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支付产品经理理我支付着18元,点解物都睇唔到

在线直播 9月8日已结束上海-9月11日在线直播 9月1日已结束
阅读(7273)
没人带,自学慢,不在BAT怎么学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联合200+BAT资深产品经理带你学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被外行的朋友们问及最多的问题是,“做一个网站需要多少钱?”或者“做一个APP需要多少钱?”。作为做过完整网站项目和APP的人,今天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一起来算一下中小型APP从无到有需要做哪些工作,以及为达成使命,需要付出多少金钱代价。
以下内容的前提是:深圳、移动互联网方向。包含研发一个新产品过程中一些常见的工作,并非十全十美。
首先假设在做APP之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团队(这是非常幸运的前提,很多产品研发进度极其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过程中不断在招人),团队的结构以架构师兼后台开发1名+安卓1名+iOS开发1名+产品经理1名+前端开发1名+设计师1名。你可能也发现了这些人员配备都是单点的,一旦有人生病或请假,某个职位就会缺失,项目进度就会拖后,所以我们大约配备2个浮动名额,也就是,初始团队大概有8名,我们假设团队平均工资在13000左右(憋惊讶,深圳需要这个数,还是比较低的。。。),需要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详见下表(假设我们是老实善良的公司,公积金按最低标准缴纳):
除工资的部分,还要平均为每个员工多缴纳 3653元的五险一金支出,员工部分的支出是 ()*8=133224元/月。
好,有了团队,下一步要解决的是工作场所的问题,8人团队可以选择创业孵化器(前提是你能找到孵化器)或者中低端的办公场所(这类的办公场所,深圳大约是120元/㎡,大约100平米)。这里有必要稍微提以下孵化器,孵化器的租金会比较便宜(或者不要钱),在接纳创业团队之前一般会签署协议,需要以场地作为股权置换条件,或者是优先投资权,是否划算,得创业团队自己掂量。算上水电、物业,一个月15000左右算比较省了。
有了场地和团队,接下来置换办公耗材、宽带之类的(假设电脑自己带),普通的人体工程学椅子价格在150元左右,如果不买工程学椅子也可以,用普通的椅子,加上桌子平摊成本,桌椅需要200左右的成本,这算一次性付出。拍脑袋,6000元可以搞定吧。
唔,人、场地、作案工具齐活了,开始进入正题吧。
一、产品定位、扯皮、早期工作准备阶段。
做APP之前一般会有个老板,老板大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功能(对,老板一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东西,需求是什么,产品定位是什么),这时候产品经理要出马了,跟老板各种扯皮、厘清需求、找产品定位,这里大概扯吧个两周,好说歹说会把产品的定位、一期的需求想清楚(期间架构师可以开始构思产品的技术架构了,未能正式开工)。
产品定位以及早期的需求确定出来之后,需要想个产品的名字、需求调研、竞品调研分析、注册域名、购置服务器以及周边基础能力(如CDN存储、短信服务、消息推送等)、商标(未注册商标、很多团队就是吃了这个亏)、抢注域名、设计logo,这里在老板不中途改变想法、变更产品需求和定位的前提下,最起码扯一周,这时候产品的原型、技术架构的雏形也出来了,基本可以进入真刀真枪的干活了。这一步假设域名不需要花大价钱购买,全部费用算起来拍脑袋10000元/年 可以搞定。
二、产品版本策划、架构设计阶段。
看似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产品开始整理需求,按照需求优先级规划版本。架构师按照产品的发展方向构想,开始着手进入开发环境、生产环境部署、基础代码研发阶段。
很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做APP比较常见的两种功能实现方式有native原生和webview 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优劣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一般为了保证体验,以原生的方式为主,webview的方式为辅。以原生的方式做开发,版本是尤为重要的。其一,APP开发完成之后,需要把上架到APP store(假设我们只上iOS和安卓),iOS 的APP Store 有冗长的应用审核周期,你必须提前把往后几个中小版本的功能规划好了才不至于在这个环节自乱阵脚;其二,你的APP安装到用户的手机上时你肯定希望他大部分时候运行的都是最新的版本,如果你的版本更新过于频繁,用户也会烦。
看起来过程似乎非常顺利,产品经理把产品的思路厘清之后,开始准备产品V1.0 的规划。
新产品从无到有常见的工作:
产品官网,产品官网是产品、公司、团队的脸面,让用户进入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你的定位以及产品特性,也就是什么样的人在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做着什么样的事情。
用户协议。是的,如果用户要注册、使用你的产品,你得起草你的用户协议,跟律师或法务不断沟通调整。
种子用户。嗯,你要思考你的第一批种子用户从哪里来,如何组织,怎么管理,他们是检验你产品的第一群人,对于验证你的产品定位、发现产品问题、提升产品体验来说至关重要。
基础数据上报规划。你要知道产品一旦发布,在对用户行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需要收集什么数据来优化、调整你的产品设计,思考你的产品方向。
UI设计与交互标准制定。不能保证产品的UI以及交互一上线就有让用户觉得惊艳的效果,但是必须保证UI/交互在一致性上没有问题。
后台管理系统。如论是查看数据还是内容管理,后台管理系统是你工作的有效辅助,也不能少。
APP。这是你的产品的重中之重,密切观察跟踪。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在3-6个月之后,你的APP第一版应该有了第一个雏形了。
三、内部测试、打磨阶段。
在这个阶段,你要跟设计、研发、种子用户之间保持密切沟通,不断收集问题、发现问题、优化、解决问题,期间可能需要发布1-3个beta子版本。同时,你要想办法保持种子用户的活跃与配合的激情,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谁做谁知道。
四、发布阶段
发布的时候,不算渠道宣传费用,不打广告,上线iOS APP Store 需要注册开发者账号,购买证书,也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不多,也就99美元/年。
如果你做得多一些,找安全团队帮你做安全评估,这里也要花上一些钱,这里就不算了。至于负载均衡、加速技术什么的,你的APP刚上线,应该用不上。
6个月的时间,算快,一个APP从无到有需要的费用大概这么算:
人工费用: 133224元*6个月 ≈ 80 w。
场地租金: 15000元*6个月 = 9w。
办公耗材+桌椅支出:1w。
服务器、域名、周边IT基础费用:2w。
大约算下来,不算营销费用,第一个版本,你需要准备100w。
是的,当有人问题做一个APP需要多少钱时,你可以回答一个不太复杂的APP,从无到有做出来,半年第一个版本出来,需要100万。
本文作者 @歪,微信公众号:程序员和产品经理(ID:devpdm)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社群,集媒体、教育、招聘、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woshipm。成立5年以来举办线上活动500余场,线下活动数百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10余城市,在互联网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社区目前拥有300万忠实粉丝,其中产品经理占比50万, 中国75%的产品经理都在这里。如果你是微信的产品经理,如何应对朋友圈里的支付宝红包口令_百度知道在线直播 9月8日已结束上海-9月11日在线直播 9月1日已结束
阅读(9873)
没人带,自学慢,不在BAT怎么学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联合200+BAT资深产品经理带你学
本章拉面君就开门见山,直接策划我所想做的产品了。之前的背景介绍可以查阅第一篇文章。传送门如下:
想做什么事情
一句话说清你的产品
搭建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意见反馈闭环。
让用户在网上帮你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方式也许是让他获得参与感。
前段时间微博走红的橘子哥,短时间内那么多的用户帮忙分享、点赞,最后促成橘子哥飞到美国和马特兄弟见面,还顺便上了趟艾伦秀,堪称人生赢家。作为一个用户去转发、关注,实际上这些事情本身对自己可能没有好处,但通过微博等平台,用户能够进一步看到事情的进展,这里面用户获得了参与感。
联想到目前企业收集用户意见或建议的方式,尽管形式越来越多,并且不乏创意,但终归都是单向调研。我们对做一份调查问卷嗤之以鼻,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企业会因此而改进什么。而对企业而言,也同样缺乏一个平台向用户展示自己为用户做出的努力和改进。
单向调研:
企业的调研和用户所提的建议和意见,更应该是一个闭环。
搭建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意见反馈闭环。
名词定义:
点石成金 —— 指用户还不清楚这个建议该提给谁的时候,可以在这里发布。这类建议简称为“石头”,其他用户可以在列表中进行查看,对石头的点赞简称为“点石成金”,其他用户也能够将“石头”转为建议提给企业。
这里先策划app端的功能。
原型+场景 展示
纽带首页如下:
石头详情页
企业详情页
原标题:这个世界到底是有钱的人在改变,还是有想法的人在改变(二)
#专栏作家#
(微信:lanselamia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神州数码智慧城市需求经理。关注城市服务、互联网+和智能硬件,对市民融合服务、移动进销存、物联网和支付 POS有一定的浅见。欢迎互联网爱好者们一起交流探讨。
转载请保留上述作者信息并附带本文链接
己无知,何以知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社群,集媒体、教育、招聘、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woshipm。成立5年以来举办线上活动500余场,线下活动数百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10余城市,在互联网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社区目前拥有300万忠实粉丝,其中产品经理占比50万, 中国75%的产品经理都在这里。产品经理经常遇到的诸多问题(一)
产品经理经常遇到的诸多问题(一)
遇到无竞品可借鉴的情况该如何设计产品?首先做产品不是基于竞品的设计,做产品的各个维度也不是根据竞品的思路去打造的。产品从0到1的过程需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用户定位、尤其是初期核心用户的定位,分析用户,产品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所谓从0开始,就是市面上目前还没有一个产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前期一般需要做各种形式的用户调查,不管是问卷调查还是走访,都是需要切实的接触到你的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是否是真实存在的。而你们的产品就是要满足这些目标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这样产品诞生的第一步也就迈出去了。第二步就需要围绕用户的需求规划产品了。为自己的产品定位,设计产品每个模块的功能,设置不同功能的关联关系,即根据确定的业务流,搭建产品的功能框架。梳理完整的产品业务流,赢利点在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判断一个产品用户体验好与坏?一、使用性能,也就是通常说的响应速度,这个最重要,给个指令无响应何来体验?1、首页加载速度,这时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看脸面的时候;2、界面交互速度,打开频道页响应速度;3、高频操作的体验,(例如,点赞生效的反馈,是无需同步与数据库交互的)4、第三方时效保证(例如,运营商的短信到达时长、现金提现到达时长等)二、使用难易度,页面打开后,是否存在使用障碍?1、不给帮助不给提示,路边随便找个大妈大叔就应该可以使用(打车软件、团购软件,超市结账);2、生僻名词,犹豫时长,对字段名字 需要百度才知道,或者问了朋友才知道(稍专业点的产品,可以忍受相对专业的词汇);3、所见即所得,例如点一个按钮就知道是干嘛(new.PMcaff 上方的 &“+发布” 的示意就非常的明确,相信没有产品经理不了解吧)三、使用舒服度,用着舒服吗?1、关乎配色是否符合大众审美,或者具有产品辨识度的统一色;2、线框搭配比例,是否优美,例如通常说的黄金比例;3、视线与操作路径的关系, 这个是通用需要考虑旳,不管是移动端APP,还是PC端ERP,或者是手持设备,查看操作是否连贯,一致。四、你的产品简单吗?简单可依赖(特别是对于新产品)1、简单会减少学习成本;2、简单会印象深刻;3、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个大家应该都认同,不认同的应该是没有对一个功能经过精雕细琢,当你真正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变简单的时候,你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可能你就是制定流程,树立行业标杆的人了。产品经理分析产品的思路nABC法Needs:需求N1,用户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N2,市场有多大?N3,行业链如何构成?N4,行业发展趋势如何?N5,扩充的需求有哪些?Approach:解决方案A1,解决方案如何构成?A2,需求优先级如何定义?A3,技术可行性如何?A4,有无政策,法规风险?A5,版本如何规划,发布路线图如何定义?A6,各个版本的营销思路如何?重心是什么?Benefits:盈利模式B1,盈利模式如何?B2,盈利期望(时间,数目);B3,各版本的盈利预计;B4,投入产出评估;Competition:竞争分析C1,行业链竞争,被替代可能性如何?C2,重点竞争对手有哪些?C3,各个阶段,各个版本的目标竞争对手是谁?C4,各个阶段对重点对手SWOT分析,USED策略产品经理如何度过产品需求的空档期1.看数据,数据分析做产品优化以及迭代准备;2.做客服,了解用户心声,了解用户对产品功能的反馈和建议,提取关键点,也为迭代优化做准备;3.看竞品,了解行业动态;了解竞品是否推出新功能,为什么推出某新功能,能否适用自己产品;了解整个行业的大方向,判断自己产品是否偏离轨道;4.项目跟进,跟设计和开发沟通,能否如期完成,是否遇到困难,沟通调整方案(这点你已描述)5.跟运营了解产品上线后的运营方案,协作优化运营策略等;6.开发后期可以做下黑盒测试工作,看看开发初期效果;7.根据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有哪些引导用户接受Push的好办法关于推送的真相真相一:用户厌烦的并不是推送功能本身针对如何看待推送功能这一问题,对1万名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的用户表示不会拒绝推送功能。各个年龄段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女性用户更容易受个人兴趣和心情影响。真相二:推送同样会带来用户卸载风险23%的用户有因为系统推送而卸载APP的经历。这也就是说,推送功能同样会成为用户卸载的一个契机。调查结果显示越年轻的用户对推送的抵抗倾向越小,而40岁左右的女性对推送最为包容。原因是这一年龄层的女性多为主妇,比起其他类型的人群她们更需要各种不同渠道的信息和情报。真相三:35%~50%的用户允许系统发送推送APP初次启动的时候,有35%~50%的用户允许系统发送推送,而其中“媒体”的承认度最高、平均50%,“游戏”则比较低、平均35%,娱乐为45%、运动为48%真相四:推送功能ON的用户会经常使用该APP推送功能ON的用户经常使用该APP的倾向更为明显,而在游戏类APP中,推送功能ON的用户月平均启动次数为27次,而推送功能OFF的用户月平均启动次数万恶20次。真相五:推送使得用户留存率提升无论推送功能开启与否APP启动率都相差无几的“媒体”类APP中,仍然提高了用户留存率。6个月后“新闻”类APP中,推送功能ON的用户 留存率为50%,推送功能OFF的用户留存率为31%。而“游戏”类APP上,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4%和9%。真相六:留存率与推送的数量没有关系很多运营商都很会很关心,究竟推送数量要发送多少才能最有效地保证用户留存率。而实际数据表明,用户留存率与推送发送的数量并没有太大关系,重要的不是发送几次,而是发送什么内容。产品在苹果App Store上架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坑1:检测更新2:和系统接近的图标效果生活日历之前标志用了一年多,直到苹果推出通知中心以后,因为标志和他们像就被打回了,改了很多版本,颜色图形各种改都不给过,最后直接换了一个标志;另外app推荐也不能用,一般用服务器控制,通过后再上;安卓的字眼不能有。3:使用QQ登录会进入引导下载QQ页面,结果被苹果退回审核用了QQ第三方登陆,如果用户没有安装QQ的话,使用QQ登录会进入引导下载QQ页面,结果被苹果退回审核。糗百有这个问题,在没安装正常版本QQ情况下,不提供web qq登录,但是一直顺利上线。4:广告原因导致被拒使用了里面有广告代码,但是没有显示广告,可能因为调用了它的IDFA的相关东西。就算没广告的展现,但是苹果也发现你们调用了,就会说你们有广告。接着说友盟的问题:友盟为了逃避苹果的审核,在后台默认做了一个淘宝的全屏广告,不过在3月之前都可以过,但在3月之后,苹果也要拒,因为很多产品和淘宝的广告不符合。比如我是糗百,弹出一个淘宝广告,苹果也会拒绝。所以一般有两种做法:● 采用友盟的无IDFA的sdk,不过无IDFA的sdk对统计会有误差。● 自己做个banner广告,审核过了后台修改参数,隐藏。5:出现第三方操作系统的名字或图标你的app截图也最好不用android手机壳子,android的也不要用iphone状态栏。在各个市场,都不允许出现对方系统的东西,我们android之前偷懒,用了iOS宣传图,也被android市场拒绝过,因为状态栏是iOS的。6:注册登录,性别和头像非必填7:软硬件结合的产品,一定要拍摄视频或者寄送硬件给苹果检测8:界面太丑,宣传太过,跟风明显会被拒界面太丑的情况也有被拒绝过,产品没新意也是被拒的一个原因。宣传图片过度,也会被拒。9:内容型 app遇到版权问题10:支付、文案等问题导致被拒酒店后台支付系统考虑哪几方面?设计后台系统基本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数据、流程、审计风控数据:交易流水、交易状态、交易订单交易流水:流水ID、商户订单号、第三方交易流水号、金额、发生时间、商品信息、进出帐类型交易状态集:基本态(未支付、已支付、已退款)、可能的特殊态(已预付、以补充支付、交易作废、部分退款)交易订单:订单总金额、应收金额、实收金额、商品总价、优惠金额(市场补贴)计算规则流程:预付、补充支付、退款预付:用户预订酒店房间缴纳部分定金,预付后封锁库存补充支付:订单服务完成,最终支付的总金额>预付金额,需要补充支付,补充支付后交易完成退款:自动退款,当交易未完成或重复支付等情况则根据退款逻辑自动触发退款,手动退款,当产生客服人工介入处理、或异常情况则需要容错处理人工退款审计风控:对账:系统交易记录自洽,需要所有支付渠道金额加和等于订单的服务应收金额,第三方对账:保证第三方(支付宝微信等)的交易流水与系统内的流水完全匹配市场补贴以及内部会员的对账,保证交易记录的实际发生费用与虚拟账户系统、营销系统记录的数据一致税率:单笔或多笔交易其中可能涉及个人所得税、以及交易税等风控:要考虑支付产生的风险规避、交易失败的处理方式,重复支付的处理方式,系统权限控制。其中:交易与库存锁定一定是统一的事故处理——保证交易完成才能执行库存锁定,避免造成公司财产损失(公司亏钱,你还有钱拿么?)权限控制,系统的手动操作扣,调账操作一定是高级的财务或运营人员。重复支付:保证用户单次支付成功,避免用户财产损失(用户亏钱,那一定会投诉)对于避免重复支付的解决方案给个简单方案分享一下 :注:1、方案一和方案二 单独就可以避免重复支付,也可以同时生效2、方案一有一个弊端就是如果同一个订单,可以被支付多次,例如100元的订单,微信先支付50然后 有支付50 则需要取消方案一,保留方案二3、因为支付宝和微信都有避免重复支付机制“同一个商户订单号不可以被支付多次”,所以一般的简单产品支付,方案一就可以解决。如何让用户愿意上传自己的头像1. 最初级的当然是激励。让上传真实头像的用户在社交圈内形成优势。a. 通过产品策划,让社交环境自身对上传真实头像的用户形成奖励。比如婚恋类 APP,未上传真实头像用户肯定 得不到其它用户信任,得不到网站算法推荐,参加不了网站活动等等。b. 给予直接奖励 ,物质的或者虚拟的。2. 头像美化。传上去就美美的,嗯。把传头像和美化头像变成一种“玩”。3. 运营一些传头像的活动。除了给奖励名还可以加入比如:比酒窝、比脸长,各种无节操,把“头像一定要美才能传”从你 APP 的社交圈里弱化掉。建立[用户画像]的标签的常用几个维度a.自然特征OR基本属性:性别、年龄、体型、职业、星座、教育程度等b.消费特征OR购买能力:婚否、收入、车、房、孩子、购物类型、品牌偏好、信用水平、购买周期等c.社会特征OR行为特征:婚姻状况、家庭构成、社交偏好、信息渠道等d.兴趣特征OR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使用APP行为、浏览收藏内容、互动内容等两件商品分属不同的商户,如何结算用户将分属于两个商户的商品放进购物车中,(商品a:40元,属于商户A;商品b:60元,属于商户B),点击购买,用户付款80现金,10元代金券,10个积分;用户付款成功后,那么用户支付的80现金+10元代金券+10个积分,我如何给商户A和商户B结算券是平台代商户发的,积分是统一的积分,我们和合作商户签订积分合同,给商户一定的发放积分的额度(用户购买某个商户的商品,会返还一定数额的积分给他,在支付其它订单时,可以抵扣订单金额)拆分子订单,结算就是按商品现在销售价格占总价的比例。直接“按比例”。这个例子中,总额40+60=100现金给A商品:80*(40/100)代金卷A商品:10*(40/100)积分A商品:10*(40/100)当然非整数的话,结算也是按比例,不过在结算总额的时候,可能存在末尾数字取舍进退位等问题比如附加例子中:现金给A商品(此时A价格43.5元,B 价格56.5元,总共100元):80*(43.5/100)是什么愿意让用户分享分享本质是一种表达。所有表达本质是为了“我”的生存利益,分享是因为“与我有关”“对我有利”;而“与我有关”“对我有利”的最佳证明是“外界的关注和反馈”;当我们在问“用户为什么分享”的时候,实际上问的是“用户为什么表达”。表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直接收益,办事拿钱 ,如转发有奖,利益越高效果自然越好;另一种为隐藏动机,是下文讨论重点。1、宣告存在 - 如果外界都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实际上就等于不存在了案例:简单的感慨、签到、简单的给别人点个赞;2、寻找同类 - 通过群体共存获得安全感、提高生存概率案例:动漫等亚文化圈子内容、程序员自嘲、IT加班狗等系列;3、表现自己的特殊 - “不一样”是“我”存在的重要表现案例:旅游、游学、名校、名企等表达,实际上是给圈子之外的人看的4、提供价值 - 让自己在群体中是有用的,扩大影响力案例:更快的新闻、更有用的知识分享5、博取关注 - 如果没法通过对外提供价值获得关注,可能会反过来用一些自己的遭遇吸引别人关心案例:失恋动态、自杀动态6、寻求帮助 - 关乎自己生存案例:网络求助7、危机告警 - 关乎群体生存案例:世界末日谣言汽配件非标品庞大的SKU要怎么建立汽车配件粗分有两类:保养件(比如机油,三滤,雨刮器等),维修件(钣金,发动机,大灯等)保养件:其实你不用特别的设计,因为博世啊,壳牌啊,米其林啊都已经帮你做好了SKU的数据结构和管理,并且还是灰常成熟的,取之就好;维修件:这是一个最麻烦的,一辆20万左右车,拆散了,约3W零部件,全品牌车型配件约16亿配件。这个SKU的建立是硬功夫。有一个核心点,不管是什么品牌,什么车型的车子,它身上的每个配件都有一个编码,这个编码俗称OE码,这是公开的秘密数据。每条OE码数据可以解析出276个信息,这些信息足以支撑你建立完整的SKU基础信息;移动端产品有三个重:重场景、重碎片化、重速度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在线直播 9月8日已结束上海-9月11日在线直播 9月1日已结束
阅读(5075)
没人带,自学慢,不在BAT怎么学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联合200+BAT资深产品经理带你学
在刚刚结束的2014中国自媒体年会上,有两个地方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雕爷演讲时背后大屏幕上的弹幕刷屏,另一个是打赏环节——演讲嘉宾们身上和背后的大屏幕两侧都印有一个大大的二维码,如果你喜欢他的演讲和表演,就可以用支付宝钱包扫描对应的二维码来打赏。
尤其是打赏,无论是自媒体人,还是业界大佬,都对这个功能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在下午的 talk show 环节,当演讲嘉宾有干货分享和妙语连珠时,伴随着掌声和笑声的,还有扫码支付的声音,许多自媒体好友都在文章和朋友圈里晒关于打赏的照片。
最终,打赏所得的一万多元收入全部捐给了蒙牛公益用于关爱留守儿童。不得不说,无论是作为一个公益活动,还是一次事件营销,打赏都极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特质和话题效应。
如果说弹幕是迎合了年轻人的好玩和存在感的话,那么打赏则彰显着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从支付到连接
前段时间走红的支付宝十年『剁手』账单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人脉,可以看出你和哪些好友发生了纯洁的金钱关系。
事实上,这并非支付宝第一次强调『连接』这个概念。
一年前,支付宝推出了一个叫做『情感转账』的功能,在转账的时候,可以附上一些文字、语音和有意思的表情,给支付加上了一些社交元素。
更加激进地是支付宝钱包最近上线的一个“让男人肝颤”的小功能——亲密付,主打密友、亲人等关系密切的圈子,为亲友提供转账、代付等功能。从产品上讲,这并不是一款门槛多高的产品,逻辑也很简单,但引发的反响却不一般。看上去是为亲友埋单,实际上是通过付款绑定提高亲友间消费行为的分享和交流。
从人脉、情感转账到亲密付,包括刚刚推出的『一起 AA』,无一不是支付宝越来越有”连接“特征的表现,支付宝正通过这种关系链的建立和巩固来建立“连接”,这种连接不仅是社交关系的维系,也是建立信用体系的基础。
有资金往来的朋友才是真朋友,在不久的将来,『请用支付宝和我聊天』将不再是一个有钱任性的玩笑。
从工具到平台
今年5月,支付宝在支付宝钱包中上线了服务窗开放平台——一个与微信“服务号”有些类似的功能,不过,相比微信因人口红利和熟人关系所天然拥有的营销价值,使用支付宝服务窗的商户更为看重有成熟支付习惯的新用户和订单转化能力,简单来说,支付宝用户在线消费和预付习惯更好,也有人戏称这是『离钱最近的开放平台』。
如果说亲密付是对微信支付社交属性的剑走偏锋,那么最近一直力推的服务窗功能则是大招,从品牌认知和功能两个维度帮助用户强化支付宝“生活金融平台”的新定位,这个平台上,一端是过100万家服务商户,而另一端则是3亿支付宝实名用户。
事实上,平台的涵义隐藏着社交的理念,消费者有购买的需求,天然地与商家发生联系,但过往只把支付宝钱包当成付款工具。而现在,支付宝钱包希望用户的售前、售中、售后全部都在应用内完成,以更高频次通过支付宝体系与商家互动。可以说,服务窗的开放,让支付宝超越了支付工具的范畴,成为一个服务与连接的平台。
从线上到线下
在刚刚过去的双12中,最大亮点不是线上的抢购,而是“O2O”(线上线下相结合),即线下购物线上支付,支付宝与全国约2万家门店合作,共同启动了用支付宝钱包付款5折的大力度折扣,引发了一场线下消费的大“逆袭”。
这不是移动支付的第一次 O2O 尝试,事实上,今年移动支付的大事记里,线下支付入口的抢夺应该是名列榜首。
姑且不论有钱又任性的打车市场烧钱大战,在其他的领域,随处可见移动支付对线下支付场景的渗透:
6月18日,在首届城市建设信息技术产品博览会上,支付宝宣布“未来公交”计划,用户的手机将成为通行全国35个城市的公交卡。
7月23日消息,支付宝钱包放出8.2版本,“全民免费Wi-Fi计划” 正式在线下商户铺开,其“自动发现免费Wi-Fi”功能也随之正式上线。
7月29日,支付宝宣布,邵逸夫医院在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正式上线,双方将共同推进“未来医院”计划。
11月,支付宝推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云平台。
12月1日,支付宝宣布在新加坡、泰国、澳门等海外市场可用支付宝钱包申请当地交通卡,线下渗透至海外市场。
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在猛攻线下支付,这将是一场持久战,一方面是硬件设置的铺设需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用户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移动支付的未来
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推进。
在10月15日的“小微金服分享日”上,小微金服秀了一把支付宝正在研发的以生物识别为核心的前沿安全科技。
这些生物识别技术包括了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笔迹识别乃至键盘敲击识别,这些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不仅可以极大提升互联网安全性,亦将移动支付带入到生物识别时代。
如果你以为这些研发中的技术尚需时日,离我们生活还很遥远,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12月9日,支付宝8.4版本正式上线,使用iPhone 5S以上型号及IOS8.0以上系统的iPhone将获得支付宝指纹支付功能。苹果的指纹识别 touch ID也已经相当成熟,只不过Apple Pay由于难以接受监管部门的苛刻条件未能进入中国市场。
刷脸也不无可能,三星早就开始试水脸部解锁功能,不过因为光照和拍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脸部识别解锁失败而没有全面推广罢了。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Facebook开发的脸部识别系统DeepFace就能精确地识别人脸,甚至连侧脸也能识别。
就算比较冷门的键盘敲击识别也有了成功的案例,在线学习网站“课程时代”就曾推出一套“签名追踪”系统。要求学生输入一小段范文作为认证基础,来完成他们在线上课时的“点名签到”,杜绝冒名顶替者。对于有些公司防备非授权用户的操作,击键识别也很有效。
密码终归有机会被盗,但有两个东西是偷不走的,一个是生理特征,比如指纹、掌纹,另一个是行为习惯,前者基于生物识别技术,后者则可以用大数据来判断。支付宝团队曾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一套包含18个字节的账号和密码,用户击打键盘,松开键盘,共产生35个节奏,这就如同笔迹,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可以很好地标识用户,支付宝基于此研发的风控模型,能够有效辅助用户身份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过85%。
随着技术的推进,移动支付正逐渐成为主流,而支付宝也已经由一种单纯的移动支付工具朝着连接、平台和O2O 的方向发展,我们期待着未来的移动支付,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方便和惊喜。
投稿、稿件问题联系Q: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社群,集媒体、教育、招聘、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woshipm。成立5年以来举办线上活动500余场,线下活动数百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10余城市,在互联网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社区目前拥有300万忠实粉丝,其中产品经理占比50万, 中国75%的产品经理都在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晚唔睇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