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3表格中的1 2分别指什么?并说明唐朝的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流的特点

当前位置: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图..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图二 新航路的开辟&&&&&&&图三 互联网标志(1)唐朝通过图一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举一例说明。(1分)(2)图二交通路线能够大规模开通的原因是什么?(2分)(3)图三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1分)(4)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促进这一转变的因素有哪些?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2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丝绸之路。(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新兴资产阶级对财富的追求和向往。(3)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4)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优秀文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1)本题考查对外贸易,又所学知识及课本不难得出答案。(2)图示给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由此回答原因,应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作答。一般来讲 根本原因就是指经济基础。(3)图三是互联网标志,考查信息化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4)考查全球化。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图..”主要考查你对&&神秘的西域,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神秘的西域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
西域: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广义则包括葱岭以西,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西域地区:
神秘的西域:西域同内地的联系开始于遥远的历史年代,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一七《西域土地内属略》载,唐虞、三代均有交往。《山海经·大荒西经》、《穆天子传》对葱岭以东的山川地势和风土物产有较多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西域分三十六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这些国家大的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几千人。在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有乌孙、且弥、蒲类等。在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区域,又分为南道诸国和北道诸国。在塔里木河之北有疏勒、龟兹、焉耆、车师等较大的国家,成为北道诸国,在昆仑山北边大沙漠的南沿有莎车、楼兰等国,成为南道诸国。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冒顿单于征服了西域,设立僮仆都尉,掠夺人口,索取贡赋,并以此为据点,向西汉进攻。西域遂成为匈奴的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和亲:西汉初年,由于战争破坏,经济亟待复苏,政权尚未巩固,无力与匈奴作战。汉高祖只好采纳“和亲”的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贡品,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但是和亲政策不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昭君出塞:随着匈奴贵族的军事实力削弱,其统治阶级发生内讧,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部呼韩邪单于在汉朝帮助下重新统一匈奴。汉元帝以宫人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对比汉初“和亲”政策与昭君出塞并且得出的启示:&如何评价昭君出塞:昭君出塞后,结束了匈奴与汉朝的百年对抗,北方边境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而且昭君的子孙后代也为匈奴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作出了极大贡献;并且昭君出塞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名族的民族融合。昭君出塞:
另一种对昭君出塞的评价:从女权角度出发,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女性地位非常低下,无条件受到男性的支配。在古代,很多女性无法追求真正的婚姻幸福,往往只是男权社会中权力和欲望的牺牲品。张骞通西域: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司马迁将此行称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也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终于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通西域的影响:&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贡献:张骞通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基础,后来,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的示意图:
班超出使西域:东汉初年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公元73年,为攻击北匈奴,协助东汉重建西域都护,恢复对西域的管辖,班超出使西域,以智慧和勇敢以少数人袭杀匈奴使臣。迫使鄯善、于阗两国归服汉朝。公元91年,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再度将西域隶属于东汉的统治之下。班超出使西域的意义:班超出使西域30年。恢复了东汉朝廷对西域的控制和中西交通,使得东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班超依靠东汉王朝的强大军事力量和西域人民希望摆脱匈奴残暴统治对他的支持,凭借这军事外交的卓越的才能和坚强不屈的勇气,取得出使西域的成功。他还派甘英出使大秦,虽然未到大秦,但是公元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班超:传奇人物班超:班超为东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功绩封候,是与他年轻时期的志向,他的智慧和勇敢是分不开的。年轻时,班超为官府抄写文书养家,曾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遂投笔从戎,这就是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的鄯善国,鄯善国王开始对班超到来“礼敬甚备”,但不久就冷淡下来,班超立刻判断出了匈奴使者来了,在危难时刻,班超鼓动随性人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遂以36人晚间火攻杀匈奴使者以及随行护卫上百人。班超将匈奴使者之首掷于鄯善王之前,迫使动摇不定的鄯善王归附东汉。这就是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
发现相似题
与“(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7658168908171051169183169471189944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盛世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1分)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1分)唐朝另外一位君主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1分)【技术创新】(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2分)【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3)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1分)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1分)【开放交流】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4)郭沫诺这首诗盛赞的是谁?(1分)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与哪国交往的史实?(1分)(5)以下能反映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2分)A.政权分立B.繁荣开放C.统一浪潮D.社会危机(6)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3分)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 > && >&&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盛世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1分)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1分)唐朝另外一位君主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1分)【技术创新】(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2分)【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3)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1分)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1分)【开放交流】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4)郭沫诺这首诗盛赞的是谁?(1分)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与哪国交往的史实?(1分)(5)以下能反映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2分)A.政权分立B.繁荣开放C.统一浪潮D.社会危机(6)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3分)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盛世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1分)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1分)唐朝另外一位君主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1分)【技术创新】(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2分)【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3)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1分)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1分)【开放交流】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4)郭沫诺这首诗盛赞的是谁?(1分)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与哪国交往的史实?(1分)(5)以下能反映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2分)A.政权分立B.繁荣开放C.统一浪潮D.社会危机(6)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3分)科目: 初中历史难易度:教材: 初中历史人教版最佳答案(1)唐太宗;善于纳谏;开元盛世(2) A:曲辕犁&&&& B:筒车(3)藏族;文成公主(4)鉴真;日本(5)& B(6)&政治清明;革新生产技术;民族关系融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对外开放(任意3点即可得3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1)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姚崇为相,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人们称开元盛世。(2)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表现在生产工具上,判断A是曲辕犁,B是灌溉工具筒车。(3)根据材料“贞观十五年(641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吐蕃是现在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4)根据诗中的“唐风洋溢奈良城” 根据所学知识,鉴真是唐朝的和尚,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5)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发达,对外交往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出现繁荣的景象,因此整个的隋唐时期呈现出中华文明的繁荣开放特征,因此本题选B。(6)通过探究,我认为社会要和谐首先是政治上统治者必须政治清明,经济必须发展,国力强盛,同事民族关系还要融洽,还要革新技术,勇于变革,还要加强和其它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更主要的是要坚持对外开放。考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阶段的归纳梳理能力,该题知识点多,考察信息量大,繁多的知识点往往使同学们头疼,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我们不妨化零为整,把繁多的知识点用一根线串起来,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去整理,梳理基础知识,还有就是按照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去解答,多用心去训练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点: 初中历史综合库,中国古代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1)伯利克里;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2)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3)查理·马特改革;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4)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优秀文化等【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是一个图片题,考查的是伯利克里改革的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图片中的人物指的是伯利克里,伯利克里改革带来的影响是: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2)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及对材料的分析,我们知道日本历史上的这次改革指的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因此其影响是:大化改新以后,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3)本题是一个图片题,考查的是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主要特点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通过伯利克里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这三次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因此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敢于改革、勇于改革、坚持改革开放;要善于学习优秀文化、要大力发展经济等。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中古欧洲封建社会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泰州市八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1) 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2) 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这场运动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4)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1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泰州市九年级10月段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是指
A.文艺复兴
B.西进运动
C.新航路的开辟
D.启蒙运动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泰州市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战国七雄不包括A.齐国
D.夏朝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泰州市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华医药学的创始人是A. 黄帝
B. 蚩尤C. 炎帝
D. 大禹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校九年级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边示意图描述的是 (
)A.佛教传播的路线
B.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C.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
D.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校九年级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技能,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后所制作的表格,其中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选项作者国籍代表作(相关作品)备注A荷马古罗马《荷马史诗》盲诗人B索福克勒斯古希腊《俄狄浦斯王》“喜剧之父”C 阿拉伯《天方夜谭》英雄史诗D穆罕默德阿拉伯《古兰经》伊斯兰教创始人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校九年级上期第一次质检02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工业生产的革命,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我们已经位居世界经济中心。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工业品已遍布势力到达的每一个地方……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条件包括(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③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④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⑤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盐城亭湖区桂英初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853年,太平军占领(
)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A、北京
D、桂平 新乡市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新乡市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
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图二反映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3 分)(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和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3分)
泽田吾爱si
(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兼收并蓄(开放包容、)(2)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3)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对外交往。图一、图二反映历史事件的名称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兼收并蓄的特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是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的相同之处是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出现。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