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高的地方为什么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早,日落晚?

大气环境专题_地球心理_天涯博客
一直往东走我还可以回来,一直往南走我还可以找得到北吗?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46497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暂无排名
(33)(16)(13)(2)(0)(1)
(5)(1)(5)(5)(7)(1)(3)(4)(2)
大气环境专题
湖雷中学地理组
考纲要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重点知识突破: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热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2、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这就是大气的保温作用。
3、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气温低。
②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③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④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空气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①太阳高度(纬度),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②地势: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弱;③天气状况:晴天太阳辐射强,阴雨太阳辐射弱。
4、气温的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5、气温的空间分布:
(1)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④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
6、气温年较差:
(1)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2)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3)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
二、.热力环流
1、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同一垂线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同一垂线上,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相反;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因此在城市和效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上图),称为城市风。
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面气温比海面高,陆地上的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下降;海面因有下沉气流而气压升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这就形成了海风。夜间,陆地冷却比海洋快,气温比海面低,近地面气压高于海面,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这就形成了陆风。(如上图)
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爬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形成了山风(如上图)。
空气越过山脉后,沿坡下降,空气绝热增温,使背风坡空气温度比迎风坡高,这种现象叫焚风。
三、空气水平运动——风
(1)风向-—风的来向;
(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①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侧,低压在左侧
②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侧,低压在左前侧
(3)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或垂直于等压线的切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四、气压带与风带
1、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2、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五、气候类型
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规律如下表(以北半球亚欧非大陆为例):
具体在记忆和分析过程中,注重关键点为:纬度范围;大陆东岸、西岸还是内陆地区。
㈡、气候类型的判定
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具体步骤是: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值,确定热量带:
(3)根据降水量和季节分配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地理位置、景观等判断
如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的大陆东岸为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根据主要的植被、动物、土壤,甚至主要农作物等,也可以反过来推定是哪种气候。
㈢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
(1)热带草原与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与热带季风气候很相似,两者终年高温,最冷月均温大于20℃,最热月都在雨季来临前的一个月;降水量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之处表现在:
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9月;热带草原气候偏长,为5—10月。
从降水过程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
从成因上看: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冬季受信风带的影响。
从分布上看:热带季风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亚洲南部,以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
从景观上看:热带草原气候在旱季时草原一片枯黄,热带季风气候在旱季时仍有一些常绿植物存在。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均温都小于0℃,不同之处表现在:
从全年降水量看: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
从雨季上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干旱。
从成因上看: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是身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
从分布上看: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北纬35°—5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3)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可通过分布地区来判定:如果分布在亚洲东部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以外的地区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㈣气候特征的比较和描述
①气温:气温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殊区域还要描述气温的日较差如大陆性气候区气温日较差大;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②降水: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季节分配)与年际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还是夏雨型、冬雨型);
对特殊区域还要抓住另外一些气候要素:如光照(太阳辐射)、风、云等。如在描述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时,抓住“高寒”这个关键词,具体描述为:终年气温低、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如在描述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时,抓住的三个核心词是:严寒、干燥、烈风。
㈤气候的成因:
⑴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决定气温带。
⑵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⑶海陆位置:如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受大陆气团控制,形成大陆气候。
⑷地形: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如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因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形成热带草原气候;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高大的地形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如美洲科迪勒拉山、安第斯山、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我国的秦岭、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等,如40°S以南的南美大陆受安第斯山阻挡,西部受西风影响成为海洋性气候,东部为西风的背风地带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⑸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⑹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㈥气候与农业
⑴热量:①太阳高度(纬度),热量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如北亚纬度高,生长期短,热量不足;②地势:热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少,如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热量不足;③昼长:如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夏季昼长夜短,太阳高度大,热量充足;④天气与气候:阴雨天气为主,热量不足。
⑵光照:①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长;②天气与气候:阴或雨,光照不足,如欧洲西部以阴雨天气为主,光照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③昼长:夏季昼更长,日照时间长,中高纬地区的夏季光照充足,如果塔里木盆地夏季光照充足。
⑶降水:影响降水的因素见等值线专题,分析①降水的多少,如塔里木盆地降水不足;②降水与热量的关系,如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地中海气候区降水与热量不同期,影响农作物生长;③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年际变化,如季风气候区由季风的不稳定,季风强弱变化引起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大,多旱涝灾害。
⑷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寒潮、台风、暴雨、旱涝、大风、沙尘暴等。
六、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⑴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⑵冷暖锋的区别:
  E.过境前后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F.风向:在锋线上作风向,风向为自冷气团吹向暖气团为冷锋,否则为暖锋.
G.锋在气旋中的位置:北半球冷锋在气旋的后方即西部,暖锋在气旋的前方即东部.
2、气旋与反气旋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3、锋面气旋
锋一定存在于气旋的低压槽部
4、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雨带的移动:
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③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④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2)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3)旱涝灾害:
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③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图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
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某气象站测得本站某日气温或气压的变化如右图,完成3—5题。
3.该气象站测得的天气系统是(
4.若该气象站位于上海市,则此图反映(
5.这一天,该地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午后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变小
B.受冷气团控制
C.云层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逆辐射变弱
图1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6—8题。
6. ③处出现低压的原因是(
A.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抬升
B. 海拔高,空气稀薄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温度高,空气下沉
7. 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 ①地的较大
B. ②地的较大
C. 两地相当
D. 难以判断
8. 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0.下列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气候类型受两种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三种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多雨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图为“2月10-12日某地区锋线移动情况”,请回答11~12题。
11.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冷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暖锋
12.10---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的时刻出现于(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2日的日出前后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读图回答13~14题。
13.上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A.绿地面积
B.建筑物面积
C.工业化程度
D.人口数量
14.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热岛效应现象的是(
读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回答15~16题。
1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此图出现在夜晚,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16.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图2 是冬至日某经线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A.气温、正午太阳高度、气压
B.气压、气温、正午太阳高度
C.正午太阳高度、气温、气压
D.气温、气压、正午太阳高度
18.该经线可能是
  B.110 &E    
  C.180&
  D.60 &W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图4是①、②两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有关两地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B.①地年降水量小于②地
C.两地的气候类型不同 D.两地都是雨热同期
20.①地可能位于
A.美国 B.巴西 C.南非 D.新西兰
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冬天寒冰冻结.夏天全部融化的岩土被称为季节冻土,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读图回答21~22题。
21.根据图示,季节冻土的分布特点是(
A. 季节冻结层水平分布的范围小
B. 随着纬度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加
C. 季节冻结层多分布在极地附近
D. 随着海拔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降低
22.我国东北地区季节冻土冻结和融化的规律是(
A. 季节冻结层每年6月开始产生
B. 季节融化层每年6月开始产生
C. 季节冻结层每年10月达最大厚度 D. 季节融化层每年10月达最大厚度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霜,则无子。天雨初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煴免于霜矣。”根据以上描述回答23—25题。
23、”天雨初晴,北风寒彻” 是下列何种天气系统造成的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准静止锋过境
D.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24、”天雨初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B.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较弱
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25、”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快②”烟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热④”放火为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26.图11为某世界知名汽车拉力赛2004年(a图)和2009年(b图)的比赛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⑴b图中瓦尔帕莱索位于a图中达喀尔的___________(方向)。a、b两图比例尺较大的是
⑵若M、N两山峰基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均为26℃,则M、N两山峰可能存在永久性冰雪的是
。简述你的判断理由。
⑶分析P地降水特征及主要原因。
27、下面两图中的虚线为一月0℃等温线,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乙图中一月0℃等温线东段的大致走向,并说明影响的主要因素。
(2)两图所示的50&N地区,甲与乙比较,甲区域冬季气候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3)图中①、②两国均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试分析其共同的社会经济因素。
(4)甲图中③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28.下图甲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途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辰生活造成影响。
(1)图甲中四个城镇中A和C两城镇一年里发生浓雾的频次最高,试说明其原因。
(2)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从D城镇沿直线到A城镇的人,一路上感受到风将如何发生变化?(从风向、风速简要分析)
(3)如乙图所示: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
图甲中最可能出现冻雨的城镇是
1-25: DBCCC CBBAB ADA BD CABDC DDBAA
26⑴西南
①在对流层中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②永久性冰雪存在的条件为常年低于0℃;③ N山峰山顶附近的气温为-16℃,M山峰山顶附近的气温约为1℃.
⑵特点:全年少雨(全年降水稀少)
原因:①地处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或干热的信风控制,降水稀少
27(1)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纬度(太阳辐射)
(2)甲图中50&N地区冬季(较乙相应地区)更加暖和湿润
原因是:甲区域地处西风带,西部沿海有强大的并大西洋暖流流经
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有利于暖湿的海洋气流深入内陆(1分),使甲区域较乙区域受海洋影响大,所以冬季暖和湿润。
(3)①便利的交通运输,②发达的工业,③先进的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④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⑤劳动力素质高⑥国家政策支持 (5点5分)
(4)东南部,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光照较充足;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热量相对丰富。
28(1)地势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
靠近河流,水汽较多
(2)风向由西北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偏南风)
(3)D城镇,低压槽处可能有冷锋,D位于冷锋锋后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为什么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长于地势低的盆地?
游希降临丶蟔瞆
因为1、高原地区空气比较稀薄,较少云雨天气,日照就较多.2、高原地势高,日出更早,日落更晚,所以日照时间长.其他的欢迎补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的位置: &
高中地理答题思路集锦
优质期刊推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资料]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剖析思路和答题方法集锦,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答题思路,论证思路答题格式,散文答题思路,二次函数综合题,相似三角形综合题,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不等式综合题,数列综合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资料]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剖析思路和答题方法集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日出日落时间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