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唐慧事件近况后两座建筑物近况

↑今天我们分享与911事件有关的一部电影一个音乐一个建筑一个摄影一个艺术作品……▼▲昔日的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这个每年9月11日都令全世界人民想起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过去14周年了,但事件的影响力仍在持续着,人们对这个事件的思考也仍在持续着……日,两架遭到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分别撞向世贸中心一号楼和世贸中心二号楼,两座大楼在两个小时内相继倒塌,导致包括世贸中心其余5栋大楼、德意志银行大楼在内的多栋建筑物严重受损。事件共造成3201人遇难,大楼倒塌后,仅救出3名幸存者。&&&& 一部电影▼<p style="margin911 恐怖袭击中双子塔为何在短短的燃烧之后就倒塌了?
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持有911阴谋论的说法,那么911恐怖袭击中的双子塔为何在短时间的燃烧之后就会轰然倒塌呢?大裤衩配楼当年的火把整个楼都点着了,同样是钢筋结构,也没见倒塌啊,有没有懂建筑学的同志帮忙解释下。还有,911阴谋论的说法站得住脚么,为什么。
按投票排序
事实上,世贸双子楼并不是“短短的燃烧之后就倒塌了”,而是坚持了足够长的时间,为很多人提供了宝贵的疏散时间。至于说“为什么最终会倒塌”,最想让大家弄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应该就是 LERA 公司,毕竟,自己公司的标志性作品轰然倒地,如果是由于设计原因,那么这个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 LERA 的官网上,除了常见的 Home、Projects、News、Contact 之外,还有专门的一栏,叫做“”。LERA 是这么说的:作为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的结构设计工程师,LERA 与世贸双子楼之间有着特殊的纽带。修建双子楼的时候,我们的创始人 Leslie E. Roberson 主持了整个结构设计。此后的接近四十年里,我们也一直为双子楼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包括1993年爆炸案后修复工作。就在我们的办公室里,我们亲眼目睹了第二架飞机撞上双子楼南塔。跟你们一样,我们无比悲伤和沉痛,因为数千人死于这场灾难......我们忧虑很多朋友的安危,不幸的是,一些朋友在这次袭击中失去了生命。如果一架波音707在大雾中迷航,偶然撞上了双子楼,我们的设计可以抵御这种撞击。即使是被恐怖分子夺取的波音767,虽然体型更大、飞行速度更快,依然不能靠撞击来摧毁双子楼。但是,双子楼的消防系统没有能够控制住数千加仑航空燃油引发的大火,事实上,这超越了消防系统的能力范围。虽然这场悲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感到庆幸的是,双子楼在坍塌前坚持了足够长的时间,为许多人提供了宝贵的逃生时间。LERA 还提供了 FEMA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和 SEI/ASCE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结构工程师分会的联合调查报告 FEMA403 的摘要:。这也应该是
老师在回答中提到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描述的事故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双子楼被飞机直接撞击的若干个楼层,立即发生了严重的结构破坏,包括局部的坍塌。但除了这个局部之外的其它部位,结构保持完好。但是,由于飞机撞击大楼,导致飞机上的航空燃料被点燃。撞击产生的巨大火球瞬间消耗了一部分燃油。剩下的燃油沿着楼层流到电梯井和管道井里,在整个建筑的上半部分引发了大火。随着大火的蔓延,主体钢结构的承载能力被逐渐削弱,最终导致了大楼的整体坍塌。这份报告提到的双子楼坚持的时间足够长、撤离人员比较多的原因包括:钢结构体系的 robustness 和 redundancy (鲁棒/强健 和 冗余/备份)足够多的带有醒目疏散标志和紧急照明的疏散楼梯楼内人员认真有序的执行了既定的紧急疏散计划报告还提到了这次事故所引发的思考包括:双子楼的钢桁架楼板的 robustness 和 redundancy 与其它结构体系的比较疏散通道周围是否有必要采用抗撞击的围护措施在撞击和爆炸下对建筑内部的被动防火措施的保护疏散通道集中布置在中央核心筒内和分散布置在建筑平面内的比较报告给出的部分建议包括:更多的社会资源应该放在航空安全和其它安保措施上,而不是让建筑结构能够抵御类似的飞机撞击。对建筑结构的防火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在结构工程师和消防工程师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包括协同设计、互相培训。重视居民和用户的紧急疏散演习。普及建筑结构知识,让用户和居民了解基本的建筑法规、规范、设计荷载、以及哪些极端情况是设计时所没有考虑的。成立一个结构工程紧急响应计划(Structural Engineering Emergency Response Plan),让有专业技术经验的工程师志愿者可以更快更高效的参与到灾难的营救和处理中。世贸中心双子楼是典型的钢结构框筒,同时也是一个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框筒体系在国内比较少见,因为牺牲了外墙的开窗面积,所以不太受国内业主青睐。世贸中心双子楼采用了外围密柱框筒,钢框架柱的间距非常密,照片上很密的竖向线条就是一根根钢框筒柱,而柱子和柱子之间的钢裙梁也非常高,所以开窗面积很小。但是好处是不需要“傻大笨粗”的混凝土筒体,空间非常宽敞。建筑内部的普通钢柱子只承受竖向荷载,侧向荷载全部由外圈的密柱框筒承担。一定意义上,防火问题是钢结构的阿喀琉斯之踵。结构钢材在摄氏600度左右时,强度已经下降到50%左右,事实上的承载力可能已经低于实际的负荷;温度达到度时,钢材丧失全部的结构强度。建筑物上部的重量压下来,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造成建筑结构的整体逐层垮塌。虽然世贸双塔采取了消防保护措施,但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实在是杯水车薪。就我个人而言,不管是在结构意义上,还是在建筑意义上,世贸双子楼都非常优雅。如此美丽的东西,却毁于这样的无妄之灾,思之实在是令人心痛。但没办法,人类的愚蠢和狂妄又有谁能解决。至少,这样的灾难不是工程学所应该和能够应对的。PS: 看了评论和其它回答,再多说一句,直白说,我个人觉得,这种事故根本就不在结构工程学范畴之内。就像核弹可以轻易摧毁一切建筑结构,但我们不可能在结构设计中考虑核爆的冲击力和高温,否则,每栋建筑的造价都是天文数字。如何避免建筑物被核弹摧毁,这是政治家的议题,不是结构工程师的议题。PS: 很多人质疑“足够长”,质疑“去问问没跑出来的人,什么叫足够长”。这个“足够长”不是我定义的,是 SEI/ASCE 定义的。当时整个世贸中心共有约58000人,事故最终造成2830人死亡,其中403人为赶来营救的消防人员。我不知道对于这些“义正言辞“的人们,到底多长才算是足够长?
身为建筑师可以说两句,Yamazaki的这个世贸塔的结构形式是钢结构,钢结构好处是预制周期短,刚度强,建设快,但有个至今都很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耐燃,燃烧后容易变软失去刚度。其实从燃烧后的照片可以看出来坠落的外结构都是三根三根一起坠的(爪机答题,明天配图),说明当时建造的时候已经是在工厂预制好再现场配制的。换句话说其实大楼不是被撞倒的,而是被烧毁的。大裤衩的结构形式还是混凝土,比较耐烧。(明天换电脑详细答)----------------------------------------08.05详答分界线--------------------------------------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世界上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外墙不承重,所以都只是称为幕墙。而世贸塔的创新就在于他采用外墙承重的方式,不过和以前的承重墙不一样,他在外墙排列了很密的柱子,每根柱子宽45.7cm,相邻柱子的距离只有55.8cm。钢柱包裹着防火的材料,表面是铝板。(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同时大楼里面的核心筒(里面安设电梯、楼梯、设备管道等的地方)也是由钢结构做成的。内外管筒之间,每一层都是钢桁架连接,各层的楼板由刚桁架支撑。综上所述,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从内到外都是钢结构的摩天大楼。同时,为了减少人们在高层建筑上容易产生的恐高症,Yamazaki一向主张在高层建筑上开窄窗。世贸中心外墙上开细窗子的做法使得外墙的玻璃面积只占了表面积的30%,由于玻璃窗不大,人们站在二三百米之上时常感觉不出已经距离地表如此之高。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当年的这些所有引以为豪的创新手法在遭受袭击后都变成了瞬间地狱的推动因素。一栋从内而外,彻头彻尾,钢用料密集林立的钢结构大厦在遭受飞机撞击后,由于汽油燃烧的高温使钢结构丧失强度而坍塌损毁。以下摘抄自《新科学家》杂志的详细数据解释:第一架波音767飞机的重量超过120吨,以630km/h的速度冲向北楼,专家计算其对大楼的冲力为3260牛顿(经指正,此处单位应为万牛),而大楼结构设计是可以抵抗飓风的5840牛顿
(经指正,此处单位应为万牛)
,所以大楼肯定不是被飞机冲撞倒的。但是飞机冲力集中在大楼的一个点上,能把那里的外墙柱撞断。波音767翼展47.6m,在撞上北楼第96层的被墙面时,将北面的35根外墙柱撞断,飞机冲进了楼层内,但这一层楼的另外一百五十多根外墙柱和内部核筒都未受破坏,大楼96层以上的楼层重量依然还被支撑着。飞机撞上大楼时候,飞机中还剩有3.1万升的汽油 (经指正,此处单位应为航空煤油) ,大部分还储藏在机翼油箱里。大量的汽油被带入楼层内,引起爆炸和大火。大楼的钢构件上包有防火的隔热层,但是767飞机撞击大楼时候的强烈震动,把钢构件上的隔热层震掉了。研究表明如果没有隔热层存在,大楼的钢结构会在10-15分钟内就坍塌。而实际上是北楼在遭袭1小时40分钟后坍塌,南楼在撞击后56分钟坍塌,两座大楼之所以能坚持那么长时间,还是靠隔热层发挥了作用。911使三千多人丧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同楼里也有九千多人活了下来。因此单单因为这种百年一遇的恐怖事件就否定钢结构大楼的存在意义是十分因噎废食的一件事情。现在的建筑高层工程中也一直在研究和改进超高层建筑的防灾减灾措施。补充一张图以说明预制钢结构在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快速建造的好处(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再补一张图说明世贸中心不是被撞断而是被“烧软”的(经指正已将图片进行处理)最后,再次向当年在这次恐怖事件中丧生的人们默哀悼念。All we are saying,give peace a chance.
于911事件14周年之际,看了一部关于911真相的纪录片,虽然对美国自编自导911的这一观点无法接受,但纪录片中不少对大楼倒塌方式的质疑还是很有探讨意义的。911是在我小学五年级时发生,彼时对建筑一无所知,只听新闻里说是钢材不耐火,烧塌的,于是十几年来从未质疑,此次纪录片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1. 是不是火灾足以烧塌钢架建筑?2005年位于马德里的一栋32层高的WINDSOR大楼起火,起火点位于21楼,电路引燃,燃烧了20小时后火势才得以控制,然而扑灭后,虽然部分钢结构垮塌,但大楼主体依然保持直立。2005年位于马德里的一栋32层高的WINDSOR大楼起火,起火点位于21楼,电路引燃,燃烧了20小时后火势才得以控制,然而扑灭后,虽然部分钢结构垮塌,但大楼主体依然保持直立。2. 为什么双子楼会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下落?一个小球从420m高空坠下,不考虑空气阻力,下落时间为9.3秒,而双子塔坍塌的时间为10秒,几乎等同于自由落体。大楼倒塌模型可见下图。是一个典型的Progressive Collapse的过程。在80+层被火烧软以后,失去承重力,上部结构以接近自由落体的速度下坠几层,再一层层摧毁下部结构。然而下部结构是十分坚实的钢框架结构,为什么会对坠落物几乎无还手之力?是一个典型的Progressive Collapse的过程。在80+层被火烧软以后,失去承重力,上部结构以接近自由落体的速度下坠几层,再一层层摧毁下部结构。然而下部结构是十分坚实的钢框架结构,为什么会对坠落物几乎无还手之力?3. 为什么上部结构在空中坠落数层后已然碎成渣渣?参加上海的楼倒倒,汶川地震中三楼变一楼,其上部结构却能在数层甚至十数层坠落下基本保持完整。4. 燃烧温度是否足矣烧融钢结构?下图为钢铁强度比(高温下的屈服点比常温屈服点)随温度(摄氏度)变化的曲线。而航空煤油的露天燃烧温度为260-315 ℃,最大燃烧温度为980 ℃。钢铁的熔点为1500 ℃。也就是说,火场中我们传统意义上燃烧释放热量最大的可燃物,并不足以使钢铁融化,然而废墟现场却发现了很多液态钢。5. 现场发现铝热剂(铝+三氧化二铁)。于是乎,纪录片得出的结论是美国自己把楼定向爆破的,赖在恐怖分子身上。--------------------------------------------------------------------------------------------------------------------------------------------------这些说法乍一看都挺有道理,但以我多年前本科修Fire Engineering时的一些微薄知识,也能发现问题2,3的一些漏洞。如果有了解问题1,4,5的,欢迎解惑。首先为什么上部结构会碎成渣渣?因为热量是向上走的。『重返危机现场』有一集提到2000年奧地利登山纜車大火,在密闭登山隧道中,车尾起火,惊慌的人们纷纷向上方远离火场的方向逃离,只有11人在一位有经验的消防员的带领下,穿过火场,向下方逃离。最后这11人获救,其余向上逃的155人全部罹难,尸体化为灰烬,需要依靠DNA技术辨认。同理,向上的热空气使大楼的结构迅速软化,在下坠力中不堪一击。那么为什么下部结构也会如此不堪一击呢?倒塌前大楼下方基本没有火灾的痕迹,甚至电力系统都仍然正常。但是观察大楼的外部结构,不难看出一些端倪。这像芯片一样帅气的钢结构就是大楼的外框架,用于抗扭抗弯和部分承重,中间部分为剪力结构,此时所有外部钢结构都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丝顾虑,也没有一点点insulation,就这样让上部的热量通过热的良导体传播下来,所以当上部结构垮塌时,砸中的不是坚挺的框架,而是已经软化了的下部结构,所以坍塌速度才会接近自由落体。这像芯片一样帅气的钢结构就是大楼的外框架,用于抗扭抗弯和部分承重,中间部分为剪力结构,此时所有外部钢结构都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丝顾虑,也没有一点点insulation,就这样让上部的热量通过热的良导体传播下来,所以当上部结构垮塌时,砸中的不是坚挺的框架,而是已经软化了的下部结构,所以坍塌速度才会接近自由落体。此外计算后的下坠力令人震惊,例如 0.5 kips的铁块于4ft(1.2m) 处自由下坠,砸在16 ft (5m) 净跨的普通钢梁上减速为0,产生的下坠力高达120 kips,为原本重力的240倍。即使下部钢结构并未软化,恐怕也是设计不能承受之重。如果大楼中间有足够坚实耐烧的混凝土剪力墙,亦或是外部钢结构牺牲部分连贯美观性设立隔热层,亦或是外包混凝土隔热,大楼或许都不会倒塌的如此之快。这里『快』的定义为远小于规范限定的四小时,之所以是千人伤亡而非万人伤亡跟碰撞时间点有关,北塔撞击时间为8:46分,很多华尔街精英都还没来得及上班,很难想象如果在11点前后发生撞击,几万人如何能在一小时内得以疏散?灾难不会凭空发生,而是关键事件的连锁效应。在一场十数年前的悲剧中,安保,航空,灾难应急,摩天大楼本身的特点,甚至政治,信仰,一环扣一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这场事件中,结构工程师不是也不应是被谴责的人,但从中暴露出的高层建筑可能产生的问题,仍然对每个有志于投身土木行业的人有着借鉴意义。
看到很多人纠结于猪小宝学长答案里的“足够长”,我查了下百度百科,上午8时46分40秒,美国航空公司11次航班以每小时490英里的速度撞向世界贸易中心北楼,撞击位置为大楼北方94至98层之间。上午9时03分联航第175次航班撞进世贸中心南楼。世贸中心北楼倒塌发生在上午9时59分,而世贸中心南楼倒塌时间为10时29分。所以简单的相减就可知道北楼坚持了1小时13分钟,而南楼为1小时26分钟,这么长的时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不妨看一下《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200:.1条,单、多层和高层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按照最严格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一级耐火等级的柱子的耐火极限是3小时。所谓的耐火极限,指的是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或结构从受到火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这段时间。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这里的条件是标准耐火试验条件,所谓标准条件主要指的是按照标准升温曲线(ISO834)升温,如下图示。
按照最严格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一级耐火等级的柱子的耐火极限是3小时。所谓的耐火极限,指的是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或结构从受到火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这段时间。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这里的条件是标准耐火试验条件,所谓标准条件主要指的是按照标准升温曲线(ISO834)升温,如下图示。
但是实际火灾中,由于起火原因与室内可燃物情况不同,温度几乎不可能按照标准升温曲线走。具体到911事件,由于飞机携带有一定量的航空燃油,撞击后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再加上大楼里人员密集,可燃烧物较多,所以按照正常情况推算,大楼内温度上升应该是快于标准升温曲线的。而且这里的耐火极限针对的是单个构件,也就是梁、柱、支撑等单个构件试验,而不是整体结构。经过研究发现,钢结构中节点一直是结构抗火的薄弱环节,一旦节点破坏,结构的荷载传递路径将会部分中断,也极易导致结构破坏。所以一般情况下整体结构的耐火极限是要低于单个构件的。世贸中心大楼建于1962年,那个时候工程界几乎还没有结构抗火的意识,整栋结构也只是按照建筑防火的要求做了一定的防火保护,而且由于经历的时间比较久,肯定有部分防火保护层发生脱落。所以不得不说世贸大楼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能坚持将近1个半小时,实属不易,对于猪小宝学长说的足够长,我是赞同的。
对于大楼倒塌的原因,猪小宝学长说的也已经很清楚了,主要是由于结构在火灾下性能的退化,而不是撞击所致。但是对于他最后说的“我个人觉得,这种事故根本就不在结构工程学范畴之内,就像核弹可以轻易摧毁一切建筑结构,但我们不可能在结构设计中考虑核爆的冲击力和高温,否则,每栋建筑的造价都是天文数字”这句话,我持有不同看法。爆炸、撞击不仅属于结构工程领域,而且属于最近几年结构工程领域最活跃的几个方向,据我所知,世界上有很多著名学者包括我们学院很多老师都在研究钢结构抗火、结构抗爆、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等诸多问题,也正是在美国911事件后,美国政府邀请了包括加拿大、欧洲等很多著名的结构工程专家对世贸大厦的倒塌原因及过程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而这些学者很多人现在都活跃在结构抗火领域。作为工程师的我们,难道不正是出现了新问题,然后运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去解决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吗?当然不可否认这样的悲剧确实属于政治问题,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我们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据我了解,现在钢结构的抗火和抗连续性倒塌领域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成果,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能还是不能阻止大楼的最终倒塌,但是我们可以使结构的破坏更推迟一些,从而为逃生留下更多的时间。
确实不可否认,工程是需要平衡功能、安全和造价,但是为了更安全,多花点钱就一定不可取吗?而且现在的结构抗火设计已经在向性能化防火设计迈进,性能化防火设计(Performance-based
Fire Protection Design)的标准定义是:性能化设计是一种新型的防火系统设计思路,是建立在更加理性条件上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它不是根据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进行设计,而是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首先制定整个防火系统应该达到的性能目标,并针对各类建筑物的实际状态,应用所有可能的方法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和将导致的后果进行定性、定量的预测与评估,以期得到最佳的防火设计方案和最好的防火保护。简而言之,就是根据需要进行合适的防火保护。我国防火规范以前的规定是比较死板的,比如说一栋大楼,多少层,多少面积,然后防火保护层的做法是确定的。但是性能化防火设计就是通过模拟软件建立建筑可能的火灾状态,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防火设计,比如节点的做法,防火保护层的厚度等,部分火灾下温度上升很少的部位就不用再涂抹防火保护层,达到降低造价的效果。所以随着新的抗火设计方法的发展,我相信我们可以在比现有的花费增加不多的基础上,也可以使建筑更加的安全稳固。
最后,我也和小宝学长一样希望政治家们能够更加创造一个更和谐的世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免受这样的飞来之祸。利益相关:猪小宝学长粉+结构抗火研究生
看了那么多阴谋论者对结构工程师的攻击,我有话说!非结构专业从业人士永远无法理解钢结构的痛。都以为钢铁是万能的。其实我们在日常设计工作中依然更加倾向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原因有下:1.钢结构太软,虽然钢弹性模量很大,但是钢材因为强度高,故而截面一般比较小,其抗弯能力EI中的截面惯性矩项I偏小。太软往往带来很多问题,对于高层来说是顶部位移问题,对于普通房屋来说存在舒适度问题。因为软其结构自振周期往往接近人步行周期,故而钢结构人走在上面会有震动问题。上海的朋友在宜山路站换乘九号线时候想必深有体会。2.钢结构怕火,400度强度相对室温打对折,600度就只剩下室温的20%,同时几乎丧失全部刚度。一般而言钢结构设计中,我们为了控制成本,构件应力比一般都在70%到80%。也就是说400度足以摧毁钢结构构件。而刚度的丧失对于钢柱而言更是火上浇油,一旦钢柱发生一个小小的倾斜,那就是妥妥的附加弯矩。最终导致的破坏可能是强度破坏也可能是刚度不足导致的稳定性破坏。所以高温对于钢结构的破坏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双子塔受力结构是钢结构,韧性好,抗震能力强但如楼上所说不耐高温。大裤衩配楼里面还是混凝土结构,只是外表皮是钢材。烧了层套子而已。
双子塔的结构体系是钢结构,大裤衩配楼还是现在流行的剪力墙结构,烧坏的只不过是外面挂幕墙的钢骨架
我想补充一个:钢结构,稳定性问题大于强度问题。失稳对于钢结构来说,是一个更要命的问题。很多人可能质疑大楼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突然”崩塌。其实稳定性和材料强度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是说强度要降低到很低甚至零强度才会失稳。即使钢材强度并没有降低很多,也可能在强度仍然足够的情况下失稳,钢结构会短时间内失去刚度,不需要等到钢构件软化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形。
很简单,因为它是钢结构,高温下强度下降速度非常之快,所以被烧软后自然就塌了
有个分析的长文非常棒,但是被河蟹了,我摘点图出来发给大家。1、南塔倒塌图楼的顶部为什么没掉到大街上,可以参考变形金刚某部的大楼倒塌,是直挺挺的倒下去的,而世贸塔是粉碎性的开始掉落。坠落速度接近自由落体,只要下部稍有支撑,坠落速度不会如此快。尘埃内部有可疑火光。坠落过程中,楼体上部逐渐消失。2、可疑喷射这是北塔倒塌时,在坠落区下方很远的地方,就有喷射出现。3、
大楼的结构钢材向水平方向喷射达七十多米(大楼有63米宽)。
那真不是烧塌的,烧塌论很难解释两栋楼包括辅楼为什么塌得这么精准,一味强调钢结构的不耐热性能只能徒惹笑话,猪都知道钢不耐热。从三栋楼的倒塌方式上我们明显可以嗅到定向爆破的味道。假设的确是钢结构因高热失去承载能力导致坍塌,那么倒塌方式应该比较随意,至少不会像视频中所展现出来的精准下坐。如果一栋楼还说的过去的话,那么三栋楼都这么精准坍塌,很难不让人有所联想。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大跨度钢结构厂房因火灾事故坍塌,其中火源直接烘烤的部位会先行坍塌,而不是整个厂房一起坍塌。如果根据相关规定老老实实涂刷防火涂料,坍塌时间会大大延后甚至不会坍塌。双子大厦设计指标中有一个项目就是能够抵御波音767的直接撞击,事实也证明飞机直撞并不能把这两栋楼搞塌。那么您觉得设计师会把飞机携带的燃料忘记吗?只考虑飞机撞击不考虑燃料燃烧产生的高热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猪都知道刷防火涂料啊!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双子大厦,其实最能说明爆破论的恰恰是边上那栋辅楼,既没有被撞也没有燃烧,它怎么也塌掉了呢?如果说地基问题,那边上其他辅楼呢?双子阴谋论并不是说着玩玩的,当年在课堂里就进行过激烈的讨论,根据建筑防火和nfpa的有关设定,双子是不可能被烧塌的,后来看到了loose change更加深了这个想法,毕竟反恐法案的顺利通过以及进军阿富汗都受益于此。
近几天*博上关于【911事件全程高清记录还原】的视频被大量转载,先Po出链接:1)/show?fid=adf9e28fe4a)/show?fid=bd72bacd875afd64d 3)/show?fid=e4b1ab5ec1eff99ecf16226bd3
视频中可看出经过两次袭击产生的碰撞引燃了机内燃料,燃着的燃料沿大楼侧面和通风道向下蔓延,导致火势的加剧直至倒坍。
2001年后美国政府和土木工程学界成立了许多调查小组进行深入研究,除了全球各网站所争论的政治因素外,对结构抗火设计的忽视是世贸双子塔并未坚持足够长的时间的致命因素,这次事故引发的思考:
Lesson 1:Sustainablity.建筑的可持续性是一可控的生命周期,其间设计者做出一系列前瞻性的决定来减少从项目初始期至基础设施最终清除阶段的消耗及负面影响:可持续性概念明确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之初证实建筑将正常运转,而当时世界第一高楼世贸中心的防火设计仅从规范性标准入手,其倒塌也违背可持续理念,当解决抗火难题时,高层建筑需要围绕此原则被设计。
Lesson 2: Prescription vs. Performance. 规范式和性能化设计的思考:世贸中心是创新设计的典型代表,其中绝大多数设计使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工程方法,而火灾防护却使用统一的规范方法设计。世贸中心是独特、创新且最优化设计的结构物,从独创性的使用了世界上第一个高层的风洞到每座塔楼支柱和楼层桁架间安装的约10000个粘弹性阻尼器再到基坑开挖,LERA公司对每个细节进行了性能设计,但未被优化的消防安全与结构工程师对结构物在火灾中性能理解的缺乏导致了此不可预料后果。
建筑结构的抗火性能通常是用足尺寸抗火试验确定,试验中所应用的时间-温度曲线被称为标准升温曲线,其中ISO-834曲线被美国广泛采用,表达式:T=345lg(8t+1)+T'。它呈现了最坏的火灾情形。
世贸中心设计中大多数构件按标准抗火试验被设计成耐火极限为3小时,但为对其性能化设计使得整个结构最终却仅坚持了1小时左右。从下图中可看到中间和两边均为刚性柱,中间却安置轻型板,以经济性、快速性为基础的技术创新设计却使得板在火灾下易屈曲,加速整个高层的倒塌。
Lesson 3: 创新引入了更复杂化的结构,因此对可持续高层的追求促使对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潜在火灾条件的根本性改变。
爱丁堡大学BRE Centre for Fire Safety Engineering主任Prof.Jose Torero做的关于911事件结构抗火学术分享/watch?v=cypliVb5c8c
911真正的真相超出任何人的想象!---世贸大厦核弹拆除:视频共3部分:
All Photos are from
非常不喜歡補充中的陰謀論。人性都是被陰謀論抹殺掉的。
世界贸易中心是由日裔美籍建筑设计师山崎实(雅马萨奇)所设计。事后据他生前的助手说,因为参考过去帝国大厦曾经受到美国空军轰炸机误撞事件的影响,在设计过程当中已经考虑到需要使大楼结构足以抵御大型飞机的直接撞击。有报导分析,认为大楼的倒塌并不是因为飞机的直接冲撞,而是飞机内满载的航空没有倾泻进入大楼引起的大火所释放出的巨大热量,软化了支撑大楼的钢筋骨架,最终导致世贸中心大楼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塌。但是,也有一批建筑学家认为仅凭大火并无法令大楼倒塌。有关摩天大楼结构设计的调查依然在进行中。
过去看过一部关于911的纪录片,正好也关于这个问题,貌似是说因为铝热剂,也就是铝热反应导致的快速坍塌。该反应能很快融化高熔点的金属。
主要是火,一烧钢软化,强度消失,挂了。。。一句话搞定
软化了支撑大楼的钢筋骨架,最终导致世贸中心大楼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塌大家都提到这一点。但是软化了骨架之后的过程都一笔带过。软化了骨架之后,由于骨架不是整体,猜测骨架连接部分首先断裂,使得这一楼层的地板整体下坠,当然更上的楼层也跟着下坠,这个动量是极大,并且越来越大,因为下坠的楼层越来越多,直接压塌下面的所有楼层
因为珍珠港被爆是美国有意参战的借口 因为阿波罗登N次月都其实是在沙漠取景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利益高于人民权益的暴政国家-----------------------------------在YouTube看过loose change 2nd edition,深感美国言论自由,任何人表达思想的权利都会被尊重的地方,我不相信人命在那里视如草芥。--------------------------------------折叠我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三母事件近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