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校屡教不改的学生可否中国停止遣返脱北者家庭教肓

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文章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严重影响着学生在学校中所受的教育和学习,一个孩子能否较好的接受学校教育,往往取决于学生在家庭中是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生的一些好的和不好的品质和习惯,往往都是在家庭当中养成的,因此,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教师千万能不可忽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因素。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只强调学校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上的重要性,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配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学生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视情况。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引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更要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应该充当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很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其实,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我们的家长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应该学习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对孩子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使孩子能够接受真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家长应该从根本上去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家庭教育的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家庭教育具体的来说有些什么样的作用,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呢?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也算是一起研究:
一、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意志和性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一个在学校行为习惯表现较差的学生,往往都是在家庭中因为家庭教育的影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多种价值观念多变的复杂社会背景中,&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学修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应,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据有关研究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的,大都与家庭教育不到位有关。譬如说,在农村,孩子们往往要与同学交往,如果发现孩子们去别人家里时偷了东西,不及时制止,实际上就会助长和引诱自己孩子往不良行为的方面发展。也有这种情况,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从别人那里偷来一支笔,却不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反而问自己的孩子,&你拿别人的笔时,有没有别的同学看到没啊?要是别同学看到了,那就赶快去还了。&我敢肯定的说,这个孩子将来就会继续偷别人的东西。只是,他会记往家长说的话,拿别人的东西时要小心,别让别人看到。等孩子长大了,也就慢慢的养成了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犯更大的错误。到后来,知道自己的儿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的教育不是说教育孩子不要干那种坏事,可能就只是说你这孩子做事一点都不高明,老是给自己的家里带来麻烦。因此家长在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要坚决制止,否则,当自己的孩子养成这种不良行为和习惯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不好改正,等犯了大错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习惯上的养成,这对学生品德的养成,行为的准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是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严格要求的。但凡在家庭当中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在学校里往往又是很不遵守纪律的人。教师在现在的这种教育制度下,很多时候都是无能为力的。不是教师没有想办法教育这样的学生,而是你无论怎么教育,这种学生总是是屡教不改,有时候教师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是非常的无奈与痛苦。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取决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学校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有进城务工子女,有农村转来的学生,还有外省市农民工的孩子。这些家长大多对学生的教育不够重视,甚至有些家长不识字。在和家长的普遍谈话中,他们往往都说,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可是孩子不是读书的那块料,没办法,还说什么&成龙上天,成蛇钻草&,随他去吧学个什么样就什么样,让自己的孩子混去,等初中混毕业就去远处打工算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抱的都是这种心态。对这样的家长,我也曾试着对他们讲很多读书重要性的道理,他们似乎也知道读书重要,但他们回答的话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成材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学校教育所推行的就是独木桥制度。自己的孩子是无望于考上什么学校的,而且考上一般的学校吧,工作也都不能保证,那些没有读过书的,或者说只读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仍然可以赚大钱。对于他们而言,找不找钱,才是衡量你的学习有没有用的最大的标准,其它的免谈。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样的观念与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相径庭。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家长的知识水平,教育方法,能力都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我们强调对学生在意志、态度、信心等方面要加强的今天,这更是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关注的。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都是来自比较重视教育的家庭。当然,没有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家长的知识能力水平也决定了家长在教育上的成败。一般的家长,只是单纯的单方面的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考出一个自己认为理想的成绩,或者说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班上每一次都考个第一,而且也往往评判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时,又用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够在班上取得第一与否来进行评判。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在班上取得第一或者较高的名次,可能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是一个可以培养的对象,如果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成绩较差,往往就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教育的信心,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这样做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这也是家长对学生的一种片面认识造成的,也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隔膜造成的。
不仅仅是家长如此,有很多教师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这样的看法,完全就是错误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都应该有各自的天赋。有人曾经说过,每一千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天才。是不是学习成绩差就都是些大笨蛋呢?我看不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学生中不是没有天才,也不是学习差就一无是处,而是缺少发现。或者说是缺少给我们的&天才&们展现他们的天才的环境和信心。可能我们的一些学生成绩是差一点儿,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一无是处,并不能说明他就不是&读书的料&。如果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者仔细的去发现他们,也许会发现,有的学生对色彩的感觉比较敏感,我们认真的培养,可能他就是将来中国的或世界的一名大师级的画家;也许我们还会发现,有的学生对节奏、旋律很敏感,如果我们认真的培养,他可能就是将来中国的或世界的音乐大师。如果因为我们的过错,扼杀了一位将来的大画家,音乐大师,那我们不是太残忍、太不人道了吗?
四、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虽然承担了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执行机构之一,家庭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 T.帕金斯所说的那样,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聋了?听见没有?&&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殊不知你的这些言行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什么。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在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来完成的。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应该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充分的情感内化及熏陶。。家长应该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更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浏览: 184&&评论:如何处理屡教不改的学生_百度知道
如何处理屡教不改的学生
提问者采纳
推荐先看看这个话题中的屡教不改,顾名思义,屡教不改在这里是指犯错的学生不听老师的批评教育而重复犯错误,屡教不改实在是一种让人深恶痛绝的现象,老师的教学任务如此繁重,还要抽出宝贵的时间教育批评学生,学生却不能有所改观,岂不令人心寒?若是成年的惯偷累犯早就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了,可见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绝对应该扬鞭痛打了。然而且慢,仔细想想又有些不对,毕竟是些仍有可塑性的学生,怎么会屡教不改呢?这个屡指几次呢?古人云:一而再,再而三。今人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假如只是教育三次四次就称为屡,似乎少了些,想想我们成人有多少恶疾怪僻是一天两天消失的,我们是不是太苛求我们的孩子了;再看这个教字,其中的含义就更丰富了,是怎么教的?是和风细雨地谈心还是电闪雷鸣地呵斥?不是不需要批评,但要了解学生之后才能有的放矢,该修枝了你却除草,怎会有效?我倒认为有问题的学生更需要关心的阳光和鼓励的雨露,一个茁壮成长的生命自然会有强大的免疫力;最后再看这个改,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不可能不产生一点效果,只要你批评教育了,学生就一定会改,关键是往好处改还是向坏处改,是改多了还是改少了。譬如病人发烧了医生开了一堆治腰疼的药,你能怨病人为什么吃了药病情还加重?又譬如病人一场大病,按病去如抽丝的常理,你却一副两副药下去,非要他立马活蹦乱跳,岂非强人所难?可见屡教不改的提法用在学生身上不是太科学。再说说学生怎么会不停犯错,学生犯错的原因有很多,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而制约学生犯错误的因素也有不少,道德、纪律,父母,学校,势均力敌的双方好比在拔河比赛,学生就是绳子上的那团红标志,要取胜,换句话说,要让学生不犯错误或犯了错误很快改正是件很费力的事,而老师只是正方队伍中的一员,即便不是普通的一员,也不能全指望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影响学生思想的因素很多,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如果非要排个顺序,第一要么是家庭,要么是社会(包括学生的各类社会关系和同学),第三才是学校,如果除去陌生人的话,最后才是班主任。学生最听谁的话?低幼年龄的学生可能会听家长和老师的话,稍微大一点的中学生绝对是听信同学和朋友的。我在工作中就发现,班主任苦口婆心几十句教育的效果,竟抵不过学生间几句悄悄话,于是学生犯错没几天就故伎重演。再加上学生自制力欠缺、家庭的放纵、社会的误导,于是屡教不改的现象就产生了。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又该怎么办?上策是圣人之道,只要我们不言放弃,再屡教不改的学生也会转变,所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正是这个道理,在这里屡是一个无穷数,需要多少次就是多少次。有一道小学生的数学题,在一个水池中,有一个进水管有一个出水管,只要进水的量大于出水的量,总有一天池子会注满水的。老师要学做圣人,又不能堵住出水口不让学生接触社会而生活在真空中,就只能和风细雨似地不停注水(急水则万万使不得,会将水池冲毁),而且注满了也不能停,一旦停下,出水管会将你的努力化为乌有。别以为水池只有一个,运气好的话一个班会有七八位甚至十几位屡教不改的学生供你教育,你必须如救火员一样奔波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正是每一个班主任应该追求的最高职业境界,也是教育的根本之道。只是圣人之道绝非圣人之像,也就是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上帝,把学生当成信徒,那只会令学生敬而远之,何来教育之效?下策是常人之法,这里的教缉粻光救叱嚼癸楔含盲即教育学生有很多技巧可用,惟有一条慎之又慎,那就是打骂学生,不是说学生惩罚不得,应该说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敢冒着风险打骂学生的老师绝对是一个想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好老师,只是这种打骂惩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未使学生转变,自己先气得肝疼肚涨,实在是得不偿失。从智力上来说,绝大多数学生是远远比不上老师的,我们只须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收服学生还是易如反掌的。比如男生讲义气,女生好面子,内向的执拗却胆小,外向的强硬却毛糙,初中生怕叫父母到校,中专生怕放学不让回家等等,了解了这些就如同武林高手抓住了对手的命们和死穴,攻城掠地,就会战无不胜。那时再遇到所谓屡教不改的学生,千万不要气血上涌急于出招,你尽可以稳住心态,以静制动,不妨沏上一杯清茶,品完三口,将学生引到花园中、草地上,问清缘由,再开口教育不迟。凡做班主任的没有一个不愿意将班带好的,做圣人太难,班主任还有教学任务,还有自己的家庭孩子,哪一头拉下都不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圣人之道绝非最优方案;但做常人又太俗,与学生斗法确实不是什么值得大肆渲染的事情。那就不妨兼而有之,将圣人常人融为一体,我们只需有圣人之心,常人之巧就足够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的爱心和耐心,再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还会屡教不改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家长、学生和谐沟通的研究》结题报告
《班主任、家长、学生和谐沟通的研究》结题报告美丽童话班主任家长学生和谐沟通研究报告
由焦作市山阳区解放东路第二小学赵一博等课题组选择并承担研究的《班主任、家长、学生和谐沟通的研究》课题,经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审定、批准。同时被列为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实验课题。该课题于2008年5月正式实施研究,2010年4月结题。经过两年的潜心行动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效果。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人要和谐,因为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之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小学是培养少年儿童的重要场所。小学班集体是小学生最直接的社会心理环境,它影响着小学生的知识、理智、情感、个性和社会化进程。因此,班集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和谐发展。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注意与学生、家长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班级工作的开展顺利与否。因而学会与学生、家长和谐地交往是每个班主任必备的一项能力,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门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艺术,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课题组全体老师积极考察研究,努力探索对策,为教育现代化奉献光和热。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在某些领域形成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和谐教育的理论。和谐教育的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学会生存的四大理念,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的四大素质以及“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等对和谐班集体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依据《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学校要通过班主任主动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积极沟通合作,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全力。要正确引导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择业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3.依据总课题组的《整体构建德育引论》、《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各学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引》的理论要点:德育途径可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基本途径,其中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如何使三大德育途径形成一个整体,共育“四有”新人。4.依据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力量中的主导力量,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但它仍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快地提高教育质量。这不仅是因为孩子即使入学后,大部分时间仍是在家中度过的。也不仅是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师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无法与父母相比。而是因为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强化,就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则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潜移默化的渗透性;二是血缘伦理的权威性;三是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及教育的针对性、及时性。此外还有班级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等理论、原则都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创建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发挥集体的智慧,创造快乐温馨的和谐班级环境。2.通过本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宽容的师生关系,实施和谐的课堂教学。3.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耐心与家长沟通,力求家长配合,使教育教学得心应手,建立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4.通过本课题研究,定期开展有意义的“亲子活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搭建和谐的亲子平台。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家校联系册”、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和谐关系;2.通过与学生交谈、与家长座谈,了解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方式,建立亲子和谐关系;3.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赞美学生的行为、欣赏学生的能力,建立师生和谐关系。(二)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班主任工作艺术》、《德育与班主任》、《心灵写诗——班主任工作日记》、《当代家长》、《班主任之友》等教育专著,认真回顾总结几年来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此项实验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统一了思想,树立了信心,使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在研究中,按照全体教师共同进行调查、分析,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方式进行。2.行动研究法在全员参与研究的同时,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建立了《家校联系册》,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家校联系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家长认识自身在教育上所存在的不足,同时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教育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素养。3.调查分析法在实验之初,我们通过常模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体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的原有品德状况及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等,进行了调查摸底。在实验中,我们还不定期的对学生的道德知识、行为习惯养成及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观察实验效果,及时调整研究策略。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构建教师、家长、学生和谐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实验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定期对实验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和验证,撰写出实验成果,进行推广,再验证、再提炼、再升华,使之逐步完善,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成果。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一)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8年9月)学校成立了课题组,赵一博老师为课题组组长,黄亮、王艳、武利霞、曲秋玲、杨华、李翠芳、晁利萍、王瑞棉、李玉荣老师为组员;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培训;完善课题管理制度,保证每月集中开展一次课题研究情况交流,提出下一步研究活动的内容安排。每学期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一次总结。(二)调查研究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对我们学校的师生关系、家校联系、亲子关系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亲子沟通的难点和问题所在:学生与家长谈心少,主要的方法是谈话,谈话的内容以学习成绩好坏为中心,家长的愿望是希望子女能考入好的学校,学习成绩为中心,学生反感家长苦恼,沟通难。亲子之间缺乏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2.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学生谈话了解师生关系存在许多问题:(1)可能是天生的,人生下来就怕老师,在孩子们眼里,老师就像‘二郎神’,他(她)讲什么你必须听,他(她)要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没有反抗的余地,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害怕见到老师,害怕与老师交流,见到老师总是躲着,或敬而远之,长久以来产生了一种隔阂(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2)老师大都对学生有种‘偏见’,在天平的两端总有不平衡的时候,老师都总喜欢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大多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比较反感,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偏见,一种类似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偏见。(3)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不强,互相不理解,对对方都有所顾忌,这导致彼此之间关系的疏远性。(4)在处理某些事时可能方法不适,造成了学生的反感,就加剧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5)现在大多数老师管的较严、较宽,在我们这些学生眼里认为‘这些老师太烦,一天到晚管这管那……’,有些反感,甚至讨厌。”有学生认为:“关爱是最好的答案,学生就像刚刚舒枝展叶的幼苗,离不开清风的沐浴,春天的滋润,板着的面孔是苍白的,最无力的声音是呵斥,关爱是火,它能化开冰雪,在被温暖的心灵里唤起最美好的情感。给人的爱是幸福的,给人爱者心里最充实。对于老师,我们应该尊敬,关心;对于学生,老师应该给予理解,应该呵护。爱如空气,人人需要;爱是阳光,谁沐浴它,都会感到温暖。我们尽力做好每一步,让师生情更真切!”&
3.通过家校联系册、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家校关系存的问题:(1)在沟通的思想认识上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双方往往把沟通简单化、泛化,主要表现为沟通前准备不足,沟通后追踪不到位。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在沟通前充分准备(尤其是提出沟通的一方),沟通中双方互动,就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共同切磋,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以便建构较为稳定的人文道德规范,沟通后对沟通效果进行追踪,从而去影响、引导学生,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最终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2)在沟通时机上重结果而轻过程,且沟通无系统性。具体表现是:和家长的单独沟通更多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以后,如打架、逃学、等情况下才进行沟通。这恰似“堵”与“疏”的关系,教师的工作应该是“疏导”,应注重过程的掌控。反映在沟通问题上,学生出问题时要沟通,而平时更要形成与家长的系统性的沟通,以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沟通形式单一,沟通无实效,且有时存在着“不沟通”现象。目前的沟通方式主要是开家长会,按规模来划分,可分为全体学生家长会和部分学生家长会。在调查中,也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屡教不改,家长刚愎自用,沟通只能带来更多的误会,于是教师再也不会主动与其家长沟通。这就是家长与教师沟通的特殊形式——“不沟通”现象,其实质是对孩子教育的放弃,结果更可怕,后果不堪设想。
 &在调查中,许多老师向我们说他们的时间非常紧张,连上厕所时也得小跑。所以,教师很难抽出时间与每个学生家长深入沟通。再次,由于教师的沟通能力欠缺,有时沟通非但没有实效,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误会。
(三)研究阶段:(2008年12月——2010年1月)课题组成员在对班主任、家长、学生沟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真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效果明显的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开展“分享成功
互动提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为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达到相互交流、共享班级管理经验的目的,在德育校长的领导下我们课题组召开了题为“分享成功
互动提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全体班主任欢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探讨的方式千变万化,渗透了满腔的的热情和心血。从班风建设、转化差生、师生关系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好的做法,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典型案例,展示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对学生的热爱,幸福地体验着“与学生在一起所获得的快乐”。在分享成功经验的同时,大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真诚地提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同仁们共同商榷改进的良策。2.架起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课题组坚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促进家校的沟通,实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1)办好家长学校,开好家长会我校的家长学校以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为目标。同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通过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典型事例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通过理论辅导、家校沟通、经验报告、现身说家教等形式,促进家庭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2)做好家访工作,协调家校教育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里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教师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的过程,所以家访对协调家校教育,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教师的家访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家访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一项任务,每位科任教师每学年至少要家访20人
次以上,家访情况列入教师年度业务考核内容。第二,通过家访,在使家长及家庭成员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第三,通过深入学生家庭,倾听家长意见,要准确地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办学效果真实评价。第四,通过家访,要尽力帮助家长提高家教的科学性,把学校要求同个体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第五,要认真分析家访过程掌握的典型材料,探究学生的思想及其行为的根源,洞悉和掌握学生成长的规律,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家访带动校访。随着教师家访的深入和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校访也成为很多家长的一次重要的家教工作。面对这些好现象,我们又就做好校访工作对老师提出4点要求:第一要热情接待,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第二要如实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情况。第三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第四要给家长提出教育管理子女的具体建议。实践证明,家访、校访是统一家校影响、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形式与途径。而今,家访已成为我校教师的自觉行为,校访已引起了绝大部分家长的重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家校共同努力的目标。(3)建立家校联系卡,密切“三方“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册,是老师、学生、家长三方互相沟通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我校已有不少班主任在班级学生中实行家校联系册制度。班主任可以在联系册上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也可以给学生写上一句激励性的评语,学生可以在联系册上表明自己的心声,向老师和家长提出自己的要求与建议;家长可以在联系册向老师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提出对班级管理的意见。这种联系册以学生为中介,每周进行一次书面联系,对密切班主任、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三方的情感起到桥梁作用。3.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沟通的氛围(1)首先学会倾听、学会宽容了解一个学生不是在于对他说什么,而是在于听他说什么,透过听,才能真正的了解他。假设对于学生打架来说,教师应该给学生述说的权利,让学生双方都说一说事情的经过,然后教师在进行分析道理,让学生知道打架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然后让理由不充分的一方向另一方道歉,这样问题就很好的解决了,但是很多教师遇到打架事件多数是不给学生余地的将打架的双方都严厉批评。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得事情越来越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隔阂而不会愿意与其沟通。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则伊索寓言: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使戴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篷。冷风拼命地吹,想吹掉斗篷,结果游客反而戴得更紧了。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照着那位游客,只一会儿工夫,那位游客就自动地除去了斗篷,坐在树阴下纳凉。以上的故事和这则寓言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为人应该宽容,用专制、暴力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往往无济于事,只有温和、宽容地对待一切,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办好。(2)重视沟通的方法及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样,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也正逐渐的向多元化发展。学生中个体差异性的日益突出,也决定了教师要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
①面谈沟通法这是使用最普遍、最直接的沟通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让学生直接了解教师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使教师很快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师生都可以有述说机会。但是,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会轻易地当着教师的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这样的学生面谈法往往显得苍白无力。②书信沟通法通过书信的形式沟通师生感情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在校园中也经常用到,部分学生胆子小,不愿意和教师当面交谈,所以经常会给教师写一些小纸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这种方法虽然是间接的沟通方式,但效果也是不错的。③活动沟通法活泼好动是当今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特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师生间的互相了解,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便与学生更好的进行沟通。④网上交谈法这是一种利用网络聊天进行沟通的方法。现在有不少学生有自己的QQ聊天工具。在适当的时候,特别是假期里,教师可以利用聊天工具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假期里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思想。当然,这种沟通方法不可经常使用,只能偶尔为之。因为我们不提倡学生上网聊天,而且现在学生家庭也不可能普及电脑上网。以上四种师生感情沟通法是目前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几种方法。当然,谈话不是单方面的,营造出适合沟通的环境后,更需要的是在沟通过程提醒自己去听听孩子的声音,鼓励孩子多说,才能产生有效的互动。许多教师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环境、时机和方法,学生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老师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其沟通,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的抗拒和不满。其实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必须真对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方法,找到恰当的时机。人的个性是没有完全相同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正确选择适当的沟通方法,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生活的环境在变化,我们的学生也在不断地变化,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也应与时俱进。(3)多赏识、多信任,运用赞美的力量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从而树立学生和生活的自信,激发起不断追求进步的愿望。我国著名的当代教育家卢勤曾指出,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身上都有许多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如果能被发现,他们的表现不比谁差。我非常赞同她的话。法国的大文豪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广阔的心灵,也都具备了辅导各种各样孩子的能力。只有包容了孩子的缺点,才更容易看到他们的优点。的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教给学生知识,其实更应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他们和信任他们的能力,用他们的闪光点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恰当地运用赏识和信任,有助于沟通和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顺利实施教学计划,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保持平静心境,巧用建设性的批评教师在责备和批评学生之前应该先平静心态,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及错误的程度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用一种善意的态度来面对学生的错误,这样使其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达到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目的。(5)理解学生,平等交谈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教育是沟通的艺术,教育因沟通而存在。虽然没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每扇门,也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唤醒所有学生,但如果教师以适当的策略与真情经常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便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和谐共赢的施教环境。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课题组在两年多的行动研究历程中,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思考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一)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加强和谐班级环境的建设,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每位班主任都有所得,有所思,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快乐的分享。交流会既拓宽了大家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又起到了增进感情和友谊,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同时也让大家懂得:在与学生的管理上,班主任对学生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沟通、多一些关爱;在生活上关怀体贴,以情感人,在言行上迁移默化,以德化人。(二)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我们班课题组的师生关系更和谐了。不仅是和班主任更加亲亲密、和谐,和其他任课教师之间都是很亲切、和谐的。尊师爱生成为我们班的和谐氛围,老师爱教,学生爱学,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三)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赢得了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家长会是密切家校联系、沟通家校信息的重要形式与渠道。我校在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集中授课的同时,每学期至少还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一次。班级家长会由班主任通报班级管理情况,分析学生现状,并对家长提出具体建议,由科任教师通报教与学的情况,简要介绍学科的学习要求。会后又安排家长与班主任、有关科任进行个别交流、沟通信息,以达到家校教育要求与影响的一致性。(四)发挥了“桥”的作用,通过组织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之间增进了思想交流,不再出现对立面,亲子之间和谐相处。&&七、课题研究的几点回顾和反思&&&
课题研究实施两年来,一直受到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使我们课题组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深知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逐步完善: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意识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小学班额不断加大,导致教师工作负荷超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大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的硬件和软件环境。2.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得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有很大的功利性,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并将科学的教育规律真正实施到教育实践中,应当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总之,通过对《班主任、家长、学生和谐沟通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对科研兴校的信心。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将更加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时俱进地继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教育科研永无止境,课题研究的实验始终在研究中不断完善,敬请省、市教育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八、主要参考文献《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主编,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  《德育与班主任》:段鸿、张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主编,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师生沟通的艺术》:&唐思群、屠荣生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一)》:李镇西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刘艳凤.让爱成为心灵沟通的桥梁_浅谈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64.金秀梅,宗金东.家校如何和谐相处_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技巧[J].班主任之友,-35.&&
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家长学生和谐沟通研究报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屡教不改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