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带领士兵热火朝天的近义词干起来的图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件_菩萨兵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件_菩萨兵
上传于||文档简介
&&背​景​简​约​,​内​容​适​用​性​强​。
大小:1.1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朱德和一个低着头手拿被子的小士兵是什么课文_百度知道
朱德和一个低着头手拿被子的小士兵是什么课文
提问者采纳
他考虑到总司令要在这间房子里开会办公,住房并不宽松。朱德见炊事班的同志正在搭灶安锅,您该休息了。他非常认真地说,还有个媳妇要生孩子。“首长。朱德看过之后。”原来,这里的风俗是长辈住正房,他一看给自己安排的是老乡家的正房,朱德的住房安排好了。可是,有小孩,朱德挑水的时候从老乡口里得知,这家有老人。”听总司令说得有道理,要时刻想着人民的利益,就马上想到换房了,这房子很好嘛、批阅文件:“不要换了,选了一间窗户小,在四间房子中:“好不容易让村长找了这么间房子,转身就走。朱德没有同意。咱们部队对老乡不能要这要那,换房,肯定很不方便,小张还不知这些。小张有些沉不住气了。所以、存放农具的简陋房子住下,还到哪儿去,我们不能住,是一间宽敞明亮的正房、光线差。朱德了解了这户人家的人口和住房情况以后,比当年过雪山草地时睡在野外好多了,小张很快找到村长,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正房咱们不能住。“小张。我们住的这间房子,正房是人家长辈住的地方:“小鬼,笑着告诉他。警卫员小张忙着去找村长安排住房,可您……”朱德拍着小张的肩膀。你们看?”小张不解地问,调换了一户人家。过了一会儿,就抄起扁担去挑水,朱德总司令率领部队来到太行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宿营叫做总司令换房子抗日战争时期。决不能忘记,二话没说,他不高兴地嘟囔,想给总司令换一间光线好一些的房子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朱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揭秘:1959年朱德在庐山会议上为何由畅言到缄口(组图)
[本站声明] 上网看看奇闻网刊载此文或图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本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编者按:近日,人民网党史频道连载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真情朱德》。朱德出身行伍,从士兵到元帅,一生爱兵如子,亦将亦兵。作者通过采访其亲友、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和知情人,生动描写其走出大山觅出路、在蔡锷麾下带兵、南昌起义“调虎离山”、朱毛会师井冈山、遵义会议怒斥李德、敦促张国焘北上、粉碎“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力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协助毛泽东实施战略大决战,再现了共和国和人民军队主要缔造者之一智勇双全、胆识相生、喜怒兼具、亦将亦兵的铁血本色和传奇人生。摘编如下:  日清晨,雄峻的庐山曙色微明,朝雾迷蒙。一列车队沿着依山而筑的新修公路盘旋而上,在其中一辆缓缓而行的苏式“吉姆”轿车中,坐着朱德和孙子朱和平。6点多钟,车队穿过日照峰隧道,在晨曦中驰入牯岭上的359号别墅。这是当年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宅第。  朱德上庐山是去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原本说是总结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来的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已经察觉到的“左”倾错误。朱德以为只是一个正常的工作会议,所以就计划着把孙辈也都带去看看“庐山真面目”。  当天,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前往看望朱德。朱德情绪颇高,兴致勃勃地说:“这是我第二次上庐山。”  原来,在1927年6月下旬,时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朱培德以“礼送”的名义要时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的朱德离开南昌。于是,朱德前往武汉寻找党组织。途中发现被敌人盯梢,便在九江访晤了昔日护国军时好友、第九军军长兼赣北警备司令金汉鼎,并由其陪同上庐山“游憩”,摆脱了“尾巴”。  那次因形势紧迫上庐山,朱德无暇览其秀色。32年过去,此番再上庐山,所处环境根本改变,心情也迥然不同。  7月,是庐山云彩变幻最美的月份,古往今来,胜景古迹,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佳句。与会人中间不乏满腹经纶者,遇此良辰美景怎能不引发诗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这位前清举子自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七律《初游庐山》。  7月7日,朱德看了董必武的诗后,步原韵和诗一首:“庐山真面何难识,扬子江边一岭奇。公路崎岖开古道,林园宛转创新陂。行游险处防盲目,向导堪称指路碑。五老峰前庄稼好,今年跃进不须疑。”  从诗中,可以看出朱德此时的心境是轻松、乐观的,也可看出对“大跃进”实际工作中出现“共产风”、“虚夸风”很不赞成的朱德,这时还寄望“大跃进”的高速度发展能够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处处出现“五老峰前庄稼好”的新景象。  7月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会议确定了要讨论的19个问题,印发给与会的所有人员。  7月3日,与会人员开始按地区分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华北、华东等6个大组,围绕着19个问题座谈讨论。中央机关的人分别编在这6个组,朱德被编在中南组。  中南组的会场,设在东谷河畔的一座小教堂里,与过去蒋介石居住的美庐隔河相望。  会议气氛可以说轻松、祥和,大家都非常认真地交流情况,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白天,安排大家开会、读书、看文件,晚上看戏休息。早晚还有人漫步游山,登高望日出。为此,毛泽东与到会者皆谓之曰“神仙会”。  7月6日,朱德在中南组会议上作了发言。他坦诚地说:“去年的成绩是伟大的。但对农民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这一点估计不足,"共产"搞早了一点。食堂要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还要搞经济核算。食堂即使都垮了,也不一定是坏事。我们应当让农民致富,而不是让他们致穷。农民富了怕什么?反正成不了富农,这是有关5亿人口安定的问题。”  朱德的发言,语调平和但观点鲜明,意见尖锐,很有分量。当时,农村公共食堂被奉为“共产主义因素”,“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被说成是群众创造的“新事物”,神圣不可侵犯,批评它、否定它无异于捅马蜂窝。朱德不避讳这种重大的敏感问题,敢于提出"共产"搞早了一点”,“吃饭不要钱,那一套行不通”,“食堂即使全部垮掉,也不一定是坏事”,这是需要政治勇气的。  对于“大炼钢铁”,朱德也不以为然。他说:“至于工业嘛,主要是大炼钢铁搞乱了,指标太高,一轰而上,划不来。”这又是在捅马蜂窝,因为在当时,“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主要内容,是“超英赶美”的具体行动。对“大炼钢铁”有微词,就是对“三面红旗”的态度有问题。这又是冒政治风险的。  其实,朱德讲这些意见,并不是一时兴起。它们来自对中国国情,特别是农村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出自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产的真诚关心。实际上,还在上庐山之前,朱德就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这些意见,“为民请命”了。  1957年整风反右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离开党的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正确路线,出现了一次重大曲折,这就是1958年至1960年的3年“大跃进”。  1958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推向高潮。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1958年的钢产量要比上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会议还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人民公社将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会后,一个全民上阵大炼钢铁和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的群众运动,在全国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运动开始时,朱德的热情也是比较高的。他认为,总路线可以把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大跃进”可以更快地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因此,他也曾多次谈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重要意义。  但十分重视实际的朱德,在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后,逐渐发现不少问题。尤其对各地出现的高指标、高速度、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严重脱离实际的错误做法产生了怀疑。1958年9月下旬,他在视察太原钢铁厂时说:工业生产不能光强调数量,还要注意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质量不好,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岂不是浪费?11月14日,朱德视察天津大沽化工厂时指出,建立人民公社不能强迫命令,能办到的就办,一时办不到的可以慢慢来。快或慢要从具体情况出发。12月10日,朱德向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指出:“要注意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对人民公社和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很重要。”第二天,朱德在听取河南省委汇报工作时说:“我们是不是能很快就实现共产主义了呢?条件尚不具备时,太急了,是不行的。大炼钢有缺点,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出路。公社化的速度可以慢一些,不要忙。有的总想走得愈快愈好,但总有个客观规律,光想快不行。”  针对当时刮得很厉害的那股“共产风”,日,朱德在视察广东省良口人民公社时说:“共产主义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不能急。”朱德对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的做法很怀疑。  朱德对农业生产上的瞎指挥也感到很气愤,有一次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一亩地施肥几十万斤,下种上千斤,这不是发疯吗!”他对这些问题的态度,都是比较冷静、比较实事求是的。  5月27日,朱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枫一起离开北京到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视察。沿途朱德反复强调要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左”的错误。6月1日,他在听取抚顺市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指出:人们没有了家庭,生活资料不归个人所有,就没有劲头搞生产。比如房子如果归个人所有,就可以鼓励群众自己盖房子。“社会主义是万世基业,家庭也是万世基业。”6月10日,朱德在旅大市委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还是要有家庭,有了家庭,就要考虑衣食住行问题。秋后要把粮食分给社员,愿意吃食堂的自愿参加,实行饭票制,自己拿钱;不愿吃食堂的可以回家吃,完全自由。  6月15日,朱德一行前往吉林省视察。次日,朱德在听取吉林省委汇报时说:“吃饭不要钱”不行。一吃食堂就增加浪费,不吃“大锅饭”可以节省很多东西。只有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归个人支配,才能调动积极性。这个政策要10年、20年不变。有人怕农民富了会发展资本主义,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因为生产资料掌握在集体和国家手中,农民富裕了不会产生资本主义,群众的生活越富越好。  6月20日,朱德一行前往黑龙江视察。回京前,朱德对省委负责人尖锐地批评“大跃进”中刮起来的“共产风”,说:“去年十几包,包不了,还是让群众自己包。生活资料要归自己,搞好生活也要靠自己,不是靠国家。全国6亿人口谁包得了?家庭还是要恢复起来,少不了家庭。那么多婆婆娃娃,不是家庭负责谁能负责?”“有了家庭各方面才能稳定巩固。”  朱德胸怀坦荡,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上庐山后,他反复申述自己的意见,谈对形势、成就和缺点错误的看法。  庐山会议期间,朱德多次和一些省(主要是中南各省)的负责人谈话,了解情况,发表了很多意见。这些意见,大多是针对“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提出来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7月8日,朱德对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说:“究竟是让农民富,还是让农民穷?许多干部看不清这个问题。我看应当让他们富,起码应该超过过去的富农。应该让他们一家一家的富,一县一县的富。不要怕他们变成资本主义,不会的。”  7月9日,他向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指出:“去年最大的是两件事:一是大炼钢铁;一是公社化。结果该搞的未能搞成。私人的坛坛罐罐归了公,农民的家务被搞掉了,使国家也受到了很大损失。现在应退回去,首先要把农民的家务恢复起来。”“可以允许公社社员搞些副业。”“吃"大锅饭"我一向就有些担心。当这么多人的家是当不好的。”  7月11日,朱德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农民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他们知道在家吃饭比在公共食堂吃好,可以把粮食节省下来,把猪、鸡、鸭喂起来。这样看起来是保留了私有制,实际上是对公有制的补充。保留一点私有制,把家庭副业发展起来,农民才会有积极性,才会多生产出一些东西来供应市场,否则他就不生产。“去年吃"大锅饭"把东西吃掉了,这是个极大的教训。”“去年全民大炼钢铁是不应该的,不但损失了20个亿,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别的事情。”  正当大家对纠正“左”倾错误讨论得很热烈的时候,7月14日发生的一件事,使会议的轻松气氛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变化。这个变化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的一封信引起的。彭德怀对国家当时出现的问题,心中十分焦虑。眼见庐山会议就要结束,使他感到不吐不快。14日这天下午,他把自己写的一封信送到毛泽东那里。在信中,他首先肯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失有得,然后大胆地要求认真总结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  彭德怀的信,是在亲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思考后写的,反映了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然而,这信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不满。7月16日,毛泽东把信拟了个《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批发给大会,要求评论这封信的性质。但在讨论中,还是有很多人表示赞同信的基本观点。  就在毛泽东指示印发彭德怀的信的当天,朱德向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说:“你们省有百分之五的社员愿意回家吃要允许,不要戴帽子,不要歧视。”又说,“去年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怪下面,问题在于"跃进"的速度和时间,没有条件办的也硬去办,如大炼钢铁。去年是拿钱买经验。如果去年不是吃"大锅饭",像高级社那样再维持几年,农业就会皆大欢喜了。至少肉、鸡、蛋会有的吃。”“公共食堂建立时靠党团员带头,退出去也要靠党团员带头。要认真研究一下农民的心理,要向农民讲清楚,并让其讨论,否则没有人敢讲话。”  7月17日,朱德在小组会议发言说:“去年的缺点是刮了"共产风",不承认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只有承认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多劳多得,农民才能有生产积极性。”  7月20日,朱德在小组发言中说:我要再次强调帮助农民建立家务的重要性。不论在工矿企业或公社中,都要强调经济核算,个人也要有经济核算。这样,日子就好过了,生产、生活也就能安排好了。  7月23日,朱德接到通知,去出席全体会议。一到会场,朱德就感到会议气氛很严峻。他听到毛泽东说:“你们讲了那么多,允许我讲个把钟头,可不可以?吃了3次安眠药,睡不着觉。”  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长篇激烈的讲话,对彭德怀的信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宣称党内党外右倾情绪、右倾思想、右倾活动已经增长,大有猖狂进攻之势,这种情况是资产阶级的。毛泽东也点了朱德的名,说:食堂是个好东西,无可厚非。我同时赞成积极办好,自愿参加,粮食到户,节约归己。总司令,我赞成你的说法,但又跟你有区别,不可不散,不可多散,我是个中间派。科学院昌黎调查组说食堂没有一点好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学《登徒子好色赋》的办法。  战国时代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写了一个夸耀自己完美无瑕、攻击别人则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人,毛泽东借用来反驳对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提出批评意见的人。  很显然,这是在批评朱德。在小组会议上,朱德多次说过“食堂全垮了也没关系”这样的话,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他的反感。  然而,朱德全然不顾毛泽东对他的“提醒”,当天下午在小组发言上继续谈论“大跃进”、公社化运动中的问题,说:去年农业收成好了,粮食为什么还紧张?主要是吃大锅饭吃掉了。好的,吃了;坏的,烂了。农民对私有制习惯了,分散消费可能节省一些。  说着说着,朱德发现人们的注意力已不在总结教训,而是在开始围绕彭德怀的信大加讨伐。这时,朱德才真正意识到,由于毛泽东的讲话,会议的方向陡然发生逆转,由纠正“左”倾错误转向批判彭德怀的右倾错误到清算他的历史旧账。  在这种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朱德对彭德怀虽然也进行了批评,但是他仍很注意分寸,没有乱扣帽子,并且一再肯定彭德怀的信的积极一面和他的优良作风。7月25日,朱德在第四小组会上说:“彭总的信起了好作用,但是彭总的看法是错误的。”“彭总在生活方面注意节约,艰苦卓绝,谁也比不过他。彭总也是很关心经济建设的,只要纠正错误认识,是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的。”  7月26日,彭德怀在大会上作了“检讨”。当天,在分组讨论彭德怀的“检讨”时,朱德在小组会上说:“彭总发言的态度是好的。我相信他是畅快的。”  7月31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会议每次开六七个小时,主题是揭发和批判彭德怀。毛泽东还让通知未上山开会的林彪到庐山开会,并提出,如果陈云身体情况可以的话,也请上山来开会。但陈云身体实在不好,后来也没有出席。平时怕风、怕光、怕水,躲在北京毛家湾1号的林彪,此时却像援兵一样于7月29日上山,成了“批彭”的急先锋。他大骂彭德怀是野心家,青年时曾起名“彭得华”,就想得中国。他大喊:“在中国只有毛泽东是大英雄,谁也不要想当英雄!”  第一天会议上,朱德没有发言。第二天的会议上,朱德的态度仍然比较温和,言辞没有多少火药味,没有去“击中要害”,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还没等朱德讲完,毛泽东就将腿抬起,用手指搔了几下鞋面,说:“隔靴搔痒!”显然,是说朱德的话“未抓到痒处”。  见毛泽东这么一说,朱德便停止了发言。朱德看到耿直的彭德怀在会上受到严厉的批判,心里很是不安。他不是那种见风使舵的人,不是那种会用艺术语言开脱自己的人,他尽管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但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毛泽东的决定,然而自己也不能改变为人的原则。于是,直到散会,他始终保持缄默。  8月2日,庐山会议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变为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会议进一步开展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并把这场斗争说成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生死斗争的继续”。  8月16日,会议通过《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和《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在表决投票时,朱德弯曲着胳膊,手举到别人一半高的位置,似乎表明自己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举的手,这动作没有逃过明察秋毫的毛泽东的眼睛。  散会后,毛泽东在散步时遇到朱德,说:“你啊老总,举手举了半票。”朱德答道:“反正我举了手,至于手是怎么举的,我就不知道了。”  朱德那时的心情不好,吃饭时看见有人往阴沟里丢食物,气得够呛,就把管伙食的人叫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规定大家不能吃超标准。似乎这样宣泄一通,他的心里才好受一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朱德带领战士们耕种的作文_百度知道
朱德带领战士们耕种的作文
朱德带领战士们耕种的作文
“这也怨不得他们,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说,朱德同志对大家说。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结果……” 开完会,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藏胞还在山里?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那位翻译对朱德司令说,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怎么受得了呢。 几天以后。他对朱德同志说。 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了山,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开花,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早就躲进了深山,真糊涂哇:“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朱德同地把翻译找来,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唉:“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 朱总司令说。” 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节气不饶人哪,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谁也不也露面、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 “我去找找吧。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这么多天了,对他说。 一天,过了大半天才回来,准备休整一段时间,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长征途中,发芽。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朱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朱德元帅身经百战从未负过伤
朱德元帅身经百战从未负过伤
在战争年代,朱德被人们奉若神明,他的名字总是和飞毛腿、千里眼、刀枪不入等概念相联。朱德一生身经百战,然而他不仅大难不死,而且身无片伤,这是子弹有眼?还是苍天保佑?
4.1 朱德神话的诞生
  1916年,朱德在纳溪战役中,率领部队浴血奋战四十多个日日夜夜,他采取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猛攻急追、速战速决的战术,打得北洋军溃不成军,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赫赫有名的滇军就是在这次战役中开始出名的,朱德的名字从此威震敌胆,人们都说:滇军的“四大金刚,朱德第一。”当时泸州、叙府一带流传着一首民谣:“黄拒盖,廖毛瑟。金朱支队惹不得。”“黄拒盖”指的是护国军黄永忠支队,他们用的是老式拒盖枪。“廖毛瑟”,指是的护国军廖月江支队,用的是毛瑟枪。“金朱支队”指是的金汉鼎支队和朱德支队,战斗力最强,能征惯战,是惹不得的。这首歌谣直到今天仍在人民群众中传诵。
  同年,朱德带领部队转移到永宁河的山地里。一次他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朱德一团人被打得只剩下六个连。他们躲进了一个山窝,四面都被敌人包围着。士兵们跑得疲惫不堪,在山坎上发现了一间茅草房,赶紧到里面打算休息一会儿。朱德坐在一个墙角处。突然,一颗炮弹打进房子里来,一声巨响之后,房子在火光中坍塌了。
  房子里的士兵无一生还,只有朱德幸免于难。朱德顾不上弹去身上的灰土,向外一看,发现有十几个营的敌军向这个地方围攻上来。再看一眼地形,置身盆地,内有山谷、密林、田地,地形错综复杂。朱德当机立断把部队带进了一个山沟里隐蔽起来,等待黑夜突围。他们没有消极等待天黑,而是派人乔装改扮,戴上斗笠,装成农民去假装捉鱼,悄悄地把稻田里的水放干,准备夜间好走路。天黑后,朱德带领士兵出了山沟,踏着晒干的田地突围了出去。
  1930年1月,红军为了保存实力,从永新城撤出,上了七溪岭,敌人以为红军势单力薄,向七溪岭发起猛攻。朱德身先士卒,在望月亭手提机关枪带头冲锋,号召战士们奋勇杀敌,一定要一鼓作气,压倒敌人。只见他举着一面大旗,下命令说:“人在阵地在,子弹打光了就上刺刀,用梭镖,坚决把敌人打下去!”然后,一跃而起,冒着雨点儿一样的子弹带头冲向敌人。经过一场激战,红军取得了胜利。这时,大家才发现朱德的军帽上被子弹打了两个窟窿,大家真是后怕。可他却非常乐观地说:“有窟窿的帽子,戴在头上正好透点热气呢!”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有一次在土城,朱德到彭雪枫部队里开会,部署第二天的战斗任务,回途经过一道山岭,正走着,一个卫士突然发现前面有敌情,朱德用望远镜一看,果然黑压压一片敌军,这时他身边只有一个排,恰好红五师及时赶到,于是展开火力攻击,打到天黑,敌人控制了制高点,把红军压在山脚下,在这紧急万分的形势下,三次反冲锋都被打下来,朱德坚定不移地集中兵力,下决心做最后一次冲击。谁知,敌人由三面压拢,一下又遭受挫折,部队哗地退了下来。这时已经半夜,朱德在一处山坳里,敌人冲到面前,子弹在他头上炸出火花,炮弹在人群中爆炸,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弹片却没损伤他的毫毛。另一次,在风水山,敌人放过走在朱德前面的警卫营,突然从两面高山上向沟内发出猛烈枪击,那么窄的一条山沟,子弹打得朱德脚底下的泥土纷飞喷射起来,后来一个班冲上去才压倒了敌人,杀出一条血路。最危急的一次,前后左右都是敌人,危局已经到了爆炸程度,朱德在半山上一个农家茅草棚里,已经准备点燃火柴烧掉箱里的重要文件了,谁知奇兵一战,又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这位有人欲得之而甘心的人物(记者这样写道),在延安时到处走动,全无护卫,而且从不带武器,战士们视他为神明,农民们说他是千里眼,能够看透远处的东西;他又是道教魔法大师,不但能够在敌人面前放起烟幕遁走,甚至可以在空中腾云驾雾,致使那些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的敌手胆战心惊,畏之如虎。奇怪的是,朱德仿佛总是暗暗受到神灵的佑护,所以他往往能够绝处逢生,化腐朽为神奇。
  日,朱德带领八路军总部的少数人员,在安泽以东的古县镇一带,突然与从东面进攻临汾的一大股日本侵略军遭遇了。开始交战时,日本侵略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遇到了多少队伍,停下来打了一天,不敢前进一步。第二天,敌人通过侦察,知道遇到的并不是大部队,而是朱德和跟随他的少数警卫部队。
  “啊!朱德?……少数警卫部队?”日本军司令官一听说是朱德,先是吃了一惊,继而又想:本来日本占领中国是唾手可得之事,没料到从西北杀出个八路军来,使得天皇陛下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难以实现。如今真是天赐良机,遇上了赫赫有名的八路军总司令,又听说他没带多少队伍,这不是一个立功受奖的大好时机吗?这个日本军司令官又惊又喜,急忙问他的侦察队长:“朱德现在哪里?”
  “报告司令官,确确实实的消息,朱德正在古县指挥作战”。
  日本军司令官趴到地图前一看,找到“古县”两个字,便大声吼道:“立即派出飞机,把古县炸平!”
  一个小时后,十几架贴着膏药旗的日本轰炸机,满载炸弹,飞到沁县西南面古县镇的上空,来了个轮番轰炸。“轰轰”的爆炸声,震动着周围几十里的土地,小小的古县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
  日本军指挥官们惊喜若狂,又是饮酒祝贺,又是发电报捷。日本军华北司令部立即向全世界公布:共产党的抗日司令和他的司令部已被消灭,大日本皇军占领华北以至全中国,已经指日可待了。
  日本侵略军这样一宣扬,震动了国内外。国内许多爱国人士纷纷向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打听虚实。国外不少友好人士,也给当地党所领导的《新华日报》社发来电报,询问:“朱德将军有无危险?”
  当时太行山区的不少军民,看到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又听到了八路军总部和朱总司令遇难的种种传说,大家都坐立不安。有的人站在高山顶上,望着日寇飞机轰炸的地方气愤地咒骂“日本强盗”。也有人安慰大家:“先不要着慌,等打听清楚了再说。咱们的朱总司令身经百战,过去多少次遇到危险,常常能逢凶化吉。我就不相信这一回会受日本鬼子的暗算。”有人为了证实朱总司令的神通广大,列举了朱总司令在江西苏区、长征途中的许多遇难脱险的故事。”
  正当大家为朱总司令的安危担忧的时候,传来了进攻临汾的日本兵还在半路上被堵截着,不能前进一步的消息。这说明朱总司令并没有遇难,还在指挥作战。大家的心里象有一块石头落了地。
  原来:山西省东南部有两个叫古县的地方,一个在沁县附近,一个在安泽县附近。日本指挥官从地图上一看到沁县西南的那个古县镇,就急如星火地命令空军去轰炸。敌人做梦也没想到,就在他把那个古县镇炸成一片火海、欢庆胜利的时候,朱总司令却在安泽县附近的古县坦然自若地指挥着战斗,以极少的兵力阻击着强大的敌军,象牵住一头野牛一样,使日寇既不能前进,又不能施展威力,只好原地乱扑腾。
  自此之后,朱德更是成了刀枪不入、战无不胜的神话人物,令民众见之胆壮,令敌人闻之丧魂失魄。然而,朱德手中握有的“尚方宝剑”正是他逢凶化吉的一个不二法宝。
4.2 游击博士的雅号
  1938年的一天,在一片松林中,八路军司令部的一些军事参谋们围绕着“迂回”、“包围”、“进攻”、“防守”等战略战术问题进行着热烈的讨论,一个个滔滔不绝,远自滑铁卢会战、凡尔登战役、布哈拉战役,近至徐州会战、保卫武汉,简直无所不及。听着大家的议论,朱德也不插言,有意让大家尽量把话说完。
  待大家说的差不多了,朱德对大家说:“同志们,刚才大家的发言很热烈,也很有理论水平,可是我要提醒同志们,讲问题应该抓住中心,一切事情都应该辩证地去了解,时代环境、客观条件不同,任何军事理论都不能机械地当公式来学习。我们的武器军事设备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不同,研究别人只不过作为参考,只有那些不怕打败仗的笨家伙们,才会一成不变地去搬用外国的军事理论。我们要研究的是适合中国的地域、历史、风俗、人情,在中国几十年战斗经验所研究、总结出来的游击战。要用辩证法去理解和处理军事问题,要研究游击战术,怎样建立敌后根据地,并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讲到最后,他说:“我们为什么不运用游击战术呢?世界上只有我们才可以称为游击博士。”这样说毫无夸张之意,因为朱德本人首先就是“游击博士”的优秀导师。曾经和朱德并肩战斗过的刘伯承元帅评价朱德说:“他是一个很有朝气的人,我认为这是做军人的一个根本条件。还有,就是他对革命理论学习得很好,能够很适当地把革命理论运用在中国战争上,这是使我感受最深的。不管在任何混乱急迫情况中,他对群众路线,都是把握得很紧的。”(刘白羽《朱德》)海伦·福斯特评价说:“朱德和当代中国许多著名的军界要员不同,他不是日本、俄国或德国的留学生(此处说法有误,朱德早年曾去德国和俄国学习过军事理论——引者)。他的经验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内地的民族土壤之中,他熟悉中国南北的山川地势和风土人情。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士兵们的充分信任及中国旧式将军的敬重。”《红色中国内幕》朱德最拿手的游击战术正是他能够左右逢源、绝处逢生且逢凶化吉的重要秘诀之一,然而这样一种秘诀他又是如何到手的呢?这位“游击博士”导师本人又是怎样起家的呢?
4.3 十六字秘诀
  1911年,朱德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领兵攻破云南总督衙门,立下了战功。1913年夏天,他被调到云南陆军第一师担任营长。同年秋,他的部队奉命开赴云南边疆,任务是平定经常骚扰边境的匪乱。部队驻扎在蒙自、个旧一带,这里崇山峻岭,瘴气弥漫,环境十分险恶,土匪出没无常。朱德知道,这帮匪徒熟门熟路,想要制服他们是不容易的。于是,他带着几个人整天满山遍野地跑,观察地形,访问百姓,主要是为了摸清土匪活动规律。他结合以往学过的军事理论,反复研究敌情,决定用机动灵活战术以对付这帮变化多端的匪徒,也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不断丰富了实践经验,终于总结出“秘密,迅速,化整为零,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这一套与众不同的战法,这就是流动游击战术。
  朱德在运用这种战术时深深体会到,游击战若没有广大群众的依托,成功是无望的,必须依靠群众。因此,他一方面非常强调部队必须严守纪律,不得侵犯群众利益;另一方面,他又强调部队内部长官应当爱护士兵,禁止打骂和体罚。
  这些办法和他的特殊战术相结合,很快平定了边境的骚乱。
  以后,从云南到四川,又从四川到云南,朱德打了不少漂亮的胜仗。1916年,蔡锷为声讨袁世凯复辟称帝,指挥护国军在泸州纳溪地区和北洋军激战。棉花坡阵地上,双方拚命反复争夺。朱德率领护国军的三个连,顶住北洋军整整一个旅的轮番进攻。敌人枪多弹足,炮弹象雨点般倾泻山头,松树几乎被全部击倒在地,击落的松针达数寸厚。可是朱德稳如泰山,始终固定阵地。他是从来不赞成死打硬拚的,于危难中总能找出解脱的办法。他让士兵们在战壕前摆上一排排石头,每块石头上都扣上护国军的大檐帽。北洋军果然上了当,对着战壕不断地用炮轰,用机枪扫射,白白耗费了大量弹药。朱德命令部队以逸待劳,让敌人打个够,然后发起反击。结果把张敬尧的第七师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纳溪这一仗,朱德不仅守住阵地,还采取了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猛攻急追、速战速决的战术。从此,他的威名四扬。由于功勋卓著,他很快升任护国军第七师第十三混成旅旅长。
  朱德当旅长后,奉命镇守泸州。这里的匪患也是远近闻名。这些土匪全是北洋军的散兵游勇和土生土长的流氓地痞。
  官匪勾结,四出抢掠,祸害乡里,气焰极盛。朱德根据在蒙自取得的经验,通过周密调查,充分发动群众,又一次用他的流动游击战术有力地打击匪徒的器张气焰。在军事打击的同时,他还采取政治攻心的办法,公布了一项政策:“歼首要,赦胁从,缴械投降者免死,仍给枪价。”这样,只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帮土匪就死的死,伤的伤,投降的投降,彻底土崩瓦解了。
  这时候的朱德已是川中名将。四川军阀刘湘,企图网罗人才,要给朱德一个师长的位置,朱德不干。他后来回顾这件事时说:“刘湘之所以叫我当师长,是因为我的独特战术已经打出了名声和威风。我用来击败敌人的是流动游击战术。这种战术主要得自我在中国和法属印支那的边境线上驻军时,同蛮子和土匪作战的经验。我从自己与土匪的散兵游勇作战的艰苦经历中获得的这种战术,具有特殊的价值。当然我把这种游击战经验同我从书本上和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了。我带兵的特点是:我本人身强力壮,所以能和士兵们一起生活,与他们密切接触,从而得到了他们的信任。不论战斗大小,我事先都要查看地形,精心计划。因为细心处理问题、亲自领导部队,我的战术通常是成功的。我总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敌人的阵地。我同老百姓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获得了不少帮助。”(《红色中国内幕》)
  后来,朱德在国外求学,仍念念不忘打仗的事。在德国,他回忆说:“我那时旅行还带有军事的眼光,不论走到哪里,一想就想到‘这儿要是打起仗来该怎么办’,于是脑子里慢慢地就布置起来了。”几年后,朱德从德国来到莫斯科,进入一个短期训练班专学军事。讲课的人是有游击战的实际经验的。
  朱德在训练班当了队长。苏联教官只是讲一些战术原则。朱德给学员具体讲解小部队如何同大部队作战,如何骚扰敌人,讲战术上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以及如何侦察等。教官还讲苏联内战时期游击战的经验。这些对于朱德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所以在学员中数他领会得最深最好。曾有人称赞说:“朱德不是从表面而是从本质上真正懂得什么是游击战。”有一次,苏联教官问朱德回国后怎样领兵打仗,他回答说:“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拉队伍上山。”可见,游击战的思想早已深深植根于朱德的心田。当他后来带领起义军上井冈山打游击的时候,真好比是如鱼得水、得其所哉!
  朱德曾言:“中国的土匪和地主制度一向是互为依存的,地主制度造成了贫困和无知,因此农民往往每年至少有一个时期去当土匪。”在井冈山时,朱德走遍了整个山区,勘察地形和防御工事,与当地农民领袖王佐和袁文才谈话。他们对他讲起土匪朱老聋子的故事。老聋子说过“你用不着知道怎样打仗,只要知道怎样包围敌人就行了。”他们按照朱老聋子的话办事,井冈山在他们这一生中从未被攻破过,尽管他们手中的武器非常原始,甚至还有弓箭。朱德说:“我学了朱老聋子的很多战术,国民党军队完全采用经常见到的日本军事战术,永远以一路纵队前进,前有前卫,旁有侧翼。除了这些,他们就什么都不懂了。可是我们分成了小股的快速部队,进入他们的后卫和侧翼,把他们切成几片。这种战术并没有什么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军阀们后来也想用来对付我们。他们却失败了,因为游击战术不但需要熟知战斗地区的地形,还要有老百姓的支持。”1928年5月至6月,朱德亲自指挥红军三打永新,三战三捷,他和毛泽东一起打开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当时他用以克敌制胜的法宝,不是别的,正是流动游击战术。一篇题为《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文章写道:“前任白军官官,在自愿投入中国苏维埃区以后,常惊叹说,他们生平才第一次遇见这样一位指挥员,具有战略上这样敏锐的才智:敌军的器械非常精良而充足,而他与敌军作战,决定理论上最复杂的军事任务,却极容易,极高明,也极清楚。”这样评价是完全合乎实际的。没有这种军事家的雄才胆略和大智大勇,也就没有朱德身无片伤的今天。抗日战争中,有一次,朱德和国民党将领龙云同乘一架飞机去南京开会。在机上,他们谈论起战略战术问题。龙云认为游击战术对内可以,用来打日本,恐怕不行。朱德则侃侃而谈,先谈了正规军在正面作战的作用和必要性,最后说:“共产党有正规军,也有游击兵团。我们的游击大军,将以华北、东北、东南的敌战区为大战场。游击大军,集散迅速,兵员众多,要十万有十万,要百万有百万,将使敌寇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打国际战有什么不行?”这一席话说得对方连连点头称是。
  朱德后来将他在平定匪乱的战场中实验出来的游击战术归纳为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有人曾认为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据一位老同志回忆,朱、毛井冈山会师不久,在1928年5月中旬,他亲自听宛希先说,朱军长有打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朱德自己从来不谈他的贡献。他只是说:“只要对革命有利,谁提的都一样。”
  根据我们在上文中讲的情况,说朱德最早提出十六字诀,似乎言之有据,比较可信。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朱德自然也有一份贡献。
4.4 农民相貌的护身符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写道:“在社交场合,朱将军象一头猫一样,沉着、自在。他在任何时候都是个可以混杂在农民集市里的人,在那里,人们可以出售蔬菜,闲话家常。他浑身上下,从平凡的面貌到行动,都是个农民的样子。”《伟大的道路》我们在上文中也说过,不仅老百姓和战士常常误认他为“老伙夫”,就是追踪他的敌人也不止一次把他当作“伙夫头”。在国民党围剿红军期间,蒋介石在各个村子里贴出告示,告示说,凡交来朱德首级者,赏洋二万五千元。朱德看后,没有撕掉,而是让人取来一支笔,在告示上面用大字写上:‘凡交来蒋介石脑袋者,赏洋一元。”朱德的乐观和无所畏惧固然因为他有智谋,有胆略,有人民大众作坚强后盾,然而从客观上讲,他的“伙夫装扮”也象一层保护色,一种迷彩服,多次使他虎口脱险,死里逃生。
  1928年12月,朱德率领部队在资兴驻扎,敌人闻讯来抓朱德。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朱德见逃不脱敌人的包围,使走进一家祠堂的厨房,随手拉了一条围裙系在腰上。敌人冲进来就问:“你们的总司令在哪里。”朱德指指身后:“在后面。”
  敌人又问:“你是干什么的?”朱德干脆地回答:“我是伙夫。”
  但几个敌人仍有些不放心,把这“伙夫”拉到灯下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穿得破破烂烂,胡子老长,真是一副伙夫样。于是信以为真,便急忙到后面搜索。朱德趁机打开窗子,逃之夭夭。
  1929年2月,国民党刘士毅部乘黑夜包围了驻扎在项山的红四军军部。此时,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要朱德先走,随部队突围,自己掩护,朱德不肯扔下妻子不管,正在争执之时,房门“哗啦”一声被踢开,十几个黄蜂似的敌人揣着枪,气势汹汹冲了进来。伍若兰迅速夺过朱德手中的枪,随即故意对冲进来的敌兵呵斥说:“你们不在前边打仗,跑到我屋里来干什么?”说着,回头对站在一边的朱德大声命令:“老伙夫!
  还不出去打一桶水来给军长洗脸!”朱德“唔”了一声,点头答了个“是”,抽身欲走。一个瘦猴模样的家伙用枪拦住朱德,另一个敌兵用枪口对准伍若兰,第三个敌人旋即夺下伍若兰手里的驳壳枪。
  “他是你们什么人?”敌人逼问道。
  “他是我和朱德的伙夫!”伍若兰异常镇静地答道。敌兵见朱德满脸胡须、身着普通士兵装束,觉得不象当大官的样子,也就将主意力转向伍若兰:“妈的!朱德睡在哪里?”此刻,朱德乘机提着一只小桶走出房门。
  “他在后边那间屋里睡觉,”敌兵为抢头功,争相往里边那间屋冲去,伍若兰扭身飞出房门,飞也似的朝村外跑去,由于她当时身怀有孕,加一颗流弹射穿她的脚踝,不幸被敌人抓获。日,伍若兰英勇就义,敌人还将其头颅解送长沙示众。
  伍若兰的死是朱德终身的一个遗憾和隐痛。然而,如若不是不起眼的普通相貌和装束作护身符,即使有伍若兰的机智勇敢,朱德也难以脱身。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伙夫式的形象特征再一次帮助他出脱了危难和火海。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朱德的平易近人,与士兵打成一片,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潜在的护身符,在危难时候大显身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火朝天造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