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广西教育》2012年45期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摘要】:正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放飞想象,触动创造之弦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是想象。"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应该把美术课堂作为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摇篮。而很多小学的美术教师还是将美术课堂简单地定义为画画课,要么要求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75【正文快照】: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放飞想象,触动创造之弦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是想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志凌;[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J];少年月刊;2004年05期
王卫东;[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何艳;裴楠;;[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姚冰;包令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马红香;;[J];新课程;2007年07期
郑久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5期
杨海云;;[J];考试周刊;2010年18期
陈春梅;;[J];成才之路;2010年05期
代红;;[J];学周刊;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秀君;张景焕;刘桂荣;;[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桑标;俞佳;;[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陈家吉;;[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程黎;施建农;刘正奎;;[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赵维燕;张景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王昭;隋雪;任延涛;;[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钱美华;申继亮;王立娜;;[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鲍齐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高歌;侯玉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尹爱青;;[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忠 曹永菊;[N];光明日报;2005年
李日兰;[N];中国改革报;2003年
北方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张永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N];广州日报;2003年
白晋芳;[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霍金斯;[N];北京日报;2006年
陈俊平;[N];检察日报;2006年
王海青;[N];经理日报;2006年
严霞;[N];科技日报;2006年
王素慧;[N];民营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玉品;[D];厦门大学;2007年
廖瑞聪;[D];中南大学;2007年
胡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周春水;[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周泓;[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刘玉辉;[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邓集甜;[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谢章澍;[D];浙江大学;2006年
仲建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柏永全;[D];东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易晓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李万里;[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丁玲;[D];西南大学;2006年
黄瑾;[D];厦门大学;2007年
兰岚;[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李冬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田友谊;[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张晓琳;[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付全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段碧花;[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转一) | 韩梅个人博客
课程改革的实验,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作为一名基层的美术教研员,行走在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的几年来,许多现象引起了我的思索,尤其是以下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问题一:过于追求美术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但是,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活跃,为了创设活跃情景可谓是“苦思冥想”,好象脱离了情景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只求“表面热闹”。
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要教会学生说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倾听!”要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倾听,而不是课堂上散乱的活跃。而现在有些教师却为了创新而创新,课上对学生的指导过于浅显,指导的不到位。记得一次听课,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些手工制品,可是过于放手,学生准备又明显不足,不知如何去做,当教师让他们自己设计的时候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的是一种混乱,课堂结束时有创意的作品又不多。最后这个老师不得不用沙哑的嗓音承认,这节课安排得不够合理,自己上得很累,但“累并快乐着”,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希望和同行多交流云云。这或许就是新课程下老师的尴尬。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北师大肖川博士曾经说过: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创设活跃情景必须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有时代气息的情景;情景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问题情景、活动情景、故事情景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如:曾经听过一节课《蔬果变变》,教师发现有位学生在开始作业时,随手把带来的包小西瓜的黄色网兜当成废物扔在一旁,而他的同桌却拿来套在手臂上玩的这样一个细节,教师走过去没有批评他们开小差而是轻轻对他们说:“这个黄色的网套让你的手臂变得很特别,我们能不能用它来装饰你的西瓜?”教师顺手拿起放在西瓜上,一位学生眨巴着眼睛想了想叫了起来:“老师,这个网套真像一顶皇冠!”“喔,那就让我们把它变成一个西瓜国王吧!”学生高兴地做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活跃因素”,不但为开小差学生提了醒,又为学生们拓展了思维。再如《色彩艳丽的鸟》一课,教师为学生放了一段音乐,音乐中有鸟的叫声,引导学生进入自然美妙的乐声之中。在教师有趣的引导下,使学生们联想到这些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快乐的唱歌、跳舞、游戏,令人神往,使学生如临其境,收到美的熏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天真、幼稚、好奇的特点,通过直观的教具、美妙的音乐、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景,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新奇、自觉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问题二: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
把自主变成自流。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美术课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认为这样避了“灌输”、“填鸭”之嫌或怕占用创作时间。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研究,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 。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曾听过这样一节美术线描课,上课前,教师问: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学生随声附和,准备好了;然后教师展示一盆花卉,接着说:“今天,我们就画这盆花,同学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于是,学生就开始画,画完后,学生作业展示,索然无味的一节课,因缺少技法的引导,学生作品效果可想而知。课后当我与该教师交流时,他无辜的对我说,新课程不是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吗,所以,我原本想说的都没说。可见,该位教师理解太偏颇了。
从学习方式看,小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小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技法、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过程要必要的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使学生能真正的自立。
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好像不与之“划清界限”就“不先进”似的,教学理念就落伍似的。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比如“什么是三原色”,“泥塑技法”,“色环的认识”,等知识性的问题,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了。也就是说,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问题三:美术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的观摩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讲课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或板书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听课者大饱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它任何痕迹;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课上到中途而无法进行,只好在旁边配个“助教”;有的课件因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的讲课老师手足无措,致使课件只能成为一种点缀,甚至成为累赘。
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更不能代替美术教师具有专业特色的现场范画演示,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欣赏教学时,当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视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还可以有选择地选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作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另一种显示方式是设置一条观赏路线,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跨越桥梁,穿过街道,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部类,如雕塑、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基本上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手工绘画、电脑绘画,两条腿走路,如“金山画王”,便是较好的一个软件。我在听课中看到,它能在荧屏上提供一个较好的绘画环境。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学生不用带水彩画颜料、调色盒、水彩笔、水彩纸,小水桶等工具材料,只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得到其他绘画工具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式的手法,特别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在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色彩绚丽、精美动态的画面,逼真传神、扣人心弦的声响,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现实的逼真显现,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起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学生在持久的观察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联想,提高表现力。
总之,直观的教学手段可将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
在小学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进,为美术课实现高层次电化教学提供了方向与做法;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有利于身心发展,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摘要]& 新课改下的教学以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等要求刷新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传统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对美术教师来说,实施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好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这样就促使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去丰富课堂教学,挖掘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趣味性、课堂效率、创新意识
也就是说,要构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和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要灵活、创造性的运用美术教科书,突破教科书自身的局限性,发掘趣味性内容,以充分体现美术教育特有的活力和趣味性。趣味性教学实质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去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教学。这就要求广大美术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先决条件,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艺术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关心的课题。
课堂有了趣味性,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孩子们信心的推动力,能让孩子大胆表现和创作,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持续的兴趣。
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美,增加趣味性)
导入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一个巧妙的导入,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媒介,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然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给学生启发和引导,要准确、生动、和谐、要充满情感与节奏,这时的老师就像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或是充当各种角色的演员,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和表演才华,言辞中透露着思辩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老师用语言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展示自我。那么,学生对教师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这时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期待感,不仅增加课间的轻松氛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如在上《春天的畅想》一课时,我在导入时先播放一段《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想象。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我接着提问:“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学生间相互交流、观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如在二年级《快乐的大嘴巴》一课开课时,我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进行情景导入:我藏到讲台底下,手里套大嘴巴“说话”。大嘴巴,呱呱呱,一张一合笑哈哈。我是你的好朋友,快来和我说说话。小朋友,猜猜我是睡?(生争先恐后地说)小朋友自由回答或讨论;老师从讲台后跳出来:哈哈,我在这里呢?原来是老师在玩大嘴巴,你想不想玩?请几个小朋友分别上台套住大嘴巴说几句简短的话,看谁说得最精彩。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小朋友们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再如《小蝌蚪找妈妈》时,用温柔甜美的语调讲故事: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的,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省略)。---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唤起了学生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学生才能满怀感激和爱戴之情创作出一幅寓意深刻的作品。
2、&直观教学、趣味呈现(发挥示范作用,提高趣味性)
直观性强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辅助教学。我会充分利用展示挂图、照片、美术作品技法示范及放幻灯片、影片,录相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精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上六年级上册梵高的《向日葵》一课时,我向学生讲解用水彩画的绘画形式来描绘秋天,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英国画家透纳的水彩画作品,当学生有个初步认识后再示范一幅水彩画,在示范的过程中讲解相关技法,并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做练习。通过范画、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方法、步骤和原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出同时示范画或优秀作品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些画作内容丰富,色彩搭配和谐,构图饱满。因为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往往在绘画时容易简单化、概念化,主题简单,背景单调,所以在欣赏范画时注意引导、启发。在巡视辅导时,让学生根据主题采取加一加,添一添的手段,往往能创作出非常完美的画来。
3、穿插进行动手性强的内容,增强趣味性(精心组织活动,寻找趣味性)
小学美术活动,多以游戏为主,游戏是儿童快乐的天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儿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特点,使课堂妙趣横生,生机勃勃。这时我也会穿插进一些手工制作课,手工制作做好能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或者是用废旧材料制作精美的作品,那么教学过程就富有游戏意味,这样就更能满足学生的游戏心理。比如开心果的壳、折纸,蛋壳粘贴画,布贴画等等,这些手工制作富有生活实用性。也就是说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
比如开课时,辅以精心的教学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让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如在《美丽的昆虫》一课时,我利用了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昆虫,仅用了十分钟,孩子们就在校园里找蚂蚁、瓢虫、蝴蝶和一些不知名的小昆虫。虽然有的昆虫没有美丽的花纹,体形也不太美,但孩子们仍然兴致勃勃,不仅熟悉了昆虫的颜色、大小,还明白了许多昆虫都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在玩耍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转为笔下理性而真实的再现。
在作业后的活动,更能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用旧挂历、废报纸、毛线等为材料做的服装设计后,可组织时装表演,感受用自己双手打扮自己、美化生活的喜悦;脸谱设计后,可以戴上面具,随着音乐跳起别开生面的面具舞,化解一切疲劳、压力、矛盾;幻想之后的海底世界,有深海怪鱼、外星鱼、海洋清洁机等,同学们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树叶贴画、贺卡设计等,可当艺术品或赠送别人---
(变废为宝做坚果――附上部分学生作品)
4、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延伸趣味性内容(充分把握教材,挖掘趣味性)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美术教材较之别的学科教材来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趣味性,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好好把握教材,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所以,把握和充分运用好教材至关重要。如五年级美术《逛大街》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并用线条较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我会要求绘画者有较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若单纯的介绍速写的基本画法,会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我对教材进行挖掘,拓展出一些新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口味。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漫画式人物的内容,从我们身边的伙伴入手,抓住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有意识的夸张放大,这样画出来的人物就会非常有意思,趣味性很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必然会提高。
我认为美术教材分析主要是从书中范画、图片和活动要求入手,还要结合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线的秘密》活动一时,教材上要求学生“在自然现象和生活感受中寻找美的线条,并试着画一画”我分析了其中的几个关键词:自然现象、生活感受、画一画。于是通过欣赏书上自然风光摄影作品来感受线条的美,通过找教室的线条、生活中的线条、老师身上的线条和互找同学身上的线条来寻找生活中的线条,感受线条无处不在,线条的装饰美,韵律美,节奏美;通过用不同的笔(铅笔、彩色笔、蜡笔、毛笔、马克笔)画线条来体验各种线条的美感。然后运用毛笔来画画身边的事物,根据毛笔的性能,很容易画出宽窄变化,粗细不一的线条,三年级的同学已经开始使用毛笔写字了,所以用在美术课上也很恰当。书上并没有要求用毛笔来画,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教师在准确定位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线的秘密――附上部分学生作品)
在美术课堂作业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创新,反对简单的临摹,不以画得像不像为评分标准。因为即使画得再像,也是别人的作品。不能让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激情被扼杀在课堂教学和老师的评判标准中。如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加一加、变一变》中是在同样形状瓶子、杯子、茶壶、鞋子等的基本形上添画,使其变成另外一种物象,比一比,看谁画的种类最多,这样每位同学都画了许多各种有趣的形象。如《蚂蚁搬家》这课,就是根据一定的情景编故事然后用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课,小蚂蚁的家搬走了吗?请小朋友设想一个结局,并把它画下来,我先让学生讲一讲故事,再通过想象画出来,学生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色彩斑斓、童真有趣的画面。有的画小蚂蚁搬到了一个漂亮的新家,有的画了其他小蚂蚁朋友们来帮他修好了房子等等充满人情味、而且体现出了团结互助的精神的有趣丰富的画面。同时体现出了美术课不但有审美的功能,也有人文教育的功能。
学生的作品哪怕是笨拙的、粗糙的,对作品中所蕴含的创新意识,哪怕是一丁点的智慧火花,哪怕是一张变形的脸、一个绿色的太阳、一只比人还大的蚂蚁、一个三角形的鸡蛋等都可能在作品中出现。我们也必须小心地呵护,多加赞赏和鼓励。学生才会对美术更加兴趣昂然,才能敢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向往的和尊敬的东西,大胆、自由、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达到创新的目的。让我们基于儿童的立场来教学,让每个孩子的个性等到张杨,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艺术的殿堂中尽情遨游!
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 电话: 3
地址: 雨花区黎托街道广益社区石坝路枫树山大桥小学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美术课堂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