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高3.2米宽2.5米梁的起拱高度理论高度为几米处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138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11人评价358页
0人评价11页
1人评价37页
1人评价26页
1人评价49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全文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人人文库美如初恋!
编号:461004 && 大小:1.27MB && 格式:PDF && 上传时间: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隧道 施工 作业 功课 指导书 汇编 33 实用 拿来 可用 一份 非常好 专业 资料
资源描述:
1建筑工程隧道施工作业建筑工程隧道施工作业建筑工程隧道施工作业建筑工程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汇编指导书汇编指导书汇编指导书汇编2目目目目录录录录一 、隧 道开 挖作 业指 导书 ....................................3二 、超 前帷 幕注 浆作 业指 导书 .................................10三 、径 向注 浆施 工作 业指 导书 .................................14四 、开 挖后 局部 注浆 及疏 水作 业指 导书 ............................18五 、初 喷后 补注 浆及 引排 水作 业指 导书 ............................23六 、施 工缝 、沉 降缝 防水 施工 作业 指导 书 ..........................28七 、纵 、环 向排 水盲 管施 工作 业指 导书 ............................38八 、隧 道通 风施 工作 业指 导书 .................................42九 、地 质超 前预 测预 报作 业指 导书 ..............................48十 、瓦 斯隧 道通 风、 防爆 作业 指导 书 .............................56十 一、 衬砌 后回 填注 浆作 业指 导书 ..............................60十 二、 仰拱 、仰 拱填 充作 业指 导书 ..............................63十 三、 双线 隧道 CRD法 开挖 作业 指导 书 ............................6十 四、 超前 小导 管、 锚杆 施工 作业 指导 书 ..........................72十 五、 洞口 超前 大管 棚施 工作 业指 导书 ............................78十 六、 隧道 二次 衬砌 作业 指导 书 ................................87十 七、 防水 板施 工作 业指 导书 ................................10十 八、 钢架 施工 作业 指导 书 ..................................107十 九、 监控 量测 作业 指导 书 ..................................13二 十、 锚杆 、钢 筋网 施工 作业 指导 书 ............................124二 十一 、喷 射混 凝土 作业 指导 书 ...............................132二 十二 、台 阶法 施工 作业 指导 书 ...............................139二 十三 、隧 道、 桥梁 综合 接地 施工 作业 指导 书 .......................1483一 、 隧 道 开 挖 作 业 指 导 书1、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适用于隧道正洞及其辅助坑道的开挖施工。2、目的 、目的 、目的 、目的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 、 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 , 指导 、 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和质量。 3、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工艺 、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工艺 、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工艺 、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工艺 3.1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要 求隧 道按 新奥 法原 理组 织施 工, 根据 地质 条件 、断 面开 挖宽 度的 不同 ,可以采用全断面法 、 台阶法 、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进行施工 。 并要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隧 道开 挖前 ,首 先完 成洞 口截 水沟 、洞 口土 方及 边仰 坡防 护施 工。 洞口 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 , 大型自卸汽车运输 , 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 , 开挖一段 (台阶 )防护一段 (台阶 )。 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 , 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随后立即做好明洞衬砌 , 随后进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 。 暗洞开挖根据围岩情况 , Ⅳ 、 Ⅴ 级地段采用环形预留核心土法施工 , Ⅲ 、 Ⅳ 级采用正台阶法施工 , 每循环进尺控制在 2.5m以内 ; Ⅱ 、 Ⅲ 级围岩可以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3.2.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3.2.1全断面法开挖 全断面法开挖 全断面法开挖 全断面法开挖全断面开挖法是按照设计断面将隧道一次性开挖成型,再及时施作衬砌的方法。隧道一次性开挖完成,光面爆破。施作洞身初期支护,即初喷 4cm厚混凝土 ,然后布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 拱底宜一次性开挖至标高 , 避免第二次爆破扰动围岩稳定性 ; 开挖完成后及时灌筑该段仰拱及填充砼 。 最后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二次衬砌 (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施工工艺流程图 (见下图 )4施 工 前 准 备 施 工 前 准 备 施 工 前 准 备 施 工 前 准 备 地 质 预 报 地 质 预 报 地 质 预 报 地 质 预 报测 量 与 量 测 测 量 与 量 测 测 量 与 量 测 测 量 与 量 测布 置 炮 眼 布 置 炮 眼 布 置 炮 眼 布 置 炮 眼钻 眼 、 装 药 、 爆 破 钻 眼 、 装 药 、 爆 破 钻 眼 、 装 药 、 爆 破 钻 眼 、 装 药 、 爆 破 通 风 排 烟 通 风 排 烟 通 风 排 烟 通 风 排 烟找 顶 排 险 找 顶 排 险 找 顶 排 险 找 顶 排 险 装 运 机 械 就 位 装 运 机 械 就 位 装 运 机 械 就 位 装 运 机 械 就 位出 渣 运 输 出 渣 运 输 出 渣 运 输 出 渣 运 输开 挖 质 量 检 查 开 挖 质 量 检 查 开 挖 质 量 检 查 开 挖 质 量 检 查 地 质 素 描 地 质 素 描 地 质 素 描 地 质 素 描初 期 支 护 初 期 支 护 初 期 支 护 初 期 支 护 地 表 处 理 地 表 处 理 地 表 处 理 地 表 处 理隐 蔽 检 查 隐 蔽 检 查 隐 蔽 检 查 隐 蔽 检 查防 排 水 系 统 施 工 防 排 水 系 统 施 工 防 排 水 系 统 施 工 防 排 水 系 统 施 工 隐 蔽 检 查 隐 蔽 检 查 隐 蔽 检 查 隐 蔽 检 查变 形 量 满 足 要 求 后 二 衬 施 工 变 形 量 满 足 要 求 后 二 衬 施 工 变 形 量 满 足 要 求 后 二 衬 施 工 变 形 量 满 足 要 求 后 二 衬 施 工 结 束 结 束 结 束 结 束 不 合 格 不 合 格 不 合 格 不 合 格不 合 格 不 合 格 不 合 格 不 合 格钻 爆 设 计 钻 爆 设 计 钻 爆 设 计 钻 爆 设 计修 正 钻 爆 参 数 修 正 钻 爆 参 数 修 正 钻 爆 参 数 修 正 钻 爆 参 数 台 车 ( 台 架 ) 就 位 台 车 ( 台 架 ) 就 位 台 车 ( 台 架 ) 就 位 台 车 ( 台 架 ) 就 位全 段 面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全 段 面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全 段 面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全 段 面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全 段 面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全 段 面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全 段 面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全 段 面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3.2两台阶法开挖 两台阶法开挖 两台阶法开挖 两台阶法开挖两台阶法开挖是将隧道设计断面分成两次开挖。施工时将隧道分为上下两个台阶进行开挖。先开挖上部台阶,上部开挖完成后施作上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 ,即初喷 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然后布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 底部视开挖后围岩具体情况 喷 10cm混凝土作为临时仰拱封闭 。 上台阶施工 至 10~ 20m后 , 开挖下部台阶 , 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 下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灌筑该段仰拱及仰5拱回填砼。最后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二次衬砌 (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施工工艺流程图 (见下图 )施 工 前 准 备 施 工 前 准 备 施 工 前 准 备 施 工 前 准 备超 前 地 质 预 报 、 测 量 、 量 测 超 前 地 质 预 报 、 测 量 、 量 测 超 前 地 质 预 报 、 测 量 、 量 测 超 前 地 质 预 报 、 测 量 、 量 测 钻 爆 设 计 钻 爆 设 计 钻 爆 设 计 钻 爆 设 计 布 置 炮 眼 布 置 炮 眼 布 置 炮 眼 布 置 炮 眼上 部 断 面 钻 眼 上 部 断 面 钻 眼 上 部 断 面 钻 眼 上 部 断 面 钻 眼 下 部 断 面 钻 眼 下 部 断 面 钻 眼 下 部 断 面 钻 眼 下 部 断 面 钻 眼装 药 、 爆 破 装 药 、 爆 破 装 药 、 爆 破 装 药 、 爆 破通 风 排 烟 、 排 险 通 风 排 烟 、 排 险 通 风 排 烟 、 排 险 通 风 排 烟 、 排 险初 喷 混 凝 土 、 瞄 杆 、 出 渣 初 喷 混 凝 土 、 瞄 杆 、 出 渣 初 喷 混 凝 土 、 瞄 杆 、 出 渣 初 喷 混 凝 土 、 瞄 杆 、 出 渣 开 挖 质 量 检 查 开 挖 质 量 检 查 开 挖 质 量 检 查 开 挖 质 量 检 查 初 期 支 护 初 期 支 护 初 期 支 护 初 期 支 护钻 爆 设 计 钻 爆 设 计 钻 爆 设 计 钻 爆 设 计超 前 支 护 超 前 支 护 超 前 支 护 超 前 支 护 仰 拱 、 拱 墙 复 合 初 砌 施 工 仰 拱 、 拱 墙 复 合 初 砌 施 工 仰 拱 、 拱 墙 复 合 初 砌 施 工 仰 拱 、 拱 墙 复 合 初 砌 施 工结 束 结 束 结 束 结 束调 整 钻 爆 参 数 调 整 钻 爆 参 数 调 整 钻 爆 参 数 调 整 钻 爆 参 数台 车 ( 台 架 ) 就 位 台 车 ( 台 架 ) 就 位 台 车 ( 台 架 ) 就 位 台 车 ( 台 架 ) 就 位不 不 不 不 合 合 合 合 格 格 格 格台 阶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台 阶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台 阶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台 阶 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根据围岩条件 , 合理确定台阶长度 , 一般不超过1倍洞径 , 以确保开挖 、 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 上台阶施工钢架时采用扩大拱脚或施作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 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达到设计强度 70%以上时开挖 。 当围岩不稳定时 , 采用缩短进尺 , 上下台阶分左 、 右两侧错开开挖 , 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仰拱 。 施工中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 , 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 、 支护的扰动。在上台阶开挖超前一个循环后,上下台阶可同时开挖。63.2.3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是在上部断面以弧形导坑领先 , 其次开挖下半部两侧 ,在 开 挖 中 部 预 留 核 心 土 的 方 法 。 在 施 工 时 环 形 开 挖 预 留 核 心 土 每 部 开 挖 进 尺 应 为0.5~ 1.0m(按设计钢架间距为一榀,根据地质情况可进尺两榀钢架 );开挖完成后及时施作喷锚支护、安装钢架支撑或格栅支撑,每两榀钢架之间采用钢筋连接 , 并加锁脚锚杆 。 上部弧形 , 左 、 右侧墙部 , 中部核心土开挖各错开 3~ 5m进行平行作业。 施 工流 程图 如下 :施 工 准 备 施 工 准 备 施 工 准 备 施 工 准 备超 前 地 质 预 报 超 前 地 质 预 报 超 前 地 质 预 报 超 前 地 质 预 报 拱 部 超 前 支 护 拱 部 超 前 支 护 拱 部 超 前 支 护 拱 部 超 前 支 护1部 弧 形 导 坑 开 挖 部 弧 形 导 坑 开 挖 部 弧 形 导 坑 开 挖 部 弧 形 导 坑 开 挖 Ⅰ 上 拱 部 支 护 Ⅰ 上 拱 部 支 护 Ⅰ 上 拱 部 支 护 Ⅰ 上 拱 部 支 护 2部 核 心 土 开 挖 部 核 心 土 开 挖 部 核 心 土 开 挖 部 核 心 土 开 挖456 Ⅲ Ⅲ Ⅲ ⅢⅥ Ⅵ Ⅵ Ⅵ3 21Ⅱ Ⅱ Ⅱ ⅡⅠ Ⅰ Ⅰ ⅠⅤ Ⅴ Ⅴ Ⅴ 3部 左 侧 墙 开 挖 部 左 侧 墙 开 挖 部 左 侧 墙 开 挖 部 左 侧 墙 开 挖 4部 右 侧 墙 开 挖 部 右 侧 墙 开 挖 部 右 侧 墙 开 挖 部 右 侧 墙 开 挖Ⅱ 部 左 侧 墙 支 护 Ⅱ 部 左 侧 墙 支 护 Ⅱ 部 左 侧 墙 支 护 Ⅱ 部 左 侧 墙 支 护 Ⅲ 部 右 侧 墙 支 护 Ⅲ 部 右 侧 墙 支 护 Ⅲ 部 右 侧 墙 支 护 Ⅲ 部 右 侧 墙 支 护5部 核 心 土 开 挖 部 核 心 土 开 挖 部 核 心 土 开 挖 部 核 心 土 开 挖 6部 仰 拱 开 挖 部 仰 拱 开 挖 部 仰 拱 开 挖 部 仰 拱 开 挖仰 拱 Ⅴ 、 Ⅵ 部 初 期 支 护 仰 拱 Ⅴ 、 Ⅵ 部 初 期 支 护 仰 拱 Ⅴ 、 Ⅵ 部 初 期 支 护 仰 拱 Ⅴ 、 Ⅵ 部 初 期 支 护仰 拱 灌 筑 、 回 填 混 凝 土 仰 拱 灌 筑 、 回 填 混 凝 土 仰 拱 灌 筑 、 回 填 混 凝 土 仰 拱 灌 筑 、 回 填 混 凝 土 监 控 测 量 监 控 测 量 监 控 测 量 监 控 测 量下 一 循 环 施 工 下 一 循 环 施 工 下 一 循 环 施 工 下 一 循 环 施 工环 形 开 挖 预 留 核 心 土 法 施 工 流 程 图 环 形 开 挖 预 留 核 心 土 法 施 工 流 程 图 环 形 开 挖 预 留 核 心 土 法 施 工 流 程 图 环 形 开 挖 预 留 核 心 土 法 施 工 流 程 图74、 质量 控制 标准 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 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 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 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 (单位: 单位: 单位: 单位: cm)围岩条件类别开挖部位 Ⅰ Ⅱ 、 Ⅳ Ⅴ 、 Ⅵ拱部 平均线性超挖 10平均线性超挖 15平均线性超挖 10最大值超挖 20最大值超挖 25最大值超挖 15边墙 平均 10平均 10平均 104.1.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4.1.1.中线及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 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检测 , 技术人员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4.1.2.隧道不应欠挖 , 当围岩完整 、 石质坚硬时 , 方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 (每1m2不大于 0.1m2)侵入衬砌 , 整体式衬砌小于 10cm。 拱脚和墙脚以上 1m内严禁断面欠挖 。 隧底开挖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 隧底范围岩石局部突出每平方米内不应大于 0.1m2,侵入断面不大于 5cm。4.1.3.洞身开挖中 , 地质工程师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 、 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地质情况 ,判断围岩稳定性。要求地质工程师每开挖一环,应立即对对工程地质进行素描。4.1.4.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应不大于等于 80%,中硬岩应大于等于 60%,并在开挖轮廓线上均匀分布。要求技术人员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炮眼痕迹保存率。 4.2.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4.2.1.隧道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坚持 “ 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 ” 的原则 。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 根据预测结果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 。4.2.2. 成立超欠挖管理领导小组,编制超欠挖管理办法,制订详细的奖罚措施,并严格执行。4.2.3.派专人负责超欠挖控制 , 每次爆破由专业工程师值班检查监督爆破全过程,以保证钻爆作业按设计进行 4.2.4. 每循环用断面仪对开挖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将分析的信息反馈到施工中,不断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改进光面爆破质量。4.2.5仰拱距掌子面距离: Ⅲ 围岩不超过 90m, Ⅳ 围岩不超过 50m, Ⅴ 级及以上8不超过 40m。 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 : Ⅰ 、 Ⅱ 级围岩不超过 200m, Ⅲ 级不超过 120m,Ⅳ 级及以上围岩不超过 90m。5、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机械 : 挖掘机 1台 、 装载机 1台 、 自卸车 3台 、 湿喷机 2台 、 YT28风钻 20台 、压浆机 1台、空压机按需配置。6、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管理人员 : 作业队长 1人 , 技术主管 1人 , 副队长 1人 , 施工员 3人 , 技术 员2人,试验员 2,安质员 1人。作业人员:开挖班 25人、喷锚班 14人、运输班 10人、综合班 8人四个班组共 57人。7、安全、质量、环保措施 、安全、质量、环保措施 、安全、质量、环保措施 、安全、质量、环保措施 7.1.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7.1.1.施工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7.1.2.施工时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料具,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7.1.3.施工作业平台必须搭设牢固,平整;7.1.4.注浆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配带防护用品,不得直接接触浆液;7.1.5.施工的各班组间 , 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 , 并将施工 、 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7.1.6.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 , 遵章守纪,现场有专人指挥;7.1.7.与施工无关人员严禁入场;7.1.8.在钻孔作业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孔口喷水突泥,如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7.1.9.爆破后及时撬帮、找顶,对有垮帮、掉块迹象的要及时清理;7.1.10.架立钢架时,防止倾覆伤人。7.2质量措施 质量措施 质量措施 质量措施7.2.1大力推行光面爆破,严格控制隧道超挖,杜绝欠挖。7.2.2钻眼人员必须严格按工程部技术交底要求规范布眼 , 各层钻眼人员不能随意交换 ,必须定人、定眼、定钻。7.2.3钻眼必须坚持 “ 平 、 直 、 齐 、 准 ” 的原则 , 特别是周边眼要控制好方向9和装药量,以提高光爆效果,减少超欠挖。 7.2.4坚持 “ 石变我变 ” 的原则 ,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炸药的用量及合理的进尺。 7.2.5周边眼采用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导爆索传爆 ,其它炮眼采用 φ 32药卷连续装药结构。 7.2.6掏槽眼要控制好方向和装药量 , 眼底加强装药 , 第一级掏槽眼的深度大于其它部位的眼深约 30cm,眼口炮泥堵塞长度必须大于 30cm。7.2.7装药时要控制好药卷之间的殉爆距离 , 一般为 10~ 15cm, 最大不能大 于20cm。 7.2.8掏槽眼和底眼采用双雷管引爆,导爆管不能对折,以防瞎爆。7.2.9钻爆作业必须按照爆破设计进行钻眼、装药、接线和引爆。7.2.10钻 眼 前 应 绘 出 开 挖 断 面 中 线 、 水 平 和 断 面 轮 廓 , 并 根 据 爆 破 设 计 标 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钻眼。 7.2.11钻眼应符合下列要求:(1)掏槽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 5cm。(2)辅助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 10cm。(3)周边眼:开眼位置在设计断面轮廓线上,允许轮廓线调整,其误差不得大于 5cm; 炮 眼 方 向 为 3~ 5° 斜 率 外 插 , 眼 底 不 超 出 开 挖 断 面 轮 廓 线 10cm, 最 大 不超过 15cm。(4)内 圈 炮 眼 至 周 边 眼 的 排 距 误 差 不 大 于 5cm。 钻 眼 完 毕 , 按 炮 眼 布 置 图 进 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 有不符合要求的炮眼应重钻 , 经检查合格后才可装药起爆 。 装药前应将炮眼内泥浆 、 石粉吹洗干净 。 所有装药的炮眼均应堵塞炮泥 , 周边眼的堵塞长度不宜小于 20cm。7.3.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隧道内 、 搅拌站以及其他施工区产生的施工污水经治理净化处理后排放 , 不直接排入河道 。 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 , 生活废水必须经沉淀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 、 不堵、不留施工隐患,不阻塞河道10二 、 超 前 帷 幕 注 浆 作 业 指 导 书1、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主要针对隧道前 30米内富水段的帷幕注浆施工。2、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2.1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1)预测地下水压力 ≥ 2.0MPa,注浆加固圈固结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 8m。(2)每一循环注浆长度为 30m,开挖 22m,并保留 8m止浆岩盘,第一循环采 用2m厚 C20砼止浆墙。(3)按 注 浆 孔 扩 散 半 径 2m, 孔 底 间 距 3m布 置 , 每 一 循 环 共 设 8环 154个 注 浆孔。 (4)注浆孔开孔直径不小于 108mm, 终孔直径不小于 90mm; 孔口管采用 φ 108mm,壁厚 5mm的热轧无缝钢管,管长 3m,孔口管应埋设牢固,并有良好的止浆措施。(5)钻孔和注浆顺序由外向内 , 同一圈孔间隔施工 。 注浆形式采用后退式注浆 ,岩层破碎容易造成坍孔时,采用前进式注浆。 (6)钻孔过程中遇涌水或因岩层破碎造成卡钻时,应停止钻进,进行注浆扫孔后再行钻进。 (7)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液及特种浆液,开挖轮廓线外 7~ 8m范围间注浆材800 6"20°33'22"16°41'57"12°40'49"8°31'51"4°17'21"'59"1料采用发泡注浆抢堵剂 , 开挖轮廓线外 0~ 7m范围间注浆材料采用无收缩多液固堵剂,开挖轮廓线以内采用纯水泥浆液 (水灰比 1:1).(8)注浆效果检查:注浆完成后,开挖轮廓线范围内打设检查孔,检查注浆效果 , 检查孔的出水量< 0.2L/min, 任一孔出水量< 5L/min; 或者进行压水检查 , 在1.0MPa压 力 下 , 吸 水 量 < 2L/min, 则 判 断 注 浆 达 到 效 果 , 否 则 应 该 进 行 补 注 浆 ,注浆达到效果方可进行开挖。 2.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隧道超前预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隧道超前预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隧道超前预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隧道超前预注浆施工工艺框图2.3超前预注浆施工注意事项 超前预注浆施工注意事项 超前预注浆施工注意事项 超前预注浆施工注意事项(1)进行前进式分段注浆施工工艺时,即在施工中,实施钻一段注一段,再清孔钻一段 、 再注一段的钻 、 注交替方式进行钻孔注浆施工 。 每次钻孔注浆分段长度根据围岩情况定位 1~ 3m。前进式分段注浆采用止浆塞或孔口管法兰盘进行止浆 。(2)进行后退式分段注浆施工时,在检查合格的钻孔中放入止浆塞及其它配套不 合格不 合格注 浆测 量放 线、 标注 钻孔 位置 钻 机及 平台 架定 位 钻 孔方 向确 定补 孔注 浆钻 设注 浆孔 3~ 5m第 一分 段注 浆第 二个 分段 钻孔第 二分 段注 浆 … 合 格 继 续注 浆结 束该 孔钻 孔注 浆施 工 效 果检 查合 格结 束整 体注 浆 效 果检 查配 制浆 液 分 段配 制浆 液混 凝土 止浆 墙施 工钻 孔口 管孔 至 2m深 度安 设孔 口管 、继 续钻 注浆 孔12装置 , 对一个注浆分段段长进行注浆施工 , 第一分段注浆完成后 , 后退一个分段长度进行第二分段注浆 , 如此 往复 , 直到将整个注浆段完成 。 进行后退式分段注浆施工,注浆分段长度宜取 0.6m~ 2.5m。(3)取全孔一次性注浆时,直接将注浆管路接在孔口管上,在孔口处利用孔口管进行全孔注浆施工。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3.1质量验收标准 质量验收标准 质量验收标准 质量验收标准(1)超前帷幕注浆所采用水泥的检验应符合暂行标准。(2)浆液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试验确定并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 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试验 ; 监理单位检查配合比试验单并见证试验 。(3)超前帷幕注浆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 (4)超前帷幕注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孔的设置和日均出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孔数量采用计数检查,出水量采用集水称量。 (5)注浆压力、注浆量、进浆速度等注浆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查施工记录。(6)注浆孔数量、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孔间距允许偏差为 ± 5%孔深。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测量。 (7)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值,持续注浆 10min且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 1/4或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 80%及以上时注浆方可结束。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计时、查施工记要。 3.2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1)原材料经鉴定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13(2)现场打设脚 手架,保证钻孔位置的准确。(3)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 ,方可停止注浆,注浆设专人进行施工记录。4、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水平地质钻机 1台 , 配合双液注浆机一台 , 其他压力表配置 3个以上 , 以便复核使用,制浆机 (砂浆搅拌机 )一台。5、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 超前帷幕注浆施工所需劳动力 超前帷幕注浆施工所需劳动力 超前帷幕注浆施工所需劳动力 超前帷幕注浆施工所需劳动力制浆组 钻孔组 注浆组 其他5人 18人 8人 15人6、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 三同时 ” 制度,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施工的制度。 (2)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处理后方可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3)按设计施工,采用 “ 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 的原则进行注浆堵水 , 施工中对地下水 、 泉点 、 水井进行定时观测 , 以免施工造成水位下降,防止因地下水、地表水流失改变水系,破坏生态平衡;(4)在运输水泥等易 飞扬的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14三 、 径 向 注 浆 施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地下水发育破碎带、富水灰岩溶隙、溶槽发育地段。2.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2.1.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 (见径向施工工艺框图 见径向施工工艺框图 见径向施工工艺框图 见径向施工工艺框图 )径向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径向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径向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径向注浆施工工艺框图2.2.施工方法及要求 施工方法及要求 施工方法及要求 施工方法及要求2.2.1.注浆管的制作按设计制作长 1.0m,孔口管采用 φ 50mm,壁厚 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2.2.2.测孔定位按设计布孔 : 孔口环向间距拱墙 120cm, 墙脚 90cm, 仰拱部 140cm, 孔底环向间距 170cm,注浆孔纵向间距 170cm,环间注浆孔呈梅花形布置。2.2.3.钻孔、扫孔:按设计位置、孔径、孔深钻孔,并钻完全部注浆孔后,进行清孔。配 制浆 液测 量放 线、 标注 径向 注浆 孔位 置否是钻 检查 孔检 查注 浆效 果确 定钻 孔方 向并 钻孔 钻 机就 位固 定是 否符 合注 浆 结 束标 准 补 孔注 浆注 浆结 束全 孔一 次性 注浆 施工 工艺 开 孔、 安装 花管 或孔 口管152.2.4.安管、注浆用锤子把管打入孔内 , 并安装好止浆塞 。 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取得注浆施工经验,注浆完后,用 M5水泥砂浆填塞,设计注浆参数为:A、水泥浆液水灰比: 1:1;B、注浆压力 0.5~ 1MPa,终压 1MPa,并稳压 15分钟;C、注浆应符合下列要求:A)浆液的浓度、胶凝时间应按交底执行,不得任意更改。B)应经常检查泵口及孔口注浆压力的变化,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D、注浆结束的条件如下:每延米隧道涌水量 ≤ 2m3/24hE、注浆结束:注浆在达到结束的条件后 , 应利用止浆阀或木塞将注浆孔口堵塞 , 以保持孔内压力,直至浆液完全凝固。 2.3.材料及技术参数 材料及技术参数 材料及技术参数 材料及技术参数2.3.1.注浆管: Φ 50mm钢管,长 1.0m;2.3.2.注浆参数:水泥浆液水灰比, 1:1; 0.5~ 1MPa,终压 1MPa;2.3.3.判断注浆效果:每延米隧道涌水量 ≤ 2m3/24h2.4.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注意事项2.4.1.止浆塞止浆,浆塞胶圈尺寸应与注浆孔径相配;2.4.2.岩溶缝隙涌水量较大时 , 应先钻引水孔泻压 , 再对裂隙注浆 , 最后用膨胀硬水泥对引水孔进行封堵处理; 2.4.3.钻孔速度应保持匀速,特别是钻头遇到夹泥夹沙层时,控制钻进速度 ,避免夹钻现象。2.4.4.注浆过程中随时检查孔口 、 邻孔 、 覆盖较薄部位有无串浆现象 , 如发现串浆现象,立即停止注浆或采用间歇式注浆封堵串浆口,也可采用麻纱、木楔 、 快硬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封堵,直至不再串浆时再继续注浆。 2.4.5.单液注水泥浆压力突然升高 , 可能发生堵管 , 应停机检查 ; 水泥浆单液浆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则应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 ,16进行小量低压力注浆或间歇式注浆,使浆液在裂隙中有相对停留时间,以便凝结 ,但停留时间不能超过混合浆的凝胶时间,才能避免产生注浆不饱满; 2.4.6.注浆孔与围岩面尽量大角度相交。2.4.7.每延米隧道涌水量> 2m3/24h时,应进行补注浆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3.1.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钻孔允许偏差 钻孔允许偏差 钻孔允许偏差 钻孔允许偏差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1 孔口距 ± 50mm2 孔深 ± 50mm3.2.检验 检验 检验 检验3.2.1.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和工艺性能 (冷弯 )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检验数量 : 以同牌号 、 同炉罐号 、 同规格 、 同交货状态的钢管 , 每 60t为一批 , 不足 60t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3.2.2.所用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检。3.2.3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 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 检验数量:全检每孔注浆量及注浆压力。 .3.3.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3.3.1.开钻时,先低速低压,待成孔几米后,再加速加压。3.3.2.每延 m隧道涌水量必须 ≤ 2m3/24h4.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机械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注浆机 BW-250台 2电焊机 台 1砂浆搅拌机 台 25.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17劳动力配备 劳动力配备 劳动力配备 劳动力配备序 号 工 种 数 量 (人 ) 备 注1 钻 孔 6~ 122 钢 管加 工 33 注 浆工 64 修 理工 25 电 工 16.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6.1.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6.1.1.施工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6.1.2.施工时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料具,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6.1.3.施工作业平台必须搭设牢固,平整;6.1.4.注浆作业人同必须按要求配带防护用品,不得直接接触浆液;6.1.5.施工的各班组间 , 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 , 并将施工 、 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6.1.6.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 , 遵章守纪,现场有专人指挥; 6.1.7.无关人员严禁入场;6.1.8.在钻孔作业中 , 要采取措施防止孔口突水突泥发生 , 如有迹象发生应及时处理。 6.1.9.掌握好开孔与正常钻进的压力和速度,防止断钻杆事故。 6.1.10.钻孔中发生卡钻、掉钻、孔斜、坍孔等故障,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1.11.所有从事钻孔注浆作业的人员必须听从机长统一指挥。机长有权处理钻孔现场发生的紧急事宜,直至停钻和撤离施工人员。 6.2.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6.2.1.严禁乱踩乱塌、破坏隧道周边原有生态环境;6.2.2.注浆废浆液运至弃碴场掩埋处理。6.2.3.尽量安排白天施工,避免夜间扰民。18四 、 开 挖 后 局 部 注 浆 及 疏 水 作 业 指 导 书1.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隧道开挖后围岩表面渗水或大股涌水 。 如隧道开挖后围岩表面裂隙线状出水及面状淋渗水 , 则采取注浆 ; 当岩溶区隧道开挖断面截断岩溶大股水流通道时 , 应采取以疏通通道 , 并根据隧道与隧道开挖面的位置关系及股水流量 , 采用不小于其流量的 PVC管 (外套钢管 ), 沿隧道开挖线外缘分别连通被截断的进 、 出水口 , 并做好管口连接点密封,连接管与隧道初期支护外缘间应有不小于 5cm的喷砼层。2.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2.1.开挖后局部注浆 开挖后局部注浆 开挖后局部注浆 开挖后局部注浆如隧道开挖后围岩表面裂隙线状出水及面状淋渗水,则采取注浆。 2.1.1.施工工艺流程图2.1.2.施工方法及要求(1)注浆管的制作按设计制作长 3.5~ 6.0m的 φ 42钢花管 , 呈梅花形布设 , 钻孔间距 1.2~ 1.5m;(2)测孔定位根据隧道开挖后围岩表面裂隙线状出水及面状淋渗水范围,搭设工作平台 , 按间距 1.2~ 1.5m钻孔,(3)钻孔、扫孔:施工准备钻孔打入注浆管注浆初期支护下 一循 环拌 制浆 液注浆工艺流程图19按设计位置、孔径、孔深钻孔,并钻完全部注浆孔后,进行清孔。 (4)安管、注浆用锤子把管打入孔内 , 并安装好止浆塞 。 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 , 取得注浆施工经验 , 尾部 100cm段作为止浆段 , 注浆完后 , 用M30水泥砂浆填塞,设计注浆参数为: A、水泥与水玻璃比: 1:0.32~ 0.36;B、水泥浆液水灰比: 1:1;C、水玻璃浓度: 35玻美度,模数: 2.4;D、注浆压力: 0.5~ 2.0Mpa;E、注浆扩散半径: 0.8m;F、注浆应符合下列要求:A)浆液的浓度、胶凝时间应按交底执行,不得任意更改。B)应经常检查泵口及孔口注浆压力的变化,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G、注浆结束的条件如下:A)单孔结束条件 , 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 , 浆液注入量已达到计算值的 80%以上。B)全段结束条件,所有注浆孔均符合单孔结束条件,无漏泥情况。C)注浆完毕用铁锤敲击钢管 , 如响声清脆 , 则说明浆液未填充满钢管 , 需采取补注或重注 ; 如响声低哑 , 则说明浆液已填充满钢管 , 如未达到要求 , 应进行补孔注浆。H、注浆结束:注浆在达到结束的条件后 , 应利用止浆阀或木塞将注浆孔口堵塞 , 以保持孔内压力,直至浆液完全凝固。 I、注浆效果的检查:应在相邻两注浆孔中间用钻机按设计孔位及深度钻孔 , 然后测定检查孔的漏水量应用小于 0.2~ 0.4L/MIN.M。2.1.3.主要材料及技术参数(1)钢 花 管 : Φ 42mm钢 管 , 长 3.5~ 6.0m, 梅 花 形 钻 孔 间 距 1.5m,注 浆 孔 眼 大小 φ 10mm;20(2)注浆参数:水泥与水玻璃比: 1:0.32~ 0.36;水泥浆液水灰比 :1:1;注浆压力 0.5~ 2.0MPa;单孔注浆量 (参考 ): Q=π RK2Lηξ ;2.1.4.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孔口管止浆塞止浆,浆塞胶圈尺寸应与注浆孔径相配;(2)在裂隙涌水量较大时,应先钻引水孔泻压,再用棉纱、木楔对裂隙进行封堵处理; (3)钻孔速度应保持匀速,特别是钻头遇到夹泥夹沙层时,控制钻进速度,避免夹钻现象。(4).注浆过程中随时检查孔口 、 邻孔 、 覆盖较薄部位有无串浆现象 , 如发现串浆现象 , 立即停止注浆或采用间歇式注浆封堵串浆口 , 也可采用麻纱 、 木楔 、 快硬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封堵,直至不再串浆时再继续注浆。 (5)在裂隙股状出水点,采取交错斜孔或者直接注浆。(6)在裂隙面状出水地点 , 周边各扩宽 1m为注浆堵水范围 , 以堵为主 , 先堵后排 , 先期施作外围注浆孔注浆 , 然后逐步向内圈收缩压浆 , 直至少量水集中在引水孔排出,漏水量应用小于 0.2~ 0.4L/MIN.M,排水需埋管引入隧道纵向排水沟 ; 为防止注浆串孔,采取随钻随注的方式进行。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3.1.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钻孔允许偏差 钻孔允许偏差 钻孔允许偏差 钻孔允许偏差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1 孔口距 ± 50mm2 孔深 ± 50mm3.2.检验 检验 检验 检验3.2.1.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和工艺性能 (冷弯 )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检验数量 : 以同牌号 、 同炉罐号 、 同规格 、 同交货状态的钢管 , 每 60t为一批 , 不足 60t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 3.2.2.所用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检。3.2.3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 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 检验21数量:全检每孔注浆量及注浆压力。 .3.3.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3.3.1.开钻时,先低速低压,待成孔几米后,再加速加压。3.3.2.注浆完毕用铁锤敲击钢管,如响声清脆,则说明浆液未填充满钢管 , 需采取补注或重注 ; 如响声低哑 , 则说明浆液已填充满钢管 , 如未达到要求 , 应进行补孔注浆。 4.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机械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注浆机 BW-250台 2电焊机 台 1砂浆搅拌机 台 25.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配备 劳动力配备 劳动力配备 劳动力配备序号 工种 数量 (人 ) 备注1 钻孔 6~ 122钢管加工 33 注浆工 64 修理工 25 电工 16.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6.1.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6.1.1.施工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6.1.2.施工时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料具,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6.1.3.施工作业平台必须搭设牢固,平整;6.1.4.注浆作业人同必须按要求配带防护用品,不得直接接触浆液;6.1.5.施工的各班组间 , 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 , 并将施工 、 安全等情况记22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6.1.6.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 , 遵章守纪,现场有专人指挥; 6.1.7.无关人员严禁入场;6.1.8.在钻孔作业中 , 要采取措施防止孔口突水突泥发生 , 如有迹象发生应及时处理。 6.1.9.掌握好开孔与正常钻进的压力和速度,防止断钻杆事故。 6.1.10.钻孔中发生卡钻、掉钻、孔斜、坍孔等故障,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1.11.所有从事钻孔注浆作业的人员必须听从机长统一指挥。机长有权处理钻孔现场发生的紧急事宜,直至停钻和撤离施工人员。 6.2.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6.2.1.严禁乱踩乱塌、破坏隧道周边原有生态环境;6.2.2.注浆废浆液运至弃碴场掩埋处理。6.2.3.尽量安排白天施工,避免夜间扰民。23五 、 初 喷 后 补 注 浆 及 引 排 水 作 业 指 导 书1.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隧道支护喷射砼后,初喷层表面裂隙线状出水及面状淋渗水。 当初喷层表面出现股水时 , 采取 "埋管引排 "的原则 , 将股水通过引排管引至隧道纵向盲沟,引 排管采用 Ω 型弹簧排水管 ;如渗水则采取注浆方式堵水。2.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2.1.喷浆后后局部注浆 喷浆后后局部注浆 喷浆后后局部注浆 喷浆后后局部注浆2.1.1.施工工艺流程图 (见注浆工艺流程图 )2.1.2.施工方法及要求1)注浆管的制作按设计制作长 3.5m, 梅花形钻孔间距 1.5m,注浆孔孔径 φ 10mm的 φ 42钢花管 ;2)测孔定位根据隧道开挖后围岩表面裂隙线状出水及面状淋渗水范围,搭设工作平台 , 按间距 0.5~ 1.0m钻孔,3)钻孔、扫孔:按设计位置、孔径、孔深钻孔,并钻完全部注浆孔后,进行清孔。4)安管、注浆用锤子把管打入孔内 , 并安装好止浆塞 。 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 , 根据实际施工准备封闭开挖面钻孔打入注浆管注浆开挖下 一循 环拌 制浆 液注浆工艺流程图24情况调整注浆参数 , 取得注浆施工经验 , 尾部 100cm段作为止浆段 , 注浆完后 , 用M30水泥砂浆填塞,设计注浆参数为: A、水泥与水玻璃比: 1:0.32~ 0.36;B、水泥浆液水灰比: 1:1;C、水玻璃浓度: 35玻美度,模数: 2.4;D、注浆压力: 0.5~ 2.0Mpa;E、注浆扩散半径: 0.8m;F、注浆应符合下列要求:A)浆液的浓度、胶凝时间应按交底执行,不得任意更改。B)应经常检查泵口及孔口注浆压力的变化,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G、注浆结束的条件如下:A)单孔结束条件 , 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 , 浆液注入量已达到计算值的 80%以上。 B)全段结束条件,所有注浆孔均符合单孔结束条件,无漏泥情况。C)注浆完毕用铁锤敲击钢管 , 如响声清脆 , 则说明浆液未填充满钢管 , 需采取补注或重注 ; 如响声低哑 , 则说明浆液已填充满钢管 , 如未达到要求 , 应进行补孔注浆。 H、注浆结束:注浆在达到结束的条件后 , 应利用止浆阀或木塞将注浆孔口堵塞 , 以保持孔内压力,直至浆液完全凝固。I、注浆效果的检查:应在相邻两注浆孔中间用钻机按设计孔位及深度钻孔 , 然后测定检查孔的漏水量应用小于 0.2~ 0.4L/MIN.M。2.1.3.主要材料及技术参数1)钢花管 : Φ 42mm钢管 , 长 3.5~ 6.0m, 梅花形钻孔间距 1.5m,注浆孔眼大小φ 10mm;2)注浆参数 : 水泥与水玻璃比 : 1:0.32~ 0.36; 水泥浆液水灰比 :1:1; 注浆压力 0.5~ 2.0MPa;单孔注浆量 (参考 ): Q=π RK2Lηξ ;2.1.4.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251)孔口管止浆塞止浆,浆塞胶圈尺寸应与注浆孔径相配;2)在裂隙涌水量较大时 , 应先钻引水孔泻压 , 再用棉纱 、 木楔对裂隙进行封堵处理; 3)钻孔速度应保持匀速 , 特别是钻头遇到夹泥夹沙层时 , 控制钻进速度 , 避免夹钻现象。 4).注浆过程中随时检查孔口、邻孔、覆盖较薄部位有无串浆现象,如发现串浆现象 , 立即停止注浆或采用间歇式注浆封堵串浆口 , 也可采用麻纱 、 木楔 、 快硬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封堵,直至不再串浆时再继续注浆。5)在裂隙股状出水点,采取交错斜孔或者直接注浆。6)在裂隙面状出水地点,周边各扩宽 1m为注浆堵水范围,以堵为主,先堵后排 , 先期施作外围注浆孔注浆 , 然后逐步向内圈收缩压浆 , 直至少量水集中在引水孔排出,漏水量应用小于 0.2~ 0.4L/MIN.M,排水需埋管引入隧道纵向排水沟 ; 为防止注浆串孔,采取随钻随注的方式进行。 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3.1.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钻孔允许偏差 钻孔允许偏差 钻孔允许偏差 钻孔允许偏差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1 孔口距 ± 50mm2 孔深 ± 50mm3.2.检验 检验 检验 检验3.2.1.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和工艺性能 (冷弯 )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检验数量 : 以同牌号 、 同炉罐号 、 同规格 、 同交货状态的钢管 , 每 60t为一批 , 不足 60t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3.2.2.所用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检。3.2.3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 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 检验数量:全检每孔注浆量及注浆压力。 .3.3.质量保证措施3.3.1.开钻时,先低速低压,待成孔几米后,再加速加压。263.3.2.注浆完毕用铁锤敲击钢管,如响声清脆,则说明浆液未填充满钢管 , 需采取补注或重注 ; 如响声低哑 , 则说明浆液已填充满钢管 , 如未达到要求 , 应进行补孔注浆。 4.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机械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注浆机 BW-250台 2电焊机 台 1砂浆搅拌机 台 25.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配备 劳动力配备 劳动力配备 劳动力配备序号 工种 数量 (人 ) 备注1 钻孔 6~ 122钢管加工 33 注浆工 64 修理工 25 电工 16.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环保措施 6.1.安全措施6.1.1.施工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6.1.2.施工时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料具,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6.1.3.施工作业平台必须搭设牢固,平整;6.1.4.注浆作业人同必须按要求配带防护用品,不得直接接触浆液;6.1.5.施工的各班组间 , 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 , 并将施工 、 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6.1.6.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 , 遵章守纪,现场有专人指挥; 6.1.7.无关人员严禁入场 ;6.1.8.在钻孔作业中 , 要采取措施防止孔口突水突泥发生 , 如有迹象发生应及27时处理。 6.1.9.掌握好开孔与正常钻进的压力和速度,防止断钻杆事故。6.1.10.钻孔中发生卡钻、掉钻、孔斜、坍孔等故障,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6.1.11.所有从事钻孔注浆作业的人员必须听从机长统一指挥。机长有权处理钻孔现场发生的紧急事宜,直至停钻和撤离施工人员。 6.2.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 6.2.1.严禁乱踩乱塌、破坏隧道周边原有生态环境。6.2.2.注浆废浆液运至弃碴场掩埋处理。6.2.3.尽量安排白天施工,避免夜间扰民。28六 、 施 工 缝 、 沉 降 缝 防 水 施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适用条件、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 适用于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缝及沉降缝防水施工 。2、施工缝、沉降缝的止水原理 、施工缝、沉降缝的止水原理 、施工缝、沉降缝的止水原理 、施工缝、沉降缝的止水原理 二缝 (施工缝 、 沉降缝 )是混凝土与混凝土界面之间的缝隙 , 在混凝土界面嵌入止水材料时 , 止水材料和混凝土之间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界面 (缝隙 ), 因此 , 二缝的止水都是界面缝隙的止水 , 在考虑了混凝土与混凝土界面缝隙的止水后 , 必须解决止水材料自身和混凝土界面的密封止水 , 同时必须满足土木工程止水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 施工缝缝隙一般都不大 ,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 , 存在少量混凝土伸缩变形 , 沉降变形 , 相应止水材料也要适应这些变形 , 才能达到止水目的 。与施工缝相比 , 沉降缝缝隙较宽 , 要考虑采用吸水膨胀率较大的遇水膨胀止水材料 。3、施工缝、沉降缝防水 、施工缝、沉降缝防水 、施工缝、沉降缝防水 、施工缝、沉降缝防水 3.1施工缝、沉降缝处理 施工缝、沉降缝处理 施工缝、沉降缝处理 施工缝、沉降缝处理混凝土衬砌的环向施工缝设置拱墙膨胀橡胶止水条 , 砼浇筑时按止水条形状预留凹槽,浇筑后安装止水条并涂刷 SR缓膨剂。沉降缝在围岩级别及衬砌形式变化处设置,拱墙部位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硬度为 60度,膨胀前拉伸强度 15MPa,拉断伸长率 380%, 撕裂强度 35KN/m)。 防水板厚 1.5mm。 采用聚硫密封胶 (密度 1.6± 0.1Kg/cm3,适用期 2-6h,表干时间 ≤ 24h,下垂度 ≤ 1mm,恢复率 ≥ 80%,低温柔性-55℃ ,粘结强度 ≥ 0.4MPa,伸长率 ≥ 500%)。3.2施工缝及沉降缝防水构造形式 施工缝及沉降缝防水构造形式 施工缝及沉降缝防水构造形式 施工缝及沉降缝防水构造形式施工缝防水由背贴式止水带与中埋式带注浆管橡胶膨胀止水条组成 , 施工缝防水构造形式如下图:29施工缝防水示意图沉降缝防水由 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及背贴式止水带组成 , 缝宽 2.5cm, 填缝料采用沥青木丝板 , 外侧采用 5cm厚聚硫密封胶封堵 , 沉降缝防水构造形式如下图 :沉降缝防水示意图 沉降缝防水示意图 沉降缝防水示意图 沉降缝防水示意图 (环向 环向 环向 环向 )303.3中埋式止水带施工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3.3.1施工工艺流程:中埋式止 水带施工包括钻钢筋孔 、 安装及固定钢筋卡 、 固定止水带等环节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所示:施 工准 备在 台车 挡头 板上 设置 钢筋 卡底 座 安 装背 托钢 筋及 钢筋 卡固 定止 水带灌 注防 水混 凝土加 工背 托钢 筋及 钢筋 卡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工艺流程图 结 束3.3.2施工方法及步骤1、立模,挡头板穿入固定钢筋;2、安置橡胶止水带 (一侧弯折 )及浸沥青木丝板;3、浇筑一侧砼;4、拆模;5、拉直止水带另一侧并固定 (回填浸沥青木丝板 );6、立模浇筑另一侧砼;7、凿除浸沥青木丝板 5cm;8、 用压注枪压入聚硫双组分密封膏 (压实抹平 )。3.3.3止水带施工控制要点(1)、 衬砌沉 降缝采用的止水带符合设计要求 。 因预埋式橡胶止水带构造简单 ,施工简便,质量可靠,故采用预埋式橡胶止水带。 (2)、加强混凝土振捣,排除止水带底部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和混凝土紧密31结合。 (3)、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心应与沉降缝重合。(4)、中埋式止水带应固定在挡头模板上,先安装一端,浇筑混凝土时另一端应用箱型模板保护固定时只能在止水带的允许部位上穿孔打洞 , 不得损坏止水带本体部分。 (5)、固定止水带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6)、止水带定位时,应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不得使橡胶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正。(7)、止水带的长度应根据施工要求事先向生产厂家定制 (一环长 ),尽量避免接头。如确需接头,应满足以下要求 (如图 ):热 硫 化 连 接热 硫 化 连 接热 硫 化 连 接搭 接对 接 (推 荐 形 式 ) ≥ 10cm复 合 接 (推 荐 形 式 ) ≥ 10cm 热 硫 化 连 接止水带常用接头形式 止水带常用接头形式 止水带常用接头形式 止水带常用接头形式(8)、橡胶止水带接头必须粘接良好,不应采用不加处理的 “ 搭接 ” 。(9)、止水带粘接前应做好接头表面的清刷与打毛,接头处选在衬砌结构应力较 小 的 部 位 , 粘 接 可 采 用 热 硫 化 连 接 的 方 法 , 搭 接 长 度 不 得 小 于 10cm, 焊 接 缝 宽不小于 50cm。冷接法应采用专用粘结剂,冷接法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0cm。(10)、 设置止水带接头时 , 应尽量避开容易形成壁后积水的部位 , 宜留设在起拱线上下。 (11)、 在浇捣靠近止水带附近的混凝土时 , 应严格控制浇捣的冲击力 , 避免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 , 同时还必须充分震捣 , 保证混凝土与橡胶止水带的紧密结合,施工中如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 (12)、 衬砌脱模后 , 若检查发现施工中有走模现象发生 , 致使止水带过分偏离32中心,则应适当凿除或填补部分混凝土,对止水带进行纠偏。 3.3.4止水带安装检查:(1)、止水带安装的横向位置,用钢卷尺量测内模到止水带的距离,与设计位置相比,偏差不应超过 5cm。(2)、止水带安装的纵向位置,通常止水带以沉降缝为中心两边对称,用钢卷尺检查,要求止水带偏离中心不能超过 3cm。(3)、用角尺检查止水带与衬砌端头模板是否正交,否则会降低止水带的有效长度。3.3.5、止水带接头的检查:(1)检查接头处上下止水带的压茬方向,此方向应以排水畅通、将水外引为正确方向,即上部止水带靠近围岩,下部止水带靠近隧道衬砌。 (2)接头强度检查:用手轻撕接头。(3)观察接 头强度和表面打毛情况,接头外观应平整光洁。抗拉伸强度不低于母材的 80%;不合格时重新焊接或粘接。4、 、 、 、 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施工 4.1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沉降缝缝隙较宽 , 选择沉降缝防水材料时 , 除了选用橡胶止水带止水外 , 还考虑 到 橡 胶 止 水 带 有 限 的 压 缩 变 形 能 力 和 弹 性 变 形 能 力 以 及 与 混 凝 土 之 间 的 密 封 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 不能完全填充和密封其变形范围以外的孔隙 , 为此 , 又选用了一种具有 “ 双重止水功能 ” 的背贴式止水带作补充 , 背贴式止水带通过与防水板进行焊接以此进一步达到防水效果。 4.2沉降缝的设置与应符合下列规定: 沉降缝的设置与应符合下列规定: 沉降缝的设置与应符合下列规定: 沉降缝的设置与应符合下列规定:(1)、沉降缝的位置、宽度、构造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缝内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水;(3)、缝底应先设置背贴式橡胶止水带;(4)、嵌缝应密实。5.施工缝止水条施工及要求 施工缝止水条施工及要求 施工缝止水条施工及要求 施工缝止水条施工及要求 止水条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 本隧道止水条选用带注浆管橡胶膨胀止水条。其技术参数应符合带注浆管橡胶膨胀止水条技术参数表 (见下表 )的规定:33浇 注下 循环 混凝 土 注 浆合 格施 工准 备在 挡板 上设 置凸 条浇 筑防 水混 凝土拆 模后 清理 预留 槽口嵌 入、 固定 止水 条 设 置注 浆管 道安 装质 量检 查 不 合格止水条施工工艺流程图 结 束34带注浆管橡胶膨胀止水条技术参数表5.1带注浆管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带注浆管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带注浆管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带注浆管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拆除混凝土模板后 , 凿毛施工缝 , 用钢丝刷清除界面上的浮碴 , 并涂 2~5mm厚的水泥浆 , 待其表面干燥后 , 用配套的胶粘剂或水泥钉固定止水条 , 再浇注下一环混凝土。(2)、止水条定位后至浇注下一环混凝土前,尽量避免被水浸泡,必要时加涂缓膨剂,防止其提前膨胀。 (3)、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得接触止水条。(4)、档头板制作时应考虑预留安装止水条的浅槽。(5)、 根据所安装止水条的长度每环约设三通三处 , 三通的直线两端有一头插入 止 水 条 内 , 另 一 头 插 入 注 浆 连 接 管 内 。 丁 字 端 头 插 入 备 用 注 浆 管 内 , 以 备缝 隙 渗 漏 水 时 注 化 学 浆 止 水 使 用 。 注 浆 连 接 管 与 三 通 连 接 件 应 粘 结 牢 固 , 保证注浆管通畅,安装在三通上的备用注浆管,应引入衬砌内侧。5.2施工缝设置与施工验收标准 施工缝设置与施工验收标准 施工缝设置与施工验收标准 施工缝设置与施工验收标准(1)、 衬砌结构混凝土施工应连续一次浇筑完成 , 宜少留施工缝 , 拱圈 、 仰拱 、底板不得留纵向施工缝。序 号 项 目 单 位 指 标1 抗水压能力 MPa> 2.52静水中膨胀 100%的时间 小时 483 静水中吸水膨胀率 % > 2004 密度 g/cm2 > 1.35 耐高温 ℃ 806 耐低温 ℃ -207 拉伸强度 MPa> 0.18 延伸率 % > 2009耐水性 (浸泡 24小时 ) 整体膨胀无碎快10溶出物 % < 235(2)、墙体纵向施工缝不宜留设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壁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顶面不小于 30cm的墙体上;(3)、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 30cm;(4)、纵向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凿毛,清除浮粒和杂物,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 (5)、施工缝内采用的止水条和背贴式止水带,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6)、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证待贴止水条的混凝土界面洁净。6、止水带常用的固定方法 、止水带常用的固定方法 、止水带常用的固定方法 、止水带常用的固定方法止水带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以下三种:方 式 二围 岩 初 期 支 护 防 水 板中 埋 式 止 水 带HH/2二 次 衬 砌围 岩 初 期 支 护 防 水 板钢 筋 卡中 埋 式 止 水 带 HH/2二 次 衬 砌方 式 一φ 8钢 筋 卡围 岩方 式 三初 期 支 护 防 水 板φ 8钢 筋 套 中 埋 式 止 水 带 HH/2二 次 衬 砌36方 式 二围 岩初 期 支 护 防 水 板中 埋 式 止 水 带HH/2二 次 衬 砌围 岩初 期 支 护 防 水 板钢 筋 卡中 埋 式 止 水 带 HH/2二 次 衬 砌方 式 一φ 8钢 筋 卡围 岩方 式 三初 期 支 护 防 水 板φ 8钢 筋 套 中 埋 式 止 水 带 HH/2二 次 衬 砌止水带常用的固定形式7、止水条施工及要求 、止水条施工及要求 、止水条施工及要求 、止水条施工及要求 7.1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拆除混凝土模板后 , 凿毛施工缝 , 用钢丝刷清除界面上的浮碴 , 并涂 2~5mm厚的水泥浆 , 待其表面干燥后 , 用配套的胶粘剂或水泥钉固定止水条 , 再浇注下一环混凝土。 (2)遇水膨胀止水条接头处应重叠搭接后再粘接固定 , 沿施工缝形成闭合环路 ,其间不得留断点。 (3)止水条定位后至浇注下一环混凝土前 , 尽量避免被水浸泡 , 必要时加涂缓膨剂,防止其提前膨胀。 (4)、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得接触止水条。(5)、档头板制作时应考虑预留安装止水条的浅槽。377.2带注浆孔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带注浆孔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带注浆孔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带注浆孔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安装止水条界面的处理及止水条的固定方法同上。(2)、将止水条上的预留注浆连接管套入搭接的另一止水条上连接二通上。(3)、 根据所安装止水条的长度,约在 30m处安装三通一处,三通的直线两端一头插入止水条内 , 另一头插入注浆连接管内 。 丁字断头插入备注注浆管内 , 以备缝隙渗漏水时注浆。 (4)、注浆连接管与三通连接件应粘结牢固,保证注浆管通畅,安装在三通上的备用注浆管,应引入衬砌内侧。8、施工缝与变形缝防水质量检验标准 、施工缝与变形缝防水质量检验标准 、施工缝与变形缝防水质量检验标准 、施工缝与变形缝防水质量检验标准 (1)施工缝、变形缝所用的止水条、止水带等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缝豫留应符合下列规定:边墙水平施工缝不宜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边墙的交接处 , 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起拱线以下 300mm。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3)施工缝、变形缝等细部结构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得有渗漏。变形缝位置、宽度、构造形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所浇筑混凝土应在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方可进行 。 浇筑前应对原有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洗,清除浮浆保持湿润并铺厚度为 30-50mm的 1: 1水泥砂浆。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前应检查是否受潮膨胀。 采用塑料、橡胶、金属止水条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位置准确、牢定固靠 。(5)变形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止水带接头连接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中埋式止水带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 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保持其位置准确、平直。(6)施工缝 、 变形缝填塞前 , 缝内应清扫干净 , 保持干燥 , 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7)施工缝、变形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38七 、 七 、 七 、 七 、 纵 、 环 向 排 水 盲 管 施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隧道洞内排水 , 纵 、 环向排水盲管是隧道结构防排水的组成部分。 2、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一般包含基面检查处理 、 排水盲管 (沟 )安装 、 防水板铺设 、施工缝 、 沉降缝处理 、 混凝土灌注等工序 。 排水盲管一般包括环向排水盲管 、 纵向集水盲管 、 横向排水管 , 三者采用变径三通连为一体 , 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 其中纵向排水盲管在整个隧道排水系统中是一个中间环节 ,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是关键环节。 3、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3.1前期处理 前期处理 前期处理 前期处理(1)处理基面渗漏水,采用回填注浆堵水或埋设排水管直接引排水,保持基面无明显漏水。 (2)对初期支护混凝土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尖头等硬物割除,处理方法如下: 1)对钢筋网等凸出部分,先切断、再用锤铆平、最后用砂浆抹平 ,如下图:砂 浆 抹 平用 锤 打切 断2)对有凸出的管道时,切断后用砂浆抹平,如下图:切 断 面 要 平 整 用 砂 浆 填 死393)对锚杆有凸出部位时,端头顶预留 5mm切断后,用塑料帽处理,如下图:初期支护界面切断5mm以上切 断 螺栓 盖帽 塑料帽保护砂浆4)对初期支护表面凸凹不平处进行处理 , 使混凝土表面平顺 , 表面平整度满足D/L=1/6~1/10(D为两凸凹面间凹进深度, L为两凸凹面间距离 )。补喷砼R≥3cm R≥5cm 5)基面处理质量检查a净空检查用激光断面仪等仪器进行,检查支护断面是否满足设计尺寸,每10米检测一个断面,如不满足设计净空要求时,则加密检查,并对侵限部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b初期支护表面应平整 , 无空鼓 、 裂缝 、 松酥 , 表面平整度用 2m尺进行检查 ,其平整度 ≤ 5cm。3.2.纵、环向排水盲沟设置 纵、环向排水盲沟设置 纵、环向排水盲沟设置 纵、环向排水盲沟设置环向排水盲沟采用 φ 50软式透水管 , 沿纵向设置的间距为 5~10m, 并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在地下水较大的地段加密设置环向排水盲沟。 在 隧 道 两 侧 边 墙 墙 角 外 侧 泄 水 孔 标 高 处 沿 隧 道 纵 向 方 向 通 长 设 置 UPVCφ 110双壁打孔波纹管盲沟 , 纵向 连接采用二通接头对接 , 通过钢筋卡定位 , 确保标高与设计一致 , 环向盲沟与预埋在边墙底的纵向盲沟采用三通管连接 , 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 (1)对集中出水点,铺设单根排水盲管,并用速凝砂浆将周围封堵,以使地下水从管中集中引出。 (2)当隧道一次支护围岩表面有大面积渗漏水,可设双根或多根排水盲管或塑料排水板,将水引入纵向排水盲管。 (3)在无渗漏水地段,应根据设计每隔一定间距,在喷层表面安装排水盲管,40使隧道在使用期内因地下水的迁移变化而产生的渗漏水能顺利排出洞外。 (4)纵向盲管安设的坡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3.3.施作步骤 施作步骤 施作步骤 施作步骤(1)按规定划线,以使盲管位置准确合理,划线时注意盲管进可能走基面的低凹处和易出现渗漏水的地方。 (2)钻定位孔,定位孔间距在 30~ 50cm。(3)将膨胀锚栓打入定位孔。(4)用无纺布包住盲管,用扎丝捆好,用卡子卡住盲管,然后固定在膨胀锚栓上。 (5)环、纵向排水盲管、横向排水管采用变径三通连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4.施工控制要 施工控制要 施工控制要 施工控制要 点 点 点 点1、排水盲管的管材、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透水孔的规格、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环向排水盲管沿纵向设置的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在地下水较大的地段应加密设置排水盲管。 3、纵向集水盲管应与环向排水盲管、横向排水管用变径三通连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4、排水盲管应紧贴渗水岩壁安设,减小地下水由围岩进入排水盲管的阻力;排水盲管布置应圆顺,不得起伏不平。 5、排水盲管应固定牢固,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水泥浆窜入、堵塞排水盲管。 6、 排水管路系统的连接应牢固 、 畅通 , 纵向排水盲管安装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通向中心排水沟的横向排水管应有足够的泄水坡。 7、横向排水管接头应牢固、水路通畅。8、 划线时注意盲管尽可能走基面的低凹处和有出水点的地方。5.排水盲管安装质量检查 排水盲管安装质量检查 排水盲管安装质量检查 排水盲管安装质量检查 1、排水盲管的材料质量 (HDPE材质、环刚度 ≥ 8KPa)、直径、透水孔的大小 、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2、纵向排水盲管的安装坡度符合设计要求,通向水沟的横向排水管坡度应符41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 2%。3、 盲管尽量与岩壁或喷砼壁密贴 , 与它们支护的间距不得大于 5cm、 盲管与支护脱开的最大长度不得大于 10cm。4、施工中三通管留设位置准确,接头应牢固。5、盲管无泥砂、喷混凝土料或杂物堵塞,泄水孔通畅。6.安全、环境保护措施 安全、环境保护措施 安全、环境保护措施 安全、环境保护措施 6.1.工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6.2.施工时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料具,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6.3.施工的各班组间 , 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 , 并将施工 、 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6.4.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 , 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 , 遵章守纪,现场有专人指挥;6.5.无关人员严禁入场;6.6.施工产生的废物运至弃碴场进行处理。6.7.尽量安排白天施工,避免夜间扰民。42八 、 隧 道 通 风 施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 适用于铁路隧道 。 管段内 150米以下的隧道一般情况采取自然通风 , 150米以上的隧道采取机械通风。 2、通风施工工艺流程 、通风施工工艺流程 、通风施工工艺流程 、通风施工工艺流程 隧 道施 工通 风设 计 风 机安 装风 管敷 设 监 测评 价否否是 否修 改设 计日 常维 护延 长通 风长 度是 是 否再 监测贯通是433、施工通风控制标准 、施工通风控制标准 、施工通风控制标准 、施工通风控制标准 3.1洞内空气成分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含量不少于 20%,二氧化碳含量不大 于0.5%。 3.2洞内有害气体允许浓度如下表:洞内有害气体允许浓度表有害气体名称 最 大 含 量体积浓度 (%)体积浓度 (ppm)重量浓度 (mg/m3)一氧化碳 CO0.氮氧化合物 NO2 0.甲烷 CH4< 0.5二氧化碳 CO2 < 0.5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开挖面检查时, CO浓度可为 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30min。(3)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允许值与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有关。每立方米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10%以上时,粉尘含量不大于 2mg;每立方米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10%以下时,粉尘含量不大于 4mg;4、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 通风机的功率与通风管的直径应根据隧道独头掘进长度 、 运输方式 、 断面大小和通风方式等计算确定。1、选择通风方式独头巷道管道式通风选择压入式通风。 2、选择风机1)通风量计算洞内施工所需通风量应根据洞内最多作业人数 , 或同一时间爆破最大用药量所产生的有害气体降低到允许浓度所需空气量 , 或洞内同时使用内燃机械产生有害气体稀释到允许浓度所需空气量,或满足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要求等条件进行确定 。 以其中最大者选择风机。A、按洞内同一时间内工作最多人数计算风量Q=3km=3× 1.25× 120=450(m3/min)44式中: K为风量备用系数,取 1.25; m为同一时间洞内工作最多人数,按 120人计算。 B、按爆破工作量确定风量a、按洞内同一时间内爆破使用最多炸药量计算风量:Q=5Ab/t=1902(m3/min)式中: A为同时爆破的炸药消耗量,按 Ⅱ 级围岩爆破计算炸药量; b为炸药爆破时所构成的一氧化碳体积,采用 2#岩石硝铵炸药指标取 35.35; t为通风时间 ,按 30min计。b、 按照爆破后稀释一氧化碳至许可最高浓度的计算需风量 (采用混合式通风 ):Q混、压 =7.8/t(AV2)1/3=797m3/minQ混、吸 =1.3Q混、压 =1036m3/min式中: t为通风时间,取 30min; A为同一时间爆破消耗药量,取 473.8kg; Ⅴ为巷道容积 , 指风管口至工作面整段巷道的容积即通风换气区段的容积 , 风管口至工作面的距离按 60m计,开挖断面按 130m2计。C、按最小风速计算风量Q=VS× 60=0.2× 110× 60=1320(m3/min)式中 Ⅴ 为洞内最小风速,取 0.2; S为隧道开挖最大断面面积,按 Ⅴ 级围岩面积约 110m2计。根据以上 3项指标计算,取最大值 1902(m3/min)作为洞内需风量。2)风压计算:风机风压按下列采用公式计算hm=hky+hphky=μ L式中 hm-风机工作风压, Pa;hky-沿程风压损失, Pa;L-风管长度,按最长 800m计;μ -每米风管沿程损失 , Pa/m, 考虑采用 1.5米直径的风管 , 通风计算诺模图查得 μ =0.78。hp-局部风压损失 , Pa, 包括进出口 、 转弯段 、 渐变段 、 突变段等局部风压损45失,按沿程风压损失的 20%估算。按上式计算出风机风压 hm≈ 749Pa。3)通风管道漏风计算根据长大隧道实测大直径柔性风管百米漏风系数为 β =1.43%, 目前新型柔性风管百米漏风系数为 β =1%。考虑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他未计入的影响因素 , 风损会略有增大 , 因此正洞工作面 β 取 1.5%来作风损计算。4)通风设备选择通风机选择 : 根据风量计算同时考虑漏风损失 , 选择 山西侯马变频 (2× 37型 )轴流风机作为压入风机 。风管选择 : 为减小风损 , 宜选择大直径柔性风管 。 选用天津橡胶制品三厂混合胶皮布风管 。 这种风管具有安装 、 运输方便 , 价格低廉 , 且漏风系数小 , 阻力也较小 等 优 点 。 采 用 φ 1500mm柔 性 风 管 , 风 机 与 风 管 的 连 接 用 小 大 头 过 渡 , 以 降 低 阻力。 5、通风风机及风管布置 、通风风机及风管布置 、通风风机及风管布置 、通风风机及风管布置 5.1、通风风机布置如下图示。射流风机5.2、通风管布置根据洞内三管两线的布置原则 , 风水管线与电力线路布置在隧道的两侧 , 同时 ,照明和动力线路安装在同一侧并分层架设,通风管布置在靠拱顶位置。如图所示 :φ 150风 管风 机 大于 20米 小 于 15米46洞内管线布置示意图5.3、风机及通风管安装方法当隧道掘进长度达 150以上时 , 需要安装风机及通风管 , 风机安装前需修建风机台架,并预埋连接件,机械吊装,并与平台连接牢固。通风管安装 : 沿洞内走向布置 , 并与风机连接牢固 。 通风管安装时可先沿隧道走向在通风管位置挂设粗铁丝,粗铁丝每隔 10米左右与洞内围岩用钢钉固定,然后将风管上的吊环拴挂在铁丝上。通风管随着洞身的延伸而不断接长。 进行风机系统调试,检查风压、通风量是否正常。6、通风机的安装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通风机的安装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通风机的安装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通风机的安装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6.1、主风机安装必须满足通风设计的要求,洞内辅助风机应安装在新鲜风流中。 6.2、 通风机前后 5m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 , 通风机进气口应设置铁箅 , 并应装有保险装置,当发生故障时应能自动停机。6.3、通风机应有适当的备用数量,宜为计算能力的 50%。6.4、通风管破损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当采用软风管时,靠近风机部分,应采用加强型风管。 6.5、通风管路安装完成后应调整至整个风路稳、直、无扭曲、无皱褶。7、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7.1、隧道施工应采用综合防尘措施 (比如:带好防护口罩 ),并按规定时间测通风管φ 150cm照明线 作业台架高 压水 管 高 压风 管 动力线47定作业区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 7.2、有沙尘的作业场所, 粉尘浓度每月至少应测定一次,洞内空气每月至少应取样分析一次。洞内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保障健康。 7.3、通风 机及通风管应派专人进行定时检查、维修,如发现风机发生异常,或风管发生破裂,需及时进行修理,以确保洞内施工安全。 7.4、洞内应及时通风 ,以保证空气新鲜。48九 、 地 质 超 前 预 测 预 报 作 业 指 导 书1.目的 目的 目的 目的 指导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实施。2.适用条件及范围 适用条件及范围 适用条件及范围 适用条件及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实施。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3.1地质预报内容 地质预报内容 地质预报内容 地质预报内容隧道超前地质预测 、 预报应包括对地层岩性 、 地质构造 、 不良地质和地下水等的预测预报 。 针对本标段隧道工程的地质情况 (岩溶分部广泛 ), 着重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探测: ① 断层及断层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② 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③ 岩溶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④ 不同岩性、围岩级别变化界面的位置;⑤ 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⑥ 含水构造体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⑦ 隧道底部溶洞、暗河等对地基稳定性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体探测;3.2地质预报选用方法 地质预报选用方法 地质预报选用方法 地质预报选用方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测 、 预报应坚持常规地质法 、 物理勘探法 、 钻探法等多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 , 取长补短 , 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原则 。 并结合本段工程特点 , 以及经理部安排,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如表 1:序号 探测手段 备注1地质素描 地质素描或数码成像 形成隧道地质基础资料2物探手段 TSP(50~ 200m)远距离探测断层破碎带、岩层分界面 ,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3 地质雷达 (40m)近距离探测隧底、掌子面岩溶4地质钻探 水平钻探 (20~ 40m)断层 、 岩溶 、 瓦斯 、 重大物探异常段等5 底钻探 (5~ 10m)隧底岩溶、暗河、重大物探异常段等6 加长炮孔钻探 (3~ 6m)掌子面短距离岩溶、地下水等揭露49工程区域地质资 料收集与分析前期地质资料复 核和现场勘察, 精确调查和测量不良地质体空间 展布参数 室内分析对不良地质体位 置进行初步判断地 面 超 前 地 质 预报隧洞内长距离仪器( TSP203.)测试和数据资料的采集数据资料传输和室内数据资料 处理、分析并绘制成果图像对不良地质体位 置进行初步判断不良地质前兆预测 掌子面距离预报不 良地质体 15~ 50m加长炮孔钻探 地质雷达地表和隧洞内地质资料 长距离地质钻探室内分析对不良地质体位 置进一步判断 继续开挖 进行超 前处理存 在不 存 在相 互 验 证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 , 并结合本标段隧道工程的地质情况确定以常规地质法为基础、 TSP203地质超前预报系统作长距离宏观控制、地质雷达作近距离判断、加长炮孔钻探作连续岩溶、地下水等超前探测、地质钻探为辅助验证 (重大物探异常段,全程水平地质钻探 ),形成综合的地质超前预报系统。隧道地质预报框架图如下表 2:3.3隧道地质预报实施方法 隧道地质预报实施方法 隧道地质预报实施方法 隧道地质预报实施方法3.3.1常规地质法隧道开挖爆破后通过地质素描手段 , 及时查看掌子面地质情况 , 修正设计阶段的地质信息 , 经工程地质类比预测隧道前方小于 10m的地质状况并为其它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提供基础资料。进行地质素描前,先搜集隧道前期的勘察设计地质资料 ,初步了解区域地质和附近大地构造单元及其特征,以及工程范围内的地层岩性 、 围岩类别、地下水发育特征等。地质素描,应在隧道作业每一开挖循环后立即进行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 , 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 观察后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 地质素描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岩性50应说明围岩岩石的名称 、 颜色 、 矿物成分 、 坚硬程度等 , 各类岩脉也应对其岩性、出露位置、宽度、接触关系、破碎、风化程度进行描述。 ② 构造开挖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 延伸性 、 表面粗糙度 、 张开性 、 风化 、 破碎程度等进行描述 , 特别是岩体范围内出现的断层 、 节理 、 裂隙 、 软弱夹层等重点进行地质描述。断层应对其位置、产状、性质、破碎特性、宽度等一一观测和描述 ; 节理裂隙 , 特别是贯通性节理的产状密度 、 延伸情况 、 节理面现状等也要仔细量测和统计。③ 地下水围岩的含水状态 、 涌水部位 、 水量 、 水压 、 水温 、 水质等描述并长期跟踪调查是否受季节性影响 , 特别是大 、 暴雨后观察涌水部位涌水量有无增减以及该段地表一定范围内是否有水源补给情况并作好记录。④ 围岩变形破坏情况开挖段围岩发生坍方 、 掉块 、 岩爆等现象的位置 、 性质 、 形态 、 规模作详细记录,必要时附上工程处理措施。 有条件时使用数码相机 、 摄影等工程地质数据采集和编录系统 , 做到图文并茂 。不良地质体在被揭露之前往往表现一些明显或不明显前兆标志 , 预示着隧洞即将临近不良地质体,因此,仔细观察、描述开挖石渣、洞壁结构面及岩层形态 、 量测结构面及岩层特征参数 , 是正确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关键 。 一些不良地质体的前兆标志:① 断层破碎带 : 节理裂隙组数及密度剧增 、 岩石强度降低 、 出现压裂岩 、 破碎岩、岩石风化相对强烈、泥质含量增多等。 ② 突水、突泥:节理裂隙渗水量和组数增加、且常常含有泥质物或浑浊 (常规钻爆法的炮孔中的涌水量剧增、且夹有泥砂或碎石 )等。③ 岩爆 : “ 饼 ” 状开挖石渣的数量增加、洞壁在短时间内出现 “ 饼 ” 状脱落体或出现 “ 片邦 ” 现象,以及轻微的岩石崩裂声等,严重时洞壁出现飞石。3.3.2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TSP203系统在围岩较好的地段可测出前方 100~ 200m范围内的岩层分界面、岩层的物理性质 、 断层破碎带 、 洞穴 、 隐伏含水体等 ; 围岩完整性较差时 , 预测范51围在 50~ 100m之间,需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应重叠 10m以上。根据经理部安排,此项物探方法委外,各作业队积极配合。 原理:通过小药量爆破所产生的地震波信号沿隧道方向以球面波的形式传播 ,在不同岩层中地震波以不同的速度传播 , 在其界面处被反射 , 并被高精度的接收器接受 。 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前方围岩性质 、 节理裂隙分布 、 软弱岩层及含水状况等 ,最终显示屏上显示各种围岩结构面与隧道轴线相交所呈现的角度及距掌子面的距 离 , 并可初步测定岩石的弹性模量 、 密度 、 泊松比等参数以供参考 。 但仪器在作业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若噪声过大则会影响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如下图 1:探测方法: ① 钻孔 : 在距离掌子面 50m处钻深度为 1.5m的孔 , 布置传感器 ; 自掌子面起 ,每隔 1.5m钻孔一个,钻孔深度为 1.5m,最后一个孔与传感器的距离大于 20m。所有钻孔的高度尽可能的在同一标高线上 。 钻孔完毕后 , 逐个测量孔的深度和倾斜度 ,并作好记录。 ② 埋设传感器杆 : 埋设传感器前 , 先清孔 , 清除孔底虚碴 , 放入环氧树脂药卷 ,插入传感器套杆 , 用钻带动其钻动 , 保证环氧树脂药卷充分搅拌 。 待传感器杆固定后,插入传感器,注意传感器方向朝向掌子面。③ 连线检查 : 把传感器 、 检波器 (电脑 )、 起爆器 、 同步器连接起来 , 并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注意此时起爆器不得与雷管相连。TSP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资源信息
官方联系方式
客服手机:&&& 1:&&&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人人文库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家工业信息化备案:苏ICP备号-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隧道起拱线在什么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