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a啊

端午节菜谱做法大全
<img height="110" width="140px" alt="花生红枣碱蜜棕的做法_怎样做花生红枣碱蜜棕_家常花生红枣碱蜜棕" src="/uploads/image/allimg/-b.jpg">
<img height="110" width="140px" alt="竹筒粽的做法_怎样做竹筒粽_家常竹筒粽的做法" src="/uploads/image/allimg/-Z5.jpg">
<img height="110" width="140px" alt="蛋黄鲜肉粽的做法_怎样做蛋黄鲜肉粽_家常蛋黄鲜肉粽的做法" src="/uploads/image/allimg/-Q13.jpg">
<img height="110" width="140px" alt="糯米花生粽子的包法_怎样包粽子_粽子的做法大全" src="/uploads/image/allimg/-YK.jpg">
端午节菜谱热点排行
NO.1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粽子的种类繁多,我认为最正宗的粽子属...
端午节菜谱栏目排行为什么用面包机做出的面包像馒头?怎样做面包能够更松软?
按投票排序
曾经折腾过一段时间面包机。本姑娘是超爱吃面包的。那时候从网上买了ACA的面包机,然后天天研究,跟搞实验一样的做面包,试了无数的方子,也试了无数的偏方。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蛮有发言权的。首先,永远,永远不要相信,单凭面包机就可以做出那种你在外面买到的那种松软,有筋道的面包。广告都是骗你的。因为面包要做成那种效果,揉面和发酵很关键。首先面团得被你揉到可以拉出大片的膜,其次发酵的时间,程度,包括二次发酵等等等等,自动的机器怎么能掌握好这一切?为了切题,这个面包机的弊端就不深入讨论下去了,我就说说怎么用面包机尽量的做出稍微好吃点的面包吧。多啰嗦一句,大部分面包机做出的面包其实都是“高级发糕”,或者口感像馒头的比馒头软的一种奇怪的食物。那么,如果我们用面包机做出来的东西是可以被唤作面包的,那么其实我觉得就成功了。下面说一些我的经验吧(都说都说没图你说个……我最后会放一张自己做的成果图,只留了一张,大家凑合看吧 ;)--------------啰嗦的分割线------------------1.材料。面粉请买面包粉。如果没有请买高筋粉。如果没有买富强粉。总之不要用普通面粉(也就是中筋粉)。只有高劲粉才能尽量呈现“出膜”,“筋道”的效果。油最好用黄油,没有黄油就用色拉油。千万不要用花生油这种有特殊香味的油。高端大气的橄榄油就更不要凑热闹了好吗!其实最好可以色拉油和黄油搭配起来,这个后面说。发酵粉没啥好说的,时间长了就买新的,千万不要失去活性的(判断是否失活可以拿一点放温水里看起不起泡泡。)用完发酵粉记得密封好放冰箱冷藏。然后牛奶(或者水),鸡蛋,糖,盐,喜欢奶香加奶粉,配料就差不多了。如果想放别的东西(比如葡萄干,坚果,香蕉什么的),最后再放,切记量不要多,否则影响发酵效果(比如干货一把就好,香蕉半根即可)。2.面包机的方子。这个网上可以搜,最好是用网上的方子,而不是面包机自带说明书的方子(说明书的方子做出来有点偏硬)。方子我试了好多,大同小异,没什么可推荐的,注意用量杯和自带的小勺把各种量都量准了就成。然后发酵粉注意一下看天气,如果是冬天适量放多,夏天减量。温度高容易发酵。3.放配料的顺序。千万不要一股脑都倒进去。基本上温牛奶,植物油,糖,精盐,鸡蛋放入桶里。高筋面粉加奶粉过筛加入,最后放酵母,记得千万别碰到油盐糖,因为酵母碰到盐会失效,碰到水又会开始发酵。按开关开始和面。这时,我通常先启动”揉面“功能揉个20-30分钟,再启动自动做面包机的程序。多揉面有助于它更好的出膜。(也有人是先机器揉,再手工揉的,这就不是纯靠机器了,故在此不提。)4.先揉了差不多之后,这时可以放提前室温溶化好的黄油。(如果放黄油了之前放的色拉油要减量,总之油的量是一定的)。放黄油会格外的香呢。然后再启动自动做面包机的程序,全程尽量不要偷偷揭开盖子偷看哦。(我通常会忍不住,总是隔一会就看一下它的变化。)5.全程大概三个小时左右。烘烤功能之前放配料即可。然后提前10分钟关机,取出来面包(这样比较软,否则外皮是干的,颜色也会过深。)刚拿出来比较烫,告大家一个秘诀就是趁它热的时候裹上一层保鲜膜,这样它冷却了之后不会变的干干硬硬的。P.S. 再贡献一个汤种法。这是我认为,做出来最像面包的方子了。基本上可以以假乱真了,就是比较麻烦。方法就是先拿出一部分面粉和牛奶(或者水),在锅上加热,一边加热一遍搅拌,成为浆糊状时熄火,放凉。然后做面包时,程序一样,只是在第一次和面时加入刚做好的汤种,然后其余步骤相同。这样做出来的面包格外的像”面包“!!!真的不骗你。不知不觉打了这么多,唔,好累的说。具体的量大家可以从网上找,包括汤种法。我在这里也就是做个提点的作用。以上所有文字均是自己手打,无非是个人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帮到题主。 ;)哦对了,说好的图:汤种法。可以看到面包内部的组织,这个方法值得一试。汤种法。可以看到面包内部的组织,这个方法值得一试。
写在前面的话:亲们,用面包机做面包是要求准确的傻瓜操作。配方多少克,就要加多少克,不适用适量和看心情啊姑奶奶们。。。1)首先保证电子秤是准的,各位先查下自己的手机官方说明是多少克,以此为参考试试秤;2)其次,保证量勺是准的,面包机厂家赠送的赶紧浇花用,在宜家买烘焙标准量勺;3)再次,低于10克的,不能用电子秤,低重量误差太大,需用量勺量取,1 tea spoon茶匙=5ML=4克精盐=3克酵母;4)最后,鸡蛋要算入液体,配方写25克鸡蛋就不能把整个鸡蛋都扔进去啊啊啊!。。。。。!文!末!有!图!。。。。。。以前给我家亲戚写过一个邮件教她怎么用面包机,我直接把邮件贴出来。按照以下的方法,我可以保证:1)全程面包机自动工作;2)烤出来的无添加面包松软香甜,不比从面包店买的差。我个人觉得面包机的最大大大大问题是揉面。机器功率不足够,一个揉面程序无法把面团揉到扩展阶段,出不来足够的面筋,也就是常说的“手套膜”。这好比盖楼时钢架结构没搭好,到了发酵阶段就支撑不起来酵母产生的气体,所以组织粗糙不松软。最省事的方法是泡面团法:提前把面团揉成一团(不加黄油、酵母),静置几个小时,然后再走面包机的自动程序,我比较喜欢用“高级面包程序”。---------------------------------------------------------------------------------------------------------------1. 面包配方:参考这个日本出的《我爱面包机》(下载地址:),网上那些传来传去的配方都不靠谱,包括xxx,我做出来的都很一般。最近试了一个新配方,成品品相更好。如下:水 165克;鸡蛋 25克;砂糖 50克;黄油 36克;盐 3克;奶粉 15克;高筋面粉 300克;酵母 3克;提子干 80克。2. 做面包的方法:泡面团法。一定要注意火候,面包机烘烤温度太高,导致面包成品皮太厚;把面包重量设成最低、烧色最浅,面包提前10分钟拿出来就行。
- 3. 以下是补充阅读的资料:
- 面包基础原理:
- 揉面发酵步骤:
- 烘焙小窍门:没图没真相,放几张做过的面包。葡萄面包,烘烤后已经高过桶,组织松软,气孔还算均匀巧克力面包没耐心研究的,我就再口述下流程。对现代懒人来说,做家务的首要原则是尽可能不占自己时间、尽可能让机器工作。经过各种尝试之后,终于找到做面包的完美方案。现在我通常这样,人工只需12分钟~\(≧▽≦)/~:1)吃完晚饭后,称量各种配料,无先后顺序扔进面包机,除黄油酵母外--5分钟2)机器自动工作“生面团搅拌”程序--30分钟(该程序只搅拌不加热发酵)3)夏天把面包桶拿出,盖上保鲜膜扔冰箱;冬天南方室温低,就放在那里不用管--0分钟4)睡觉前,把面包桶拿出,用冷面团裹住冷黄油块,在桶内靠一角放好。如果要加果干,则把未泡水的果干混在面团里。桶的另一角放酵母,酵母和面团之间放少许干面粉,以防止面团提前沾到酵母。注意,放酵母的桶内不要有水,以免酵母提前发酵---5分钟5)设置面包机预约时间,火力调最小--1分钟6)第二天早晨起床,提前10分钟把面包机关掉,以免面包皮过厚,拿出面包稍晾切片,齐活趁热开吃--1分钟
我都是严格按面包机的方子,做出来的很成功,自己试着调整下结果基本都失败了,总结几次失败的经验如下:1.不用高筋粉或不全用高筋粉,这个是有次所有料都加完了发现面粉不够了,就掺了点普通面粉,结果做出了一个发糕。2.酵母放少了,小且硬且塌陷。3.水多了,没烤熟。4.烤好了断电但没立刻取出,整个湿嗒嗒的。5.烤好了没断电保温,皮超厚。手机打字费劲啊,先说这么多吧,希望有帮助。再来补充一下:(最近又失败了几次,唉???)6.用全麦粉,作出了个发糕,查了下原因,据说是因为麸皮会割断面筋。7.手一抖,酵母多了,发的过大,都顶到盖子了,擦的时候很闹心。8.嫌量杯麻烦,自己感觉着加,结果不是稀了就是干了。针对这个问题,面包为什么会像馒头呢,我的经验是糖少了或油少了或酵母少了或没用高筋粉或用水代替牛奶鸡蛋都可能会作出大发糕或大馒头!糖,牛奶,鸡蛋都是酵母的养分,少了无法保证酵母生长,就会又小又硬象馒头。油少了会导致口感过干,象甜馒头。普通面粉会作出发糕,做不出馒头。上次把方子中的油和糖减量,结果又干又没味,比馒头还难以下咽,剩了大半个放坏了都没人吃,只好扔掉了,心疼我那三个山里收来的纯正草鸡蛋啊啊啊~~~----------又有了新发现的分割线--------买了包面包粉,结果发现怎么折腾都不会太难吃,看看配料表,里面已经有了糖,酵母啥的,我是把它当高筋粉用,又额外加了这些料,明白了为什么之前买的高筋面粉怎么做都不好吃,所以,要舍得放料,再所以,外面买的又香又甜的面包真心不健康~~还有,前段时间看到过介绍面粉的科普贴,说到高筋面粉的筋度不如面包粉的筋度高,所以,把面包机累死也做不出一撕一长条的效果~~
我……谢邀啊……咱真的没有面包机。不过根据高手们的分析,面包机的自带配方大多不靠谱。那么需要找网上的各种面包的配方,找经典的,“爱和自由”的博客很多,很好。然后,面粉可以买个面包粉试试,普通高筋粉或中筋粉里加20%的面包粉。面包粉里面有一定的添加剂(有多大害不好说,但松软效果不错)。再然后,面粉的吸水性要考虑进去,和的面可以多加点水试试。还有,如果你的机器可以实现暂停或者重复揉面团,那么揉面多揉一次,揉的时候打开盖子,不然太热会提前发酵,也影响效果。如果可以:试几次手工揉面,感受面团筋度的形成,吸水性,发酵的情况 等等。
我朋友买了个一千多的松下的面包机,我买了个两百多的东菱的面包机。她的做出来的就是比我的蓬松好吃!所以说机子好不好也很关键!
另外切片吐司烤箱里烤一下立马好吃十倍,不怕胖的话抹黄油更赞!这事情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面包机做面包最大的弊端就是发酵时间不够,而且温度太高而湿度不足,这直接导致面团水分流失,做出来的面包干硬。所以我几乎不用它的发酵功能,最常用就是和面也就是搅拌,和最后的烘烤功能,其他功能都太鸡肋。那么多程序其实都不是很实用。用面包机做面包要想松软,我经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1、和面团的方法。先在料理盒里面加水、牛奶等液体,然后加耐高糖酵母,让酵母在液体里面稍微泡发一会,大约五分钟,之后放入高粉,适量的盐和糖,还可以加一点做酸奶的活性菌。放置一会让面粉充分吸收水分,接着用筷子或刮刀稍微搅拌一下,防止机器揉面时有干粉溅出,按普通程序和面,揉十分钟左右,注意面团的干稀程度,自行调节(加水或粉),揉成表面摸上去不粘手的状态,只要水和面粉比例适合,大概揉十分钟就可以了。2、发酵。将揉好的面团装保鲜袋或带盖的盆里,注意一定不能让面团裸露,之后放进冰箱冷藏发酵48小时。这是面包松软的必备程序!3、二次发酵。把低温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放进面包机的料理盒中,在室温下稍微回暖(静置十来分钟即可),在面团中加入事先融化好的黄油或玉米油都可以,喜欢奶味浓的就加黄油(大约30?50g)个人觉得玉米油更清淡健康(松软程度跟油脂种类关系不大,关键是发酵时间要够长),还是普通程序将油脂和面团充分混合,分两次加入油脂可以使油跟面团混合得更匀,大约揉面十五分钟即可。此时拔下电源,进行二次发酵:30?45分钟,可以将面包机放置在室内偏温暖的地方(20度左右)。当面团膨胀到原来的1.5倍大或爬到料理盒的2/3处的时候表示二次发酵完成,可以开始烘烤了。(切记不能等面团涨到高过料理盒边缘,因为高温烘烤时面团还会膨胀)4、烘烤。烘烤之前最好在面团表面喷上碱水(一点点小苏打和水混合),这样做可以使烤出来的面包顶层表皮柔软且薄,如果要上色好看还可以刷蛋液、糖水、蜂蜜、油,看个人喜好。一般面包机的烘烤时间设定是一小时,看面包上色的程度,通常50分钟即可,糖放得多上色更快。面包烤好以后别急着打开盖子,一定要闷上十五到三十分钟,这样表皮才不会又干又硬。如果你喜欢酥脆表皮的感觉可以立刻出炉,放在晾架上放凉以后表皮就会有一定的脆度。Ps:刚烤出来的面包表皮凉得快,趁热也很好吃,内部还未完全凉透吃起来会有粘牙的感觉,烤好的面包放凉之后,切片或不切都可以,装进保鲜袋放一宿第二天吃味道更好,而且我发现自己做的面包放三五天再吃也还是很可口。家里有面包机的朋友可以试试我的小tips(^?^)?????????????????补充一点:在二次发酵完成后、烘烤之前还要进行排气的步骤,不然面包烤出来会有大孔,而且上下密度不匀。具体做法就是按一下普通模式把面团搅一两圈即可,面团会稍微回缩,排出面团中多余空气后,这样烤制的时候面包过分膨胀的程度也会降低,只要酵母放得合适烘烤完成的面包形状都很好看,不至于顶到盖子。
使用安琪耐高糖活性干酵母。
我想主要是配方没有搞好。面粉也分吸水强或弱的,如果面团过硬,烤出来的就硬。另外,建议在配方中加入不少于6%的糖、黄油、牛奶,盐不超1%,酵母0.6%。
液体部分多加10%,一次失误带来的体会如果是和面手工来做的话,水太多面太稀会难以整形,但用面包机全程完成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可以适当的多加水,面包会比较松软,一般可以10%~20%,第一次先少加点,看看感觉
我觉得是酵母的问题,普通酵母必须溶在水里才有活性,而面包机的提示一直都是要把酵母直接放进面粉里(还提示最好埋起来),这样的结果是哪怕搅拌得再成功,面也发不起来以前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面包机食谱里要放那么多酵母,后来才明白了。这种方子,非得酵母加三倍以上才有可能发得起来
松下面包机,0失败,绝对好用,谁用谁知道。PS我的第一个面包机是aca的,充其量不过是个揉面机,买了松下以后惊为天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改变一下方子,增加鸡蛋或者黄油的量,这是法式软面包brioche(皮力欧许)的方子,做出来应该是比较软的,
1.面包使用的是饺子粉或者高筋粉
蛋糕用的是低筋粉 蛋白质含量决定着面粉的品质和用途蛋白质含量在8%以下的面粉叫低筋粉,它的特性就是筋度低、延展性弱、弹性弱,适合做糕点、饼干等面食。蛋白质含量在9-12%的面粉叫中筋粉,它的特性是筋度中等,延展性和弹性各有强弱,一般家庭面食都可以胜任。蛋白质含量在13%以上的面粉叫高筋粉,它的特性是筋度高、延展性和弹性都高,适宜做面包、面条、口感好的馒头等。2.糖也是要放的呀
和糖放对角线即可 不过做出来的一直没有感觉到甜
- -3. 要看使用的面包机的品牌,第一次使用的是aca北美电器的,第一次做的很成功,公司的人都说很不错,之后家里买了两个品牌的面包机做出来的 效果都不好
能吃 - -4.官方的配比是一个通用的方法,后期可以根据自己总结 酌量添加5.酵母必须选择好点的
活性要好,加多了一个酵母味道 = = 加少了发酵不好
这货对面粉品质特性有影响6.水面配比先按说明书上来 后期可以自己调整 水多水少都会造成各种悲剧
要么偏硬 要么塌陷面团形成时间短, 表示面筋量少、质差, 反之质优(⊙o⊙)…
来电黑暗的 发酵的还算不错发酵的还算不错就小孩子吃
我吃不进去- -就小孩子吃
我吃不进去- -上面加滤镜了 这张是原图上面加滤镜了 这张是原图为了有良好的胃口
最后放张萌萌的 o(╯□╰)ops:除了第一次的感觉非常好吃外
其他时候做的都是 能吃
楼主可以实验一下这个方子:原料:高筋面粉250g、牛奶120ml、鸡蛋1个、盐1/3勺、糖3勺、酵母2勺、植物油2大勺步骤:1、牛奶温热40度左右;2、面包机内放入牛奶、鸡蛋、盐、糖、油(排名无先后,但确保牛奶温热,鸡蛋室温、植物油最好无明显气味)3、面粉过筛倒入面包机,覆盖第一步的液体4、在面粉上挖个小洞放入酵母(确保酵母与盐隔粉不相见;)5、合上盖子选程序。种类:甜面包;时间:2:55,规格:750G;烧色:浅;6、蓝后,香喷喷滴面包就撸出来啦!附:此方子借鉴于下厨房星冰乐同学,久经考验无往不利,严重推荐给和我以前一样只用面包机做发糕的童鞋们~个人心得:喜欢做各种口味,还可以在筛粉时加入可可粉抹茶粉奶粉等,在第一次和面结束后(20分钟左右)打开盖子加入葡萄干蔓越梅干核桃干巧克力肉松肉桂奶酪等等等等~实在是喜欢满屋子温暖的面包香气啊!
第一,千万千万要放盐!它的作用:让面包有韧性。如果不加盐,你很可能会成功做出一大块掉渣的发糕。。。第二,蛋白质要足够。用普通面粉做面包也ok,但由于普通面粉蛋白质含量不够,故需要加牛奶(添加了大量垃圾物质的中国奶粉就不要滥竽充数了好嘛):把水的90%全部替换成牛奶,是的,你木有看错,是90%!而不是谁在叫嚣得“不能超过一半”!第三,酵母要选耐高糖的那种,这种酵母的实物就是糖啦~PS:液体(水和牛奶)的总量可以比规定的多10%左右。遵循以上三点的话:水少会做出柔韧紧实的面包,水多一点会做出柔韧松软的面包。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后台经人指点发现了两点:1、揉面。我的aca面包机揉面程序时间不够,后来多加一次揉面程序就好了。2、面粉的选择。之前网购散装面粉,出来就是一个大馒头。后台换了面包机专用免费,那叫一个香,面包清香。
用汤种做。在做面包之前先做出汤种。这样面包机做出来的面包会挺好吃。但是还是自己手工揉面的最好吃
可以和面两次 做出来的才比较软绵,再加入黄油,皮太硬 就提前拿出来 烤的时候看表皮颜色差不多就可以提前拿出来了!
个人只拿面包机和面,烘烤用烤箱来完成(温度更精准,火候好把握),发酵也不用面包机(温度太高),手工整形。试过拿面包机全自动做面包,能吃,但不好吃。强烈推荐中种法做面包!!!成功率高,好吃到哭!!
因为做面包从配料,到揉面,到发酵,到烘烤的每个环节都决定了最终成品的口感。如果你追求好吃的面包,首先应该将面包机换成烤箱。再不济也应该摒弃面包机自设的程序而将其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首先配料最好是在网上选取比较经典的配方。再者揉面可以使用面包机的揉面过程,按照不同面包的操作要求,揉到合适的程度再者发酵不要使用高温发酵功能,虽然可以缩短时间,但是味道不会太好最后烘烤要选择合适的温度。所以又省事又好吃的食物。。。说实话我还没有发现。大米的做法大全
大米的百科知识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清理工序就是利用合适的设备,通过适当的工艺流程和妥善的操作方法,将混入稻谷中的各类杂质除去,以提高大米成品的质量,同时利用磁铁除去稻谷中的铁钉、铁屑等,以保证生产安全。砻谷工序就是用橡胶辊砻谷机或金刚砂砻谷机将稻谷的颖壳脱下,并使颖壳与糙米分离。碾米工序即用碾米机碾削、摩擦糙米使皮层和胚乳分离,然后再进行刷米、去糠、去碎、晾米等处理,这样就可得到所需等级的大米。
&&&&&&稻谷由谷壳、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胚乳和胚等各部分构成。糙米是指脱去谷壳,保留其它各部分的制品;精制大米( 即通常所说的大米)是指仅保留胚乳,而将其余部分全部脱去的制品。由于稻谷中除碳水化合物以外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大部分都集中在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和胚(即通常所说的糖层)中,因此糙米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精制大米。随着营养科学知识的普及,糙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并被视为"文明病"的克星,一股食用糙米热潮正在逐步形成。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物种分布来看,大约在5万年前,在云南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稻属植物.故推测亚洲最早种植稻谷的地区应该是云南地区.虽然在长江下游发掘的某遗址中存在稻作证据,但这不能表明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是最早的种稻人.故以下说法不能采信.大米的历史最早的种稻人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
大米的营养价值
1.大米最主要的成份是碳水化合物约70%左右,同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7%~8%、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
2.大米的营养价值一般、比较均衡,维生素B族含量比较丰富、齐全。但是大米在加工过程中却可能造成营养素大量流失,一般来说大米越精制营养流失就越多,所以标二米的营养价值比标一米高,糙米的营养价值要比标二米高。
3.大米蛋白质中,含赖氨酸高的碱溶性谷蛋白占80%,赖氨酸含量高于其它谷物,氨基酸组成配比合理,比较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蛋白质氨基酸最佳配比模式,大米蛋白质的生物价(BV值)为77,蛋白质效用比率(PER值)为2.2(小麦为1.5,玉米为1.1),蛋白质的可消化性超过90%,均高于其它谷物,因此大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
大米的食用效果
1.补充营养素的基础食物
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功效。
2.婴儿辅助饮食
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和健康,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有促进作用,亦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松而又柔软的小凝块,使之容易消化吸收。
大米的食用禁忌
1.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2.煮米粥时切忌不要加碱 破坏大米中的维生素。
大米的搭配宜忌
忌大米 + 蕨菜,降低维生素B1的消化吸收
大米的选购
1.看硬度:大米粒硬度是由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的,米的硬度越强,蛋白质含量越高,透明度也越好。一般新米比陈米硬,水分低的米比水分高的米硬,晚籼(粳)米比早籼(粳)米硬。
2.看腹白:大米腹部常有一个不透明的白斑,白斑在大米粒中心部分被称为心白,在外腹被称为外白。腹白部分米质蛋白质含量较低,含淀粉较多。一般含水分过高、收后未经后熟和不够成熟的稻谷,腹白较大。
3.看爆腰:爆腰是由于大米在干燥过程中发生急热现象后,米粒内外失去平衡造成的。爆腰米食用时外烂里生,营养价值降低。所以,选米时要仔细观察米粒表面,如果米粒上出现一条或更多条横裂纹,就说明是爆腰米。
4.看黄粒:米粒变黄是由于大米中某些营养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或者是大米粒中微生物引起的。这些黄粒香味和食味都较差,所以选购时,必须观察黄粒米的多少。
5.看新陈:大米陈化现象较重,陈米的色泽变暗,黏性降低,失去大米原有的香味。所以,要认真观察米粒颜色,表面呈灰粉状或有白道沟纹的米是陈米,其量越多则说明大米越陈旧。同时,捧起大米闻一闻气味是否正常,如有发霉的气味说明是陈米。另外,看米粒中是否有虫蚀粒,如果有虫蚀粒和虫尸的也说明是陈米。
6.看标签:购买大米时还应注意查看包装上标注的内容。如包装上是否标注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特殊标注内容等。
大米的存储
1.用大蒜储存米
防止大米生虫的储存方法有很多,大蒜储存方法就是其中之一。将大蒜去皮,跟大米放进装大米的袋子里,即可起到灭菌、驱蛾、杀灭火粉螨的作用。另外八角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但放入大米之前最好用手掰开,以使其效果更加明显。
2.用白酒储存大米
将酒瓶竖直,插进大米中央,敞开盖,让酒瓶口略高于米面,然后将大米密封起来即可。为了能让酒瓶在米中站稳,而且还要密封,建议尽量把大米放在带盖的密封容器中,而不是袋子里。
3.花椒储存大米
花椒具有特殊的刺激性香味。这种香味可用来驱虫,因此用花椒储米也是可取的。
具体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将适量的花椒(一般40粒即可)放入锅内,然后加入梢多于浸泡存米布袋所需的水量。将水烧热,晾凉,把存米布袋放入花椒水中浸泡约5分钟,然后拿出来晾干。这时再装入大米。大米就可以长时间存放也不虫。二、将花椒放进透气性好的纱布或薄布内包成若干小包,然后将小包均匀地放在的各个角落,再系紧袋口即可。
大米的烹饪小技巧
淘米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炸酱面的酱怎么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