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找工作在哪里如何投简历找工作

清华大学2017届毕业生秋季中型就业洽谈会
更新时间:  | 浏览次数: | 二维码
用人单位服务热线
上午:8:30-12:00
下午:13:30-16:30
(节假日除外)
电话(招聘会预订)86-10-
电话(招聘信息发布)86-10-
传真:86-10-(自动接收)
就业手续办理及政策咨询
上午 8:30-12:00
下午13:30-16:30
(节假日除外)
周五15:30以后为中心内部学习时间,不办理就业手续
电话:86-10-您的位置:首页
求职“学历查三代” 清华博士也找不到工作
北京晚报.cn
  原标题:“学历查三代” 本科“出身”仍是绕不开的坎
  已是五月中旬,高校毕业生正处在“最后一搏”的关键时期。不少顶着名校光环的高学历人才,却因用人单位层层“拷问”、翻查“第一文凭”而败下阵来。
  千辛万苦进入名校深造,只盼雪洗“不够辉煌”的过去,却没料到,“曲线救国”没这么容易求职者们失望地发现,对于尚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而言,本科“出身”依然是道绕不开的坎。
  【求职者说】
  “每次面试一被问到本科,
  基本上就宣告前功尽弃”
  周玲(化名,中国人民大学2013届硕士,本科为湖南省内非211院校):
  我本来希望能够继续读博,毕业了进高校当老师。但听说高校招聘特别看重本科学历,如果不是211院校,直接就会在第一轮被刷掉,顶多去一些位置比较偏的三本或者民办高校,所以最终还是决定先找工作。
  我明白,我的本科学校没有优势,甚至会拖后腿,只能采用“早下手、广撒网”的策略,比别的同学更主动。去年9月初,我就开始了网申,上学期投了八九十家,可只获得了七八家单位的笔试机会,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而身边那些成绩跟我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的同学,因为本科是名校,机会明显多很多。
  后来我也认了,想着“海投”没戏,就把希望寄托在现场招聘和内部推荐上。学校的招聘会,我带了几十份简历参加,结果许多单位一问本科学校,就把我的简历放在了旁边。
  去年底学校内部组织小范围针对性招聘,我总算拿到了笔试资格,熬到了面试。过程都很顺畅,眼看快结束了,考官突然问我本科是哪儿的。我当时心里一沉,无奈地回答了这个最不想回答的问题。考官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没再说什么,面试匆匆结束,后来也杳无音信了。类似的经历不止一次。可以说,每次面试一被问到本科,基本上就宣告前功尽弃。
  其实高考那年,我因为2分之差跟第一志愿中国人民大学失之交臂。当时我安慰自己,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一定还有机会。本科四年我的成绩保持在本专业前三名,修了双学位,在各种国家级、省级比赛中拿了大大小小差不多二十项荣誉奖励。
  后来终于通过考研圆梦人大,收到通知书时我激动地哭了!因为机会来之不易,读研时我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积极参加研究课题,坚持看书自习,绩点保持在全班前五,从研一开始就主动实习,到毕业时已经有了三份很有分量的实习经历……可是,我没想到,这么多的努力到头来还是无法摆脱本科带来的影响,为什么连个机会都不能给我?
  “领导拿偏怪问题刁难我,
  却和本科学校好的应聘者聊家常”
  陈志强(化名,东南大学2013届博士,本科为河南二本院校):
  之前总觉得博士毕业去高校教书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可真到了找工作时才发现没那么简单。许多高校的招聘简章中明确要求,本硕博院校必须均为211或985,也就是“根正苗红”,这几乎成了一条普遍适用的硬性规定。
  我读研期间跟着导师参与了不少国家级重点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了好多篇文章,科研成果在同学中算比较多的,各方面也都符合那些学校的其他要求。所以一开始我还不服气,坚持投了好多所高校。结果发现,根本没人理我,只有本科“出身好”的同学收到了通知。
  事实上,即便有些单位不明说,也会在后面的环节里设关卡。比如面试的时候,领导一听我本科学校不够好,会故意拿偏怪的问题刁难我,对那些本科学校好的应聘者,就和颜悦色地聊聊家常。
  找工作到现在,我发现大家的最终去向基本还是跟本科出身密切相关。本科学校好的就能有机会去好学校当老师,而像我这样本科非211的,不管怎么争取,最多也只能去一些小城市的普通院校。
  我不否认本科出身名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好,但也不能不让其他学生翻身啊!当初我为了考研考博也付出了很多,考上后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若说无论怎样都不能改变本科的影响,那后来努力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我不奢望完全抹掉高考失利的印迹,只盼用人单位能给我们一些证明自己的机会。
  “高考反映的绝不止应试能力,愿赌服输”
  小吴(清华大学2010届法律硕士,本科为山东二本院校):
  其实学历“查出身”这种现象,三年前我毕业的时候就深有体会了,自己也遭遇过。那是学校举办的一场招聘会,我现场递了一份简历给航天科工集团,但是对方看了一眼没有收。负责招聘的人说,我本科和硕士的学历“不连续”。这是啥意思呢?并非指本科和硕士之间有空当,其实就是说学校“不连续”,说我的本科学校不好啦。要是本科北大,研究生清华,就没有“连续不连续”的问题了。
  在我那一届的同学中,本科学校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特别是大型国企,比如国家电网、五矿集团等等,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一起参加招聘、报名,只要专业对口,本科学校好的同学,至少都能给笔试面试的机会。
  但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挺想得开的,愿赌服输吧。相对来说,高考反映的绝不止应试能力。一个教室,同样的老师,都学到晚上11点。有人考400分,有人考700分……我是山东的,当初高考分数比周围考上清华的低100多分,就说明能力不如人家呗!
  本科教育对人的影响远比研究生阶段大,基本能力的培养、眼界的开阔、对知识学问的态度……都不一样。四年本科教育后,这种差距会更明显。我的研究生同学,本科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从总体上看确实更优秀。如果我是企业负责人,也会偏好本科是这些学校的学生。
  【招聘方说】
  “高考相对公平,
  硕博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影响”
  河南商报社社长李蓬,上周在微博发布河南商报招收“特训生”的通知。第一条就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211、985高校,省内重点院校(河大)”,明晃晃的“出身限制”遭到一众网友拍砖。
  李蓬随后坦然表态:“每次招人,都会遭到非985、211学生的责骂。其实,我们讲学历,又不惟学历,重在看能力。但如今大学扩招几乎到了谁都是大学生的程度,短时间内要作出判断,只能先看学历。”
  事实上,李蓬的考虑在用人单位方面极为普遍,负责人事工作的姜小姐将其形容为“简单粗暴又有效”。
  这家位于上海的合资企业,每年招聘季收到的简历都能“从地面一直堆到办公桌”,姜小姐会吩咐助理先“过滤”一遍。“告诉她们一些硬指标,比如专业、学校、英语六级证书。等我看的时候,再选出实践突出,考的证书有含金量的,给部门领导选择。”
  虽然招聘条件里并不注明对本科院校的要求,但姜小姐透露,不写是为了避免争议,不等于不看。“没到非得985、211那么严,但确实不能是我们不熟悉的学校。”
  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董尚雯看来,没有办法干预招聘的学历要求。“很难界定这种要求是属于歧视还是任职资格,对方完全可以把学历解释成这个职位的必备资格。”
  董尚雯曾在一家上市IT企业做人事工作,她坦言招聘时肯定会注重本科的学校。“好学校的机会确实更多一些,有时我们的招聘条件设置为硕士学历,有来自非常好的本科学校的简历,我会愿意约来见一见。”
  “大学扩招,但好学校考起来仍然很难,通过含金量最高的本科来筛选,是降低成本的方法。”董尚雯说,“有工作经验的人可以判断,应届生怎么判断呢?不能蒙啊!高考相对公平,硕士博士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面试占比很大,还有关系可以左右,并非全凭个人能力。硕士要花去一年写论文找工作,实际学习的时间很短,还不如选一个在好学校里认真学了四年的人。”
  若本科“出身”不佳,继续深造岂非全无意义?董尚雯认为,这种理解过于消极,要客观看待,横向比较。“考到一个好学校深造,比起本来就从这个学校考上来的学生而言可能还是有差距,但和以原来的学校、学历毕业的人相比,无疑是有更多更好的机会的。”
  【较真】
  查本科,
  实质是相信中学教学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用人单位不约而同看重“第一文凭”,恐怕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经过对员工的分析,用人单位可能会得到“本科出身名校者,能力和素质还是要强一些”的结论,考虑到招聘成本,就定了“第一文凭”指标。
  其二,用人单位对名校的博士、硕士教育质量,甚至是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都不信任。查“第一文凭”,也不是相信这些学校的本科质量就不错,而是觉得被遴选进这些学校的学生素质相对较高。或者说,他们更相信的是中学教学。
  有种说法是“读书读到高中毕业就结束”。用人单位关注“第一文凭”,实际是在关注学生中学而非大学的学业表现。在功利影响下,高校办学严重同质化(学校没有办学个性)甚至空心化(学生在大学中无法获得多少教育)。所以对于学历歧视,不能只看表面现象。高等教育同质化、空心化,给受教育者回报低的问题不得到解决,今后的“第一文凭”或许还会再向前推,变为查“四代”,即高中的文凭。
  重视高等教育质量,鼓励高校平等竞争,在每个层次、类型中都办出特色,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就无法让大学生就业走出困境。用人单位应当倡导一种健康的人才观,引导办学者、受教育者重视教育质量。学生自身也应当做好长期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提高自身素质,向用人单位展示出他们所需要的能力。(主 笔:魏婧 实习生:宗媛媛 素描:宋溪)
  (北京晚报 主 笔:魏婧 :宗媛媛 素描:宋溪)
文章来源:  沈之嘉也告诉《南风窗》记者,她之所以选择在基层的技校担任教师,是因为她在大学期间的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中与中国的工人阶层有过大量接触,深感自己作为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应为这个群体做出点事情。她因此投身于教育,希望能给中国未来的新工人提供更多的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让他们更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更懂得团结与合作,让这个庞大的群体变得更加有力量。
  不抱怨的“行动派”
  沈之嘉到职校的目的就是当一名老师,每天和学生们在一起。在工作了一个学期后却发现,学校不断拿一些非教学任务向她“压担子”,比如参与各种行政事务等,而这占据的时间甚至要超过她的上课时间。记者问她,这种结果是否与她当初来当老师的目的有一些不一致。她回答说:“是不一致啊。但这就是现实,我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改造世界,那样的话,就真的变成了空想家了。我要做的就是,了解现实是怎么样的,现实如何能与理想契合、对接在一起。”
  去年的此时,沈之嘉刚刚完成硕士论文,在她奔赴南京的职校实习前与导师告别时,导师和她打趣说,你的幸福时光结束,今后想和朋友们一起喝个小酒啊、吃顿烛光晚餐啊,机会就很少了。时隔一年,沈之嘉若有所思地对《南风窗》记者说,“什么叫做浪漫呢?一支玫瑰花、一只高脚杯,这叫浪漫,没错。但是,你也可以这么认为,当你看到社会进步的一个方向,感觉自己跟那么多劳动群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你做出一个自己认为比较自由,但在常人看来也许不那么正常的选择时,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浪漫呢?”
  (应采访对象要求,沈之嘉系化名)
  尽管预料到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可过程的曲折还是超出了沈之嘉的想象。一年前,她投出了30多份求职信,绝大多数都石沉大海。
  可能是因为她的求职意向太不寻常了。沈之嘉是社会学系硕士生,但她投简历的对象清一色是苏南一带的职业技术学校。
  总算有一家位于南京郊区的技校通知她。她精心准备了PPT等授课课件,自我感觉试讲及随后的答辩也很成功。最后,面试官瞟了她一眼,问道:“你有教师资格证吗?”沈之嘉摇了摇头。面试官反问她:“如果你没有驾照,能在高速上开车吗?”语气客气但异常坚决:学校无法录用她。
  “他们拒绝我,可能是觉得一个清华的研究生来技校当老师这种事太离奇,会想这个人是不是不太靠谱啊。”
  沈之嘉回忆说。但她仍没有放弃,她打电话给投过简历的另一家南京的职校,接电话的老师听了她的自我介绍后很重视,称将向校长汇报此事。几天后,沈乘坐高铁到南京参加这所学校的面试。
  校长亲自担任面试官。沈之嘉回忆说,校长盯着她看了足足有两分钟,那眼神充满着怀疑,仿佛是想问,你不会是为了骗一个南京户口才来的吧?在回忆这个细节时,沈之嘉笑了:“我当时差点就对校长说,我老家是杭州的,杭州户口比南京的还贵呢!”
  这一次,她如愿以偿,在这家南京的职业技术学校找到了工作。
  “靠谱”新青年的另类选择
  若干年后,当研究者梳理这段历史时也许会发现,沈之嘉无意中加入了一股与社会主流趋势相悖的“微潮流”之中―自2010年前后,一些接受过国内外最顶尖教育的年轻一代精英们,开始在上将目光转向那些“非主流”地带,比如最底层的乡村,以及那些听起来并不高大上但他们却喜欢的职业。
  当沈之嘉在试图叩开中国蓝领工人的“预备役”部队―职业技校的大门时,另一位“85后”青年、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秦h飞已在湖南衡阳的一个小山村中默默地当了两年的“村官”。
  在这两年间,秦h飞为所在的衡山县贺家乡贺家山村募集到了80余万元资金,帮乡亲们修建了灌溉良田的水渠,新建了一所田园风光式的敬老院,还为周边4所学校就读的700多名学生每人筹措了一台平板电脑。秦h飞因其出色的“政绩”被乡亲们直选为县人大代表。
  但凡对中国农村熟悉的人都知道,上面几件事中的任何一件,在农村都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庞大工程。就以修建水渠为例,贺家山村的村民们渴盼了几十年却一直没办到。不了解内情的人可能会误以为,秦h飞能做成这么多事,可能是借助于他头顶的光环―耶鲁大学毕业生,或者借助于某些强大的人脉关系或背景,才能够向上级政府争取到财政资金的支持。但熟悉秦h飞的人士则向《南风窗》记者证实,秦虽出身于重庆的城市家庭,但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上述资金的确都是靠秦h飞从社会上“化缘”得来的,只有极少一部分来自上级政府拨款。
  与其他大学生村官惯于伸手向政府部门“要钱”的思路不同,秦h飞更注重搭建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借助外力“做事情”。在与记者交流时,秦h飞会不时讲一些很有创意的新点子,而“新媒体”、“市场”、“风险投资”、“项目包装”、“营销”等词语更是挂在其嘴边的高频词汇。一个在别人眼中可能是异常艰难的创业行动,在他眼里则更像是一种充满着时尚感,听看起来很酷、好玩、靠谱,又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责任编辑:王燕)
&&&&&&</div
你也许没有参加2014教育年度盛会,但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清华毕业生求职心得吐血推荐! - 乔布简历
清华毕业生求职心得吐血推荐!
浏览( 6054 )
2012年,我毕业。虽说是名校毕业,但在高校的光环下,四年荒废了很多,没好好利用身边的资源,在同学们都拿到offer 的时候,却在四处碰壁的面试。经过了那段黑暗时期,我摆正了心态,拿到了现在的offer,在这里想给学弟学妹们写些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正在求职的你带来一些帮助。
一、关于简历的制作
近日,有同学问我 是怎么样制作,在我看来,简历的作用非同一般,是给HR的第一印象,四年的经历很多,要浓缩在一页纸里,并给招聘者留下印象,就要在一个自己擅长的点展开一个比较深入的阐述,这里便不在累赘阐述。具体内容,我就给大家推荐篇文章 。
二、若无真才实学,亦要把佛脚一抱
上过大学的同学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就是我平时学校读了很多学科,但是都是很入门的,自己又没有很好的研究,两三年下来感觉科目就像泛泛而谈,到了真正要找工作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空,可能会想自己会干什么,感觉自己什么都会干,但又什么都不会干,会有一种很矛盾的感觉。我是读经管类专业,因平日里无真才实学,所以感触颇深。深知自己的情况,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前一个月就学习了自己所要学习的行业的入门知识,以供求职之用。若自己连入门浅显的知识都没有的话,用人单位在面试问问题的时候,那么自己在那个时候就会无所适从,感觉说什么都不对,最后可能会被用人单位拒绝。当然大学也不乏真才实干之人,这些人在求职的时候就可能不会有这种空空如也的感觉。
三、切忌眼高手低,心浮气躁
作为刚毕业的应届生,社会经验尚浅,能力尚低。作为一个企业要的就是能力为其创造效益,能够拿过来就能够用的人,而作为应届生的需要的是锻炼,所以一开始给的工资不高,也是情有可原,纯属正常。如觉得企业给你的工资太低,那首先先问自己能不能一开始就为企业创造效益,若不能,自己何必要求企业给你多高工资。我认为当你的能力高于你当前的工资,是赞成跳槽的。
四、沉下心来方是人间正道
最近我听闻一同学,工作一天便辞职了,话说他所做工作的清闲,自感觉学不到东西,拉不到业务便辞职了,找了一个网站建设的工作,对于此人的网站技术,在此不做评述,相信你们懂的,作为其同学还是希望其能胜任此工作。但我认为成功的一定是耐着住的人,虽然耐得住寂寞的人不一定成功。我虽不才,从事的是SEO的工作,每天基本上都要发50条外链,就是CTRL+C加上CTRL+V,也是枯燥繁琐的工作,但笔者还是相信沉下心来方是人间正道。虽我不是什么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但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能够有所建树。
写了以上四条求职心得,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对广大应届毕业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天涯论坛
本文由鲸骑士@乔布简历 整理成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参与讨论,纠错和补充内容
使用量19867
使用量15119
使用量12623
使用量7121
back to top
其他用户还浏览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简历找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