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四个字成语,其中有2个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谁能答出2和3四个字的成语 有_诸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2,097贴子:
谁能答出2和3四个字的成语 有收藏
谁能答出2和3四个字的成语 有奖励哦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1杯水车薪,2不知3无语伦比4花开月圆5比翼双飞
2.人才辈出
人闻蛋雅啊2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当前位置:>>>>
第四个字是火的成语
大家都在找的汉字: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指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指不畏凶险。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炳:光明、明亮、显著。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以之形容马行疾速。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指不畏凶险。
:&&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比喻迅猛之势。
:&&犹煽风点火。搧,同“扇”。比喻煽动别人闹事。多用于贬义。
:&&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同“洞若观火”。
共找到112个第四个字是火的成语,还包含带火字的成语大全,以火字开头的成语大全;相关查询:热门相关推荐阅读
第二个字是鱼的成语大全,第2个字是鱼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鲤鱼跳龙门lǐ y tio lng mn 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意思: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鲤鱼跳龙门lǐ y& ti&o l&ng m&n
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意思: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鲇鱼上竹ni&n y& sh&ng zh&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意思: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贯鱼之次gu&n y& zhī c&
出处:《后汉书&杨赐传》:&慎贯鱼之次,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遐迩有愤怨之声。&
意思: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鲁鱼亥豕lǔ y& h&i shǐ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意思: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枯鱼衔索kū y& xi&n suǒ
出处:《韩诗外传》卷一:&枯鱼衔索,几何不蠹?&
意思:穿在绳上的干鱼。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
如鱼得水r& y& d& shuǐ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意思: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得鱼忘筌d& y& w&ng qu&n
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意思: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河鱼腹疾h& y& f& j&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意思:指腹泻。
鲁鱼帝虎lǔ y& d& hǔ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意思:指文字传抄错误。
鼎鱼幕燕dǐng y& m& y&n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意思: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枯鱼之肆kū y& zhī s&
出处:《庄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意思:比喻无法挽救的绝境。
相关关键词标签:
全站最新文章
更多精彩请看下页:&&& &&&下面的四个字各写出两个不同的意思.用每个意思组成两个成语.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下面的四个字各写出两个不同的意思,用每个意思组成两个成语。
答案:解析:
强:①强壮,有力。年富力强
②强者,豪强。弱肉强食
巧:①聪明,灵巧。能工巧匠
②精巧。巧夺天工
切:①用刀切开。切玉断金
②切合,符合。切中时弊
日:①太阳,日影。日薄西山
②白天。日以继夜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三语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人教实验版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阅读文章,填空。
(1)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天下顺之(  )      七里之郭(  )  环(  )而攻之而不胜
夫(  )环而攻之     池(  )非不深也
兵革(  )非不坚利也   粟(  )非不多也
委(  )         而去(  )之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
寡助之至(  ),亲戚(  )畔之
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_通________
“得道者多助”中的“道”应是(  )
水流通行的途径
王道;仁政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
用语言表示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天下顺之”中的“之”词性不同的是(  )
太医以王命聚之。
登轼而望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
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相同?(  )
句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池非不深也    园林池沼宽畅
兵革非不坚利也  可汗大点兵
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粗的成语。
(1)多助之至:________
(2)失道者寡助:________
辨析下列词语的不同用法: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析如果君主做到了“得道”,将会有什么好处?(最好用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守城一方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用文中肯定词语概括)________
(2)攻城一方“环而攻之”所凭借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
(3)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4)守城一方失利的具体表现是什么?________
第四段的排比句是________
“得道者”的意思是________;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分析为什么“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________,你认为二者有没有矛盾?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 独自 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庭户①。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马致远《落梅风》)
  材料五 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曲折,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墨色略淡中见浓墨、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墨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注释】①香庭户,指女子闺房。(1)
材料二《卜算子 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 请写出。
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请指出。
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
《卜算子 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 30 个左右)
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会是怎样的呢? 请你也用两三词语概括出来。
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 30 个左右)
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人们常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 为什么? 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 30 个左右。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初中六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侯,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  马  徽  再  荐  名  士
□□□□□□□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四个字回答)
3.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侯,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  马  徽  再  荐  名  士
   □□□□□□□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四个字回答)
  (3).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个非四个字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