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职业中专开学时间好久开学

南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详细目录信息
公开责任部门
信息有效性
南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提升南县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精神,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教育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我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一)基本情况
至&十二五&末期,全县有中小学校105所,学前教育机构11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6所,民办幼儿园105所)。在校中小学生51092人(其中普高11456人,中职3950人,初中11976人,小学23710人);在园(班)幼儿11091人。全县共有在职在编教职工5326人。
(二)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教育工作全局,围绕建设&洞庭明珠,生态南县&,全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教育事业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1、教育经费得到保障。严格按政策落实教育经费&两个比例&、&三个增长&,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1年财政教育经费拨款40162万元,2015年预计将达到65900万元,5年年均增长12.82%,确保了教育正常运转和发展。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各种专项资金足额到位。教师政策性工资待遇得到保障,高中阶段教师政策性工资打卡发放,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普九&债务化解工作成效显著。5年来发放各类助学金力度加大,资助人数增加。
2、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5年共计投入15159万元,新建面积76937平方米。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危改工作卓有成效。新建教师周转房11476平方米,解决了496名教师的住房困难。投资747.33万元,在城区新建的4998.99平方米职教中心综合大楼。完成城区实验小学、德昌小学、新颜中学和新颜小学的提质扩容改造。新建了民办公助的玉潭(城南)实验学校。城区新增学位2550个,有效缓解了城区的大班额现象。投入2100多万元实现了全县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全覆盖。投入1800多万元新建了7所公办幼儿园。建成了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楼。
3、各类教育稳步发展。按照&做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扶持民办教育、协调各类教育&的工作思路,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升了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启动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作,加大了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力度。3-5周岁幼儿入园率85%,其中5周岁入园(班)率为99%。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到2015年全县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全县高中入学率为92.36%,巩固率为97.5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位居全市前列,高考上线率逐年上升。加强职教基础能力建设,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职校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4、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加大表彰和查处力度,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师德水平。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采取校本培训、脱产培训、远程培训、业务知识考试等多种形式,提升了教师业务素质和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小学、初中、普高、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加速提升;推进名师工程,加强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管理,全县现有特级教师9人,市级名校长2人,市级名师32人,县级名师23人,有效发挥了名师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按&退一进一&补充机制招聘新教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矛盾。同时开展对口支教工作,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5、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一是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推行中小学德育工作社会评估,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二是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了管理水平。修订完善了教育质量评价方案,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杠杆,建立了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四个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中小学常规管理督导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三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巩固提高课改成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师新课程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升了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规律,取得了显著成绩。加强体育、艺术项目&2+1&及综合实践课教学,开展多种体艺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高中教育阶段普职教比例不够协调,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速度不快;二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欠合理、学科分布不平衡等结构性矛盾较突出,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与压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还亟待更新,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还有待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方式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创新。
二、&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提质发展普高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教育发展局面,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发展原则
1、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之举,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2、公平发展。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政策,更加突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内涵发展。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造就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
4、统筹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法,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及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教学领域改革,在教育理念、发展思路、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
(三)总体目标
从年,扎实推进教育强县建设,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教育发展的各项指标显著提高,教育综合实力保持全市先进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以上。普高和中职在校学生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普、职比例基本实现1:1。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居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全面建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8%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得到良好保障。完善扶贫助学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
发展更为充分的优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5%以上,新补充的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达到10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20%。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100%的教师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校校共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形成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构建更加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衔接。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统筹全县各类培训资源,大幅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加大面向社会各类人员培训规模。
建立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对外开放,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增强教育内在发展活力。实施一系列教育综合改革试验项目,加大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入机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教育发展格局。
提供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各类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协调,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相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三、&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重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导向,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一是强化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强化各级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扶持发展民办幼儿园。建立健全&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和奖励资助制度,确保学前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核定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每个乡镇建成1所以上具有公办性质、普惠性的优质中心幼儿园。全县3-5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90%以上,学前两年受教育率达100%,农村3-4周岁入班率达90%以上。
二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创办省级示范幼儿园达到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达到5所,通过一级幼儿园评估比例达到20%左右。切实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评价,满足学前儿童对生活、安全、卫生保健的需求。全面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幼儿园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丰富多样、富有创意的学前教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实施家园合作的衔接教育,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主题活动。加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推进幼儿园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三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范畴统一管理。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依法为幼儿园教职工购买社会保险。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和注册登记制度。强化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培养培训管理。实施幼儿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建立每5年一周期的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全县幼教专科学历达到85%,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并参加一级培训率100%。
(二)重点发展均衡优质义务教育
一是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制度,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优质均衡。完善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机制,重点向农村地区和相对薄弱学校倾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辐射面,鼓励和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向相对薄弱地区和学校延伸。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建设,计划对全县52所薄弱学校进行全面改造。进一步完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政策。在城区新建一所小学。完成28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启动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规模效益合理,布局更趋优化。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加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实施管理,增强校本课程开发对于立德树人和学校特色创建的服务功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推广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和 &体育、艺术2+1&项目经验。优化课堂调控与校本研训,创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本土实践,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科研,突破课堂教学改革瓶颈,深入推进课改样板校建设,充分发挥&课改先锋&的示范引领作用。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小学每班45人以内,初中每班50人以内。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测体系,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和激励机制。
&(三)优化发展优质多样高中教育
一是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5%,巩固率达95%;高中班额控制在50人左右。进一步压缩普通高中规模,拆并1-2所普通高中。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二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和支持高中学校从实际出发,立足传统文化、地域特点、学生发展要求与教学现状,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形成以省级示范高中为龙头,以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为补充的普高教育发展格局。推动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和学校特色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强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四)着力发展特色品牌职业教育
一是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县职教中心要统筹各级各类各部门职教资源和经费,做到统一建设培训基地、统一制订培训计划、统一经费使用和管理、统一调配专业师资,制订并实施县职业教育和培训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落实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职教中心服务功能,科学预测、统筹布局、合理调控建设规模、招生规模和培训规模。完善各部门职业教育合作互助机制,以职教中心为主导,形成公民办并举、校企合作一体、培养使用同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效整合区域内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根据产业分工发展,打造县域职业教育特色。
二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实训中心建设。积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城西中学改制为职业高中并作为南县职业中专的教学校区,原南县职业中专作为学生生产实习实训校区。建成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重点专业7个,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建设数控技术专业与数控技术生产实训基地、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与汽驾实习实训基地、园林专业与园林花卉生产实习基地,县职业中专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县创意职校建成为省级骨干民办学校。在做大做强县职业中专、创意职业学校的同时,在城区新建一所标准高、功能齐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让其成为推动县域及周边经济发展的人才基地。支持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建设实训中心。配置对接产业、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先进设备。配置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训中心运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使实训中心成为生产性实习实训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
三是深入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职校的人才培养,大力推行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逐步实现培养和就业一体化。推动职校与企业共同进行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标准制定、教学实施、顶岗实习与就业推荐等。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依托,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校企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共同体。
&(五)深入实施育人为本素质教育
一是创新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学生学会规划人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突出实践体验,完善德育实践体系,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贯通,推动政府、企业和社区参与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服务机制。创新家校合作理念和合作方式,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切实加强南洲青少年活动中心、农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管理,丰富体验式德育内涵。
二是建立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体系。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阳光体育计划、卫生保障计划和高雅艺术进校园计划。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注重国防观念、军事知识、纪律作风教育。
三是提高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水平。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推进初中和高中校本选修课程建设,提高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水平和使用效率。积极推进&疑悟&课堂建设,加强教学科研,遵循教学规律,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健全以质量为导向,实践型、服务型和绩效型的教育科研体系,加强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培养。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六)加速打造教育信息化品牌
全面推进&数字教育&,实施教育信息化网络环境建设、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促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7个计划。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基本建成与全省标准统一、业务整合、数据共享、特色鲜明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及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促进南县教育实现学习、教学与管理3个数字化,打造南县教育信息化品牌。
一是完善教育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教育现代化基础设备设施能充分满足教育管理与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在校园管理与教学中,生机比达到10∶1,师机比达5:2。无线教育城域网覆盖全县中小学,建成&天地合一&的教育网络,逐步形成&全时空、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化网络教学环境。大力推进智能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多媒体交互式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加强教育装备建设的专项督导,全面实施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着力加强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建设,提升应用水平,构建立体化、体验式的教育装备应用环境。
二是构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优质教与学资源,建成特色鲜明的教育云资源平台,应用并推广&传递课堂&、&网络课堂&,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服务。加快教育政务电子化的步伐,建立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智慧校园&、&未来教室&试点。实施&家校通&工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新模式。探索建立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学生综合发展管理电子系统,建立对学校整体和学生个体的动态跟踪管理评价系统,对接&网上评卷系统&,对每个学生期中、期终试卷进行定向个性分析,指导改进&教&和&学&。
三是大幅度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成标准和开放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形成教师学习培训多元化、教研交流网络化。开展数字化课堂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协作、竞争与自主学习能力。
(七)不断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鼓励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中职学校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推动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民办教育。支持民办中小学玉潭实验学校高标准高质量办学,办出特色。
二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个别化和特色化发展水平。完善政府统筹、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育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同管理,建立职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度,鼓励和推动社会各方面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加强教育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与途径。
三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劳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学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深度回应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以及高考新政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要求。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构建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引导支持社区代表、家长代表、高年级学生代表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
五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建立全面、综合、多元的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完善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并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依据的制度。推行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逐步提高分配比例。
四、&十三五&教育发展保障措施
(一) 加大经费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育优先投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完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逐步扩大受惠面,逐步提高免费义务教育补助标准。完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巩固和完善扶贫助学政策体系,逐步扩大扶贫助学受惠面,提高各类学校扶贫助学补助标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壮大教育基金,充分发挥各种基金会在办学中的作用。
二是加强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切实加强对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管理等情况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检查监督机制,确保教育经费规范、高效。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健全教育经费公示制度、通报制度、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教育经费社会监督力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把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弘扬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把师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树立和宣传模范实践师德规范、忠诚教育事业的先进典型,以典型引路,不断把师德师风教育引向深入。
二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的统筹规划,深入开展各层次、各类型培训。创新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组织和指导,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对校长的培训,抓好校长的分级分类分层培训,增强校长培训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三是培育教育教学专家。重视校长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深入实施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和评选一批优秀校长典型,造就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素养,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名校长队伍,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力度。完善评选、培训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的导向作用,让广大教师争当教学能手,争当教育名师。搭建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成长和服务的平台。
四是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教师绩效工资,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编制动态管理的模式。完善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度,把更多专家型、学者型的优秀管理人才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完善校长任期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任期时间,加强对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量化)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为教师考核、晋升、奖惩、收入分配等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将教职工工资与其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工作绩效挂钩。实行向班主任、骨干教师或名师倾斜的政策,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进区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化,通过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捆绑、专家授课、派骨干锻炼等形式,加大教师交流的力度。
&(三)维护教育稳定
一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违法行为,依法规范教育秩序,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合法权益。坚持依法治校。要进一步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尊重教师权利,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不断提高教育法律意识和素质。
二是依法加强教育督导。推进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督导机构,提高督导队伍专业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督导结果通报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推进教育督导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督政与督学、监督与服务指导并重的原则,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逐步形成运用督导评估手段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工作的考核督导,探索对镇级政府基础教育工作的考核督导,促进政府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责任。
三是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切实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及时化解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各种隐患。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管理要求。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字体:&】【】
x依申请进度查询
申请人类型:
法人/其他组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县创意职业技术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