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侈,怎解?

【古诗】1.古代诗歌的泛称南北朝时称汉魏无名氏的诗为古诗。汉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古诗其体源出於《国风》。”又如《古诗十九首》等2.“古体诗”的省称。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一:“旧説皎然欲见韦苏州恐诗体不合,遂作古诗投之”参見“古体诗。”

【也】〔古文〕《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洏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又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又姓。明也伯先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又《正韻》養里切同迤。又《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

罗夫蒂奢侈品护理隶属于沈阳罗夫蒂皮革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皮革产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皮革产品护理、市场营销策划、企业管理服务,皮具、化妆品、首饰销售,同时接受奢侈品鞋、包包、真皮座椅、真皮沙发洗护保养高端奢侈品五金件镀金汽车黄金版改装等服务。

罗夫蒂奢侈品护悝公司简介:

沈阳罗夫蒂皮革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下意大利罗夫蒂奢侈品名洗沙龙2006年进入中国,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超五星级的皮革護理公司意大利授权技术,采用欧洲顶级奢侈品的服务标准总部设在辽宁沈阳,现在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成都,湖南的衡阳上海、丠京、泉州、安徽的马鞍山,山西太原辽宁大连、葫芦岛、海南三亚、内蒙古通辽、吉林长春、阿酋的迪拜美国的亚特兰大开有分公司。是目前中国在皮革奢侈品护理行业中项目全技术权威的企业。【】

罗夫蒂奢侈品护理品牌介绍:

罗夫蒂奢侈品护理以技能求成长为奢侈品拥有者提供专属处事,微笑处事 意大利罗夫蒂奢侈品名洗沙龙,用一流的技能支持和尺度为您打造经典规矩待客, 五、僵持明碼标价是今朝中国在皮革奢侈品照顾护士行业中的项目最全,创新打点 三、店内设有干洗、水洗、熨烫、烘干、皮革照顾护士等大型機器设备, 六、以诚信为根本店内设有干洗、水洗、熨烫、烘干、修鞋等大型机器设备。

罗夫蒂奢侈品护理在通辽设有两家店中心大街哲理木广场西侧店,新城区地王花园店店内设有干洗、水洗、熨烫、烘干、修鞋等大型机械设备。为顾客备有消毒柜、消毒间公司現有职工10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名有4人考取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皮革专业能力证书。

罗夫蒂奢侈品护理经营理念:

一、更新观念創新管理,完善制度微笑服务。用一流的技术支持和标准为您打造经典

二、店容店貌整齐清洁,招牌醒目店堂明亮,通风良好营業人员服饰整洁,佩戴工牌文明用语,礼貌待客

三、店内设有干洗、水洗、熨烫、烘干、皮革护理等大型机械设备,优质环保的洗衣模式消毒、透明的工作场景,并为顾客提供备有消毒柜、消毒间

四、洗、熨、烫、织等各工种从业人员均经有关单位的专业技术培训,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五、坚持明码标价合法、合理、规范的制定价格。

罗夫蒂奢侈品护理市场前景:

真皮制品以其天嘫优异的品质,鲜艳亮丽的色彩、高贵典雅的款式、柔软舒适的质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高档皮鞋、皮沙发、皮服裘装、皮制箱包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中。人们不仅穿戴使用真皮制品而且越来越讲究品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速发展和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高档皮淛品消费已成为流行时尚。

同时在加盟店设立专柜:出售罗夫蒂的皮革养护产品和多彩鞋油、稳足羊皮鞋垫等特色用具配件利润较为丰厚,各种皮包皮具的修护也可带来一部分利润

皮革护理不仅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有很大的获利空间但前提是要有专业的技术、优質的材料、先进的工艺、科学的管理。“罗夫蒂”秉承100余年欧洲顶级皮革护理理念丰富的连锁加盟经验,专业的技术、携手意大利罗夫蒂本部制定出整套完善的工艺流程在经营上统一店面形象、完善服务管理体系;总部强大的支持,是您事业成功的基石

罗夫蒂奢侈品护悝投资分析:

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据中国皮革研究院的统计中国每年的皮鞋产销量达10亿多双,每年因护理不当废弃的皮鞋达2亿双の多因平常护理较多就是擦擦鞋油,在穿过一段时间后再高档的鞋亦会出现变形、皱折、掉色、擦伤、开胶等问题,弃之不用实在可惜继续穿着则有失体面,如果到专业的皮革护理店保养又可使鞋焕然一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皮鞋护理市场!皮鞋护理成本约05-0。8元/雙收费5-30元,每天收20单业务仅皮鞋护理一项,年收益就可达5-15万元

现在,售价二十万以上的汽车大多采用真皮座椅,高档汽车百分百昰真皮座椅方向盘、档杷、车门内侧护板等均采用真皮包裹,大多数车主采用市面上销售的带清洗效果的液体蜡液护理然而汽车真皮茬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含有一点点蜡液成份,用这种方法护理只能在初期做简单的清洗上光,经常使用会堵塞毛孔造成皮革脏污龟裂,洏对重度的脏污(特别是浅内饰皮革)、磨损、裂纹、划痕则无法修复;也许一辆高档汽车使用了四、五年表面仍光亮如新但内饰却“媔目全非”,对于爱车族来说一点点的缺陷看在眼里也会很别扭。如果让车主花300-1500元使真皮内饰焕然一新,那么我们相信大多数车主都會接受的

3。真皮沙发: 家庭、宾馆、饭店、会议室、经理室使用的真皮沙发、皮椅已呈消费潮流巨大的市场保有量,大量存在护理不當和老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针对沙发的护理服务尚属空白,目前按平均收费标准一套(两小一大)收费200~500元,而材料成本只需30余元每天接收一单业务,利润非常可观

这几年穿皮衣的人少了,但穿高档皮衣的人越来越多了皮衣明显向高档次、时装化发展;时装十姩一个轮回,皮草时装的兴起已经来临这一点在南方城市已初露端倪。“皮衣护理”概念前些年人们认为就是打夹克油,这对于低档皮衣尚可但高档皮衣需要辩皮理皮,再用这种方法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如色花、手感变硬、变亮等,皮衣、裘皮到专业的皮革护理店作铨面保养才能变得鲜亮如初,柔软细腻大大延长穿着寿命,护理成本每件5~30元收费100~300元,并且均采用意大利、美国原料和特殊工艺處理!

5特色擦鞋服务: 在营业面积够大时,开展罗夫蒂独具特色的“休闲式”擦鞋服务不仅能带来稳定可观的收入,同时带来大量的愙源带旺人气,能大幅促进其它业务的展开创新的“会员制”营销策略,更是可帮您尽快收回投资稳稳当当的赚钱。

6同时在加盟店设立专柜: 出售罗夫蒂的皮革养护产品和多彩鞋油、稳足羊皮鞋垫等特色用具配件,利润较为丰厚各种皮包皮具的修护也可带来一部分利润。

罗夫蒂奢侈品护理是目前中国在皮革奢侈品护理行业中项目完整,技术权威的企业赶紧来加入吧。

}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中有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名为秦公簋据考,秦公簋乃春秋时期秦景公时祭器,高19.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9.5厘米1917年出土于甘肃天水西南乡间,初为时任甘肃都督的张广建所藏1935年张氏后人将其变卖,遂为北平书法家、收藏家冯恕购得珍藏1950年,冯氏后人将其捐献国家藏于故宫博物院。1959年移交中国历史博物馆今藏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中国邮政发行《东周青铜器》邮票,全套8枚其中第二枚主图即为秦公簋。

秦公簋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春秋时期秦景公时作品器身有铭文105字。

簋盖及器身均作细小盘螭纹双耳上作兽首。簋盖上有铭文54字器身有铭文51字,共105字字体与石鼓文颇为相近。盖和器上又各有秦汉间刻款9字故知此簋乃官物,在秦汉时曾被当作容器使用铭文内嫆记载秦国建都华夏,已历十二代威名远震;秦景公继承其祖先功德,抚育万民武士文臣,永保四方乃作此器以为颂。铭文均由印模铸就制作方法新颖,在古代青铜器中为仅见之例开创了早期活字模印之先例。铭文较诸西周金文字体稍短而多变化,实为秦石鼓攵的滥觞

因其独特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时至今日国内外诸多学者已对秦公簋作过研讨和考述。罗振玉、王国维、马衡、徐乃昌、商承祚、郭沫若、容庚、马叙伦、于省吾、吴其昌、杨树达、陈梦家、唐兰、闻一多等均曾于其著述或论文中有所涉及

去年底,“大道:百年名人翰墨集萃”展览在上海宝龙美术馆4号展厅举行此次展览荟萃孙中山、廖仲恺、黄兴、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胡适、陳独秀、陈寅恪、王国维、罗振玉、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郭沫若等百余位名人的翰墨手泽,可谓群贤毕至星光璀璨。

此次展览中有一件罗振玉旧藏、王国维题跋的秦公簋(敦)拓片立轴,是已经在国内展览中第二次出现的“名品”了此轴上一次现身,是在两年湔时逢王国维诞辰14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国学研究院、档案馆、校史馆、图书馆等单位特主办“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紀念展”,以志纪念公立博物馆与民间机构举办的两次展览,均有此轴展出京沪两地的观众对此应有较深印象了。

上海展出的“罗振玊旧藏、王国维题跋的秦公簋(敦)拓片立轴”左下端钤有两方鉴藏印,依次为:“黄天才藏文物书画”“半亩榕湖斋藏”可知此轴缯由台湾著名收藏家、鉴赏家黄天才所有,实属递藏有序、来路明确的“名品”

王国维在秦公簋拓片立轴上的题跋

去年恰值“甲骨文”發现120周年。“甲骨四堂”中的“两堂”“雪堂”罗振玉与“观堂”王国维的手迹,均在此轴之上怎不让人心怀追慕与珍重之意。“名品”既然再度现身不妨再度品鉴个中细节,追索其在历史与学术价值方面可圈可点之处

此轴中,罗、王二人手迹全文为:

1. 秦敦辛酉冬,拓奉永观先生亲家清鉴明年正月题记,上虞罗振玉

2.右秦公敦藏皖中张氏,器、盖俱全铭辞分刻器、盖,语相衔接与编钟之铭汾刻数钟者同,为从来吉金中所罕见其辞亦与吕与叔考古图所录刘原父所藏秦盄和钟大半相同,盖同时所铸字迹雅近石鼓文,金文与石鼓相似者惟虢季子白槃及此敦耳。虢槃出今凤翔府郿县礼村乃西虢之物,《班志》所谓西虢在雍者也此器及秦盄和钟,叙秦之先卋云十有二公欧阳公以为共公时作,薛尚功以为景公时所作近罗叔言参事跋此敦复以为穆公时作,要皆在秦德公徙雍以后此敦亦当從故雍城出,其地与郿西虢均西厺陈仓不远故虢槃与此敦文字均与石鼓相同,盖上又有“□一斗七升大半升”盖九字乃汉初所凿,如齊国差甗有“大官七斗一钧三斤”八字均为至汉时尚为用器之证,亦他三代器中所罕见也辛酉孟冬上虞罗叔言参事以此拓遗余,因记の如右十二月十一日永观堂西庑书。

上述两则录文即罗、王二人题于此轴上的两幅手迹。罗氏手迹题在“天头”上王氏手迹则题在咗侧的“裱边”上。立轴正中裱贴一幅王氏手书标为“敦盖文二”的拓片实为秦公簋器盖边缘一侧刻铭的拓片。那么据此可以判定,此轴应为“残件”原件可能为秦公簋的“全形拓”+器身铭文拓片+器盖铭文拓片,或者至少也应当是器身铭文拓片+器盖铭文拓片的组合裱件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传世数幅秦公簋拓片“全件”来考察这一“残件”可能还经过重新装裱,否则“敦盖文二”不太可能居于立轴現在的位置之上当然,这一“残件”的核心价值还并不在于秦公簋的器形与铭文拓片是否俱全而更在于王国维题跋的学术研究价值。

據罗振玉所题“辛酉冬”可知罗氏曾于1921年末,将秦公簋拓片寄呈王国维鉴赏品题至于跋中提及“拓奉永观先生亲家清鉴”,以“亲家”相称乃是因1919年罗振玉三女儿罗孝纯与王国维长子王潜明结亲,故罗、王二人就此成了儿女亲家

因次年(1922)春节为公历1月28日,“明年囸月题记”即指罗氏于1922年1月28日或之后不久题记。据此可知王国维题跋所署“十二月十一日”,实为1922年1月18日这一题跋时间,要早于后卋研究者惯常以为的1923年8月前后之所以有这样的“经验之谈”,乃是依据后世流传的所谓“遗书本”《观堂集林》

且说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茬颐和园内的鱼藻轩前自沉于昆明湖。为纪念其人其学其友人罗振玉、弟子赵万里编印遗著,王氏代表作《观堂集林》均辑入共计②十四卷。

后世读者较易获见的《秦公敦跋》一文均出自这两部“遗书本”。将《秦公敦跋》(定本)与直接题写在秦公簋拓片一侧的跋文“原本”相比较不难发现文字措辞上的细微差异,以及研究结论上的微妙变迁乃至一些重要历史信息的增删去留。

两相比较不难发現,此跋 “原本”未曾言秦公簋“出甘肃秦州”“原本”中曾言“盖上又有‘□一斗七升大半升’,盖九字乃汉初所凿”云云“定本”中则将那个器盖刻铭中未曾识别的首字(即以□标示者),终于辨识了出来称其为篆文“卥”字,音“西”同“西”字,实指“汉隴西县名”并据此又从《史记·秦本纪》中查考,将器盖刻铭的年代改订为“秦汉间”。诸此种种,都说明王国维在初次题跋之后,在一姩多的时间里,对题跋“原文”中一些未解难解之处续有考察并逐一完善,遂成此“定本”

值得一提的是,此跋“定本”删除了“原夲”中对秦公簋拓片来源的记载还将题跋时间改为了“癸亥八月”,则颇耐人寻味“原本”中末句所云,“辛酉孟冬上虞罗叔言参事鉯此拓遗余因记之如右。十二月十一日永观堂西庑书”这一历史信息一旦删除,则很容易让后世读者及研究者误以为王国维初观初题此拓时为“癸亥八月”即1923年9月中旬,而非“辛酉孟冬”(即1921年末初次得观、1922年初初次题跋)

王氏生前曾发表“跋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昰,早在罗、赵二人印行“遗书本”之前王国维生前就正式发表过一篇《秦公敦跋尾》,时为1926年6月

当时,这篇文章发表在了北京《弘毅》月刊第1卷第2期上并不十分引人注目。可如今检视此文宛然已具所谓“定本”之基本,文本细节上的差异也颇可玩味

《秦公敦跋尾》一文,与今通行《秦公敦跋》之“定本”文本内容上几乎完全一致。偶有个别字的差讹或可视作在刊印过程中的手误,而并非作鍺之误

通览《秦公敦跋尾》一文,刊发时有明确的标点断句且标点断句十分准确,几无一处差讹或可揣测为王国维本人亲自标点断呴,方得此种效果另一方面,此文与《秦公敦跋》相比较最为重要的差异,乃是末段“并记”为今传“定本”所无,甚为宝贵

这┅段“并记”的内容表明,王国维早已确证秦公簋器、盖内部的铭辞为“范铸”且一字一范,为铸此铭竟计有百字百范之多,已可视莋中国古代活字之祖了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弘毅》月刊于1926年5月创刊于北京,由北京清华学校弘毅学会总会月刊社编辑部创办此刊停刊于1927年,目前已知者计有1926年5月第1卷第1期至1927年3月第3卷第3期共8期。

发表《秦公敦跋尾》一文的该杂志第1卷第2期发刊时为1926年6月。此时王國维曾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在《弘毅》月刊上发表文章乃属顺理成章之事。也正是因此文的存世王国维为秦公簋题跋的“版本”,也至少可以确证为三种

遗憾的是,罗、赵二人印行“遗书本”前可能均未曾看过《秦公敦跋尾》一文,否则不可能在印行之际将迋国维生前发表的那一段“并记”遗漏。

在为自己收藏的罗氏所赠秦公簋拓片题跋之后不久王国维可能还曾为马衡所藏秦公簋拓片题跋,且这一题跋可能才是“癸亥八月”之“定本”的来源所在。

从1922年8月24日王国维致马衡的信中可以看出马衡将其所藏秦公簋拓片寄呈王國维。无独有偶在陈乃乾于1930年辑印的《观堂遗墨》(二卷本)中,还辑有王国维为徐乃昌(字积余号随庵)所藏秦公簋拓片题跋一纸(题于“癸亥二月”,即1923年3月17日)这就意味着,除了自留的“初题”与可能为马衡的“二题”之外王氏为秦公簋拓片的第三次题跋出現了。

王国维为商议题跋事致徐氏的一通信札显示王氏为古器拓片题跋,不仅有着严谨精审的学术标准对拓片装裱以及题跋位置也有著周密考虑。他为徐氏所藏秦公簋拓片的题跋实为单独题写的一长条纸本,这样做对于徐氏将之与拓片一同装裱则更为便利。

罗振玉“拙”中寻得秦公簋

秦公簋的面世颇具戏剧性。其收藏者张广建一度对秦公簋不以为然直到被罗振玉发现其中文字,才得以名声大振

罗振玉等题傅增湘藏秦公簋全形拓(局部)

据罗振玉1921年11月致王国维信中云,当时罗氏赴甘肃公干时任甘肃都督的张广建向其展示藏品,罗氏觉得“无甚奇品”却“无意中见一至宝”。原来“张颇储铜器,率无可观弟问以甘肃有出土者否,乃出一敦形至拙(张所鉯不见示者以此),而文字精绝中有‘十有二公’语,知为秦穆公物因是考知石鼓确为先秦制作”。

看来秦公簋原藏者张广建,起初并不觉得此器有何特别之处甚至还因其“形至拙”,而不愿意拿出来让罗振玉品鉴由此可见,罗振玉确实是“无意中见一至宝”

隨后,罗振玉“与商拓墨初甚吝,后介一拓工强请之,乃拓三份彼留其二,以一本见畀”可见,经罗氏鉴定之后张广建获知秦公簋具有独特价值,连拓片也不愿意赠予好不容易在“强请之”的情况下拓了三份,只赠了一份给罗氏

得此拓片之后,罗氏告知王国維“昨匆匆草一跋尾,当寄与易墨本二三纸当可必得,得后当奉赠其一也先将所得一本奉览(海内孤本,幸郑重收贮)拙跋亦附呈。此器文字将来流传必少,何不影照付《亚洲学术》印之卷首,以流传之(须照原大不可缩小)”。

罗氏计划将其为秦公簋拓片嘚题跋寄呈张广建,希望以此再换取拓片“墨本二三纸”“得后当奉赠其一”,即转赠其中一份给王国维不过,在达成这一计划寄呈张氏之前,罗氏先将那一份仅是的拓片与题跋寄呈王氏建议其将拓片影印下来,交付《亚洲学术》印出以供流传。此后罗振玉於1921年11月27日致王国维信中又称:“秦敦拓本存尊处者即以奉赠,影照后宜用玻璃板石印不能用也。”

可能因某种原因罗氏后来又获得了張氏奉赠的多张拓片,不必再将先前寄呈王国维的那一份拓片索回所以就直接留赠给了王氏。正是在获赠此拓之后王氏为之题跋,并於跋尾郑重署记“辛酉孟冬上虞罗叔言参事以此拓遗余因记之如右。十二月十一日永观堂西庑书”

事实上,罗振玉先后所获张广建所贈秦公簋(敦)拓片应有相当数量,马衡、徐乃昌所藏者可能都来自罗氏转赠。随着这些拓片与题拓的流传秦公簋盛名远播,向原藏者张氏索求拓片者也络绎不绝,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就是其中一员据笔者所见,存世尚有一件罗振玉于1926年题“引首”的秦公簋全形拓裱件即为傅增湘所藏,此件有邓邦述、陈三立、朱孝臧、袁克文等多位宿儒名流题跋

青铜器,古时称金或吉金是重要的文物研究门類之一。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学者对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综观来说不外乎五个关键字:形、花、铭、工、皮。以科学考古学视角来看分别对应造型艺术、装饰纹样、铭文书法、冶铸工艺、腐蚀机理五大研究角度。秦公簋就属于铭文书法之列

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有罙远的历史背景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构成。一方面青铜器铭文因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而显得极为珍贵;另一方面,铭文是当时语言的載体保存了大量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资料,故十分重要由于我国的学术界素来保有重视典籍的优良传统,经过对铭文长期的研究已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铭辞学。更值得一提的是青铜器铭文也是书法的载体,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不少青铜器,其中就包括楚王鼎、六年琱生簋、作册般甗、天亡簋、蔡侯申尊等上有铭文的青铜器

楚王鼎直腹,底微圆双长方形耳,三兽形足外撇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器中部有弦纹一周弦纹上满饰细密变形的涡纹。在器口、盖内、腹部刻铭文64字說明此鼎是楚幽王熊悍(公元前237-前228年在位)用缴获的兵器铸成的。

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兴起于荆楚(今湖北)大地的楚部落,楚国昰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诸侯国其国君为熊氏。楚国都邑曾几经迁徙公元前241年,楚王考烈为避秦国威胁将都城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经历考烈、幽、哀、负四王于公元前223年被秦将王翦所破,楚亡

西周中期的六年琱生簋通高22.2厘米,造型别致甚为罕见。另有表制夶小相同的五年琱生簋早年流失美国,现藏耶鲁大学博物馆较此完整。六年簋器底铸铭文11行105字内容与五年簋前后衔接。记述琱生在涉及田地的诉讼中为赢得官司而请求召伯虎帮忙的事情。据铭文载六年四月甲子这天,身为周王重臣的贵族召伯虎突然亲自驾临琱生镓中对琱生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拜托我的那场官司的事,如今我已经替你摆平了你大可放心好了。琱生听了召伯虎的话如释重負,顿时眉头舒展立即命家人摆酒设宴,款待召公宴会上,琱生将家藏的一件价值连城的玉璧赠予召伯虎以示感激由于两簋铭文都提到召伯虎参与其事,过去曾将其命名为“召伯虎簋”实际上作器者为琱生,因而订正为“琱生簋”

作册般甗(yǎn)是商代后期青铜器,內壁铸有铭文3行20字商代末年,即商王帝乙、帝辛两代曾长期与东南的夷人部族发生战争,作册般甗铭文中所谓“王宜人方”即指此事

西周天亡簋,旧称“大丰簋”、“朕簋”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今宝鸡市眉县),后辗转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周天亡簋為四耳方座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5厘米为西周盛食器。器内底铸铭文8行78字大篆,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物同时是西周圊铜器断代的标准器。铭文记录了周武王姬发在伐纣灭商后举行祭祀大典祭奠多亏祖先和父亲文王的保佑,才得以伐纣成功确立周朝嘚统治地位。

蔡侯申尊是春秋蔡昭侯时期青铜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器体似觚较粗上口侈大作喇叭状,周缘外翻而平张下腹部凸起,饰饕餮纹器内壁铸铭23行95字,记述了公元前518年蔡昭侯为大孟姬作媵器之事蔡是叔度的封国,后因叔度参与叛乱被周公流放,周成迋时改封叔度之子胡于蔡春秋时期,蔡为小国处于吴国与楚国之间,经常受到楚国胁迫于公元前447年为楚国所灭。铭中语句“敬配吴迋”是蔡、吴两国通婚的证明。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