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克国家铁路博物馆教授是那个国家的?是做哪方面研究的?

想去英国约克大学读政治学系的博士,目前还在国内读硕士,请问我需要读哪些相关的课程?谢谢!!_百度知道
想去英国约克大学读政治学系的博士,目前还在国内读硕士,请问我需要读哪些相关的课程?谢谢!!
非常感谢!!想在准备雅思考试的同时,所以希望能有在该校读书的同学给指点指点,也看看一看看与专业课有关的书籍,以便能更好的进入以后的学习
英国的博士对国际学生的录取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要跟博士的导师,教授去沟通,提供你硕士的研究论文,让他对你的研究能力做出一个充分的认识才能决定是否录取你英国读博士你雅思最低要考到7分,读博士关键是要看你的硕士研究能力能否达到要求,而且单项不能太底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英国约克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的位置:
加拿大约克大学胡宝新教授来我室举行学术交流讲座
日,应我室邀请加拿大约克大学胡宝新教授来我实验室做学术交流报告。王晋年副所长参加此次学术交流报告。胡宝新教授是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资深专家,其报告题目为Characterization of forest canopies using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其中报告分两部分:(1) Individual tree identification for forest management and wild-life habitat mapping; (2) Early detection of the Emerald Ash Borer infestation using LiDAR and optical imagery.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与胡教授探讨了相关领域内问题并集体留念。此次学术会议圆满结束。
&&&&&&&&&&&【【胡宝新教授教育简历:
1987 毕业于中国天津大学, 电子工程专业, 获学士学位。专业方向:信号处理,学士论文: 对第二级RC有源滤波器的研究;
1990 毕业于中国天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 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硕士论文: 第一/二代使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混和图像编码;
1998 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洲,波士顿大学地理系, 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遥感与GIS,博士论文: 由大气-地表联系系统中获取表面反射参数:高级方法。
http://lassonde.yorku.ca/users/baoxinhu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岗位职称:
行政职务:
副所长;南开大学南南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FTA和经济一体化
教授课程:
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经济学院办公楼1209
李荣林教授出生于1957年3月。现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商务部国际时评专家。
1. 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天津财经学院工业企业管理系会计学专业。1982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2. 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和国际经济贸易系世界经济专业。1989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3. 1987年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国际金融讲习班的学习。
4. 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加管理教育项目第二期博士研究项目,研究方向是国际贸易。1994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得南开大学和约克大学联合培训证书。
1994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
1996年10月至1997年3月,澳大利亚大学摩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亚洲研究所、新南威尔士大学(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经济系和澳大利亚APEC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及其影响。
1997年8月到1998年8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与美国著名国际贸易政策专家和美国前商务部经济顾问罗伯特•鲍德温教授从事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问题的研究。
1. 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刊载《研究与实践》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2. 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替代性与互补性”,刊载在年征文获奖文集《研究与实践》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3. 商务部优秀成果奖:《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转型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
4. 2000年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著作三等奖:《动态比较优势研究:均衡与非均衡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8月。
5. 1999年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论文二等奖:“非充分就业条件下关税引致投资的福利分析”,世界经济,1999年第8期。
6. 1998年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著作三等奖:《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年4月。
7. 天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同上。
代表性成果
1. 李荣林等:《APEC内部FTA的发展及其对APEC的影响》,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2. 李荣林、宫占奎、孟夏:《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 李荣林、朱彤、郑昭阳《WTO的理论基础与我国的市场建设》,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4. 李荣林、张岩贵编著:《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版。 5. 李荣林著:《动态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均衡与非均衡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8月版。
6. 陈建国、李荣林主编:《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经济》,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8月版。
7. 李荣林、陈建国主编:《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
8. 李荣林、陈卓编著:《澳大利亚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
9. 衣维明、李荣林、陆燕、张璐、林惠华编著:《今日澳大利亚》,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
10. 梁致风、李荣林、胡永良主编:《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1. 宋泓主编:《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版。
2. 熊性美、戴金平等著:《当代国际经济与国际经济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版。
3. 宫占奎主编:《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熊性美、陈离高主编:《当代世界经济》,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 宫占奎:《变革中的世界经济》,南开大学出版,1993年版。
1. 高越、李荣林:“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项研究综述:经济互补与同级互补的视角”,《经济评论》,2008年第4期,第125-129页。
2. 鲁晓东、李荣林:“区域经济一体化、FDI与国际生产转移:一个自由资本模型”,《经济学(季刊)》,2009年7月,第8卷第4期(总第34期),第页。
3. 曹吉云、李荣林:“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外溢的实证研究”,《跨国公司论丛》(第3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8月,第203-213页。
4. 高越、李荣林:“异质性、分割生产与国际贸易”,《经济学(季刊)》,2008年10月,第8卷第1期(总第31期),第159-178页。
5. 李荣林:“论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刊载在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2005年征文获奖文集《研究与实践》,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
6. 李荣林:“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替代性与互补性”,刊载在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2004年征文获奖文集《研究与实践》,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
7. 麦荫华、樊明太、李荣林:“澳大利亚与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潜在利益的模型分析”,中澳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英文),2005年3月。
8. 李荣林、马海:“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亚太经济,2006年第5期。
9. 张鹏、李荣林:“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动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10. 鲁晓东、李荣林:“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检验”,世界经济,2007年10月总第350期。
11. 李荣林、鲁晓东:“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流量和合福利效应分析:一个局部均衡的校准方法”,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12. 张鹏、李荣林:“外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关系中的国别差异”,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1期。
13. 高越、李荣林:“分割生产与产业内贸易”,世界经济,2008年5月总第357期
14. 李荣林、于明言:“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国际经济学评论,2007年第1辑(总第1辑)。
15. 曹吉云、李荣林:“我国贸易收支持续顺差的成因与调整思路”,经济纵横,2007年第11期。
16. 李荣林、阮玲文:“法与金融理论面临的挑”,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7. 李荣林:“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2年4月(总第284期)。
18. 李荣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当代亚太经济》,2005年第五期。
19. 李荣林:“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2年第四期
20. 李荣林:“多边贸易体制中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四期。
21. 李荣林:“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和西方国际贸易学说”,《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四期。
22. 李荣林、郑朝阳、肖俊极:“对亚太经合组织IAP中贸易自由化的评估”,《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一期。
23. 李荣林:“APEC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贸易差额的影响:一个实证研究”,《World Economy and China》,月第7卷第3期。(英文)
24. 李荣林:“非充分就业条件下关税引致投资的福利分析”,《世界经济》,1999年第8期。
25. 李荣林:“为APEC的经济技术合作添砖铺路”,《World Economy》,月,第7卷第4期。(英文)
26. 李荣林:“亚太经合组织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国际贸易》,1999年第三期。
27. 李荣林:“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的三大关系”,《世界经济》1999年第三期,第17-21页。
28. 盛斌、李荣林:“APEC经济技术合作:从框架宣言到具体行动”,《亚太经济》1998年第二期,第9-12页。
29. 李荣林、宫占奎、李坤望、蔡俞:《APEC的经济政策――中国案例》(第一部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其政府的调节政策”,[日]发展研究所和APEC研究中心出版物,1997年3月。(英文)
30. 李荣林:“多样化条件下的开放的地区主义” [日]《发展经济研究所专评》1996年1月刊。
31. 李荣林:“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趋势与中国的对策”,《国际经贸研究》,1995年第三期。
32. 李荣林:“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南开经济研究》1993年第三期。
33. 关瑞凤、李荣林:“当代西方经济思潮发展特征”,《求是学刊》1993年第五期。
34. 殷汝祥、李荣林:“跨国公司研究的一部力作-评藤维藻、陈阴枋主编《跨国公司概论》”,《世界经济》1993年第一期。
35. 熊性美、李荣林、陈建国:“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与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学家》1992年第一期。
36. 李荣林:“论中小企业与资本集中的双向发展”,《文科季刊》1990年第二期。
37. 殷汝祥、李荣林:“论中国投资环境”,《南开经济研究》1989年第二期。
1. 李荣林、于明言:“自由贸易协定的生产和福利效应:基于自由资本模型的分析”,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会学科协作组会议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南开大学,2008年。
2. 李荣林:“贸易和投资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第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北京大学。
3. 李荣林、高越:“分割生产与产业内贸易:一个基于DS垄断竞争的模型”,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和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深圳、香港。
4. 李荣林、鲁晓东:“区域经济一体化、FDI与国际生产布局:一个自由资本模型”,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重庆大学。
5. 李荣林、于明言:“自由贸易协定的生产和福利效应:基于自由资本模型的分析”,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重庆大学。
6. 李荣林:“可持续的私营部门的发展与不断增长的一体化市场:中国案例分析”,美国管理学年会(AOM)论文,2007年。(英文)
7. 李荣林:“贸易和投资对中国经济和人类发展的影响”,投资、能源和环境服务国际会议,马来西亚经济研究所,马来西亚,2005。(英文)英国约克大学James H.Clark 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英国约克大学James H.Clark 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供稿部门:208组、科技处
【】【】【】
4月27日下午,英国约克大学James H. Clark教授一行受邀来我所访问交流并作了题为《Green Chemistry and the Biorefinery—— Waste as a Future Feedstock》的学术报告。选择氧化课题组(208组)组长高爽研究员主持了报告会,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日益枯竭,可再生资源替代旧有能源已日益成为关注热点。James H. Clark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他所在的绿色化学研究中心在生物质转化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尤其详细介绍了利用超临界CO2及微波技术在生物质和生活废弃物中提取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的技术方法。Clark教授生动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发了与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热烈讨论。
会后,James H. Clark一行参观了选择氧化课题组以及精细化工研究室,并对选择氧化课题组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双方就进一步交流合作达成一致。&
James H. Clark教授是国际性权威期刊Green Chemistry(IF=4.836)的创刊人,同时也是Green Chemistry Network的创办人和主任。已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专著或编著12 本,并拥有专利18件。(文/图 吕迎)
【】&&【】&&【】
附件下载:
CopyRight .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号 All Rights Reserved.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苏ICP备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若水路398号
邮编:215123
Email: administrato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约克大学研究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