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点是什么初中化学物质颜色,是化学上用的,是白色的棉棉的

根据可燃物燃烧条件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根据信息:与反应生成白色的和氧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通过信息:与反应生成白色的和氧气,可知反应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性质,都属于基础知识,容易做好.
1179@@3@@@@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12@@Chemistry@@Junior@@$112@@2@@@@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17@@Chemistry@@Junior@@$17@@1@@@@化学与社会发展@@@@@@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
第二大题,第6小题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我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textcircled{1}___,\textcircled{2}___;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_{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_{2}}{{O}_{2}}),C{{O}_{2}}与N{{a}_{2}}{{O}_{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写出N{{a}_{2}}{{O}_{2}}与C{{O}_{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_百度知道
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
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提出猜想】: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因为它不能排除______的存在.【拓展延伸】: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 2 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讨论】,CO 2 和H 2 O均参加反应.【实验探究】: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验证Ⅰ,进行了如下探究.【相关信息】,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充分反应后: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 2 O 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原因是:猜想Ⅰ: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固体成分是NaOH,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固体成分是Na 2 CO 3 :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pH大于7,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验证Ⅰ的结论错误,看到溶液呈红色,从燃烧的要素考虑,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固体成分是______: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______溶液,CO 2 参加反应.猜想Ⅱ,H 2 O参加反应.猜想Ⅲ: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______.验证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实验反思】?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 2 CO 3 .验证Ⅱ,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溶液,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
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
提问者采纳
因此错误.故答案为: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也需要燃烧的条件:吹出的气体中既有二氧化碳又有水蒸气,不能确定固体是NaOH:用pH试纸测得的pH大于7
【分析讨论】“吹气生火”的魔术,可能有碳酸钠存在验证Ⅲ,是为了排除碳酸钠溶液的干扰,就证明一定有氢氧化钠了.故答案为;酚酞【实验反思】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放热猜想Ⅲ,能证明一定有碳酸钠,因此可能是Na 2 CO 3 和NaOH的混合物.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CaCl 2 +Na 2 CO 3 =CaCO 3 ↓+2NaCl:Na 2 CO 3 和NaOH的混合物验证Ⅱ,因为Na 2 CO 3 和NaOH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拓展延伸】水不能太多,②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实验一定是放热反应,再滴加酚酞试剂时,溶液显红色:错误,发现有气泡产生,放出的热量使棉花团达到了着火点.故答案为,因为水能灭火.故答案为,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但是不能证明没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CaCl 2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淡黄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的认识】证明碳酸盐,就是设法检验出某盐中含有CO32-.通常的检验方法是,使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之.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并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或将沾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使气体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中含有CO32-,是一种碳酸盐.
书写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火点.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相似的试题还有: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我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_____,②_____;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帮助小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设计检验固体产物是否为Na2CO3的实验:①用_____与固体产物反应,制得气体;②将气体通入_____中,如有_____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我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______,②______;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化学物质的鉴别、除杂、离子共存问题[1] - 百度文库
化学物质的鉴别、除杂、离子共存问题[1]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
(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知识要点:
1. 除杂题: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注意碱与碱性溶液的区别)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 (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仅适用于初中)
PO43-: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物质鉴别的原则
贡献者:平平安安74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网络技术员,毕业于北大青鸟!!现有自己的网络工作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趣味化学课程教材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2:55:4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