办法,人们设计了很多成像装置,最著名的就是 Senlin Chang 的答案里提到的 Wolter 装置了,利用两个精心设计的曲面(各自取一部分)对 x 射线进行掠入射反射,然后聚焦到一个点上&br&&img src=&/c1ceceee8ad97a80dfa2f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9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1ceceee8ad97a80dfa2fe_r.jpg&&图片引用自[1],根据[2]的原始信息绘制&br&注意看图中的黑色粗线,分别是两条圆锥曲线的一部分,利用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对 x 射线进行反射聚焦。当然严格说来上面这种共焦点(Confocal)的设计并不是最优的,只消除了球差而没有消除其他像差。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同时做到消除球差和彗差。在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很著名的设计 RC 系统[3],其实就对应上面的第二种设计,仍然是两个双曲面,只不过不再是共焦点了。大名鼎鼎的哈勃望远镜采用的就是这种设计&br&&img src=&/79a92d8ec9dcabbade3a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9a92d8ec9dcabbade3a6_r.jpg&&图片引自[3],图中 M1 和 M2 两个镜片都是双曲面,相当于前面图中第二个设计的对称轴附近的部分。&br&可以看到对于可见光,反射镜的入射角可以做到很大,所以整个镜片都可以用来反射光线,收集光的能力很高。而 x 射线只能掠入射,因此镜片只能有很窄的一个环带能被用来收集光线,效率较低。为了弥补这个事实,Wolter 望远镜通常都会设计成层层叠叠的形式,每一层都是曲面的一个环带。&br&&img src=&/7d711d3ddf8aa1cedd83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d711d3ddf8aa1cedd83f_r.jpg&&图片引自[1],其实这是另一种著名的 x 射线光学系统,KB 系统。这种层层叠叠的镜片形式和 Wolter 系统是类似的。&br&以上,Wolter 系统就是题主在新闻里看到的「传统的 x 射线望远镜」&br&看到这里,我想题主应该能发现,这种层叠的结构是所有 x 射线望远镜的特色,这是由我开头提到的 x 射线只能通过掠入射来改变角度这个根本原因所决定的。&br&&br&回到龙虾眼睛,龙虾眼睛的结构,在 Senlin Chang 答案开头就给出了,其中关键的光路如下&br&&img src=&/484d2b19ecca6e3fef4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84d2b19ecca6e3fef47_r.jpg&&图片引自[1],根据[4]的数据绘制。&br&这里每一个条状物体就是一个反射面,将很小角度入射的 x 射线反射向焦点。从这个截面看,也许大家会以为它是和 KB 系统或者 Wolter 系统一样的层叠状,但实际上它是方格状的。如下图&br&&img src=&/48a035c3a1bcda_b.jpg& data-rawwidth=&487& data-rawheight=&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7& data-original=&/48a035c3a1bcda_r.jpg&&图片引自[6]&br&这种结构比起透镜或者反射镜而言,当然是有缺点的,它不能连续地汇聚光线。由于在两片反射面之间存在多次反射,所以入射光线差一点,出射光线就可能差很多。比如下图最上面两条光线,出射角度相差很大。&br&&img src=&/e563b238be6aebae53e35324_b.jpg& data-rawwidth=&346& data-rawheight=&2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6&&&br&图片引自[5],这张图用光线追迹形象地展示了龙虾眼系统的几何像差。&br&这种系统的像差是很大的,简言之,用它「拍出来」的 x 射线照片上,一个星星不是一个点,而是糊成一团的正方形光斑,旁边还有星星点点的其他光斑和光晕,比如下图这样&br&&img src=&/ebacd3e1cb8eb0e1ae9e528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1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图片引自[5],图中颜色深度与光强成正比。&br&是的你没看错,这么十字架一样的一坨东西,就是一颗「星星」。&br&虽然系统像差很大,但是,由于这种系统结构上完全对称,从任何方向过来的 x 射线对它来说都是一样成像的,所以理论上来说,它能够对 360 度的视野进行无差别成像,这也是这个系统的一大优势,如 Senlin Chang 说的「它几乎能实现unlimited field of view」。&br&&br&&br&[1] René, Hudec. &Kirkpatrick-Baez (KB) and lobster eye (LE) optics for astronomical and laboratory applications.& &i&X-Ray Optics and Instrumentation&/i&).&br&[2] H. Wolter, “Spiegelsysteme streifenden Einfalls als abbildende Optiken für R?ntgenstrahlen,” Annalen der Physik, vol. 10, pp. 94–114, 1952.&br&[3] &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Ritchey%25E2%Chr%25C3%25A9tien_telescop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itchey&i class=&icon-external&&&/i&&/a&&br&[4] L. Sveda, Astrophysical aspects of lobster eye X-ray telescopes, Ph.D. thesis, Charles University Prague, Faculty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Prague, Czech Republic, 2003.&br&[5] Victor Grubsky, M. Gertsenshteyn, T. Jannson Physical Optics Corporation Torrance, CA&br&[6] &a href=&///?target=http%3A//www.asknature.org/strategy/d0aa323a6aa714c51c49b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mplex structures focus reflected light: lobster&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本人对 x 射线光学并不熟,这里只谈谈我了解的方面。前面
已经解释得很全面了,我说的算是补充吧。 我们知道,一个光学系统要成像,首先要对光线进行聚焦。手段无非两种,传统的望远镜大部分利用透镜对光线进行聚焦,我们叫折射望远镜;但…
大型望远镜分为3类,一类是通望远镜,一类是专用望远镜,一类是巡天望远镜。两种情况有所区别。&br&&br&第一类&br&&br&对于通用望远镜来说,使用者是全世界的所有天文学家。通常在观测季之前征集使用申请,科学委员会对申请进行评估,选出好的研究题目,分配观测时间。拿到观测时间的天文学家,就可以按照分配的时间动身去观测了。&br&&br&观测之后,会通过磁盘或网络方式拿到原始数据。这个数据仅仅是申请者本人可以拿到。他进行研究分析之后发表论文可以用这个数据。但是这种限制是有有效期的,时间一到,就必须对外开放这部分数据。不同的望远镜可能有效期略有不同,有1年的,有1年半的,有2年的,不一定。&br&&br&第二类&br&&br&专用望远镜是团队内部使用的望远镜,通常不会对外开放,只是自己人观测、自己人分析、自己人发布成果。当然,成果发布了,就需要把数据也给出来,交给科学界检验你的成果。&br&&br&第三类&br&&br&对于巡天望远镜来说,使用者是望远镜自己的运行团队。观测计划是自己定的,观测方式是自己定的,数据也是自己拿到自己处理的。之后,团队会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对外释放数据的方式。比如LAMOST巡天望远镜是在上一个观测季结束观测之后立即向工作组合作者释放数据,1年之内向国内合作者释放,1.5年之内向全世界释放。
大型望远镜分为3类,一类是通望远镜,一类是专用望远镜,一类是巡天望远镜。两种情况有所区别。 第一类 对于通用望远镜来说,使用者是全世界的所有天文学家。通常在观测季之前征集使用申请,科学委员会对申请进行评估,选出好的研究题目,分配观测时间。拿…
“能看到多远”这样的问题是天文爱好者普遍问的问题,却无法回答。实际上不仅天文望远镜,普通的观景望远镜也不存在“看多远”的问题。你用望远镜找蚂蚁,显然看不了太远的;你用望远镜看大楼,显然很远的也可见。&br&&br&天文望远镜并不能让你看到宇宙空间本身,因为空间本身不发光。天文望远镜只能看到所发的光,这一点和人眼没有本质区别。所以能看多远,取决于看什么样的天体。如果看地球这样的行星,那么显然,目前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也无法看到太阳系之外,我是说直接成像的话。但如果是看星系团,那就可以看到相当遥远的宇宙深处了。这就是蚂蚁和大楼的区别。&br&&br&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总会问这样的问题。难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宇宙空间是被路灯照亮的街道么?
“能看到多远”这样的问题是天文爱好者普遍问的问题,却无法回答。实际上不仅天文望远镜,普通的观景望远镜也不存在“看多远”的问题。你用望远镜找蚂蚁,显然看不了太远的;你用望远镜看大楼,显然很远的也可见。 天文望远镜并不能让你看到宇宙空间本身,…
先下结论,天文望远镜按照物镜可以分为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两大类。前者最大可以建造到一米,后者单镜面可以做到八米,通过拼接技术,现存最大的反射望远镜可以到10.4米。下一代筹备建造的望远镜可以达到三十米。&br&&br&折射望远镜通过凸透镜折射聚焦光线。一般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多为这种设计。历史上最早的天文望远镜就是折射式的,由伽利略制造,用手可以持握。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线通过玻璃折射程度不同,如果不经过修正折射望远镜会容易产生比较严重色差。如果用廉价望远镜观测亮天体,有时候会看到天体周围有绿边。色差对于短焦比的望远镜影响较轻,因此早期人们往往通过增加望远镜焦距来减轻问题。这使得折射望远镜变得很长,制造难度增加。同时,当折射镜口径增大,透镜会变得很重,其自身的重力也成为扭曲成像的因素。最后,玻璃透镜造大后,气泡等小缺陷难以净除。这类望远镜,从事科研工作的,最大的口径为1米,制造于19世纪末,置于叶凯士天文台,现在已经停止使用。&br&&img src=&/47f8251db7adef2d6c22acb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4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br&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还展示过1.25米的物镜。但其设计主要为了哗众取宠,基本无法用于天文观测。&br&&br&&br&折射望远镜的问题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反射望远镜的概念因此提出。利用一个凸面镜反射汇聚光线,人们可以避免色差的问题。虽然反射镜有自己的像差问题,但相对而言,反射镜面可以造的更大。牛顿是第一个制造出反射望远镜的人(虽然胡克自称在牛顿之前就造出来了,但据说他总是推脱不肯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皇家学会)。但反射望远镜真正的大发展要等到18世纪末期,伟大的天文学家赫舍尔兄妹,建造了一系列大口径反射望远镜,其中最大的一个,口径达到2米反射望远镜。赫舍尔用这些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并开展了星云团普查,测量了银河系形状,带来了天文学第二个大发展时期。下图是赫舍尔最大的望远镜:&br&&img src=&/bbbade725ed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bbade725ed1_r.jpg&&&br&传统反射望远镜最大口径可以到5-6米,如著名的Hale望远镜就是5.08米口径。随着镜面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现在使用中的最大反射望远镜口径可以到8米,如夏威夷日本的昴星团望远镜(下图),智利欧州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等。&br&&br&&img src=&/b689f78c6a0ccaaf8ef305d9b2c7e111_b.jpg& data-rawwidth=&752&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b689f78c6a0ccaaf8ef305d9b2c7e111_r.jpg&&&br&虽然题主没有问,但是还是想提一下,利用拼接技术,人们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望远镜的口径。现存最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Keck(10m),GTC(10.4m)等,就是利用拼接36面直径一米多的小镜面建成。而下一代国际合作三十米望远镜更是将极限延展到30米(设想图见下)。值得一提是,中国国家天文台严俊台长已经代表中国天文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加入30米望远镜联盟的协议。我国的望远镜建造技术有望因此获得跳跃式的发展。&br&&img src=&/ee816b65f366f4d09dae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e816b65f366f4d09dae7_r.jpg&&&br&&br&最后在网上找到一张望远镜口径的信息图。可以看到不同望远镜的口径。&br&&a href=&///?target=http%3A//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5/Comparison_optical_telescope_primary_mirrors.sv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upload.wikimedia.org/wi&/span&&span class=&invisible&&kipedia/commons/c/c5/Comparison_optical_telescope_primary_mirrors.sv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404d3c050de99bd85350f_b.jp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6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404d3c050de99bd85350f_r.jpg&&
先下结论,天文望远镜按照物镜可以分为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两大类。前者最大可以建造到一米,后者单镜面可以做到八米,通过拼接技术,现存最大的反射望远镜可以到10.4米。下一代筹备建造的望远镜可以达到三十米。 折射望远镜通过凸透镜折射聚焦光线。一…
&b&天气好!&/b&&br&&br&&br&##########################&br&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Atacama Desert) 被认为是「全球最干燥的地区」,由于当地的气候异常,甚至还有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长达400年都没有下雨的纪录!&br&&img data-rawheight=&742& data-rawwidth=&990& src=&/ae8b74f2e6dfdc83cfb3fe53cb16174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ae8b74f2e6dfdc83cfb3fe53cb16174b_r.jpg&&&br&&br&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即使在如此严峻的气候下,如果雨量充足,还是有可能开出这般美丽的风景!&br&&img data-rawheight=&565& data-rawwidth=&750& src=&/bae92ead0cdd2f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bae92ead0cdd2fb_r.jpg&&&br&&br&在今年2015年时,在有史以来最强飓风之一的「帕克里夏」(Hurricane Patricia) 的影响下,解了长年干涸土地的渴。&br&&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750& src=&/67cfda089c486c0b6a433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67cfda089c486c0b6a4333_r.jpg&&&br&&br&原本一片贫瘠的土地,瞬间变成童话故事里的美景!&br&[IMG]&img data-rawheight=&492& data-rawwidth=&750& src=&/4f89e487d49ee0b126d48fa41bae336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4f89e487d49ee0b126d48fa41bae3363_r.jpg&&[/IMG]&br&&br&五颜六色的花朵,绿意盎然。&br&[IMG]&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750& src=&/64df4f5f209c228fa600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64df4f5f209c228fa600b_r.jpg&&[/IMG]&br&&br&这根本是名符其实的花海阿!&br&[IMG]&img data-rawheight=&587& data-rawwidth=&880& src=&/b416cb2adcc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b416cb2adcc6_r.jpg&&[/IMG]&br&&br&这次天降甘霖后的美丽景象有望带动2万名游客的观光潮,当地政府也相当感激这场大雨。&br&[IMG]&img data-rawheight=&587& data-rawwidth=&880& src=&/14b0792e66ecd7c1f17da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14b0792e66ecd7c1f17dab_r.jpg&&[/IMG]&br&&br&当地向导 Daniel Diaz 说,这是今年第二次有这样的现象,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纪录。&br&[IMG]&img data-rawheight=&587& data-rawwidth=&880& src=&/2720befa8ba171bf1b1dd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2720befa8ba171bf1b1dd8_r.jpg&&[/IMG]&br&&br&而这样的原因也是因为刚好正值当地的春天 (10,11月),加上雨量充足,原本在地底下「冬眠」的花朵们就立刻绽放了!&br&[IMG]&img data-rawheight=&587& data-rawwidth=&880& src=&/a3d50b920c276a582d37b614c925ee2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a3d50b920c276a582d37b614c925ee2c_r.jpg&&[/IMG]&br&&br&看到这片花海,真的很难想像原本是沙漠阿!&br&[IMG]&img data-rawheight=&587& data-rawwidth=&880& src=&/dedc84011f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dedc84011f9_r.jpg&&[/IMG]&br&&br&阿塔卡玛主体位于智利北部境内,也有一些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br&[IMG]&img data-rawheight=&587& data-rawwidth=&880& src=&/aed5ecdc79aebe7fbe0a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aed5ecdc79aebe7fbe0a2_r.jpg&&[/IMG]&br&&br&整个地区都变得好有生气,植物真的好重要啊!&br&[IMG]&img data-rawheight=&587& data-rawwidth=&880& src=&/b04b052a5f71a5ca64f5b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b04b052a5f71a5ca64f5be_r.jpg&&[/IMG]&br&&br&由于该地常年无降雨,绝少生物能得以存活,根据《科学》2003年的报导,美国一个科研小组发现在亚他加马沙漠的一些地区的土壤中完全不存在任何生命迹象,连基本的单细胞生物也没有。地质学家认为在安托法加斯塔一带的地质近似于火星地表,NASA还使用该地区模拟火星环境以测试火星探测器呢!&br&[IMG]&img data-rawheight=&587& data-rawwidth=&880& src=&/c7ee6b9e3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c7ee6b9e30_r.jpg&&[/IMG]&br&&br&来源:Boredpanda|Distractify|Wiki
天气好! ########################## 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Atacama Desert) 被认为是「全球最干燥的地区」,由于当地的气候异常,甚至还有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长达400年都没有下雨的纪录!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即使在如此严峻的气候下,如果雨量充足…
你好,我是一个大学生兼24K纯业余的天文爱好者。&br&&br&那就可以叫题主同好了哈。&br&&br&对我来说,天文这个爱好起源于一部日本动画片,叫《浪漫追星社》,大体讲的就是一个天文社团的事情,里面夹杂很多浅显简单的天文知识,比如星座故事啊恒星名字啊云云。这个兴趣就是从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当有了兴趣自己就开始琢磨着玩,百度搜出来北天能看见的所有的星图,一张一张打印,订成小册子,晚上在阳台一个一个比对,当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星图app,认星方便多了。当时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在天空中找到和册子上一样的形状,然后通过这个的位置找到下一个星座。有点类似后来找星云的星桥法。其实用不了两天,天上的星座就认得妥妥的。&br&&br&然后目视就满足不了我了,买了第一个天文望远镜,凤凰114900。之前百度查过,都建议买好点儿的,但是初中生穷的叮当响,哪有那么多钱…凤凰在网上出现的频率还挺高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大厂子,果断入手,(后来才知道其实也就是个精致点的玩具…)但是从镜子里第一次看月亮,第一次看太阳(还是用的原厂送的太阳镜,看到的太阳都是红色的,有一次突然炸了,差点没出事故,后来知道了一定要用巴德膜或者赫歇尔棱镜),第一次看土星,第一次看木星…那感觉真是…四个音调的卧槽都难以表达。&br&&br&接着上了高中,各种刷牧夫刷天之文,我记得当时牧夫回帖量第一的总是我,但是基本都是“LZ拍的真好”之类的废话…很多问题都参与,所以那段时间进步很快,什么望远镜适合干什么,各种专业名字都是啥意思,也认识了很多大神(好多现在都当爹了,为了给娃买奶粉卖了镜子)。当时也腼腆,什么东西不懂就自己百度,有些查到了之后,又会发现还可以拓展很多。查不到的才去发帖子问。天天刷牧夫,天天看贴,很快就明白很多问题了,而且大部分是经验。这是很多的书都做不到的。到现在我也觉得,天文这东西,看书不如刷牧夫。&br&&br&高一的暑假,刻苦学习加跟我爸软磨硬泡,买来第一个像样的镜子,博冠150马卡(配EM10)。但是依旧是那几个目标,只是更清晰。同时在老家找到了组织,沈阳天文协会。接下来的几年,周末或小假期,一有时间就跟着沈天协跑活动。那段时间就开始真正的实践了,望远镜这东西其实很简单。鼓捣鼓捣就会弄了,熟练了就有速度有效率了。过了一段儿又觉得EM10满足不了我了,换!好在我爹比较支持,直接换上了CGEM。紧接着,2012年,本世纪最后一次金星凌日,全国天气情况不佳,唯独东北万里无云,让我在阳台上拍了个痛快!&br&&im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447& src=&/b78fc6ccce0b7c0e8be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b78fc6ccce0b7c0e8bef_r.jpg&&&br&配了CGEM的马卡依旧是马卡,依旧只是看,没得拍。于是就准备开始向深空进军,当时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牛反还是APO?牛反便宜口径大分辨率高热平衡快,但败在成像肉体积大光轴爱歪有彗差。于是从同城同好借来一只信达10寸牛反,毛重14KG,把CGEM加了个重锤杆延长杆才勉强架起来。在没有导星的情况下,拍过M42和马头星云等等深空天体。用10寸的镜子目视也是极好的,M42可以看出青蓝色,云气细节也可略见一二,看月亮更是仿佛身临其境。然而重量和体积实在让人吃不消,帕萨特后备箱完全放不下…所以转而入了锐星106APO和65Q这两只相对轻便的镜子。也入了导星,导星镜,当然还有一大堆小配件儿。开始着手拍深空。放俩图&img data-rawwidth=&973& data-rawheight=&640& src=&/dd8eb4d4798ddaafc0c2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3& data-original=&/dd8eb4d4798ddaafc0c26_r.jpg&&&br&&im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800& src=&/e25b83ec3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e25b83ec35_r.jpg&&&br&&br&&br&到现在,上大学了,没有车装器材,自己也懒了,反而拍星星的机会少了。今天知乎看见题主的问题,忽然想起以前热爱星星的日子。&br&&br&&br&其实从啥也不会到能拍出让自己还比较满意的照片这段时间也不是很长,对于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讲,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有一只适合自己的镜子,有一颗愿意到处折腾的心和能经得起折腾的身子。每个人偏爱的东西不一样,所以谁也没法给入门规定一条指定道路,但是,多听,多看,多鼓捣就是入门的捷径。&br&&br&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你好,我是一个大学生兼24K纯业余的天文爱好者。 那就可以叫题主同好了哈。 对我来说,天文这个爱好起源于一部日本动画片,叫《浪漫追星社》,大体讲的就是一个天文社团的事情,里面夹杂很多浅显简单的天文知识,比如星座故事啊恒星名字啊云云。这个兴趣就…
&a data-hash=&a3a8046dbffeece01576bc& href=&///people/a3a8046dbffeece01576b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Messier 83& data-hovercard=&p$b$a3a8046dbffeece01576bc&&@Messier 83&/a&答的很好。&br&&br&昨天题主私信问我这个问题,我给题主简单的说了一下。后来我请题主提个公开的问题,想着把私信内容po出来,攒几个赞来着,然而手慢了……以下是我昨天给题主私信的内容,大致意思跟 &a data-hash=&a3a8046dbffeece01576bc& href=&///people/a3a8046dbffeece01576b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Messier 83& data-hovercard=&p$b$a3a8046dbffeece01576bc&&@Messier 83&/a&的一样。&br&&br&对一个简化的光路,&br&&img src=&/dafdb36ef87ef4_b.png& data-rawwidth=&1751& data-rawheight=&5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51& data-original=&/dafdb36ef87ef4_r.png&&L是物大小,l是像大小,d是到物的距离,f是焦距,D是物镜口径,α是L的张角。我们有,&br&&img src=&/21e4901f6cacdca9f8fbb28_b.png& data-rawwidth=&1663&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63& data-original=&/21e4901f6cacdca9f8fbb28_r.png&&所以有线放大率,&br&&img src=&/eeab7b458b88ae_b.png& data-rawwidth=&1039&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9& data-original=&/eeab7b458b88ae_r.png&&在CCD尺寸一定的情形下,线放大率直接决定了视场大小。&br&&br&注意此处并未出现物镜口径D,而是只与焦距f相关。这似乎违反了一个直觉——我们似乎惯常认为,口径大的望远镜通常视场比较小,口径小的望远镜视场比较大。这也是题主有此问题的最初动机——为什么Subaru和Keck,口径差不多,视场会差很多呢?&br&&br&形成这个错误直觉的原因是,我们习惯于认为,望远镜之间参数的主要差别在于口径,而由于不同望远镜的光学设计大同小异,它们的焦比往往差不多,这样口径就决定了焦距。&br&&br&在厘清线放大率由焦距而非口径决定后,可以分两种情形整理思路:&br&&img src=&/a4dd0e0edfe912e89e2a60bc82e77ba7_b.png& data-rawwidth=&1371&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71& data-original=&/a4dd0e0edfe912e89e2a60bc82e77ba7_r.png&&从而(续上图),&br&&img src=&/d0d1fceaf1a150db_b.png& data-rawwidth=&1644& data-rawheight=&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4& data-original=&/d0d1fceaf1a150db_r.png&&&br&对明白人来说,这张图是过于啰嗦了。不明白的,顺着这几句话捋一遍,应该是能明白吧。&br&&br&还应当注意到,从天文爱好者起步的同学,会更熟悉“角放大率”这个概念,实际上通常爱好者所称放大率多为角放大率。&br&&img src=&/937d01908a60bcb9c06a7a62fbab6642_b.png& data-rawwidth=&1321&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1& data-original=&/937d01908a60bcb9c06a7a62fbab6642_r.png&&&br&然后说回Subaru和Keck。&br&&br&前者是8米镜,后者是10米镜,口径是相似的。从前面整理的思路可以知道,主要应该看焦比。&br&&br&Subaru长这样:&br&&img src=&/c721c1c2ddf_b.pn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6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c721c1c2ddf_r.png&&它有四个可用的焦点:&br&&blockquote&-Primary focus: F2.0 (with corrector lens)&br&-Cassegrain focus: F12.2&br&-Nasmyth focus (optical): F12.6&br&-Nasmyth focus (infrared): F13.6&/blockquote&&b&注意主焦点的焦比只有2&/b&。另外几个焦点的焦比在~12。&br&&br&而Keck有三个焦点:&br&&img src=&/cb15cfc8f7e_b.png& data-rawwidth=&1312& data-rawheight=&4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2& data-original=&/cb15cfc8f7e_r.png&&&br&其中焦比最小的也有15,大于Subaru最大的焦比。&br&&br&再加上Subaru的口径要小一些,因而整体上,Subaru比Keck的视场要大,其中Subaru主焦点,更是尤其适合安装大视场巡天设备。所以他们一开始在Subaru主焦点放了两个大视场设备,一个多目标光纤光谱仪FMOS,一个大视场相机Suprime-Cam。&br&&br&&img src=&/a42cbc8d9b72ba4d31788_b.pn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6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Suprime-Cam的CCD阵列尺寸为960 mm x 1035 mm,由10块2048 x 4096像素的CCD拼成,总像素数为8千万。它可以覆盖34 x 27角分的视场——差不多一次装一个月亮。&br&&br&2014年开光的Hyper Suprime-Cam也是放在主焦上,视场达1.5°。感受一下它拍的M31:&br&&img src=&/bb814c6df2f73e1b5ae99e_b.png& data-rawwidth=&1447& data-rawheight=&1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7& data-original=&/bb814c6df2f73e1b5ae99e_r.png&&(原图地址:&a href=&///?target=http%3A//subarutelescope.org/Topics//fig1j.jp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ubarutelescope.org 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此处拉了拉曲线……)&br&&br&鬼子这个光学啊……excited……&br&&br&参考:&br&&a href=&///?target=http%3A//subarutelescope.org/Introduction/telescop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ubaru Specification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s%3A//www2.keck.hawaii.edu/observing/kecktelgde/ktelinstupdate.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eck Telescope and Facility Instrument Guid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广告======&br&&br&在青年天文教师连线联合创始人、系外行星方向在读博士 &a data-hash=&2def9e3e675be8cf98d9c& href=&///people/2def9e3e675be8cf98d9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卓骁& data-hovercard=&p$b$2def9e3e675be8cf98d9c&&@王卓骁&/a&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准备了半年之久的&a href=&///?target=http%3A///hawaii201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6寒假 · 夏威夷天文圣殿观星营&i class=&icon-external&&&/i&&/a&这周四就要启程啦。行程中我们将走访Keck、Subaru望远镜,还特地安排参访Subaru望远镜基地,了解正在此处研发的系外行星搜寻公众科学项目PANOPTES的进展。&b&想获得更多高大上&好玩天文活动信息,敬请关注“青年天文教师连线”微信公众号(TeachForAstro):&/b&&br&&img src=&/4dfc57f7efea6de9dd939be_b.png& data-rawwidth=&1332& data-rawheight=&7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2& data-original=&/4dfc57f7efea6de9dd939be_r.png&&
答的很好。 昨天题主私信问我这个问题,我给题主简单的说了一下。后来我请题主提个公开的问题,想着把私信内容po出来,攒几个赞来着,然而手慢了……以下是我昨天给题主私信的内容,大致意思跟 的一样。 对一个简化的光路, L是物大…
月基光学望远镜,海拔38万公里&br&&a href=&///?target=http%3A///xwzx/cmdt/3331.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xwzx/cmdt/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23_4003331.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月基光学望远镜,海拔38万公里
衡量一个天文望远镜的好坏,主要看以下几个参数:&br&&br&1、口径&br&2、焦距&br&3、极限星等&br&4、极限分辨力&br&5、赤道仪类型&br&&br&以上几个参数有些是互相影响的。&br&&br&而天文望远镜一般不太看重的则是:&br&&br&1、倍数。大多数望远镜倍数都是可调的,放大倍数太高有时候未必是好事,图像会抖动的很厉害。&br&&br&2、能看多远。望远镜不存在能看多远这个概念,即使是1000块钱左右的望远镜,你也可以用它看几十万公里的月亮,十几亿公里远的土星,几千光年远的银河系内天体,上百万光年远的仙女座星系……记住,买望远镜千万不要问能看多远,这么问的基本都是外行。&br&&br&一般来说,口径越大的望远镜,聚光能力越强;焦距大的,可能影响到极限倍率和视野面积;极限星等和极限分辨力越大(星等数值越大,分辨力数值越小),能看到的东西越多;赤道仪类型决定了望远镜用起来是否方便。&br&&br&以下三个链接是我在京东上找的,价格是1000左右,上万,和十几万的望远镜:&br&&br&&a href=&///?target=http%3A///22846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星特朗天文望远镜PowerSeeker80 EQ】星特朗天文望远镜PowerSeeker80 EQ【行情 报价 价格 评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星特朗高级AVX11“折返施卡天文望远镜 电脑化自动寻星跟踪【图片 价格 品牌 报价】&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meade米德LX200-ACF16英寸 折反式天文望远镜 ACF高倍高清望【图片 价格 品牌 报价】&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最便宜的是一款折射式的望远镜,口径80毫米,极限性能12等,分辨力是1.45角秒;没有电动赤道仪。这个入门级的望远镜只能观测少量的天体,因为没有赤道仪,必须手动对准星体,一不小心还容易跟丢了。&br&&br&第二个就贵多了,孔径达到11英寸,分辨力是0.41角秒,是前一个的三倍多,换句话说,假设前一个望远镜能看到的最细小的东西是1000米外的一根头发的细线,那么这个望远镜能看到1/3头发粗细的细线)。这个的极限星等是14.7,星等的计算方法是,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这个望远镜有电动赤道仪,还带有计算机控制界面,使用12V车载电源。&br&&br&最贵的那个孔径达到16英寸404毫米(接近半米),分辨率是0.28角秒,其它信息没有列出,但估计肯定是更强的。&br&&br&价格不同的望远镜区别还是很大的,至少从能看到的东西的数量上比较就不一样。贵的望远镜通常能看到更多的东西(不是更远,是更多),同时功能更丰富。同样是看M31仙女座星系,在第一个望远镜里看到的就是特别暗淡的一团东西,第三个望远镜里看到的就是很亮的一个星系。&br&&br&顺便补充一下:贵的望远镜都是车载的,因为太重了,最贵的那个望远镜全重将近200公斤,一般人是搬不动的(第一个只有十几公斤的样子)。天文观测不像单反那样那么烧器材,天文观测最费钱的是寻找观测地点,一般都在野外,山里,没有个好车是别想了。
衡量一个天文望远镜的好坏,主要看以下几个参数: 1、口径 2、焦距 3、极限星等 4、极限分辨力 5、赤道仪类型 以上几个参数有些是互相影响的。 而天文望远镜一般不太看重的则是: 1、倍数。大多数望远镜倍数都是可调的,放大倍数太高有时候未必是好事,图像…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而折射率也不同--用棱镜能把白光色散,就是这个原因。脉冲星发的电磁波在经过星际介质(主要是因为其中的自由电子)时,不同频率的信号传播速度也会不同,这在脉冲星研究中也被称为色散或频散。&br&&br&频散量取决于脉冲星信号经过的星际介质中自由电子的密度,以及信号传播的距离。所以要想通过观测脉冲星频散量来测量脉冲星的距离,需要用其他手段首先建立银河系自由电子分布的模型,例如观测H-alpha等其他电离气体的示踪物;或者如果能用三角视差等方法独立的确定脉冲星距离,就可以结合频散量,反过来帮助建立银河系自由电子分布模型。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而折射率也不同--用棱镜能把白光色散,就是这个原因。脉冲星发的电磁波在经过星际介质(主要是因为其中的自由电子)时,不同频率的信号传播速度也会不同,这在脉冲星研究中也被称为色散或频散。 频散量取决于脉冲…
天文用的双筒望远镜口径要尽量大一些,40mm以上为佳。因为观察的目标比较暗弱,袖珍型的集光力不够。倍率要尽可能小,双筒望远镜本来就是取其便利性,不太适合使用三角架(虽然正规望远镜都可以通过一个附件很方便地接到三脚架上但看高仰角的目标比较吃力),手持的时候倍率如果超过10倍手的抖动被放大以后大大影响观察效果。&br&&br&一直以来7X50被认为是比较适合天文的双筒望远镜规格。7X代表放大7倍,50代表口径是50毫米。其他规格比如8X45等等依次类推。&br&&br&不要听信什么高倍,什么微光夜视,双筒望远镜没有这些功能。&br&&br&除了少数高端品牌以外,大部分国外品牌也是国内工厂做的贴牌,没必要花冤枉钱。&br&&br&博冠和朗峰是国内品牌里比较靠谱的。价格在几百元左右的有不少,在淘宝上比比同型号的最低价格就差不多了。&br&&br&双筒望远镜是入门的好器材,价格便宜,能看到不少比较明显的星云星团等目标(前提是你观星的地点夜空不过分明亮)。一台质量合格的镜子如果保养得当可以用很多年(主要是防潮,可以防止镜片发霉),在你有了真正的天文望远镜以后也是个有用的辅助设备。
天文用的双筒望远镜口径要尽量大一些,40mm以上为佳。因为观察的目标比较暗弱,袖珍型的集光力不够。倍率要尽可能小,双筒望远镜本来就是取其便利性,不太适合使用三角架(虽然正规望远镜都可以通过一个附件很方便地接到三脚架上但看高仰角的目标比较吃力)…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文望远镜能看多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