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两天一夜 周元是哪期两天?

高考究竟难在哪里?
美国每年有 7 次 SAT 测试(相当于国内高考),取最高分。国外大学的招生完全自主,而国内只有通过高考等“正当”的方式招生才能获得教育部统一的文凭……
按投票排序
150 个回答
高考,那时我们的心智不成熟,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自己想要什么,要选择什么。
我2010年高考的,落榜了。 然后申请了国外的大学。所以应该算是两边都体验过。—————————————————————————————————————————从题目的描述来看楼主是想问为啥美国的“高考”没有这么多压力吧。个人认为美国的“高考”竞争没有中国这么激烈,表现在两方面:资源多+不是所有人都追求“好大学”。至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可以写一篇paper了,在此不赘述了。那为啥中国不能像美国那样,招生自主,不注重成绩。因为人太多了。我高考的那一年,北京就有十几万人。不要提别的省市地区了。假设自主招生,同学们把自己的资料乱七八糟打包好邮寄到清华大学里。如果北京市10%的学生寄了资料,就是一万人。一万封信。如果每个省有1万人寄了资料,就是三十多万封信。不…是三十多万个包裹!平均到一年来说,每天要看1000个包裹的内容,才能把所有的资料看完。于是清华大学招生办的老师们将活的没有任何幸福感。再加上邮政系统,网上的系统以及焦虑的考生给招生办打电话催通知呢?更重要的是,变成了自主招生,公平性就更难保证了!总之,还是那句话:任何一件小事,在中国这种人口众多的国情中都将成为一件复杂到难以想象的大事。—————————————————————————————————————————然后,我想以一个考生的身份说说我感受到的高考之难。作为一个个体(除去各种竞争激烈的大范围因素),我觉得难,是难在心态,因为你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在我高三的后半学期,我们班一共40个人,一个人的班级排名上升或下降了20名,都是正常的。因为到了最后关头,同一个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都是一样的。谁的心态好,谁就能考的好。我们班第一名,从高一到高三都是第一名,因为她从来不犯错误。她能保证,只要她会,她就能做对。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把这种状态要一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不要波动。一旦有了波动,就很难再恢复。就好像往湖里扔了一颗石头,想让波浪平静下来,需要很长时间很长时间。这种平静的心态在各种压力,其他人的竞争下就更难保持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北京的考试政策。(不是400上清华北大那个)我们是考前报志愿,报了志愿就没有退路。上不了第一志愿就只能去一个差很多的学校了。所以考前,人人都会有这种”我能不能考上啊“,”考不上怎么办啊!“这种焦虑感。我就是失败在了这种焦虑感上。稍微有点跑题,所以我是觉得高考的技巧,知识很多都可以被训练出来,熟能生巧。就是这种心态,是最难的,是学不来的。——————————————————————————————————————————看到有很多人批评高考的制度,我实在是忍不住出来反驳一下。尽管高考是我人生中头破血流的一次失败,我还是对高考很有感情。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肥皂能去污,为什么土豆很顶饱,为什么我会有膝跳反应,为什么我一按开关灯就亮了。他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我曾经不理解,但是现在可以理解的东西。比如我走出海关,一霎那理解了曾经默写过几百遍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虽然最开始,我并不是因为喜欢这些知识才去学习。但是,我因为学习它们,终于爱上了它们。再说说制度,中国这么多人,高考真的是一个公平,讲效率,合理的制度了。弊端,是数不胜数。可难道不正是因为有弊端,我们才需要去努力么。
高考并不只是为时两天的考试,高考是历时三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你今后的生活。可是,这三年恰好是这个群体身心急剧成长的时候,一天一个样。在我和他们接触的日子里,我发现有两点是特别珍贵的:稳定和坚持。三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一定不算短。在这段时光中,有多少人能心无旁骛的坚持自己心中的梦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又有多少人能够一如既往的保持成绩的稳定,心态的稳定?这是比克服第一点难得多的事情。真的。第一点试题的难、偏、怪,可以说是与试卷的战斗,与出题人的战斗;而第二点的战斗,则是与自己的战斗,是层次高得多的战斗。经历过高考的孩子们都会明白,几乎每一天我们都在和自己对话,几乎每一天都在惰性的自己和努力的自己之间做选择。有多少人能每天选择做努力的自己?又有多少人能每天都完成老师的要求。几乎没有。一群并不成熟的孩子,每天面对着小山一样的习题,和缤纷的世界,是否能学会坚守?对于这样一场会决定你命运的考试,面对喋喋不休的父母和一样焦虑的老师的唠叨,没有人能保持淡定。“一考定终身”在中国仍然是真理,仍然是改变不了的现实。高考是太重要的一次考试,这就是高考最难的地方:对人性的挑战,和自己的战斗。
希望我的答案能对你有些帮助,谢谢。
从所学内容之外看,大概是因为两点你不了解所学的这些东西,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长期处在被压迫环境下导致的一种抵触心理,以及在这种心理下效率不佳加上因成绩不好而遇到的种种批评而产生的畏惧心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点。因为很少有人真正对大学以前的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应试教育并不是不让你思考,而是让你学会怎么准确无误按部就班的按照它的方式去思考,并且它不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并且你还必须这样做。所以这样就很难对所学内容有发自内心的兴趣与渴望。第二点换句话说,就是高考不该拥有如此大的权力和如此高的低位。当它从一种手段变成了一种目的,难度就不仅仅是它本身的难度,还包括应试者的各种压力和消极心理。
经历了国内的高考,自己的学生将要进行国外高考。同样以英语科目为例,国内高考重点关注词汇选择、阅读理解。对作文和听力关注较少,听力难度相当低,口语基本不关注。而在阅读部分,基本以选择题的方式考察,个人觉得并不十分科学,语言的使用有很强的灵活性。很多细枝末节(比如have done和have been doing之间的区别)并不会对英语能力产生决定性影响,但很容易体现区分度。能够完全理解所有这些的根本方式就是题海战术。这种方式大幅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老外来考中国英语高考试卷,平均分只有69分。语法和细枝末节应该大量减少,语言输入、信息提取和整体理解应该成为主要考察方式。口语的比重应该大幅度加强,听力和作文也应该显著提高所占比重。总之,高考英语不容易,但是难得非常没有价值。个人是英语教育改革的支持者。
这么多年走过来,算是彻底明白了,也就难在那时心智不成熟吧,或是说相对很不成熟。你稍微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能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除了少数的那种纯粹以智商高取胜,剩下的应该都是心智相对同龄人成熟的。他们一般家庭条件都还可以,父母都有思想有知识,教育方式也相对开放,这让他们在很早就开始阅读了不少的各种书籍,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想问题能超越于考试之外。阅读应该是最关健的因素,虽然说不至于让他们那么早就形成了世界观,但至少他们知道要向往一个更大的世界,考上好的大学是第一步,所以很自然地就会知道怎样去面对高考,这是本质的区别。大部分普通学生,心里想的只是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所以我要好好努力,而很少想到更远的那一步。总结: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越早爱上阅读,越早读到好书,人生就能走得越宽广。
难跟容易,与高考无关,只与比例有关。假如 100 个人高考,99 个都能进名牌大学,那考卷再难,考试方式再刁钻,又有什么关系???无论如何,排名第 90 的人进的大学还是一样的那个大学。所以说了,真正的决定因素是有每年多少人想上大学,靠谱的大学每年又能招多少人,这个比例是确定的,在这个比例确定的基础下,考卷无论如何,考试无论难易,都没有区别。
难在除了高考社会几乎没有给不高考的人提供什么靠谱的机会,也难在社会缺少包容性,一个不参加高考的人似乎就会被指指点点。
它对好多人来说是种没兴趣的自我逼迫。和逼迫挂了钩的,不难也难。如果从人们常说的会就不难的角度说,也难在自个儿不会吧。
中国的教育投入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无法支撑大多数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必须建立筛选机制。高考就是一种筛选机制,无论考生们总体上智商多高、心智多成熟、受教育的愿望多强烈,无非提高竞争的激烈程度而已,最终也只有一小部分能进入大学。这是高考制度最可悲的地方。高考之难,根源在投资不足导致的教育资源匮乏。
我记得我高中时候考试不理想,经常给自己找的理由是考试的时候紧张了,我妈妈每次都是反问我,高考要是考的是1+1=?你会不会紧张。我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现在回过头看看,其实我觉得高考是对你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仔细程度,综合运用能的和你的心里抗压能力的考验。我记得我高中一年半学完了所有的课程,以后的时间全部是在复习,真的是感觉课本都翻烂了,但是知识还是没有掌握。
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是文科生,数学,英语是我的弱项,我高中的时候,数学基本都是80,90分,过一百的很少,英语一般是一百零几分,自己数学公式背不熟,做数学题没耐心,所以考试会花时间去推导公式。英语呢,单词不背,语法不去理解,范文什么的都不会想去看,我高考的事数学英语都是一百零几分,没什么好的发挥。
大学那年我就没去,回学校复读了,我也是给自己了些压力,也不想以后碌碌无为的,就开始拼命的背单词,记公式,我记得,过了一段时间,班里每次英语默写,我基本都是错的最少的。我可以用80分钟做完一份数学题,基本上我能保证一天一套数学题,慢慢的我能保证凡是我做过的,再出现类似的我能完全作对,高考的时候数学一百四十多,英语一百二十多,甚至我考完数学的时候,我就有感觉,数学除了一大题我有两小问我不确定,其他的我保证全对。
其实所谓的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也不是特别站的住脚,你用三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次考试,我觉得,其实高考成绩和平时成绩差别不大,黑马或是意外落榜的,都只是少数,高考还是对你高中三年知识的掌握,自己身心的发展的考验吧!
作为一名教育大省(湖北)的经历过两次高考的学子,我想,高考对于我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在里面。
三年的高中学习,在第一次高考中化为泡影,因为高中一直在省级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班上也都是来自全市最优秀最能应试的学子,所以无形中你会有很大的压力,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你会去面对自己作为曾经的班级前列变为中等甚至倒数,你要克服心理上的落差,你要战胜自己的惰性和不成熟,你不只是在和题目对抗,每一个你周围的同学和朋友,都在无形中成为你的竞争对手,但当时的自己不够成熟,一颗浮躁的心以为能靠小聪明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在一次次偶然的还不错的成绩中麻痹自己,告诉自己,我还不错,跟那些考的最好的同学并不差多少,而在第一次高考中,无数像我一样浮躁的同学败地一塌糊涂,曾经以为可以随意选择的高校,竟然会还差几十分,而那些扎扎实实落实基础的同学,大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有些黑马实现了大飞跃,那一年的高考,都说不难,可是有多少人死在了看似简单的理科综合上,死在了那些最基础最不该出错的题目上。
年轻的心不服输,不甘心面对如此大的落差去进入一个自己从未考虑过的档次的学校,便来到市里另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复读一年,这一年教材改版,需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很多高考失利的学习因为巨大的风险而放弃了复读,去了一所远低于自己心里预期的学校,慢慢平复心情。还记得自己刚去那所高中复读部(与其高中本部隔开,在校门口的一块区域)学习的时候,那时候大概是将近20年来最黑暗的时候吧,完全放松后却要重新紧张起来,经历过高三的累与难,心里有数,却知道自己即将经历更加困难的高四,去承受来自自己心中和外界更大的压力,甚至不敢去想如果再失败会怎么样,每天颈椎,胳膊肘和肩膀都是酸的,188的大个子蜷缩在狭小的课桌上,做那些自己在高考后认为永远不会再见的题目,去逼自己重新回到那种紧张的备考状态,去逼自己再次向那个战胜过自己的高考挑战,去逼自己承受压力,平衡心态。那时候晚上醒来,用手机看网上同学的状态,全是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全是购置大学用品,全是一种面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朝气,而我,什么都没有。
所幸我还有支持我的父母,虽然母亲一直心疼我还要受一年的苦而常常在夜里哭泣,但现在结果还算不错她也只是偶尔提一提,所幸我还有支持我的朋友们,还有跟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复读的战友,所幸我还有这些经验丰富又非常关心学生的每一个好老师,我和复读的同学一起,慢慢度过这一段艰难的调整期,过了这段时期之后,学习和生活也慢慢走向正轨,每天只是单纯地学习,很少去想别的事情,只是心里偶尔有种莫名的压力和惶恐,还好我是个挺乐观的人,朋友多也爱运动,有不少爱好,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帮我稳定了心态吧,还记得那时候自己还有时附庸风雅地写两首小诗词,去表达自己想要实现辉煌的雄心,谁没年轻过呢,偶尔有一些假期,上大学的朋友来这里慰问我,一起聊聊彼此的生活,虽然心里有时候有种失落,但更多的是他们给我带来的正能量吧,无论他们自己的感受如何,他们都鼓励我去考取一个更好的高校,去更加期待这一次涅槃,这大概是不破不立吧,在复读的时候自己成熟了很多,常常去思考自己以前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也还是有些贪玩,但真的把自己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每一次考试各科的成绩都牵动着自己的心,逐渐意识到现实是残酷的,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自己才能成就自己。一点点积累,一点点进步,去把每一分都扎扎实实拿下来,就像老班主任一直说的,头脑简单向前冲,不要去想太多别的事情,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不要让自己后悔。不知不觉这一年就过去了,再次踏上高考考场的自己,更加成熟,更加冷静,更加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高考前的夜里也不像前一年辗转反侧,用最平常的心态,去迎接这一场最艰巨的战争。
两天的高考很快过去了,这一年也划上了一个句号,成绩出来的时候,虽然没有惊喜,但也是心里有了不少安慰,相对于前一年的进步是很大的,大家都为我高兴,可是这其中的滋味,或许只有自己才体会的最深吧,都说这一年高考比前一年难不少,但你真的用心了,上天不会亏待你。
一时没收住,有些偏了。我想高考最难的地方大概不是某些题目或者方向吧,而是它在你青春正放肆的时候告诉你现实的残酷,告诉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够成就自己,告诉你没有人能帮你,对于一个应试教育大省的学子来说,人们会告诉你,高考失利,你也就失去了一切,高考会逼迫一切想要成功的学子去成熟,去面对自己身上的责任,去勇敢走向前方,去成长,而其中的大多数人,往往都还未准备好。
高考难于供求不平衡、资源的稀缺性
恐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说考不上大学就要去捡破烂。当时我很害怕下半辈子要去捡破烂。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小时候就是这么被吓唬的。
以我为例。无家庭背景,无接受任何补习辅导,自幼碾压国内所有教育制度,最高分考上top2,且学习和考试心态十分轻松。可是进入大学就患上了严重的阅读困难,抑郁症,恐光,恐惧一切。多次意图自杀,后退学。退学之后反而海阔天空,现在我活在底层,什么也没有,连文凭也没有,可是内心有无穷无尽的自信、希望和快乐。用朋友的话说,我现在全身都闪耀着汹涌澎湃的正能量。我叫它天生励志难自弃。叶赛宁说,写诗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完整地度过一生。同样,我想告诉题主,以及中国无数把高考视为洪水猛兽、认为高考失利人生就毁掉了的学生和家长们:高考并不难,难的是人生。别以为一次高考考失败了,就是世界末日。你看我曾经考得那么好,最后又能怎么样呢。
难在你太年轻。以前认识一个教画画的老师,对我说过:“考上央美的人,都是内心非常成熟的人。”那时候我不太明白,现在懂了。本来想多答点,但是说不下去了。高考是我一生的痛,我今年25岁了还在填当年高考失败的坑。希望你们能快快成长起来,不要走上这种路。
高考或者说所有(个人参加过的)国内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考察的内容(或者说能增加区分度的内容)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很低。因为经常用的东西,大家包括出题人都觉得简单,所以就要考少人问津的。而一般用的少的只有两种情况:确实没用的;和太难一般人用不上的。个人搞数学,有些定理证明起来需要7-8个引理,8-9页纸,如果谁出个题叙述并证明某个著名定理,那么肯定倒下一大片。但是如果简单考个算积分,用积分变换求解方程又觉得太简单。悲剧就在这里。作为一遇到考试就神经紧张的学渣,学好知识和考好试永远是不一致的。所以,有时候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学习就是学习怎么考试。
难在考生都是不成熟的人;难在所有人都说它很难考;难在有很多人真的相信“一考定终身”;难在有些人嘴上说反感,心里却依赖学校教育。——那不过就是一个考试而已。
我觉得,高考考试本身难在你不知道考点而有的人知道考点。如果你不知道考点,那么你的考试范围就非常广,难度就很大。如果你知道考点,那么范围就小,容易多了。这算不上作弊。考试后上大学,对于相同的高考分数,有的省市容易,有的省市相对难。已经有知友回答过了。除了时间,死亡这两件事情是绝对公平的,其它的都是相对的公平,或者是不公平。
难在 老师从来没有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学习知识学习本身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啊!!当然老师也觉得学习没意思,所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天一夜 周元是哪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