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工科实验班读整合科学实验班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就读于国内一流法学院校是怎样一番体验?
本人川大法学院本科生一名 虽然也为所在的高校和法学院感到自豪,学院里除了诉讼法的国内大拿们,也有相当一批相当出色的老师学者 但还是有些觉得,SCU法学院在国内还是有一点点偏安一隅的感觉,在外看来,好像还要被西南政法压过一筹 所以纯粹好奇地问问啦,希望人大北大法大的同学们来讲一讲!~
答主香港大学法学院本科香港大学法学院本科一共四年,是香港大学在由三年制到四年制改革之前率先改为四年制的本科课程之一。香港大学的法学院历史虽然并不是很悠久,但实力确实很强。最新14年QS法学专业排名在世界18位,位居亚洲第一。在香港,和西方社会较接近,法学和医学是中产阶级和低层次权贵阶级(千万富翁、政治家)的主要产出基石。所以法学院是香港大学最好的专业之一。学生实力很强,本地生都在全港前300名左右(和大陆高考自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过算算北京和上海的考清北或者复旦其实实力也差不多)。其二,因为香港大学法学院教学质量和名气真的非常高,香港会有很多在国外读很好的高中的回到本地来读法学院。第三,香港大学法学院还会在国际上招收一些好的生源,大多是一些亚洲国家(也会有美国的亚裔本土人,原因倒不是很清楚,照道理美国本地人应该喜欢读完本科在美国自己读JD才对。。。)。今年港大法学院就招收一个缅甸的女权运动学生,全额奖学金,此人非常厉害。。。最后就是大陆高考生源了,每年港大法学院会从大陆招收十几个学生,排名大多在全省前20左右,一般都是能稳进清北很好的专业的人。当然,一切都有例外,曾经也有招收过排名在三位数的人,但绝大多数都是高考排名很靠前的学生,因为法学院毕竟是香港大学最好的专业之一。课程结构,众所周知,香港是英联邦海洋法系,所以港大法院学课程基石是普通法。拿法学学士的课程结构为例,大一上合同法(分上下,要上一整年),法律系统,法律与社会,法律书写与法律学术研究I这四门专业课程,其余学分为语言课和通识基础课。大二是极其辛苦的一年,侵权责任法(上下),土地法(上下),刑法(上下),宪法,法律书写与法律学术研究II,其余为通识基础课。在极其紧张的大二,无限多的阅读将会为法学院的学生提供最好的训练。大三,Equity and Trust(上下,这个可能应该翻译成股权信托法?),中国法导论,商业机构与组织(英文名为Business Associations,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商法课),行政法,商业法,其余为自选课。到大四,如果想要入读PCLL在香港执业,那就需要读土地法三,证据法一等一些PCLL要求的课程,其余大概还有六七节课法律自选课可以选,其中中国的大陆法学课程很丰富(商业法为主)。但是,值得注意的事,即使是香港大学法学院,想做律师也不是这么容易的,毕竟在香港做了律师基本就算是中产阶级了。香港大学每年接近两百个法学院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可以入读PCLL(剩下的有些有可能可以去中大或者城大读PCLL,但每所学校都是照顾本校学生的),剩下三分之二不能读PCLL也就不能做律师。课程结构讲的差不多了,讲讲师资吧。值得承认的是,香港大学法学院的师资确实可以算是非常不错的。绝大多数教授都有在牛津剑桥,伦敦大学学院,或者哈佛耶鲁,乔治城等英美知名法学院的留学经历。当然,回归之后,香港大学法学院也加大了对中国法团队的重视,成立了中国法研究中心,招募了一大批本科在大陆一流法学院入读,在欧洲大陆法系名校有留学经历的教授。下面就列举一些吧:港大法学院目前最有名的教授,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然后,一些其他普通法系的教授(非全部。。。)接下来是港大中国法研究中心的教授: (非全部。。)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戳这个吧:港大法学院的生活和大多数英美法学院差不多,阅读,做OUTLINE,STUDY GROUP,各种各样的,辩论,模拟法庭。法学院就是一个勤字,毕竟大家也看到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上PCLL,GPA是关键。接下来就发些法学院的照片吧,自己拍的~传说中投递reading的pigeonhole ^_^:法律图书馆正门:内部:一门课一学期的reading。。。法学院正门:模拟法庭:最后,港大本部大楼压轴。。。Thanks for reading~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坦白讲,现在的西政不是一流法学院校,未来的西政也很难成为一流法学院校。不过,我还是想讲讲,在西政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偏居西南一隅,新校区周边最近的人口大规模流动地是火车站和飞机场,距离最近的一个商圈得站一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正所谓宝地鸟不拉屎,懒(dan)人(shen)就怕远游。于是,无所事事的多数人,开门三件事:睡觉、上课和发呆。而单身学霸们的开门三件事,无非就是睡觉、读书、以及在睡觉和读书时都保持思考(我们寝室的学霸曾经说过这样的梦话“打欠条别打收条!”)。因为学霸的存在,图书馆、自习室常常座无虚席。但定睛一看,读书无外乎教课书,思考无外乎想司考......足以见得期末考试、司法考试、研究生考试压力巨大,看文学、哲学、历史、心理、宗教的人毕竟少数,更何况地理、建筑、艺术、数学等等!缺少综合性大学的灵动和活泼......我讲的,是一个单身学霸狗,在西政的体验。在西政听过的大大小小的讲座。而诸如梁慧星教授、张明楷教授等等法学名宿的讲座,多半是爽了约、翘了课,提前三个小时就得排起长队。见那人流在空地里兜兜转转绕成一个草书写做的”川“。队列里的人,哪里有闲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一部分在看电子书、听英语,最可恶的是,我曾经看到过有人在刷题!另一部分在互道琐事,细听下去,无外乎吐槽老师、膜拜大神、辩题讲座、法律关系云云......一旦到了入场时间,真抱歉,亲兄弟还得明算账,亲师兄妹也不相让。盛况所至,学术报告厅厚实大门差点被挤得脱框。容纳千余人的学术报告厅,里里外外全都站满狂热的西政人。体恤学生的巨擘,会允许大家坐到讲台上去,没错,盘腿席地而坐,物理空间上仰望法学巨擘。嘘,专心听,别废话,全场都是热烈掌声和窸窸窣窣的笔记声,你怎么好意思出丑露乖......我讲的,是一个爱听讲座的学生,在西政的体验。西政有一江湖名号,回兴镇辩论术职业培训基地。论辩与批判,一直是西政的传统。世博杯战胜北大,啧,校方和西政的辩手得瑟了好几年。图书馆下面那家奶茶店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对方辩友“。赶上天伦杯,辩手们常常在敬业楼里通宵讨论辩题,是的,他们看过重庆凌晨5点的太阳。所以,为什么外人经常夸辩手们思维敏锐、口齿伶俐?因为,他们大多数——都长得不好看呀!我讲的,是一个辩手,在西政的体验。每周有一个中午或者下午值班,在法律诊所办公室里接待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花大量的时间为当事人出具法律意见书和起诉书、答辩状之类,花大量的时间和当事人商讨诉讼思路,花大量的时间与知网和北大法宝午夜缠绵。凌晨一发朋友圈,全是法诊的人在下面点赞,用点赞示意还在忙碌的伙伴“我们孤胆,我们并肩”。来自法诊的战友消息,完全占据你的微信、QQ、短信。清晨5点闹钟响起,一个鲤鱼打挺起床,配着《寻妈记》里Barney的台词“Suit Up!”。正装穿上,倒好几班公车甚至绕过好几条小路,提前一点赶到法院,准备为当事人出庭代理。我讲的,是一个法律诊所人,在西政的体验。西政毕业生遍布中国司法实务界和学界。当年一批毕业生目前陆续登上政界、法律界高位。“人多”而“势重”。尤其是78级校友堪称群星璀灿:刚刚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周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景汉朝,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胡泽君、朱孝清,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夏勇,中央军委法制局局长宋丹,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李连宁,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起,以及中国法学界享有声望的学者贺卫方、梁治平、王卫国、蒋庆、顾培东、龙宗智…… 而这,仅仅是西政辉煌过去的一个侧影。我讲的,是一个以西政历史、西政校友引以为豪的西政人,在西政的体验。但是辉煌的历史,比起没有历史,更让人感到沮丧。你我都知道,政策,从来没有痴情的属性,当初青眼有加,后来白眼相觑。再加上西政本身的沉疴,导致西政进入“211”失利,再之后西政遭遇了校史上最大的变故———下放重庆管理,由全国性大学变为地方性大学。王人博说“归重庆市管理后,西政从一个法学教育重镇,一下子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没错,西政是一个没落的贵族。2001年至2002年,西政人才地震。西南学术的代表人物竞相出走。若时过境迁,当78级、79级为代表的一辈西政人退下舞台,恐怕只会留下有关美人迟暮、英雄白头的一声叹息。西政曾经有多辉煌,西政现在就有多没落。我讲的,是一个担忧西政现实和未来的西政人,在西政的体验。丹田物业最让人无语,完全不把我们这些业主当回事。动不动就断水停电,难以保证物质资源的持续供应,这一点,已威胁广大学生的生活生产,民怨四起。其次就数食堂,大妈都练过神功,一大勺舀下去舀到许多肉,端的是个稳准狠,一起手抬上来,抖得勺里只剩配料。北苑和东西南苑隔得太远,恋爱好比异地。四教像迷宫,女厕所太少,少女的队伍常常排到少男的领地。绝望坡没有电动扶梯,毓秀湖的水常常不清,差评!夏天热得发昏,还好寝室教室里都有空调,冬天北风那个吹呀,洗的衣服就是不干,北风一定有自动过滤系统,专吹人,不吹衣......我讲的,是一个只能自己骂母校,容不得别人骂母校的西政人,在西政的体验。
偏题说一句,川大法学院本来就比不上西政,折叠吧
谢邀。不过本人就读于一所三流法学院,既然邀请我,那就偏题谈一点感受吧。
法学院作为一个大学里开设门槛极低的学院,不需要实验室,不需要繁多的经费,甚至也不需要学科底蕴。随便一两个法学界大牛坐镇当院长,再从五院四系老牌法学强校挖来一群博士当老师,冠以xx大学法学院就算挂牌成立了。
平时上课偏重于书本理论,当然我校大多数老师也都有过公检法背景,抑或当过律师、仲裁员,所以也会结合实际,介绍些案例,以便于理论结合实际。
课程设置与讲授上来说,说不上都很有趣,但是也不至于很无聊,毕竟民法刑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与现实生活联系还是很紧密的,很多案例也够奇葩够,很毁三观。民诉刑诉程序法自然学起来没那么生动,但是去法院实习一下,对这些会有新的理解。
要说和一流法学院差距嘛,我想最大的差距恰恰是毕业之后,人脉上会差很多。混法律和混金融一样,都讲究一个圈子,就业了混法律圈子,碰见法官检察官律师,聊起来一张嘴大多是那些学校毕业的。东北的认吉大,北京的清北人法自不必说,西北有西北政法,西南的有老牌政法名校西南政法,中部的武大中南财经政法,上海就华东政法加复旦交大等等。不一一举例,一流法学院出来的自然圈子更大一些,校友资源也更广更好用。但是地域性的法学院在各地影响力也都不错。
结合自己的感觉,因为我校是一所财经学校,所以即使是法学院学生,也对会计金融期货略知一二,也和同学们课余考考会计从业证券从业之类,或是直接辅修个金融会计,算是利用下学校的财经平台,开阔下视野,拓展知识面。甚至司考通过后,再去准备cpa的也大有人在。算是弥补不是一流法学院在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吧。这一点对那些在理工科或其他专业性大学法学院的同学,不要觉得低人一等,相反尽量多去学习一下其他学科的知识对法学院学生来说会是大有裨益。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是一流法学院,还是不入流的法学院,从事法律行业,得去通过司法考试吧。这对我们法学学生来说又是比较公平的。我校同学不喜报司考培训班,自学准备司考通过率也接近50%。所以有时候跟一流法学院对比,差距是有的,专业性、人脉、视野眼界等等,但是可以通过以后实践去弥补,也可以去利用自己学校的优势,交叉学习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
实在不甘心还可以考研嘛,自己考去一流法学院去体验体验也就懂了。
法大本科三年级。校园很小。法大有两个校区,研究生校区在海淀蓟门桥,本科生校区在昌平区府学路(比邻中国石油大学)。昌平校区比蓟门桥校区大,可也仅需要十分钟就能逛遍校园。昌平校区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多是八十年代的连体建筑,略显古旧。初来时,同学们都感慨不如高中校区大。住了三年,反倒觉出「小」的可爱与方便。上课前五分钟从宿舍出发都不会迟到,走在校园里都是自己熟识的同学和老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很温馨。有句话叫“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军都」就是学校旁边的一座山),可能多半都是因校园「小」而生发出的感情。昌平地处北京西北,进城通道有二,京藏高速与地铁,皆费时费力。若是有政法本科生在城里律所实习,住在昌平,每天至少有三个小时是在路上奔波。这一点,与北、清、人、贸的同学相比,吃亏不少。大二暑假时曾在西城区一家律所实习,那时每天早上七点要在学校北门等公交,八点四十到上班地点。每日往复。在国贸那边律所实习的本科生同学,路上的时间会花得更长。研究生院的位置要好很多,实习更加方便。本科校园的「小」与「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法大学生的气质。校园小,资源有限,从自习座位到保研资格,竞争十分激烈;位置偏,周围没有什么大型企业,学生出路多是公检法及律所,少有像北大毕业生创业卖米粉这般别样的人生轨迹(无贬义)。法大的学生发展,多是因循传统,鲜有从其他路径突破发展的。至于法学专业实力,基本各个部门法都能找到老、中、青三代老师,师资队伍很全。在教育部的法学专业排名中,法大凭借着规模优势,一直都能排在前三。但是,规模「大」,并不意味着实力「强」。据我个人的观察与体会,法大的强势学科是诉讼法(刑诉、民诉、行政诉讼法)、民法、宪法、行政法、法制史、法理。刑法和商法的实力,不如清华来得强劲。三国法不了解。总而言之,法大专精法学,其他领域少有闪光点。
人在ecupl btw一句 scu哪是稍稍被……那可是西政 虽然华政人很爱和西政比比 (入校就被灌输比西政好的理念) 另 ecupl看重实务 上海机会多 华政人也偏安上海 占据半壁江山差不多 所以实习工作机会多 现在还有个律师学院 很重实务课程开放 换句话课程还是比较松的,自己的时间比较多师资不错 中生代里面 华政的老师应该是国内顶尖的 罗培新教授 金可可教授 王迁教授等等都是各个部门法的中生代领军人 未来指日可待学生生活松江大学城 景秀上海滩 总的来说有钱人很多 玩的花的也很多 但这不是重点 当然知道题主好奇或者想知道什么对待学习 我们一向很认真一直以来华政被外界称为疗养院 说真的 不要因为一两个人的萎靡 三四个人的自嘲 就真把华政当疗养地方起码我 还有我身边的不少人 70%的课余用于了学习 起码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周末也在图书馆 会为了请求权竞的顺位渊源各种资料 争执 也会为了案子 寝室论辩 何况我的院 我的系 还不是华政最好的要知道在华政 国金有双语 知产有大物 各个卓越系列课程之满 课业之重丧心病狂总的来说 每一个有上进心的华政人都是没什么休息 闲暇的 引用金可可老师一句话 也是我辈的信条我们的努力还没达到让我们使用天赋的地步
看看大家都不是很开心的样子,来补说几句,真的是个人的想法,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语气幽怨就好—————————————————————年轻人啊,要懂得乐活,现在扯这些专业什么的,有用么?多少人毕业后各行各业去了,要看清社会不是像你觉得的那样非黑即白,社会是形态各异的,除了几个重要的人,没多少人真正在乎你的,学校再好你不学你还是差,步入社会再来看看大学时期的你自己,永远为吐槽点赞,消极,自我否定,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只能说图样。忘记自己为什么要生活,何必呢?你们说的师资什么的,学校什么的,期末熬夜复习,司考鸭梨山大什么的,咱都懂,又不是没经历过。问题是现在你能够摆平自己的心态么?现在不想谈什么理想抱负,谁能告诉我说,大学的时候,就是过得开心!每天都开心!我就觉得这是个成功的青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老牌五院四系。武汉欢迎你!!!!!!!!!各地的大学没什么区别的好伐…都一样一样的,主要看个人咯。本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介绍一下在武汉的生活,仅此而已,不喜勿拍。学校规模:我校有着号称亚洲最大的法学院,宣传时如是说,但是听着不觉得很奇怪咩…这有个毛啊…院内分为大法十个班(就是未划分方向的)、外法一个班(涉外贸易方面,14年扩招到两个班)、民商法一个班(同扩招为两个)、政府法制方向一个班(同扩招为二),每班规模都大概有四五十人,所以一个年级的校友数量都很可观咯。我们学校四个国家级重点专业,民商法是为其一,而实际上各个方向的区别也并不明显,大家好校友一家亲,都是法学院的小伙伴咯一样一样的法学狗…话说人是最多啊,每年运动会都是法学院声势浩大学校环境:我们学校有首义南湖两个校区,动车联通两个校区哦亲!( ̄▽ ̄)!首义校区也是各种好!小小超安静!周围阅马场!黄鹤楼!全是AAAA级以上的风景区!!环境超好!这里介绍南湖校区我校艺体其他的就随便贴贴咯。。之前好像是从微信公众号收的图图书馆外面和里面图书馆外面和里面最后摆一张很艺术的最后摆一张很艺术的不过说实在的我校西苑可不是这样的!!不过说实在的我校西苑可不是这样的!!环境一个字,好。我校的教学楼主要有三栋,文波,文澜,文泰,都十分美丽,其中文泰楼是最主要的自习或教学的楼,贴一张模拟法庭这是学校里常有的讲座或者模拟法庭之类的活动这是学校里常有的讲座或者模拟法庭之类的活动然后重点来了!!我校号称茶山刘女子学院!一到夏天!各种黑丝长裙!看不过来!看不过来!都是大长腿!!简直宅男福利!!这就不贴图了…(づ ̄ ? ̄)づ…生活条件:学校里面感觉是很好的!四人间,独卫,热水器,空调,取快递,吃饭,买水果,北苑,西苑,南苑,津发小区那片儿,热闹繁华,生活是各种超级便利~西苑堕落街相信是很多中南学子不忘的记忆,如果有空可以再来贴点图!!!!现在没有啊!其实真的想重点介绍下玩儿的…毕竟学校在武汉,离光谷真的近,公交顺畅不到二十分钟,光谷吃吃喝喝,一天就过了啊,交通各种方便,就是人多!人多!上个光谷吧光谷白天拍外面的楼光谷晚上的灯里面步行街各种吃吃逛逛就不说了…展开不了!楼主热爱生活啊!!大江大湖大武汉!没有最堵只有更堵!遍地好吃的!满城挖!七桥一隧过长江!各种繁华商圈吃吃吃!
学习环境:图书馆可借书,自习室免费空调热水,老师都有大师级,课都随便选,你的课表从大一下就自己挑选老师!看你自己认不认真了!说一下法学课程安排:大一上法理学,大一下宪法,民法一,刑法一。大二上就是刑法二,民法二,刑事诉讼,中国法制史,商法学,国际法双语!再往后就各有不同,基本上每学期十门法左右了…反正大四开学司考,之前课程都学完备考完…我们法学院各种活动组织,法援,法辩,稻草人法律援助中心,未来律师协会,南湖法学杂志,各种各种。还有双学位,我们法学院同学一半左右都会修双学位,本校的会计,金融,投资,各种都相当不错,还有到武大华科华师等姐妹院校修读各专业的如小语种等,勤奋喜欢学习的人,都有很多机会,考过司考,再加上证从会从等的大有人在。认真学习之后,各路玩耍都会有的!买旧书也超级方便!以后想到再贴!!感受很多说不完!!欢迎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来到夏天火热冬天超冷的有个性的武汉!贴几个链接自己去戳,楼主在武汉读法学院读的很开心!!这是微信公众号有关我们学校的介绍!!点进去就弄清武汉!!!这是武汉欢迎你!!!来吧!!!
居然没有看到一个校友,不科学。楼主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不过不是正牌的法学专业生,大一的时候被调剂到政治学专业,大二开始悲催的法学学习生涯。体验的话就是学校师资力量特别强大,而且上课特别自由,你可以在各个时段去上那些慕名已久的老师。比如,以前一直在《今日说法》里看到的曲新久老师,马皑老师,都已经见过真人。另外,像舒国滢,何兵,马怀德等等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我一个非法学生都已经或是上过他们的课,或是恬不知耻去占座旁听,或是去听他们的讲座。政治学类的话,丛日云、孙承、杨阳、庞金友也都是国内政治学领域研究的翘楚,甚至有一次还请了美国现代社群主义的代表迈克尔.桑德尔过来讲课。可以说,中政法的学生一直是站在大法学类研究的前沿,可以及时得到现在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我感到最好的地方学生的话,学习氛围很好,学霸太多了,每门课竞争压力太大,每天去图书馆自习室抢座位是一大难题。另外辩论的氛围也特别浓厚,像"论衡"这样的辩论赛,还有各种校际的辩论赛数不胜数。另外社团活动也特别多,每天中午梅二楼下都是各个社团的活动比如:招新、找志愿者、排票、义卖等等。总之只要你加了社团,你的课余生活一定精彩(辅修狗表示课余时间都被辅修的课程占满了。)课程的话,除了一些少数几门植入课程之外,任何老师的课你都可以去选,前提是你要抢得到。课呢,去不去上其实都无所谓,我遇到的老师基本上都不点名,因为都是在一个特别大的阶梯教室里面(当然某些在小教室上的研讨、案例课就不知道)。也没有早操、升旗仪式、早晚自习什么的。反正中政是给了学生和老师以最大的自由度,让师生自己来选择自己的生活。(你见过早晨六点,还没有没有太阳的法大吗?现在加了智能排座系统就好多了。)(你见过早晨六点,还没有没有太阳的法大吗?现在加了智能排座系统就好多了。)-----------------------------------------------------------------------------------------------------------------------------吐槽来了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大学的校园比一个初中还小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大学的研究生院只有两栋教学楼,TMD图书馆还在地下你有没有见过当你去你想去的教室的时候,空荡荡地但是遍布了小纸条,而你找不到座位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大学的抢课居然比春运抢票还难,服务器崩溃已经是习惯了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大学四个食堂加上研究生院的食堂的基本伙食窗口的菜的味道都是一模一样!!!!是的一模一样。而且价格感觉还是偏高,尤其是你12:10下课的时候基本上便宜的菜都没了。你有没有看见过一个学校为了一条10几米而且有红绿灯的小马路特地修一条9米多深根本没人走的隧道-----------------------------------------------------------------------------------------------------------总之,这些都是我在法大好的或者不好的体验,就是这样。不管怎么说,我爱法大!尽管千万般不好,但毕竟它给了我最珍贵、最无价的东西————自由!
平时疗养院 考前疯人院 吃饭时隔壁桌学妹在讨论强奸杀人什么的看解剖时被人文学院的妹子埋怨挡住视线 这是我的专业课好不…学校官僚气氛略重 基本每个人都有个头衔 主任部长理事主席什么的 去东华听了次反光镜的演出感到本校文艺活动明显不足 不过辩论赛真是搞得红红火火司法考试前学校附近能住的地方全部爆满 还有好多外省学校的学生搬来住 非法专业学生通过率一点都不比法学专业低 不过那年通过率最高的还是我们国防班(≧?≦)38过24毕业后从业方向各异 居然还有老校友成了著名书法家和摄影师
咳咳。。。作为一个不知道二流还是三流学校的法学院毕业生,我讲讲我们学校法学院,给各位所谓的一流对比对比,权且当笑料便可。本人学校位于省会城市,作为一个师范大学,在本省招收一本学生,这似乎可以说是二流学校?可是后来大一进学校,一听省外的同学说,他们都是以二本就那样的成绩进学校,一大批本省学生每次说到这件事都骂学校吃里扒外。据说当年有学生带头造反的前科,于是没有211的分,混了一百零五年校庆,也才舔着脸和省里以及教育部要来一个据说叫做小211的省部共建。学校名牌专业绝对不是法学,倒是历史文学美术音乐体育各种基地班各种牛哄哄老师。好了,说说法学院。法学院在学校算是二流三流专业师资参差不齐,有当年本科毕业留校当老师的一些律师,上课除了吹嘘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律师生涯,专业课要么照本宣科,哦,那教材也是一班这样的老师写的,大家听课的听课翘课的翘课,只要期末拿着几页重点背一背,基本彼此相安。也有如院长般全院崇拜的大神,院长为国内某知名民商法泰斗学生,带领一堆据说名牌大学出生的老师,给学生到处挖老师开讲座。美国北京上海武汉香港重庆厦门相关专业人士来此地,也必定被院长以及各种校友同学舍友的名义拉来给一问三不知的本科生研究生讲座,时间长了,三年下来,讲座经验数数也挺丰富,不过除了唏嘘那些人的身家背景,估计除了前两排的研究生记住一二相关知识,其他没记住什么。当年大一一开始上课就被洗脑,各种骂本校法学院多么垃圾,让一堆还不知道什么叫法学的大一新生从大一就树立大学四年最大目标,过司考以及考研。于是乎,大学四年有浑浑噩噩的,也有天天蹲图书馆刷题的,也有顺应学校潮流各种社团学生会混的不亦乐乎的。到了大四,170号人里面有150号左右报名司考,大三下学期专业课基本翘课,火炉般的暑假大家相爱相杀,据说司考也有45%左右的通过率,实乃奇迹。考研也是扎堆的考,受那位大一给洗脑的老师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奔上海的包括本人不下于40个,还有其他一心奔北京厦门武汉的。成绩还没出来,辅导员一番苦口婆心,要不要调剂回本校,大家嘴上说考虑考虑,心里估计各种马景涛咆哮。考研再战的也有5-10个左右,不能不说名校的魅力就是让人愿意砸下一年一年的青春。当然,如此学校如此学院,也有一些似乎开了外挂的学生,有公务员面试市检碾压各种名校硕士博士的学院台柱学长,也有当年海峡辩论赛把东吴台大都碾压一遍的学长学姐搭档。。。唔,可惜只见过那个据说神一样的学长,没见过那个神一样的学姐。好吧,回来法学院学生的大学三年,在一个据说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在社团学生会花的时间大大超过在图书馆的时间的人数一堆,那些沉湎韩剧三国杀各种宅的也有,凭着平时耳濡目染来的一些零碎法学知识到处装逼吹牛旅游的也不在少数。。。怎么说,也是鱼龙混杂。。。本人当年大一大二各种混人脉,结果感觉是人脉混了我。后来开始混图书馆,冯友兰卢梭普利策都读,世说新语拍案惊奇老残游记也读。。。杂乱无章地读书,杂乱无章地装逼吹牛。。。哎,大学四年,除了过了司考这一看上去似乎值得骄傲的东西,其他都似乎是水里的浮萍,看上去充实无比实则里面烂了一堆肠子。。。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这是最近在思考的人生大事。。。。好吧,实在对不住题主,跑腿跑成我这样,确乎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此奇葩。
“大学,大楼,大气”大师集聚的人大法学院。觉得在人大法学院最大的感触就是有一群法学的大家,让你可以跟全国最顶尖的法学家学习交流,这种机会不是每个院校的学生都可以有的体验。另外,人大的法学院比其他院系的特别之处是,法学院有自己专门的图书馆,这是只有法学院的学生才可以进入看书自习并借阅书籍的地方,环境优雅,进出方便,有各类关于法学的书籍,包括所有硕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简直让羡慕死其他院系的同学了。人大法学院还会经常承办各类世界级的法学论坛,学生可以去做志愿者或者观众。不仅能有机会现场听到国内外法学大师,高管的发言,还可以近距离和他们交流探讨,我才国内很多学校的法学院应该也没有这么好的资源吧。还有就是会有很多很多的实习锻炼的机会,可以去做法律援助,可以去全国顶尖的律所跟大律师学习,可以去北京的基层法院检察院包括各部委都会有实习的机会,也可以去一些大公司的法务部实习。这些机会也都是要比其他学校多很多。另外人大法学院会有自己的奖学金,交换留学项目等等,都是有除了学校的各种项目以外还会有的。这些都是只针对法学院的学生,其他院系享受不到的。相对于这些我最崇拜的还是一开始说的大师,人大法学院的大牛真的太多太多了。韩大元院长(精通中英韩文,有一次学术论坛,因为对方是韩国的检察官,所以请了韩语的翻译,但发言中太多法律术语,把翻译搞得不知道如何解释。。。到后来都是韩院长翻给大家并解释给翻译法律名词的含义的,当时觉得韩院长简直帅呆了!),胡锦光副院长(答主宪法课的老师,上课超级赞,风趣幽默不拘一格,有机会一定要去听一节胡老师的课,强烈推荐!),等等等等。。。一大批超优秀超敬业超学术的大牛老师。。。。因为答主是10级的,所以就贴几句韩大元院长在当年法学院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吧~“人大法律人之精神,在于诚信。正所谓“国无诚不治,家无诚不和,业无诚不兴,人无诚不立”,而作为法律人,诚信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每一个法律人做到自身的诚信,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才能实现法律人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
人大法律人之诚,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在于对法律的遵守;人大法律人之信,在于平衡纷争之公正,在于利益取舍之不偏不倚。因此,无论以后你们从事什么职业,内心中保持着的那份诚信的光芒必将照亮你们前方的道路,决定着你们事业的成败。。。。。。。人大法律人之精神,在于宽容。什么叫宽容?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对事很大度,法律人如果没有这种宽容,那他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法律人,尤其是在人大法学院,宽容不仅是我们的人生哲理,也是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感受到宽容的人,才能感受到快乐。同学们,我们这个时代,虽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物质丰富,但我们总感觉生活中缺了一个东西,那就是一种相互宽容的精神与互信,缺乏一种尊重生命的宽容文化。由于缺乏宽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建立互信的社会机制,人和人之间,甚至某些地方政府和民众之间也存在相互的猜疑、紧张关系,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今年的毕业生中,有两位同学谈了两年的恋爱,感情很好,因毕业时没有分到一个城市,他们决定分手,也许80后的一些想法我们不能理解,看起来分手很大方,但作为院长仍然感到内疚,我在想,如果他们能在一个城市工作是不是能“将爱情继续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就业指导不力?也许那位女同学很想与男朋友一起留在大城市,但“男女不平等”的录用政策无情地拆散了他们?这个世界上,人人说男女平等,但就业市场上,优秀的女同学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作为老师,我们感受到一些女同学就业时遇到的“痛苦”。这种现实我们需要改变,需要继续付出努力,不要让现实的不合理制度或者观念断送同学们美丽的爱情。。。。。。”还有就是风趣幽默的黎剑飞教授的发言啦~(真心推荐,第一次在这么庄重的开学典礼上看到如此不拘一格的发言)“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院领导和亲爱的同仁们:
今天下午,领导要我代表老师在开学典礼上发言。那真的是一个激动和高兴啊!
我为我们的新生们激动和高兴。你们来到了中国法学的奥林匹克圣殿,来到了中国法学排名第一的最高学府,或者说来到了中国法律和法学排名第一的全球最高学府。不容易啊!
我也为我自己激动和高兴!因为多年来我都是“被代表”,今天有幸成为了代表。少掉一个“被”消费了我几十年的光阴,我也不容易啊!林书记怕我乐极生悲,冷静地告诉我:选中你,是法学院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
那就请允许我先说说最高学府与弱势群体。去年随中国法学代表团去香港访问,与一位著名高校的非著名教授谈及法学教育。他说:法学的领军人物都在人大法学院,这是其他院校短期内难以逾越的。的确,在台上坐着、面对同学们的都是中国法界的执牛耳者。虽然他们中很多人不当大哥很多年了,但依然从荧屏中、从立法会场、从司法前沿、从国际国内讲坛来到了同学中。在他们身边,我们可以了解最新的立法动向,我们可以参与最新的司法解释,我们学到了最新的法学理论,我们可以到人民大会堂与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法学学生,有了这些,夫何所求?
关怀弱势群体是法学院的一大特色,大会预设时间只允许我提及二件小事一个词。一是法学院志愿者在北京肿瘤医院开展的宁养活动,韩院长强调对癌症晚期病人进行关怀的同学要尽心尽力真正感悟志愿活动的精髓。二是残疾人权益的保障与服务,法学院为残疾人权益保障设立了第一家法律研究与法服务中心,我也有幸成为的首位心长(简称“首长”)。 同学们在中心不仅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残疾人维权,还在与海淀培智学校、与哈佛大学残疾人研究所的交往中得到陶冶和升华。三是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明德法学楼的走廊不同于别的任何楼——摆放了沙发和桌椅。这是院领导为同学们提供的学习方便和生活福利。韩院长说,即便是同学们坐在上面谈恋爱也要摆放。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了领导的良苦用心哟!还有一个词是法学院老师关爱学生的:我们的林书记在谈及学生时,心底时常涌动的一个词是“这孩子”!有了这个词,我们的同学在这里可以安心,我们的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也可以放心。
下面我要说的是法学院学生生活的“三室一厅”。第一是教室,同学们应当听好每一节课。如果说,高中是为高考而学,大学就是为自己而学。要在课堂中听思路、听方法、听逻辑,听漏洞。同学们可以不满意老师的讲课,但应当是认真听后的不满意,这才是不满意后的自我提高。第二是阅览室,同学们应当读好每一本书。大学里的每一堂课都是需要教参、需要资料、需要文章去理解消化和深化的。学生生活最重要的三个字就是“多读书”。第三是寝室,这是同学们走向社会的桥梁。胡院长锦光同志对他上大学的女儿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宁愿在学校睡四年,不要在家里学四年。进入大学前,我们只与父母师长打交道,是纵向交际、是百般宠爱集一身。现在,大家共居一室,一人一性格、一人一世界,人人都平等,个个都有料。学会同学间平等的横向交往,是我们融入社会,进入生活的基础性训练。所谓“一厅”最为了得,就是法学院601国际报告厅。开学后的法学院几乎天天有讲座,天天有多个讲座。这是人大法学院学生所得天独厚的,也是其他法律院系学生梦寂以求而不得的。在这里讲座的人,在其他院校走穴时享受的都是春哥和凤姐的待遇,签名到手软回来向我咨询工伤认定。我们的教授沙龙也对同学们开放,你不仅可以听到教授们的高谈阔论(他们的高谈能够拓展你思维的疆域,他们的阔论能够升华你思考的高度),还能看到他们在吃盒饭。当然,相关的报道只能说教授们吃饭时都在研讨学术,不能说我们研讨学术时吃了饭。同学们,这就是学问呀!
最后该谈恋爱了。前几天刚写了一篇博客里抨击在开学时鼓动学生谈恋爱,今天就轮到我来说了,这不得不说是生活的报复。然而,我的观点依然是二句话十个字:不是不可以谈,是可以不谈。不是不可以谈是因为爱情与癌症这两样东西都是我们无法抗拒的,爱情有了就会来,癌症来了就得走。所以,爱情来了你就谈吧。但是,如果能够不谈,最好别谈。因为学生的任务重在学习,人的学习寿命远远短于爱情寿命。“吾生有涯而学无涯”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表述为“吾生有涯爱无涯,82岁盛开爱情花”。一个人的学习生涯是极为有限,不仅能够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有限,在专门时间中精力能够全副精力地投入学习更难。所以,让我们在大学里努力学习,让我们到82岁再谈恋爱。
如果我们能够活到那个时候,谢谢大家!”但愿能得到校友们的共鸣吧~
哎呦 我终于有件事情能靠得上一流了图片是我自己随手拍的,曾经的昌平第一高。图片是我自己随手拍的,曾经的昌平第一高。1.法大给比较自由选课自由,上课自由。没人强制哪学期必须修什么专必,修满即可;同一门专必差不多能有十个老师教,任君采撷;受欢迎的课堂堂爆满等位所以翘课什么的,全凭自觉。与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班级意识较差,课后交流较弱(同宿舍基本都不一起上课);一些不怎么自觉的学生(比如我)学到的真的不怎么多,全靠期末自学突击。2.法大比较公平抽课公平,奖学金公平,选学生干部,保研公平公平无绝对,能做到法大这样已经不错了。挤爆头的课,抽签决定;各个班级选学生干部都有什么监察会的同学到场,公开选举基本不存在指定上岗;校级奖学金评选只看成绩,成绩有准确排名,不像很多大学加了一些不明所以的活动分和德育分;保研的加分项目基本固定且透明(谁能想办法发了期刊那是谁的本事),也很少有十个名额本校留八个外校留两个的情况,所以外校保我们学校的研相对来说公平一些。此外据传因为拒绝多招北京学生而被挤兑,据传楼修成那个拧巴样是为了保障学生平等采光权。公平永远只是相对的,法大也有不公平的地方,但目前尚未听说哪个大牛因为不善交际或者得罪导员而郁郁不得志惨死的。3.法大辩论风气较重应该说知名法学院辩论队都不差。法大基本一半以上的人接触过辩论,各个院都有新生的班赛,上半学期有各院新生辩论赛,下半学期有辩才赛,还不包括时有赞助让我们参加一些xx杯辩论赛,都是我大学非常美好的回忆。4.法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不管是不是法学专业的同学,基本上在法大待过的少男少女都会有私权神圣的基本理念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基本信仰。于是乎经常发生一些学生不满校方的“侵权”行为而引发的“战争”。比如某届研究生认为学校克扣奖学金,联名把学校告了;再比如学生认为关北门不合理,就去申请游行了,被公安部门拒绝后听说还申请了复议,凡此种种不胜枚举。5.法大学生很刻苦虽然我比较懒,但法大整体而言真的比较刻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当然这也存在着学校不肯多开两栋楼给学生自习的原因,去年司考就好多了。许多学校在大四时都是司考和考研择一,法大并存才是常态,甚至还有很多同学考研和公考是并存的,不刻苦真的是不行的。6.法大毕业生学法的都找不到工作,这句话从我高三报志愿就开始有人跟我说了。但事实是好像还能乐观点呀。基本上除了读研、出国外,去向大致为:律所、法务、公务员,个人感觉北大的比较浪漫,人大的去当高官,法大全去基层默默推动法治进步了(此处应眼含热泪鼓掌),又是据传北京市百分之四十的检察官都是法大毕业的,我觉得只少不多。所以只要你不嫌工资低,去检察院、法院、司法局还是比较容易的。法大四年,有莫名其妙产生巨大使命感的时候,也有深感无力与无奈的时候;会有时候觉得瞧不起某些人,也有时候被大神虐得特别自卑;被很多老师默默感动过,也被好多行政人员生生气死过。欢迎大家报考法学类最高学府,祝你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
我来谈点感受吧,本科就在题主不服气的西政读的,硕士转到北京读了。对于你说的法学教育问题,西南政法作为老牌法学院还是有很大优势的,主要是法学教育的氛围比较浓厚,学生的功底都不错,即使不认真上课甚至不是法学本科的,大而化之,也会被熏陶的有些法学思维。我认为每个大学都有每个大学的气质,不同的氛围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环境真的会塑造人,变化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而川大也是人文气息偏浓厚的,但是法学的氛围就差了点,虽然说龙校长就是法学学者。接下来,要开始打击我的母校了,咳咳,西政这两年其实开始走下坡路,总是回顾过去的辉煌,忘了将来的路怎么走,而且位置偏僻,眼界和视野是远远不能与北京的法学院比的,这点是我来了北京读研究生后最大的感触。坦白说,硕士阶段的课很水,但是因为地理位置问题以及大学气质,就是上面所说的氛围,真的帮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专业的学习,思维的方式开始立体了。总的感觉就是法学不能总是一个方式思考,换个环境,让环境带动你换个思维模式,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说的有点空洞,不过是真诚的回答
武大法学院本科,人大法学院硕士。首先声明个人观点,西政法学不管在哪个方面都是碾压川大法学院的,没有悬念。关于体验,一方面是在校体验,一方面是在校外体验,大部分人重点说前者,本文概述前者,主要说后者。一、在校体验武大法学院发扬了武大自由宽松的学风,无论是选课、学分分布、授课还是考试,学生大都享有一定自主权。一个年级两百人左右,不细分专业。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东西南北汇聚华中,四年的融合使得对各地方言文化习俗饮食民风有了较全面了解。个别老师是四年学习中的浓墨重彩,如宪法江国华教授每次课前领读一条宪法条文,虽然大家毕业时大都只记住了最后一条,但那种对于宪法的敬畏影响至今。如海商法张湘兰教授每次授课时优雅从容,信手拈来,风度翩翩,引人入胜,一度让我有意入海商法深造。如张里安教授淡茶般的民法授课,初尝索然,回味无穷。德国八年的经历让安叔拥有了无人能比的超然和淡定。如素有“满神”之称的余延满教授,一口黄陂方言授课,全听懂者寥寥,但每次听课之人踏破门槛,只为一睹嬉笑怒骂鞭辟入里讲民法的风采。还有慕尼黑博士回来的年轻有为,讲课风格清爽的李承亮副教授;激情澎湃,冷静批判的祝捷副教授;一副眼镜搭在鼻梁,授课一针见血,几丝白发仍掩不住风流倜傥的林亚刚教授;旁征博引,实践经验丰富,谦和大度慈爱的洪浩教授。还有没亲身听过授课但大名在外的马克昌教授(入校后仙逝)、温世扬教授、肖永平教授、秦天宝教授等。大学之大,大师之大也。人大历来是法学研究重镇,新中国法学教育母机。学风扎实,研究氛围浓厚。两年匆匆,只有幸听了张新宝教授的《侵权责任法》、王毅教授的《民法总论》、赵晓耕教授的《中国法制史》、李琛教授的《著作权法》,更多优秀的老师遗憾没能听取授课,但仅就上面几门课可以管窥人大师资的水平和人文素养。这点武大还有较大的差距。二、校外体验待续
身为毕业狗伤感的答一发。在人大法学院呆了四年,总体感觉是母院无论是在学术、就业、国际化、社团活动、个人发展提供了非常多且好的资源,周围的同学都非常优秀+努力。师资方面,人大法学院有很多在法学界知名的学科领军人物如民法的王利明、杨立新,知产的刘春田老师,国际法的朱文奇、余劲松老师,但是真正给本科生上课的不多,本科授课老师以中青年老师为多,授课老师大部分有国外学位或访学经历,民刑诉讼法老师也会有一定的实务经历。知名教授会开设比较多的讲座跟学生交流。自从2012年起,法学院恢复了本科生导师辅导制,每位老师需要指导两位本科生,这种在学术生活上的指导非常受用。此外,法学院常驻的外籍教授大约有4到5位,主要来自美英日,会开设一些比较法的课程,也会办一些案例讨论会、观影会和同学交流。课程学习方面,目前本科生的课程还是以大课+老师讲授为主,除非是选修课人数很少会上成讨论氛围严重的讨论课。老师授课总体偏向理论,与司法考试培训完全不是一种概念(所以不要以为我人毕业的司考就妥妥能过好吗),遇到过的大部分老师授课都非常扎实,部分老师对待课程的严谨程度让人非常感动。接下来不介意我一一怀念一下我可爱的老师们~比如刑法的张小虎老师,会给同学送自己写的书,每次课前把同学提的问题发的邮件po在ppt上给全班讲解,课上从来没有哗众取宠的段子。比如法理的余履雪老师(我的女神!)虽然法理真的蛮艰深(听不懂星人),可是老师会给我们每节课布置很多的阅读材料,还会试图举很多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举例往往以:小雪是个女学霸然后blabla,非常可爱非常有思想!比如法制史的高仰光老师,上课超有意思,据说懂十几门(可能没有这么多)语言,上外法史的时候给我们唱某个国家的国歌,教我们念拉丁语,还给讲了好几节课的希腊神话,超级渊博的老师。比如刑法的黄京平老师,实务经历非常丰富,在讲总论的时候非常喜欢给我们讲各种重口的案例,但是又很引人思考,还有民法的姚辉老师,虽然他去了最高院之后就不怎么上课了可是为数不多的几节课让全班挂念!讲课从来都是深入浅出,不讲概念定义特征什么的但是很启发学生,民法的朱岩老师本身留德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会讲很多比较法的知识,民法讲解的很深。还有宪法男神张翔老师,每次上他的课要提前一个下午去教室占座,从来不点名但是课堂爆满,上课之前会和学生一起点评时事和生活里的宪法知识,把不接地气的宪法教的非常非常好(跪舔~),诉讼法的魏晓娜老师,刑诉讲解非常细致认真,民诉的邵明老师,身为逗比但是很有自己的体系,把程序法讲的非常体系化!行政法的杨建顺老师,也是很有自己独特的体系,授课很认真很喜欢学生提问。知产的李琛老师,绝对的女神,入学时跟我们说一期一会要彼此珍惜的道理现在想来真是要哭,授课非常有禅心,本身一直在研究法学与美学、哲学,上她的课和他说话都有一种出尘入世的感觉~以及另一枚女神金美蓉老师(人长得超级美,英语法语都好厉害),可以把最难的国经讲解的非常通俗易懂。物证的李学军老师,因为她我们班好多人硕士要去念物证,上课会讲很多办案的技巧,讲冤案的发生就是证据观念不强blabla。商法的叶林男神,不老的魅力啊啊讲课也是超脱概念出神入化型的。法制史的赵晓耕老师,虽然只上过一节课可是大神的感觉就是一节课可以让我四年念念不忘,大一就和我们说,学了法学后就不可能再单纯了(打击少女心哈哈)。环境法的竺效老师,很有才华,给我们看很多国外的环境法案例视频,环境侵权简直重塑我的侵权法基础(因为民法学时不够所以侵权法几乎没学)。公司法的郭锐老师,哈佛回来的小鲜肉~授课非常有启发性,上课教我们写股权激励计划啊,讨论很有意思的案例。孙若军老师开的婚姻继承法可能是我们学院最火爆的一节课吧,穿插了很多案例然后老师会顺带讲很多婚姻哲理,我印象深刻的是她ppt上的恩格斯的话,卖淫和出轨是一夫一妻制的必要补充……还有很多我没上过课但是口碑很好的诸如大气的王轶老师,男神级别的朱虎老师,授课认真的高圣平老师,风趣的胡锦光老师、重口的李立众和付立庆老师、经济法的徐阳光老师等等等等~~当然也有部分学艺不精上课很水纯靠段子连段子都是去年的老师啦,在此略过不八,当然只是极个别。总结上述我上课的感受就是:1、老师授课不是念书,教材什么的就当课外读物自己课下看看,课上有自己的体系。2、虽然以老师讲授为主但是很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喜欢通过PPT展示,课下交流等方式弥补大课堂的缺点。3、形式也很活泼,在高仰光老师的课上演过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小品!在杨东老师的课上打过腾讯诉360案的模拟法庭,当时还请到了360的代理律师给我们点评。想想就是十分怀念啊啊啊……然后是本科生的学术培养方面,除却导师指导制之外,我们还有大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新杯(也即挑战杯的校园赛)等等方案鼓励大家出去做调研(四的我们的春假就是用来调研的好嘛),如果遇到的指导老师好,会亲自带着你去基层法院啊律所啊公司集团等等,手把手教你调研方法,最后能发论文的虽然是少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绝对比自己一个人去摸索大很多。而且学校还会组织简易课题的暑期调研,比如千人百村,真是践行校训实事求是哈哈~此外,本科生除了法学以外,开设了法学——工商管理实验班,法学——新闻实验班,都是小班培养,双学位班级虽然学习很辛苦,但是相比自己辅修会更轻松一些。院里有自己专门的图书馆,图书资源很丰富,假期也会开放(然后就会成为大家的司考复习场所哈哈),座位很多不用去校图跟学霸们抢位置……工作方面,人大法学院口碑在北京还是非常好使的,各大知名律所、知名企业的法务部都会来开各种宣讲会、提供暑期实习。抛去个人能力不谈,学院的招牌绝对是为学生在就业时加分而非减分。学院也很重视就业,经常请各类校友回来你开讲座教大家职场经验(顺便要他们提供实习机会哈哈)教大家怎么考国考,怎么准备公务员面试,怎么进入银行国企,怎么完善自己的能力更好的进外所等等。而且我院历史相对比较久,虽然校友数量不如政法大学,但无论在公检法政律都有很还是有很多的校友,得益于人大的经济财金商院实力不错,即使进入公司做法务校友也很多。贴几张图说明一下:这是院网就业实习界面,有很多实习信息和校友讲座。这是院网就业实习界面,有很多实习信息和校友讲座。接下来是13年的就业报告,可以百度到,我顺手截图一下:14年的更加详细一点:14年的更加详细一点:接下来是14年的就业单位分布,说明一下挺多师兄师姐去了律所的,考虑到篇幅以及和我人浓浓的公务员国企风相适应所以可能没有上榜(我猜的)接下来是14年的就业单位分布,说明一下挺多师兄师姐去了律所的,考虑到篇幅以及和我人浓浓的公务员国企风相适应所以可能没有上榜(我猜的)在升学和出国方面,就本科生而言,保研比率大概在30%左右(国防生不能保研),出国比率差不多,出国高校很多T14,去年还有大神师姐本科去哈佛读JD,去年今年共有三对情侣一起去杜克法学院,还有申到密歇根全奖的师兄,有去剑桥、芝加哥、宾大、伯克利、悉尼大的师兄师姐和同学们,所以虽然人大法学院可能国际知名度不够(体现为各种国际排名不高),但在升学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吧……法学院这几年也很重视国际化的发展,有很多出国的项目(不包含学校的)包括交换、学位或游学等等,比如跟密歇根大学和乔治城大学合作的LLM项目,和慕尼黑大学合作的双博士项目,交换的比如哈佛大学、悉尼大学、大阪大学等等等,还有去欧洲人权法院、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海外实习的机会…………以上,学院会有专门的海外基金承担部分费用,还可以申请“金杜海外实习奖学金”(院设奖学金),所以只要有能力的同学根本不用担心经济问题。院里会参加和组织各种国内外的模拟法庭比赛,比如Jessup,贸仲杯,理律杯,牛津普莱斯传媒法模拟法庭等等,还会组织海外圆桌会议,开设了跟哈佛合作的远程课程,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再说说奖助学金体系也非常完善,除却校际的各类奖学金以外,我们有单独的院设奖学金,都是企业和个人赞助,覆盖范围据说是达到了全院的80%,学习优秀可以拿奖学金,论文优秀、社团优秀、志愿服务、海外游学、法律实践等等都能拿奖学金。院里的社团活动也很丰富,比如学生会、话剧团、辩论队、法律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生会、法律英语协会、法律职业协会等等都很突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法律援助协会,长期在海淀法院设咨询台,每个工作日有高年级学生值班提供各种无偿的法律援助服务帮助一些弱势群体,还可以无偿代理诉讼案件,真正为法学院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了解实务和奉献爱心的平台。说说身边的同学们,生活四年中有遇到转心理学,从头学起出国的妹子,有自己写诗发表的妹纸,有创业梦想的妹子,有在大学生电影节拿最佳男演员的师兄,也有普普通通在法学学习之余有点小故事小情怀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会有强迫的价值观,但是都是同样的优秀和努力。说了这多好话,也有要吐槽的地方啊……主要是生活方面,这可能是学校问题……比如食堂又贵又不好吃,虽然它一直在努力的改进,但是我们学校咖啡馆多,只有清华的六分之一大可是有10家左右的咖啡厅!然后住宿条件真心很一般啊,不过去年还好勉强装了空调。。。学校真的小了点,但也比较精致吧。学校生活比较便利,东临新中关、当代、双安等等爽场,西边有城乡仓储超市,苏州街也隐藏着一些好吃的,远一点可以去巴沟逛逛。地铁4号线、10号线都能直达。离清北民大北外学院路高校都很近,约基友很方便,平常去蹭个讲座什么的也很爽~总之呢,人大法学院是想起来真的不愿意离开的地方,是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在这里收获到的地方,她也许没有PKU历史悠久,不如THU新锐进取,她经常被批评又红又专,可是她给了我她所拥有的最好的一切,在我心里,她是最最可爱的家。
我的答案可能超范围了,不仅国内的,国外的也谈谈。本科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哪届的不说了,免得被人肉。大一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军训完报社团,去了外语广播台,初中时候的美式发音有了用处;锻炼身体,每天乒乓球、篮球;第一学期课不用选,都是安排好的;第一个学期的考试还是很认真准备的,像高中一样,以后的考试就是玩突击了,两周前开始准备,还剩一周才正式开始看第一页,考完试书就扔了。我也不崇拜什么名师,选课的时候选上就行了,到了时候就去上,毕竟你不学,再名师也没用。以后逐渐看的淡了,玩游戏,打篮球,图书馆,谈女朋友,大三准备司考和出国,第一次司考没过,毕业跟女友凄惨的分手,中间隔了一年去了英国,嗯,这时我开始有意无意变英式发音了,而且觉得英式才正宗。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游遍了英国南北,又跑到荷兰、法国、瑞士、德国、土耳其、意大利整个逛了一圈。今年三月底复活节假期开始准备期末考试,两个月昏天黑地的看书看案例,五月三十一号考完最后一门,过了周末,周一立马去巴西大使馆办了世界杯签证,三天出签,第一场比赛六月十四号的福塔莱萨的乌拉圭对哥斯达黎加,十二号才到圣保罗,第一场废了。在巴西待了四十天,看了剩下的三场比赛,去了巴西的六个城市,八月份回到英国开始准备司考,九月份在越南待了一个星期,回国考了司考,428,然后在申请美国的博士,现在马上要去美国读博士,至于那是一番怎样的经历,以后再补充吧。。。
你会看到原来在书上看到的那些名字一个个都出现在你面前。今天晚上写我本科时候合同法教材的崔老师要来讲座,于是有感
吉大四年,法大三年。说实话,在法大感觉完全没学到什么东西。所以,就只说说吉大法学院吧。一、人好多。吉大法学院本科不分方向,一个年级300人。遇到必修课,就是300人一起上大课(吉大能容纳近400人的教室有好多)。像我这种总踩着铃声进教室的,常常坐在最后一排——反正我有一只眼睛远视,在最后一排也能看清黑板和PPT。作死的近视小伙伴也总跟着我坐在最后一排,然后抄我的笔记……二、课好多。算下来我们总共22门专业必修课,还要再选十几门专业选修。当年上学的时候觉得颇辛苦,尤其是冬天,天冷路滑,早上又经常8点上课,为了多睡一会儿,会买个酸奶和面包边上课边吃。不过,毕业之后,才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原来学到了那么多重要的东西。总之,还是很感谢吉大法学院“强迫”我们上了这么多课,也很庆幸自己没有翘课睡懒觉。三、可爱的老师们好多吉大法学院受制于地理位置,老师们平时参加的社会活动比较有限,也没有太多的额外收入(民商法的老师们除外),算是比较“清贫”的吧。但可能也正因为此,吉大法学院的老师们大都是真正享受和热爱法学研究的,是真正有情怀、有理想的法学研究者和教育者。而且,老师们的有些言行,现在回想起来还蛮可爱的,哈哈。随便举几个老师吧。杨代雄(这个名字真是萌萌哒)曾经为了讨论一个德国民法术语的翻译,专门跑去北京开研讨会。杨老师曾曰:“大一大二的时候不要太认真学习,多拓展一下自己的兴趣,考研之前好好复习就行了。”高宇会操着一口文言文腔调给我们讲保险法,他不讲法律史真是太可惜了。高老师曾曰:“我在美国!你不要给我打电话!你问论文怎么办?加我的Facebook!”王勇在给我改论文时,还用上了萌萌的颜文字。王老师曾曰:“有一个好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我有个师妹,去年司法考试考了355,今年司法考试考了358,我就安慰她,你不要只是遗憾差了两分没过线,你要想今年比去年多拿了三分!说明你的复习是有效果的!”李洪祥老师性别平等意识特别强,每次说到出轨话题都,一定要说“包二奶、包二爷”,从来不单独说“包二奶”。补图:校园一角。
真不明白这儿一帮国内二三流的法学院校愣是把自己当一流院校扯来扯去是想干啥……西政,算了吧,这不是三十年前。中南财大,算了吧,你也就是大,完全看不到一点学术氛围,同城PK 武大你干的过么。法大,同样也就是大,人多,大批京外学者想进京的跳板呗。华政,法史就不要拿出来说了吧,还有别的么。川大,你说出来国内泰斗级人物我听听,创立一个学科那种,没有?那就请靠边。传统法学名校根本没有你。只能说,京内可看看北大、清华、人大,京外可看看上交大、武大、吉大。大陆之外可看看港大、台大。
清华再加两句吧,,其实我刚入学。复建较晚,但是遇到了强势的院长,业务强会拉钱(一亿的新楼),会挖人(北大浙大),会搞关系,清法三大刊物之tclr,没出几年,主要是本科和llm学生们做编辑,被院长推销到世界各地。国际化趋势很明显,很有个性,不过教育部略有不满,目前上的课用的教材都是自己出的书。教授的论文数量挺高,据说仅次于中国政法,只是我们院规模超级小,每年只收一百个人左右。可以过得很随意,大家也很看重GPA,但是学院已经改革了保研制度,不过清北的学生你懂的,都特别想直接保研。保研还是很容易的。副院长有一次扯淡,有的同学你们四年不好好看书,面试的时候问看过什么书,说什么都没看过,虽然成绩排到年级四五十名(中间位置),但是你看人家那个武大推来的,年级第一,和我们交谈甚欢,我们想要你也不行啊,所以同学们还是要好好读书的。有圆滑的,有融入体制的,还有自称五毛的。。。因为大学的缘故,平时乱七八糟的事儿太多,而且最近在推行通识教育,我又参加了,所以活的没有专业感了。。。叶诗文和我一个班。最后我还是喜欢理科,想转专业::&_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大邓稼先实验班怎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