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什么叫做加热烘干机 加热

冬天染头发需不需要烘干_百度知道化学干燥的技巧
化学干燥的技巧,在进行施工前,按配方比例将固化剂加入涂料中充分调
匀后自行干燥,这种干燥方法不需要什么干燥烘干设备。例 如胺固化环氡树脂漆、双组份聚氨酯漆等。
1.红外线灯泡:是利用钨丝加热到2500°K并产生
强烈的辐射线,常用的有220伏的250瓦和500瓦两种。&
2. 金属管状电热元件:在干小,可根据烘道形状随意布置。
3.金属板式红外线辐射
金属管内装有螺旋形电热丝,空隙部份填充导热绝缘氧化物(如氧化镁等),通电金属管加热到 一定温度后产生辐射线,SRYS
型电热元件容量有0.5?2.5千 瓦,电压220伏,长度从640? 2700毫米,特点是:辐射热和电
热干燥同时进行,质轻,体积与管状电热元件道理同,只是将管形改为板形,可将管状电热元件装入铁板内。常用电热板的材料为铸铁,规格有:方形300X
150X 10 毫米,200?1000瓦,圆形毫米,500?1000瓦,
铁板表面温度约为600°C,产生3.3?10"的红外线。它具有辐射面大、温度均勻等特点。
4.碳化眭管红外线辐射器:外管用碳化硅和陶土等 焙烧制成。管内装置氧化铝等螺杆,两端各装有氧化铝堵
头。在螺杆上缠绕电阻丝,通电后加热碳化眭外管而产生红外线碳化硅管的耐温最高可达1700t:,使用寿命长,其热惰性小,在30分钟后即可迅速达到,使用温度达400t以上。
5.碳化硅板状红外线辐射器:将中热丝均匀地分布
在中间穿孔的碳化硅板内而形成。特点,同时辐射面大,适用于大型工件烘干用。
6.煤气红外线辐射器:是由通入煤气的多孔陶瓷板,外设点火电热丝组成。这种辐射器是利用经济的煤气作
热源,使用明火加热,可使烘道达到较高温度,但存在易燃和爆炸的安全问题。
7.远红外线干燥:这种干燥炉能发出50#甚至波长 更长的远红外线,干燥时间缩短1/10?1/30,炉体面积只有
原来的1/10,生产成本可大幅度降低。远红外线的波长与涂 层分子物质的分子振动波长相同,故引起涂层分子产生猛烈
的共振现象。远红外线干燥设备可用目前使用的红外线石英碳化眭管 式或板式干燥炉改装,只要增加某些稀有金属氧化物(如氧
化钍、氧化铯等),使之能放出远红外线,可广泛适用于各 种物面。
远红外线干燥器:系4G0 X 300毫米正方形板状元
件,在常温时放射面颜色呈红色,工作时温度在450?600t
颜色变为黑色,返回到常温时又恢复红色,照射强度为0.3瓦/厘米2。
1.立体辐射型长波远红外线干燥器:一个单元照射面 的面积是332 x
332毫米,有300瓦、500瓦、750瓦、100&
2.陶瓷复合远红外线干燥器:将金属发热体表面与稀 有金属氧化物的陶瓷复合体用特殊的方法粘结,当此种复合
体受热时,放射出50/&的远红外线。
3.煤气板状远红外线放射器:为了简单地放射远红外 线,在铁板的一面用煤气加热,另一面达到320?400艽,其
效果与远红外线元件相似,可在大面积的铁板上应用。
4.发光棒电阻发热远红外线干燥器:将碳化硅棒升温 到llOOt左右使其发光,其发光特性是在loo/&的范围之
感应式干燥
将欲涂装的金属物件放入电磁场内,电磁能在物体的内 部转化为热能,使金属物体本身先受热,然后把热能传向涂
层,使物体表面的涂层干燥。干燥过程是由底部开始的,所 以能使涂层中的溶剂完全蒸发掉,干燥后的涂层具有较好的性能。
较新的干燥方法
(1)紫外线固化干燥:近年来利用紫外线固化方法, 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涂层的固化时间可缩短到1?2分钟,如
聚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和醇酸树脂等涂料均可使用。此
外为了配合紫外线固化,还研究了一系列轻便的紫外线发生器。这种千燥方法,在涂料组成中加有极少量的光敏剂(如
联乙酰、二苯酰二硫、二苯并嗪唑二硫、二硫代氨基甲酸甲 基二乙酸等)。涂层在紫外线照射下使涂层中引发剂或树脂
分解出游离基,而发生聚合交联作用,促使涂层很快干燥。 例如,不饱和聚酯漆与二苯醯二硫可在光照射下发生交联反
应而固化。&
紫外线固化的光波是近紫外线( A)它的 基本特点是:1.紫外线照射时间十分短促,涂层约在数分钟
内就可固化干燥。2.涂料均是单包装的,完全不必耽心活化期,
使用方便。这种新的干燥方法,特别适宜于不能高 温烘烤的材料,如木私、纸张、塑料、混凝土、印刷材料及
热容量较低的厚板金属之类。4.施工场所可进一步缩小, 装置简单,投资少,维修费用低。涂装方法广泛,可采
用各种方法如刷、喷、流、辊等工艺。6.涂料亦可不含挥 发性的溶剂成分,即是无溶剂涂料,几乎可百分之百成膜固化。
缺点是某些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涂层就难于固化,有时 不透明着色涂层内部,不易使光透过,复杂构件等有时难于控制。
作为光固化的涂料,最典型的是不饱和聚酯漆,在固化 时要使用有机氯化还原触媒剂,这些涂料一般含有:不饱和
的游离基;乙烯基单休和光敏剂。其中光敏剂是最重要的成分,在选择光敏剂时要考虑到
餘料贮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在涂装过程中,涂料不能直接与紫外线接触,避免引起 胶凝,涂料从容器中取出时,最好在暗处进行,或在不能使
涂料发生聚合的光波的灯光下进行。常用的光源有低压和高压水银灯、弧光灯、氙光灯、荧光灯等。其中水银灯最为普遍。涂料固化速度,取决于光源的强弱。一般增加光源强度,固化时间就可缩短高能量电子激发有机高聚物使之相互反应而干燥。例如,不
饱和聚酯溶于苯乙烯中,经电子射线照射后,形成一种胶体 或交联结构。从中密度层压板上用电子射线固化的丙烯酸酯'
涂料与醇酸树脂涂料的质量对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白糖受热变黑,是化学变化。在此过程中,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新物质?_百度知道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请你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除需要用到上面的⑥⑦⑩仪器外,还需上面的仪器有(填序号).选择这些仪器的依据是(填字母).A、属于固体与固体加热的反应; B、属于固体与液体不加热的反应;C、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D、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2)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③④和⑧组装,仪器④的名称为.若要得到干燥的CO2,制出的气体还需要经过一个干燥装置.下列装置(含试剂)中适合干燥CO2的装置为(填装置下字母),气体流向为从(填接口字母)流入.(3)晴晴同学用A、B两只塑料瓶集满CO2,分别倒入一定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严瓶盖,充分振荡,塑料瓶都变瘪,如图所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有一部分同学(下称①组同学)认为,两个瓶中都有水,是因为发生了水与CO2的反应,才导致塑料瓶变瘪.若在试管中加入少许A瓶中的液体,滴入数滴紫色石蕊溶液,产生的现象为,其原因是水与CO2反应生成了(填化学式).另一部分同学(下称②组同学)分析认为,加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中发生了另一个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证明本组观点正确,②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取B中溶液少量,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为无色,说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若仍为红色,说明CO2未与氢氧化钠反应.你认为②组同学的实验方案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参考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Na+
Mg2+
Ca2+
Ba2+
OH-

难溶
微溶

Cl-




CO32-

微溶
难溶
难溶晴晴同学认为选用某些酸或盐溶液与B瓶中的溶液反应,根据现象能判断出②组同学观点是否正确,晴晴同学的说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适量B瓶中的溶液加入试管中
滴加_____ (填“少量”或“过量”)盐酸
产生气体
CO2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产物Na2CO3与加入试剂发生了反应
或滴加_____溶液
白色沉淀
同上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请你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除需要用到上面的⑥⑦⑩仪器外,还需上面的仪器有(填序号).选择这些仪器的依据是(填字母).A、属于固体与固体加热的反应; B、属于固体与液体不加热的反应;C、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D、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2)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③④和⑧组装,仪器④的名称为.若要得到干燥的CO2,制出的气体还需要经过一个干燥装置.下列装置(含试剂)中适合干燥CO2的装置为(填装置下字母),气体流向为从(填接口字母)流入.(3)晴晴同学用A、B两只塑料瓶集满CO2,分别倒入一定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严瓶盖,充分振荡,塑料瓶都变瘪,如图所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有一部分同学(下称①组同学)认为,两个瓶中都有水,是因为发生了水与CO2的反应,才导致塑料瓶变瘪.若在试管中加入少许A瓶中的液体,滴入数滴紫色石蕊溶液,产生的现象为,其原因是水与CO2反应生成了(填化学式).另一部分同学(下称②组同学)分析认为,加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中发生了另一个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证明本组观点正确,②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取B中溶液少量,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为无色,说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若仍为红色,说明CO2未与氢氧化钠反应.你认为②组同学的实验方案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参考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Na+
Mg2+
Ca2+
Ba2+
OH-

难溶
微溶

Cl-




CO32-

微溶
难溶
难溶晴晴同学认为选用某些酸或盐溶液与B瓶中的溶液反应,根据现象能判断出②组同学观点是否正确,晴晴同学的说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适量B瓶中的溶液加入试管中
滴加_____ (填“少量”或“过量”)盐酸
产生气体
CO2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产物Na2CO3与加入试剂发生了反应
或滴加_____溶液
白色沉淀
同上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请你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除需要用到上面的⑥⑦⑩仪器外,还需上面的仪器有(填序号).选择这些仪器的依据是(填字母).A、属于固体与固体加热的反应;& B、属于固体与液体不加热的反应;C、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D、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2)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③④和⑧组装,仪器④的名称为.若要得到干燥的CO2,制出的气体还需要经过一个干燥装置.下列装置(含试剂)中适合干燥CO2的装置为(填装置下字母),气体流向为从(填接口字母)流入.(3)晴晴同学用A、B两只塑料瓶集满CO2,分别倒入一定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严瓶盖,充分振荡,塑料瓶都变瘪,如图所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有一部分同学(下称①组同学)认为,两个瓶中都有水,是因为发生了水与CO2的反应,才导致塑料瓶变瘪.若在试管中加入少许A瓶中的液体,滴入数滴紫色石蕊溶液,产生的现象为,其原因是水与CO2反应生成了(填化学式).另一部分同学(下称②组同学)分析认为,加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中发生了另一个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证明本组观点正确,②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取B中溶液少量,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为无色,说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若仍为红色,说明CO2未与氢氧化钠反应.你认为②组同学的实验方案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参考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
Na+
Mg2+
Ca2+
Ba2+
OH-

难溶
微溶

Cl-




CO32-

微溶
难溶
难溶晴晴同学认为选用某些酸或盐溶液与B瓶中的溶液反应,根据现象能判断出②组同学观点是否正确,晴晴同学的说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适量B瓶中的溶液加入试管中
滴加_____ (填“少量”或“过量”)盐酸
产生气体
CO2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产物Na2CO3与加入试剂发生了反应
或滴加_____溶液
白色沉淀
同上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解:(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氧气不易溶于水.我们可根据这些来选择实验仪器,除去题目中所说的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外,还要用到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故答案为;①②⑤⑨、AC;(2)图中④的名称是长颈漏斗.C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所以只能用D装置中的浓硫酸干燥.又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通过D装置时要从g端进入.故答案为:D、g.(3)①组同学的实验现象和原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中发生的变化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溶液变为红色、H2CO3;②组同学的实验现象和原因:②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取B中溶液少量,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为无色,说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若仍为红色,说明CO2未与氢氧化钠反应.此实验中②组同学忘记了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遇酚酞试液也变红.所以此设计不正确;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不正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晴晴同学的实验设计结论:为反应完全,要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图表可知,滴加BaCl2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故答案为:过量、BaCl2溶液.解析(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也就是固体和固体的加热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据此选择实验仪器.加热要酒精灯和铁架台、药品要放在试管中、还要用到带导管的活塞;(2)根据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选择干燥试剂.根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选择气体的流向;(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写出发生的现象;根据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常温写出化学反应式;②组的同学忘记了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常温下干燥的碘粉与锌粉混合很难发生反应。如果滴上一滴水,则反应会立即开始,反应时出现火光并有紫色蒸气冉冉升起,反应后得到白色粉末ZnI2。试回答:⑴水的作用是;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产生的紫色蒸气是。⑶若将同样配比的锌、碘干燥混合物分为两小堆,一堆顶上放一些无水氯化钙晶体,另一堆顶上放一些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放置时,哪一堆先反应.略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2012届高三2月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反应加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