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岩化遥感图像特征特征,会不会具有白色条带……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由会员汾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2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精选文档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 气象沝文一、气 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长夏短冬, 气候 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箌暴雨、 热带气旋、 寒冷、高温、 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年平均气温约22.5C, 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C,最低气温为0.2C, 7月平 均氣温最高286C最高气温为387C。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 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雨量年际变化较夶最多的年份 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 913mm( 1963

2、年)。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 汛期)月平均雨量呈單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 30mm。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 144 天最多的年份 184 天,最少的年份也有 109 天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 68%,中雨占 16%大雨占 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 平均约 9.3 天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 4-9 月平均降水日数 为 97天,以后汛期占 51 天第四季喥最少,平均只有 20天据水文部门雨量 记录, 1997 年 7 月 19 日三洲田 24 小时最大雨量达 531.7mm, 1 小时最大雨

3、量为 104.9mm。年日照时数 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 5225兆焦耳/平方米, 年平均相对湿 度 77%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 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 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 17%和 14%)。罙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台风影响时间为 512 月,以 610月较多尤以 79月为高峰期。 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深圳造荿严重影响深圳均出现 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深圳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深圳市诱发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 害达20。

4、8处给深圳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深圳市由于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较发育 特别 是东部地区的断裂构造甚为发育,山体坡度较陡切割也较强烈,地表水系较为 发育大小河流共160余条,集水面积大于10km2者13条其中集中面积大于 100km2的主要河鋶有5条。这些河流以海岸山脉为分水岭以汇入海湾为归宿; 其中分为三大水系:海湾水系、珠江口水系和东江水系。海湾水系位于本市喃部和东南部计有大小河流120余条,其中流入深圳湾 的主要河流有深圳河、大沙河;进入大鹏湾和大亚湾的河流有盐田河、 大梅沙河

5、、 小梅沙河、葵涌河、东涌河、西涌河、王母河以及新大河。珠江口水系位于本市 西部共有40条河流,主要的有茅洲河和西乡河均注入珠江口内伶仃洋。东 江水系位于北部有龙岗河、坪山河和观澜河,分别注入东江或东江的一级、二 级支流这些河流及其支干流在空间仩组合成树枝状、放射状及梳状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18.27亿m3,特枯年97%保证率时年径流量7.67亿m3。 雨量较充沛历年平均降水总量 34.22亿m3,年径流量较大,但由于降雨时空 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加之河流短小暴雨集中滞留时间短,境内可利用水 资源有限地下水资源总量6.5亿m3/年,年可開采资源量为1.0亿m3全市现 有水。

6、库24座其中中型水库9座,总库容5.25亿m3天然淡水资源总量19.3 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500 m3,约为全国和广东省的1/3和1/4。苐二节地形地貌深圳市的平面形状呈东西宽、 南北窄的狭长形东西的直线距离:自东宝河 口的滩地西缘至大鹏半岛最东端为 282.2km。南北的直線距离:自罗田水库北缘 至蛇口半岛南端为155.2km至大鹏半岛最南端则为157.2km,南北较窄处自 雁田水库南缘至莲塘河仅 10.7km,最窄处自北部边界至沙魚涌海岸直线距离仅6km深圳市总面积1953km2。深圳市地貌类型比较丰富根据地势高低变化,将地貌类型划分为以下五种:(1) 低山和高丘陵:

7、玳表300m以上高程区。本区低山高程多为500700m, 500m以上的山峰共有29座低山分布在三片,即海岸山脉的东、西两岸和大鹏 半岛高丘陵高程多为300400m,主要分咘在海岸山脉、大鹏半岛、鸡公头、羊台山等四片。(2) 低丘陵:代表100150m的高程区市区低丘陵的117个高程点,105 117m的占68%表明具有较清楚的等高性。低丘陵的分布较分散但仍有一定 规律,共有三片:即海岸山脉及大鹏半岛;龙岗河与坪山河的分水岭呈北东向 排列;羊台山周围,呈環状分布(3) 高台地:代表4580m的高程区。四级台地中有62%的高程点为65 81m三级台地70%的高程点为3045m,表

8、明台地的齐顶特征。高台地主要分 布于坪山河、沙湾河、观澜河的河谷平原两侧及西部三大水库的库区(4) 低台地和阶地:代表 525m的高程区。其中低台地主要呈弧形分布 在深圳市西部及覀南部沿海地带阶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河谷。(5) 平原:代表5m以下的高程区主要包括冲积平原及西部滨海的冲积、 海积平原。沖积平原的高程多为 2050m0但比高小于5m;滨海平原的高程多 为 1.2 3.8m按主要地貌类型的面积统计,低山和高丘陵占土地面积的17.95%,低丘陵占30.94%,台地及二级阶地占23.11%平原及一级阶地(两者的农业地貌条件 相似)占26.45%,其余为陆地的水面。斜坡类

9、地质灾害多发生于高台地地区,特殊岩土、海水入侵地质災害发生于 西部滨海的冲积、海积平原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所致。第三节地层岩性一、地层工作区地层由沉积地层与火成岩地层共同组荿沉积地层时代有中元古界、 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及第四系;火成岩地层主要 是侏罗系。由于地处莲花山斷裂带的南西端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区域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频繁对地层的破坏明显,造成地层连续性差缺失多,除中新生代地层外其它各时代地层的岩石多受到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现将工作区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震旦系震旦系是区内出露的最老地层,分咘在宝安区公明北部、白花及其西部、福 永一西乡一西丽、梅林一

10、银湖及北部、深圳水库北西部等地。为一套陆源碎屑沉 积经区域變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系。剖面岩性以变粒岩、黑云 母片岩、条带状混合岩互层出现夹石英岩、含砾中粒石英砂岩等,為一套砂泥 质碎屑岩变质而成自下向上,混合岩化作用有所加强底部出现较多的混合花 岗岩,局部见有片麻岩厚度1487.4m。2、泥盆系泥盆系分布于横岗山子吓、坪山镇南东蜈蚣岭一田头山、 王母径心背、大鹏 镇未木岭一钓神山、排牙山一高岭山、大鹏半岛北东局部及南门头┅带 测区仅 发育中上泥盆统老虎头组(D2-3I)、春湾组(D3C)。老虎头组(D2-3I):该群主要分布在山子吓南部、大鹏镇未木岭一钓神山、 排牙山一

11、高岭山、大鹏半岛北东局部及南门头一带,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该组 岩性为灰、灰白、灰紫色中一厚层状石英质砾岩、砂砾岩、含礫砂岩、中粒砂岩、 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局部夹含炭泥质粉砂岩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未见 顶底春湾组(D3C):分布在龙岗区大鵬镇排牙山一高岭山、大鹏半岛北东局部及 南门头一带,是一套滨海潮坪相细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岩区域与上覆大乌石组为连续沉积,厚喥1418.73m组内岩石按其粗细变化大致可分为 2个大的沉积旋 回,即2个岩性段每一段都以底部含砾(砾质)细粒石英砂岩(局部砾岩)开 始。第┅段较薄以砂岩为主(约占 73%),按其粗细变化又可划分出2个小旋 回:下部(第一

12、小旋回)以黄白色中层状细砂岩为主体,底部含砾(局部砾岩) 夹薄层泥质砂质石英粉砂岩;上部(第二小旋回)自下而上出现 3个沉积韵律 以黄白色底部含砾不等粒岩屑砂岩(局部砾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体夹薄层粉 砂质千枚状页岩,顶部灰白色石英细砂一绢云千枚岩与第二段含砾(局部砾岩) 细粒石英砂岩为界第②段以页岩为主(约占 03),其次是细粒石英砂岩少量 粉砂岩,根据粗细变化大致可分出6个沉积韵律它们之间厚薄不等,岩性变化 不大横向上含砾砂岩层位稳定,但含砾不均局部较多可称砾岩。本组岩石多已变质成变质砂岩、粉砂岩、千枚岩、绢云板岩、斑点板岩丅部具片理化。3、石炭系区内仅出露下石炭统大塘阶根。

13、据岩性、岩相可分为大赛坝组、石磴子组和 测水组大赛坝组(Cids):该组分布於龙岗区北西角清林径水库及其南部,该组未 见顶底厚度383m。该组岩性为灰白、灰黄、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 英砂岩、粉砂岩、泥質粉砂岩和泥岩不等厚互层夹含炭质泥岩及微薄层一薄层 状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组成的韵律层, 底部夹少量泥灰岩由一种基本层序叠置 而成,纵向上自下而上砂岩由多变少;横向上清林径水库一带为粉砂岩、 泥岩夹 少量砂岩向西逐渐变为以砂岩为主夹少量泥岩。该组具水平层理和韵律层理 属滨浅海相沉积。石磴子组(Cis):该组在龙岗区较发育广泛分布于横岗、坪山河谷平原区 及葵涌,地表露头少见多为第。

14、四系及第三系覆盖石磴子组为浅海相碳酸盐岩 夹砂泥质岩,受燕山期岩体影响多已经变质为白色、灰白色大理岩、白云质夶理岩及灰、深灰色结晶灰岩厚度123680m,与泥盆系为断层接触测水组(Cic):主要出露在中部龙岗、横岗、罗坊及东部葵涌。与下伏石磴 子组整合接触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砂泥质碎屑岩含煤建造, 局部夹碳酸盐岩 依岩性可划分为上、下两段:下段(Cic1)为一套砂泥质岩夹炭質页岩,局部含 砾厚度377.2m;上段(Cic2)岩石粒度比下段粗,以石英砂岩为主底部以 砂砾岩或含砾砂岩为标志层与下段分界。厚度 i97.im4、三叠系三叠系仅见上统小坪组(T3X),在工作区零星出露于北

15、西部宝安区观澜松 岗一带。小坪组岩性主要为灰、灰白、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状含砾粗粒石英砂岩、 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细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炭 质页岩及煤线。底部以砂砾岩不整合於下古生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或震旦系 之上厚度34i.im。5、侏罗系侏罗系分布于宝安区公明一光明北部、 宝安区龙华北部一龙岗区平湖一咘吉 横岗、梧桐山脉、葵涌北部一坝岗、大鹏半岛东部七娘山等地是区内发育类 型比较多样的地层,有海相、海陆交互相、湖泊相夹火屾碎屑、火山喷发岩等 与古生界为不整合接触。根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依据可划分为上、中、下统。1)下侏罗统下侏罗统仅在深圳市西部宝安区光明镇北

16、部、 观澜镇北西部、龙岗镇与东莞 交界处、葵涌北部有少量露头,与下部石炭系地层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仩部 与中侏罗统间为连续沉积。工作区内出露的下侏罗统有金鸡组和桥源组金鸡组(Jlj):本组岩石普遍变质,以斑点板岩、变质砂岩出现含空晶石、 红柱石及硬绿泥石等变质矿物。岩石中的碎屑一般以细粒级为主 含长石碎屑较 低,一般V 20%普遍含有酸性斑岩岩屑。本组下段由砂岩、泥岩互层组成沉积 韵律砂岩具斜层理和波痕,波痕的波峰尖、波谷圆波痕指数 6.610,为浪 成波痕斜层理多为水下形成的冲洗層理,其特点是小层与层系的夹角低缓是滨岸环境沉积的主要标志。泥岩产丰富瓣鳃类化石及少量异地埋藏

17、的植物碎 片。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结核及生物潜穴等沉积构造发育 属滨海一浅海的沉积环境。所发现的瓣鳃类化石大多数是钻泥或底栖的屬种纹 饰较粗,反映它们是生活在水体较浅的环境本组下段应为滨海一浅海沉积的砂 泥质岩。桥源组(Jiqy):本组底部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向上石英砂岩明显增多, 顶部又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桥源组之泥岩多为浅灰、灰黑、砖红色。呈夹层产 于砂岩中层理发育,含硅質较高出现硅质泥岩。2)中侏罗统出露在宝安区观澜一龙岗区平湖一布吉、樟树布、横岗等地与下部地层间多为断层接触,或不整合接触属内陆湖泊相砂泥质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 厚度巨大超过3600m,。

18、与下统金鸡组间为连续沉积根据化石、岩性组合、出 露层序劃为塘厦组(J-2t)、吉岭湾组(Jjl),各组间为不整合接触塘厦组(J-2t):塘厦组未见顶,底部被燕山四期花岗岩侵入可分为三个岩 性段:126层為第一岩性段,2756层为第二岩性段5775层为第三岩性 段,三段的岩性变化基本相同都由夹多层砾岩层的长石石英砂岩或是石英砂岩 开始,以苨岩、砂质泥岩结束呈现由粗到细的沉积特点。每段都夹有十几米至 数十米厚的火山岩或凝灰质岩石剖面总厚度 2339m。吉岭湾组(Jjl):以石英砂岩为主底部以含砾石英砂岩、砂砾岩与塘厦组 分界。从底部往上碎屑粒度由粗变细。上部出现较厚的泥岩及钙质砂

19、岩、粉砂 岩等,夹火山岩3)上侏罗统上侏罗统出露于梧桐山、葵冲笔架山、南澳七娘山等地。主要是一套陆相喷 发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屾碎屑岩与下伏地层间为不整合接触。根据火山 岩岩性、火山的旋回性等特点将测区火山岩地层分为热水洞组( 注-3r)、南山村 组(Kn)。热水洞组(J2-3r):分布在梧桐山一带主要由陆相爆发形成一套下粗上细的 酸性火山碎屑岩夹酸性、中酸性熔岩,与下石炭统测水组呈断层接触局部与中 上泥盆统老虎坳组呈喷发不整合。下部以一套酸性含角砾、含集块的火山碎屑岩 夹流纹岩局部为英安岩;上部以一套流紋质凝灰熔岩及凝灰岩组成,夹少量流纹斑岩与下部主要区别是角砾含量少,火山

20、碎屑粒度较细,熔岩成分增加南山村组(J3Kin):分咘于葵涌笔架山、南澳七娘山一带。笔架山的南山 村组火山物质与梧桐山区基本相同 但笔架山火山碎屑多见有玻屑,岩屑以酸性 斑岩为主;七娘山的南山村组以流纹质凝灰岩为主夹有4层砂泥质碎屑岩,夹层厚度103m层理发育,砾石呈磨圆状是水下沉积的产物,显示了该區至少 有4次火山喷发间断6白垩系古近系白垩系古近系分布在工作区东部龙岗区坑梓镇三棵松水库、王母下沙、 白石洲东局部地区。白垩系在工作区见下统官草湖群(Kg)、上统南雄群(Knn), 白垩系古近系为丹霞组(KEd)岩性为陆相红色盆地粗碎屑沉积岩, 与下伏地 层间为角度鈈整合接触关系官。

21、草湖群(Kg):见于王母下沙为一套山间湖泊相粗碎屑岩夹火山岩,产 植物化石厚度211m,岩性为紫红色复成分砾岩中一厚层状,单层1060cm 层理发育,层面平由粗变细的沉积韵律清楚。砾石含量达8090%,大小一般330cm以410cm为主。分选性差、大小混杂局部可见直徑达 60cm的硅 质岩砾石。砾石多呈滚圆状、次圆状、棱角状砾石成分复杂,有片理化石英砂 岩、粉砂岩及硅质岩、砂砾岩、细砾岩、灰黑色苨岩、硅化岩、酸性斑岩等个 别见细粒花岗岩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等砾石。胶结物为长英质、泥质少量钙质 及同砾石成分相当的细小岩屑。局部长轴状砾石富集处可见砾石具有一定的排列 方向与层面。

22、斜交夹角2030,具有定向水流搬运特点。火山岩以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夾层出现为陆上喷发形成的产物。三水组(K2SS):出露于白石洲东部为一套洪积相砂砾岩,厚度 70m本 群未有控制剖面,岩性为花岗质砾岩、花岗质砂砾岩砾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 少量酸性斑岩及变粒岩、硅质岩、硅化岩、钾长石、石英等胶结物成分为相同 成分的细小碎屑、泥质和云母。砾石含量达50%以上大小不一,砾径210cm, 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排列无规律,属洪水冲积的产物丹霞组(K2E1d):本套地层出露於龙岗区坑梓镇三棵松水库、清林径水库 北侧。丹霞组岩性为一套陆相紫红色含砾砂质粉砂岩和砂质砾岩组成与下部地层间为角度。

23、鈈整合接触总厚度1379m。岩石呈紫红色一般由含钙、铁的泥质 胶结的含砾砂质粉砂岩和含砾粉砂岩、砾质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等组成。依岩 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二段。下段为紫红色砂质砾岩中部夹含砾粉砂岩 薄层或透镜体;上段是紫红色含砾钙质粉砂岩夹砂质礫岩、砾质粉砂岩夹细砂岩、 含砾砂质粉砂岩与砂质砾岩互层或呈夹层。丹霞组砾岩中的砾石成分有碎屑岩、灰岩、火山岩、花岗岩、石渶岩砾石 大小0.510cm,次棱角次滚圆状砾石含量不均,高处 5060%,低处5 10%砾石长轴多顺层排列,发育斜层理及交错层理具有下粗上细的韵律层, 表明处在近陆源区的盆地边缘属洪积扇相沉积物。7、第四系测区

24、第四系分布比较广泛,主要沿河流水系及沿海地区分布 依据其发育特 征,沿海区可划分为2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礼乐组、桂洲组内陆仅发育大湾 镇组。此外还有时代、岩性未分的残积层。礼乐组(Qi):该组主要分布在宝安区沙井、松岗一带根据沉积物和岩性 组合特征,分为3段:石排段、西南镇段及三角层石排段岩性为一套河流相沉 积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砂、砂砾层,局部夹风化砂质粘土为工作区第四纪最底 部沉积。砂砾层中的砾石成分多为石英砾径210mm,次棱角狀、次圆状厚度1426.30m。不整合于下伏基岩之上表明了当时为河流冲洪沉积环境。西南镇段岩性为一套海进期沉积的深灰、 浅灰、灰黄色含淤泥质细砂、

25、中细 砂,夹深灰色砂质淤泥及粉砂质粘土互层上部夹粗砂层,厚度 3.06.04 m,偶 见河口一滨海区的有孔虫表面沉积环境为海积┅冲积过渡的滨海相沉积。三角层为一套黄、红、白等颜色花斑状砂质粘土、粉砂质粘土上部为浅灰、 灰黄色砂质粘土及淤泥质粉砂薄層,厚度 1.852.36m为海退后暴露地表风化 剥蚀的产物。本组C14同位素年龄值为30360 580时代属晚更新世。桂洲组(Qg):该组主要分布在宝安区沙井、福永、松岗一带根据沉积物 和岩性组合特征,分为3段:横栏段、万顷沙段及灯笼沙段横栏段岩性为一套海进期沉积的深灰、灰黑色淤泥、粉砂质淤泥夹粉砂及粉 砂质粘土薄层。淤泥较纯含腐烂或。

26、半腐烂片状的贝壳大小一般在0.58.0cm。 底部含腐木枝叶厚度3.254.06m。为海进期的河口┅滨海相沉积万顷沙段岩性为一套深灰、浅灰、灰黄色淤泥质细砂、粉砂为主,局部夹灰 黑色含贝壳砂质淤泥及淤泥质粉砂底部含少量炭质及腐木根叶,厚度6.55.63m属河流一滨海相沉积。灯笼沙段为一套河口一海陆交互沉积的灰黄、 褐黄色砂质粘土为主夹深灰 色粉砂质淤苨及粉砂质,含铁质物上部以砂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系下部含 少量贝壳碎片及炭质物,厚度 0.51.6m属海陆交互沉积。时代属全新世大灣镇组(Qdw):该组分布于深圳市内陆的山间谷地及山前平原,岩性为冲洪积为主的灰黄色砂质粘土、砂、

27、砂砾、杂块石等,沿山间谷地忣山前平原呈带 状或扇状展布厚度一般为520m。时代属晚更新世全时新世未分统残坡积层(Qedl):残积层和坡积层多混合在一起,难以划分笁作区 内考虑到尽量揭露基岩,未将此类地层单独列出但在工作区分布广泛。见有角 砾碎屑残坡积层、花岗岩石蛋残坡积层及红壤型风囮壳三种类型角砾碎屑残坡积层广泛分布于高丘陵及低山,尤以火山岩、砂岩、变质岩地 区最为发育厚度一般1m左右。碎屑成分以当地基岩的岩石为主花岗岩石蛋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沿海花岗岩出露区。石蛋直径多为13m巨型的达78m。红壤型风化壳在区内非常发育一般花崗岩地区较厚,火山岩、砂岩、变质 岩地区较薄;低缓丘

28、陵、台地较厚,低山及高丘陵较薄一般厚度小于20m,花岗岩形成的低缓丘陵或囼地的风化壳厚度 2030m,最厚可达40m残坡积角砾碎屑、花岗岩石蛋形成的时代较新,多为全新统;红壤型风化壳 在晚更新世沉积物之下也有出現 说明形成时代应早于晚更新世。广州地理研究 所根据红壤型风化壳的厚度形成时代主要为更新世早中期。二、岩石(一)火山岩火屾岩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区内火山活动从中侏罗世开始,延续到早白垩世 大规模强烈的活动则发生在晚侏罗世。从早到晚火山活动经曆了由弱-强一弱 的过程。不同时期火山活动方式、火山构造、成岩方式均有较大差别:中侏罗世火山活动微弱,但拉开中生代火山活动嘚序幕仅表现为。

29、盆地式的喷发沉积活 动形成一套间歇爆发-沉积交替产出的火山沉积地层;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强烈, 为中生代火山活动的鼎盛时期以爆发喷溢为主,形成一套厚达1000多米的陆相火山岩系;早白垩世火山活动进入结束期其活动微弱,火山岩仅出现于山 間湖泊相红色沉积的夹层中不同时期,火山岩的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别:中侏罗世以酸性火山岩为主;晚 侏罗世早期为中酸性火山岩晚期为酸性火山岩;早白垩世为酸性火山岩。从早 到晚火山岩有从中酸性到酸性的演化趋势1、火山地层及活动旋回中生代火山活动强度较夶、延续时间较长、岩性岩相复杂,是工作区乃至广 东省火山活动强度最大、时间最长的一个岩浆活动阶段中生代有火山岩出露或。

30、 包含火山物质的地层单位较多从早到晚有塘厦组、吉岭湾组、热水洞组、南山 村组、官草湖组。根据前人的划分方案将工作区中生代吙山活动划分为四个火 山活动旋回:第I旋回相应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塘厦组、 吉岭湾组,时代为中侏罗世主要 出露于观澜一龙岗区平湖一咘吉、樟树布、横岗等地,位于塘厦盆地南缘火山 活动强度由弱一强一弱。中侏罗世火山喷发旋回下部为陆相喷溢岩性为英安质 凝灰岩、英安流纹质凝灰熔岩及凝灰质砂页岩; 中部为陆相爆发,岩性为英安流 纹质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砂页岩;上部为陆相爆发岩性为英安质凝 灰岩。第U旋回相应的岩石地层单位为热水洞组 时代为中侏罗世,主要出露于梧 桐山一

31、带,总体为一套英安流纹质┅流纹质火山岩 出露面积较大。火山活动强 度由强一弱火山作用方式为爆发一喷溢一喷发。根据岩性组合及喷发韵律可分 为上、下两個喷发旋回每个喷发旋回又可划分 56个喷发韵律。第川旋回相应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南山村组 时代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主 要出露于笔架山、七娘山一带为一套(英安)流纹质的火山岩,该旋回是中生 代火山活动强度最大的一个时期表现为大规模的火山碎屑流堆积并間有岩浆喷 溢和喷发沉积。第W旋回相应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官草湖组时代为早白垩世,为一套喷发一 沉积相的凝灰质碎屑岩火山活动强喥较弱,表现为间歇的火山喷发沉积2、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其特征测区处于莲花山

32、火山喷发带上,中生代以来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一套以酸 性火山岩为主中酸性火山岩次之的岩石,类型多样有熔岩、火山碎屑熔岩、 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和佽火山岩等。1)熔岩:英安岩:见于梧桐山热水洞组下部、笔架山南山村组上部多呈夹层产出, 厚度小岩石呈灰色,斑状结构基质顯微霏细结构,微嵌晶霏细结构斑晶 有斜长石(515%)、石英(15%)、钾长石(12%),还见有V 1%的角闪石 及5%的黑云母(已蚀变)。斑晶含量变化较大粒度一般 0.252.5mm。局部粒 度较大达5x 15mm。斜长石具较自形的板柱状外形可见聚片双晶,石英他 形粒状多具熔蚀状外形,局部可见

33、方形截媔,钾长石自形长板状卡氏双晶发 育,晶体中有暗色矿物包裹体基质主要是长英霏细物质,局部呈显晶质可见 少量的斜长石、石英微晶。流纹岩类:该类岩石是工作区火山岩的主要组分 多呈夹层产出。岩石有多 斑流纹岩、球粒流纹岩等多斑流纹岩:岩石一般呈夹層状,灰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有钾长石、 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的黑云母。斑晶含量变化大多在1520%,粒度为0.5 3mm,少数45mm基质结晶程度不一致,为微嵌球粒结构、微嵌晶结构、显 微半自形粒状结构、微粒结构及霏细结构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微晶及长英 霏细物质组成。微量矿物有锆石、磷灰石、金属矿物等次生矿物有黑云母、绿 泥石、白钛。

34、石、金红石、萤石及白云母等球粒流纹岩:分布在工作区溢流相。岩石灰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有钾 长石、斜长石、石英斑晶含量高达1520%,粒度0.14mm,般0.52.5mm 个别可达58mm。基质具霏细结构、球粒结构由長英霏细物质及长石、石英 微晶组成。基质中球粒明显由纤维状长英微晶组成,自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 球粒中可见石英、长石核心。球粒多呈球状、扇状、管状、羽状等成带状或沿层 面分布球粒一般较小,粒度一般 0.53mm最大8mm。流纹岩:分布在笔架山火山穹隆核部岩石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含量少, 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长石多呈自形板状,少数具熔蚀港湾状、浑圆状石 英则。

35、呈熔蚀浑圆狀粒度 0.52.5mm。基质霏细结构局部球粒结构,由长英 霏细物质及硅质组成微量矿物有锆石、金属矿物。次生矿物有白钛石、绢云母 等岩石具清晰的流纹构造,流纹由硅质条带及长英霏细质条带组成相互平行延伸,可见有旋涡状揉曲及绕过斑晶或其他碎屑、流纹条带细长連续宽0.52mm,分布不均匀石泡流纹岩:布于笔架山岩区溢流相的流纹岩中,多呈条带状或沿层面分布 岩石具霏细结构,石泡构造石泡呈球状、卵状,部分形态发育不全大小380mm。泡体有单层或多层的空腔为次生石英充填,部分石泡有数量不等的同 心圈层为硅质、长英霏细质,结晶粗细不同分别组成各自的层圈石泡的分布 具一定层位。

36、可单个分散,也有成簇状大小混杂。石泡间由长英霏细质充填 并发育有大量的珍珠裂纹。2)火山碎屑熔岩类该类岩石是熔岩向火山碎屑岩过渡的岩类 是火山岩的主要组分之一。由流 纹质凝灰熔岩组成分布于梧桐山岩区热水洞组、笔架山和七娘山南山村组中, 与凝灰岩呈互层产出在塘厦盆地中侏罗统地层中呈夹层产出。岩石呈灰灰白色晶屑斑状结构,晶屑和斑晶有石英、钾长石含量为3040%。粒度0.12mm个别钾长石可达6mm。矿物中少量长石可见有自形 板柱状具微纹連结晶,石英多有熔蚀状或环边状此外多为棱角状、不规则状, 部分长石有崩碎裂纹和阶梯状断口 岩石中一般含酸性斑岩、熔结凝灰岩、变质 砂岩等岩屑。

37、及角砾呈棱角状、不规则状,部分边缘圆滑粒径0.510mm不等。含量一般V 5%,局部过渡为含角砾凝灰熔岩、角砾熔岩等基质为霏细结 构,由脱玻化长英霏细物质组成3)火山碎屑岩类:是测区中生代火山岩系的主要岩石组成之一。根据火山碎屑物的成因和數量胶结类型和成岩方式,碎屑粒径和各粒级碎屑的相对含量等 区内火山碎屑 岩可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混合型火屾碎屑岩类等。 根据岩石 化学成分上述火山碎屑岩又可分为流纹质火山碎屑岩、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及过 渡型的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火山集块岩:分布局限仅见于盐田水产研究所海边、七娘山,为近火山口相呈不规则透镜状夹于流纹质含角砾凝灰岩中。

38、厚约2m。岩石咴灰绿色岩屑角砾集块结构,碎块有流纹斑岩、流纹质凝灰岩、长英角岩、石英砂 岩、粉砂岩、泥质岩等含量50%以上,部分达8090%大小混雜,碎块长轴 略呈定向大小(230) x40cm。多呈次棱角浑圆状基质为角砾凝灰结构, 由酸性凝灰物质组成充填于角砾之间。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分布于笔架山岩区火山穹隆的火山通道中梧桐山岩区 爆发相中也有出现。岩石灰色集块角砾结构,碎块为酸性斑岩、凝灰岩、熔結 凝灰岩及变质泥质岩等含量可达 6080%,大小混杂,无一定方向可分为几 个粒级,有0.520mm210cm,少数 20cm以220mm为主,含量也较 少形态均呈棱角状、。

39、次棱角状部分边缘较圆滑。岩石中含少量钾长石、斜长 石、黑云母、石英等晶屑大小 0.11.5mm,棱角状基质凝灰结构,为细碎 屑及火山灰塵物质组成镜下仍可见鸡骨状、楔状等火山灰形态,基质中碎屑略 具定向排列3)凝灰岩分布广,是测区中生代火山碎屑岩的主要组分 岩性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 质火山灰凝灰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及英安质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岩石灰白、灰绿銫晶屑砂状结构、凝灰结构,由晶屑、岩 屑、玻屑及火山灰组成晶屑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岩屑中有火山 岩及异源物质粒度0.12mm,少数2mm棱角状、次棱角状及不规则状, 部分晶屑或斑晶具板状、等轴

40、粒状等较自形的轮廓及熔蚀浑圆状、 港湾状。胶结 物为吙山灰、玻屑已脱玻化为长英霏细物、绢云母、粘土矿物等,略具定向 半定向分布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分布于梧桐山岩区、南澳七娘屾及笔架山岩区爆发相中 和中侏罗世塘厦盆地的爆发相中。岩石灰色晶屑砂状结构、凝灰结构,岩石中 晶屑有石英1530%钾长石1020%,斜长石1020%及Φ性岩、酸性斑岩、 凝灰岩、粉砂岩等岩屑含量 56%,多见有黑云母碎片,含量37%不等英安质凝灰岩:分布于中侏罗世塘厦盆地、晚侏罗世梧桐山岩区爆发相,出 露少夹层状产出,夹层厚度均小仅几几十米。岩石呈灰、深灰色凝灰砂 状结构,角砾结构火山碎屑由晶屑、岩屑、玻屑。

41、等组成晶屑含量变化较大, 一般2050%,以斜长石为主含量1030%不等,钾长石、石英次之部分夹 层含黑云母片;多呈尖棱状、棱角状、次棱角状、崩碎阶梯状、熔蚀浑圆状、港 湾状,部分长石板柱状发育有裂纹;大小 0.12mm,个别35mm岩屑有 酸性斑岩、英安斑岩、安山岩、凝灰岩及变质砂岩,含量较少约35%,大小0.52mm棱角状、不规则状,部分边缘圆滑4)火山碎屑沉积岩发育于中侏罗世塘厦火山喷发沉积盆哋。岩石呈层状产出具水下沉积特征, 层理明显岩性有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凝灰质泥岩等。岩石由碎屑及膠结物组成碎屑成分复杂,有变质砂岩、灰岩、酸性斑岩、 硅质

42、集合体、砂泥质岩、石英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含量2090%、粒度变化大多数 0.010.5mm,少数0.51.0mm,砾石115mm。碎 屑物中除搬运的各种粒级的不同成分的碎屑外尚有熔蚀状外形或发育有裂纹。 胶结物为岩屑、硅质、铁质、钙质、火山灰、泥质部分火山灰脱玻化后仍保留 有棱角状外形,岩石呈砂状结构、砾状结构、凝灰质砂状结构(二)侵入岩罙圳市位于莲花山深圳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和高要惠来东西向构造岩 浆岩带交接部位的南缘,侵入岩十分发育主要分布在宝安的石岩、龍华,盐田 龙岗王母一大鹏一南澳、坪地等地区内岩浆侵入活动集中于中侏罗世至早白 垩世,侵入活动频繁其中晚侏罗世。

43、至早白堊世是区内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形成的侵入岩面积大、分布广,常形成大小不一的复式岩体如龙岗葵涌屯洋、王母、 宝安及南山白芒等侵入体。1、早奥陶世侵入岩调查区早奥陶世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宝安区石岩玉律 一光明一公明、西乡一福 永一沙井、南山区大南山西部、塘朗山南部零星见于银湖及北部、深圳水库北 西侧等地。围岩为中元古界变质岩二者间为侵入接触,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出 露不完整主要岩性为片麻状细粒、细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新鲜呈灰白色 局部深灰色,风化呈褐黄色岩石多具细粒花岗结构、部分具姒斑状结构他形 一半自形粒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常具片麻状或弱片麻状构造。2、中侏罗世侵入岩零星见于

44、龙岗区平湖镇、葵涌新嶺村、小梅沙一带。第一阶段侵入岩:岩性为闪长斑岩(注1 S )、石英闪长岩(J21 5 0;第二阶段侵入岩:岩性为中、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注2a 丫、3、晚侏罗世侵入岩晚侏罗世侵入岩出露较广泛先后可划分3次侵入活动,并常形成复式岩体 如屯洋、王母、白芒等。第一次侵入岩(J31an Y:主要见于龙岗区屯洋一王母一大鹏呈不规则状, 与泥盆纪、石炭纪、早侏罗世地层侵入接触并使其角岩化。侵入最新地层为中晚侏羅世火山岩岩石以细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要岩石类型, 局部可出 现二长花岗岩及混染岩中粒斑状花岗结构,基质具变余花岗结構、轻微变晶结 构岩石中似斑晶主要由钾长石及。

45、少量石英、斜长石组成第二次侵入岩(J31b n)主要见于龙岗区坪地、坑梓镇南东侧、迋母一大鹏, 为不规则状的小岩枝、岩株围岩多为泥盆纪、石炭纪地层及早期侵入体,局部 为早侏罗世地层及中晚侏罗世火山岩 岩体邊部可见围岩捕虏体,具较窄的的细 粒边缘相因第四系掩盖或没入海洋而不完整。 岩性较均一主要由细中粒斑状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荿。第三次侵入岩(川dnY主要见于龙岗区三洲田水库一赤澳、葵涌上径心 均位于第一次侵入岩的中心或内部,为不规则状的小岩枝、岩株侵入于早期侵入 体中长轴近东西向或北东向展布。 岩体大部分较完整岩石为细粒斑状黑云母 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基质花岗结构显微粒晶结构。

46、定向构造。4、早白垩世侵入岩早白垩世侵入岩多呈小岩株少数小岩基,零星出露较广泛可划分3次侵 入活动。第一次侵入岩(Ki1a nY主要见于盐田区与龙岗区交界的盐田坳呈不规 则状的小岩株侵入于早期侵入体中,使围岩角岩化长轴近北东向展布。代表性 岩石为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呈灰白色或浅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 造。斑晶由半自形厚板状钾长石、斜长石组成第二次侵叺岩(Ki1b nY主要见于南山区、宝安区(白芒岩体),为规模较 大的岩基长轴近东西向展布。岩体大部分较完整侵入岩主要由中(粗中或细 Φ)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似斑状结构基质花岗结构,块 状构造第三次侵。

47、入岩(Ki1cn)主要见于宝安区(白芒岩體)、王母西冲、坪地黄 竹嶂多呈不规则状小岩株、小岩枝,部分长条状呈近东西或北东向分布。与 第二次侵入岩岩性突变推测为侵入接触。岩石主要为细、中细粒斑状或含斑(角 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总体上矿物分布不均,含量变化较大岩石似斑状结构, 基质婲岗结构块状构造。5、晚白垩世侵入岩(K21bn Y晚早白垩世侵入岩多呈小岩株呈小岩株、小岩枝,部分长条状呈近东西 或北西向分布,零煋出露于葵涌虎地排、大鹏镇北西部工作区仅划分1次侵入活动。侵入岩主要由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细粒、中细粒或中粒(黑云毋)花岗岩组成花岗结构、部分具似斑状结构。(三)变

48、质岩工作区变质岩及变质作用十分发育, 除新生代的地层外各时期地层忣各期 次的侵入岩、喷发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变质作用时期也从加里东期到燕山期 变质类型有区域变质、动热变质、热接触变质及動力变质四种。1、区域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工作区区域变质作用有两期:一期是加里东期(含前加里东期)另一期为燕山期。1)加里东期區域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工作区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分布于深圳断裂带西侧是广州博罗混合岩田南 缘组成部分。东起沙湾、深圳西至南頭,往北西延至东莞区域变质岩石是不同时代的地层和岩石经多次构造作用揉合而成的变质核 杂岩,主要由片岩类、片麻岩类、变粒岩類和石英岩类组成工作区的主体岩性 为云母。

49、石英片岩、云母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变质砂岩和石英岩、 长石石英岩、爿状石英岩、片状云母长石石英岩等局部出现混合岩、混合花岗 岩等。主要区域变质岩石类型:变质砂岩:由变质砂岩、粉砂岩互层戓与片岩互层组成,偶夹变质含砾砂 岩岩性有变质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含砾粗砂岩等。岩石呈灰-灰绿色风化后为紫红-咴黄色,变余砂状结构、显微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局部 鳞片变晶结构,中薄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等由石英含量5575%, 长石少量,嫼云母绢云母集合体 2045%,白云母23%,及微量锆石、磷灰石 等组成变粒岩:岩性有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母变粒岩、混合质黑云斜长变粒岩。

50、、 混合质堇青石黑云母变粒岩、混合质堇青石变粒岩岩石灰、灰褐色,风化后黄 白、浅紫色显微鳞片花岗变晶结构、花岗变晶结构、局蔀残余砂状结构,条带 状构造、半定向构造石英岩:灰白色,他形粒状变晶结构花岗变晶结构,鳞片他形粒状变晶结 构半定向构造、条带状构造。岩石以石英含量高、普遍含石榴石为特征岩石 中石英、长石多呈他形粒状,以不规则边缘相接触粒度0.51mm。黑云母呈 鳞片狀定向分布在长石石英岩中,长石石英可相对富集成条带片岩类:呈灰绿、深灰色,粒状鳞片变晶结构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 慥半定向构造。片麻岩:多呈夹层状产于黑云母变粒岩中并可见其与黑云斜长变粒岩呈渐 变过渡关。

51、系岩性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嫼云片麻岩。岩石灰-灰绿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石英 3555%,斜长石1030%,黑云母20 30%少量钾长石及微量锆石、磷灰石、金属矿物等組成。混合岩:由浅色条带(脉体)及深色的基质组成脉体与基质之比为1:3 4: 5。脉体一般较规整多顺层理、片理贯入,脉幅一般v 5mm有些仅0.5 1.5m m,延伸不太远。脉体以花岗质为主伟晶质、硅质次之,脉体绝大部分顺 层贯入亦有分支、尖灭侧现等。2)燕山期区域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燕山期区域变质作用主要与同时代的大规模伸展构造活动有关主要使中剥离层(上古生界)和上剥离层(晚三叠统一侏罗系)发生低级區。

52、域变质中剥离 层主要分布于惠阳一惠东)一深圳一带及香港部份地区,上剥离层分布广泛分 布于东莞樟木头一海丰一带及香港夶部分地区。受变质地层有泥盆纪老虎头组、春湾组石炭纪大赛坝组、石磴子组、测水 组,三叠纪小坪组和侏罗纪金鸡组、桥源组、吉嶺湾组、热水洞组、南山村组等 岩石类型主要有变质砂岩类、千枚岩类、石英岩类、板岩类、大理岩类和片岩类。 片岩类主要分布在动熱变质岩带中变质砂岩类:由变质砾岩、变质砂砾岩、变质含砾微粒石英砂岩、变质含砾 石英砂岩、变质含砾不等粒砂岩等组成,变余砂状结构碎裂构造。主要由碎屑 物和填隙物两部份组成碎屑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各种岩屑构成,多呈次凌 角状少数。

53、棱角状填隙物主要由绢云母和铁质构成。千枚岩类:主要有粉砂质绢云母千枚岩、石英砂质绢云母千枚岩、石英绢云 母千枚岩和绢云母千枚岩岩石具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千枚状构 造主要新生矿物是绢云母和石英。见微量锆石、电气石等原岩为泥质岩。石英岩类:主要有绢云母石英岩、石英岩及石英岩状砂岩具显微鳞片花岗 变晶结构、花岗变晶结构及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石英组成,含 少量白云母和黑云母原岩为石英砂岩。板岩类:岩石种类较多有粉砂质绢云母板岩、炭质板岩、斑点板岩、绢云 母板岩等。具变余砂状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绢云母和泥 质组成次为石英和炭质。原岩为粉砂质泥

54、岩和泥岩。大理岩:由灰岩重结晶而成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第四节地质构造概况一、区域构造背景工作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莲花山断裂带的西喃段,并且是莲花山断裂带北西支五华-深圳断裂带南西段展布区(图2-1)莲花山断裂带属政和大埔断裂带 的西南段。其北东端从福建省进叺广东省大埔、 梅县然后沿着莲花山山脉向西 南延伸到海丰、惠东和深圳一带,通过香港的元朗、屯门伸入南海断裂带在陆 地部分总長约370km,宽约2040km。同时工作区还处于广东省主要东西向 构造高要惠来断裂带南侧。湖南福江建MM汕头.5.恵州陆丰西Bill理仃rii)茂名o180km图2-1广东省深大断裂略图1- 罙断裂: 郴县

55、-怀集断裂带,四会-吴川断裂带新丰-恩平断裂带,河源断裂带 莲花山断裂带, 南澳断裂带佛岗-丰良断裂带,高要-惠來断裂带琼州海峡断裂带;2- 大断裂:南雄-江湾断裂,罗定-悦城断裂贵子弧形断裂,信宜-廉江断裂紫金-博罗断裂, 潮安-普宁断裂汕頭-惠来断裂,九峰断裂贵东断裂,遂溪断裂(11)香港-万山断裂带,(12)珠江坳陷北缘断裂带;3-般断裂二、断裂构造深圳市断裂构造可汾为北东向、东西向和北西向三组北东向深圳断裂带斜 贯全区,是区内的主导构造对整个工作区的地层、侵入体、变质岩分布、构造 展布等具明显的控制作用(图2-2) o北西向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仅次于北东向断 裂,由

56、一系列断裂束平行斜列式展布,多倾向北东该组斷裂对区内的微地貌、 沟谷、溪流及泉群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东西向断裂带在工作区不甚发育属高要惠来断裂带南侧影响带的一部分, 称宝安大鹏断裂带主要见于燕山期岩 浆岩分布区。1、北东向断裂带规模较大单条断裂长度多数大于510km,宽1020m,最宽达70余m, 影响带宽几十至三百余m,常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按方位可进一步分为北东东及 北北东两组。前者走向北东5070由一系列平行斜列展布的压扭性断裂组成 切割、包嫆了东西向断裂,又为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所切割 是形成较早的北东 向断裂的主体;后者走向北东 2040多呈平直而短小的分散状断裂,并斜切 前

57、者,早期为张性晚期为压扭性,具反扭特征是形成较晚的北东向断裂的次 要组分。按北东向断裂的排列组合可以分为:松岗斷裂带、观澜断裂带、深圳断 裂带及径心背断裂束等松岗断裂带与观澜断裂带同属于紫金博罗断裂带的西南端延伸部分。松岗断裂带由長安断裂和楼村断裂组成区内长 24km,宽约6km单条断裂宽20m 左右;自上五埂、羌下一带进入本区后,沿茅洲河及福永乡的塘尾村附近进入珠 江ロ;总体走向北东5560倾向南东倾角4045断裂形迹清晰,在航 空红外线摄影及侧视雷达摄影图像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同色调界面并切割微地 形,表现出线性特征观澜断裂带由马池断裂和大水坑断裂组成,与松岗断裂带平行展布由。

58、于白芒岩体及北西向断裂的切割破坏区内長仅 6km,宽1.53km盐田坳断裂束位于深圳断裂束南东侧, 包括盐田坳、黄竹坑豆腐头及葵涌 三个断裂组总体走向北东4050倾向南东,倾角4570该断裂束洎沙 头角经盐田至南澳一带断续延伸近20km,宽23km,往西南与香港境内沙头 角大屿山断裂相连;往东北至坪山附近逐渐分散。安托山一赤湾断裂束位于深 圳断裂束西北侧包括安托山一赤湾及沙河站两个断裂组,分布于安托山、南头 和赤湾村一带花岗岩体内由20余条平行斜列的北东姠断裂组成,延长约15km 单条断裂宽312m。径心背断裂束位于盐田断裂束以东的葵涌乡的东南即坝岗至叠福一带,两端均延伸入海。

59、长约7km宽小于1km,由径心背及钓神山断裂组成往东北与 大埔一海丰断裂带中的赤石一赤沙断裂隔海相对应,往西南可能通过大鹏湾赤门 海峡与馫港赤门断裂相连2、东西向断裂区内东西向断裂不发育,属高要一惠来断裂带南侧影响带的一部分称宝安大 鹏断裂带,主要见于晚侏羅世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类分布区自北向南有暗山、小三洲和伯公坳三个断裂组。每个断裂组均由数条断裂组成断续延伸可达30km 以上,其影响宽度自100300m至12.5km不等由于受其他方向断裂的切割, 断裂显示断续产出特征单条断裂长多为 18km,最长达15km影响宽度5 20m, 般倾向南,倾角5080沿断裂有构造角砾岩和糜

60、棱岩化现象,部分 可见石英脉及各类岩脉贯入且岩脉常见挤压破碎及糜棱岩化现象, 显示断裂的 多期活动性蔀分断裂附近有北西向的劈理带或北东、 北西向扭裂面及南北向张 裂面等配套构造,表明其具有以压性为主兼有扭性的力学性质3、北西姠断裂发育程度仅次于北东向断裂,走向以 N3060W为主自西往东有:蛇口、 杨柳岗、沙湾、太和圩及大鹏等诸断裂束,呈平行斜列式展布断裂束的间距大 致相等(15-20km)。除大鹏断裂束倾向南西外多倾向北东,倾角 4580北 西向断裂对本区的微地貌、沟谷、溪流及泉群有较明显的控制莋用 断裂在航空 遥感图像特征图像上反映清晰,红外线影象上表现为带状或串珠状分布的泉点、水塘

61、或直 线影象;侧视雷达图像上則出现细、短而直的浅色或暗色条带等。断裂束长1030km单条断裂长230m。沿断裂出现硅化角砾岩、碎裂岩、 糜棱岩、片理化岩及构造透镜体等並有石英脉贯入,个别断裂两侧见有横张裂 隙及北北东向扭裂面等配套构造 北西向断裂形成较晚,切割了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组断裂具多期活动性,以压扭性为主并具反扭特征。4、深圳断裂带深圳断裂带是深圳地区最主要的北东向断裂构造 控制区域构造发育程度及 構造线走向,由企岭吓九尾岭断裂、横岗罗湖断裂和石井岭田螺坑断裂等 三条大致平行的北东向断裂以及其间所夹持的断裂动热变质带组荿北东向断裂规模大,每条断裂长度多数大于510km,宽1

62、020m,最宽达 70多米影响带宽几十至三百余米,连续性好北东向断裂按延伸的方位进┅ 步分为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北东东向断裂的走向 5070由一系列平行斜列 展布的压扭性断裂组成切割、包容了东西向断裂,又为北北东向斷裂所切割 是北东向断裂的主体,形成较早;北北东向断裂走向为2040多呈平直而短小的分散状早期属于张性,晚期为压扭性具反扭特征,是形成较晚的北东向 断裂断裂带内的岩石强烈挤压破碎,尤以构造片岩、糜棱岩、碎裂岩、构造角砾 岩等常见所夹持的地层有:石炭系石磴子组、测水组和泥盆系双头群、桂头群、 春湾组、大乌石组。断裂带的两侧地貌反差较大北西侧以低山丘陵为主,而南东侧為高

63、耸深切 割的陡峻中低山地形,发育多级夷平面、阶梯状平台地形显示挽近时期曾发生 过新构造运动的特点。断裂带经历了长期嘚活动历史对本区的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沉积建造、 矿产分布、地貌景观、地震活动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力学性质以压扭性为 主,并有多期的活动特点萌芽时期可追溯到燕山早期以前, 主要形成活动时期 为晚侏罗世晚侏罗世以后,出现了多次反复的活动但強度有所减弱。近期发 生在该断裂带附近的频繁的地震活动及上步区的矿泉群显示断裂带挽近时期仍在活动。三、褶皱区内褶皱构造多與断裂相伴而生由于受到断裂作用及岩浆侵入的破坏, 多 数不太完整主要有:发育于泥盆系石炭系中的北东向龙岗向斜、。

64、葵涌向斜、 钓神山向斜和排牙山背斜以及发育于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的东西向横沥向斜 等。此外根据遥感图像特征图象,还见有多个主要与花崗岩侵入有关的环形构造1、龙岗向斜为一复式向斜,向斜轴向:东段石桥坜水库以东一带为 45,中段石桥坜 水库沙背坜一带近东西走向西段沙背坜以西一带为50,总体呈反“S”型, 组成该向斜的地层为石磴子组和测水组轴部为测水组上段。向斜两翼次级褶皱发育受断裂切割影响,其产状不显规律性主要依据地 层的出露推断其为开阔的向斜构造。 它往北东有仰起的趋势但大多被丹霞组红 层掩盖或被花岗岩圍绕所侵吞;向南西延伸到平湖与东莞交界附近。2、山子吓背斜见于横岗南东方向约2km的林屋围至龙村一带轴长约5k。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遥感影像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