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学生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二单元作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600字
  如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600字 & [YJBYS小编为您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全家人决定去拦街福逛一逛   春风拂着我们的面孔,大家来到了人群熙攮的拦街福。我们走到了拦街福的正中央,那里塑着一个活脱脱的老寿星,光着头,一把又长又白的胡须,挺着硬朗的身子,拄着拐杖,和蔼地望着我们。我们沿着路快活地走着,一路上的小吃,散发着香味,诱惑着我们停下脚步,来买吃的。   “铛铛呛!”一阵京调传了过来,原来是有人在表演泰顺木偶。看,正在表演三借芭蕉扇。不论是孙悟空还是铁扇公主,都栩栩如生。木偶的表情随着情绪变化,都表现的活灵活现,让人赞口不绝。   我看见一个卖羊肉串的店里,音乐大声地放着,卖羊肉串的是几个蒙古人,穿着民族风情的衣服,跟着音乐摆动着,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喊叫:“羊肉串!羊肉串!便宜的羊肉串!”竟引来许多顾客。   拦街福上还展览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美极了,我情不自禁的啧啧赞叹。有一圈上都挂着字谜,让我们猜。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在绞尽脑汁的思索着。里面坐着几个人,等待着人们猜出来,去里面换一个小礼物。招得大家都前来猜。   因为我们来得是最后一天,所以什么东西都便宜。这让妈妈高兴极了,拼命地采购。爸爸带着我一路吃到底。遗憾的是,我去的时候,布袋戏没有在表演。呜呜呜。拦街福,你让我流连忘返。
  元宵节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添了几分韵味,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   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选好竹子是关键,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经验丰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准备好了,我可不能闲着这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卧虎藏龙哦,说得轻巧,实践起来可难着呢,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嗯,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钱了。   在这一天,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扫而光了。小学四年级作文_五年级作文_六年级作文_上下册单元作文-新东方网
新学期班会教案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其他学科是知识的宝库,那么,语文就是开启这些宝库的钥匙。作文能力综合了语文学科的各项能力...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
教师节活动教案
朋友们,我相信,你们在读完《乌塔》一课后一定会很惊讶: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竟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令人难以置信...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一年级教案大全
千色园是祈福新村里的一个绿化带。那里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是个天然的“大氧吧”...
今天中午,在五年级六班教室里,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当班主任宣布正式开始时...
经历了残酷的末考以后,便迎来了快乐的暑假。那种雨后见彩虹的感觉,真好...
二年级教案大全
我爱行知小学。我们的校园虽然比较小,但它非常的精致,被称为小巷里的明珠...
可能你对我的来信感到惊讶,因为你还不认识我,可我对你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许多人都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摔跤、第一次犯错...
教学周边资源
好词、好句、好段
热点专题回顾6新颖的民居& &王逸玺
在繁荣昌盛的中华大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热闹节日、不一样的穿着打扮、不一样的美味食物、不一样的新颖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土家族的民居——吊脚楼。
吊脚楼是土家族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多数吊脚楼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就是在平地上,用高大的木头撑起,用木板将房子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一般人家中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附近有小溪,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十分朴素。有点类似于诗中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
大家可别小瞧了吊角楼,它可是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呢!除了土家族的民居建筑注重地理位置,依山傍水而建;而且土家族民居的建筑艺术,毫无疑惑是中国建筑中的一块文化瑰宝。建筑师和环境艺术设计家们都在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传统居民建筑与现代民居住宅科学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朋友们,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自己去欣赏一下土家族吊脚楼,亲身去体验一下那浓厚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7美丽的维吾尔族服装& && &&&徐佳琪
&&你们知道吗,维吾尔族的服装特别漂亮呢,就跟他们的人一样美丽迷人。
& &维吾尔人热情奔放、性格豪迈,所以服饰特点当然就显而易见了!花样较多,看上去非常优美;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维吾尔人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服装特点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但有些服饰采用了动物纹,不过数量很少。也有借鉴他民族的纹样,如“寿”字纹等。
&&维吾尔族虽然男女老少都爱美,但是男装和女装总是有不一样的特点。
&&维吾尔族的女子喜欢戴耳环、手镯、项链等装饰物,甚至有些女孩子从五、六岁开始,就开始扎耳洞,佩带耳环。少女都梳十多条发辫,以长发为美的代表。婚后一般改为两条,辫梢散开,头上带月亮形梳子作装饰,也有将双辫盘起来的人。妇女爱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一般选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绸”。很喜欢有对比色的服装,这样看起来,红的就变得更亮,绿的变得更翠。服装都有着有着色泽明丽,浓郁华丽的特点。
&&维吾尔族的男袍称“袷袢”。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巾扎腰。男性特别讲究黑白效果,这样才觉得粗犷、奔放、豪爽。青年男装在复季为白色布面料缝制成合领式衣,其领口、前胸、袖口都有装饰着花边,这样的衣装不仅淡雅、凉爽,穿起来也很方便,快捷。再配上青色长裤,穿皮靴,更体现出青春、活力与健美。
&&维吾尔族的服饰是有自己最独特的特点,那就是突出了维吾尔族的豪爽的性格和美丽的的特点。
& && && && && && && && && && && && && &&&8民俗精品屋& & 刘媛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一间民俗精品屋,主要了解了解旗袍。当然,精品介绍人员就是在飞飞旅行社当导游的我啦!大家可以叫我小刘。就是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好了,话不多讲,开始参观吧!”
来到精品屋内,许多琳琅满目的精品映入眼帘,我一下子看到了一件蓝底白花的旗袍。“旅客朋友们,快来快来!旗袍在这呢!据我了解,旗袍可是满族的传统服饰呢,是二十世纪初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清代年间的旗袍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等都是常用的题材!”
“大家看看这个旗袍,可能还不知的旗袍的历史呢,其实旗袍原是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所以称为‘旗袍’。接着,民国在30年代和40年代都是旗袍的黄金时代,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嗯……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在三十年代中期发,袍底落地遮住双脚,俗称为‘扫地旗袍’。哈哈!听我讲了这些,是不是对旗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呢?”我自豪地向游客们介绍着旗袍。
“原来旗袍有这么多的历史呢!”一位旅客受益匪浅的说道。
“对了对了,还忘了告诉大家:旗袍还有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呢!——京派与海派。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当然,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喽!”
“ok!介绍完毕,我的工作也做完了,经过这次的讲解,我相信大家一定对旗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没错!旗袍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哦!”
9忘不了的苞萝粿& && && && && & 周日
“手捧苞芦粿,脚烤白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这个小调新鲜有趣吧?没错,这是我们家乡人们赞颂生活美好,大家挂在嘴边的民间小调。所谓的“苞萝粿”就是玉米粿,是我的家乡开化县华埠镇的风味小吃。
想知道苞萝粿的由来吗?据说,1957年,淳安人民为了配合建造新安江水库大坝,响应国家号召,整个县城的人们全部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去重新创建新的家园。我爷爷奶奶的村庄就迁移到了开化县华埠镇。刚到镇上时的生活非常艰苦,大家每天要在外务农长达十几个小时,中午也没得回家吃饭。所以大家就在家里做好了苞萝粿,带去充饥。因为苞萝粿的味道浓郁香纯,在那个年代,能吃到苞萝粿已经是很奢侈了,所以大家都很非常喜欢吃。时间久了,就把制作苞萝粿的工艺传授给了当地的农民。
苞萝粿是把玉米晒干后,剥下来,用石碾碾成玉米粉,再和糯米粉搅拌在一起,微湿,调成糊块状;再把预先调制好的菜当成馅像包包子那样,包在粉里面,然后压扁。接着,将锅烧热,在锅里倒些菜籽油,包好的粿就可以下锅煎了,将粿的两面煎的稍微有点焦黄时,这苞萝粿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引得大家直流口水。咬上一口,就会让你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最好吃的要数刚出锅的时候.软软的就摸上腐乳卷起来,四五口就是一个,坐在灶门前一口气就可以吃下好多个。我最爱吃的是用腌菜和腐乳包在一起吃,因为它既有玉米的香甜,又有腌菜的酸辣,还有腐乳的鲜味,实在是太好吃了。要是先抹上腐乳再烤,腐乳就会渗进粿里面进去,那香味会让你垂涎三尺。
在奶奶家,苞萝粿是我的主食,每次去奶奶都会给我做来吃。也怪,我在城市里吃惯了,农村的饭菜总让我难以下咽,唯独这苞萝粿让我大开吃戒,一次能吃三四个。特别是冬天,我们都围在白炭火炉旁,自己动手一边做一遍烤,它有另一种味道,那就是外松内软,咬在嘴里还“咯吱咯吱”响。味道美极了。
妈妈常笑我说,这么爱吃苞萝粿,真是正宗的新安江佬。我终于能够体会享受“手捧苞芦粿,脚烤白炭火”的人们那种幸福美满的滋味,真的是除了“皇帝”就是我们最幸福了。
10美丽的瑶族服饰& &胡可
Hello,大家好!我是“天堂”旅行社的导游——胡可。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在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少数民族——瑶族。想了解这个美丽的民族吗?那就快跟我来吧!
“瑶族人的居住面很广,河边、山腰、山顶等地,都是吊角楼,供人居住。瑶族姑娘十分美丽,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防城花头瑶女子穿对襟交领长衣,衣襟滚边,袖口镶饰布条,下着短裤、绑腿,用红穗缠头,顶一方挑绣几何纹头帕;大瑶山花兰瑶女子穿对襟交领式长衣,衣侧开衩,领襟、衣摆、袖子皆施以精美的红色绣饰,下着青布短裤、织锦绑腿、木屐,青布帕、白帕包头,颈尖佩带银圈等饰物;金平红头瑶女子穿青布对襟长衣,领襟有红色绣饰和一排银牌,腰系青布带,带端刺绣几何纹,下着刺绣精美的宽大花裤;贵州狗瑶女子身着狗尾衫,其前襟长至衣下,两端精心缝制若狗尾,穿时两襟在胸前交叉,系结于腰后,“狗尾”自然垂下,美丽大方中,又不失一些羞涩。在马路上行走时,不由得引起一阵啧啧赞叹。苗族的小伙儿,英俊潇洒,大多身着对襟、左大襟短衣或长衫,束腰带,下着兰色的长裤或短裤。较为特殊的是南丹白裤瑶男子的白色灯笼裤,其宽臀紧腿,造型奇特。不管哪个姑娘见了,都不由得从心底里浮现出爱慕之意。”
“瑶族的头饰可漂亮了!茶山瑶女子戴三对翘翅大银板;花瑶女子戴狗头冠,盘瑶女子则戴锦绣帽,那帽子绚美多姿,美不胜收;顶板瑶女子头顶“峨冠”;用锦帕包出的各种奇特的女子头饰多不胜数。而男子就不同了。大排瑶男子蓄发挽髻,头包红布,插饰野鸡尾;蓝靛瑶男子则喜欢戴编制精美的马尾帽。”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怦然心动了?那我们就快出发吧!let’s go!
亲爱的美国朋友玛丽:& && && && && && && && && && && &&&
玛丽,你知道吗,在我们中国,现在是最喜庆的节日——春节,它呀,可是与你们的圣诞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呢!那你想知道我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哈哈,很好奇吧,是不是已经做好准备洗耳恭听了呢!
我们中国过节可不像你们,拿着刀叉吃火鸡,去教堂祷告。我们追求的可是红火与古典!
在我们这,腊月二十三日是要祭祀灶王爷的,别小瞧了它,灶王爷在我们的传说里,可是神灵,每到这一天,他都要上天去禀告每一户家庭的善恶。我们当然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了,就拿出贡品,他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嘻嘻,有意思吧,当然玛丽,我们的活动还不止这一些呢!
在腊月二十七日,我们还要杀牲畜,赶大集!在过春节时,为了喜庆,我们这的人都要杀点家禽,或赶集买点肉,烧好放在饭桌上,而且每天的菜都要把饭桌放满,直到春节结束!
最隆重,最开心,最喜庆的,当然要数属腊月三十,除夕小年夜了。你不知道吧,在那一晚啊,我们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而且,在饭桌上,可不像你们,斯斯文文、安安静静的。我们可是要“喧闹”,越吵越好——大家互相开开玩笑,说说今年的好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以示友好。在这一天,我们大家都不能睡觉呵!要守岁,它可是表达了一种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美好寓意呢!
当十二时的钟声敲响时,我们这,顿时成了声音的海洋,墨黑的天空,顿时形如白昼,猜,是什么在搞怪?嘿嘿,想不出来了吧,告诉你,这是我们全国,千千万万的烟花,一起燃放的结果,在十二时,仰望着天空,你会发现,无数的花儿在绽放,又悄然离开,正当你伤心时,旁边又有许许多多的“花儿”绽放了。那感受,简直就是无与伦比。
怎么样,玛丽,我们的春节有趣吧?古色古香,趣味盎然,相信你听了一定怦然心动,想来过一次春节吧!看我耐心给你介绍的,什么时候你也把你们过圣诞节的过程也给我说说!
祝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朋友& & 金哲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
12傣族的服饰& &孟祎然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善于歌舞,热爱生活,居住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的服饰具有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
&&傣族的女子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亭亭玉立,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欢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她们都喜爱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既美观又大方。
&&傣族的男子服饰与女子大不相同。傣族男子的服饰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
&&傣族的房屋都由竹子建的,除此之外,傣族人还用细篾编成彩绘的竹笠、腰箩,作为佩饰。
&&瞧,傣族的服饰就是这么淡雅美观,如果有机会,你不妨也去试试、去穿穿。
13贴春联&&高业成
& & 在一年里有许许多多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元旦、国际妇女节、重阳节……& & 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被成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为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候,春节曾传说是指节气之一的立春,也是被视为一年中的开始为新年。新年前,家家户户都要贴在门上贴上各式各样的对联,增添喜庆的色彩,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 &有一年,我和爸爸在外公家贴对联儿,等贴好后,外公笑得前俯后仰,他说:“你们父子俩儿贴得高低不一样,还把春联给贴反了!”额!我们俩听了外公的话才醒悟过来,连忙把春联给揭了下来,又重新贴了一对春联。& &对联不能随意贴,它是有讲究的。对联分上下高低一样。每年都会有人贴错。那么这样贴才能才是正确的呢?这里要弄清两点:一是分上下联;二是上下联的位置。如果贴错对联,反映了你对民族文化的轻视,不以为然。现在,也许对联会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被淡忘、尘封,但是,今天既然还是喜庆节日的象征点缀,还是了解一下吧,别再贴错对联了,别让人再笑话你了! 14各具特色的民俗& && && &&&沈梦瑶
我在云南旅游的过程中,经历过的事情数不胜数,它们像一颗颗美丽的星星,在我的心烙下了不能抹去的印记,其中有两颗最闪亮的星星。
旅游时,带我们的导游个个都是少数民族,但白族女导游给我的印象最深。
“咦?导游,你们白族头饰上的流苏可真漂亮,让我摸一摸。”一位叔叔说完,便伸出白皙的大手准备去摸那垂下来的美丽流苏。女导游听后激动地说:“不行,你摸了可就代表你喜欢我了。”说完,脸上还不经意间浮现出两片红晕。顿时,叔叔伸在半空中的手僵在那里,脸上满是惊讶的表情。看着他呆滞的表情,女导游打趣儿地说道:“怎么不摸了,我刚才还想着要嫁一位帅相公呢!”听了导游的话,整个车间的人全部捧腹大笑,洋溢着欢悦的气氛。
怎么样,这个民俗很特别吧!但是如果看了我下面写的,那可还真是有点小巫见大巫呢!
在购物的期间,导游千叮咛万嘱咐地对我们说:“买这儿的东西,千万别问价格,万一问了价格那么就一定要买,除非特别想买。记得曾经有一个游客看中了一块玉,问了店主价钱后觉得太贵了,走了之后,谁知店主一直跟到他宾馆也不肯走,游客没办法只好把玉买了下来。”我听后觉得不可思议,虽然不相信但也不想和故事中的人有相同的经历。在街上转了一圈后,一家卖标本的商店吸引了我和爸爸的眼球,我们鬼使神差般地走了进去,那里面还真是一看不知道,再看吓一跳,各式各样的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爸爸看中了一个标本,然后提高嗓门说:“老板,这个多少钱?”我听后心里不禁吓了一大跳:老爸竟然问了价格,万一发生和故事中一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别让倒霉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我用手肘向爸抖了抖,等爸爸转过来后,再向他挤了挤眼,示意他想起刚才的故事,做好逃跑的准备。爸爸好像看懂了我的意思,不管三七二十一,急忙拉着我往外跑,等我们跑走后,想必店家还愣在那儿呢!
经历过这两次事件,我知道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每个地方的习俗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15春节& && &王嘉杰& &
&&“呯啪!呯啪!”天空中顿时五彩缤纷,逐渐亮起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如一个百花园。哦!原来是春节到啦!大家都在放鞭炮呢!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春节的来历吧!今天,我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吧!
&&从前有一个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年”见了,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老人告诉了村民们,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在除夕的那天晚上,大家都要摆上大鱼大肉的,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又叫“团圆夜”,“团年”。团圆夜,家家户户和家欢聚,互相祝贺鼓励。我家在除夕那天要摆上饺子,因为饺子象征着团聚,象征着团员。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我家除夕的那天晚上十二点,我和爸爸出去放烟花。一开始我很害怕,因为爸爸买的烟花是用手拿着放的,而且一开始还冒着火花,我怕烧到我的手,但又一想,这不就是一个锻炼自己胆量的时候吗?再说还那么好玩。所以就大胆地放起烟花来。一个、两个、三个……我越放越高兴,越放越胆大。花必有凋谢之时,我的烟花很快就放完了。我不免有些失望。正在这时,我们村里的人都出来放烟花啦,那景真美,好像画上去一般,太美啦!于是,我和爸爸一边看烟花一边称赞道:“好美、好响、好多的烟花呀,简直像仙境一般。”各式各样的烟花向天空冲去,然后再绽放出笑脸,她要和星星一起来装扮天空。
16安徽之旅& && && && && &&&王灵铭& &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各有各的特色,例如古民居、食品、服饰……下面就由我——王导,来带你们去安徽的游玩游玩吧!我敢保证,一定会让你们受益匪浅的!赶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Let's go!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安徽的古民居!以前徽州城乡的住宅大多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各进之间有隔间墙四周高筑防火墙,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古城堡。一般是一个家庭住一层,中间的门关闭,各家独户的过日子。中间的门打开,一个大门进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区气候湿润,人们一般把楼上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栖息之处,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遗风。楼上厅屋一般都比较宽敞,有厅堂、卧室和厢房,沿天井四周还设有靠椅。
沿着走廊出来,这里就是房屋的外墙了!除了入口外,只开有少数小窗。小窗通常是用水磨砖或黑色青石雕砌成的各种形式的漏窗,点缀于白墙上,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大家可以仔细地看一下!民居成正立面,墙上有卷草、如意一类的砖雕图案,已为装饰。入口的门框大多用于青石砖砌成,给人一种幽静安闲的感觉。
&&如果从上往下看,那就是屋套屋了!徽州宅居很深,进入大门是前庭,中间设有天井,后面设有厅堂,用来住人。厅堂是用中门和后厅堂隔开,后厅堂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面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有天井,两旁建有厢房,这是第一层。第二进的结构仍然为一脊分两堂,前后分别有两个天井,中间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层、第四层或者往后的更多层,结构都是如此,一层套一层,形成屋套屋。
好了,现在各位游客自己再仔细地参观参观,过一会儿在大门口集合!
&&通过我王导的介绍,以及自己的参观,一定了解了不少知识,有不少收获吧!早就跟你们说这钱是不会白花的,你们还不相信呢!开个玩笑!嘻嘻~~~~
17傣族泼水节& && && && && & 沈梦钰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红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一用力,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后来,魔王的头掉进了小河里,七个姑娘为了不让魔王再危害人间,于是拿着魔王的头,但是魔王头上的脏水流了下来,于是村民们用水来泼掉七位姑娘们身上的脏东西,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每年就有了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 && &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脚鼓的伴奏下,傣族人民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各自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傣族的泼水节就是这样喜庆,欢乐,美好的。
18游云南日记& && &赵越博
& && && && && && && && && && && && && && && && && &&&日& &&&星期二& && & 晴
昨天晚上,我们全家随旅行团来到了云南。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到了云南正在下雷阵雨,我们的飞机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后才降落到机场。昨晚休息充足,早饭又吃地饱饱的,整装待发。导游小娟阿姨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去大理的书院,要乘3个小时左右车。”我们立刻瞪大眼睛,好久才回过神来。
我们在酒店门口集合,小娟阿姨早已在恭候我们了,我们赶紧上车,踏上旅途。
旅游车奔驰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从窗外望下去是一块块的,点缀在红土地上的,金黄色的田野,像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窗外,一幢幢红土砌成的房子飞驰而过,妈妈还在起劲地给我讲,云南这儿产玉,产茶,产围棋子……我发现每一幢房子墙上画着许许多多的图画,有蜘蛛、青蛙、恐龙、凤凰……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我立刻被这一幢幢房屋迷住了,让小娟阿姨给我们讲讲这些图画。小娟阿姨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说:“云南这儿的人一直崇敬图腾,把图腾看作自己的祖先。有一次,我带领的一个游客去串门,那游客进了一户人家后,发现那户人家中有蜘蛛网,便好心地帮他们打扫干净,结果那主人骂得那游客逃出了他家门。”听完小娟阿姨讲的故事,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时,车停下来了,我们到达了“中途岛”——书院,小娟阿姨给我们介绍书院的历史与特点。我们仔细地参观完书院后,回到出发点集合,小娟阿姨早在那儿等我们,她神秘地一笑说:“看看你们脚下有什么?”我往脚下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地板上有一只硕大的青蛙,肚子中间被射了一支箭。小娟阿姨告诉我们,这也是图腾,象征着风调雨顺。我看着这图腾,踩了两脚,然后我们继续去快快乐乐地“甩”一碗过桥米线喽。
我的一天,总是快快乐乐!
19夫子庙的小吃& && &&&冯雨晨
&&在南京城,只要一提到夫子庙,人们自然会想到拥挤的人群,各色的小摊,当然,还有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小吃啦!
&&夫子庙是历代茶馆的集中地,在这颇有江南风景的地方,大大小小的茶馆有几十家。自清末以来,著名的有问渠、迎水台等茶馆,大约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茶馆虽以茶为主,但随着茶馆的发展,各种小吃,香醇名酒开始大行其道,所以夫子庙的小吃越来越出名了。
& &在这里最出名的就是秦淮“八绝”了,经广大食客及有关专家鉴定,南京秦淮风味小吃研究会于1987年9月正式命名其间八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为“秦淮八绝”: “一绝”为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雨花茶; “二绝”为永和园的开洋干丝、蟹壳黄烧饼; “三绝”为奇芳阁的麻油干丝、鸭油酥烧饼 ; “四绝”为六凤居的豆腐涝、葱油饼; “五绝”为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 “六绝”为蒋有记的牛肉汤、牛肉锅; “七绝”为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 “八绝”为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
&&既然已经来到这里吃小吃了,就要学一学古人的吃法了:一小碟一碗,每碟里只有一个,这种来一点,那种来一点,吃上十几口,肚子也饱了!各色的小吃也都品尝过了,那滋味儿,让人回味无穷!
&&这个星期六,我和爸爸一起到夫子庙。爸爸带着我走进一个陌生的小吃店——老正兴。一进门,只见里面到处弥漫着腾腾的热气,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各色的小吃让我看的眼花缭乱。爸爸让我找个位置坐下,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今天,就让你品尝一下秦淮的精髓。”然后转身走进小吃“丛中”,选找它的“精髓”去了。当我刚回过神来的时候,爸爸已端了一碗热腾腾的小吃过来。我一瞧,原来是鸡丝面,褐色的汤,一大块酱鸡块,旁边“配饰”着青菜,还有几块豆腐干。我想,这样的东西能吃吗,看到我迟疑的样子,爸爸对我说:“尝尝吧!”我夹起一块豆腐干,放入口中,轻轻一咬,汤汁立即顺舌而下,再喝口汤,一个字,“鲜”,而且味道适中,真是香‘咸’可口。
& && & 接着,我和爸爸来到了奇芳阁,买了一包兰花豆,边走边吃,秦淮河畔,微风阵阵,兰花豆味道融入口中。正是太惬意了。
& &告诉你去夫子庙啊,一定要尝尝秦淮“八绝”了。
20我所了解的维吾尔族& &&&何源浩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和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围,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维吾尔族的民俗习惯可谓多样化。维吾尔族待客很有讲究。如果来客,邀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点心,然后再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端上桌,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饭后,由张着领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离席。
&&维吾尔族有很多禁忌:吃饭或与人交谈时,不能拧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不能吃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衣着不能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不能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
&&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喜欢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饭、包子、油条等。另外,维吾尔族还喜欢茯茶、奶茶。
&&今天上课时,蒋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她从内蒙古带来的奶茶粉,老师神秘地在后面搞小动作,我忍不住心里痒痒的激动。泡好后,香味已一阵阵飘来,我的心思早不在作文上了。可这奶茶味道怪怪的,说实话,喝了一口就不想再喝第二口,喝起来涩涩的。可能每个民族的口味督是有差异的吧!
21&&名扬海外的紫砂壶& &&&刘文浩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风民俗,也有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我对于紫砂壶的了解,还得从学校的冬令营说起。
&&2009年的1月下旬,我们学校举行了冬令营,这次的目的地是紫砂壶的起源地——宜兴。
&&我们来到宜兴,立刻进入了一个博物馆。四处都是紫砂壶的图片和特点。导游说道:“紫砂壶是相当具有收藏的‘古董’,它是中国特有的工艺品,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紫砂壶是泡茶的最佳选择,经常使用的话,空壶里也有香气。”我们一边津津乐道地听着,一边在拍照。接下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名人的画像和介绍,苏东坡的画像旁,还写着他总结出来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此时我已迫不及待地想见见紫砂壶的“庐山真面目”。
&&我们来到一间屋子里,看到桌子上摆着紫砂泥,这是要干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导游开口了:“紫砂泥从古至今让一代代的能工巧匠富裕起来。今天我们就要用紫砂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我心想:这不是很简单吗?不就是类似捏橡皮泥吗?我拿起一块紫砂泥就开始动手,拍在了摸具上面,抚平,将多余的部分勾掉,再将紫砂泥拿起来。一连串动作都很成功,却在最后一步失败了。我只好拿起“千疮百孔”的老虎图案展示。做一个普通的图案都需要一丝不苟,更不用说制作一个精致的紫砂壶了。
&&感受到了做紫砂壶的辛苦,这下子就要放松了,来用紫砂壶喝一点茶。我们到了一个摆着两排茶几的房间,导游介绍说:“紫砂泥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是这样的:宜兴丁山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很久以前,村民们早出晚归地做农活,闲暇时便用陶土制作日常需用的碗、罐。他们过着无忧无虑而又简单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一个奇怪的僧人来到他们的镇上。他边走边大声喊:‘让人富有的土,让人富有的土’,村民们都好奇地看着僧人。僧人发现了村民眼中的疑惑,便又说‘你们不想富有吗?’,人们就更加疑惑了。僧人突然提高了嗓门,快步走了起来。有些见多识广的长者,觉得他奇怪就跟着一起走,走到了黄龙山和青龙山。突然僧人消失了,长者四处寻找,看到好几处新开口的洞穴,洞穴中有各种颜色的陶土。长者搬了一些彩色的陶土回家,敲打铸烧,神奇般地烧出了和以前不同颜色的陶器。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紫砂陶艺慢慢形成了。”我不知这个传说是真的,还是导游瞎编的,对于这个嘛,有待考证!还没等我们喝倒茶,窗外的夕阳已经照了进来,我们离开了宜兴。我带回了满怀的知识,还带回一路月色……
虽然冬令营结束了,不过我对紫砂壶的兴趣远远没有满足。我继续查找资料,让自己对紫砂壶的了解更加深入。
&&22“&&品” 蒙古饮食一记& && &&&余孟
&&蒙古族是一个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一直靠着放牧为生,他们也跟我们汉族人民一样以食为天,十分注重饮食。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内蒙古品尝一下那里的特色饮食吧!
&&这次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地行驶着,过了一会,只见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原来是主人们到几十里外来迎接远客。我们跟着主人们向目的地缓慢地行驶着,不一会就到了几座蒙古包前。
&&我们下了车与主人们握手,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的,就进了蒙古包,大家礼貌地盘腿坐了下来,只见热腾腾的奶茶被端了上来,这是蒙古族人民普遍饮用的饮食,是砖茶煮成褐色,倒入器皿澄清,锅内放入几片羊尾,加稷子米炒熟,最后倒茶,加适当鲜奶煮开,加少许的盐。
&&这时,香喷喷的全羊宴被摆了上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整只羊肉,顿时让人看了垂涎三尺,可是一想到我们是客人要注意礼貌,只好坐在位子上呆呆地看着这整只羊肉。这时,有一个游客终于按捺不住了,准备伸手去抓羊肉吃,这时作为导游的我立马阻止了他:“现在还不是吃的时候,蒙古民族的人民十分重视饮食的礼节,在酒宴开始之时,一般要唱着赞歌敬酒三巡。在举行‘全羊宴’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蒙古族在分食整羊时,要将肥软的羊尾献给长者,把户胛骨献给尊贵的客人……”当一切礼节都完毕时,早就忍不住的我们便狼吞虎咽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我又对游客们提醒道:“蒙古族的饮食讲究先白后红,白即白食,红即肉食。蒙古人以白为尊,在宴席上要先尝奶食品,再品尝肉食。”游客们听完了话又开始吃了起来,不过他们这次是按蒙古人的吃法来吃的!
&&吃完了饭,主人们又端上了饭后点心,里面有由油渣,加糖、野果做成的朱乞黑,还有蒙古族人民最爱吃的炒米拌酸奶加“乌如莫”和白糖。
&&蒙古饮食不仅造就了其强悍刚健的体魄,而且是其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体现,形成了独特的蒙古族饮食文化,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其中的奥妙吧!
23甘肃的春节& && && &魏豪
小时候,偶尔脑海中有一星半点的过年的记忆,都是模糊的,直到今年我亲自经历了一次,给我留下了一生都无法忘却的美好记忆。
&&大年三十,是过年最忙也是最快乐的一天,这天要贴对联、贴门神、放鞭炮、接先人,到了晚上当一轮弯弯的月亮从天边升起时,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团团圆圆吃起了水饺。
&&我的最爱是正月十五的踩高跷和花车游行了。高跷不拘形式,花样繁多。从创始于清朝同治年,可是历史悠久呢!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说是以滑稽著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婴,一次出使邻国,邻国国都要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装一双木腿,顿时高大起来,弄得那国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题发挥,把外国君臣挖苦一顿,使得他们还狼狈。据此,踩高跷活动由此流传民间。
&&那一天一大早,我不顾外面正春寒料峭,迫不及待地穿好新衣,叫醒大伯和奶奶一起去城里,兴奋的我在昨晚激动了好久,奶奶把高跷描述得活灵活现,又听说高跷还配有一些丑角,扮相丑陋怪涎,表演滑稽幽默,以嬉笑逗乐,这可令我蠢蠢欲动。我一路上蹦蹦跳跳,今天城里的人似乎特别多,都是来看表演的吧!“来了,来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叫声,我骑在大伯的头顶,看见了远处出现了几个红绿色的小店,下面支着好长两根木棍,一晃一悠地向前走着,行人都退到一旁。马路上十分空旷,都是为他们准备的呢!近了,远处的身影渐渐清晰了,一大批浓妆淡抹的演员,他们乐呵呵地笑着。一边迈着超大的步子,一边向路边的人们挥手作揖,高跷下面还有好多人敲锣打鼓,四周喜气的声音响成一片,营造出了一番欢天喜地的气氛,那些演员一看见小朋友,总会散落一些糖果,懂点儿事的小朋友也会含糊不清地说声谢谢。我看见了可高兴了,大伯也立刻凑上去,演员看见了如天女散花般将糖从二楼高的地方扔了下来,我伸出手接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里,笑着说:“谢谢叔叔!”不一会儿,花车来了,上面的图案象征了许多吉祥的寓意,有“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看着美丽的花车,大家的心情也处在了沸点,紧随其后的秧歌队也是热闹非凡。
&&我们老家甘肃的春节习俗是不是很有趣?有空一定要来看看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