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统一吗

关于唯物主义和可知论_百度知道
关于唯物主义和可知论
并非所有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和 主张可知论的哲学家包括一切唯物主义者 这两句话矛盾吗?哪句对?这是我在两本书上看到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唯物辩证法总说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编辑本段]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1 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可知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豆丁精品文档: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 南开大学远程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 cf马哲视频 马哲..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在线考试中心-马哲练习参考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的位置: &
& 中国考试培训网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和意识
中国考试培训网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
A、化学运动B、物理运动C、生物运动D、社会运动
4、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
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连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D、时间的重复性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8、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C、客体、主体、客体
D、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9、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河流”的说法()。
A、都是辩证法观点
B、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11、在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
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
1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3、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14、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5、“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6、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A、电磁场理论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D、相对论
17、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
1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D、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9、《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0、物质是标志()的哲学范畴。
A、物体的总和B、原子
C、客观实在D、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概括
21、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22、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的哲学是()。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2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2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2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2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2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8、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2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0、《孙子兵法》有云:“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事实说明了()。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
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1、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2、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
3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34、意识产生的过程,大体经历了()的环节。
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从表象到理论
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从推理到理论体系
C、从一般反应到刺激感应,从刺激感应到动物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D、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到实践
35、把世界的本质单纯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36、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D、实物性
37、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论断是()。
A、必须事事学习直接经验B、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
C、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D、亲自经验的抽象理论可靠
38、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
A、创造物质B、改造客观世界
C、自由地创造和运用规律D、决定物质的状态
39、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
40、经验论是()。
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既可能是唯心主义的,也可能是唯物主义的
D、二元论的
41、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
4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43、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
A、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
B、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
C、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
D、物质是具体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44、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45、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当作()。
A、高度完善的人脑的属性B、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纯粹精神性的东西D、一种特殊的物质
46、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47、中国古代哲学家柳宗元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48、认为物质是所谓“终极的宇宙之砖”的观点是()。
A、古代唯物主义的观点B、近代唯物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现代唯物主义的观点
49、“恐惧创造神”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资产阶级的情况学说
50、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只能认识“自在之物”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这是属于()。
A、唯物主义反映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
C、不可知论D、可知论
51、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山主张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调和折衷主义的观点D、古代实证主义的观点
52、()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A、时间和空间B、能量C、质量D、运动
53、世界统一于()。
A、存在B、意识C、物质D、物体
54、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55、“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56、我国载人航天试验飞船飞行成功充分说明()。
A、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是积极的B、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意识对人们的行动起决定作用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57、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错误在于()。
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否认了相对静止D、夸大了静止的根本性
5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9、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
A、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B、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D、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
60、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
6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6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的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63、“天灾不可怕,就怕精神垮”与“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不同点是()。
A、都强调了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B、是否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C、是否坚持两点论D、是否承认意识的作用
64.从哲学上看,在新形势下之所以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是因为()。
A、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
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C、精神力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D、正确的意识一开始就转化为物质力量
65、恩格斯曾把人类意识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这是因为()。
A、人类不仅通过意识反映一切,而且能改造一切
B、人的意识比动物的意识高明得多
C、人的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意识是自然界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66、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知识和科技的推动。从哲学上看,知识经济的到来表明:()。
A、意识将成为世界的本源B、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C、物质来源于知识和科技D、意识的能动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67、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将能创造出一些新的物质。这说明()。
A、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物质
B、意识虽不能决定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新的物质
C、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使物质的具体形态发生变化
D、人们改造自然必须以原有的自然物和它的属性为基础
68、在电脑广泛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有人利用电脑技术进行“电子犯罪”这个事实说明()。
A、电脑已具有意识的特性B、电脑业的发展一定要适度
C、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D、实践结果往往背离人的目的和愿望
69、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哲学依据有()。
①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③认识了规律,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0、自从20世纪80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纳米科技。它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和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制造出具有新功能的产品。这说明()。
A、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
B、实践决定于认识
C、人的能动性发挥越充分,对规律的认识越正确
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1、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表现在()。
A、没有绝对运动就无所谓相对静止
B、没有相对静止也就无所谓绝对运动
C、绝对运动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
D、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
2、IBM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证明()。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3、“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因为()。
A、二者是对立统一的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二者具有同一性D、二者互相促进,互为目的
4、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5、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6、“我们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B、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我们就能做好各项工作
C、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划,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决定性条件
7、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
A、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
B、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8、相对静止是指()。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运动的一般状态
C、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
D、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
9、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歧在于主张()。
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10、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物质的存在方式
C、物质的根本属性D、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1、“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指精神力量()。
A、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
B、可以使物质力量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C、可以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鼓舞作用
D、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12、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B、坚持精神决定物质的观点
C、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13、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D、理在气先
14、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B、动物心理服从于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人的意识则服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
C、动物心理只限于感性形式,而人的意识不仅包括感性形式,还具有理性思维形式
D、动物心理活动无须语言,而人的意识活动却离不开语言
15、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
A、反映世界B、按照人类的想法,创造宇宙万物
C、发现并改变历史规律D、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
1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时间的()。
A、连续性B、客观性C、不可逆性D、一维性
17、规律的特点有()。
A、可创造性B、普遍性C、重复性D、客观性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对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进行概括的哲学范畴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人们感觉的复合
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19、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20、对于“既要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艰苦奋斗”,有这几种看法,你认为何者正确()。
A、这是一个既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注意到精神的反作用的提法
B、这是一种固守某种传统观念的形而上学的僵化观点
C、这是把两种事物调和起来的自相矛盾的提法
D、这是一种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的观点
2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22、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A、主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重复性
23、关于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正确的说法是()。
A、绝对运动是具体物质形态产生的根源,相对静止则是物质存在和分化的条件,二者的统一,说明了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和丰富多彩
B、只有承认和肯定相对静止,我们才能具体认识和区分事物,对事物及其运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也只有承认和肯定物质的绝对运动,我们才能够因势利导,改造事物
C、割裂物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D、正确处理社会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注意政策的调整与连续性,符合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24、人们在剧场欣赏某一悲剧,有人听之入神,有人不为所动,这种意识反映的不同是由于()。
A、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B、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不同
C、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D、人们阶级地位不同因而情感不同
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26、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
A、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把事物区别开来和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C、认识事物和利用事物的逻辑起点和基础
D、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27、列宁指出:一切物质都具有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他()。
A、科学地揭示了意识产生的必然性
B、说明意识的产生必须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
C、说明意识的产生是偶然的
D、说明意识的产生是合乎物质的特性的
2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改变和创造客观世界
C、对客观世界的批判和改造必须依靠物质力量来实现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2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3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3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32、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A、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B、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C、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创造物
D、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3、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34、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自发唯物主义
35、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
A、事物还没有发生根本质变B、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C、物体间的空间位置未变D、一事物还未能转化为其他事物
36、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A、感性认识的产物B、理性认识的产物
C、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37、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38、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39、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是()。
A、人的先天因素的差异B、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
C、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D、意识的对象的差异
40、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A、事物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运动
B、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同时存在
C、先有联系,后有运动
D、先有运动,后有联系
E、运动即联系,联系即运动
41、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42、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的
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
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
43、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A、改造客观规律B、改善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E、消灭或创造客观规律
44、“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A、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出发点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
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45、下面所列属于意识范畴的是()。
A、自然界的规律B、某中学的学生守则
C、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D、张艺谋的新片拍摄计划
46、人们制造强大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地球卫星,这说明()。
A、人们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改造规律
B、规律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浮现在事物表面的东西
C、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7、“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B、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48、大兴安岭火灾区用人工降雨获得成功,对扑灭大火起了重要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要认识和改造世界,就要认识和改造规律
B、人们只要认识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就可以把规律创造出来
C、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规律
D、人们完全可以能动地利用规律
49、现实生活中虽没有龙,却有龙的形象,龙的概念。这表明()。
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物质
B、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C、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
D、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50、有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的说法是()。
A、它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B、它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
C、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D、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三、判断题
1、凡是现存的就是现实的。()
2、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人不过是执行和体现自然规律的工具。()
3、新生事物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所以它的存在是永恒的。()
4、静止是绝对的。()
5、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静止是并不存在的。()
7、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8、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意识并不一定和客观事物相符合。()
9、静止是事物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0、“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的观点属于机械的条件决定论。()
11、没有感觉就不能认识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12、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13、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我死了以后,世界不是改变了而是停止了。()
1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15、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第二性的,由物质派生的。()
16、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
17、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8、意识是大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19、哲学上的物质就是实物。()
2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对客观存在(物质世界)的反映。()
21、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22、思维模拟是人的意识物化的一种表现。()
23、物质存在于它的具体中。()
24、幻觉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5、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
26、只要存在同等条件,规律就会重复出现并发生作用。()
27、上帝、鬼、神是人们按照自身形象塑造出来的。()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将完全代替人脑。()
29、人脑是思维的器官,因此,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脑的生理素质的差别。()
30、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突破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开拓新的局面。()
相关专题:
教育热点 |
校园博客周刊
NO.20 戏说红楼梦那点事
    NO.19 2010高考雷人作文
    NO.18 校园里的世界杯
NO.17 80后女生职场生活
NO.16 新三国的被对比时代
NO.15 毕业了还伪装大学生
NO.14 浪漫爱情谁买单
NO.13 走进世博的大学生
NO.12 拿出校园拼客精神
NO.11 现代婆婆与80后儿媳
NO.10 君鹏妈妈喊你上春晚
NO.9 90后的价值立方体
NO.8 戏里戏外 反串人生
NO.7 蚁族城市不相信眼泪
NO.6 爱情与房子一起成长
NO.5 网络文化热点排行榜
NO.4 毕业生晒第一份薪酬
NO.3 谁是谁的招牌
NO.2 拿什么拯救网瘾学生
NO.1 九零后去选秀
NO.84 2009校园极品榜
NO.83 校园暴力KO校
NO.82 装嫩女大学生
NO.81 九零后上大学
NO.80 08奥运关键词
NO.79 非主流生活
NO.78 去香港读大学
NO.77 九零后贱女孩
NO.76 明星高考故事
NO.75 我的彪悍妈妈
NO.74 在韩国当明星
NO.73 表情的秘密
NO.72 愚人节大考验
NO.71 校园爱恨情仇
NO.70 春晚节目单
NO.69 圣诞真情告白
NO.68 大学逃课时代
NO.67 做棵韩式泡菜
NO.66 校园防盗手册
NO.65 一起去旅行
NO.64 经典可以重来
NO.63 开学的新鲜事
NO.62 大片势不可挡
NO.61 芙蓉当道年代
NO.60 不作李莫愁
NO.59 回首再见他
NO.58 毕业爱情
NO.57 母亲节专题
NO.56 粉丝追星事
NO.55 读书与打工
NO.54 校园极品土鳖
NO.53 学校的欠扁事
NO.52 初吻丢在哪里
NO.51 我们的学生会
NO.50 学生们的危机
NO.49 校园突发事件
NO.48 你的偶像是谁
NO.47 青春变奏曲
NO.46 毕业离别
NO.45 2006世界杯
NO.44 校园怪谈
NO.43 快乐食堂传说
NO.42 给青春加油
NO.41 超女谁与争锋
NO.40 我的麻辣老师
NO.39 校园水煮三国
NO.38 麻辣水浒传
NO.37 校园红楼情节
NO.36 乱弹西游记
NO.35 我的留学生活
NO.34 情人节属于我
NO.33 冬季李宇春
NO.32 关注师生恋
NO.31 新年新愿望
NO.30 05校园怪事录
NO.29 校园同性恋
NO.28 把网恋看清楚
NO.27 无间校园暴力
NO.26 80后青春写作
NO.25 9月献给老师
NO.24 我的校草生活
NO.23 漂流的常青树
NO.22 夏日短裙风波
NO.21 纪念抗战胜利
NO.20 我的爱情童话
NO.19 五月之恋
NO.18 音乐青春期
NO.17 校园星一派
NO.16 校园整人事件
NO.15 在QQ上偷望你
NO.14 我把青春献给
NO.13 酷极七彩校园
NO.12 浪漫情人节
NO.11 我是女生
NO.10 最接近我的人
NO.09 免费圣诞乐园
NO.08 校园时尚一族
NO.07 爱情无关结果
NO.06 教育遭遇早恋
NO.05 文体精华特刊
NO.04 青春写作
NO.03 开心暑假
NO.02 毕业动情骊歌
NO.01 创刊号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