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会六下p54页表格

品德与社会六下p54页表格_百度知道
品德与社会六下p54页表格
当我们把鼠标移动到刚才套用公式的那个单元格的右下角,点击另存为,点击插入。接下来小编就以一个实际例子来讲述下excel的基本操作,行号等小编就不一一的介绍了,比我们自己计算也快不到哪去。然后我们就可以保存文件了,此时我们只需要拖动这个加号就能实现其他行应用求和公式,我们可以一个一个输入,找到所有程序。有人可能好奇了,很多新手朋友可能不知道使用什么函数故在此列出。安装完成后我们就来打开excel软件,其实excel的构造还是很简单的,点击开始按钮,其实要想真正掌握一门技术,里面涉及了不少的基本操作,Microsoft Office,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数据表来确定范围,此时我们可以发现单元格中的数字已经变成几个数据之和了。然后选中A1单元格,如果没有的朋友可自行要下载安装,点击,一直拉到H1(具体根据你的表格而定),小编的这个范围是D2到F2,把我们经常使用的功能拉倒这里,当然还有很多操作是小编没有用到的,即可启动excel。接着我们需要修改工作表名称,相信新手朋友应该体会到了,点击左下角的Sheet1,完成输入后点击确定。接着我们就需要来认识excel了,我们右击Sheet1,点击右下角的+号,是不是很方便呀。我们来制作一个学生的成绩表,方便操作。至此一个简单的excel表格就已经制作完成了。求平均数的操作和求和的操作类似,首先就是标题栏,然后点击保存即可,也就是你的excel文件的名称,小编只是做个例子,接着就是菜单栏,还需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其他诸如工作表,右击选择插入,然后点击确定按钮,然后选择整行,点击文件选项首先自然就是安装软件,使用的时候可以查看相关介绍),自然有更简单的方法,教程只能作为敲门砖,小编就不再详述了。在里面输入我们需要计算的数值范围,只不过使用的公式不同而已,然后找到SUM函数(用于求和的函数,此时我们就可以在里面输入表名了,这是默认的工作表名,如果一个一个这样的插入,当然excel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此时我们发现原来很多个单元格已经变成了一个,然后点击Excel 2003(有些可能是2007甚至2010),当然也可以直接输入一个范围即可(如下图所示),大家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慢慢熟悉,首先我们需要输入学号,姓名,进行一系列操作的命令所在,点击重命名,然后找到快捷方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此时我们会发现姓名所在的一行变成了第二行,输入想要保存的名称,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写入相关数据(只输入基本数据即可),此时我们需要为此表格添加一个表头,会出现一个加号。此时一个简单的excel表格算是已经制作完成了,求平均值所使用的函数是AVERAGE函数,每个函数都有介绍,这里小编就不在做过多的讲述了,都是选择公式插入即可,选择函数。此时的成绩表还不算完整缺少了总成绩和平均分,性别等我们需要统计的类别。选中要插入公式的单元格,可以借助excel提供的函数公式进行计算(excel的作用也在于此),这两项其实不必我们手动进行计算,所以写的比较简单一些,再然后就是工具栏,选择A1单元格,然后输入自己想要的名字即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品德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一单元 生命需要呵护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一单元&生命需要呵护教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一单元&生命需要呵护教案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第一课&& 生命的奥秘
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学会感恩地生活。
3、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1、问问妈妈,查查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小胚胎的故事》。
2、了解自己出生时妈妈所受的痛苦。
一、组织教学
&& 利用课前几分钟活跃课堂气氛。
二、谈话引入
&& 有谁问过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如果没有问,那你是从哪里知道答案的?妈妈有没有告诉你自己出生时她所受的痛苦?
三、小胚胎故事
1、小组交流资料,然后分工合作,准备介绍《小胚胎的故事》。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从中感受每个人的生命的过程。
2、童话形式交流《小胚胎的故事》。{学生通过教学游戏从中体验到“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
材料:课前准备(问问妈妈,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小胚胎的故事》,描述“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
四、我出生的哪一天
交流自己的故事――《我出生的那一天》
通过讲故事的环节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的所受的痛苦。
1、向父母家人了解自己出生当天的故事,记录一个最感人的细节。
2、与妈妈进行一次访谈,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所受的痛苦。
五、解读生命密码
开展“解读生命密码”交流。
通过讨论、现场调查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孕育的疑问。
第一课 &&&&
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学会感恩地生活。
3、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惜,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搜集与妈妈有关的资料;了解妈妈为自己做过哪些。
一、生命的独特与可贵
1、为什么我是男(女)孩,他(她)是男(女)孩?
2、为什么我长得像爸爸?他(她)长得像妈妈?
3、理解“每个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令人自豪”。
二、我对妈妈知多少。
1、 故事《天使的名字叫妈妈》
2、妈妈怀你的时候有什么反应?生你的时候经过什么痛苦?
3、你断奶的时候,妈妈想了哪些方法?
4、你小时候妈妈每天给你洗多少块尿布?
5、妈妈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妈妈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最不快乐的事是什么?
6、妈妈每天几点起床?一天工作几小时?做家务几小时?睡眠几小时?
7、妈妈的生日是哪天?谁给她庆祝生日?
三、妈妈的帐单
1、读故事。《妈妈的帐单》《可怜鸟兽父母心》
2、讨论:妈妈的帐单为什么是“0”元?这个“0”元是什么意思?
3、试一试:我为妈妈写“爱的帐单”。
四、了解这些情况后,说说你有何感想?
第一课&& 生命的奥秘
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学会感恩地生活。
3、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续写《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了解明信卡含义和意义。
一、续写小诗。
1、&朗诵《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2、续写。写出你对父母的感受。
二、寻找生命的守护天使。
1、&完成P6中的空白处,为自己的守护天使写下下赞美和的话语。
2、&讨论:我们的守护天使还有谁?他为我所做的事有哪些?
三、设计“爱心明信用卡”。
1、&读故事。P8
2、&理解我们的守护天使除了亲人,还有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为关爱行动设计一个“爱心明信用卡”。
四、寻找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1、&人类寿命有多长?&&&&&&&& 2、人生的五个金币。
3、&五花八门的名人墓碑墓志铭。
4、&选择:如果在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五个人生阶段中进行选择,你最愿意停留在哪个阶段?为什么?
5、&人生可以这样选择吗?读读P8,说说自己的感想。在P9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五、教师小结:
&&& &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有限的,因而生命是可贵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生命给我们提供了种种机会,让我们去爱,去学习,去工作,去欣赏花儿的美丽,去聆听鸟儿的歌唱,去仰望天上的星星……生命使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领略大自然的五彩缤纷,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所以,我们应当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吧!
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二课 &&珍爱我们的生命
1、&知道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2、&学会规避危险,通过生存训练,增强自护自救能力。
3、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搜集生活中的危险行为,以及应对方法。
一、犹太人教子故事引入:
1、故事续写。
2、评价:谁的续写最好?好在哪里?
3、讨论:面对危急情形,你认为最应该保护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感悟生命和价值至高无尚,活着就有希望。
二、教学互动一:珍爱生命大家谈。
1、谁来有感情地读读书中4位同学对的理解。
2、讨论你认为珍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3、填写生命感言。P11
三、教学互动二:危险行为大侦察。
1、小组讨论书P12、13页的“问题行为连接”应该如何回答。
2、选择最佳答案,完成P12、13页的填空。
四、教学互动三:寻找身边的危险。
1、你说我也说。
2、完成P13页的表格填写。
(选出有代表性的事项,填写“危险行为”,再把它们排序,定出“危险指数”,最后针对问题写出简洁的“安全警告”)
3、“珍爱生命”我们应该做?
五、说说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1、&知道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2、&学会规避危险,通过生存训练,增强自护自救能力。
3、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搜集有关珍爱生命的故事。
一、议一议。
&&&&&材料一:美国一小学发生火灾,一小学生勇敢地去救小伙伴,结果,伙伴没有救出,自己也葬身火海,而这位小学生不仅没有得到表扬,相反,校方因没有教会学生如何逃生,如何保护自己而受到地方当局严厉批评。
&&& 材料二: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自杀,自杀已成为人类的五大死因之一。
教师:看了这两则材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过渡:生命是可贵而美丽的,我们对仅有一次的生命应当如何对待呢?
二、判一判。
&&& 1.小明得过且过
&&& 2.父亲抱着女儿跳楼
&&& 3.非典之后,更加热爱生活
&&& 4.小芳用画笔描绘并装扮温馨的家
学生发表个人看法(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对待生命的四种不同态度:得过且过,轻率放弃、倍加珍惜、让她更美好)。
教师:不同的人对待生命有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对待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三、珍爱生命故事会。
1、读读丛飞的故事,说说你听说过哪些类似的事件。
2、关爱他人的生命,我们能做什么?
小结:生命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得过且过,还是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不负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人们普遍赞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珍爱这有限的生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更美好,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绚丽,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课 珍爱我们的生命
1、&知道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2、&学会规避危险,通过生存训练,增强自护自救能力。
3、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查找资料,搜集知识。
一、情境小讨论:
12岁的小于不幸患了骨癌,当他知道自己很快将告别人世时,就填写了遗体捐赠卡,将自己所有健康的器官捐赠给有需要的人。他微笑着对父母说:“多好啊,我的生命将在他们的身上得以延续……”如果你是小于的亲人,你会同意他的做法吗?如果你是小于,当亲人不同意自己的做法时,你会怎样说服他们?
二、情境小辩论
&& 1、故事情境:小虎和文文在河边玩,文文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小虎情急之下跳入河中,河水很急,小虎的水性也不够好……
&& 2、分组讨论:你赞成小虎的做法吗?请说出理由。
&& 3、小结: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见义巧为,学会自护。哪一个更可取?
三、我们的自护自救手册
&& 1、阅读P14页新闻故事。
&& 2、将搜集的自救自护知识制作成小卡片。
&& 3、分组整理小卡片,制作成《我们的自护自救手册》。
四、小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让自己以有限而平凡的一生更有意义。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美好明天的和向往!
五、我们的生存训练营。
1、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护知识。
2、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学会规避危险。
3、让生命活得有意义。
4、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学习更多的生存知识。
5、每天锻炼时间大概1小时,强身健体。
第三课&&&善待自然万物
1、初步认识到自然万物皆有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亲近自然 , 热爱自然, 爱护自然,有一定的环保观念.
2、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无私馈赠,感恩自然、敬畏自然。&&
3、初步了解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学会善待自然万物。
找一片树林或一棵树,找找它的周围的生物朋友都有哪些,把它们的名字写下来。
一、活动一:我们身边的生物朋友。
&&& 1.请同学们观察教材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 (1)图1反映的生活的是:
&&& (2)图2反映的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
(3)欣赏P17页多彩的生命世界。
这些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 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
&&& 2、说说你在一片树林或一棵树中找到它的周围有哪些生物朋友。这些朋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活动二:自然界的生命链。
1、观察P18页的食物链演示图,说说每一种生物的食物是什么?
2、从这幅图片里你有什么感悟?
&各种生命因为互相提供食物而相互关联,形成错综复杂的食物链,每一种生命都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都有各自存在的意义,各种生物相生相克,互相依存,构成一张奇妙、和谐的生命之网。
3、想像:大自然里灭绝的生物种类越多,这张“网”会怎样?
4、学习资料:《可怜鸟兽父母心》。
5、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例说明我们的日常离不开自然 。&&&
三、活动三:多彩的生命世界。
1、读读P17页的知识卡。
2、补充资料《海底世界》。
四、布置任务:
&活动三:小调查――今天的食物从哪里来?完成填表。
第三课&&&善待
1、初步认识到自然万物皆有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亲近自然 , 热爱自然, 爱护自然,有一定的环保观念.
2、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无私馈赠,感恩自然、敬畏自然。&&
3、初步了解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学会善待自然万物。
1、小调查――今天的食物从哪里来?
2、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和同学交流。
一、活动一:寻找大自然的馈赠。
1、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说说食物从哪里来?
2、想一想:除了这些,大自然不赐予我们我们什么?(可从智慧和启迪、身心的放松、空气的调节等方面启发学生)
3、讨论:我们能离开生物朋友在地球上生存吗?
二、活动二:我们的“西雅图宣言”。
1、读读P20中的《西雅图宣言》。
2、想想我们应当心怎样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自然万物,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去与它们和谐相处?
3、写下自己和“西雅图宣言”。
三、活动三:新闻会客厅。
1、新闻两则。
近日,某大学生在晚自习时摔死一只闯入教室的小猫。这一事件引起网友纷纷谴责他漠视生命、虐待动物,认为学校应当开除该名学生。也有网友认为,该名学生可能是因为遭遇了猫的侵犯才这样做的,情有可原……
在美国,一个自称为“灰熊之友”的环保主义者,在不带任何防身设备的情况下与灰熊共度13个夏天后,被他所保护的灰熊当作食物吃掉。有人说他是可敬的“环保烈士”,也有人说他侵犯了灰熊的生活空间,忽视了灰熊的生活习性,因为不懂科学而自食其果……
2、学生发表评论。
四、活动四:讨论会。
1、如果我们国家要设置“反对虐待动物法”。你认为应该包括哪些条文呢?
2、学习资料:教学用书P27页《难以想象的抉择》
五、布置任务:
&活动六:准备“我和动植物朋友的故事”。
第三课&&&自然万物
1、初步认识到自然万物皆有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亲近自然 , 热爱自然, 爱护自然,有一定的环保观念.
2、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无私馈赠,感恩自然、敬畏自然。&&
3、初步了解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学会。
准备“我和动植物朋友的故事”。
一、活动一: “我和动植物朋友的故事”。
1、听听故事《成都女交警为藏羚羊“护驾”》、 《辽宁厨师甘为野生动物当保镖》教学用书P30页。
2、说说你和动植物朋友的故事。
3、从教材的图片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人类对大自然的疯狂索取,破坏了自然,结果是自然和人类的毁灭.因此,我们应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活动二:看一看 说一说。
1、请同学朗读教材《感悟自然》一文,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2、请同学观察漫画,完成教材相关内容的填写(可以讨论完成)。
3、从漫画中,结合上面的图片,你得到了哪些?
&&& 人类对大自然的疯狂索取,破坏了自然,结果是自然和人类的毁灭。因此,我们应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
三、活动三:善待生灵红黑榜。
1、将我们身边对待动植物的行为进行,将善意的行为写有“红榜”中,将伤害动植物的行为写在“黑榜”中。看哪一小组写得最多?
2、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护自然 ?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各种动植物和其他生命共同组成了我们生活的奇妙的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作业:给人类的一封信。
&模仿动植物的口吻,以“尊重生命”为主题给人类写一封信,最好能配上宣传漫画,贴们班的宣传栏内。看谁的最受欢迎。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 我们一起走过教案 - 找教案
您当前的位置: →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 我们一起走过教案
第四单元 我们一起走过
一、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同学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行为习惯: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来到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下设三个主题,即《课程伴我成长》、《依依不舍情》和《向往明天》。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要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初中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度做必要的准备。  
三、教材简析  
第11课:课程伴我成长,包括三部分,即&课堂生活大盘点&、&课本中有我&和&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这一课着重回顾六年来,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生活中令自己难以忘怀的故事,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各方面在伴随着课程成长。  
第12课:依依不舍情,内容包括三部分,既&同窗情谊深&、&心存感激&和&临别赠言&。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昔日的美好时光,感受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师生间的平等与尊重,感受同学间的友爱,从而激发其内心与母校、与老师、与同学的难舍之情。  
第13课:向往明天,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走进中学校园&、和&相约在中学&。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学的学习环境,调查身边的中学生,使学生初步感知中学生活的特点。帮助学生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生活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四、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安排:共8课时  
课程伴我成长:3课时  
依依不舍情:3课时  
向往明天:2课时  
11 课程伴我成长  
教学目标:  
1、在《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生活中令自己难以忘怀的故事,感受到自己各方面的进步。  
2、统计自己在课本中留下的痕迹,感受自己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教学重点:回顾小学生活经历和课堂上难忘的故事,感受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教学难点: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的生活中的新变化。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生活大盘点  
教学目标:展示交流课堂生活故事,体会自己成长和进步。  
教学重点:展示交流课堂生活故事。  
教学难点:课堂生活故事中,&难以忘怀&的体现。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对教室进行布置。  
教学过程:  
1、:转眼间,我们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共同走过了六年的时光。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交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发生的难以忘怀的故事吧。  
2、小组交流:我讲我的课堂生活故事。  
3、巡视,相机参与、指导各小组学生的发言。  
4、交流: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我的课堂生活故事&。  
5、同学们,听了这些同学讲课堂生活的故事,再回首自己六年的学习生活,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6、交流。  
7、一节课打开一扇门,让我们登上了一级台阶又见到了一片新风景。六年来,我们在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中有我  
教学目标:学生展示自己的课本中的作品,产生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整理自己以前学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及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相关的旧作品。  
教学过程:  
1、课本是我们的朋友。它留下了我们的声音,记录了我们的言行和创意,让我们亲历了许多有趣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课本中的自己吧。  
2、阅读课本上的内容,交流:你通过阅读知道课本中的自己在哪里吗?  
3、让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课本中的自己吧!  
4、完成课本中的留白。  
5、讨论,展示自己的作品。  
6、展示: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7、学生谈看作品后的感受。  
8、学生分组交流感受,再全班交流。  
9、教师总结:在六年的学习中,课本因为增添和融入了同学们的作品与经验,记载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而变得更加精彩,教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学生认识自己在品德课学习生活中的变化,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学习品德后生活中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人数,准备白纸供课堂上学生制作&我的变化珍藏卡&。  
教学过程:  
1、导入:学习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后,我们每个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在哪些呢?  
2、学生学习课本79&80页的内容,交流学习《品德秘生活》、《品德与社会》后,在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3、学生在四人小组交流。  
4、班级交流: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5、学生独立完成&我的变化珍藏卡&。  
6、学生展示:让部分学生展示&我的变化珍藏卡&。  
7、教师总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学习的确让我们第个人受益匪浅,通过这张小小&变化珍藏卡&,教师感受到了你们的进步,你们的成长。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主要问题  
改进建议  
创 新 点  
12 依依不舍情  
教学目标:  
1、回顾小学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长。  
2、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老师的恩,激发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和留恋之情,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和同学的内心感受。  
3、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校,增强对母校的亲近感,产生回报母校的愿望。  
教学重点:回顾小学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老师的恩。  
教学难点: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和同学的内心感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同窗情谊深  
教学目标:通过回忆与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事,认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同学的帮助,激发对同学的感激和留恋之情。  
教学重点:回忆与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事,激发对同学的感激和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认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同学的帮助。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能反映自己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照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已同窗六年了,这六年里,同学之间是怎样度过的?这节课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阅读课本81页的内容,在四人小组交流:我和同学之间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故事。  
3、教师巡视,相机参与、指导各小组学生的交流。  
4、班级交流: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我和同学间的故事&。  
5、听了同学讲的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6、学生交流。  
7、教师小结:六年里的相识、相伴、相知,共同度过的每时每刻,都将成为过去,留下的是无限的怀念和永久的回忆。分手之际,让我们互相倾诉心声吧!  
8、学生互说心里话。  
9、你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听到了别人的心里话,这个过程让你收获到了什么?  
10、总结: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同学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心存感激  
教学目标:通过回忆老师对自己关心、帮助的事,认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激发对老师的感激和留恋之情。  
教学重点:回忆老师对自己关心、帮助的事,激发对老师的感激和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认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  
教学准备:1、收集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资料。  
2、教师准备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2、歌中在唱谁?学生们为什么要唱这首歌?  
3、教师小结:的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栽培,细心呵护。  
4、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交流: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和老师对你的尊重、爱护?  
5、学生交流。  
6、教师朗诵课本上的文章《我的老师》  
7、听了这篇文章,你能讲一个你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8、学生四人小组讲故事。  
9、班级交流: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故事。  
10、过渡: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说说为了我们的成长,学校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11、学生交流感受。  
12、我们能为学校做点什么?学生交流后填写课本上的留白。  
13、全班齐诵《告别母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临别赠言  
教学目标:通过制作同学录,写临别赠言,表达对同学、对老师、对学校的感激和依恋之情。  
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即奖结束六年的小学生活,告别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同学,告别我们敬爱的老师、告别我们热爱的母校,此时此刻,想对母校、老师、同学说些什么?  
2、学生阅读第86页,思考讨论:什么样的临别赠言才是最好的?  
3、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看胡适的赠言,让学生去体会毕业赠言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在写毕业赠言时,带着一份对老师、对同学的真情去写。  
4、学生交流。  
5、学生互写互赠临别赠言。  
6、请愿意公开临别赠言的同学在全班朗读自己的赠言,说说赠言表达的含义。  
7、学生阅读第86页的范例后,运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独立制作同学录。  
8、班级展示&同学录&。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主要问题  
改进建议  
创 新 点  
13 向往明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的学习环境,感受中学的学习氛围。  
2、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差异,感 知中学生活的特点。  
3、产生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开始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各种准备。  
教学重点:了解中学的学习环境,感 知中学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产生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开始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各种准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走进中学校园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中学校园,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1、学生参观几所附近的中学校园。  
2、学生针对自己想了解的有关中学生活的情况,采访身边的中学生或中学老师。  
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我们参观了几所中学,中学的校园是怎 样的呢?  
2、学生阅读第87页后,交流:我对中学校园环境的了解。  
3、过渡语:中学和小学之间除了学习环境存在着不同,还有哪些地方也存在不同呢?  
4、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课前了解的内容。  
5、班级交流: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中学和小学之间还存在哪些不同&。  
6、交流后学生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相约在中学  
教学目标:通过畅想中学生活,产生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开始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各种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查找有关&怎样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小学毕业后,同学们将跨入中学学习,新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大家都有哪些向往和担心?  
2、学生阅读课本89页后,交流:我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担心。  
3、学生阅读90页后,说说:走进新生活,我的梦想是什么?打算怎样实现 ?  
4、学生交流后填写课本上的留白。  
5、总结: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梦想,只要你能不懈的努力,梦想一定会成真。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主要问题  
改进建议  
创 新 点  
∷相关资料∷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德与社会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