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提高英语成绩提高接力跑的成绩

怎么提高长跑成绩
怎么提高长跑成绩
学习啦【跑(短中长跨栏接力马拉松)】 编辑:粤龙
  长跑,即长距离跑步,路程通常在5000米以上。如果提高长跑成绩呢?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提高长跑成绩的方案,希望好你有用!
  赛前注意
  1、赛前30分钟喝一些高浓度的葡萄糖水(葡萄糖是单糖可迅速消化吸收直接作用于肌肉),不要喝其他饮料,口渴可喝白水,赛前30分钟之内不要吃任何食物。切记!
  2、比赛当天绝对不能吃巧克力等甜食,吃了比赛时嗓子会发粘。
  3、了解一下对手的情况。谁的水平高,谁的成绩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准备一套穿着舒适的运动服,切记运动鞋不能穿新的,易磨脚。
  准备活动
  1、先慢跑微出汗就可以。
  2、做压腿、压腰、转体、抻肩等活动,将相关的关节、韧带、肌肉都活动开。
  3、做2、3个30米的加速跑。
  以上内容在比赛前20分钟做完。以后的时间要注意:
  1、上跑道后做几次原地的纵跳,提高一下兴奋。
  2、这段时间要注意保持体温,不要使身体凉下来。
  比赛时
  1、用嘴和鼻子同时呼吸,舌头顶上颚,让空气从舌头两侧通过,可以湿润空气,也避免凉空气直吹嗓子。
  2、全程均速,呼吸一定要均匀,可以的话守在2-3位,小心被围坐&包厢&,不够实力的话不要勉强跟跑.比赛开始后,起跑时有的人冲的非常猛,这样的人都得不了好成绩,不要乱跟。速度够的话脚跟不要着地,直接用脚前掌着地和蹬步。在最后400米发力、但要确保不要到最后100米就无以为继,冲刺时加快摆臂频率。
  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出勤率。出勤率是业余训练的前提条件。
  1、基础训练阶段
  基础训练是以后大强度训练的开始,其任务是培养初学者对中长跑项目的举,培养道德意志品质;增进健康、提高全面运动训练水平及身体素质水平;着重发展速度,改善有机体的有氧能力,提高最大需氧量水平;改善跑的技术,在各种练习中掌握跑的正确技术。重要的手段有:采取体育游戏方法及其它体育项目和部分跑、跳、投项目组成的我项训练为手段,改善有机体有氧能务,在提高最大吸氧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临界速度的能力。采用匀速的长时间跑和组合训练法,反复跑等方法
  2、准备训练阶段
  准备训练阶段主要任务:增强运动员肌肉系统和支撑器官的功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运动机能水平;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水平,改善混合代谢能力
  在这阶段采用的手段有:①在软地上(沙滩、草坪、泡沫道等)进行各种跳跃练习(行进单足跳、双脚交换向上跳、蛙跳、立定跳、深蹲跳等)②心率为150&160次/分,匀速越野跑,跑的时间为40&60分钟③米大密度间歇跑,跑多少次,间歇时间多少要因人而异。④变速跑:快跑的距离由短逐步延长,快跑的速度逐步加快,慢跑的距离由于快跑的距离相等逐步缩短,慢跑的速度要逐步地加快
  3、基本训练阶段
  基本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逐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逐步提高专项速度耐力水平;提高跑的技术的节省能量、最大限度的利用运动员的能量储备
  训练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①较大强度的越跑要求心率为160&180次/分。②600&900米的计时间歇跑每次跑前运动员的脉博应降到110&120次/分为宜。③各种跳跃进练习加强下肢力量,在后半阶段应逐步减小。④1200米的反复跑
  4、赛前训练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增强专项速度耐力,强化高&速度&耐力的能力;加强比赛技术、比赛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最佳竞技状态
  主要方法有:①一次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时要求多次数少组数、强度较大)②300或400米计时反复跑,用脉博控制休息时间,要求每100米的速度比参加比赛预计的成绩每100米快3秒③进行一次&检查跑&
  训练管理
  中长跑是发展耐久力的项目。长时间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这个项目的特点。它一方面要求尽量减小能量的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根据比赛的情况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所以运动员在跑的全程中,正确地掌握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是非常重要的
  专项训练的质量是关键。发展耐力的训练包括有氧训练、无氧训练、无乳酸训练、战术协调性、心理准备、神经系统适宜的紧张度等许多方面
本文已影响 人
[怎么提高长跑成绩]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跑(短中长跨栏接力马拉松)】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田径教材教法——接力跑
您的位置:--&
田径教材教法——接力跑
来源:&&作者:张剑辉&&录入人:张剑辉&&发布时间: 14:28:11&&
接力跑是由短跑和传、接棒技术组成集体配合的径赛项目。它既能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又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田径场正式比赛的接力跑项目有男、女 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少年女子有4×200米接力。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还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接力跑,如:迎面接力、越野跑接力、异程接力,圆圈接力、跨栏接力和不同距离的团体接力赛等。
  在田径场上正式比赛的接力跑由四人配合,各跑一段距离完成全程跑。所以在传接棒时,要充分发挥手和眼的作用。从形式来看,传接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上挑式的方法,一种是下压式的方法。采用下压式传接棒方法,练习时应培养运动员双手都能掌握传接棒的技术,双手不但会传,而且也会接。另外,在选择各棒队员时,必须根据各个队员的特长,即各队员起跑技术,弯道跑技术,冲刺跑技术和传接棒技术等,发挥每一队员的特长,把最有特长的队员安排在最合适的棒次上。
  各棒队员的安排,一般是第一棒持棒跑106~108米,安排起跑技术好并善于跑弯道的队员;第二棒持棒跑100米(实际跑126~128米),安排专项耐力好,并善于传接棒的队员;第三棒持棒跑100米(实际上跑126~128米),安排除要具备第二棒的条件外,还要善于跑弯道的队员;第四棒持棒跑92~94米(实际跑120米),安排短跑成绩最好,冲刺跑能力强的队员。
  接力跑被正式列式比赛项目是在19世纪末。当时的比赛规则规定接棒人在20米接力区内跑进中从传棒人手中接棒。20世纪后期,规则规定从接力区后沿向后延长10米,作为预跑线,接棒队员可以在10米的预跑段区域内任选一处开始起跑,但传棒接棒,仍然必须在20米接力区内完成。
  男子4×100米接力是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五届奥运会被首次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英国队以42.2秒的成绩获得冠军。日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第七届奥运会上美国队创造的42.2秒的成绩被承认为第一个正式世界纪录。目前到1986年止男子4×100米世界纪录为37.83秒。
  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首次进行了女子4×100米接力赛,加拿大队以48.4秒的成绩获得冠军;1936年柏林奥运会德国队在预赛中跑出46.4秒的成绩被承认为第一个世界纪录。目前,到1986年止,女子4×100米世界纪录为41.37秒。
  女子4×400米接力开始较晚,1969年才由原苏联莫斯科队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成绩是3分47.4秒,1972年首次列入奥运会比赛。获得冠军的是当时初露头的东德队。目前,到1986年止,女子4×400米世界纪录为3分15.92秒。
  接力跑在旧中国历届全运会上都被列为比赛项目。开始是880码、半英里、1英里接力。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改为4×200米接力和4×400米接力跑,1933年的第五届全运会有了4×100米接力跑,当时男子成绩为44.4秒,女子成绩为54.6秒。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短跑成绩的提高,接力跑的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到1994年止各项接力成绩如下表:
  接力跑的传、接棒方法,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在实践中又产生了两种方法兼用的混合式。从接力跑的竞赛规则和场地(接力区)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在快速奔跑中完成传、接棒和提高跑的速度是接力跑技术的发展方向。
接力跑技术的教学目标
  确定接力跑技术教学目标时,应以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完成接力跑技术教学的具体任务。
  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必备的接力跑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把接力跑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系统地掌握、运用接力跑锻炼身体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基本功扎实,会讲、会做、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基本胜任中学体育课中接力跑教材的教学工作,课余接力跑训练的指导工作和课外体育锻炼中接力跑练习的指导工作。结合术科课教学特点,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传接棒技术规格
  传接棒方法,一般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
  1?上挑式
  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40~50度角,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下。传棒人将棒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图1)
  这种传棒方法的优点是接棒人向后下方伸手臂的动作比较自然,传棒人传棒动作也比较自然,容易掌握。缺点是接棒后,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如不换手再传给下一棒时,则只能握住接力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和影响快速前进。
  2?下压式
  也有称“向前推送”的传接棒方法,应当强调指出,在传棒时,手臂不要太高,而是用手腕动作将棒向前下方推送入接棒队员手中。并且,传棒人可以用手腕动作来调整传棒动作的准确性。所在在做此动作时,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50~60度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下传给接棒人手中(图2)。
  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优点是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持棒快跑。缺点是接棒时,接棒人的手臂比较紧张,不够自然。
  4×400米接力跑多采用混合式传、接棒方法,它综合上述两种、接棒方法的优点。第一棒传棒人以右手持棒起跑。沿弯道的内侧跑进,用上挑式将棒传给第二棒接棒人,接棒后沿跑道外侧跑进,并以下压式将棒传给第三棒接棒人,接棒后沿弯道内侧跑进,用上挑式将棒传给第四棒接棒人。
  无论是采用哪一种传接棒方法,接力棒传递的顺序,都应是第一、第三棒队员沿跑道内侧跑进,以右手将棒传给第二、第四棒队员的左手,第二棒队员沿跑道外侧跑进,以左手将棒传给第三棒队员的右手。
(二)蹲踞式持棒起跑技术规格
  第一棒传棒人以右手持棒,采用蹲踞式起跑,按规则规定接力棒不得触及起跑线和起跑线前的地面,持棒起跑技术和短跑的起跑基本上相同,持棒方法有三种(以右手持棒为例)。
  (1)右手的食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与其他三指分开撑地(图3)。
  (2)右手的中指、无名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食指和小指成三角撑地(图4)。
  (3)右手中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和食指分开撑地(图5)。
(三)4×400米接棒人的起跑技术规格
  1?接棒人的起跑 第二、三、四棒的运动员用站立式或一手撑地的半蹲踞式起跑姿势,站在选定预跑段的起跑线前面,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弯曲,上体前倾,第二、四棒运动员因站在跑道外侧,所以用左腿放在前面,右手撑地。身体重心稍向右偏,头转向左后方,目视跑来的同队队员和自己的起动标志线或标志区(图6)。
  第三棒运动员是站在跑道内侧应以右腿在前,用左手支撑地面,身体重心稍向左偏,头转向后方,目光看跑来的同队队员和自己的起动标志线或标志区(图7)。
  当传棒队员跑到标志线或标志区时,接棒人便应迅速起跑,在传递接力棒时,应充分利用熟练的传、接棒技术,在两人都处于全速跑中棒交接。
  2?传、接棒的位置和起跑标志线的确定
  正确的传、接棒时机和起跑标志线的位置是保证在接力区内快速完成传、接棒的重要条件。
  (1)传、接棒的位置:接棒人站在预跑线内或接力区的后端。待传棒人跑到标志线时,便迅速起跑,当跑到最合适的位置时(离接力区的前端约4.50米、离接棒人约1.5米),将棒迅速无误地传给接棒人的手中。
  传、接棒过程,通常是传俸人跑到离接棒人约1.5~2米处,立即发出“接”的信号,接棒人迅速向后伸手臂接棒,当传、接棒技术十分熟练后,可以不发“接”的信号,完成传、接棒(如图8)。
  传棒队员完成传棒后,在本跑道内逐渐减慢速度,等待其他道次队员跑过后,再离开跑道,以免造成犯规。
  (2)接棒人起跑标志线的确定。由于传、接棒队员的速度快慢不同,即传棒队员最后跑进时是高速跑,接棒队员是从静止状态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为了能使传、接棒在高速度跑中进行,接棒队员必须提前起跑,提前起动处的标志叫标志线。这段距离的确定是根据传、接棒队员的跑速,传、接棒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接棒队员的反映快慢等确定的。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反复实践法:练习前,接棒队员从预跑线内(或接力区后端)向后暂定为5米或6米处画一标志线,在练习中,如果过早传接棒,说明标志线距离短了,可酌情加长距离。如果传棒队员追不上接棒队员说明标志线的距离长了,可酌情缩短标志线距离,经过反复实践和不断调整,以能在20米接力区内前段(16~18米处为宜)传接为准,确定好两人适宜的标志线。
  计算法:标志线距离=传棒人最后30米平均速度×接棒人起跑27米所需时间-(27~1.50米) 注:1.50米是两人传接棒时相隔距离。
  如果我们设传棒人最后30米的平均速度为每秒9米,接棒人起跑27为所需时间为3.5秒,即可算出标志线距离的初步数据为:
  9米/秒×3.5秒-(27米-1.5米)=31.50米-25.5米=6米。
  计算出的距离虽然是精确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需经过反复实践,最后确定标志线距离。
(四)4×400米接力跑技术规格
  4×400米接力跑的传、接棒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传棒人在跑近接力区时的跑速已经明显下降,所以接棒人应十分注意接棒技术。当传棒人跑近时,接棒人要在慢加速跑中目视传棒人,顺其跑速主动接棒,随后快速跑出。
  第一棒采用蹲踞式起跑,起跑技术同4×400米接力跑的起跑;第二棒采用站立式起跑,上体左转,目视传棒人,要估计好传棒最后一段跑的速度,如果传棒人最后一段仍然保持较好的速度,接棒人可以早些起动,如果接棒人的跑速减慢,接棒人应晚些起跑,并主动接棒。4×400米接力跑全部的交接棒过程,一般在20米接力区的前半段或接力区的中间区域内完成。传棒人将棒传出后,应从侧面退出跑道,避免影响其他接力队队员的跑进。
  4×400米接力跑,多采用右手传递接力棒。即第一棒队员以右手将棒传给第二棒队员的左手,第二棒队员跑出后将接力棒换到右手,以后各棒次接力棒的传递均以此法传接。
  4×400米接力跑以左手接棒换到右手的传递接力棒方法的优点;
  (1)接棒队员上体左转,在弯道上进行交接棒,有利于传棒队员始终沿着跑道的内侧跑进。
  (2)接棒队员上体向左转,面向里道,右肩可以防护其它接力队员的冲撞,使交接棒过程更加安全和准确。
(3)接棒队员左手接棒,换到右手在弯道上跑进。会感到自然、有力。4×400米接力跑交接棒的另一种形式,是以传棒人的左手持棒,传给接棒人的右手。换手的方法是接力队员持棒跑到最后一个直道时将棒换到左手上,然后将接力棒再传给以后棒次的接棒人。第四棒队员不换手,一直跑到终点。
接力跑技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接力跑技术教学的重点是掌握“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及其运用。如果传接棒技术差,势必影响跑速耽误时间,所以掌握传、接棒技术是接力跑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难点
  接力跑技术教学的难点是掌握确定标志线的方法和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它关系着、传接棒人是否都在接近个人最高跑速中不失时机地完成传、接棒,以取得优异成绩。
接力跑技术的教学方法
(一)传接棒技术的教学方法
  1?原地摆臂听信号做传接棒练习 二列横队,前后两人相距1.50米,左脚在前,两脚前后开立,传棒人的右肩对着接棒人的左肩。
  (1)原地摆臂按教师信号,做后伸接棒手、臂动作的练习(先左臂后右臂交替反复练习)。
  要求:臂伸直,肩夹紧,接棒手型正确,高度适宜。
  (2)传棒人持接力棒原地统一节奏摆臂听信号做传棒练习。
  要求:信号、伸手、传棒、接棒松手等一系列动作步骤清楚、准确。
  注意事项:
  (1)先做“上挑式”,再做“下压式”为主。
  (2)传棒发出信号要适时,传棒动作是在接棒手臂伸出后,看准再做传棒动作,在此之前,要保持继续摆臂动作。
  2?在走步中按同伴信号做传接棒练习
  3?在慢跑中做传接棒练习
  4?在中速跑中做传接棒练习
  注意事项:
  (1)在传、接棒开始教学时,应将速度和身高相近的同学分配在一起。
  (2)走、跑中传、接棒练习,重点要抓好接棒人手臂动作正确和稳定以及传棒动作的时机和路线。
(二)蹲踞式持棒起跑和各棒起跑技术教学方法
  1?学习各棒次的起跑技术
  (1)第一棒练习,用右手握棒进行蹲踞式起跑练习。
  (2)学习二、三、四棒,接棒人在直道和弯道的站立式和半蹲踞式,单手撑地的起跑练习。
  注意事项:
  (1)第一棒起跑用右手握棒,要求接力棒不得触及起跑线前的地面。在练习(1)和(2)技术掌握后再进行两人配合的练习(距离50米)。
  2?掌握在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技术的教学方法
  (1)在直道接力区内做传接棒的速度配合练习。
  注意事项:
  先中速、逐渐提高跑速。标志距离一般行走6步,在练习中调整。
  (2)两人组成的传、接技术练习,当传棒人用较快速度跑至标志线时接棒人迅速起跑,完成传接棒技术练习。
  (3)两人一组,2×50米的接力跑练习。要求在接力区末端三米处完成传、接棒技术练习。
  注意事项:
  (1)进入接力区练习传接棒速度配合首先划好接棒人起跑让距标志线,先按教师口令练习接棒人的起跑,要注意两点:起跑后摆臂加速,防止一起跑就伸臂接棒,其次注意跑的路线正确。
  (2)反复强调接棒人准确判定起动时机。
  (3)中速度配合比较顺利后再逐渐提高速度,不要急于比赛。
(三)4×400米接力跑教学方法
  (1)4人成队的连续进行50~100米的接力跑练习。
  (2)4×50米接力跑或教学比赛。
  (3)4×100米接力跑或教学比赛。
  注意事项:
  (1)在接力区内练习时,从弯道进入直道的一、二棒以及由直道进弯道二、三棒的传接棒速度配合练习中,确定接棒队员的起跑标志距离,在全程跑中一般要缩短50厘米左右。
  (2)全程接力跑练习时,应力求各队实力较为平均,以提高各队之间的竞争效果。
  (3)全程接力跑练习时,应强调在快速度跑中传接棒,并要求在传接棒队员之间要有适当地距离。
  (4)为了增加全程接力跑的次数,练习时可缩短全程跑的距离。如采用4×30米、4×50米等练习。
(四)4×400米接力跑教学方法
  (1)两人一组进行传、接棒配合练习。
  (2)4人或队连续进行100~200米接力跑练习。
  注意事项:
  ①在中等速度跑进中完成传接接力棒。接棒人起动时机应根据传棒人最后一段跑速而定。
  ②根据每个队员的个人特点和习惯事先确定好传接棒方法。
易产生错误及纠正方法
  (1)接棒人起跑过早或过晚,不能在预定的传接棒位置范围内完全成传接棒。或者在接棒时,接棒人尚未发挥出很大的跑速就已经完成传接棒动作。
  产生原因:
  ①对传棒人脚踩接棒人起跑标志线判断不准确,或起动犹豫、不果断。
  ②接棒人起跑过早或过晚,造成犯规或未能发挥高速度。
  ③两人的速度或传接棒配合不好。
  纠正方法:
  ①让接棒人用接力跑的起跑动作反复进行起跑练习。
  ②根据情况进清过早或过晚接棒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③让同伴用不同速度滚动篮球,以培养接棒人正确判断起跑时机的能力。
  (2)接棒没有按应跑的跑道一侧跑进,给传递接力棒造成困难。
  产生原因:
  ①没有形成各棒次在跑道内侧或外侧跑进传接棒的习惯。
  纠正方法:
  ①消除接棒人在起跑进的紧张心理状态。
  ②反复讲解和示范各棒次队员正确的跑进路线和传接棒技术。
  (3)接棒队员起跑时过早的向后伸臂等待接棒。
  产生原因:
  ①怕接不着棒早早伸臂等着接棒。
  ②传棒人过早发出接棒信号。
  纠正方法:
  ①讲清过早伸臂跑的危害性。
  ②讲清发信号的时机。
  (4)接棒人手型不对,传接棒配合不协调
  产生原因:
  ①接棒人向后伸手臂左右晃动不稳定无法传棒。
  ②传棒人向前伸臂过早或路线不正确。
  纠正方法:
  ①以中速跑做传接棒示范,让学生着重接棒时手和臂的动作、讲解手臂稳定的意义。
  ②传接棒人反复大胆地快跑在接力区内进行传接棒练习,通过练习调整接棒人起跑标志线。
  (5)起跑标志线的距离确定不准确,造成传接棒的困难和犯规。
  产生原因:
  ①没有认真地确定起跑标志线。
  ②信号发出不及时。
  纠正方法:
  ①按照判定起动时机的标志,提高准确判断能力,认真掌握时机,准确起动。
  ②调整标志距离。
  ③正确掌握发出信号的时机。
  ④组织教学比赛,反复进行接力跑练习。以巩固熟练接力跑技术。
介绍几种专门性练习方法
  (1)让教师用不同速度滚动篮球,以培养接棒人正确判断起跑时机的能力。
  (2)接力跑队员的个别练习,在于提高跑的绝对速度能力。练习方法基本与短跑队员的练习相同。
  (3)接力跑队员的持棒跑练习,着重培养队员持棒跑的习惯。一般可采用持棒慢跑,持棒加速跑60米×5~6次;持棒起跑30米×5~6次;在持棒快跑中完成送出接力棒练习。
  (4)两人或四人成组做快速传、接接力棒练习,可以慢跑中,中速跑中或在快速跑中传、接接力棒;两组或多组在竞赛中进行传、接棒练习。如2×50米或4×50米接力跑。
  (5)接力队内各棒次配合的练习。
  ①第一棒与第二棒的接力。第一棒队员听枪声起跑后把接力棒传给第二棒队员,2×100米接力跑。
  ②第一、二、三棒的接力练习。要求同前,3×100米接力跑。
  ③完整的4×50米或4×100米接力跑。
简介接力跑游戏的传接棒方法
  接力跑游戏在中学教学中广泛采用。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通过迎面接力跑,往返接力跑和圆圈接力跑等游戏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除圆圈接力跑外,通常采用正面“立棒式”的传接棒的方法。其传接棒动作是接棒人站在起跑线后,前伸右手准确接棒,传棒人以右手握棒,到传棒前最后一步,右臂前伸并使接力棒直立手中接棒人主动接棒后,迅速跑出。为了防止冲撞和抢跑,可在起跑线处插一竹竿,规定学生站在竿后左侧并以右臂从竿的右向前伸出接棒,接棒后,从竿的左侧跑出。提高农村高中田径队接力跑成绩的有效策略--《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10期
提高农村高中田径队接力跑成绩的有效策略
【摘要】: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村高中田径队接力跑成绩的有效策略为:以短跑成绩作为选材的依据并建立田径梯队;发展全体队员的短跑速度;重视运动员的力量、柔韧性的训练并与速度结合起来;接力跑交接棒的协调配合;做好参赛队员的心理调控等策略,对于提高4×100m接力跑比赛成绩效果显著。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96【正文快照】:
当前高中学生学习科目多,课业负担也繁重,面临很大的高考升学压力,上课期间没有时间进行田径运动训练,课余时间又很少。因此各校要长期开展田径课余训练不可能,多数学校在短期内(半年之内)开展训练,这就要求农村高中教练员开展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要很高。区县(市)中学生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储志东,胡莉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汪现义;李波;;[J];田径;2006年02期
方吉泉,王瑞芳,姚修荣;[J];中国学校体育;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斌,孙德成;[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张蕾;[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张宏智,郑贺,刘超;[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汪永华;[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奚凤兰,王沂;[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毕荣华;;[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梁赋,刘涛;[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徐红琴;吴泽生;;[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6期
李建荣;;[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罗达勇,汪海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迟明莉;;[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张帆;;[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刘泽梅;袁际学;;[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新艺;[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陈琦;[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张勤;[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李林;[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甄志平;[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马卫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张文静;[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骆秉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张细谦;[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柴娇;[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荣合兴;[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刘国旺;[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黄飞;[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吴马;[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紫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曹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陶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喻俊;[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张冲;[D];河南大学;2011年
张梅;[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春光,李瑞年;[J];体育学刊;2000年03期
左琳!100084,赵德岭!100084,高扬!100084;[J];中国学校体育;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满英;[J];文教资料;2005年05期
赵予;;[J];甘肃教育;2007年09期
魏立建;李华锦;;[J];科技资讯;2008年24期
钱云相;;[J];考试周刊;2009年02期
王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1期
姚毅;;[J];文学教育(上);2011年02期
傅金福;;[J];文教资料;2006年23期
索成林;;[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22期
沈医卫;;[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20期
李玉青;;[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09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志凤;;[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吴爱国;范平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先青平;;[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蔡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李玉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温永华;;[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丁革兵;;[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武锁萍;;[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李海;;[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时珠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苏兴全;[N];眉山日报;2010年
四川资中球溪高级中学
张桂华;[N];学知报;2010年
庐江县金牛中学
孙传才?刘荣举;[N];巢湖日报;2007年
瑞金第一中学
刘玉娟;[N];中国信息报;2004年
周铮;[N];农民日报;2001年
李宇 刘燕明;[N];秦皇岛日报;2007年
刘见;[N];中国教育报;2008年
;[N];中国教师报;2009年
如东县栟茶中学
徐飞;[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通讯员 储永祥 本报记者 彭航海;[N];湘潭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尚晓青;[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玉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张筱;[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张雪峰;[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安国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刘增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吉枚庆;[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鲍成彩;[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李霞;[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刘志坚;[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汪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提高英语成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