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口港大海为什么会涨潮什么时候涨潮

目前所在的位置:
>> 范堤随笔
如东海兽轶事
如东海洋文化特征探微(十二)
信息来源:县文广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
2016年2月中旬,两头身躯巨大的抹香鲸在如东海域搁浅死亡,被打捞上岸后,专业工作人员在阳光岛对抹香鲸进行测量时,得知两头抹香鲸均为雄性,其阳物分别长1.9米和2.21米。有人对此感到纳闷:鲸鱼怎么会有阳物?原来,鲸形似鱼而不是鱼,是海兽。海兽,实际上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如东海域常有海兽出现,但能见诸于文字记载的,仅是其中的一些特例。经查有关地方志和其他史料、著作,发现一些出现海豹、海狗、海豚、江豚和鲸等海兽的零星历史记载。如东近海发现的海狗、海豹、海豚和江豚日下午7时许,东凌乡渔民在刚退潮的滩涂上捕到一头活的雌性海狗,体长约1.4米,重约40公斤,其头像狮子,长有长须,体如海豚,毛皮为黄褐色,后寄养在江苏省海洋研究所。日《扬子晚报》报道说,这是我国捕获的唯一一头活海狗。海狗俗名海熊,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栖息于北太平洋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一带。秋后至初春,在大洋中洄游。我国南黄海水域鲜有发现。东凌乡渔民捕获海狗是中国沿岸发现的第三例记录。有人认为,海狗之所以出现在如东海域,可能是因为前几天刚有台风过境,这只海狗是被风浪刮来的。渔民将捕到的海狗暂养在海水池中,每天两次喂以毫毛鱼、斑虎鱼等,每次3-5斤。8月18日,将海狗装入木笼,笼底衬以单垫,用汽车运往青岛水族馆。由于天气炎热,运输途中,经常向海狗的头、鼻部及全身泼洒冷水,藉以降温、散热,以防海狗中暑死亡。8月20日运抵青岛,并放养于饲养池中。海狗捕后除身体消瘦外,生活正常,运输途中精神状态良好。可是到青岛的第二天,海狗死亡。经对海狗尸体进行解剖,发现有一团制成编织袋用的扁平型尼龙绳,紧紧塞在海狗肠道中,造成肠梗阻,这是海狗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今,用这只海狗制成的标本已成为青岛海产博物馆的特别珍稀的藏品之一。东凌海狗的发现,曾吸引着生物学界的目光,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动物志》的《兽纲25海狗 》的“地理分布”载:“黄海:山东(即墨市丰城乡)、江苏(如东县东凌乡),东海……”。日,如东渔民在近海捕到一头怪兽。该怪兽长1米多,有100公斤重,头部圆而平滑,没有明显的颈部,身体肥胖圆浑,嘴短而宽,长有长长的胡须,鳍状肢上均长毛,尾短小,灰黑色,背部长有灰黑色斑点,图案如豹子一样。渔民将该怪兽置于淡水中饲养一个月后,送南通博物苑展览,后因病死亡。经专家鉴定,这头怪兽名为斑海豹,是一头幼兽。斑海豹俗名海豹,是我国北方沿海常见的一种鳍脚类海兽,主要生活在渤海的辽东湾海域,长江口水域很少发现。海豹、海狗之所以出现在如东海域,有人认为可能是海流南下将其带来的。海豹、海狗来到如东海域仅是个体,可是人见人爱的海豚却成群地不请而至。日清晨4时许,东凌乡下海渔民在离海堤外20多公里的凳儿沙滩涂附近,发现大批海豚搁浅遇险。清晨5时40分左右,正在休渔期间去海上检查的新港渔政站负责人在途经凳儿沙滩涂时闻讯后,立即通过对讲机一边联系渔政执法人员立即赶赴事发现场进行保护,防止海豚受到伤害,一边向县渔政港监大队报告,同时组织附近渔民前往施救。经现场清点,在大约两亩地的范围内,共有33头海豚搁浅,其中最小的仅有200斤左右,最大的长达4米、有1吨多重,一般的都在1000斤以上。搁浅后的海豚无法动弹,有的还不时发出凄厉的叫声。其中有3只海豚背部和尾部有不同程度的划伤。据现场有经验的老渔民分析,这群海豚可能是追逐鱼群从深水进来的,回去时因水流方向不同,加之该段沙面地势复杂,故而造成海豚在海水退潮时搁浅于此。从时间上判断,这批海豚搁浅时间大约在凌晨3点半左右。经渔政人员和渔民两个小时的共同努力,将33头海豚一齐送归大海。7时15分,海水开始涨潮。猛涨的潮水终将这批海豚带回大海。2011年10月下旬,洋口港江苏LNG接收站专用码头迎来第七艘LNG船——来自俄罗斯萨哈林岛的蓝天号,正当蓝天号船靠岸时,洋口港北航道陡然响起哗哗声,人们发现从航道的东西南三个方向游来了近百头海豚,在离LNG专用码头港池近500米的范围内穿行。它们成群结队,从码头前沿穿越、跳跃而过,历时近30分钟。LNG接收站的工作人员说,在阳光岛附近海域,经常有海豚光顾,但自建站以来如此多的海豚集中出现尚属首次被观察到。通常,人们都以为江豚乃江中之物,事实上,海中也有江豚的种群,沿海老渔民所说的“江猪排洋”即指江豚成群结队出现的海上奇观。在如东,还未有当地对于发现江豚的文字记录。所幸的是,从两三篇关于海洋动物的学术论文里让我们得知江豚在如东海域的些许信息。其一,辽宁省海洋研究所鲸类研究专家王丕烈在《水产科学》1992年第六期上发表的《中国江豚的分布》一文中说:江豚的“北方亚种分布于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沿岸,其南界约达吕泗洋(南通市博物苑存有采自江苏省如东县南坎断头沙的江豚标本)。”其二,南京师范大学的高安利、周开亚二人在发表于1986年9月《动物学报》上面的论文《江豚眼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一文中说:“黄海沿岸种群标本取自江苏省启东县、如东县、赣榆县沿岸的南黄海海域。”其三,南京师范大学的陆佩洪、余多慰、马玉银三人发表于《兽类学报》1988年第期上的《 江豚MDH与ADH同工酶电泳研究》论文在述及材料来源时说:“雄性,1983年10月捕获于江苏如东县东凌沿岸。”看来后面两论文提及材料当为源自同一个体。明嘉靖年间发现之鲸鱼如东海域出现最多的海兽当属鲸鱼,也是已知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如东海域的海兽。这要追溯到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如皋县志》《卷十六杂录》中载:明“嘉靖戊午年,闰七月,丰利场后有群虾共拥一鱼,乘潮抵岸,虾须戟立若排樯(注一),潮退虾去,惟鱼独存。长三十余丈,高三十尺,人争取之。鱼声如牛吼,气所喷薄,水悉成窪,经三四日乃绝。土人取其骨为桥,今尚存。相传每闰年必有一鱼,名曰闰鱼,然未有此鱼之大者。”乾隆《直隶通州志卷二十二杂志》亦依其说。嘉靖戊午年为嘉靖三十七年(1558),经查万年历,嘉靖三十七年确有闰七月。也就是说,丰利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闰七月,即-9月11日期间发现鲸鱼。从史志所载文字来看,这一巨鱼很可能为长须鲸。不过,志书所载丰利这一巨“鱼”长度显为夸大。丰利镇郊历史上也确有一桥名为鱼骨桥,在康熙《如皋县志》的《卷二疆域》的“县境东桥”条目下载有“鱼骨桥——丰利”。此鱼骨桥应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不过,嘉庆《如皋县志》将此事记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如今,许多谈及中国古代沿海出现鲸鱼一事,往往都以此作为重要案例。然而,清康熙朝比嘉庆朝离明嘉靖朝时间更为接近,故康熙《如皋县志》所载明嘉靖三十七年丰利场发现鲸鱼的时间可信度更高。清乾隆年间发现之鲸鲜为人知的是,清乾隆年间,如东海边也曾发现过长须鲸。笔者在南京图书馆查阅乾隆时善本书黄振(注二)《黄瘦石稿》中的《斜阳馆日记》时,偶然发现此事。黄振寓丰利期间,与丰利场大使汪意园(注三)往来甚频。他在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日记中写道:“九月朔,庚戍。阴霾。意园署中,闻灶人报:癸卯日,海潮推上大鱼,长七丈,马首无鳞,鳃上长毛纷披,酷似猪鬃者千余片,呈来一片,蕉扇大,光黑如漆。据云,海中有声隆隆然,闻数十里。四五日后,鱼乃上,眼珠斗大,白涎不绝如泪,嘴有须,最长茎约丈余,如碗大,刀剑不能断也。意园出俸钱一千,买胁骨一节,可作凳。”九月朔,为农历九月初一,从该日为“庚戍”日上推,可知“癸卯”日为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说,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农历九月初一(9月26日)那天,黄振正在丰利场盐署汪意园那里,有盐民向场大使汪意园报告说,八月二十四日(9月19日)那天,海滩上有一条七丈长的大鱼,头如马,满身无鳞,鳃上长满酷似猪鬃的毛,达千余片。盐民呈上来如芭蕉扇大的一片,光黑如漆。盐民还说,起先听见在数十里外的海中有隆隆响声。四五天后,才看到大鱼,这鱼眼珠有斗那么大,口中白涎如眼泪一样不停地往下流,嘴有须,最长的一根有一丈多余,有碗口那么粗,利用刀剑都割不断。从盐民所描述大鱼的形态中,不难知道,大鱼应为长须鲸。汪意园所出俸钱一千,买的一节长须鲸胁骨,即肋骨,可作凳用。该肋骨可能连有椎间盘。民国年间发现之鲸鱼民国年间,如东海域曾多次有鲸出现。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有两次,甚为巧合的是,这两次也都发生在丰利场海滨。而记入文字的又恰好是丰利潘荫东(注四)、潘恩元(注五)父子。据潘荫东《樵叟集》所载可知:民国六年(1917),丰利场环港东鲨鱼洼曾发现鲸鱼。两年后的民国八年(1919)秋,又在马家灶发现鲸鱼。民国六年,潘荫东第一次见到鲸鱼时,甚为惊诧,曾作“观鲸吟”长诗记述其事,该诗后被辑入《樵叟集》卷五。诗中描述鲸鱼形态时说:“……皤然鼓腹一昂首,吐气有声作牛吼。盘腮象栉张巨口,当齿龙须谁探手。鼻嚏出顶水飞腾,乌皮滑泽墨晶莹……”,在诗歌的夹注中还写道:“张口见腮内垂丝如梳,号为须,以代齿用”,喷水自“其鼻上出,取水注之,喷腾激射”。两年后,潘恩元曾在诗中追述此鲸发现的经过。由潘氏父子的诗中可知,该鲸可能也是长须鲸。民国八年(1919)秋,又在马家灶发现一条鲸鱼。马家灶位于丰利北的海边,今洋口农场场部直北。潘恩元以题为《俞晓岚、薛潜父(注六)诸子获鲸于马家灶,拟为咏其事,久未成,补作记之,并简俞达三(注七)》的长诗记其事,该诗载于《不残朴斋集》卷二。俞晓岚、薛潜父、俞达三均曾任职于丰利小学。民国八年发现鲸鱼时,已在如皋任职的俞达三回到丰利,与薛潜父一起操刀制作鲸鱼标本,以补两年前未能将鲨鱼洼发现的那条鲸鱼制作标本之憾。潘恩元在该诗之末有附注:“前年吾丰海滨见一大鲸,长四丈许。滞沙上屡日,已毙之矣。有割其肉者,有拔其须者。夜中忽被大潮卷去。俞子达三每引为憾事,余曾有诗慰之。今逢闰年,又有一稚者(注八)见于马家灶。俞晓岚、薛潜父率丰校生及渔勇获之。据云,风寒天黑中,以数十人致之牛车。掉尾一吼,双牛惊逸而车翻矣。卒以巨绳勒其喉而致之死,乃得载之过范公堤,迄至堤南,易车而舟,身巨载重,踏舟而翻者又数四。平明抵市,则万人空巷矣。城中及东乡各校闻之,争欲一览。周行十余日,归时则旌幡满舟,为各校欢颂美词也。惟腥秽久积,飞蝇群集,知不可再留,因欲保存其骨,达三、潜父操刀而割,亦可谓自豪者矣。”对于马家灶发现鲸鱼一事,潘荫东曾作《后观鲸吟》长诗记之,诗见载于《樵叟集》卷六。从《后观鲸吟》诗句“一呼招来捞蟹徒”“过市万人出纵观,得未曾有称怪谲”等及其夹注“时渔户捞蟹者多”“由马塘、岔河、双甸、丁堰、东陈历诸市,至邑中转回到处,聚观者常千百人”“初渔人多以为神怪,不敢近,公校薛教员直前系之,又首举刃,众乃着手,并别其为牝。”“薛教员制木架以骨骼张之,留为实验标本。”“此鲸长一丈一尺二寸。肠中乳汁无他物。”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中的细节:该鲸为牝,即雌性,幼体,长近3米4,发现时该鲸还活着。据老人们回忆说,薛潜父等老师后来将鲸骨架置于丰小楼上,供教学和科普宣传之用,可惜抗战期间毁于战乱。民国年间发现的鲸鱼不只上述两次。如民国三十一年(1942),如东渔民在黑鱼沙曾发现有一群鲸鱼,多达数十头。建国后发现的鲸鱼1958年,一鲸鱼在如东海域搁浅,据说长达63米,由于鱼身甚高,站立两旁的成人竟然互不照面。不过“长达63米”显为夸大。1976年的秋潮后,洋口农场堤外滩面上又发现一鲸,其吼声如牛。附近农民取其肉垩田,各节脊椎骨皆大如面盆,可作小凳。有人取其肋骨做房料致使肢解,可惜没有能留下完整骨架做标本。此事见载于1983年《如东县志稿本》1994年东凌海滩曾发现一头幼鲸,长达7-8米,重约10吨。加上今年鲸鱼的发现,一共十次,其实,如东历史上发现远非上述十次,可惜还有些未记录下来。如1950年县文化馆曾从海边得到一巨鲸的下颔骨于馆内展出。该鲸骨分为两部分,最长的一块颔骨长达5米左右。不知道是何时留下来的。1958年,鲸骨送南通参展后被主办方留在南通。掘港镇花某不久前从海边渔民那里收藏到一节带一小段横突骨的鲸鱼椎骨,但不知道此鲸鱼是何时留下来的。(注一)排樯。樯,船上用的桅杆。排樯,指桅杆林立。(注二)黄振(),字舒安,号漱石,一号瘦石,别署柴湾村农。如皋柴湾人。监生。曾寓居丰利文园二十多年,为文园六子之一,曾助姊夫、文园主人汪之珩辑刻《东皋诗存》。著有《黄瘦石稿》及传奇《石榴记》。寓丰利期间,与丰利场大使汪文辉往来甚频。(注三)汪文辉,字意园,上元(今属南京市江宁)人。乾隆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任丰利场大使。清嘉庆《如皋县志》称其“鹾政余闲,游心淡泊,筑秋水亭以自适,后迁南粱。《金卤志余》有诗云:“簿书未许乞闲身,此去南粱莫厌贫。留得空亭秋水在,蒹苍露白望伊人。”(注四)潘荫东(),字保之,自号五山寄樵、郑滩寄樵,晚号樵叟。清同治举人。创办丰利两等小学堂,首任校长。民国初,被推为如皋商会名誉会员、丰利教育会会长。曾主修丰利文峰塔。有《樵叟集》诗文十卷传世。(注五)潘恩元(),字颂国,号丹仲,晚号质翁,室名不残朴斋,潘荫东次子。清光绪举人。著有《不残朴斋集》《继樵集》《白门集》等。(注六)薛潜父(),亦作薛潜夫,如皋雪岸人。1912年毕业于如皋师范本科,先后就职于丰利高小、双甸高小,任校长兼高级级任教员。后受任为如皋县第四学区教育委员。新四军东进后,曾以“开明绅士”身份出任如皋县城东区参议会秘书长。(注七)俞铭德(),字达三,丰利镇人,光绪末科秀才。清宣统元年(1909)于如皋县第二高等小学校(今丰利小学前身)负责管理兼教务。民国三年(1914)继潘荫东后,接任校长。民国五年(1916)辞去校长职务,受聘于如皋师范学堂,先后兼任如皋县教育委员会委员、如皋县水利会坐办、兼测绘局文牍、清丈局文牍。(注八)稚者。小孩,少年。市民家中收藏的鲸鱼椎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8|回复: 4
开心论坛手机版
有知道的吗?谢了
开心论坛手机版
天天开始游。
开心论坛手机版
有知道联系电话
有知道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bbs@sgnet.cc & 管理QQ: &
Powered by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南通景点排名第6
> 热门城市 > 热门城市 >
> 评论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到大海涨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