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杂志上关于写关于跑步的文章章

写作中的“跑步”:《新读写:生涯故事5》
&&&&&&&&&&&
潘新和在“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学论”中谈到作为言语人生、写作人生需要动力,我理解:这个阅读与写作的动力来自于对人自身读写活动的快乐确证和价值确证,一个人要想在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中获得被肯定的快乐、获得有价值的写作人生,追求以写作的发表,特别是一种在传统媒体上,以专栏作家身份出现的“连载发表”是一个可以设计、可以实现的读写目标。从年的20年间,我总共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刊物上连载读写理论研究和小小说理论研究成果共有15家。
从1989年开始我就在中国写作学会的会刊、武汉大学主办的《写作》杂志上连载微型小说文体创作理论和读写研究理论文章共20篇。因为是从校园起步、因为我的研究成果主要阅读对象是大中学的师生,我的发表园地主攻方向是教育类的校园文学刊物。1992年我将刚刚完稿的微型小说情节提炼和人物描写理论分6篇投给当时由教育部主管的刊物《中国校园文学》。至今我都没有见过这本刊物编发我的文章的责任编辑,我只记得就这一组文章为更能适合中学生读者,编辑要我改了一次稿,更换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小小说案例,我们通过几次信,文章退改了几次。那一年的《中国校园文学》每期只发一篇创作辅导稿,而且是诗歌写作与小小说写作轮番上,这样在1992年一年中,整个《中国校园文学》的读者都看到过我的名字和我的文章。
可能成为了《中国校园文学》专栏作家的缘故,1993年我接到河南郑州《中学生阅读》杂志社郭萍老师以及杂志社主编何保民老师的来信,他们准备开设一个“微型小说技法例谈”的栏目,要求一种有32开大的两页、只容纳1500字的稿子,并且这1500字的版面内还要有一篇供例谈用的微型小说原文。这样的稿子就是说要找一篇8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作品,最后只能用700字的篇幅来分析。这样的专栏撰写任务很多的老师、很多的评论家都不敢接、也不愿接。不仅因为这样的稿一篇就是40元的稿费,而是你要找到一篇800字的微型小说作品、这一篇800字的作品又刚好有一个微型小说技法可以总结、可以介绍给中学生读者,那可真是一种沙里淘金的工作。但当时我想到《中学生阅读》是本发行量已达36万份,当年“她”又被全国语文老师说是“押中了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的刊物(那一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的材料真的在《中学生阅读》刊载过)。能为“她”开专栏,能拥有全国几百万的中学生读者和朋友,这远不是那40块钱稿费所能衡量的。我那时确实还不懂,创造一个品牌需要大量的智力和财力的投资,我只是把这件事当作是我“教书育人”工作的“份内事”。这样,再苦再累那也就干了,而且一干就是2年。“微型小说技法例谈”在《中学生阅读》上整整开了2年。
2008年这样工作我和王林发、刘天平在北京的《语文世界》刊物上又重复了一次。我们以“读名篇、学写作、懂人生”为主题,每期选发一篇进入小小说排行榜的优秀作品,并配以精当的赏析解读文字,讲解这一篇优秀的小小说里包含的人生哲理和写作技法。刘天平负责初中版,我负责高中版。连载一年后,乘着东风,2009年我们又在高中版和教师版推出“新写作专栏”。我负责“教你的学生会写作1-10”,王林发负责“新实用写作1-10”。当然,我们3人在《语文世界》开设“专栏”,也面临过相当大的困惑,也被业内一些同行误解,按照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特别是一个教师要晋升职称的评价标准,这样的专栏稿真的像“狗肉上不得席面”一样。一篇专栏稿就只有3000来字,它有学术深度和学术厚度吗?《语文世界》算什么刊物?是国家权威刊物吗?是专业A级刊物,还是B级刊物,以及是C级刊物?抱歉,这里会让很多业界同行迷惑了,一本刊物人为地分出A级、B级、C级,即所谓的权威刊物、国家级刊物、核心刊物。在**省,你必须有3篇A、B级刊物的论文才能评正高级职称。我只能这样回答:《语文世界》既不是A、也不是B,还不是C,她是“全国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刊。我是拿出了写评教授要用的A级刊物的精力、时间来经营这个专栏。我太清楚了,这个专栏的文章是给全国几百万的师生看的,我们的责任重如泰山;我们给全国这么多的读者挑选课外优秀的文学阅读资源、提供体现真善美的精神粮食,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感到有底气。非常欣慰地告诉各位,我们这2年在《语文世界》开设的专栏文章,虽然无法进入**省的科技统计系统,但是,它有3篇小小说进入了大中学的语文教材;有3篇新读写理论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后据说,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文章可以算作B类刊物发表的论文,能做为评正教授的材料啦。可笑!如果我再评一次教授,我绝不会拿专栏文章给两位评审专家审读。为评职称而写的论文与为全国几百万师生而写的专栏文章,它们的评价标准、写作目标以及写作动力绝对是两码事。
1995年新加坡作家协会创办了《微型小说季刊》,我在那里连载了4篇关于微型小说情节技法的论文。
1996年泰国承办第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为配合这次国际研讨会泰国一些华文报纸开设了微型小说专版和专栏,我在泰国的《亚洲日报》连载了一组《怎样写微型小说》的专栏。日本国学院的渡边晴夫教授翻译了我的《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的部分章节在日本的《名古屋大学学报》上连载。这些可算作是我在海外报刊上做的专栏连载。因为这些连载文章,我认识了很多东南亚的作家朋友,才产生了我在海外的知名度;才出现了新加坡教育部“华文推广委员会”邀请我去给新加坡的中学师生和作家们讲微型小说专题课;连续5次经选举出任在新加坡注册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2013年被香港大学聘为一篇关于微型小说的博士论文的评审专家……
当然,这些材料在另外的篇章我会详细叙述。在这篇教育叙事里,我的主题是“主动写作”,力争专栏,把读写成果在当时的传媒条件下做尽可能的传播,传播越多、越广,它反转来让我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人生的激励就越大。写作的动力就这样被加大了马力,超越了低层次的读写体验。可以说,这样的写作让我“跑步前进”了。
从这个角度,我特别珍惜1995年、1996年《百花园》杂志给了我一个“小小说作家论”的专栏。《百花园》是月刊,每一期要用3500字的篇幅评论一个作家。有一期稿过去后到主编手里未能通过,责编写一封信来说,必须是在*月*日前用特快专递发来新稿,否则,这个栏目就得暂停一期。我收到责编的信时,明天就是规定的用特别专递发走稿子的“*月*日”。当天我上完课后,非常疲惫、非常需要晚上9点就要上床“大休了”。但我心目中忽然涌起要对得起这么多的读者的念头,精神忽然大振,我不能让这个专栏停刊。从晚9点开始重新看材料,重新构思,一直写到第2天凌晨7点,红太阳出来了,稿子终于写完,但重新腾抄(那里还不是电脑打字)都来不及了,就把写了一晚上的稿子复印一份留底,8点半通过邮局的特快专递发走了。当月,那一期《百花园》没有停掉“小小说作家论”的栏目。那也是我一生中从寄出稿件到收到样刊总共只有20几天的时间,创下了我在传统期刊上的“写稿——发表”最短时间的一个奇迹。当我拿到那一期散发着的油墨清香的《百花园》新杂志时,心中升腾起的快乐感、成就感无以复加。
我的更多文章:
( 16:12:24)( 10:28:47)( 08:03:57)( 10:38:2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闻热线:021-
张斌:跑步 让你愿意变老的运动
原标题:张斌:跑步 让你愿意变老的运动
莉比-詹姆斯
  写跑步杂志的专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越来越难,捧读杂志,偶尔将目光停留在我这薄薄一页时,得经受多少专业跑者的检验啊。每每想到这里,都会压力倍增,加工粹取自己可怜的感受与见识。每个月,都有面对电脑屏幕不知所措的日子,有些选题在脑海之中漂浮数日,经不住推敲,只得割舍。四月里,波士顿马拉松赛何等重要,我最终经过数日翻腾,还是悄悄从其身边滑过。因为,我在《今日美国》报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跑步:一项让你愿意变老的运动。这个与众不同,就从这句话开始吧。
  这话的人名叫莉比?詹姆斯,77岁的美国老妈妈,不平凡的跑者。粗略算来莉比几乎保持着女子长跑70岁年龄组的各种距离美国纪录,而她最值得夸耀的成绩出现在去年一月的迪斯尼半程马拉松赛中,1小时45分52秒,过硬的好成绩,美国女子75-79岁年龄组的最新纪录,这可是我母亲的年龄,我深知这一年龄老人的身体状况,实在是令人钦佩之至。
  这还不算完,美国田径协会每年都在做一项极为细致的好事情,他们将1400万有参赛经历的美国各个年龄段跑者的成绩汇总分析,给出每个人在自己年龄组中的表现百分比。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这个百分比的小计算公式,仅需要填写上性别、年龄、比赛距离、成绩,一点“计算”,就能出来表现百分比了。我想美国田径协会一定是有完整的成绩数据库,才能就此判定出每个跑者的水平值。不知为啥去年全美国跑者之中仅有8个成绩的表现百分比超过了100%,莉比居然一人拥有四个,其中最高达到103.75%。因此,去年美国路跑协会和《跑步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年度跑步大师”。
  “表现百分比”这样的数据分析还需要我们拿出时间去慢慢琢磨,暂且不懂装懂一时,但是莉比的跑步故事还是明明白白,一读变懂的,很励志的。1936年,莉比出生在英国,四岁时,与美国爸爸和英国妈妈为避二战烽火,移居西雅图和费城。大学时光,莉比是在俄亥俄的卫斯理大学度过的,结识了后来的丈夫,带着一张毕业文凭愉快地走进了婚姻生活,一口气五年内生了四个宝宝,两儿两女,幸福而忙碌的日子将每一分钟填得满满的。莉比并非仅仅相夫教子,自己还将生活中那块海绵里的水挤干了最后一滴,修成了美国西部文学硕士学位,抽空在社区大学里教教书,做个业余记者,还不时随着丈夫打打网球,滑滑雪。人家也是一天24小时,咱也是,人家怎么就能做成这么多事情呢?不佩服不行。
  197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莉比读到了一篇关于跑步的文章,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跑跑试试吧。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都需要莉比一个人来料理,只有趁着丈夫和孩子早晨没醒时,早起一小时,奔到离家不远的城市公园里跑上一英里,然后赶回家中,以最快速度做出丰盛早餐,看着孩子大人冲出家门上学上班。孩子们如今回忆起来,一再赞叹上帝派了一个“超级妈妈”来到了这个家。
  眼到了40岁,莉比的晨跑也由一英里延长了不少,朋友鼓励别老寂寞独跑啦,参加个比赛吧。参加就参加,七十年代,女子参加长距离跑还被视为异端,莉比心态好极了,没想惊天动地,一切随缘。1978年,莉比终于拥有了人生的第一个全马――丹佛马拉松赛,小儿子回忆说,当年妈妈和其他阿姨训练全马时,每英里都要喝水的,几乎没有经验可循。可是,身高仅有1米63、42岁的莉比似有天赋,第一个全马成绩就达到了3小时48分。这激励她去叩击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大门,一封情真意切的申请书写给了赛事主管,得到的回答让人有些灰心――很抱歉!我们没有40岁以上女子组。架不住莉比的苦求,主管有降低了参赛门槛,只要接近3小时30分的成绩就来吧,也不多你一个。交了5美元参赛费,波士顿成为了莉比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二马”。
  莉比与很多同龄跑者跑了不少年头,可一直默默无闻,原因是美国田径协会最近一二十年才精细定义每个年龄段的全国纪录,这让每个跑者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中,都有希望成为全美最成功的。从这一角度理解,跑步:一项让你愿意变老的运动,这个命题算是有些幼稚的理解了吧。2009年,73岁的莉比以48分55秒创造了全美女子70-74岁年龄组10公里纪录,超越原纪录两分钟之多。2011年,莉比上升为75-79岁年龄组,她破纪录的脚步未曾停歇,10英里纪录属于了她;美国路跑协会越野接力赛,莉比的成绩表现百分比达到100.4%,帮助自己的队伍拿下全国冠军。2012年,5公里纪录后面也改写为莉比的名字,成绩是23分44,年轻人别不服,90%以上的人跑不出这样的成绩,那可是76岁老太太创造的。最近,12公里跑全美纪录又被莉比打破,此项纪录曾经尘封8年之久。专业跑圈内评论说,莉比只有到了77岁,才真正成为了世界级跑者,虽有一丝玩笑在内,但事实如此,在银发世界里,她就是最强者。
  不知道莉比未来还会拥有多少个纪录,会不会因为她而设置更高年龄组别。总之,跑步经过几十年点滴日子,已经成为莉比以及子女们生命中自然而然的本能。丈夫生病住院做心脏手术那一天,莉比在跑;丈夫去世的第二天,莉比在跑;赶到日本参加儿子婚礼的当天,莉比在跑。儿孙中没有人可以追得上这位家族领袖,她是那么独一无二,在人生中的每一年都争取做到最好,因此也才不怕变老吧。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张斌:跑步 让你愿意变老的运动
日 09:23 来源:腾讯体育
原标题:张斌:跑步 让你愿意变老的运动
莉比-詹姆斯
  写跑步杂志的专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越来越难,捧读杂志,偶尔将目光停留在我这薄薄一页时,得经受多少专业跑者的检验啊。每每想到这里,都会压力倍增,加工粹取自己可怜的感受与见识。每个月,都有面对电脑屏幕不知所措的日子,有些选题在脑海之中漂浮数日,经不住推敲,只得割舍。四月里,波士顿马拉松赛何等重要,我最终经过数日翻腾,还是悄悄从其身边滑过。因为,我在《今日美国》报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跑步:一项让你愿意变老的运动。这个与众不同,就从这句话开始吧。
  这话的人名叫莉比?詹姆斯,77岁的美国老妈妈,不平凡的跑者。粗略算来莉比几乎保持着女子长跑70岁年龄组的各种距离美国纪录,而她最值得夸耀的成绩出现在去年一月的迪斯尼半程马拉松赛中,1小时45分52秒,过硬的好成绩,美国女子75-79岁年龄组的最新纪录,这可是我母亲的年龄,我深知这一年龄老人的身体状况,实在是令人钦佩之至。
  这还不算完,美国田径协会每年都在做一项极为细致的好事情,他们将1400万有参赛经历的美国各个年龄段跑者的成绩汇总分析,给出每个人在自己年龄组中的表现百分比。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这个百分比的小计算公式,仅需要填写上性别、年龄、比赛距离、成绩,一点“计算”,就能出来表现百分比了。我想美国田径协会一定是有完整的成绩数据库,才能就此判定出每个跑者的水平值。不知为啥去年全美国跑者之中仅有8个成绩的表现百分比超过了100%,莉比居然一人拥有四个,其中最高达到103.75%。因此,去年美国路跑协会和《跑步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年度跑步大师”。
  “表现百分比”这样的数据分析还需要我们拿出时间去慢慢琢磨,暂且不懂装懂一时,但是莉比的跑步故事还是明明白白,一读变懂的,很励志的。1936年,莉比出生在英国,四岁时,与美国爸爸和英国妈妈为避二战烽火,移居西雅图和费城。大学时光,莉比是在俄亥俄的卫斯理大学度过的,结识了后来的丈夫,带着一张毕业文凭愉快地走进了婚姻生活,一口气五年内生了四个宝宝,两儿两女,幸福而忙碌的日子将每一分钟填得满满的。莉比并非仅仅相夫教子,自己还将生活中那块海绵里的水挤干了最后一滴,修成了美国西部文学硕士学位,抽空在社区大学里教教书,做个业余记者,还不时随着丈夫打打网球,滑滑雪。人家也是一天24小时,咱也是,人家怎么就能做成这么多事情呢?不佩服不行。
  197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莉比读到了一篇关于跑步的文章,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跑跑试试吧。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都需要莉比一个人来料理,只有趁着丈夫和孩子早晨没醒时,早起一小时,奔到离家不远的城市公园里跑上一英里,然后赶回家中,以最快速度做出丰盛早餐,看着孩子大人冲出家门上学上班。孩子们如今回忆起来,一再赞叹上帝派了一个“超级妈妈”来到了这个家。
  眼到了40岁,莉比的晨跑也由一英里延长了不少,朋友鼓励别老寂寞独跑啦,参加个比赛吧。参加就参加,七十年代,女子参加长距离跑还被视为异端,莉比心态好极了,没想惊天动地,一切随缘。1978年,莉比终于拥有了人生的第一个全马――丹佛马拉松赛,小儿子回忆说,当年妈妈和其他阿姨训练全马时,每英里都要喝水的,几乎没有经验可循。可是,身高仅有1米63、42岁的莉比似有天赋,第一个全马成绩就达到了3小时48分。这激励她去叩击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大门,一封情真意切的申请书写给了赛事主管,得到的回答让人有些灰心――很抱歉!我们没有40岁以上女子组。架不住莉比的苦求,主管有降低了参赛门槛,只要接近3小时30分的成绩就来吧,也不多你一个。交了5美元参赛费,波士顿成为了莉比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二马”。
  莉比与很多同龄跑者跑了不少年头,可一直默默无闻,原因是美国田径协会最近一二十年才精细定义每个年龄段的全国纪录,这让每个跑者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中,都有希望成为全美最成功的。从这一角度理解,跑步:一项让你愿意变老的运动,这个命题算是有些幼稚的理解了吧。2009年,73岁的莉比以48分55秒创造了全美女子70-74岁年龄组10公里纪录,超越原纪录两分钟之多。2011年,莉比上升为75-79岁年龄组,她破纪录的脚步未曾停歇,10英里纪录属于了她;美国路跑协会越野接力赛,莉比的成绩表现百分比达到100.4%,帮助自己的队伍拿下全国冠军。2012年,5公里纪录后面也改写为莉比的名字,成绩是23分44,年轻人别不服,90%以上的人跑不出这样的成绩,那可是76岁老太太创造的。最近,12公里跑全美纪录又被莉比打破,此项纪录曾经尘封8年之久。专业跑圈内评论说,莉比只有到了77岁,才真正成为了世界级跑者,虽有一丝玩笑在内,但事实如此,在银发世界里,她就是最强者。
  不知道莉比未来还会拥有多少个纪录,会不会因为她而设置更高年龄组别。总之,跑步经过几十年点滴日子,已经成为莉比以及子女们生命中自然而然的本能。丈夫生病住院做心脏手术那一天,莉比在跑;丈夫去世的第二天,莉比在跑;赶到日本参加儿子婚礼的当天,莉比在跑。儿孙中没有人可以追得上这位家族领袖,她是那么独一无二,在人生中的每一年都争取做到最好,因此也才不怕变老吧。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龙源期刊网-你喜欢的所有名刊大刊数字版都在这里了!
关于跑步,我说的其实是……
2009年,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迈入写作第30年,今年,除了《挪威的森林》电影版即将开拍,还有更多“村上迷”热切注意的事正要发生……《关于跑步,我说的其实是……》,是村上春树2007年新完成的作品。25年前,村上春树开始他的第一次跑步。那是1982年的秋天,33岁那一年,写完《寻羊冒险记》,村上先生因为戒烟而体重增加,为了减肥,开始了他的第一步。(剩余2034字)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继续阅读
畅销排行榜
登录龙源期刊网
邮箱/用户名
还没有龙源账户?
您的当前余额:234.01元
您的当前余额:0.01元&>&&>& > 正文
跑马为生:体育杂志主编的跑步生活
文章来源:军事中国
发布时间: 12:39:02
不要畏惧跑步,不要畏惧跑马拉松。罗斯福说:“我坚信,唯一能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即是恐惧本身。”你总觉得跑马拉松的人都是男神或女神,其实根本不是,都是普通人。很多人比你老,比你胖,比你更不像能跑下马拉松。在马拉松比赛中,从后面超过你的大部分都是大叔或阿姨。比如我跑了15个“全马+”赛事,其中包括10个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5个50公里越野赛。但我体重依然在80公斤以上,相对仅1.73米的身高,身材还不如你标准。要想跑好步,要想跑下10公里,其实你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打开自己的肺泡,二是活动开腿部的肌肉。这两点通过几次慢慢加量的慢跑都可以做到。比如第一次跑3公里,第二次跑3公里走2公里,第三次跑4公里走3公里,第四次跑6公里走4公里……第N次跑10公里。肺泡打开的过程你会痛苦,腿部会酸痛。但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在几次摸索性的、不追求成绩的练习后,做到能够一口气跑下来10公里。接下来,如果你想跑得更远、更快,甚至完成一个半程马拉松或全程马拉松。你最好的选择是加强学习,学习现有的理论。学习是最快的捷径,学习是懒人最聪明的选择。既然已经有那么多人跑得那么好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摸索呢?如果你不知道跑步应该穿什么衣服,用什么装备?打开电视,看看北京田径世锦赛马拉松比赛的转播,看看那些人是怎样跑步的。关于装备,你会发现他们只是简单的短裤、短袜、跑鞋。我曾经当过装备党,也知道现在面对跑步爱好者的装备太多了。各种跑鞋、压缩裤、压缩袜、压缩衣、导汗带、护膝、帽子、短裤、腰包、皮肤风衣……我也置办过不少,但后来随着比赛次数的增多,用的反而越来越少。圣?埃克絮佩里说:“万事万物,达到极致完美的境界,并非在无法多增添任何东西的时候,而是在无法再减去任何东西的时候。”我依然喜欢置办新款装备,但苦苦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爆款。我努力做一名极简跑者,日常跑步中,将装备压缩为:跑鞋,漂亮的跑鞋很多,如果你不心痛钱,可以尽情地置办;跑步短袜;跑步短裤;墨镜,保护视力,防紫外线,是必需的;帽子。有时我连跑步T恤都省掉了,赤膊上阵。当然,还有水、能量饮料和能量胶,我随时携带。但在越野赛中,你一定得按照组委会的提示,多多益善地准备装备,安全第一。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很多跑步者在压缩裤外面再套一条跑步短裤,就像“Running Man”里做游戏的那帮艺人那样穿着。为什么要穿成这样呢?至少我看在电视转播中,高水平跑者们没人这么穿。那要不要穿五指鞋,甚至玩赤足跑?我的回答依然是看电视转播中的高水平跑者,看他们有没有人这么做。要不要戴着护膝跑?我的回答依然是看电视转播中的高水平跑者,看他们有没有人这么做。如果你没有伤痛,那为何要戴护具?如果有了伤痛,那应该好好休息或者寻求康复训练,为何还要戴着护具坚持?跑到什么样的水平算好?我的回答依然是看电视转播中的高水平跑者。有个简单的评判方式,如果同一场比赛,你的成绩是冠军的两倍,那就不错了。比如男子5公里世界纪录是12分多,那你跑到25分就很棒;10公里世界纪录是26分多,那你跑到54分钟之内就很棒;马拉松世界纪录是2小时2分,那你打破一次4小时,就是很出色的跑者了。如果你参加的这场马拉松特别难,冠军都跑了3小时,那你跑到6小时之内,就值得庆祝了。那什么样的跑姿是正确的?我的回答依然是看电视转播中的高水平跑者,看他们是怎样跑的。如果觉得黑人跑者的身材特性与我们相差太远,那可以看看中国国家队的高手们是怎样跑的。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的高水平跑者,跑姿都几乎是一样的。厉害的赛跑者总是以优雅的节奏,流畅地跑着,就像内燃机引擎一样。他们不像蹦蹦跳跳的慢跑者,不浪费体力,也不和马路奋战。这些人就像在马路上流动一样,而且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奔流。俄罗斯裔的美国著名田径教练尼古拉斯?罗曼诺夫,将这种统一的跑姿剖析、归纳,整理出了一套“姿势跑法”(Pose Method Running)。我正在跟他学习这套跑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所有移动方法中,轮子是效率最高、最省力的。那么为何不像轮子一样跑步?跑步动作循环的过程中,具有转动中轮子的三种力学特性。第一,总质心始终维持在支撑点的正上方;第二在前进的过程中总质心始终维持水平,没有任何上下振动;第三,连续不间断地转换支撑点。把这三种力学特性运用在跑步上:第一,当前脚掌落地时,你身体的总质心必须刚好在落地点的正上方;第二,尽量减少身体总质心的上下移动;第三,尽量缩短脚掌支撑地面的时间。最聪明的跑步方法,就是学习现成的经验,这样会节省你探索的时间,减少你受伤的风险。跑步时,你该想些什么?有一种跑步知识,是你看电视学不来的。那就是跑步时,你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最佳答案是“禅”,物我两忘,排除杂念。在那个时刻,没有疑惑,没有迟疑,没有不安,只是把握当下。人的大脑是一个还在进化中的东西。人的意识分为我们能把握的,以及属于我们的但不能把握的潜意识。将意识比作庞大的海上冰山,那么前者只是冰山一角。在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潜意识里的东西都会冒出来骚扰你。比如我写下这些文字时,精神很涣散。想着:写完这一篇,还要写一篇讲话稿、一篇新闻稿、一个PPT;想起下周有一个比赛,跑不下来怎么办;想起下雨了,家里窗户还没关;想起人民币贬值,对于我这种资不抵债的人有没有影响;想起岁数见长,一事无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本网站法律顾问:靖边县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先生
陕ICP备号-1跑步与人类进化_投票网热门文章
在几百万年前,非洲环境的变化让人类必须靠奔跑来获取猎物。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里,人类祖先的骨骼、大脑、空间跟踪能力和散热能力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今天,提起跑步,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锻炼身体的手段,或是电视上奥运会的竞技场面。也许在世界的某些偏远地区,还会有人用跑步的方式来追赶猎物,但这早已不是当今世界人类跑步的主要目的。
然而,跑步对于人类的意义远比表面上看来的要深远得多。比如,现在有研究者认为,跑步曾经促进人类进化,特别是为人类大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困扰现代人的一些慢性病,可能也与跑步的减少密切相关。
人类生来就要奔跑
对于神经科学家来说,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正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吉纳维芙·科诺普卡(Genevieve Konopka)及同事在《神经元》杂志的一篇论文开篇所说:“想要理解人类的独特性,就需要以深入研究人类大脑的特性为开端。”
科学家有几种不同的途径来做到这一点,包括神经解剖学的对比,行为学的对比,以及对已经灭绝的物种的化石进行研究。近年来,新的研究途径加入到了这一行列,即通过基因测序对基因组进行比较。比如已经有研究对照了人和老鼠的基因组,以及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后者发现人与黑猩猩在基因上的不同之处比之前认为的要多四倍。
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的身体结构更适合生活在树上。那个时候,非洲大陆也正是森林覆盖的环境。而在随后的时间里,非洲的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树变得越来越稀少,开阔的草原越来越多。自然的力量迫使人类祖先从树上下来,开始在平地上活动。
南非开普敦大学专门研究运动科学的教授提姆·诺克斯(Timothy Noakes)与法国药理学家迈克尔·斯佩丁(Michael Spedding)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这样的环境变化让人类必须靠奔跑来获取猎物,或者可以说,人类生来就是要奔跑的。
在2004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人类适于长跑的骨骼结构早在两百万年前就开始形成了。这些早期人类发展出了更长的腿,更短的脚趾,更长的脚后跟肌腱,更宽的肩膀,还有更强壮的臀大肌。与四腿动物相比,人类并不善于短跑,但是耐力很好,适合长跑。
诺克斯等人特别指出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四腿动物是要靠喘气散热的,而它们无法在奔跑的同时通过喘气散热。人类就不同了。散热的效率要比那些四腿动物高得多,不仅可以通过喘气,还可以通过排汗,最多时一小时可以排出3升的汗水。长跑三个小时的人可以失掉10%的体重还不出问题。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原始人类可以通过长跑追逐猎物,直至猎物中暑,进而将其捕获。
在捕猎的过程中,原始人类个体之间,包括不同家族之间都需要发展他们的社交技巧,以便联合起来孤立和捕获猎物。“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先的骨骼、大脑、空间跟踪能力、沟通能力和散热能力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让他们能够占据一个非常不同的生态位。”诺克斯等人写道。
走路改善大脑
与原始人类相比,现在的人不需要再为了吃到肉而去奔跑几个小时。一个人身体的强壮程度在社会中也已经不显出突出的重要性,而聪明程度似乎更加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前程。许多人因而也开始十分重视锻炼他们的。
五花八门增进智商或是锻炼大脑的方法也就应运而生。1993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提高智商的文章,这篇文章经媒体报道和渲染之后让这一说法广为传播,提高智商的音乐CD成了热卖产品。另一种无从考证渊源的说法是人类只利用了10%的大脑,还有90%的潜力没有被开发出来。各种用来训练大脑的游戏和谜题被开发和贩卖,目的或者是为了增进儿童的智力,或者是对抗正在衰老的大脑。然而,这其中除了电子游戏被证明似乎有一定作用之外,其他充其量只是让人对某项特定技巧更加熟练,而无助于其他不相干的脑力活动。
所有这些努力,或是想以一种坐在家里不用动的方式来改善大脑,或是直接用大脑活动来锻炼大脑。到头来科学家却发现,真正有助于改善大脑的方式并不是直接的脑力锻炼,而是进行身体活动,比如走路和跑步。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阿特·克雷默(Art Kramer)在研究中发现,每周三次,每次走路45分钟,就能够显著提高人的事件记忆能力和执行控制能力。他的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是目前身体锻炼能够提高认知水平的最著名实验之一。他将127名受试人员随机分成两组,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其中一组每周做几个小时的走路运动,另一组做相应时长的伸展锻炼。不出所料的是,所有人员的身体状况都变好了;出人意料的是,做走路锻炼的人在某些认知任务的表现上——比如做计划和多任务——出现明显提高,而只做伸展的就没有该变化。
克雷默实验中的受试者都是老年人,他们大脑中的灰质正在减少,而科学家普遍的猜测是大脑灰质减少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克雷默还用核磁共振扫描了所有受试者的大脑,发现经过走路锻炼的人灰质流失较少。
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克里斯托弗·查布利斯(Christopher Chabris)和伊利诺伊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丹尼尔·西蒙斯(Daniel Simons)在《看不见的大猩猩》一书中解释这一现象时说:“尽管两种运动对你的身体都有好处,会让你整体上达到更好的健康状况,但有氧运动对增进你的心脏健康和增加大脑血流更为有效。”
缺乏跑步与现代疾病
在根本上,走路和跑步等有氧运动对大脑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有关。BDNF是一种蛋白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特定的神经元,能够帮助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元生长,促进新神经元和突触的分化。BDNF尽管在名称上有“脑源性”三个字,但实际上在一些组织和细胞中也有分布。
诺克斯等人就认为,有氧运动能够促进BDNF在人体中的循环。相反,假如人缺乏有氧运动,一些疾病可能就会出现。现代社会困扰人们的糖尿病、肥胖症、精神疾病和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可能就与此相关。
已经有研究发现,缺乏BDNF的小鼠会变得肥胖,BDNF和二型糖尿病之间也有强烈的关联。
“在人类需要使用更多脑力追踪猎物的时候,BDNF的增加可能为海马区和前额皮质的建立提供了帮助。”诺克斯和斯佩丁写道。大脑的这两个区域在人的记忆、决定、恐惧和情绪方面都起到关键的作用。前额皮质也有精神紊乱有强烈的关联。“不出所料的是,在压力和精神紊乱,以及老年痴呆症的情况下,海马区和皮质区的BDNF出现了减少。综合而言,我们认为锻炼增加了大脑关键区域的BDNF,这反过来帮助人们远离精神疾病,包括暴力行为。”
诺克斯和斯佩丁2010年在英国的一个体育会议上相识,诺克斯跑过70场马拉松和超马拉松,斯佩丁累计跑过10万公里。他们由此开始通信,最终形成了以上理论,并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你有每天坚持跑步的习惯吗?
偶尔跑一下
坚持每天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篇文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