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发元.解析龟背纹所蕴含的符号学意义 发表在哪个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元代纺织品纹样研究--《东华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元代纺织品纹样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元代纺织品纹样中出现了具有强烈时代特性的造型,迄今为止尚缺少全面的整理和系统研究。本文以现存元代纺织品装饰纹样为研究对象,根据题材对其进行分类,分析装饰纹样的造型、构图等形象特征,以及纹样所表达的寓意;并结合相关史料记载和其他工艺品中出现的同类题材形象,以及前后时期、周边地区和民族文化中出现的同类装饰纹样进行纵、横向纹样形象比较,勾勒出元代纺织品纹样的特点及发展脉络。
论文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文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述,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对研究对象的范围及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章以文献为基础总结元代纺织物的生产及消费情况,概述元代纺织品的种类,为元代纺织品纹样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第三章全面整理目前所知元代纺织品的装饰纹样,根据题材进行分类,分为兽类、禽类、植物类、辅助纹样、几何纹五个类别。纺织品中兽类题材主要有龙纹、鹿纹、兔纹和摩羯鱼;禽类题材主要有凤纹、鸾鸟、孔雀、水禽、格力芬、双头鸟及对鸟纹;植物类题材主要有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纹、菊花纹和水草;辅助纹样主要有杂宝、云气纹、人物、文字;几何纹主要有琐纹、龟背纹、毽路纹和八搭晕。经过同类题材的比较研究,归纳其纹样主要造型特征。
第四章归纳元代纺织品中图案构成形式,主要有散点排列、骨架排列、开光图案、纺织品用色四部分。总结纹样的主要排列形式,其中散点排列分成并列式、错排式和对称式三种;骨架排列分成格子骨架、波纹骨架、缠枝骨架三种;开光图案分为团窠、滴珠窠、云肩、胸背四种形式;分析纺织品中的用色特征。
第五章深入分析元代纺织品中出现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装饰纹样,将纺织品中纹样造型与元代其他工艺品中出现的同一题材形象进行特征比较;并将纺织品纹样特征与辽、金、西夏、宋、明等不同时期工艺品中出现的相同题材进行纹样造型比较,分析纺织品中纹样特征,探讨其历史源流,重点分析了龙纹、凤纹、春水、秋山、满池娇、牡丹纹、莲花纹。
第六章以文献为主、实物为辅,总结元代纺织品纹样中反映出的文化因素,进一步认识纺织品中纹样特征的文化背景。主要从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中原文化因素对元代纺织品纹样的影响主要来自宋代文化、道家文化以及佛教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西域游牧民族文化和中亚细亚文化因素的影响。
以上五项工作分别对应论文中的第二、三、四、五和第六章,其中第三章和第五章是论文的主要研究部分,也是论文的核心内容。经研究本文有以下认识:
1.元代纺织品中的龙纹龙头偏小,颈部细长呈S形的造型特征为游牧民族藏传佛教、萨满教中对蛇崇拜的信仰因素。
2.元代纺织品中凤鸟尾羽有两种造型,分别表现雌与雄,其中卷草纹尾羽代表雄凤,数根长条齿边造型尾羽代表雌凰。凤鸟鹰嘴形象源于游牧民族狩猎生活,以及藏传佛教、萨满教影响。
3.元代纺织品中“春水”为金、辽、元流行纹样,表现游牧民族春季狩猎,猎捕天鹅、大雁的装饰题材;“春水”流行早于“满池娇”,“满池娇”南宋始有此名,水鸟主要为对鸳鸯和对鹭鸶用于表现夫妻幸福美满之吉祥寓意。两者都以池塘小景为载体组织纹样,主要区别在水鸟形象和寓意不同。
4.元代纺织品中鹿纹、兔纹形象来自佛教、道教等不同文化影响,其中“秋山”表现游牧民族秋季围猎的场景,之后“秋山”题材加入松树、假山、灵芝花草等更多中原文化元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TS106【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21 绪论12-23 1.1 研究的缘起12-13
1.1.1 选题的意义12
1.1.2 研究的材料及相关概念说明12-13 1.2 课题研究现状13-21
1.2.1 国内学者研究概况13-20
1.2.2 国外所藏元代丝织品概况20-21
1.2.3 研究局限21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性21-23
1.3.1 研究内容21-22
1.3.2 研究方法22
1.3.3 研究的创新性22-232 元代纺织品的生产与消费23-39 2.1 元代纺织品的生产23-25
2.1.1 元代丝织品的生产23-24
2.1.2 元代棉纺织品的生产24
2.1.3 元代毛纺织品的生产24-25 2.2 元代纺织品分类25-36
2.2.1 简单组织丝织物25-29
2.2.2 复杂组织丝织物29-32
2.2.3 刺绣32-34
2.2.4 印金34-36 2.3 元代纺织品的消费36-39
2.3.1 元代丝织品的消费37
2.3.2 元代棉织物的消费37-38
2.3.3 元代毛织品的消费38-393 元代纺织品图案题材与造型39-132 3.1 兽类39-62
3.1.1 龙纹39-49
3.1.2 鹿纹49-54
3.1.3 兔纹54-59
3.1.4 摩羯鱼59-62 3.2 禽类62-91
3.2.1 凤纹62-69
3.2.2 鸾鸟69-74
3.2.3 孔雀74-75
3.2.4 水禽75-78
3.2.5 格里芬78-85
3.2.6 双头鸟及对鸟纹85-91 3.3 植物类91-111
3.3.1 牡丹纹91-97
3.3.2 莲花纹97-105
3.3.3 梅花纹105-107
3.3.4 菊花纹107-109
3.3.5 水草109-111 3.4 辅助纹样111-126
3.4.1 杂宝112-117
3.4.2 云气纹117-119
3.4.3 人物119-122
3.4.4 文字122-126 3.5 几何纹126-132
3.6.1 琐纹126-128
3.5.2 龟背纹128-129
3.5.3 毬路纹129-130
3.5.4 八搭晕130-1324 元代纺织品图案构成132-161 4.1 散点排列132-136
4.1.1 并列式133-134
4.1.2 错排式134-135
4.1.3 对称式135-136 4.2 骨架排列136-140
4.2.1 格子骨架136-137
4.2.2 波纹骨架137
4.2.3 缠枝骨架137-140 4.3 开光图案140-156
4.3.1 团窠141-143
4.3.2 滴珠窠143-147
4.3.3 云肩147-154
4.3.4 胸背154-156 4.4 元代纺织品的用色156-161
4.4.1 纺织品流行色156-159
4.4.2 配色159-1615 元代纺织品纹样与其他工艺品装饰纹样比较研究161-219 5.1 龙纹161-173
5.1.1 龙的姿态161-166
5.1.2 龙的组合166-170
5.1.3 龙的形象170-172
5.1.4 佛教对龙纹的影响172-173 5.2 凤纹173-188
5.2.1 凤的姿态174-175
5.2.2 凤的组合175-184
5.2.3 凤的尾羽造型184-187
5.2.4 凤的头部特征187-188 5.3 “春水”“满池娇”188-203
5.3.1 “春水秋山”的来历188-192
5.3.2 春水纹样192-196
5.3.3 满池娇纹样196-203 5.4 鹿兔“秋山”203-212
5.4.1 鹿纹形象比较203-207
5.4.2 兔纹题材分析207-210
5.4.3 免纹形象特征210-212 5.5 植物纹样212-219
5.5.1 牡丹纹212-216
5.5.2 莲花纹216-2196 元代纺织品纹样反映的文化因素219-226 6.1 元代纺织品纹样反映的中原文化因素219-224
6.1.1 宋代文化对元代纺织品纹样的影响219-221
6.1.2 道家文化对元代纺织品纹样的影响221-222
6.1.3 佛教对元代纺织品纹样的影响222-224 6.2 元代纺织品纹样反映的外来文化因素224-226
6.2.1 元代纺织品纹样反映的西域游牧民族文化因素224
6.2.2 元代纺织品纹样反映的中亚细亚文化因素224-2267 结语226-229参考文献229-235附录235-262东华大学 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表262-264致谢26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新国;[J];中国藏学;1996年01期
王启龙;[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尚刚;;[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06期
扬之水;;[J];敦煌研究;2010年04期
董晓荣;;[J];敦煌研究;2011年03期
尚刚;;[J];东南文化;2003年08期
杨伯达;[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02期
尚刚;[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03期
扬之水;;[J];敦煌研究;2012年04期
杨印民;;[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莉;[D];苏州大学;2011年
赵琳;[D];复旦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文澍;[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苏鹏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赵华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张金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段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陈瑞;;[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龚光明;杨旺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雷静;;[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柴福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于志勇;;[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世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周燕来;[D];西北大学;2010年
杨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武波;[D];南开大学;2010年
别道玉;[D];南开大学;2010年
丛海平;[D];南开大学;2010年
刘迪;[D];南开大学;2010年
吕庙军;[D];南开大学;2010年
赵爱华;[D];南开大学;2010年
苗冬;[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顺平;[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02期
许子荣;;[J];北方文物;1989年03期
尚晓波;[J];北方文物;1989年04期
刘俊勇;[J];北方文物;1996年03期
郝思德,李砚铁,刘晓东;[J];北方文物;1997年04期
石金民;[J];北方文物;1999年03期
黄雪寅;[J];北方文物;2003年03期
周峰;;[J];博物馆研究;2008年01期
赵琳;;[J];博物馆研究;2008年02期
熊文彬;[J];中国藏学;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姬建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晓霞;[D];苏州大学;2005年
沈倩;[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中国传统万字纹的符号学解析与现代运用
我国万字纹有着独特的源流,今天已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纹样.作为符号,中国传统的万字纹有其特定的能指与所指.符号运用的根本在于其能指与所指的重新组合,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认识传统万字纹的能指与所指,有助于万字纹的现代运用.作为吉祥纹样的传统万字纹有和谐的寓意所指,而和谐也正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诉求.如今万字纹已成为当代设计中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的首选装饰语言之 ,在服饰、器皿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应用广泛.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0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华夏文明的面具与秩序--读《陇中民俗剪纸的文化符号学解读》
《陇中民俗剪纸的文化符号学解读》一书材料生动丰富,所附的民间剪纸纹样朴拙厚重。随着作者的符号学理路,剥开民俗剪纸的层层意义,华夏民族的面具和面具化过程逐渐清晰,民俗剪纸的功能逐渐清晰,其形成、存在的基础是构筑社会、文化和心理秩序,其顽强的艺术传承生命力映射着汉民族文化体系的建构史。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610064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论彩陶纹饰的符号化发展--《艺术百家》2007年S1期
论彩陶纹饰的符号化发展
【摘要】:彩陶纹饰的发展也是一种符号的发展,人类造物的目的从实用到象征,这个过程是一个表象性符号继续发展的过程,而彩陶纹饰的演变过程恰恰印证了这种表象符号的发展趋势,对于今后符号学的更深入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527【正文快照】:
原始社会晚期是彩陶艺术空前繁盛的时代,这时的装饰艺术是人们生存能力加强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不仅反映在彩陶器形上,还反映在彩陶纹饰上,彩陶艺术可以说就是那时代的代表符号。我国彩陶最早的起源之一老官台文化是主要以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一期为代表的,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玲;;[J];艺术百家;2007年S1期
梁丽;[J];景德镇陶瓷;2000年03期
宋湲;徐东;;[J];纺织学报;2007年04期
王海霞;;[J];中国陶瓷;2007年05期
徐宾;[J];苏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年06期
赵果;;[J];山东纺织经济;2009年05期
肖绚;于会;李兴华;;[J];中国陶瓷;2010年06期
胡俊敏;[J];饰;2005年02期
何仟;;[J];作家;2008年24期
申敬燮;;[J];商业文化;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灿辉;蒋国钊;;[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五届表面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张俊;;[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易绵竹;;[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齐效斌;;[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郭鸿;;[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谭东风;罗爱民;任义广;杨耀华;;[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胡壮麟;;[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卢巧丹;;[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黄坚;;[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张洁;;[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庄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N];北京商报;2007年
马生泓;[N];中华建筑报;2009年
驻德国使馆经商处;[N];国际商报;2004年
王成宝;[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黄艳;[N];中国文化报;2004年
刘韵飞;[N];房地产时报;2007年
蒋宇水;[N];中国水利报;2000年
孙敏;[N];中华建筑报;2000年
王丽华;[N];中华建筑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娓娓;[D];清华大学;2004年
陈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夏莹;[D];清华大学;2005年
陈圣浩;[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安丽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唐开军;[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彭保良;[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王敬民;[D];四川大学;2005年
韩欲立;[D];复旦大学;2007年
王素芬;[D];东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席利芳;[D];兰州大学;2010年
童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安春平;[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王晓娜;[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王婷婷;[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何洗礼;[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骆文雄;[D];重庆大学;2002年
王欢;[D];吉林大学;2005年
刘志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郑江磊;[D];西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符号学视角下的现代中式家具创新设计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刊论文发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