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0.3g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铁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C解析:
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的Na2CO3和Fe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加入物质的质量与放出气体的质量之差为烧杯中溶液增加的质量.若两个烧杯中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平衡.本题可利用这一思路进行计算求出结果.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实验室常用H2O2和MnO2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已经知道MnO2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也起催化剂的作用,他们想研究氧化铁能否在该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一)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1)氧化铁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红棕色固体;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极易溶于水的固体.(2)氧化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棕黄色的氯化铁溶液,这是氧化铁的化学性质之一.(二)实验报告:
(1)称取12.25克KClO3,加热至O2不再产生为止,用去20分钟,得到4.8克O2.
写出方程式
(2)取A克氧化铁加热,没有得到O2.
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3)将12.25克KClO3和A克氧化铁&混合物,加热至O2不再产生为止,用去8分钟,得到4.8克O2.
反应中氧化铁的作用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4)将步骤(3)试管内残余的固体进行分离,主要操作步骤有、和.得到氧化铁的质量为克.
可知反应前后氧化铁的保持不变.
(5)再将步骤(4)得到的氧化铁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里,发现氧化铁消失,逐渐形成棕黄色溶液.
实验说明分离后得到的氧化铁的也保持不变.(三)结论:氧化铁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科目:初中化学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用化学反应速率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化学反应速率与许多因素有关.试从以下现象中总结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①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却能在纯氧中燃烧;②用铁与盐酸反应只得二价铁盐,得不到三价铁盐;③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比加热纯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快;④溶解蔗糖时,用玻璃棒搅拌比不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得快;⑤稀硫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只能产生少量的CO2,而与粉末状大理石反应却能产生较多的CO2;⑥同等大小的锌片和铁片,与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锌放出H2的速率比铁快;⑦镁、锌、铁等到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铜却不能;⑧蒸发混有KNO3的NaCl饱和溶液,NaCl比KNO3更易析出;⑨盛夏时节,置于冰箱外的食物比置于冰箱内的食物馊得快;⑩碳酸钙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填写下表:
影响速率的&因&素
影响速率的&因&素
影响速率的&因&素
物质本身的&性&质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同学们为了研究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资料】①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2KCl+3O2↑.②氯酸钾和氯化钾均能溶于水.【实验一】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产生气体的体积(mL)
0.2g二氧化锰
89.5(1)实验3中氧化铁的质量为.(2)以上实验采用了的实验方法.(3)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实验二】为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完成了以下的实验:Ⅰ.在实验3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红色固体,洗涤干燥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为0.2g.Ⅱ.将一定量的CO通入滤出的固体,按如图进行实验: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
红色固体全部变黑
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二氧化碳(4)写出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氧化铁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中起催化剂.【实验反思】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剩余固体可能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粉和未反应的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研究剩余固体的成分,丙同学查阅了以下资料:
四氧化三铁
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亚铁和水
生成氯化铁和水
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不反应(5)丙同学认为剩余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铁,原因是.(6)测定剩余固体的组成.
结论和解释
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剩余固体中只有铁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浦东新区一模
题型:问答题
实验室常用H2O2和MnO2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已经知道MnO2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也起催化剂的作用,他们想研究氧化铁能否在该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一)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1)氧化铁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红棕色固体;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极易溶于水的固体.(2)氧化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棕黄色的氯化铁溶液,这是氧化铁的化学性质之一.(二)实验报告:
(1)称取12.25克KClO3,加热至O2不再产生为止,用去20分钟,得到4.8克O2.
写出方程式______
(2)取A克氧化铁加热,没有得到O2.
氧化铁的化学式为______
(3)将12.25克KClO3和A克氧化铁&混合物,加热至O2不再产生为止,用去8分钟,得到4.8克O2.
反应中氧化铁的作用是______,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
(4)将步骤(3)试管内残余的固体进行分离,主要操作步骤有______、______和______.得到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克.
可知反应前后氧化铁的______保持不变.
(5)再将步骤(4)得到的氧化铁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里,发现氧化铁消失,逐渐形成棕黄色溶液.
实验说明分离后得到的氧化铁的______也保持不变.(三)结论:氧化铁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同学们为了研究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资料】①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 ②氯酸钾和氯化钾均能溶于水。
【实验一】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产生气体的体积(mL)
0.2g二氧化锰
⑴实验3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⑵以上实验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⑶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二】为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完成了以下的实验:
Ⅰ.在实验3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红色固体,洗涤干燥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为0.2g。
Ⅱ.将一定量的CO通入滤出的固体,按下图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
红色固体全部变黑
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二氧化碳
⑷写出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氧化铁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中起催化剂。
【实验反思】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剩余固体可能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粉和未反应的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研究剩余固体的成分,丙同学查阅了以下资料:
四氧化三铁
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亚铁和水
生成氯化铁和水
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⑸丙同学认为剩余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铁,原因是____________。
⑹测定剩余固体的组成。
结论和解释
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_____________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剩余固体中只有铁粉。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29.(8分)(1)偏大
(2)计算获得剩余铁的质量 (3)说明铁和硫酸铜溶液中的酸发生反应 (4)不合理,实验数据单一没有说服力,应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来证实猜想(或没有进行铁与水反应对照,没有说服力)
其他类似试题
32.(10分)一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计算是人类的特有能力,但一些科学家猜想脊椎动物也有基本的计算意识,于是他们进行了有趣的研究。在已知的脊椎动物中,黑猩猩和人类的智力最为接近,巧克力是它们喜爱的食物。于是他们选取一只健康的成年黑猩猩,喂食后多次在它面前摆放两盘巧克力供它挑选。
(1)请从划线句中找出两处该研究存在的明显缺陷(用原文中的词或短语来回答):
▲ ; ▲ ;
(2)现共有13块巧克力,下列摆放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
一盘放7块,堆成两摞,一摞4块,另一摞3块;另一盘放6块,堆成两摞,一摞5块,另一摞1块。
一盘放9块,堆成一摞;另一盘放4块,也堆成一摞。
一盘放7块,堆成一摞;另一盘放6块,也堆成一摞。
(3)有同学认为黑猩猩对两盘巧克力做出选择的过程需要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的共同参与?请判断正误: ▲ (选填“对”或“错”)。
(4)如果黑猩猩每次都选择了数量较多的那盘巧克力,你认为科学家的猜想是否成立?(需简述理由) ▲ 。
更多相识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德阳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德阳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德阳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四川省德阳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一、(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 &A.&矿泉水&B.&果汁&C.&啤酒&D.&牛奶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不属于有机物.故A符合题意.B、果汁中的果酸等属于有机物,一定含有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C、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属于有机物,一定含有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D、牛奶中含有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有机物,一定含有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2.(3分)(;德阳)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B.&用食盐制得纯碱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食盐制得纯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 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3分)(;德阳)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C.&铝离子(Al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铁原子的 质量为55.85g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 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6,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硅元素原子序数为14,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则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离子(Al3+)是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铝离子(Al3+)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分)(;德阳)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反 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 2H2O+2SO2;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因此都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B、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C、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氧元素由0变成了2价,硫元素由2价变成了+4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因此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3分)(;德阳)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将气体点燃B&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C&除去NaCl中的Na2CO3&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顺序&将其分别加入ZnSO4溶液
 &A.&A&B.&B&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甲烷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分析;B、根据两种物质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分析;C、根据碳酸钠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而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分析;D、根据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分析.解答:&解:A、甲烷 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通过能否可燃检验错误;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C、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而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所以两者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还需要通过蒸发结晶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因此步骤不完整,故选项错误;D、铁、铜和硫酸锌都不反应,无法比较二者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故选项为: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3分)(;德阳)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 &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及意义解答.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解答:&解:A、t1℃时甲、乙两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若饱和溶液质量不相等,则所含溶质质量就不相等.故说法错误;B、从图中趋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降低,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不有晶体析出,故说法错误;C、从图中趋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升高,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溶质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故说法错误;D、从图中趋势可知,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故说法正确.、答案:D.点评:&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同温下溶解度的大小,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7.(3分)(;德阳)室 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酸性,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碱性,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中性解答;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 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pH=7解答;C.根据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以及图象数据来回答;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以及能使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解答:&解:A.根据图象,在反应未进行时,溶液的pH=1,为强酸性溶液,所以该曲线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故对;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pH=7,故对;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盐酸还有剩余,此刻溶液中的溶质是HCl、NaCl,故错误;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正确.故选C.点评:&酸碱中和反应结合图象知识来考查,难度适中,考查的知识面较广. 8.(3分)(;德阳)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 &A.&8.0g&B.&11.2g&C.&16.0g&D.&24.8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求出与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根据生成铜的质量可求出与氯化铜反应的铁的质量,还可求出氧化铜的质量,将三者加在一起就是原混合物的质量.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设与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Fe+2HClTFeCl2+H2↑56&&&&&&&&&&&& 2x&&&&&&&&&&&&& 0.4g&& 解得:x=11.2g设与氯化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Fe+CuCl2TFeCl2+Cu56&&&&&&&&&&&&& 64y&&&&&&&&&&&&& 6.4g&&&& 解得:y=5.6g氧化铜的质量为:6.4g÷( )=8.0g所以,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1.2g+5.6g+8.0g=24.8g由以上计算分析可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发生的反应有哪些,残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四、(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6分)9.(6分)(;德阳)工业烟气通常含有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2NaOH=Na2SO3+H2O .(2)反应Ⅱ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 5:4:6 .(3)已知原料NaOH的价格为2.9元/kg、Ca(OH)2的价格为0.36元/kg.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质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其原因是 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1)根据反应Ⅰ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反应Ⅱ是亚硫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判断反应类型,并计算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3)通过数据和流程得出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的原因.解答:&解:(1)反应Ⅰ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2)反应Ⅱ是亚硫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40:32:48=5:4:6;(3)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故答案为:(1)SO2+2NaOH=Na2SO3+H2O,(2)复分解反应;5:4:6(3)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点评:&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 ,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生活中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 10.(8分)(;德阳)A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铝土矿的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液体,C、D、H、I为气体,H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G为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是 CuO .(2)H+单质碳→I,其反应条件是 高温 (3)A B+C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O3 4Al+3O2↑ .(4)I+F(气体) H+D的化学方程式是 CO+H2O CO2+H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I是初中常见的物质,A为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氧化铝,氧化铝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铝和氧气,配平即可;H为气体且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 以H为二氧化碳,G为黑色固体且与稀硫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所以G为氧化铜,H+单质碳→I,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I为一氧化碳,A B+C,所以B为金属铝,C为氧气,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因此D是氢气,F是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铜;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解答:&解:(1)G为黑色固体且与稀硫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所以G为氧化铜,故答案为:CuO;(2)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I为一氧化碳,故答案为:高温;(3)A为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氧化铝,氧化铝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铝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Al2O3 4Al+3O2↑;(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故答案为:CO+H2O CO2+H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1.(8分)(;德阳)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是 BaSO4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Na2SO4、NaCl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 NaCl+AgNO3TAgCl↓+NaNO3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 MgCl2、NaNO3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①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铁溶液显黄色、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和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和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可知,原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FeCl3、MgCl2、NaOH;②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的黄色溶液可知,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Cl3、NaOH;③根据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①步得到的无 色溶液A中含有的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1)由于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所以B的化学式是:BaSO4.(2)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铁,说明原物质中含有的碳酸钙、氯化铁、氢氧化钠已不在A中,若原物质中含有氯化镁也已形成氢氧化镁沉淀,而硝酸钠不影响本题的现象,故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Na2SO4、NaCl.(3)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AgNO3TAgCl↓+NaNO3.(4)MgCl2和NaNO3是否存在对本题的现象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MgCl2、NaNO3.故答案为:(1)BaSO4.(2)Na2SO4、NaCl.(3)NaCl+AgNO3TAgCl↓+NaNO3.(4)MgCl2、NaNO3.点评:&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结合转化变化框图中的实验现象,确定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与一定不含有的物质,然后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组合. 12.(10分)(;德阳)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查阅资料:CO2+Zn CO+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装置B的作用是 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碳 ,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点燃或收集 .(2)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步骤 &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2&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无现象则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铁粉 .(3)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 A 和 B 之间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填字母编号)(4)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强 (填“增强”或“减弱”).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常见的仪器名称回答;根据后面要通过F检验CO与Fe2O3反应的产物CO2,分析装置B的作用;根据一氧化碳常见的处理方法分析;(2)根据信息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根据装置骤冷会引起液体倒流分析;(4)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解答:&解:(1)A是酒精灯;因为后面要通过F检验CO与Fe2O3反应的产物CO2,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CO2;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CO,采用点燃的方法或收集的方法可除去CO;故答案为:酒精灯;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碳;点燃或收集;(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固体产物为黑色,可能是铁粉、四氧化三铁或二者的混合物;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甲组观察到黑色固体溶解,无气泡,说明没有铁粉的产生,溶液呈浅黄绿色( 含两种金属离子),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含有氯化铁,另外还产生浅绿色的氯化亚铁,结合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还会产生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8HCl=FeCl2+2FeCl3+4H2O;分析乙组现象,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溶液为浅绿色,因此为铁粉;故答案为:Fe3O4+8HCl=FeCl2+2FeCl3+4H2O;铁粉;(3)若A处停止加热后,会使玻璃管骤冷,液体沿着导管倒流进A装置,因此需要在A和B之间加一个倒吸装置;故答案为:A、B;(4)通过对比甲组和乙组实验可知,乙组使用酒精喷灯使氧化铁还原更彻底,因此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故答案为:增强.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难度较大,特别是方程式的书写,学生不知道思考的方向,因此要细心方向实验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测并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13.(4分)(;德阳)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过氧化氢溶液2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为0.75g 的CuSO4溶液10.8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试计算:(1)产生氧气的质量;(2)反应后所所得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求出氧气的质量即可;(2)根据硫酸铜的质量然后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2H2O2 2H2O+O2↑&68&&&&&&&&&&&&&&&&&&& 32&20g×8.5%&&&&&&&&&&&&& x&x=0.8g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8g.(2)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2.5%答: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有关的量,从而使学生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数据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才行.&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