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营中学除三二班的大连知行中学中考成绩绩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3.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4.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中,正确的(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使用高倍物镜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C.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到物像清晰D.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6.下列细胞器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均可产生水的是( )①核糖体②叶绿体③中心体④线粒体.A.①②④B.④C.②④D.③④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 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8.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回答.(1)图A处于有丝分裂 期,相当于B图(填字母) 期.(2)此细胞在分裂末期能否出现细胞板 ,理由是 .(3)C图中的DNA含量为2C~4C之间的细胞,处在B图的(填字母) 期.(4)若A图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正处于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矿质元素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 和 ,因为进行此生理活动需要前者提供 ,后者提供 . 9.根据图中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1)该化合物叫 肽,是由 种氨基酸失去 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称为 .(2)假如上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X,则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 .(3)请写出肽键的结构式: .(4)该化合物在 (细胞器)上合成,其结构是由 和 组成. 10.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 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 的含量.(2)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 ,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冲洗浮色,这是因为 .(3)本实验注意事项:①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 ,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 ,造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 .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1.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基因.(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 法将其导入植物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是否得到提高.(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考点】细胞膜的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知识.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答】解:A、胞间连丝是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故A选项正确;B、细胞膜的外表的糖蛋白对于动物用保护润滑的作用,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也和其有关,因此癌细胞易扩散主要就是其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故B选项正确;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有ATP水解提供能量,故C选项正确;D、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与合成的,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与合成的,比如哺乳动物的乳汁,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细胞膜的特征:①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1、人体内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解答】解:A、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故A选项错误;B、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故B选项正确;C、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故C选项错误;D、核DNA的复制方式相同,都是半保留复制,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明确人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能准确判断各选项. 3.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则吸水量a>b>c;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则失水量d<e<f.【解答】解:A、据图可推知a组吸水多于b组,因此实验后a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b组,故A选项错误;B、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则b组细胞吸水;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则f组细胞失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b组,故B选项错误;C、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C选项错误;D、由c组吸水,d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molqL1之间,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4.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主要有两个物质变化:H2O[H]+O2↑,ADP+Pi+能量ATP.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均不需要酶的催化.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在机体中不会再分解供能,会和体液中的碳酸氢钠反应中和,而排出体外.【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有ATP的合成,合成ATP的原料包括ADP和Pi,A正确;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葡萄糖分解提供,此时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乳酸不能再分解供能,将会与碳酸氢钠生成乳酸钠排出体外,C错误;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宿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因此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明确水的光解和光能的吸收不需要酶的催化;识记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均在宿主细胞中合成,需要消耗宿主细胞的能量和原料. 5.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中,正确的(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使用高倍物镜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C.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到物像清晰D.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考点】细胞观察实验.【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解答】解:A、显微镜下找物象时,必需用低倍显微镜,A错误;B、应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将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高倍物镜观察结构,B错误;C、换高倍物镜后,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C错误;D、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6.下列细胞器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均可产生水的是( )①核糖体②叶绿体③中心体④线粒体.A.①②④B.④C.②④D.③④【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核糖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基质中还含有DNA.3、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4、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在线粒体内还含有少量的DNA、RNA.【解答】解:①核糖体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水缩合)时产生水,①正确;②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生水,②正确;③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不产生水,③错误;④线粒体内进行的呼吸作用产生水,④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各种细胞器功能的理解和辨析.可以进行归类记忆: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高尔基体(植物细胞).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0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 A、B、C 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光强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光强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分析曲线图看出,本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中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二氧化碳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二氧化碳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ABC都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而增高.(2)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c时,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BC曲线净光合速率不变,而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所以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3)当二氧化碳浓度小于a时,此时三条曲线的净光合速率均小于0,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在此区段内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4)图中研究的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共同作用的曲线,所以还要考虑光照强度.故答案为:(1)0;A、B、C;(2)光强;(3)大于;(4)光强.【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分析图解时能够利用单一变量的原则;明确净光合速率为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差值. 8.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回答.(1)图A处于有丝分裂 中期 期,相当于B图(填字母) M 期.(2)此细胞在分裂末期能否出现细胞板 不能 ,理由是 是一个动物细胞 .(3)C图中的DNA含量为2C~4C之间的细胞,处在B图的(填字母) S 期.(4)若A图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正处于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矿质元素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 线粒体 和 核糖体 ,因为进行此生理活动需要前者提供 能量(或ATP) ,后者提供 蛋白质(或载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分析A图: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B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C图: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DNA含量为2C代表G1期;DNA含量为2C~4C代表S期;DNA含量为4C代表G2和M期.【解答】解:(1)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相当于图B的M期.(2)图A细胞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为动物细胞,因此在分裂末期不会出现细胞板.(3)由以上分析可知,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S期.(4)根尖分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其中载体蛋白由核糖体合成,而能量由线粒体提供.故答案为:(1)中期 M(2)不能 是一个动物细胞(3)S(4)线粒体 核糖体 能量(或ATP)蛋白质(或载体)【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柱形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A所处的时期,图C中各柱形代表的时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9.根据图中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1)该化合物叫 四 肽,是由 3 种氨基酸失去 3 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称为 脱水缩合 .(2)假如上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X,则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 4X54 .(3)请写出肽键的结构式: CONH .(4)该化合物在 核糖体 (细胞器)上合成,其结构是由 蛋白质 和 RNA 组成.【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专题】模式图;蛋白质的合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肽链结构,其中CONH羧基,该化合物中含有3个羧基,因此是由4个氨基酸脱去3分子水形成的四肽化合物;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场所是核糖体.【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该化合物是由4个氨基酸脱去3分子水形成的四肽化合物;四个R基中,2个是H,因此是3种氨基酸;氨基酸形成肽链的过程是脱水缩合反应.(2)如果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X,则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4X18×3=4X54.(3)肽键的结构是CONH.(4)该化合物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故答案为:(1)四33脱水缩合(2)4X54(3)CONH(4)核糖体蛋白质RN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场所,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肽链结构及应用元素守恒进行计算. 10.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 斐林试剂 ,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 砖红色 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 葡萄糖 的含量.(2)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 苏丹Ⅲ染液 ,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冲洗浮色,这是因为 苏丹Ⅲ能溶解在酒精中 .(3)本实验注意事项:①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 分别配制 ,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 0.1g/mlNaOH1毫升 ,造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 0.01g/mlCuSO4溶液4滴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专题】实验分析题;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解答】解:(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是否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沉淀.(2)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或红色).50%的酒精具有脱色的作用,能够溶解染液.(3)①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分别配制,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0.1g/mlNaOH,试剂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故答案为:(1)斐林试剂砖红色葡萄糖(2)苏丹Ⅲ染液苏丹Ⅲ能溶解在酒精中(3)①分别配制②0.1g/mlNaOH1毫升0.01g/mlCuSO4溶液4滴【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1.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全部 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部分 基因.(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筛选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 农杆菌转化法 法将其导入植物 乙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表达产物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耐旱性 是否得到提高.(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到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3、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解答】解:(1)基因组文库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cDNA文库中只含有该种生物的部分基因.(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筛选中出所需的耐旱基因.(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常采用感受态细胞法,即用Ca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更容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由于植物乙的耐旱性低,因此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乙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表...
必修一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必修二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必修三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选修一系列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选修三系列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亲!请或新用户?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龙观中学 中考成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