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答 要眯着眼睛才能看清楚楚题,一共两小题。 要写等量关系,还要列方程解决问题。

篇一:五年级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6 页例 1,“练一练”和练习十六 第 1~3 题。 教学目的: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 ax+b=c、 ax-b=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难点: 能根据题意正确地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 教具准备:大雁塔、小雁塔的视频、图片。 一、复习铺垫 1、果园里有520棵梨树,梨树比桃树少200棵,桃树有多少棵? 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2、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用方程来解决这样一道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1. 题目中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启发: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题目中的那句话能清楚地表面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2. 你能用等量关系式表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之间的关系吗?并互相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的等量关系式可能有: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只要符合题意,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但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时,一般选择最容易想到的数量关系。 3. 观察引导。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中,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大家先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4. 尝试解题。 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会解吗?它与我们之间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怎样就可以把这个方程转化为已学过的方程?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可以将2x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 22,使方程变为2x=?,再继续求解。让学生继续解这个方程,并提醒学生检验解是否正确。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5.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来解答。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讨论小结:1)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2)弄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中国的世界名胜还有很多,有世界上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有香港青马大桥,请看“练一练”关于这两座桥又有什么样的问题解决? 1.“练一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小结:咱们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练一练”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与例1相近,都是“比一个未知量的几倍多几或少几”,求未知量。我们可以设未知量为x,根据条件中的相等关系,列两步计算的方程解答。 2.练习一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位学生板演,交流反馈时,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 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 四、拓展题。 小明今年10岁,爸爸今年34岁,小明多大的时候和爸爸的年龄和正好是60岁?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解答,然后交流,教师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五、数学游戏 想一个数,把你想的数先乘3,再减2,告诉我是多少? 你想的数字是几?你会和同学玩这个游戏吗? 学生互玩游戏,演说推算的过程,注重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体会列方程的策略和倒退策略之间的关系。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七、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 我会猜到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 C 22 = 64 2x-22+22 =64+222x=86 x=43 检验:2×43-22=64 答:小雁塔高43米 。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刚刚经历了等式的性质的学习和解简单的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在例1教学时,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究其原因,大多是直接把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比较,而没有和小雁塔高度的2倍去比较。等量关系犹如解题的拐杖,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地引导,抓住关键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重视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地引导。我认为教学中要做到:抓住关键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重视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此单元内容时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要始终把数量关系式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篇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训练1列方程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 学校今年栽梧桐树128棵,比樟树棵数的3倍少22棵。学校今年栽樟树多少棵?
2. 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子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子多少只?
3.张林和李涛收集邮票,张林收集了126张,比李涛的3倍少6张,他们共收集了邮票多少张?
4、 一只足球46.8元,比一只排球价钱的3倍少1.2元,一只排球的价钱是多少元?
5、果园里有苹果树270棵,比梨树的3倍少30棵,梨树有多少棵?
训练2 列方程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比一座普通住宅楼的31倍多3米,这幢普通住宅楼高多少米?
2、今天促销,售出女装125件,比男装的4倍还多5件。今天售出的男装多少件?
3、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4、华村现有106户装了电话,比原来装电话户数的13倍多2户,原来有多少户装了电话?训练3
年龄问题 1、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7倍,小明比爸爸小27岁。爸爸和小明各多少岁?
2、甲乙两人年龄的和为29岁,已知甲比乙小3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3、爷爷今年71岁,比小华年龄的6倍还多5岁,小华今年几岁?
4、去年小明比他爸爸小28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8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5、3年前母亲岁数是女儿的6倍,今年母亲33岁,女儿今年几岁?
6、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妈妈比儿子大24岁。儿子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
7、小明的爸爸年龄是他年龄的9倍,妈妈的年龄是他的7.5倍,爸爸比妈妈大6岁。你知道小明今年几岁吗?
行程问题 1、两地相距66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 2、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相背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米,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4小时后两车相距300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每分钟走45米。两人几分相遇?
6.两地间的路程是21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来自: 小 龙 文档网: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向开出,3.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2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走,3.5小时后两人相距38.5千米。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
9、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城相距770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还相距210千米? 10.甲、乙两地相距189千米,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2千米,一列慢车从乙地去甲地每小时行54千米。若两车同时发车,几小时后两车相距31.5千米?
两积之和问题
1、学校买了18个篮球和20个足球,共付了490元,每个篮球14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2、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具隧道。15天共开凿了2070米,甲队每天开凿65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3、阿姨买4块肥皂、2条毛巾共用去2.8元,已知肥皂每块0.26元,毛巾每条多少元?
4、商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其中有8筐苹果,剩下的是梨,梨有30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5、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一共重820千克。每筐苹果重45千克,每筐梨重多少千克? 6、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各8筐,一共重724千克。每筐梨重46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7、学校买回4个排球和5个篮球,共用476元。每个篮球56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8、一筐苹果,连筐重45.5千克,取出一半后,连筐还重24.5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9、师徒两人在15天中共完成465个零件。师傅每天制造18个,师傅每天完成的件数比徒弟多多少个?
10、学校买篮球比买排球多花84元。买回篮球5个,每个56元,买回的排球每个49元。学校买回多少个排球?
和倍问题 1、果园里有梨树和苹果树共108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苹果树有多少棵?
2、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480包,大米的包数是面粉的3倍,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包?
3、用长1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是宽的1.5倍,求它的宽是多少厘米?
4、王大爷准备用400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如果长是宽的3倍,这个养鸡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5、李明和王军共有邮票54张,王军的张数是李明张数的2倍,李明和王军各有邮票多少张?
6、两袋大米共重104千克,甲袋重量是乙袋的3倍,两袋面粉各多少千克?
7、学校买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共用去8860元,已知一台电脑的价格是彩电的2倍,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各是多少元?篇三:五年级数学下册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班级
姓名分数 一、判断。 1.等式可能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3.a比b少c,列成式子是a-c=b或b-a=c。 ( ) 4.如果X÷0.5=0.5,那么X=1。 5.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二、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1.正方形周长6米
?米 桃树100棵
三、解方程。 ?-162=1896?=2.94?÷0.9=1.840.58
四、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一件上衣68元,比裤子贵29元,一条裤子多少元? ( ) ( ) 吃了?个还剩9个 一箱苹果有24个+?=0.95 12.一件羽绒服优惠120元后卖284元,这件羽绒服原价多少元?
3.一个宇航员在地球上的体重是74千克,是他在月球上体重的6倍。他在月球上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相关热词搜索: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论文】
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
西乡县北后街小学 闫曙
【教学理念】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机会,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的数学课题的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 &【案例】
《邮票的张数》教学片断之一(指导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96页情境图,请同学们找出数学信息。
&生1:姐姐说:我比弟弟多90张邮票。
生2:弟弟说:我和姐姐一共有180张邮票。
生3:妈妈说:姐姐的邮票是弟弟的3倍。
师:不错。大家找的非常准。你能不能从以上几个数学信息中再找出他们的等量关系来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思考后)
&生1:我可以写出一个: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90张
生2: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3
生3:弟弟的张数╳3=姐姐的张数
&之二(指导解、设未知数)
师:找出此情景图中的问题。
生:问姐姐和弟弟各有邮票多少张?
&师:观察这个问题,想一想和我们以前学的解决问题一样么?不一样在哪里?
&生:此问题有两问,问姐姐和弟弟分别有多少张邮票?而前几天我们学的解决问题只有一个问题?
师:讨论一下,遇到两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生1:设两个未知数。比如说姐姐设为x,弟弟设为y。
&师:嗯,想法不错。今后我们学了更多的知识,就可以用你说的方法解决。而今天我们只学到在一个方程中有一种未知数,又该怎么办?
&生2:把其中的一个数设为x,另一个可以设为几个x。比如,把弟弟的张数设为x,姐姐的就是3x。
&师:这种想法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你能再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设么
生2:因为,前面我们从数学信息中已经知道,姐姐的是弟弟的3倍,那么,弟弟如果是x,姐姐就是x的3倍,也就是3x。
师:好。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这样题设,方程应该怎么列?(根据你喜欢的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答。) …….
生:方程1:x+3x=180 方程2:3x-x=90 方程3:180-3x=x 方程4:x+90=3x ……
之三(指导口头检验)&&&
师:经过计算,我们解出了方程,知道弟弟45张,姐姐135张。大家算得对不对呢?
&&& 生:对
师:你这么肯定?为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肯定的知道计算的是正确的?
&生:(思考后)验算一下。
&师:对。好,是能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生1:我根据姐姐的是弟弟的3倍,用135除以45,得出3,所以知道计算正确。
&生2:我根据姐姐和弟弟合起来是180张,把姐姐的和弟弟的加起来,135+45=180.所以是正确的。
&生3:我还可以根据,姐姐比弟弟多了90张这个数学信息,用135减去45
,正好等于90,所以肯定的说我做对了。
&之四(拓展指导,用另一个数学信息解设未知数)
&师:刚才我们根据姐姐的张数是弟弟的三倍,设弟弟为x。大家想一想,能不能把姐姐设为x?如果设姐姐的张数为x,弟弟的张数应该怎样表示?
生:姐姐的为x,弟弟的就应该是x&3.
&师:那么,大家能不能根据前面找出的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有点难度,思考时间略长后
生1:x+(x&3)=180 生2:x-(x&3)=90
&师:和题设弟弟为x对比一下,哪一种方程计算要简单一些
生:设弟弟的为x,要简单。
&师:讨论一下,为了计算简便,我们遇到有两个问题的时候,该怎样题设?
生1:把小一点的数量设为x。
&生2:把。
师:对。先要分析数学信息中的两个数量,把比较小的数量也就是单倍的那个数量设为x,列方程解答会简单一些。
&师:现在大家再讨论一下,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的张数多90张,我们又该怎样设未知数呢?
&生:(讨论后)弟弟的设为x张,姐姐的就是x+90张。
&师:很好。那么,我们又可以列出怎样不同的方程来呢?
生:方程1:x+x+90=180 方程2:3x=x+90 ……
【思索与反思】
&1、注重了关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理念中的重要一点。学生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活动就停留在表层或形式阶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一开始就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为全课学习,突破重难点奠定了基础。学生阅读数学信息——寻找数量关系——提出数学问题——思考设哪个未知量为x最合适——列方程、解方程、口头验证、作答的解题过程都和开课前进行的分析数量关系有关联,而且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层层引导中,不断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在探讨中解决问题。判断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不是只看他能解决多少问题,更要看他能发现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提出多少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解决它。
&2、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中,抓住数量关系的分析鼓励解题策略多样化。新课标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主动自觉学习的人,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已经行不通,教师要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经历、亲自体会、亲自反思,经历实践和创新的学习过程。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实际问题与方程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实际问题与方程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实际问题与方程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实际问题与方程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六课实际问题与方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解较复杂的方程。(2)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列较复杂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热爱体育活动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会解下列方程。X-2.5=10 0.4X=123.2+X=40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明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1)某班有女生x人,男生3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2)某班有女生x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6人,男生有30人。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教师指名说一说解答过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教师板书:实际问题与方程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课件小明破纪录了,成绩为4.21米,超过原纪录0.06米,学校原纪录是多少米?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列方程解答。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学生小组讨论解法 汇报交流师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2.教师:同学们喜欢踢足球吗?一只小小的足球上也有数学问题哩!教学例1:(1)&教师出示例题2课件教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图画,交流画面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出:足球上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可能出现的等量关系是: 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3)同桌讨论怎样把x表示什么写清楚。(4)怎样列出方程。 (5)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师板书学生的方程并选择2x-4=20讨论它的解法 学生小组讨论解法 汇报交流师板书: (6)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三、学以致用,拓展练习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我们到数学王国里闯一闯,有信心吗?1.解方程:(1)3x+6=18&&&&&& (2)2x-7.5=8.5(3)16+8x=40&&&&& (4)4x-3×9=29& 2.练习十六8主题图片,提问:猎豹和大象谁跑得快,出示第五题,要求独立完成,同桌检查,交流展示。3、北京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4.练习十二第2题主题图,装网球,从网球的总个数及每5个装一筒,根据这两个数据分析,1428个网球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有剩余会剩下多少个?(说理由)怎样调整总个数就能正好装完?在剩3个的情况下,一共装了多少筒?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5. 练习十六8主题图片,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亚洲的面积比大洋州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遗憾?师:我们要用数学的眼睛看生活中的事物,要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善思善学,学好数学。 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
然后让学生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王老师买了多少练习本列方程是,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长比黄河长黄河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随着讲解的过程板书出设句以示范书写格式。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
金州实验小学胡建军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这一内容的知识目标就是让学生会设未知数,并会列方程解答,难点是要会设未知数,并能找出等量关系。我分成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这节课的教学我从生活中的例子开始导入,以三道学生容易掌握数量关系的复习题开始:
1.小明今年x岁,爸爸比小明大25岁,爸爸今年()岁。
2.丽丽一分钟做X道口算,30分钟做()道口算。
3.小明今年身高是150cm,比去年长高了5cm,小明去年身高是()cm这是教材以外的例题,它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很有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注意力特别集中,我的让学生能够正确的找出等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方程的目的达到了。接着,我让学生猜谜语:在小溪里游玩,在池塘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在大海里欢笑。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马上猜出是水。二、新课教学。导入新课后,我就顺势进入新课:这里有两则新闻,其中的一则是这样报道的::“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然后提出问题:警戒水位是多少?
接着,我要求学生列出三个数学关系: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
然后让学生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①x+0.64=14.14②14.14x=0.64③14.140.64=x
在接下来的教学例二中,我也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了解答,学生也轻
易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总结。在完成这两个例题后,进入我们本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提炼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这对学生以后完成同类型练习题非常重要。我问: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两个数学问题都是用方程来解决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总结一下。经过各组的讨论入老师的引导,我们总结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设要求的数为x
3、列出数量关系式
4、列方程,并解答。
5、检验、答。
四、练习。为了让练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起到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作用,我设计了两类练习:
(1)每本练习本3元,王老师共付了48元。王老师买了多少练习本?列方程是()A.48×3=XB.3X=48
(2)小红今年的体重是36千克,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小红去年的体重多少千克?列方程是()A.X+2.5=36B.X-2.5=36
2、抢答:直接说出各题的等量关系,列方程不计算
(1)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少20本,科技书x本。
(2)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长6299km,比黄河长835km,黄河长Xkm。
(3)8只小兔共吃24个萝卜,平均每只小兔吃X个萝卜。
(4)地球一分钟约增加300个婴儿,全球平均每秒大约有X个婴儿出生。
反思这一节课,做得好的方面是:一是自己在设计时能够考虑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把教材的例题作了改动,由孩子们的年龄、身高、做题速度这三个问题引入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这一话题也更易于理解方程之间的等量关系。二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练习巩固”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即找到了等量关系,方程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三是练习形式多样,练习有层次。这些练习能很快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通过反思,找到了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相信通过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碰到同样的问题,在课堂上处理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第五课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等式与方程,掌握了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例7和相配合的“试一试”“练一练”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解决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里都有一个关于“相差多少”或“几倍”的已知条件,只要抓住这个条件分析相差数或倍数的具体含义,就能找到实际问题里的等量关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观察能力较强,能够通过模仿,理解,然后转化新知,有了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因此在本节学习中,应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方程思想,丰富解题的策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情感与态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用数学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明白解决实际问题既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学会列方程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通过对话、文字叙述等不同的形式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列方程解答,以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法分析
让学生通过说数量关系、议数量关系、找数量关系、设未知数的过程感受列方程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将按复习引入、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时作业、课堂总结、板书设计六个环节组织教学。
1、复习引入
出示三道解方程的练习,指名上黑板板演并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解决方程的?怎么样检验?让学生回忆解方程的过程和根据,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基矗
2、探索新知
(1)教学例7,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提供的信息,明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6米”并明确指出:小军的跳高成绩不知道,可以设为X米,再列方程解答。同时随着讲解的过程板书出设句,以示范书写格式。列出方程后,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方程并进行检验。最后交流“还可以怎样列方程”,使学生体会同问题可以列不同的方程进行解答。但如果列方程“1.39―0.06=X”则应告诉学生列这样方程不能体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所以一般不列这样的方程。
(2)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列方程解决倍数关系的简单实际问题。先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教材提供的数量关系填写完整,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把等量关系的未知量,设为未知数X),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关注学生的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
3、巩固应用
(1)练一练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根据关系列方程解答。第(1)题要引导学生列出“36―X=2.5”或X+2.5=36这样的方程。第(2)题要引导学生列出6.5X=7.8这样的方程。
(2)练习二第4题让学生先根据图意列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依据在解答。
(3)练习二第5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每幅图的意思,并要启发学生从合理的角度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左上图中杯子的自重加上杯中果汁的克数,一共是450克。
(4)练习第6题让学生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说说体重的数量关系。再说说可以怎样设未知数并列方程解答。
四、课时作业
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清楚用方程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感受方程法的数学思想,并感知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是解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
五、全课总结。
本课小结采用学生小结的模式,这是让学生学会体会学会自己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我再对学生小结进行总结。
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X-1.39=0.06
X=0.06+1.39
答:小军的跳高成绩是1.45米。
列方程解决问题(三)
丹凤镇中心学校淑足完小陈艳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列方程解决问题(三)》。
首先,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做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列方程解决问题(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最后一个教学的内容,即课本70页的例题3(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以及课本第72至73页练习十三的第5至8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含有一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这一课时是对前面知识的进步深化,也是列方程解决问题内容的深化。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形如ax+bx=c)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下面,为了讲清上述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达到本课教学的预设目标,我再从教材的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二、教学策略(教法及学法):
1、教学手段(教法):
教师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节课主要借助小组合作等形式,因村施教,师生互动,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同时还选择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探索。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采取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导学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
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交谈、问答、课堂讨论的方式,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力求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学情分析(学法):
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上,本课教学设计的思路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体会新知识的过程,从而学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最后,我想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及设想: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部分:
(一)、导入新课:
针对本课内容与前面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解方程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同时,为了教学过程中,简化例题的学习与讲解,本课,我采用的导入方式为复习导入。具体复习设计为:
1、直接写出结果:
1.8a+0.5a=105x+13x=c-0.3c=
8x-0.25x=0.6x-0.13x=b+0.75b=
提问:你在写出结果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学校科技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设女生有x人,则男生有()人;设男生有x人,则女生有()人。提问:比较这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选择哪个量设为x,另一个量容易表示?
(2)、学校书法兴趣小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2.5倍,男同学有()人,一共有()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人。
3、引入新课:
教师:当像上面这些式子出现在方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设计,可以使例题的讲解过程简化,使学生储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便于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探究新知(讲解例题):
相关帖子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要看清楚女人下半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