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otion graphic软件为什么腾讯小米都在用它

数字百科:什么是 Motion Graphic? & 互动中国 @DamnDigital
就在前不久,中国学生胡昊制作一则名为《Season》的作品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则作品以柔美的水墨画元素和流畅的动态表现, 震惊了纽约艺术学院 。许多人说,他为中国争了光。这则作品是是胡昊SVA的毕业设计作品,入选SIGGRAPH Asia 2011。借着大家关注到了Motion Graphic上的这个机会,互动中国特别整理了一系列关于Motion Graphic的资料,做一个基础的普及。相信不少和小编差不多外行的朋友,都对这一概念有模糊的人士。Motion Graphic究竟是什么?它的发展,推动发展的重要人物,工作室,有名的作品。它和普通的视频,传统的视频的区别?等等
资料整理及编辑:Ruanruan Lan@
编辑: Vivian Peng@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
Motion Graphic是什么
Motion Graphic是神马东东?也许咋一听这个名词你会觉得有点陌生,但其实Motion Graphic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玩意,它的字面意思是“动态图像”,严格的定义是“随着时间的流动而改变形态的图像”。电视包装、电影片头、MV、广告视频、交互设计、网络游戏……它的身影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媒体当中,已经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神马?你说你最近一个月都木有接触过任何带有Motion Graphic的东西?那你一定是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房间里宅到发霉啦!
这样说起来,你是不是在想:Motion Graphic和Video、Movie有什么区别呢?反正都是“会动的图像”嘛!
差别大了。从血统上来说,Motion Graphic目前还是被划归为平面设计的分支和延伸,作为“会动的图形设计”而存在;而Video、Movie则属于影像家族的成员。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Movie像是一个大家闺秀,有内涵有外貌,虽然有时候也放低身段玩玩小成本微电影独立制作或者和商业结合做做广告植入,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规规矩矩端端正正;Video则是小家碧玉,上得厅堂入得厨房,“也宜墙角也宜盆”,自娱娱人,可民可商;Motion Graphic嘛,有点像个交际花,外形招人,跟谁都能搭,只是不太有人关心它的内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内涵。
Motion Graphic进化论
其实,Motion Graphic并不仅指电脑软件设计出来的这些华丽丽的视觉消费品,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转盘、走马灯等用手搞出来的“原始动画”也属于Motion Graphic的范畴之内。个人认为,皮影戏、水影画、沙画等都可以算广义的Motion Graphic的表现形式。而事实上,这些传统的、手动的艺术形式和现代电脑技术结合,也可以做出非常棒的Motion Graphic作品——比如《功夫熊猫2》带有浓郁皮影戏风格的片头片尾。
“近代有记载的Motion Graphic第一人”,一般认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Joseph Antoine,他发明了一个叫Phenakistoscope(视觉暂留转盘)的东东,第一次在观众面前制造出了运动的幻象。()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位Motion Graphic史上的牛人Saul Bass横空出世——你也许对他不熟,但你一定听说过希区柯克吧?这哥们为希区柯克的一系列电影制作了片头,《金臂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Arm)、《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精神病患者》(Psycho)里都有他的作品,他是电影动态片头的开山鼻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Motion Graphic的发展趋势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点: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华丽。随着各种电脑软件的推陈出新,Motion Graphic不再只是少数电视台和设计师的专利,越来越多的Motion Graphic设计在各种媒体上遍地开花,带领我们进入动态的时代。
Motion Graphic有大作为
由于Motion Graphic灵活多变、丰俭由人,所以它几乎和任何能使图像动起来的媒介都有那么一腿,实属居家旅行时尚必备百搭款。
许多电影(尤其是动画片)都会有惊艳得让你不得不把演职员名单看完的片尾(比如《功夫熊猫》),这就是Motion Graphic与电影结合的经典形式;也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在剧情中将实景与Motion Graphic融合,为观众展现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从CCTV的中国风水墨形象片到各地卫视风格迥异的电视包装,MotionGraphic让电视这种正在逐渐变得Out的媒体看起来Fashion了一点。MV、广告短片这类小而精致的东西跟Motion Graphic的结合更是双剑合璧天下无敌,瞬间俘获亿万受众的芳心。
此外,在UI、VJ(类似于DJ的实时影像编辑)()、电子游戏、移动媒体等各领域里也大放异彩。随着这些新兴媒介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我们相信Motion Graphic在广阔天地里会大有作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动感十足。
在互动营销已成趋势的时代,作为一种足够炫目而又日益普及的视觉设计形式,Motion Graphic势将成为营销利器之一。毕竟,它对于受众的吸引力远远大于静态的文字和图像,在包容性和互动性上也不逊于其他任何一种设计艺术。也许设计师们会越来越多地听到客户说:这个东西给我Motion一下!
Motion Graphic代表性的工作室及作品欣赏
相信各位苹果的忠实粉丝对于苹果的iPod系列经典广告一定不会陌生吧?其实,这就是在广告中运用Motion Graphic的经典案例,一起重温一下:
近10年来Motion Graphic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也出现了不少牛逼的工作室和优秀的作品,下面来欣赏下这些Motion Graphic“大片儿”吧!
:位于纽约和洛杉矶的一家相当牛逼的动画和视觉效果设计公司,广告作品往往呈现出电影般的风格,被誉为“广告界的皮克斯”。
代表作品:
为可口可乐制作的广告片:当你在自动贩卖机里投入一块钱的时候,你不会知道那里面有个多么神奇的世界!
《Norton – Stuff Anthem》:为诺顿杀毒软件制作的一个广告短片,用一个拟人化的字符来表现Norton“保护你的东西”的主题。
:2002年成立于洛杉矶,以制作华美炫目的设计作品见长,在设计、动态视频、真人影视拍摄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业内认可度,在商业广告、音乐视频、实验项目方面颇有建树。
代表作品:
《Nemours Backyard》:清新自然、饶有童趣的作品,Motion Graphic与实拍场景结合,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
:一家位于美国的知名图形设计工作室,创建于2000年的堪萨斯艺术学院。他们曾经为诸如《追风筝的人》《奇幻人生》《007:大破量子危机》等知名电影做过片头,并且为甲壳虫乐队做过一系列的短片。
代表作品:
电影《奇幻人生》开场:运动的图形和实景的结合更好地表现了主角的性格和每天繁琐刻板的生活。
:全称Hellohikimori(TM),2004年成立于法国巴黎,是一个独立的跨界设计工作室,兼有艺术创作和商业化的作品。
代表作品:
为美剧《行尸走肉》制作的短片,鲜血、丧尸、实拍场景、逃生游戏和Motion Graphic完美融合,配上恐怖的音效……晚上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请谨慎点击。
:两个德国人于1999年在伦敦成立的工作室,有丰富的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经验,动态作品很有大片范儿。
代表作品:
为J12手表制作的短片,将手表的精准和水的动感相结合,机械也可以很灵动。
: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97年成立。擅长于将真人拍摄与Motion Graphic相结合,制作出饶有生趣的影像作品。服务的客户包括Nike, MTV, ASICS, Google, McDonalds, TomTom, Coca-Cola ,Amstel等
代表作品:
《McDonald’s The Lost Ring》 大爱!推荐!
Director: Mischa Rozema
Production: PostPanic
Agency: AKQA San Fransisco
为奥迪A6制作的TVC《2000 Decisions》,这是PostPanic典型的风格,以真人结合Motion Graphic制作的TVC作品。
Production Company: PostPanic
Directors: EatMyDear
Motion Graphic 相关杂志
丰富而新鲜的Motion Graphic网站,是一个以分享电影制作人、动画片绘制者和设计者灵感为主的网站,有让读者与著名工作室或者个人近距离接触的特色文章,也有关于创意过程的自我陈述或名家点评。
由经验丰富的Motion Graphic艺术家John Dickinson建立的网站,分享许多优秀的电影、Motion短片及设计作品。
Stash是美国Stashmedia公司出版的DVD月刊杂志,包含了世界一流的设计室、设计师制作的VFX、动画、Motion Graphics等设计、广告创意方面的优秀作品。
Motion Graphic狂欢节
onedotzero festival:onedotzero是个英国伦敦的跨媒体制作公司,也是著名的全球数码艺术活动举办方。onedotzero festival已经举办了12年,作为全球最大的数码创意节,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数码艺术盛会。()
我们会对这一活动进行专门的介绍和报道,敬请关注。
OFFF:“后数字时代的创新艺术”(International Festival for the Post-Digital Creation Culture),汇聚了顶尖的创意科技人才和互动艺术作品,是国际公认的在数字、互动、艺术、科技等领域最具前瞻性的盛事,曾经做过。
Motion Graphic&相关奖项
Vimeo Festival Awards:由视频分享平台vimeo举办的奖项,下设Motion Graphic项目奖。以下是2010年Motion Graphic单元的获奖作品,结合3D动画和实拍素材的炫酷短片。()
:即Adobe(R)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由开发了一大堆设计软件Adobe公司主办,下设“Video and Motion”单元奖。
:相对来说这一奖项相较于上面两个奖项更为专业,它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图形专业组)组织的计算机图形学年度会议。专门针对信息可视化,科学可视化,以及计算机动画领域进行专业的评定,”People Behind Pixel”,相当于计算机图形设计领域的学院奖。()
Motion Graphic教科书
《motion blur》:由onedotzero公司出版的一本介绍Motion艺术的书籍,书中介绍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这一领域有所贡献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记录下了Motion Graphic蓬勃发展的十年。
《Motion Graphic Design》:一本全面介绍Motion Graphic的历史发展和技术应用的读物。
参考资料:
互动中国更多知识普及:
看到麦当劳的作品,忽然想到,上次戛纳的评委提过,在提案或送作品去戛纳的时候,制作一个吸引人的视频作品来阐述IDEA ,效果会事半功倍,我想,是这样的,时间和成本愿不愿意花,IT’S UP TO YOU。分享一下
Recent Comments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7602|回复: 6
关于小米盒子使用腾讯视频的一点问题,求解
相比各位大神玩转的天赋程度,我只能算是个普通的用户吧~~~~希望大家能解答我的疑问。
购买小米盒子后,安装了兔子桌面、泰捷视频等,在兔子桌面里有自带的腾讯视频,本来以为和小米自带的软件一样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和搜索节目,但腾讯视频进去的时候只能使用搜索功能,其他的类别(比如电影、连续剧)都无法选择,而且即便用搜索选择了连续剧后,都必须从头看,无法选择集(看得见选择集数的地方,如果是手机或电脑可以点击,但小米盒子的遥控器选不中),请问是为什么呢?
小米盒子的遥控器只针对TV版软件,而有些软件是平板软件必须要用鼠标才可以控制,我就是赔了个飞鼠,很好用,有时间还可以玩玩体感游戏,我的建议你也买一个6轴飞鼠,有了飞鼠就不怕控制不了的软件了,如果感觉飞鼠价格高,买一个无线鼠标也可以的
哦~~~哦~~~我回家去试一试啊~~~~谢谢你哦
没有测试过~~~~~~~~~~
盒子使用的软件跟在助手里的软件基本上不是兼容的...盒子的是大婶们修改过的适配TV版本..手机版的软件画面会严重拉伸,并且遥控器是无法使用的..请知悉
跟楼主学习一下。
谢谢,这些教程还是感觉不错的浅谈MotionGraphic(动态图形)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_小宗师
摘 要:随着经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技术的产生、媒体的变迁,传统设计已经走入了数字时代。互联网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传播媒介,促使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Motion Graphic(动态图形)在互联网时代的广泛应用,使其身影频繁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媒体当中,逐渐成为信息传播不可忽视的存在。本文将从Motion Graphic(动态图形)在电影电视领域,交互设计的领域等方面展开论述,让人们更为系统跟准确的认识什么动态图形,由此得出不论是我们的设计,还是科技发展的趋势都将走向动态化的结论。关键词:动态图形;动态化;数字化;信息传播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编号:(8-02一、Motion Graphic(动态图形)概述(一)Motion Graphic(动态图形)的概念首先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Motion Graphic(简写MG),Motion在字典里的解释为“动,运动,移动”,而Graphic在设计行业中通常理解为“绘画的,印刷的,设计的”等。所以组合起来通常直接翻译为“动态图形”或者“运动图形”,它是影像艺术的一种。从广义上来讲,MG是一种融合了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和电影的语言,它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总能和各种表现形式以及艺术风格混搭。它是基于时间流动而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Motion Graphic就像是平面图形设计跟动画视频设计之间的一种产物,MG在视觉表现上使用的是基于平面设计的规则,在技术上使用的是动画制作手段。传统的平面设计主要是针对平面媒介的静态视觉表现,而MG则是站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之上去制作一段以动态影像为基础的视觉符号。MG与动画视频设计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设计视觉的表现形式,而另一个则是叙事性的运用图像来为内容服务。(二)Motion Graphic(动态图形)的特点1、由二维变成了三维平面图形,是指这种艺术类型的二维空间性、平面性,是只具备长、宽的二维性的图形。它是可以批量复制的,承载于平面的纸张或者一切二维的平面,它具备静止的特点。而动态图形则突破了一般二维元素的表现形式,将丰富的空间视觉语言运用了在二维的平面图形中,让其形成一种视错觉与矛盾空间,显得独具匠心,生动有趣。2、承接媒体由纸张变成了屏幕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随着数字多媒体的出现与普及,动态式的信息传播在市场上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数字媒体的屏幕是在二维画框内显示的是一个三维空间,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使观众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进深,有限的屏幕画框展示出了一个无限的空间。屏幕作为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承接媒介,已经成为人们信息接收的主要平台,只要观众点击屏幕就能轻松地享受动态形式的阅读过程,它也能融合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及文本于一体,表现力更生动化,形式也更加多样化。3、由配图变成了主要展示图形视觉语言在传达信息时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它是对文字抽象概念的一种直观表达,可是当进入屏幕过后,平面图形就散去了它原有的光辉。通常只是对电视广告画面的一种补充,或者是对广告创意的一种辅助性地解释。可是当平面图形经过动态化的设计处理,立刻反客为主重回“主角”身份。文字、图形、影像、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被重新整合,动静结合,多彩绚丽的广告信息以动态的形式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总会有一些趣味的动效应用能让人眼前一亮。与静态的图片相比,动态图形好比画龙点睛的一笔,为信息传播增加了诸多趣味。二、Motion Graphic(动态图形)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一)在电影电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电影在剧情中将实景与MG相融合,为观众展现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许多电影会有着让你意犹未尽把演职员名单看完的片尾(比如《马达加斯加》),这是MG与电影结合的经典形式,也有从CCTV的中国风水墨形象片到各地卫视风格迥异的电视包装等。MV、广告短片这类小而精致的东西跟MG的结合更是双剑合璧天下无敌,瞬间俘获亿万受众的芳心。(二)在交互设计领域的应用MG的设计对传达产品功能、拓展用户的感官体验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等待加载缓冲中加入动态过渡,让复杂的程序语言转化为动态视觉语言,让等待变得更具人情味,也缓解了因等待而产生的焦躁感。由于移动界面的空间非常有限,我们经常要藏起一部分功能,我们要怎么样让用户发现隐藏的功能呢?这个时候,MG作为一种生动的表现形式,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引导效果。数字媒介的交互性使得受众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他们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直接参与到数字媒介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主动体验信息传播。这就是当代数字媒介中动态图形最精彩动人的地方。(三)在信息可视化领域的应用信息时代各种数据扑面而来,图像化,动画化,较传统纸媒更加生动,让数据报表活起来,成为拉近观众与数据的一个新选择。信息设计可视化的过程是将数据信息视觉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合理选择运用视觉元素,将元素的特点与信息可视化的特性结合,通过视觉元素准确表达信息的内容。信息设计的动态可视化在保持静态信息的基础之上,要加上时间的概念,突破二维的表达模式,发展向三位甚至是多维,突破屏幕的局限,向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不断拓展研究。这样可以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更加准确,丰富,迅速。(四)在移动客户端领域的应用数字媒介中所展示传播的图形,尤其是动态图形,已成为一种更具有动感和时尚魅力表现的视觉元素。手机客户端加入MG设计效果,提升了用户感知度、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考虑到体验设计的一致性,动态设计还应兼顾跨平台和终端的拓展效果。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在新版手机QQ和新浪微博客户端的启动画面中,也看到了MG的身影。这不仅增加了应用的趣味性,更加强了品牌的建设跟产品的展示。此外,在电子游戏、移动媒体等各领域里MG也大放异彩。随着这些新兴媒介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我们相信MG在广阔天地里会大有作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动感十足。三、结论当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你会发现传统的图形设计已经逐渐由静态转为动态,以前平面死板的静态图形,开始流动起来。它以主动出击的视觉形式,不仅突出了视觉信息重点,更大大增加了读取信息的趣味性,加强对读者的感官与心理刺激也为在整个繁杂的信息海洋中实现快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设计的潮流来看,MG呈现出一种灵活、新颖、刺激的表现效果。传播目的更为强化,艺术表现和视觉效果更具感染力,带给了受众前所未有的感观刺激和视觉吸引力。让我们接收的信息重点能从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符号的海洋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更容易去识别、接受并记忆。对工作在现代传播形态下的设计师来说,了解各种数字设计领域变得非常重要。通讯作者:赵艳参考文献:[1]陈航平.平面图形在屏幕中的动态表达.[2]Una.从信息传达角度解读MotionGraphics.欢迎您转载分享:为什么小米是腾讯移动端最大的对手?
前段时间我在一篇中提到小米才是腾讯移动端的最大对手,很多网友不理解,甚至觉得我过分吹嘘小米的能量了,现在我专门撰文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小米对腾讯有如此大的挑战?
一站式的本质是去媒介化
去媒介化,也叫脱媒,是指脱离中介环节而形成直接交易或合作的现象,腾讯长期原来的优势是其庞大的账号体系为核心的一站式体验,而这种一站式在本质上就是去媒介化,解放了网民繁琐的账号记忆和安全担忧,腾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虚拟货币体系和网游平台,构建出一个庞大的企鹅帝国。
腾讯用了微信和手Q这样覆盖数亿用户的移动应用,为什么小米能威胁腾讯呢?因为小米桌面和系统是更深层次的一站式,超越了账号体系的一站式,完成了业务层体验和数据云体验的深度一站式,小米在构架类似apple的生态系统。在小米的生态系统里,有自己的通讯录、邮件终端、云存储、阅读、应用商店、桌面主题等等一系列基础核心应用,利用小米账号实现了整合一站式,由于体验良好,在很大意义上,排斥了腾讯对应的QQ通讯录、QQ邮箱、微云、应用宝、QQ桌面等移动端关键布局,而且小米在硬件上的优势让自己的软件优势得以最佳的场景。
小米在硬软一站式的体验下,加上庞大的用户群,已经成为腾讯在移动端的最大竞争对手,腾讯在移动端的产品布局分散布局,腾讯的账号一站式松散布局,小米在移动体验方面远超过腾讯系产品组合。而这恰恰是腾讯在PC桌面领域犯过的错误,现在在移动端再一次出现,腾讯QQ通讯录等很多重要应用的产品体验模式土的掉渣,细节很粗糙,仿佛有塞班时代的影子。腾讯移动方面还没有从过去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只是幸运地遇到微信的崛起,掩盖了其在移动端的战略懒惰和产品思想滞后。
如果想要做最好的软件,你就需要做好的硬件
我不记得是不是乔布斯说的这句话,前两天参加乐视TV的4K电视发布会,贾跃亭演讲时也提到这句话,这句话的最好案例是苹果公司,而在中国现在有了小米、乐视这样的中国信徒,在另一个极端里,腾讯高层的战略思维仿佛像salesforce高层那样更信仰软件改变世界。
当今的多终端融合时代,软件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各种适配,虽然可以做出好产品和粘性,但是,如果手机或平板系统自带品牌商的良好体验一站式基础组件,那么,用户就不需要再去安装很多相关功能需求的单独应用了,虽然苹果不是一款软件都做的最好,但是总体的体验和产品易用性是远超过各种分散的应用组合的。分散的应用组合虽然也可以借助facebook、QQ登陆之类的移动端SSO实现账号一站式,但是在处理通讯录、相册时候,与手机整合最好的自带应用会比第三方应用更有场景优势和性能方面的优势。用户需要云端存储作为数据的备份和检索之用,dropbox推出相册类应用,说明云存储的下一个趋势就是和需要存储的多媒体终端进行更加无缝地整合。
如果对腾讯产品体系很熟悉的童鞋,你可以看到微云、QQ通讯录、相册等腾讯系产品各自孤岛式存在的弊端,用户需要在每一个产品里进行很多重复的操作,让用户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选择障碍,腾讯构建的多维护城河式的应用长城反而成为腾讯画地为牢的束缚。反观小米系统却可以轻装上阵,不去考虑那么多过去的束缚,直接将产品需求和硬件整合一步到位,而当小米系统推出不需要刷机的小米桌面os的时候,小米在基础应用领域构建的一站式产品矩阵开始进行全网营销,而在全网有完整用户使用习惯的巨头只有腾讯、百度、阿里,所以,周鸿祎说的新的巨头是TMAB是对的。
小米模式=苹果生态模式+亚马逊电商模式
雷军团队打造的中国小米,模式并非偷懒直接复制苹果的生态模型,而是有自己的创新思考,在硬件策略和基础软件策略方面,小米更像苹果的玩法,而在产品的电商模式和数码产品组合模式、阅读类产品布局等方面更像亚马逊。小米能够持续地高增长,并不仅仅是饥饿营销之类营销策略,而是在企业战略层面就领先了一大步,而且总体没有犯什么重大的错误,小米在构建自己在移动端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手机厂商。
腾讯电商已经嫁给了京东,自己保留了虚拟电商的部分,他们有自己的社交产品和网游联运等方面的强大积累优势,但是完全没有硬件产品,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做水和电即可,不需要自己盖房子,这是腾讯在战略上和小米最大的差异。所以,腾讯创造了微信,却没有创造出小米,本质上不是腾讯内部创新能力问题,是腾讯的战略意志决定了方面。
在PC的时代里,只有微软和苹果两大系统级玩家,腾讯在软件上的投入产出比很高,而在多终端时代,更多的互联网生态要基于终端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必然是由设备生产商来决定的,这是他们生存的底线。小米电视、乐视TV不可能把智能电视生态圈和应用商店交给腾讯来覆盖和侵占,腾讯软件再强大,也杀不进来,而智能电视普及化后面就会马上迎来电视游戏的中国式爆发,腾讯对此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otion graphic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