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育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延安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科技化,以及中学生没有全面辨别是非的能力,生活阅历浅薄,致使其对现实生活的判断受到影响。因而,中学生将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导致各种不良现象频频发生,逃课上网,玩失踪,更有甚者放弃自己的生命等。对此,学校、家庭、社会深深的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健康问题。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我国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授之以渔,让其学会生存与发展。因此,家庭、学校、社会要有所行动。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教育机构,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的引导教育学生,在各学科的教学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在教书的同时,也要育人。作为数学教师,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祖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四有新人。在本文中,基于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人关注,新课改的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心理。还有各种心理问题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习乃至生命。所以教学中有必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讲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价值,以及人们对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分析。第二章讲述此课题的必要性,基于三方面,新课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影响中学生生活,影响中学生学习。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中,主要阐述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以及还阐述了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给出部分教学案例,通过种种途径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渗透,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加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6【分类号】:G633.6【目录】:
摘要4-5Abstract5-8第一章 绪论8-12 1.1 选题背景8-9 1.2 选题意义9-10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第二章 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育”的必要性12-16 2.1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12-13 2.2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13 2.3 心理健康影响中学生的生活13-14 2.4 心理健康影响中学生的学习14-16第三章 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育”的策略16-33 3.1 数学教学中渗透“心育”的前提条件16-19 3.2 备课中挖掘“心育”的切入点19-24 3.3 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心育”24-31 3.4 课后教学活动中进行“心育”31-33第四章 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育”的原则33-36 4.1 快乐性原则33 4.2 差异性原则33-34 4.3 必需性原则34 4.4 自然性原则34-35 4.5 发展性原则35-36后记36-37参考文献37-39致谢39-4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4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丽红;;[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王成全,卢红艳;[J];中小学管理;2000年Z1期
;[J];中小学管理;2000年10期
杨忠健;[J];中小学管理;2000年12期
王成全;[J];中小学管理;2000年03期
管文荣;[J];中小学管理;2000年03期
贾素萍;[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1期
连社君,刘卫平;[J];中等医学教育;2000年S1期
;[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年01期
张凤娟,张万波;[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饶丽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袁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雷静;;[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李超;朱俊儒;;[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83期)[C];2010年
宿富国;宿雯;;[A];福寿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东宇;;[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贾严宁;金丽鑫;杨慧;;[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7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宋怡;杨映秋;孔燕;;[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郭海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季建华;;[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单位:江苏徐州矿务集团第一中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杨占苍;[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徐鸣;[N];重庆日报;2000年
毕锦云;[N];广东科技报;2001年
杨伟;[N];科学导报;2005年
;[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N];长春日报;2007年
江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王茂;[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屈连城;[N];抚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文珺;[D];南开大学;2012年
辛阔林;[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李巍;[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吴霞;[D];西南大学;2015年
杨舒;[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赵静;[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路惠捷;[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肖旻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封丹珺;[D];山东大学;2011年
张静;[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晓玲;[D];南昌大学;2010年
欧友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于小盼;[D];西南大学;2011年
李张廉;[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叶海英;[D];西南大学;2006年
姜慧华;[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邓小花;[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杨峰;[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张达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张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因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理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能够满意地解决。《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实验教材就是以创设生活情境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需要数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我要学习数学,我要学好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科的学习,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新知的陌生感和畏惧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
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不觉得累。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这样的数学课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注重过程体验,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通过动手操作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好奇感。这种新奇感能抓住学生的心,迫使他们去思考和理解。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三、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三中心”思想转变为新“三中心”思想,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现代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走向教材,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求知识。所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至关重要。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好学、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既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的,又是其客观条件。那么,数学课堂教学种又如何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心境,乐于学习呢?
(一)把“爱”的情感洒向每个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我们的学生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很大的能力差别。作为老师要善于真心去发现其闪光点,要认可每个学生,不能以成绩取人,使“学困生”产生畏惧感,对学习丧失信心,对数学失去兴趣,而应以亲切的面孔、热情的心去面对每个学生,对“学困生”多些厚爱;课堂上,鼓励每个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毫不顾忌地发挥自己。亲其师而信其道,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兴趣盎然,充满学习的欲望,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反之,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不利于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本”。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课堂提问教师应多使用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可以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对每个学生的回答教师都要能始终以信任的目光对待,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一年级“分一分”的学习时教师问:“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教师说:“那试试,看谁的方法多?”当学生列出了很多方法时,教师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用期待目光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多一些激励。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愉快,学生的心情很放松,学生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探索,保证了数学教学过程顺利地进行。在此同时,针对学生们提出问题灵活改变我们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三)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强,上课提问积极。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不懂就问的机会。如:小红跑200米用4分,小明用5分,小东用6分,问谁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红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东跑得快”。当教师宣布正确答案:“小红跑得快”时,有学生问:“为什么数字大了反而不快呢”?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时间用的越少,说明它走的越快的道理。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通过比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多提问、多竞争的积极性,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如:“看谁说的清楚”、“谁想得快”、“谁的方法巧”、“谁提的问题多”等,同时,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扬他们,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
&&& 总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心态,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 730799
&&&&&&&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以消除教学过程、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我在实践新课程的同时,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偶有收获。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
&&&&&&& 学生的情感对其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多抽象的概念、生硬的法则、一成不变的定理、乏味的数的运算等,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因此,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体验快乐。除此,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等非常感兴趣。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翁,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的&分桃子&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猴哥猴弟俩上山摘了8个桃子,却因如何分桃子产生了争吵,弟弟说他最小应该多吃,而哥哥说他力气大应该多吃。
这时,猴妈妈回来了,引出问题: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怎么分呢?小学生因此对新知识产生了求知欲望,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我要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重视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课堂必将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结合新课标标准,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举办数学竞赛,开展数学实践等活动,搭建了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辩论。辩论是相互公平竞争,它能培养人的临场发挥的能力、应激能力、敏捷的反应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语言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小学生尽管还没有那么严密的逻辑、锋利的语言、详实的材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但通过互相指出对方的纰漏之处,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不同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 合作教学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所展开的学习活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其群体意识。平时不爱动脑筋的、极少动手活动的学生,也会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积极参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如在教学图形的欣赏与设计一课中,教师采用分组合作设计图案,小组里的成员为了群体的荣誉,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协调和达成观点,争取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呈现一幅幅新颖而有美感的作品。开展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人相处的开朗性格,防止学生孤癖性格的形成,更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与人交往技能。
五、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邹晓梅分享到:
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中,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在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分析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心育内容,感受心育滋润,接近心育目标。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诚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期望。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的合适,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赞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语言,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你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表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素材,而且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情境。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心育内容。例如:教师通过选择典型,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对所营造出的教学情境的深入体会,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通过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品格的描写,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善加利用,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收到心育的实效。
  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反复渗透、耐心诱导和细心培养。可结合多媒体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激发――探索――――探索”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教师要多尝试进行开放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不仅可以给学生以乐趣,更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心理素质教育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小语吧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小语吧",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小语吧联系,邮箱: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最新更新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摘要]&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适当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也就是教师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将从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听到一些教师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只知道玩,不知道学习,这道题我都不知讲了多少遍了,但他们还是不会做。你给他们讲,他们还不认真听,专门和我们对着干,我真拿他们没办法。”难道孩子们真的不愿意学习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私下找了一些同学谈了心,通过谈心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留作业太多了,我们连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我不喜欢上他的课。”有的学生说:“我的老师看上去太凶了,我见了都害怕,更别说上课去认真听讲了”……听了这些话,我的心里不由自主的颤了一下,是啊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老师们由于工作忙,只知道上课却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因而才出现了上面的一幕。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适当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也就是教师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因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1、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要求教师自身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热情而愉快的情绪基础。&&&&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冷若冰霜、面无微笑的教师能把一节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因为数学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有必要采用情景创设来激发自身和学生的愉快情绪,把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用生活中活动场景来展示,甚至命名课题。这样,使学生看到课题后会产生一种新奇感、探究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肯德基是学生很喜欢吃的食物,因此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教师就可以以肯德基为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同时把课题改为《肯德基餐厅里的学问》。这样,教师一出示课题,学生的积极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冲垮学生心理上的防线,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没有压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需要教师以鼓励性的话语、亲切而信任的目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例如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一个同学的回答不完整,同桌同学补充后,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们两人的回答合起来就非常圆满了,希望你们继续合作,老师相信你们两人都会非常出色的。”这样,虽然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但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却使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地参加到学习中来。反之,会给两位学生的心理上造成阴影,使他们今后不敢再随便举手发言了,甚至对发言产生惧怕情绪。同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投射的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遇上困难的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给没有自信的学生以学好数学的信心。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还要求教师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要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因为实践证明: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最希望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最忌讳教师有偏见,尤其是学困生。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复习性、基础性,或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让他们感到其实我也能回答问题,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瞧不起他们,而是在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他们,从而慢慢地恢复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1、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能经常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动脑。这样,学生的大脑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活动,学习积极性就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时,用最优化的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同桌模拟烙饼,记录烙饼方案,最终进行讨论优化。由于活动中,学生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同桌讨论,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学得轻松自在,比单用课件展示的效果要好的多。2、举办数学竞赛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数学竞赛活动是把双刃剑,组织的好,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但组织的不好,往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成绩差,比不过成绩好的同学,从而自暴自弃,失去斗志。数学竞赛活动有对抗赛、擂台赛、接力赛等等,教师在组织这些竞赛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把竞赛题出得太难,让中差生失去竞赛的信心。如组织开展接力赛,可以制定这样的规则:①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组题,先做完且正确率高的为第一名,以此类推;②从第一排开始,每人一题,解题时可以跳跃,不必按序号解题(目的是让差生也能在竞赛中发挥作用)。同时,竞赛题的形式要多样,难易度要搭配,如口算题、应用题等。这样,全组同学中,学习好的可以挑选难一点的习题进行解答,学习差的可以挑选简单一点的习题进行解答,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竞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感到成功中有自己的一份功劳,我也能在竞赛中出力,并取得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此外,这样的竞赛,还可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成就需要团体中的每位成员相互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对他们形成正确的集体观与人生观有极大的好处。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我认为,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它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如在一次组织六年级学生秋游公园的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公园门票的价格,团体优惠的措施等,然后要求他们具体算出每位同学在本次秋游活动中所需的钱数等等。这样,学生自觉地运用了百分数的知识,比老师出十道题的效果要好的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根本不觉得是在做数学题,而是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老师的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全体老师的职责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其人格的优化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