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低电阻点形成的机制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疏肝健脾法促进实验性胃溃疡大鼠生长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胃溃疡(GU)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由于幽门螺杆菌(HP)、药物及饮食因素、应激精神因素等原因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胃蛋白酶消化自身胃壁,致使胃黏膜组织受损而形成的疾病。据统计,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胃溃疡属于典型的身心疾病,不良的情绪应激可影响胃肠生理功能,是导致溃疡症状复发或加剧的重要因素。胃炎饮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牧祥教授的经验方,具有疏肝健脾,和胃降逆的功效。本次研究通过观察胃炎饮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溃疡面积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疏肝健脾法促进溃疡愈合和防止复发的作用机制。  方法:参照文献,应用冰醋酸腐蚀法制作胃溃疡大鼠模型。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雄性,体重为200-220g,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抽取8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42只参与造模。  在造模完成后第3天,除去死亡大鼠,确认模型复制成功后,将存活大鼠随机抽取32只,分为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奥美拉唑阳性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胃炎饮高剂量组(简称“胃高组”)、胃炎饮低剂量组(简称“胃低组”),每组为8只。各治疗组大鼠按10ml/kg体重药液分别灌胃给药,胃高组灌服浓度为2.14g生药/ml的胃炎饮的药液,胃低组灌服浓度为1.07g生药/ml体重的药液,对照组灌服浓度为0.368mg/ml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药液。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按照10ml/kg体重灌胃生理盐水。上述各组每天灌药或生理盐水1次,共治疗14天。  在给药治疗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毛发光泽及活动、进食情况。最后一次灌胃给药后禁食24小时,断头处死,无菌操作剖腹取胃组织,沿胃大弯剪开,以冰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先肉眼观察胃粘膜的大体形态,再使用游标卡尺量取溃疡的最大长径与垂直最大宽径,计算溃疡面积及溃疡抑制率。在靠近溃疡灶或愈合处周围剪取胃组织,以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溃疡愈合情况。选取上述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GF、TGF-β1、VEGF的表达情况。在靠近溃疡灶或愈合处周围剪取胃组织,放入玻璃匀浆管中,加入等倍体积的预冷生理盐水,冰盘上匀浆,采用RT-PCR检测EGFmRNA、TGFmRNA、VEGFmRNA的表达。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统计,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显著性差异水平以P<0.05和P<0.01为标准。  结果:  1.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模型完成后,假手术组大鼠情况无明显变化,其毛发润泽致密,双目有神,反应灵敏,活动量大,进食正常,大便呈颗粒状。其他各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被毛蓬乱,色黄晦暗,萎靡懒动,反应迟钝,食量减少,喜拱背蜷缩,大便发粘量少。随着造模结束后时间推移和治疗给药的进行,各组大鼠上述症状逐渐好转,其中模型组好转较慢,各治疗组症状好转较快,尤以胃高组恢复最快。  2.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形态的改变  2.1 大体形态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胃黏膜呈淡红色,皱襞明显,表面未见溃疡、水肿及充血。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呈凹陷状溃疡,边缘整齐,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黏膜环堤样水肿隆起,形如火山口,附有白色或黄色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物,周围黏膜皱襞消失,呈剥脱状,有的溃疡处组织还与周围组织存在粘连。其他治疗组大鼠溃疡形态接近模型组,但溃疡表浅,范围较小,渗出物和坏死物很少,周围黏膜无明显水肿充血,有的还可见新生皱襞,部分出现愈合瘢痕。  2.2 溃疡面积及溃疡抑制率比较同模型组相比,胃高、低组和对照组溃疡面积均显著缩小,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同时分别与对照组、胃低组相比,胃高组溃疡面积均显著缩小,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高组溃疡抑制率为62.7%,高于胃低组27.2%和对照组34.7%。  2.3 光学显微镜观察假手术组大鼠HE染色胃壁结构正常,黏膜上皮完整,腺体排列规律,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见胃壁结构破坏,黏膜出现坏死、缺损,腺体消失,细胞排列紊乱,黏膜层有炎性细胞浸润。其他治疗组胃壁结构和黏膜恢复较好,可见胃壁厚度增加,有新生上皮覆盖,粘膜下可见肉芽组织,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胃高组病理表现趋向正常,与假手术组相似。  3.各组大鼠EGF及EGFmRNA表达的比较  3.1 各组大鼠EGF表达的比较模型组同假手术组相比,大鼠EGF表达平均光度显著升高,而平均灰度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用药后,各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平均光度显著升高,平均灰度显著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各治疗组间相比,胃高组比对照组的平均光度升高明显,平均灰度下降明显,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高组较胃低组的平均灰度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各组大鼠EGFmRNA表达的比较模型组同假手术组相比,大鼠EGF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用药后,各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EGF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间相比,胃高组EGF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也显著高于胃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各组大鼠VEGF及VEGFmRNA表达的比较  4.1 各组大鼠VEGF表达的比较模型组同假手术组相比,大鼠VEGF表达的平均光度显著升高,而平均灰度显著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用药后,各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平均光度显著升高,平均灰度显著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各治疗组间相比,胃高组比对照组的平均光度升高明显,平均灰度下降明显,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胃高组较胃低组的平均灰度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2 各组大鼠VEGFmRNA表达的比较模型组同假手术组相比,大鼠VEGF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用药后,各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EGF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间相比,胃高组EGF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显著高于胃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各组大鼠TGF-β1及TGF-β1mRNA表达的比较  5.1 各组大鼠TGF-β1表达的比较模型组同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胃黏膜TGF-β1表达的平均光度显著升高,而平均灰度显著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用药后,各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平均光度显著升高,平均灰度显著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各治疗组间相比,胃高组比对照组的平均光度升高明显,平均灰度下降明显,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高组较胃低组的平均灰度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各组大鼠TGF-β1mRNA表达的比较模型组同假手术组相比,大鼠TGF-β1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用药后,各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EGF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间相比,胃高组EGF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也显著高于胃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疏肝健脾法能明显改善胃溃疡大鼠病理组织形态,提高溃疡抑制率,促进溃疡愈。  2 疏肝健脾法可增强胃溃疡大鼠胃组织EGF及EGFmRNA的表达,加强胃黏膜修复,促进溃疡愈合。  3 疏肝健脾法可增强胃溃疡大鼠胃组织VEGF及VEGF mRNA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促进溃疡愈合。  4 疏肝健脾法可增强胃溃疡大鼠胃组织TGF-β1及TGF-β1 mRNA的表达,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促进溃疡愈合。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多年来一直认多家小企的财务会计工作,手头有很多自己写的资料分享出来!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实验针灸学复习题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实验针灸学复习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7:56: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实验针灸学复习题
官方公共微信荆花胃康胶丸对实验性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荆花胃康胶丸对实验性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
上传于||文档简介
&&荆​花​胃​康​胶​丸​对​实​验​性​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实验针灸学要点分析.doc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实验针灸学复习资料
实验针灸学的定义: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 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 一个新的分支。
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
针灸对机体的作用:
“三个方面”: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对失调的脏腑器 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三个特点”:整体性,双向性和良性调节。
“三大影响因素”:机体功能状态,刺激质量,穴位组选
针灸效应的机制
针灸的应用技术
实践及技能训练
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
穴位的功能与结构
穴位功能的双重含义:感受刺激和反应病症
穴位感受刺激的三个特点:
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
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症 【(电针最易,毫针不易)(皮肤触觉属于快适应感受器,肌梭和关节囊属于慢适应感受器)】
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感觉阈不同 【电针 手针 艾灸】
反应病症:指脏腑病变时,常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病理反应,可表现为穴位的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 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等形式。
穴位病理反应的形式:
感觉异常:
疼痛---皮肤自觉痛,穴位压痛,痛觉过敏
知热感度变化---井穴或原穴, 赤羽氏指数 1.5,快,实证;赤羽氏指数 1.5,慢,虚证。 实证-对热的敏感性↑,知热感度变化数值偏低; 虚证-对热的敏感性↓,知热感度变化数值偏高。
组织形态改变:主要表现在穴位局部皮肤色泽和形态的改变
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电学特性改变:穴位与非穴位相比,穴位皮肤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电学特性。
热学特性改变:穴位与非穴位相比,温度要高0.5~1℃,正常人两侧同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溃疡发病机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