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中风后遗症针灸穴位什么穴位

访问量:239883临床研究
解秸萍;刘桂玲;乔晋琳;顾群;盖亚男;黄淑芳;高爱爱;周益;李晓泓;王朝阳;刘仁全;贾君君;农艳;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丰隆组和血脂康组,每组102例。丰隆组取丰隆穴,针刺得气后,接LH202H型韩氏(HANS)穴位神经刺激仪,电针参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选取频率AM 50Hz、强度1mA,留针20min,每周2次;高胆固醇血症选取频率AM 100Hz、强度1mA,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3次;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者,电针强度以舒适耐受为度,余同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者选相应方案交替使用。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治疗11周。结果:丰隆组总有效率为83.0%,血脂康组为8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作用与血脂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显示,血脂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继续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继续上升趋势,其中电针丰隆穴后TG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均为0。结论:电针丰隆穴可有效调节血脂,而且有较好的后效应,可以替代降脂药物成为临床调节血脂的安全有效方法。2009年05期
345-348页 [ 18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36 ]
万文俊;马朝阳;熊修安;王鹂;丁琳;张逸仙;王颖;目的:观察电针曲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化以及血浆儿茶酚胺(CA)浓度的影响,从而探讨针刺曲池穴的降压机制。方法:将60例EH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曲池穴组(电针组)和药物对照组(药物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电针曲池穴和西药治疗(口服尼卡地平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改变以及血浆儿茶酚胺的浓度变化。结果:①两组在疗程结束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1);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D)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而血浆多巴胺(DA)降低不明显(P&0.05);③两组在疗程结束后降压疗效方面,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曲池穴和药物均能够通过调节血浆CA浓度达到对血压的良性调节作用。2009年05期
349-352页 [ 137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06 ] 消息·启事·征订
2009年05期
348页 [ 3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2009年05期
352页 [ 3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临床研究
刘德荣;郝淑芳;刘哲源;目的:观察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95例。子午流注组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表取穴,根据日、时的天干选择不同经脉的五输穴,于辰巳时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风池、水沟、外关等,随到随时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子午流注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子午流注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和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选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关。2009年05期
353-356页 [ 138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65 ] 广告目次 2009年05期
356页 [ 3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2009年05期
356页 [ 3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临床研究 沈特立;曹莲瑛;张伟;李艳;吴庆红;姚美金;顾露燕;目的:观察患侧局部针刺介入时间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和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天内的27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74例)、B组(70例)、C组(74例)、对照组(61例)。各组均于发病第3天开始西药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治疗,A组、B组、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发病第3、7、10天开始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风池、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双侧合谷等,耳面部穴位用浅刺法,不用行针手法,前4次不用电针,第5次起加用电针,远道取穴平补平泻,留针20min,隔日1次,治疗25次。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痊愈病人平均疗程及面神经电图(ENoG)指标变化。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95.7%、94.6%、72.1%,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程长短按照A组、B组、C组和对照组的次序呈递增变化;各组间ENoG值第3天、第1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最佳介入时间,针刺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疗程越短。2009年05期
357-360页 [ 130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55 ] 广告目次
2009年05期
360页 [ 2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临床研究 谷巍;胡起超;目的:比较针灸与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穴取关元、气海、足三里、血海、膈俞;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分别对两组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胃镜检查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比较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胃镜下改善黏膜病变程度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5.0%(P&0.05),且观察组改善组织病理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87.5%、65.0%,P&0.05)。结论:针灸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情况,疗效优于西药治疗。2009年05期
361-364页 [ 155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02 ] 消息·启事·征订
2009年05期
364页 [ 2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临床研究 胡幼平;李鸿;尹重;王友军;罗荣;目的:评价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杵针组和针刺组,其中杵针组30例,予以杵针治疗,选取八阵穴(百会八阵、风府八阵、神道八阵)和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针刺组30例,予以针刺治疗,选取百穴、四神聪等穴。两组均为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采用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杵针组85.2%,针刺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及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杵针疗法能够提高失眠患者远期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09年05期
365-369页 [ 289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79 ] 消息·启事·征订
2009年05期
369页 [ 2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临床报道 谢文雄;2009年05期
370页 [ 6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3 ] 临床研究
阮经文;目的:观察针灸调&两神&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以充实针灸治疗失眠的治则和取穴的思路。方法:选择失眠患者34例,依据调元神、安心神的治则,交替选用调元神的督脉、膀胱经穴(神庭、百会、心俞等)和安心神的心经、心包经穴(少海、神门、内关等),并对不寐的主症和症候群进行评估和统计。结果: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8.2%,且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P&0.05)和延长睡眠时间(P&0.05),同时,对由失眠所诱发的症候群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灸调&两神&法能明显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改善因失眠而并发的症候群。2009年05期
371-373页 [ 97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21 ] 消息·启事·征订 本刊编辑部;2009年05期
373页 [ 3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临床报道
任淑芳;2009年05期
374页 [ 2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68 ] 临床研究 谢新群;曹耀兴;李丰;孟羽;邓露;目的:观察围刺法与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较佳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围刺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围刺组采用局部多针浅刺法为主,同时酌情选配4~5个远端腧穴,每日治疗1次;西药组口服吲哚美辛及别嘌呤醇,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5日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尿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围刺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西药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刺组血清尿酸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516.85±48.63)μmol/L、(293.77±68.45)μmol/L,西药组分别为(509.66±51.11)μmol/L、(333.66±89.22)μmol/L,两组血清尿酸含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刺组治疗后血尿酸含量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刺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西药组不良反应率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2009年05期
375-377页 [ 101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15 ] 广告目次
2009年05期
377页 [ 3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2009年05期
377页 [ 3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医案选辑
蒋传义;2009年05期
378页 [ 2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刺法与灸法 谷忠悦;马铁明;本文介绍了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概念及针刺得气与生物反馈的关系。针刺得气作为医患之间可控的生物信息反馈的指标,符合生物反馈疗法的技术操作要求。得气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功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在纠正患者认知错误方面有语言暗示和行为暗示的治疗效果。以得气为指标治疗心理性疾病既符合中医理论又具有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支撑,丰富了生物反馈疗法的内容和手段,可促进针灸医学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2009年05期
379-381页 [ 85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4 ]
唐福宇;黄承军;陈日新;徐敏;刘保新;梁柱;目的:对比传统艾灸法与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传统艾灸组,每组60例。热敏灸组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传统艾灸组温和灸夹脊穴、次髎、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疗程结束及半年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经治1疗程后,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5.0%,优于传统艾灸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以上患者半年后随访,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2.3%、复发率为26.4%,传统艾灸组分别为34.2%、46.3%,热敏灸组疗效优于传统艾灸组且复发率低于传统艾灸组(均P&0.05)。结论:热敏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其疗效稳定、复发率低。2009年05期
382-384页 [ 98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73 ]
赵喜新;童伯瑛;王雪霞;孙改玲;目的:考察拔罐时压力因素、时间因素及双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罐斑颜色变化的影响,为拔罐参数及效应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时间3水平,压力4水平,共12个刺激参数,在同一健康受试者背部12个部位进行拔罐,一共完成34人次的试验。应用制作的罐斑颜色图谱,对拔罐24h后的罐斑颜色进行评分,分析罐斑的变化规律。结果: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参数的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因素对罐斑颜色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10min&30min&20min。压力因素对罐斑颜色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现-0.07MPa&-0.06MPa&-0.05MPa&-0.04MPa。结论:10min×-0.04MPa即能使拔罐部位产生明显瘀斑,随着刺激量增强罐斑越来越重;压力因素对罐斑的影响最大,呈线性关系,可表达为:Y(罐斑颜色)=2.025+0.902×100×负压绝对值(-MPa);时间因素对罐斑的影响较为复杂,可能与拔罐部位有关。2009年05期
385-388页 [ 165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91 ] 广告目次
2009年05期
388页 [ 3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临床报道 于红蕊;陈珂;2009年05期
389-390页 [ 5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便验之术
公言增;焦红瑞;2009年05期
390页 [ 2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7 ] 机制探讨 王顺;戚秀杰;韩迪;目的:探讨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透针组,以6-羟基多巴胺(6-OHDA)左侧纹状体注射法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旋转模型,透针组穴取&百会&透&太阳&,每日1次,6日为一疗程。其他3组不予治疗,观察2个疗程。采用以HE染色观察大鼠黑质神经细胞组织形态变化,以RT-PCR技术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及多巴胺转运体(DAT)mRNA的表达。结果:透针组TH mRNA(1.22±0.19)及DAT mRNA(0.62±0.11)均较模型组TH mRNA(0.65±0.17)及DAT mRNA(0.41±0.08)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大鼠黑质神经细胞透针组较模型组数量增多,细胞变性减轻。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能使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TH及DAT mRNA表达增高,进而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合成与重摄取,以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2009年05期
391-394页 [ 27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5 ] 消息·启事·征订
2009年05期
394页 [ 3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临床报道 钟红卫;雷章恒;汪静;罗永斌;2009年05期
395-396页 [ 5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0 ] 医案选辑
廖中堂;2009年05期
396页 [ 2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思路与方法 陈波;高岑;李冲;陈泽林;郭义;探讨放血疗法的适宜病症,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应用该疗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系列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4个数据库的放血疗法所有临床研究文献,统计放血疗法治疗疾病的文献频次、病例总数,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进行分类分级,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检出有效文献1149篇,共计病例98526例,共涉及18大类系统,261个病种。结果表明放血疗法的适宜病症广,值得推广,特别是对带状疱疹、痤疮、麦粒肿、颈椎病、口腔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优势。2009年05期
397-399页 [ 92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6 ] 消息·启事·征订
2009年05期
399页 [ 2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便验之术 金平林;2009年05期
400页 [ 2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标准研制
关玲;左芳;宋琪;石现;为了对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进行说明,促进标准的贯彻、宣传和实施,本文报告了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的撰写修改过程。就总体思路和原则、制定的经过、制定依据、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特别是一些关键问题的争议以及解决方式、最终结果做了详细说明。2009年05期
401-405页 [ 141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42 ]
2009年05期
405-406页 [ 56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62 ] 临证之鉴
黄宏;2009年05期
407-408页 [ 5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消息·启事·征订 本刊编辑部;2009年05期
408页 [ 2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9 ] 文献与史料
李素云;赵京生;阐析清代唐宗海经脉观念中之气化内涵。在清代中晚期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的背景下,从唐宗海所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明确提出的&经脉是脏腑气化之路径&入手,并结合历代医家有关经脉、气化等方面的论述,揭示唐宗海采用气化观点阐释经脉内涵具有一定合理性,并由此进一步认识到传世十二经脉理论中的&经脉&概念确实包含了一些中医气化理论的思想根源。2009年05期
409-411页 [ 8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1 ] 消息·启事·征订 2009年05期
411页 [ 2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针灸人物
刘屹;刘巍;叶德明是成都市首届名老中医,主任医师,针灸学特殊门派叶氏金针的代表人物,人称&叶金针&。他以独特的针刺手法、配穴方法及重视先后天的理论基础,多年耕耘于临床,金针度人,造福病患。先后在两所市级医院成立金针科,建设人才梯队,形成门诊、住院部并重的科室规模;多次主讲金针学习班,传帮带后继人才,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05期
412-414页 [ 12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3 ] 消息·启事·征订 2009年05期
414页 [ 5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临床报道
徐凤荣;2009年05期
415-416页 [ 4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6 ]
金生飞;2009年05期
416页 [ 2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器具研制
王频;杨华元;胡银娥;研究针灸刺激量、电针刺激量、电针刺激强度的定义域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电针刺激量量化方案。通过对电针标准化工作的回顾,总结了目前电针应用状况和临床对照研究中刺激量量化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针灸刺激量的不同见解和理解误区,分析了针灸刺激量、电针刺激量、电针刺激强度的定义域及相关影响因素。经技术分析,推导出电针脉冲能量、电针刺激强度、电针刺激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提出的电针刺激量量化的几种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强。2009年05期
417-420页 [ 167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8 ] 临床报道 徐昕晖;林忠艳;赵金铭;2009年05期
420页 [ 2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7 ] 器具研制
崔承斌;杨金生;荣培晶;朱兵;刘家瑛;韩颖;刘伟哲;周宇;目的:观察华佗牌针刺手法针疗仪(SXDZ-100)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面瘫患者随机分入针刺手法针疗仪观察组(44例)和G6805电针治疗仪对照组(43例),两组取穴相同,取患侧局部穴位和远端的合谷、三阴交、太冲等,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在总有效率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治愈率为90.9%,对照组为62.8%,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用华佗牌针刺手法针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治愈率优于对照组。2009年05期
421-423页 [ 9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4 ] 特色疗法 包寿乾;2009年05期
424-425页 [ 5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6 ] 临床报道
赵华;米勇;马忠;骆芳;2009年05期
426-427页 [ 5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1 ] 消息·启事·征订 2009年05期
427页 [ 3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2009年05期
427页 [ 3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综述 陈向华;张国有;周美启;郑军;介绍艾灸的现代药学与药理学研究进展,提出对不同的艾灸材料分别进行药理作用比较研究的新思路。采用现代药学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不同产地、品系、栽培方式、采集时间的艾叶的化学成分、燃烧热值是不同的;采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总结出艾灸具有抗菌、抗病毒与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认为此比较研究将为确定艾灸的临床疗效最佳的品系及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改进艾灸方式、提高疗效打下基础。2009年05期
428-430页 [ 109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48 ] 广告目次
2009年05期
430页 [ 3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消息·启事·征订 2009年05期
430页 [ 3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2009年05期
396页 [ 2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针灸治疗哮喘近况
针灸治疗哮喘近况
关键词:哮喘;针灸;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53-03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可引起支气管反应性增强,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多由风寒袭肺、痰湿壅阻、肺失宣降、肾虚失纳所致。在我国针灸治疗哮喘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方法多样,疗效独特。现将针灸治疗哮喘的近况综述如下。1 针剌疗法杨氏等运用河南中医学院邵经明教授积50余年临床经验创建的“三穴五针一火罐”方法治疗哮喘174例,以大椎、肺俞(双)、风门(双)5穴为主,哮急配孔最;痰多配足三里;肾虚配肾俞:喉痒咳嗽配天突。针入得气后留针30min,中间每10min行针1次,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起针后用大号火罐拔于大椎与两肺俞穴之间,留罐10~15min。每年夏秋7~9月治疗,隔日针刺1次,15次为1个夏季疗程。结果z组病人(哮喘和慢支)有效率都为85%。曹氏嘲采用针刺孔最穴1寸深,得气后施行弹拨手法2min;膻中穴沿皮刺1寸,留针20min。治疗顽固性哮喘,针后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喘息渐平。程氏取双鱼际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毫针同时进针,直刺1寸,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lOmin捻转1次。每日1次,连续1周。治疗60例,显效36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孙氏采用双侧孔最穴,配合头针穴区额旁1线,治疗发作期哮喘39例。实喘,针尖向肘横纹方向刺1~1.5寸;虚喘,针尖稍向手掌方向刺1寸。双侧额旁1线,取1.5寸毫针,刺入1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中间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痰盛加天突、丰隆;热盛加鱼际、内庭;急躁易怒加太冲。结果显效2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2 灸法陈氏等用艾炷直接灸双侧少商穴3~5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支气管哮喘37例,发作控制5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3.0%。贝氏用正宗麝香0.3g,生姜30g,切成薄片,让患者仰卧在床,取天突、气海,放上少许麝香,而后再放上2mm厚生姜1片,上置艾炷,大如半粒花生米,先灸3壮,然后去掉生姜,仅隔麝香,再用艾炷灸4壮,至麝香成灰炭状,共为7壮。用上述同样灸法取大椎、双肺俞、双膏肓,各灸7壮。于每年夏季三伏天中的任何l天灸治。每年灸治1次,3次为1疗程。治疗顽固性哮喘103例,治愈45例;有效30例;好转24例;无效4例。洪氏将96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0例,取大椎,肺俞,脾俞,定喘,膻中,肾俞。用化脓灸三伏天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中药辨证分型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愈率为17.39%,总有效率为79.23%。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异有显著意义(P<0.05)。李氏将72例肺虚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组和针灸对照组,壮医药线点炎组取大椎、风门、肺俞、肝俞、脾俞、心俞、肾俞、天突、内关、鱼际、劳宫、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定喘等。针灸对照组取大椎、足三里、关元、肺俞、风门、风池、定喘、肾俞、气海等,均每天灸1~2次,共21天。结果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临床控制率壮医药线点灸组高于针灸对照组。壮医药线点灸组可明显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提高IgGC3补体水平,降低IgGE水平。3 其他疗法3.1 火针吴氏采用火针治疗哮喘,主取穴双侧肺俞,配双侧定喘、风门。选28号1.5寸毫针,将针尖烧至发红后迅速点刺肺俞穴,刺入深度0.5cm,针刺后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若遇哮喘憋气严重,伴躁动不安或喉中哮鸣声明显之病剧者则配合火针针刺配穴,1次/天,5次为1疗程。治疗34例,治愈26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3.2 穴位埋线杨氏取八华穴(以两乳头之间的长度或锁骨中线的长度折为四等分,截一留三,将所存的三分折成等边三角形,患者取正坐位。三角形的顶角置大椎穴上,其下两角即是穴位,然后又将三角形的顶角置两穴联线中点上,其下两角亦是穴位,如此复取2次,共成8穴)。常规消毒、麻醉后埋线,用胶布固定。埋线期间不服止喘药物。63例均为1次埋线。结果治愈56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l例,治愈率88.8%,有效率98.41%。宋氏等亦采用八华穴埋线121例,痊愈78例,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87%。江氏等把哮喘分为肺虚型、脾虚型、肾虚型。在缓解期进行埋线治疗,春季和不定期发病者立春后埋线,夏、秋和冬季发病者分别在立夏、立秋后埋线,1月1次。取肾俞、关元、大椎、足三里、膻中、定喘。结果治愈率肺虚型93.19%,脾虚型90.57%,肾虚型56.67%,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治愈率逐渐降低。说明哮喘应该补肾为主治疗。江氏采用急性期以宣通肺气,止咳平喘为主,取大椎、定喘、肺俞、足三里、丰隆,慢性期以化痰利湿,健脾补肾为主,取肾俞、肺俞、脾俞、足三里、丰隆。以咳为主加孔最;以喘为主加鱼际。用1号羊肠线穴位埋线治疗哮喘100例,临床治愈60例,显效2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李氏取穴列缺、肺俞、大椎、风门、膻中、关元、肾俞、太溪、丰隆、中脘、足三里,埋线治疗30哮喘例患者,痊愈8例,显效,19例,无效3例。3.3 穴位贴敷陆氏以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白芥子散”为基础加入丁香、干姜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于初伏贴天突、大椎、肺俞、膏肓;中伏贴定喘、风门、脾俞;末伏贴百劳、命门、肾俞。一般贴6~8h,每年夏季三伏的第1天开始,每伏贴药1次,3年为1疗程。按年龄、病程各分4组且进行观察。结果117例患者,临床治愈17例,显效61例,好转2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5.8%。在按年龄分组中,年龄小则防治效果佳(P<0.05),在按病程分组中,病程短则防治效果佳(P<0.05)。张氏等采用冬病夏治定喘膏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按17:17:8:8比例加工成粉末,用生姜汁调匀制成药饼。取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用胶布将药饼固定于穴位上,贴敷4~6h。每年三伏天初、中、末伏当日共贴3次,连续贴治3a。结果痊愈65例,显效78例,有效44例,无效18例。张氏在伏九天对9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肺俞、定喘、膏肓、膻中,其哮喘发作次数明显降低,并且认为穴位贴敷可以调节T细胞亚群及水平,提高病人抗病能力,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降低哮喘复发率。结果表明伏九天中药贴敷,与治前相比能使患者CD8升高(P<0.01),CD4CIh比值降低(P<0.01),CD3高(P<0.05),IgA升高(P<0.01)。张氏等用三伏天穴位拔罐贴敷治疗112例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采用自制“伏贴膏”,初伏取定喘、肺俞、心俞、膻中;中伏取风门、厥阴俞、膈俞、大椎;末伏取大杼、肺俞、膏肓、天突。在背部俞穴拔罐后,将药饼用胶布贴于穴位上,4~6h后患者自行去掉。结果显效63例,有效4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43%。余氏用白芥子散敷贴穴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其药物组成为白芥子100g,甘遂50g,细辛50g,延胡索50g,凡士林膏50g,洋金花50g,生姜汁50g。除生姜汁外共研末,以鲜姜汁白酒调成泥膏。先取脐部,再取定喘、肺俞、肾俞、脾俞,将药泥贴敷摊在其上,用纱布固定,再用医角橡皮胶固定。若发现脐部及穴位有红痒,即停止将药解下,待红痒消除再包。1天1次,5次为1疗程。结果有效30例,好转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
眼下正值“入伏”,本网记者在武汉市部分医院看到,不少市民纷纷赶到医院选择“三伏灸”进行冬病夏治,江城市民集体“贴膏药”场面火爆。江中国掌握糖尿病治疗前沿技术在“世界糖尿病日”到来之际,一项名为“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副院长兼泌尿外科主任、全军器官移植中老年患者的降血脂疗法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生率远高于年轻人。虽然老年人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引起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比青年或中年人低,但老年人因高胆固醇血症所致的远离哮喘 顺畅呼吸哮喘患者能进行体育锻炼吗?支气管哮喘的中医食疗哮喘预防很重要频用BPA成分塑料瓶容易 ...15.为什么哮喘发病与气候、季节和地区的变化有关? 16.药物也能引起哮喘发作吗,可能引起哮喘发作的药物有哪些?17.吸入性过敏原和致敏性食物与哮喘有何关系?18.牛奶、鱼虾等能导致哮喘发作吗? 19.什么叫速发相哮喘反应和迟发相哮喘反应?20.迟发相哮喘反应对哮喘防治有何意义?21.什么是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22.支气管哮喘如何分型及分期?23.特殊类型的哮喘有哪些?24.儿童为何相对易患支气管哮喘?25.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灸穴位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