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题怎么做?skd11化学成分

第11题怎么写,化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照片中的第11题怎么作,这一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做有什么方法&高二化学题
Believe°09w
这种题目要用烯烃的然后通式去算。CxHy+(x+y/4)O2=xCO2+y/2 H2O
代入相应的摩尔数,得出最后符合的烯烃各分子之和应该是符合这种形式的(C2H4)n,再从选项中,选取合适的。当然,如果深入计算的话,具体到解计算题那样解就会用到差量法,交叉法之类的,一般现在都不会作要求,除了竞赛。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新初三生:十一复习攻略之化学篇_新浪教育_新浪网
新初三生:十一复习攻略之化学篇
  首先提前祝大家十一长假和中秋节快乐!
  进入初三之后,很多同学都会感觉都有这么一些感受:突然压力山大,有木有!有木有!每天作业堆成小山,有木有!课间同桌孩子埋头做题,不再陪自己玩耍,有木有!回家之后,妈妈总是唠叨,要好好学习,离中考还有XX天,有木有!好不容易有个长假,打算吃到天长地老,睡到天昏地暗,玩到海枯石烂,有木有!
  可是说,真的,7天长假,不给你安排任何作业,不给你任何压力,还是不能玩得很踏实,有木有啊,有木有!
  那十一如何安排呢?如何让自己吃好,吃好,睡好,而且还学好呢?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十一长假学习攻略,帮助童鞋们更好的利用这个黄金假期。
  建议一:安排两天完成学校各科作业。这里录妇溆泄刈饕档奈侍狻
  很多家长和同学们都会问:学校作业贼多,有些题目会做了,是否还有必要都练习?
  答:做!大部分学校,上学期数理化仍在学习新知识,这个阶段必然需要将所学内容掌握扎实,不容遗漏,否则到了春季复习会很痛苦,而且初三上学期所学内容毋庸置疑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那什么时候能适当的选择学校的作业练习呢?春季复习的时候可以选择性的做学校的作业,因为复习需要针对性,对于自己存在漏洞的地方多做练习,自己掌握很好的,就适当的省去,这样更有效率,当然具体的咱们春季再谈。
  建议二:回顾前三单元知识,准备月考和期中考试。
  化学是初三新增学科,从学校暑假补课到十一这段时间,进度慢的学校可能只能讲完讲到第二讲,学完氧气的制取,进度快的学校讲到微观世界。很多同学在学习化学之初有一个误区,认为老师讲得东西听得很明白,理解的东西相对较少,记忆的东西很多,而且做起来题也比较顺手,相对数学和物理好像没什么特别难的题目,于是就开始放松对化学这科目的要求,练习少了,也不去记忆了,可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新增学科一开始必须先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化学学习之初知识点较多,相对记忆内容较多,因此建议孩子十一期间回顾前三章的知识点,把一些基础知识点进行一个回顾。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前三讲有这么一些内容需要同学们做好复习准备:
  1、物质的分类;2、空气中氧气海量的测定;3、水的净化;4、氧气的制取实验;5、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剂的探究实验】;6、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联系与区分;7、符号的意义;8、符号(文字)表达式。
  最后,提前祝大家月饼节快乐,十一学好玩好吃好喝好睡好,以饱满的精神和信心迎来进入初三以来的第一个重要的考试!
  来源: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
&&&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当前位置:
>>>(2011年湖南衡阳,11题,2分)学会分析,寻找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方法..
(2011年湖南衡阳,11题,2分)学会分析,寻找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之一。分析Na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顺序规律,可知X代表的物质是(&&)A.HClB.Ca(ClO)2C.Cl2D.Cl2O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已知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可见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从左向右,依次增大,则X代表的物质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大于-1,小于+1价.A、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不可能;B、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B不可能;C、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可能;D、Cl2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D不可能.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2011年湖南衡阳,11题,2分)学会分析,寻找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图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图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图标:&& 是附在化学品的标志,是向作业人员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它用简单、易于理解的文字和图形表述有关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安全处置的注意事项,警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和处置。常用化学图标: 1.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2.环境保护相关图标 3.表示化学性质的图标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址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 配平常用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既不相等又相对较多的元素,求出最小公倍数。 ②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其商就是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③由已有的化学计量数,确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如配平:P+O2P2O5,反应前有1个氧分子(即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5个氧原子,最小公倍数为2× 5=10,O2的化学计量数为10/2=5,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10/5=2,那么P的化学计量数为4,把短线改为等号:4P+5O22P2O5。(2)观察法:如配平:CO+Fe2O3Fe+CO2,观察发现此反应的1个特点是1个CO分子结合1个氧原子生成1个CO2分子,而Fe2O3中提供了3个氧原子,需要与3个CO分子结合生成3个CO2分子,因此CO,CO2前均配上化学计量数3,Fe的化学计量数为2,把短线改为等号:3CO+Fe2O32Fe+3CO2。 (3)奇数配偶法配平方法的要点: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最多而且在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总是一奇一偶的元素,在原子个数是奇数的化学式前配上最小的偶数2,使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并加以配平,若2配不平,再换成4。如配平:FeS2+O2Fe2O3+SO2。 氧元素是该化学方程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Fe2O3中的氧原子个数为奇数(3个),先在Fe2O3前配化学计量数2,接着在FeS2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4,使两边的铁原子个数相等。4FeS2+O22Fe2O3+SO2;再在SO2前面配上化学计战数8,使两边S原子个数相等,4FeS2+O22Fe2O3+8SO2;那么生成物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都已确定,氧原子个数也确定,一共22 个,所以在O2前面必须加上化学计量数11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最后将短线改成等号,即4FeS2+11O22Fe2O3+8SO2。 (4)定一法定一法又叫原子守恒法,它适用于配平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其配平步骤为: ①将式中最复杂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作为配平起点;②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确定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可为分数);③若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出现分数,则在式子两边同乘其分母数,使化学计量数之比变成最简整数比。例如:配平CH3OH+O2CO2+H2O。 (5)待定系数法 C2H2+O2CO2+H2O 设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b,c,d, aC2H2+bO2==cCO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碳原子数:2a=c氢原子数:2a=2d 氧原子数:2b=2c+d 解得a:b:c:d==2:5:4:2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配平步骤:a.所给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CH3OH最复杂,将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作为配平起点; b.通过观察,根据碳原子守恒,在CO2前配上化学计量数1,根据氢原子守恒,在H2O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故生成物中含有氧原子数为1×2+2×1=4,而反应物CH3OH中有一个氧原子,故O2前化学计量数为(4一1)/3 =3/2 c.通分化整,将式子两边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都同乘2,去掉O2前化学计量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即配平。配平结果:2CH3OH+3O22CO2+4H2O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C+O2CO2是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读法:(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是一个置换反应。(2)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化学方程式中“+”和“=”虽与数学中的“+”和 “=”形式一样,但其意义却不相同。化学方程式中的 “+”,读时不读“加”而是读“和”或“与”;化学方程式中的“=”也不同于数学意义上的“=”,它表示“生成” 的意思,同时表明在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每种原子的总个数也不变,“=”读作“反应生成”,而不能读作“等于”。 一个化学方程式往往有三种读法,现以2H2O 2H2↑+O2↑为例加以说明。 ①质的方面: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读法说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能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粒子方面:在通电的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这种读法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物质拉子结构的变化,并反映出粒子个数的比例关系。 ③量的方面:在通电的条件下,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这种读法表明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关系。
发现相似题
与“(2011年湖南衡阳,11题,2分)学会分析,寻找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方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8873124136171441278012151476281881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2610套总数:5611783套专访:3149部会员:3057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1.1 化学计算的方法与技巧(解析版)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1.1 化学计算的方法与技巧(解析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91次
资料类型:专题资料
文档大小:3.23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4高考在线】
1.(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6)含有砒霜(As2O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AsH3)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若砷的质量为1.50 mg,则
A.被氧化的砒霜为1.98 mg
B.分解产生的氢气为0.672 mL
C.和砒霜反应的锌为3.90 mg
D.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10-3NA
2.(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22)已知: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向含2 mol NaOH、1 mol Ba(OH)2、2 mol Na[Al(OH)4]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n(CO2)(mol) 2 3 4 5
n(沉淀)(mol) 1 2 3 3
【答案】AC
.(2014·安徽理综化学卷,T27)(14分)LiPF6是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电解质。某工厂用LiF、PCl5为原料,低温反应制备LiPF6,其流程如下:
已知:HCl的沸点是-85.0 ℃,HF的沸点是19.5 ℃。
(1)第①步反应中无水HF的作用是
。反应设备不能用玻璃材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无水HF有腐蚀性和毒性,工厂安全手册提示:如果不小心将HF沾到皮肤上,可立即用2%的
溶液冲洗。
(2)该流程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第③步反应中PF5极易水解,其产物为两种酸,写出PF5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3)第④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
;第⑤步分离尾气中HF、HCl采用的方法是
(4)LiPF6产品中通常混有少量LiF。取样品wg。测得Li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该样品中LiPF6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含有w、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4分)
(1)反应物
SiO2+4HF=SiF4↑+2H2O
(2)PF5+4H2O=H3PO4+5HF
.(2014·江苏单科化学卷,T18)(12分)碱式碳酸铝镁[MgaAlb(OH)c(CO3)d·x H2O]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
(2)MgaAlb(OH)c(CO3)d·x H2O中abcd的代数关系式为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0.560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样品在2700C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0C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n(OH-): n(CO32-)(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分)
.(2014·全国理综II化学卷,T27)(15分)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
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_
_周期、第_
_族,PbO2的酸性比CO2的酸性
(填“强”“弱”)。
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PbO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
_。阴极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
_;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O3)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_
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4.0%()的残留固体,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x或mPbO2·nPbO,列式计算x值和m:n值_
(4)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失电子反应(氧化反应),因为Pb2+→PbO2属于氧化反应,所以发生的电极反应为5、(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十)(本题共14分)硫有多种含氧酸,亚硫酸(H2SO3)、硫酸(H2SO4)、焦硫酸(H2SO4oSO3)、硫代硫酸(H2S2O3)等等,其中硫酸最为重要,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验室,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
完成下列计算:
52.焦硫酸(H2SO4oSO3)溶于水,其中SO3都转化为硫酸。若将445 g焦硫酸溶于水配成4.00 L硫酸,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mol/L。
53.若以浓硫酸吸水后生成H2SO4oH2O计算,250 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能吸收多少g水?
54.硫铁矿是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原料。硫铁矿氧化焙烧的化学反应如下:3FeS2+8O2→Fe3O4+6SO2 =4FeS2+11 O2 →2Fe2O3+8SO2,若48 mol FeS2完全反应耗用氧气2934.4 L(标准状况),计算反应产物中Fe3O4与Fe2O3物质的量之比。
55.用硫化氢制取硫酸,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制备硫酸的方法。硫化氢体积分数为0.84的混合气体(H2S、H2O、N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若空气过量77%, 计算产物气体中SO2体积分数(水是气体)。已知空气组成:N2体积分数0.79、O2体积分数0.21。
(SO2)=0.84÷(10.62—1.26+1.84)=0.075
【重点知识梳理】
一、守恒法
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速率和破解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2.电子守恒
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3.原子守恒
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4.质量守恒
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此外,还有物料平衡,将编排在第16篇——水的电离中。
【例1】将 CaCl2 和 CaBr2 的混合物 13.400 g溶于水配成 500.00 mL 溶液,再通入过量的 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11.175 g。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
【例2】现有19.7 g由Fe、FeO、Al、Al2O3组成的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在540 mL 2.00 mol·L-1的H2SO4溶液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 L。已知混合物中,Fe、FeO、Al、Al2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84、0.183、0.274和0.259。欲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至少应加入2.70 mol·L-1的NaOH(aq)体积是________。
【例3】 A、B、C三种物质各15 g,发生如下反应:A+B+CD
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30 g。然后在残留物中加入10 g A,反应又继续进行,待反应再次停止,反应物中只剩余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B 9 g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C 6 g
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
D.第二次反应后,C剩余5 g
(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相同,Ni2+与最近O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摩尔质量为74.7 g·mol-1)。
(2)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如图1—1所示的缺陷:一个Ni2+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和O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为Ni0.97O,试计算该晶体中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
二、估算法
估算法虽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但其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大多数计算题是不能用估算法解决的。尝试用估算法解题是好的,但面对每一个题都想用估算法解决,有时也会贻误时间。
【例1】在 100 mL 0.10 mol·L-1的 AgNO3(aq) 中,加入 100 mL 溶有 2.08 g BaCl2 的溶液,再加入 100 mL 溶有 2.50 g CuSO4·5H2O 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混合过程中,逸出无色气体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Cu2+) = 0.01 mol·L-1
首先 Cl- 与 Ag+ 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AgCl 沉淀:
【例2】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 两种元素,甲、乙中 X 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30.4% 和 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 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例3】有规律称:强酸溶液每稀释 10 倍 pH 增加 1 ,强碱溶液每稀释 10 倍 pH 减小 1,但此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试问将 pH = 3 的 H2SO4(aq) 稀释 105 ,其 pH 为(
【例4】将质量分数为 0.052(5.2%)的 NaOH(aq)1 L(密度为 1.06 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改变了 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NaOH的质量分数 阳极析出物的质量/g 阴极析出物的质量/g
A 0.062(6.2%) 19 152
B 0.062(6.2%) 152 19
C 0.042(4.2%) 1.2 9.4
D 0.042(4.2%) 9.4 1.2
【例5】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反应可用下式表示:2R — H + M2+MR2 + 2H+,若将 100 mL 水经过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后,流出液用 0.10 mol·L-1的 NaOH 溶液中和,完全反应后用去 NaOH 溶液 20 mL,若此水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 Ca2+,则 100 mL 水中含有 Ca2+为(
A.20.03 mg
C.80.16 mg
D.160.32 mg
【例6】图2—1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 X(X = A、B、C)的物质的量 n(X),纵坐标表示消耗 O2 的物质的量 n(O2),A、B 是两种可燃性气体 ,C 是 A、B 的混合气体,则 C 中:n(A)∶n(B)为(
三. 差量法
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
1.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
2.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
【例1】?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1.00 mol· L-1的 H2SO4(aq)100.0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的镁粉和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2)a、b的取值范围为
【例2】10.0 mL 某气态烃在 50.0 mL O2 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 35.0 mL 的气体混合物(所有气体的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得的),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C.C3H8 D.C3H6
【例3】用 H2 还原 x g 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留固体yg,共用掉z g H2,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A.(x-y) g
B.(x - y) g
【例4】总压强为 3.0×107 Pa 时,N2、H2 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 1∶3)通入合成塔中,反应达平衡时,压强降为 2.5×107 Pa,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 NH3 的体积分数为(
【例5】已知 NH3 和 Cl2 相遇,发生下列反应:
①8NH3+3Cl2 ==== N2+6NH4Cl (NH3过量)
②2NH3+3Cl2==== N2+6HCl
今向过量的 NH3 中通入少量的 Cl2。若开始时 Cl2、NH3 混和气体中 Cl2 的体积分数为 x,混合气体反应前后的体积分别是 a L 和 y L。则:
(1)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和量法
与差量法相反,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遇到以下情形,可尝试用和量法解题:
1.已知混合物反应前后质量,求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时;
2.已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求混合物所含成分体积分数时;
3.求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时。
【例1】18.4 g NaOH 和 NaHCO3 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 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16.6 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 NaOH 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发生的反应有:①2NaHCO3Na2CO3+H2O+CO2↑,
②2NaOH+CO2Na2CO3+H2O(加热条件下,不生成 NaHCO3)
【例2】用和量法尝试解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NH4)2CO3 和 NaOH 的固体混合物共 19.6 g,将容器加热到 250℃,充分反应后,排出容器中的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12.6 g。则原混合物中(NH4)2CO3 和 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例3】取 6.60 g NaHCO3 和 Na2O2 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 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5.30 g。计算原混合物中 Na2O2 的质量分数。
w(Na2O2)=×100%=23.6%。
答案:23.6%
【例4】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NH4)2CO3 和 NaOH 两种固体共 A g 将容器加热到 20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其中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B g,求出不同组合范围内的(NH4)2CO3 和 NaOH 的质量填入下表。
A 与 B 关系 m【(NH4)2CO3】 m(NaOH)
【高考经典试题】
(2013·上海卷)15.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知C2H4和C3H6的混合物的质量为ag,则该混合物
A.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a/7+1)NA
B.所含碳氢键数目为aNA/7
C.燃烧时消耗的O2一定是33.6a/14L
D.所含原子总数为aNA/14
(2013·新课标II卷)9.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A
D. 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A
NO2和N2O4 的混合气体1120mL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 ︰1
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
C. NO2和N2O4 的混合气体中,NO2 的体积分数是80%
D. 得到2.54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mL
(2013·大纲卷)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2013·江苏卷)7.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1 mol·L-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 g 苯含有C=C 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6. 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NA
(2013·上海卷)22.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
(2012·广东)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4g CH4含NA个C—H共价键
B.1 mol Fe与足量稀HNO3反应,转移个2NA个电子
C.1L 0.1 mol/L 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CO3—
D.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2012·四川)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B.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C.50mL 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2012·四川)13.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2012·大纲版)12.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 、NH4HCO3、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是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V3>V2>V4>V1
B. V3>V4>V2>V1
C.V3>V2>V1>V4
D.V2>V3>V1>V4
(2012·海南)6.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 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2012·海南)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2012·全国新课标卷)9.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2012·上海)11.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氮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yL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2012·上海)22.PbO2是褐色固体,受热分解为Pb的+4和+2价的混合氧化物,+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现将l mol PbO2加热分解得到O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Cl2,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
A.1:1混合的Pb3O4、PbO
B.1:2混合的PbO2、Pb3O4
C.1:4:l混合的PbO2、Pb3O4、PbO
D.PbO2、Pb3O4、PbO
(2012·江苏)8. 设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0. 1 mol Cl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NA
B. 常温常压下,18 g H2O 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C. 标准状况下,11. 2 L CH3CH2OH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 5NA
D. 常温常压下,2. 24 L CO 和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 1NA
(2012·上海)二氧化硒(SeO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O3或浓H2SO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完成下列填空:
27.Se和浓HNO3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和NO2,且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Se和浓HNO3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8.已知:Se+2H2SO4(浓)→2SO2↑+SeO2+2H2O;2SO2+SeO2+2H2O→Se+2SO42-+4H+
SeO2、H2SO4(浓)、S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29.回收得到的SeO2的含量,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
②I2+2Na2S2O3→Na2S4O6+2NaI
配平方程式①,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0.实验中,准确称量SeO2样品0.1500g,消耗了0.2000 mol/L的Na2S2O3溶液25.00 mL,所测定的样品中SeO2的质量分数为___。
1.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氯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常温常压下1 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A个NO离子
C.121 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个数为2NA
D.62 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离子数为NA
2.1 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aY(g) bZ(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的22.4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18 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46 g二氧化氮和46 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在1 L 2 mol·L-1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4.常温下,在密闭容器里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则原混合气体可能是
B.HCl和NH3
5.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2H4,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B.原子总数
C.碳原子数
6.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A.2NH3(g) N2(g)+3H2(g)
B.2NO(g) N2(g)+O2(g)
C.2N2O5(g) 4NO2(g)+O2(g)
D.2NO2(g) 2NO(g)+O2(g)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8 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B.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C.1 mol甲烷的质量与N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D.标准状况下,22.4 L甲烷和乙炔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
8.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9.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10.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 g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应是
A.22.4nb/mNA
B.22.4mb/nNA
C.22.4nNA/mb
D.nbNA/22.4 m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0
B.在常温常压下,1 mol Ne含有的原子数为N0
C.71 g Cl2所含原子数为2N0
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1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D2O所含质子数为12NA
B.10 g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A
C.0.5 mol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D.标准状况下,1 L水所含分子数为NA
13.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百分比约为
14.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2混合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能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0
B.在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0
C.32 g氧气含原子数目为2N0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16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1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 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 NA
B.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在25 ℃,压强为1.01×105 Pa时,11.2 L氮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D.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18.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E.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决定了它们的体积
19.取标准状况下CH4和过量O2的混合气体840 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过量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 g。
计算:(1)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2)原混合气体中CH4跟O2的体积比。
20.在25℃,101 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
L,V(H2)=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
V(CO)∶V(H2)=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a的取值范围是
21.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 g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 g。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
22.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生产生石灰,在石灰窑中煅烧2.5 t的石灰石(假设为纯净物),问:
(1)能得到多少吨生石灰?
(2)能得到多少吨二氧化碳?此二氧化碳气体在标准状况体积是多少升?
(3)假设所产生气体贮放在一个体积为100 m3的气罐中,在27℃下气罐要承受多大的压强(Pa)?
23.下图是100 mg 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
(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
(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计算产物C的分子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l17材质化学成分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