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心脏扩大能缩小吗与缩小并存

《生产与运作管理》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产与运作管理》
上传于||文档简介
&&高​校​研​修​班​课​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chp2 生产与运作战略 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chp2 生产与运作战略 2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1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2016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看准网()】经济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6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请访问经济论文频道。
内容提要: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很大,而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财政方面讲,就是要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财政对落后地区的“搏动”;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 地区经济差异; 财政政策   一、地区经济差异的现状描述   地区①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地区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均等化的现象。我国从2世纪6年代开始工业化进程以来,地区政策几经变化,从强调均衡发展,到6、7年代搞工厂内迁和“三线”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讲,地区经济差异呈扩大之势。   (一)地区经济差异衡量指标的选择   尽管有人认为GDP的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对GDP的追求会因注重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利益,而且追求总量的增长往往会忽视结构的平衡,但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体现在综合产出水平或产出效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张慕萍、程建国,2)。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用人均GDP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与同年份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排定的顺序基本一致(周志文,22)。此外,要缩小地区经济差异,落后地区必须要有一定量的GDP增长。因此,本文仍主要采用人均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指标。   (二)地区经济差异的衡量   1.人均GDP.我们主要用2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来衡量地区之间的差异水平。22年,除西藏之外的3个省市区,东部11省市人均GDP为148元,而中西部地区2省市区人均GDP仅6268元,前者是后者的2.25倍。其中,人均GDP最高的是上海,为33284.92元,最低的是贵州,人均GDP仅375.32元,上海是贵州的1.7倍。②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2.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及其变化可以用人均GDP计算的标准差和加权变异系数来反映(见表1)。   从反映地区间发展水平绝对差距的标准差来看,2世纪9年代以来,各地区的经济差距很大,并且逐渐扩大。从反映地区问发展水平相对差距的加权变异系数来看,除个别年份有波动外,也是一直呈扩大趋势。无论是人们的主观感受还是实际的数据分析结果都表明,我国的地区差距在扩大。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与不平衡矛盾的加深,不仅影响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政府财政安排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机制   财政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来进行的。因此,简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财政制度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投资、劳动和技术进步。   1.投资。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5%以上。我国过去25年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增加、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促成的,投资增加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在198年接近3%,22年突破4%,23年达43%(许小年,24.),因而投资增加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人力资本的贡献。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能否步入高级化良性发展轨道,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足够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和运用新技术的人力资源,也即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级人才资源。世界银行专家的研究表明,增加教育投资,从而使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长9%。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强调:“改进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我国近年来的“孔雀东南飞”现象就与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有着必然的联系。   3.技术进步。对技术进步,索罗的定义是“生产函数任意一种形式移动的简称”,“经济的加速或减速、劳动力教育质量的改进、各种各样移动生产函数的因素都可以归人技术进步之中”。肯德里把技术进步归结为“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里的技术进步包括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管理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丹尼森用知识进步来代替技术进步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进步、管理、技术知识的扩散和技术发明应用时间的缩短等。由于技术进步的定义和计量方法不同,人们对技术进步所起作用大小的测算值也不相同,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   另外,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也有很大的影响,这里不做讨论(除财政制度外)。   (二)财政安排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不同区域间财政收支的变化,或制定不同的鼓励、限制政策,影响各区域的投资、人员流动以及技术进步,从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进行调节。   1.对投资的影响。财政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对区域投资产生影响:一是直接对某区域进行投资或是对特定区域的产品进行政府采购,从而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增长,或是通过对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来带动私人投资;二是运用财政手段如税收优惠等影响资本收益率,从而实现物质资本的区际流动,如对借入资金成本的扣除、对利润再投资免税或退税以及加速折旧等。另外,区域性的税收减免也会增加减免区域的投资。   2.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一般认为,在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劳动力流动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收入的高低和公共服务的好坏。例如,对某些区域的个人所得实行减免,在税前收入相同的情况下,在该区域从业的个人会获得较高的收益率。   在我国区域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税收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不是很大。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公共服务的提供对劳动力的流动会有很大的影响。在人员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财政支出方案会产生服务供应上的跨辖区的竞争(Tiebout,1956),出现Tiebout所说的“用脚投票”。   公共服务供应水平较高,可以成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的负熵流。因此,各财政辖区公共服务供应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的吸引力。   3.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的引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其外溢性较大,只能由国家进行投资。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的风险也很大,财政的大力支持有助于技术进步。为此,我国有了技术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税收和减免等规定。   (三)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差异   财政体制本身对区域经济差异也有一定的影响,财政分权固化了地区财政的不平衡。地区间财政不平衡既是区域经济差异的一种表现,也是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分税制下的收入再分配有利于富裕地区。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税收返还在转移支付中占主导地位,但它们是以税收来源地为基础,因而有利于发达地区。从21年各地人均财政收入看,最高的是上海,最低的是西藏,上海是西藏的14.53倍。从财政支出来看,差别虽没有收入那样大,但上海(最高)仍然是河南(最低)的8.24倍。④这一方面说明不同地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差别很大,财政竞争能力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减少地区间财力的不平衡。 转贴于 看准网
  (四)财政竞争引发地区差异的进一步扩大   地方财政的竞争表现为税收的竞争和公共服务的竞争。从2世纪8年代开始到9年代中后期,主要是税收竞争,当时,地方政府名义的征税权力很小,但实际的权力(税收管理上的自由裁量权)却广泛存在。有些地方在商品市场建设方面,采用低税招商,以较低的税率吸引更多的税基,其结果是,那些有效运用税收竞争策略的地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税收总量并没有因此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执行的是公共财政职能,主要提供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在税收竞争的基础上,又力图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吸引外来资源,扩大税基,从而使地方财政竞争逐步从单纯的税收竞争转向税收竞争与支出竞争并存。发达地区由于有足够的财力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因而有利于人才的吸引,而落后地区资金匮乏,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从而也就失去了迅速发展的唯一可依赖的基础。所以说,财政竞争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三、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建议   地区间的差异最终使得中西部落后地区由于人均收入、支出水平低下,没有支付能力承接东部发达地区转移的传统产业,阻碍了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加之落后地区缺乏新经济实力,没有能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越,因而地区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由于“市场的作用倾向于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间的差别”(周起业,2),因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力量。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所谓地区间协调发展,是指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应逐步缩小,至少应把地区间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社会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魏后凯,1995),其实质是如何促使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政府在促进地区均衡发展时进行必要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在这里分为中央政府和次中央政府(在我国省、市、县、乡四级中,统称地方政府)。在我国,有一级政府,就相应有一级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发展。显然,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只能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财政方面讲,主要是如何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财政对落后地区的“搏动”,提高落后地区的自身经济发展能力。   (一)提高中央政府汲取资金的能力,加大对落后区域的财政投资   目前,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部分是由于2世纪8年代中央政府政策倾斜造成的。到9年代,中央政府进行了政策调整,实施了协调发展的战略,但由于财政分散,中央政府已经没有能力从经济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调动资金。因此,财力分散是缩小地区差距最大的制度障碍。近年来,中央集中的财政收入较高,但多数通过税收返还给了地方,地方支出占整个财政收入的7%。因此,必须改变目前过度分权的财政体制,以增强中央政府自身的财政汲取能力(王绍光,1997)。这一方面要求基层税务机关加强征管,实现依法治税,④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另一方面要适度集中财权,特别是提高中央政府从富裕地区汲取资金的能力。建议对流人富裕地区就业的人员(包括已就业的人员)开征落后地区发展税,或者将发达地区的个人所得税与落后地区分享,以解决落后地区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完善转移支付,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无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如何,中央政府都应保证所有的公民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这是实施转移支付的一个理由。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投资项目的优先选择上存在矛盾时,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来保证国家的整体利益。因此,应改变目前税收返还按收入来源地进行,专项拨款仅仅是作为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命令的费用补偿,即因政策变化而对预算状况有不利影响进行的专项补偿,实行公式化、透明化的转移支付制度,为贫困地区雪中送炭。虽然基本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各地不可能统一,但至少应制定一个最低标准。   (三)注重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重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落后地区的发展培养人才,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前提。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夯实基础教育;二是注重职业教育;三是提升高等教育层次。教育是具有很强外部性的产业,政府应作为落后地区教育的主要举办者,提供教育基础设施。另外,根据高等教育对一个地区企业有正相关影响的研究结果,中央政府可以有选择地将国家出资办学的高校设立在落后地区,以解除外来人才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大大增强落后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   (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至少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有合理的投向;二是资金要到位,防止财政资金的挤占和挪用。我国多年的实践证明,资金投于西部地区的效率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因此,财政资金投向中西部,从效率的角度讲,应选择那些能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的项目,如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卫生保健。因为只有当落后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后,落后地区的吸引力才会提高,才有希望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当然,还需要加强对财政资金运用的监督,避免贪污、挤占、挪用或在项目上弄虚作假,并对违法使用财政资金者严肃查处。   注释:   ①从资料的可获得性以及问题说明的角度,在地区的选择上,我们采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指标以及东、中、西部划分的方法。   ②根据山西省统计局22年山西统计信息计算。   ③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2)有关数据计算。   ④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企业税收征管情况审计结果,税收流失问题仍很严重,说明提高收入仍有潜力。   [参考文献]   [1]胡鞍钢。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报告[J].开发研究,23,(4)。   [2]钟晓敏。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财政竞争[J].财经研究,24-,(1)。   [3]许小年。重温克鲁格曼[J].财经,24,(7)。   [4]黄佩华,迪帕克。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M].北京:中信出版社,23.[5]王绍光。China‘s1994FiscalReform:AnInitialAssessment[J].AsianSurvey,1997,(9)。   [6]张慕萍,程建国。中国地区差距与中西部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7]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面临的挑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8]王绍光,胡鞍钢。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9]彭月兰。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J].经济问题,23,(12)。   [1]白永秀,任保平。关于区域经济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4,(5)转贴于 看准网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内容提要: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和通货紧缩的趋势,其实质性的导因,是外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内受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影响所致,前者是短期因素,后者是中长期因素,由于这两种矛盾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的通货紧缩趋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态势,这在其后的经济...…
内容提要:中央提出四个&始终重视&是支持粮食主产区的总政策。财税政策在这个政策体系中具有前提性与现实性的意义,主要包括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按WTO农业协定与农业产业化要求加大对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建设、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社会保障的投入等重要方面,还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基本走出通货紧缩,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投资、信贷增长偏快,结构性矛盾突出,通胀迹象开始显现。经过去年底特别是今年4月以来的宏观调控,经济总量关系趋稳,结构失衡和供求矛盾有所缓解,我国经济正在由上升周期的高位运行向合理区...…
一、单纯调整总量关系的政策定位已经不能适应需要   进入22年以来,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应否&淡出&的争论再趋热烈。呼吁&淡出&的理由不无道理:国债规模的连续增长会给长期财政收支平衡带来不利影响,过度依赖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可能把财政拖入无法退出的困境,政府持续投入会导...…
 关键词:农业财政政策;农业保护;农业支持;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   从我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特别是要加人WTO,理论界、新闻界和政府都在极力主张加强农业保护。我们认为农业支持比农业保护更有利于中国市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WTO鼓励农业支...…
论文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图文】运营战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3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完善市场制度 缩小收入差距
日14:56&&&来源:
E-mail推荐:
  年,我国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1985年到现在,基尼系数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年基尼系数出现过短期下降。而市场化改革和二元经济发展是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初始原因。这两个因素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短期性的,最终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缩小。这一点已经被经济理论和各国实践所证明。但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差距会持续性地扩大。就我国目前而言,这些不完善的市场条件表现较为明显。  第一,城乡和地区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地区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在改革过程中对不同地区的政策倾斜使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差距,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工资报酬和资本报酬的差距不断扩大,从而使得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出现差距。同时,我国户籍制度并不是限制所有人的流动,高学历、高能力和高财富的“三高”人才可在各地区间任意流动。这使得发达地区吸引更多的“三高”人才进入,更多的人力资本又会使得这些地区能吸引更多的物质资本,从而使得这些地区所有人的工资水平都更高。而这会加剧不同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距,特别是不同地区具有低人力资本居民的收入差距。  第二,资本通过国有资源的杠杆作用获得较高的非市场收入,导致我国少数高收入者收入过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的原则提高了资本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这已经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方面扩大了收入不平等程度。因为资本收入的获得使上一代的收入差距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收入差距,从而使得收入不平等在时间上会产生累积作用,富者通过资本收入可能会更富。如果市场是完善的,资本收入通过时间所积累的不平等是有限的,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将会保持不变。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各地政府都通过提供低价资源给投资者来吸引资本。因此,资本所有者可以利用资本来控制国有资源。一旦资本所有者获得了这种国有性质的垄断资源,就可以获得资本和垄断性资源的收益。资本通过国有资源杠杆,所获得的收益远高于资本市场上的正常报酬。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扩大了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三,垄断和垄断部门对其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垄断收入的内部控制,扩大了行业收入差距。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会使得垄断部门的工资等于社会的平均工资,因为一旦垄断部门的工人工资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其他行业和部门的工人会通过工资竞争进入该垄断部门。因此,工人在行业和部门间的自由流动将使得垄断部门和行业的超额收益只会形成超额利润,而不会形成垄断部门和行业的高工资。但是,在我国一些明显存在垄断的石油、铁路、金融、电信等部门和行业,其职工工资都远高于市场平均工资。而且现在在国有垄断部门的有关制度下,由于垄断部门对其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垄断收入的内部控制,在位者以现有人员的福利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垄断部门和行业的员工几乎是终生制的,没有流动性。外部工人即使进入,也会因“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制度而受到歧视。这不但扩大了垄断部门和行业同其他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而且其内部的收入差距也是巨大的。  第四,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提高和高等教育自费的教育制度改革,导致我国收入分配流动性下降。在公费教育制度下,个人的教育投资受个人家庭财富水平的影响很小,只有个人能力会影响个人教育水平,从而决定着个人职业和收人水平。但在自费教育制度下,教育费用由个人直接支付,而我国教育投资的信贷市场又不完善,这就使得个人的教育投资直接受到个人家庭收入和财富水平的影响。当能否获得教育人力资本受到个人家庭收入和财富约束时,上一代的收入水平可能会决定着下一代的教育水平、职业和收入水平。由此,教育可能会成为社会阶层流动性的障碍,成为持续加剧不平等的重要途径,甚至可能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  改善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最根本的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如,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实现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对不发达地区采取倾向性的扶持政策,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规范国有资源的使用制度和收益分配原则。对垄断部门和行业进行改革,在这些部门和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用产品市场的竞争来降低这些部门和行业的高额利润。改革教育制度,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教育扶助,同时完善教育投资信贷市场,由此可以缩小上一代财富对下一代收入的影响,增加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最后,尽量限制各种非市场性收入,包括寻租、腐败、投机等所带来的收入。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秦华)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页扩大缩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