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正面双手传球二传球选材与应用论文一稿范文

浅谈排球青少年运动员如何选材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浅谈排球青少年运动员如何选材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您当前的位置: >
体育硕士论文标签:
中学生排球运动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排球是一项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以技能为主的隔网对抗性集体运动项目,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尤其在我国有着良好的群众运动基础,促使着该项目在我国蓬勃发展。高中男排是一个特殊群体,从长远来看,高中生的排球发展水平也代表着未来中国排球的发展趋势,而目前教练员与科研人员对于高中男排专项身体素质与技术运用的研究不足,专项身体素质是掌握和提高技术的基础,同时技术能力又是选择和运用战术的基础,如何将专项身体素质与技术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高中排球教练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排球运动员需要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迅速提高排球的技术水平,对于排球运动员训练的重点内容,需要教练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理论问题,合理的计划,运用多样的训练方法,专项身体素质就会收到较好效果。要求运动员做到反应快、动作快;起跳高度以及弹跳的耐力;场上灵活性以及较好的柔韧性来辅助技术能力的提高。此外思想教育、运动智能、战术意识和作风的培养也应在教练员训练比例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影响技术、战术以及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应贯彻到平日训练实践当中。运动员提高的攻防技术全面性,需从发球、垫球、传球、拦网、扣球各单项技术中综合训练,并找出与自身专项身体素质条件相适应的,且带有鲜明特点的技战术打法。目前高中男排运动队由前排技战术为主,过渡到前后排配合的立体进攻打法,因此,对研究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十分必要。
  高中排球队是培养高水平人才基地,在国外开展的非常普及,训练与比赛已经形成较成熟的模式,为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形成良好的衔接,推动高校以及职业排球发展。而我国目前高中排球的培养模式与国外有一定的差异性,尤其从是青少年选拔开始,建立的训练以及输送体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论文围绕河北省中学生运动会高中男排比赛,进行了全面的比较与分析,以数据分析为理论依据,找出专项身体素质与技术运用的相关性,为提高河北省高中男排队伍水平给予客观帮助。给予基层高中男排更多关注,并不断探索更高标准的专项身体素质,与排球技术的运用能力,促进高中男排水平的蓬勃发展。近阶段全国高中男排水平不断地进步,而我省高中男排也曾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过良好的成绩,希望能通过本次比赛数据分析,寻找出具体问题而获得提高。
  1 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排球科研论文资料,并经过整理归类后发现,我国对于高中阶段男排,过多注重于分析中学生运动队发展现状,或技战术研究等问题,而针对高中男排专项身体素质与技术运用关系研究较少,文章基于 2010 年河北省运动会高中男排比赛中各项数据分析,对专项身体素质与技术运用效果进行探索,为提高运动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本文通过省内高中男排队伍技战术特点,与专项身体素质的差异化进行比较,找出优势与不足,为我省男排队伍在今后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帮助。
  1.1 国外研究现状
  Noyes Frank R(20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a sports-specific trainingprogram could improve neuromuscular indices in female high school volleyball players. Wecombined components from a previously published knee ligament injury prevention interventionprogram for jump and strength training with additional exercises and drills to improve speed, agility,overall strength, and aerobic conditioning[1].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高中女排运动员确定一个 sports-specific 训练计划可以改善神经肌肉指数。我们结合膝盖韧带伤害预防计划与额外的练习和训练和力量训练,从而提高速度,敏捷,整体实力,有氧条件作用。
  Yoshihiro Hoshikawa(2008)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yearlychanges i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s (CSAs) and dynamic torques of thigh muscles in high schoolvolleyball players[2].
  本研究旨在高中排球运动员探讨年龄差异与大腿肌肉群横截面的变化。
  Frey Carol(201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prophylactic anklebracing on the incidence of ankle injuries in a high school population of interscholastic volleyballplayers followed prospectively for one season[3].
  本研究的目的是高中的排球运动员预防踝关节支撑与影响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研究现状
  孙贵英(2009)认为青少年时期对于技术动作接受较快,在此期间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敏感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排球体能训练为排球运动的发展打好基础意义重大[15].
  申矗2012) 从训练角度上看核心稳定性训练受到更多的关注,体能训练不断的发展,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那么针对人体深层小肌肉群以及核心区域肌群训练,作用于人体的动态姿势平衡控制等环节,并逐渐应用于各项运动训练当中[22].
  通过对于高中男排身体素质数据积累,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大量科学的训练手法,高中生身体素质能力,与成年排球运动员相比较具有明显区别。而以围绕河北省高中男排差异性身体素质研究的文章较少,通过本次比赛中专项身体素质与比赛成绩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较为完善的理论依据。
  1.2.2 中学生排球技战术、心理素质训练方面研究现状
  丁兰琴(2003)根据心理训练的基本理论,结合排球比赛与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心理变化对接发球的影响规律和作用。从影响接发球的因素、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接发球运动员心理因素变化对接发球稳定性的影响[12].
  赵至星(2009)排球比赛中二传队员是球队的灵魂人物,在中学生比赛中二传队员作用更加突出,应该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重视二传队员的培养和训练,提高球队整体水平[29].纪进(2001)目前的排球比赛中,重要的环节就是防守反击,一攻固然重要,但若想取胜的关键,大量得分来自于防守反击[19].
  卢朝峰(2010)发球可以破坏对方一攻的战术组成,也是进攻的开始。在比赛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减少本方防守压力,增加反击概率[30].
  李瑞文(2000)稳定的心理素质对比赛胜负起着重要作用,而比赛中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素质或者技术以及战术的运用能力,因此教练员应重视心理素质稳定性的训练。[14]尹威(2002)排球战术的趋势为配合简单化,技术趋于全面化,能效更高。前排与后排间的快速多样化。[13]
  江海涛(2002)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排球技术分析的原理为逻辑起点,提出了进行排球技术分析的基本原则和进行排球技术分析的步骤与生物力学方法。[20]
  龚德贵(2003)通过研究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影响技术发挥的效果,揭示了其关联性的比重[11].刘瑾明(2011)(1)中学生排球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在其性别、年级、是否主力队员、运动等级及训练年限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2)个体失败焦虑、自信、社会期待焦虑和躯体焦虑与比赛表现自我评价均存在显着相关,运动员比赛表现自我评价与比赛胜负结果存在显着负相关[24].
  针对高中男排比赛中技战术研究的文章较少,本文以比赛中相关技术统计为依据,找出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今后训练与比赛中提高技战术水平提供帮助。而在高中男排心理素质研究过程中,较少从训练与比赛结合角度来分析其关联性。
  1.2.3 中学生排球比赛的相关因素与成绩的相关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
  章银海(2010)通过对排球运动的节奏入手,论述排球比赛节奏的特点和作用,阐明影响排球比赛节奏的多种因素,从心理、生理、战技术、临场指挥这几方面表明:节奏是排球比赛中最突出的运动特征,控制住比赛节奏,是现代排球比赛取胜的主导趋向[17].
  林明祥 (2009) 海南省中学生排球竞赛改革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利于排球运动发展的需要。需合理完善竞赛机制等多方面因素,来促进排球运动在海南省的发展[5].
  目前收集的资料主要在单一身体素质与技术运用方面,而对于高中比赛成绩相关分析并结合专项身体素质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还应从技战术、心理等综合能力来对比赛成绩进行系统分析。
  1.2.4 中学生排球运动员选材以及后备力量培养方面的研究现状
  赵成九(2009)中学生后备人才培养不完善,体制还存在问题,教练员对于运动员的反馈了解不透彻,训练还需进一步系统化与科学化。此外在管理、输送、选材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33]
  肖勇(2006)多年实践证明,未来攀登世界运动技术高峰的大部分运动员正是现在的青少年,因此要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从小培养,系统训练,使业余训练成为我国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重要来源[23].
  李文洋(2012)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是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排球后备力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使运动员受到良好的教育,体教结合的模式对探索我国国情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32]
  当下对于青少年选材以及后备力量培养研究较多,大部分运用调查问卷与走访的形式对其所在区域进行研究,运用各体育局青少年排球队进行分析,其方法不完全适用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而本文结合河北省中高中男排选拔提出建议与对策,希望对于未来梯队建设发展带来参考。
  1.3 名词界定与诠释
  1.3.1 排球运动员所需要的专项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弹跳力、起动移动速度、挥臂速度、手指手腕力量、场上的灵活应变能力、以及柔韧性等。经过河北省专家和大会组委会研究确定, 2010 年河北省中学生运动会把助跑摸高(弹跳力)、30 米跑(快速位移能力)和 v 字形移动(移步换位及灵敏性)作为本次比赛的排球专项身体素质指标。
  1.3.2 身体素质的评定方法与要求,按照中国排球协会颁布的《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的要求、评分标准进行测评。
(温馨提示:查看本篇硕士论文其他章节,请浏览本页面左侧←【论文目录】导航)
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返回上级栏目:2015排球毕业生开题报告
2015排球毕业生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略论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
  一、选题依据
  1、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现代排球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对抗激烈的方向发展。一个排球队要想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话,必须拥有优秀的二传队员。由此可见,二传队员的作用在整个排球队伍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意义:对后备二传队员的选材以及培养又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任务。一个成熟的排球二传队员,必须经过数年的磨练,在技术上、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质的提升,才能带领全队取得更好的成绩。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
  从中国排球的发展历程来看,二传手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女排先后6次出战世界杯赛,孙晋芳、杨锡兰和马芳先后3次获得了最佳二传奖。中国男排的每一次大的胜利也都与二传手的超常发挥分不开。同样近年来中国男女排球队在各种大赛中取得的良好成绩,都与二传手的良好发挥是分不开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二传手的个人技术要求非常全面,除了娴熟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基本技术之外,还应掌握相当多的特殊技术和技巧,因为对二传手的技术训练,是一个科学性很强的特殊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求二传手在场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沉着果断,心道手到,每个球都要形成攻击力。这需要二传手在身高、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传手的先天因素,也是后天训练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选材是成功的一半&。
  在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体育发达国家在训练手段、训练条件方面的差别日益缩小。只有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只有加紧对排球二传手的选材和培养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使我国排球运动真正改变面貌。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明确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选材标准,以及对选材后如何对这些后备二传队员进行科学的训练与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2.1.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定义
  2.2.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
  2.3.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标准
  2.4.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2.5.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2.6.观察能力的培养
  2.7.二传队员战术意识培养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排球的相关信息,证明所要研究的内容。
  3.2专家访谈法:通过与北华大学体育学院齐国杰、张勋、侯成俊等专家就排球二传队员选材的方法以及培养的手段进行了访谈,得出了一些对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的相关结论。
  4、可行性分
  通过在图书馆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外,本人还是北华大学体育学院08级排球专选班队员,有了这样的关系基础,在论文研究方法的途径上比较方便。
  5、论文研究计划
  2.1 查阅资料, 选题, 开题阶段
  2.3 数据统计
  2.4 完成论文初稿
  2.5 修改论文并定稿
  2.6 论文答辩
  三、研究基础
  1、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本人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的学习与排球训练中,充分了解排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些必要条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对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图书管的大量文献资料充实了我的大脑,是我研究的更加方便。
  2、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本人由于能力有限,对大众排球现状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学习,更多的排球活动和竞赛还待有我去亲身经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唐奎,排球竞赛裁判手册[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01.
  [2]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M]. 人们体育出版社,2006-04.
  [3]虞重干,排球运动[M]. 人们体育出版社,1999-06.
  [4]李宗浩,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08.
  [5]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01.
  [6]陈正宇 高扬,体育锻炼与欣赏&排球[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03.
  [7]排球教学训练指导〔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8]黄汉开.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刘纯献. 体教结合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 (03) :74-77.
  [10]钟秉枢.排球(跟专家练)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下页更精彩: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球上手传球动作要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